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XCR4 MFAP2 KLF4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顾占国 李军 +1 位作者 梁金屏 石福民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23-428,共6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4受体(CXCR4)、微纤维相关蛋白2(MFAP2)、Krüppel样因子4(KLF4)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13例DTC患者,术中留取其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4受体(CXCR4)、微纤维相关蛋白2(MFAP2)、Krüppel样因子4(KLF4)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13例DTC患者,术中留取其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DT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XCR4、MFAP2、KLF4表达水平,分析CXCR4、MFAP2、KLF4表达水平与D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DTC患者进行3年随访,统计3年总生存情况,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CXCR4、MFAP2、KLF4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CXCR4、MFAP2、KLF4对DTC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DTC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DTC组织CXCR4、MFAP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KLF4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NM分期Ⅲ期、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低分化者CXCR4、MFAP2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中高分化者(P<0.05),TNM分期Ⅲ期、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低分化者KLF4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TNM分期Ⅰ+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中高分化者(P<0.05)。113例DTC患者随访3年期间失访8例,最终获得随访者105例。死亡组患者CXCR4、MFAP2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KLF4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CXCR4、MFAP2、KLF4单独或联合预测DTC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692(0.562~0.823)、0.729(0.590~0.869)、0.766(0.622~0.910)、0.832(0.690~0.975),联合预测的效能显著优于单项检测(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肿瘤低分化、CXCR4表达升高、MFAP2表达升高、KLF4表达降低是DTC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XCR4、MFAP2呈高表达,KLF4呈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3年总生存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4受体 微纤维相关蛋白2 Krüppel样因子4 分化型甲状腺癌 表达水平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肥胖指标与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石福民 张宏伟 +1 位作者 翟健 梁金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指标与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8例甲状腺癌患者,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发布关于肥胖的诊断标准,分为非肥胖组(74例)与肥胖组(94例);将肥胖组患者继续... 目的:探讨肥胖指标与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8例甲状腺癌患者,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发布关于肥胖的诊断标准,分为非肥胖组(74例)与肥胖组(94例);将肥胖组患者继续分为轻中度组(25 kg/m^(2)≤BMI<40 kg/m^(2),51例)与重度组(BMI≥40 kg/m^(2),43例)两个亚组。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及高敏感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肥胖指标(腰围、臀围、BMI和腰臀比)的相关性。结果:(1)非肥胖组患者FT3、FT4水平明显高于肥胖组,TSH水平明显低于肥胖组,BMI、腰臀比(WHR)明显低于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患者FT3、FT4明显高于重度组,TSH水平明显低于重度组,BMI、WHR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非肥胖组与肥胖组为分组标准,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3(OR=0.874,95%CI=0.583~1.443)、FT4(OR=0.770,95%CI=0.492~1.369)表达水平与肥胖呈负相关,TSH(OR=0.603,95%CI=0.452~0.948)表达水平与肥胖呈正相关(P<0.05)。(3)以轻中度组与重度组为分组标准,BMI、WHR与两个亚组患者FT3、FT4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与肥胖有关,但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功能 肥胖指标
下载PDF
miR-196b靶向ERG促进肺腺癌的增殖和迁移
3
作者 刘邦卿 李剑锋 +2 位作者 刘晓辉 张劲男 梁金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83-91,共9页
目的探究miR-196b影响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进展的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miR-196b在LUAD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TargetScan预测其下游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实验进行验证,qRT-PCR检测miR-196b和ETS相关基因(ETS-relate... 目的探究miR-196b影响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进展的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miR-196b在LUAD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TargetScan预测其下游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实验进行验证,qRT-PCR检测miR-196b和ETS相关基因(ETS-related gene,ERG)在LUAD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MTT、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不同处理后LUAD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miR-196b在LUAD中高表达(P=3.50e-17)并靶向负调控ERG,过表达miR-196b能够促进LUAD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回复实验证实miR-196b/ERG调控轴能够影响LUAD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结论miR-196b靶向ERG促进LUAD进展的分子机制,对开发LUAD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96b ERG 肺腺癌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肥胖指标体质量指数和腰围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宏伟 石福民 +3 位作者 薛荣 翟健 韩晓晨 梁金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2年第6期373-377,共5页
目的研究肥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诊治的10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病历资... 目的研究肥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诊治的10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病历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癌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BMI和WC评估发生甲状腺癌的价值,分析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BMI、WC、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尿碘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评估甲状腺癌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4(95%CI=0.702~0.985),敏感度为70.19%,特异度为83.00%;WC评估甲状腺癌发生风险的AUC为0.858(95%CI=0.778~0.939),敏感度为79.81%,特异度为88.00%,其中WC的AUC高于BMI(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893,95%CI=1.106~3.238)、WC(OR=2.277,95%CI=1.226~4.231)、TSH(OR=2.617,95%CI=1.054~6.498)及尿碘浓度(OR=2.100,95%CI=1.041~4.236)均是影响甲状腺癌的影响因素。超重组(BMI≥24 kg/m^(2),WC≥75.68 cm)和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WC<75.68 cm)患者的最大癌灶平均直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超重组最大癌灶平均直径较高,且多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多为III~IV期。结论肥胖指标BMI和WC均是发生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且与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其中WC对于甲状腺癌具有更高的危险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肥胖 人体质量指数 腰围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应用微波消融术治疗中体重指数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梁金屏 张宏伟 石福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8期946-949,共4页
目的观察体重指数≥24 kg/m^(2)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应用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体重指数≥24kg/m^(2... 目的观察体重指数≥24 kg/m^(2)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应用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体重指数≥24kg/m^(2)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7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微波消融术)和对照组42例(外科开放式手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总用时、住院总用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的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_(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_(4))水平。分析观察组复发患者的再消融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用时、住院总用时、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FS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FT_(3)、FT_(4)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FS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FT_(3)、FT_(4)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的TSH、FT_(3)、FT_(4)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观察组FSH较对照组低,FT_(3)、FT_(4)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方案与时间(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在TSH、FT_(3)、FT_(4)指标的变化上均有交互作用(P<0.05)。治疗后1年随访,对照组无一例复发,观察组复发11例,行第2次MWA治疗;治疗后15个月发现3例再次出现淋巴结转移,予以第3次MWA治疗,治疗后18个月未发现新生癌灶或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在≥2次MWA治疗中未出现永久性低钙、声音嘶哑等并发症,且甲状腺功能各指标水平仍保持正常。为分析影响MWA治疗复发的相关因素,将观察组45例按照复发与未复发进行分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淋巴结转移分期、结节病灶数是影响患者MWA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年龄、肿瘤直径对复发无影响(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病灶数、淋巴结转移分期是MWA治疗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微波消融术治疗体重指数≥24kg/m^(2)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安全、有效,首次消融后复发率高,但重复消融依然具有确切疗效,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结节病灶数、淋巴结转移分期是其消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体重指数 微波消融术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三阴乳腺癌的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梁金屏 张喜平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81-684,共4页
三阴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其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表达类型使TNBC的治疗成为国际难题。近年来,研究者对TNBC的治疗进行的各种尝试及探索已初具成效,这为TNBC的治疗提供了方向,也为TNBC患者提供了希望。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综合疗法 三阴
原文传递
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石福民 张宏伟 +1 位作者 翟健 梁金屏 《现代医学》 2021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本院肿瘤科治疗的符合纳排标准的1 0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成骨转移组(n=39)和非骨转移组(n=961),...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本院肿瘤科治疗的符合纳排标准的1 0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成骨转移组(n=39)和非骨转移组(n=961),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灶数、病理分型、颈部淋巴结是否清扫、肿瘤是否甲状腺外浸润及术后首次清甲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性别、手术方式、肿瘤最大直径、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清甲时间(≥6个月,OR=6.679,95%CI为4.576~9.750)、年龄(18~45岁,OR=0.018,95%CI为0.001~0.507)、颈部淋巴结清扫(OR=3.074,95%CI为2.468~3.829)、肿瘤甲状腺外浸润(OR=2.140,95%CI为1.067~4.292)及多病灶癌(OR=2.296,95%CI为1.136~4.640)等5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6.421+1.899X1-4.037X2+1.123X3+0.761X4+0.831X5,其中X1代表术后清甲时间(≥6个月),X2代表年龄(18~45岁),X3代表颈部淋巴结清扫,X4代表肿瘤甲状腺外浸润,X5代表多病灶癌。术后清甲时间(≥6个月)、年龄(18~45岁)、颈部淋巴结清扫、肿瘤甲状腺外浸润及多病灶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95%CI为0.831~0.907)、0.631 (95%CI为0.564~0.698)、0.801 (95%CI为0.750~0.852)、0.708 (95%CI为0.645~0.772)及0.816 (95%CI为0.768~0.864),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术后清甲时间、年龄、淋巴结清扫、肿瘤甲状腺外浸润及多病灶癌等是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该模型有望用于指导预测骨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骨转移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