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小网络工程师养成计划——谈“互联网基本原理与功能”单元教学规划与实施
1
作者 梁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第15期46-49,共4页
本文对教学设计理念、单元核心概念、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并通过8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常见互联网设备与拓扑结构,网络类型,网络中数据编码、传输、呈现的原理,网络协议的工作特点等。
关键词 互联网 单元教学 网络协议 网络搭建
下载PDF
保水保肥材料对废弃离子型稀土矿区尾砂土壤理化性质及皇竹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贺燕子 田芷源 +2 位作者 马瑞 朱绪超 梁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7-274,共8页
针对废弃稀土矿区氨氮减低后的土壤结构性差、肥力低下和种植植物生产力低的问题,土壤改良成为快速提升植被恢复的关键。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单施不同浓度保水剂(S1、S2、S3)和保水保肥材料(F1、F2、F3)对土壤理化性质、皇竹草生长以及作... 针对废弃稀土矿区氨氮减低后的土壤结构性差、肥力低下和种植植物生产力低的问题,土壤改良成为快速提升植被恢复的关键。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单施不同浓度保水剂(S1、S2、S3)和保水保肥材料(F1、F2、F3)对土壤理化性质、皇竹草生长以及作物耗水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相关指标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方法筛选出最佳改良材料。结果表明:(1)保水保肥材料通过改善废弃稀土矿区尾砂土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皇竹草生长,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表现为土壤pH和养分含量越高,皇竹草分蘖数、氮磷含量、产量和WUE等生长指标越高。(2)保水保肥材料与对照相比,使皇竹草增产58.13%~182.63%,WUE提升53.81%~181.54%;单施保水剂效果有限,中高用量保水剂(S2、S3)使皇竹草增产19.95%~77.52%,WUE提升19.54%~79.50%。(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22个土壤改良指标,分别计算各指标模糊隶属度函数值,将平均函数值作为土壤改良效果评价值,评价结果为保水保肥材料>单施保水剂(S1除外)>空白对照。相比对照,单施保水剂(S1除外)平均函数值仅提升0.32~0.35倍,保水保肥材料则提升0.73~1.72倍,并随用量增加而降低,因此F1为最佳土壤改良剂。研究结果表明复配的保水保肥材料在废弃稀土矿区尾砂土改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稀土矿区 保水保肥材料 土壤改良 土壤理化性质 皇竹草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中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因子更新方法与应用
3
作者 田芷源 梁音 +3 位作者 赵院 曹龙熹 赵艳 武逸杭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70,共8页
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是土壤侵蚀监测的必要因子,反映土壤在降雨侵蚀力作用下被分散和搬运的难易程度。然而现有全国K值图基于土种志数据,调查时间距今已有近40 a。基于2008—2018年的土系调查项目对全国K值进行更新。先收集4327个样点的... 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是土壤侵蚀监测的必要因子,反映土壤在降雨侵蚀力作用下被分散和搬运的难易程度。然而现有全国K值图基于土种志数据,调查时间距今已有近40 a。基于2008—2018年的土系调查项目对全国K值进行更新。先收集4327个样点的土壤机械组成及有机质数据,利用诺模图(Nomo)方程计算K因子,其中极细砂质量分数运用三次样条函数结合自然对数进行插值;当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12%,则使用校正后的EPIC公式计算K值。然后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样点K值进行训练,将环境因素作为预测变量,包括气候、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地形和母岩类型,并利用遥感影像开展空间制图。更新结果显示:全国K值变化范围为0.0051~0.0745 t·hm^(2)·h/(MJ·mm·hm^(2)),平均值为0.0298 t·hm^(2)·h/(MJ·mm·hm^(2))。土壤可蚀性分布呈现出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K值居高、南方与东北地区K值居中、青藏高原最低的宏观规律,这与各地区土壤类型有关。分布于西北地区的黄绵土和北方的潮土K值较大,南方红壤和东北暗棕壤的K值较小,青藏地区高山土的K值最小。以上方法进行实际应用时仍需根据径流小区实测资料进行校正。其结果可为水土流失调查与监测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因子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水力侵蚀 随机森林 数字土壤制图 EPIC模型 Nomo公式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动态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梁音 张斌 +4 位作者 潘贤章 李德成 史德明 穆欢 杨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4-539,共6页
利用水利部3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结合实地抽样调查,分析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演变态势:南方8省区水土流失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10.5万km2增加到2002年的19.6万km2,净增加了9.1万km2,1986年前呈增加趋势,之后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到1... 利用水利部3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结合实地抽样调查,分析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演变态势:南方8省区水土流失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10.5万km2增加到2002年的19.6万km2,净增加了9.1万km2,1986年前呈增加趋势,之后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到1996年实现了治理大于破坏的历史性转变。不同时段水土流失演变的趋势和增减速率各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减幅度在减小。抽样结果显示,2002—2005年的3年间,南方8省考察区水土流失面积共减少约4500km2,年均减幅为1.2个百分点,按此速度估算,南方8省区19.6万km2水土流失面积需要130年以上的治理时间,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演变趋势 南方8省区 南方8省考察区
下载PDF
基于EI的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县域差异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梁音 杨轩 +2 位作者 苏春丽 孙波 潘贤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9,共6页
提出了土壤侵蚀综合指数(EI值)的新算法,并利用多项式方程模型法确定剧烈侵蚀强度的侵蚀模数中值为18700tkm-2a-1,还确定了各侵蚀等级的权重分值。利用新方法计算了南方红壤区476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市和区,简称县,下同)在1996年和2002... 提出了土壤侵蚀综合指数(EI值)的新算法,并利用多项式方程模型法确定剧烈侵蚀强度的侵蚀模数中值为18700tkm-2a-1,还确定了各侵蚀等级的权重分值。利用新方法计算了南方红壤区476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市和区,简称县,下同)在1996年和2002年两个年度的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在GIS支持下,分析了EI值的时空变化。从时间上来看,南方红壤全区的EI值从1986年的3.81降低至2002年的3.02,呈递减趋势,说明该时间段红壤区土壤侵蚀面积和强度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从1996年至2002年5年间,红壤区476个县中,EI值增加的有163个,EI值减少的有285个,EI值保持不变的有28个,分别占红壤区总县数的34.2%、59.9%和5.9%。EI值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和浙江3省,而指数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和湖南,特别是广东省,EI值增加的区域面积较大,说明土壤侵蚀较为轻微的广东省,近年来土壤侵蚀有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综合指数 南方红壤区 差异与演变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130
6
作者 梁音 张斌 +1 位作者 潘贤章 史德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22-27,共6页
在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成因、危害以及近50年来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红壤考察区土地面积的15.06%。近50年来,南... 在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成因、危害以及近50年来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红壤考察区土地面积的15.06%。近50年来,南方8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在1985年前呈增加趋势,1985年以后呈现递减趋势。针对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危害,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治理对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根本保证;科学规划、分区治理、实施战略性推进是综合治理的前提,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重大工程是综合治理的契机;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对策 南方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的特点与治理 被引量:70
7
作者 梁音 宁堆虎 +2 位作者 潘贤章 李德成 张斌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4,共4页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的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治理现状进行了介绍。南方红壤区6省共有崩岗20.13万个,崩岗沟壑区面积为11.14万hm^2,在过去的70~120年时间里,因崩岗侵蚀共产生92.9亿t泥沙,年均产沙量约6723...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的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治理现状进行了介绍。南方红壤区6省共有崩岗20.13万个,崩岗沟壑区面积为11.14万hm^2,在过去的70~120年时间里,因崩岗侵蚀共产生92.9亿t泥沙,年均产沙量约6723.9万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高达5.90万t/(km^2·a)。崩岗治理积累的“上截、中削、下堵、内外绿化”的经验,可以根据崩岗发育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采用。建议国家把红壤区崩岗治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启动崩岗治理专项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边治理边研究,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治理途径;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以增强全民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侵蚀特点 危害 治理现状 南方红壤区
下载PDF
不同监测方法对土壤侵蚀监测结果的影响——以江西省潋水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梁音 田刚 +2 位作者 潘贤章 史德明 杨轩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18-23,共6页
分析土壤侵蚀监测的尺度大小问题,认为在南方红壤区,区域尺度面积范围在500 km2以上较为合理,属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范畴。将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RUSLE模型法和流域卡口站观测法3种方法应用于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中尺度流域内,进行土壤... 分析土壤侵蚀监测的尺度大小问题,认为在南方红壤区,区域尺度面积范围在500 km2以上较为合理,属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范畴。将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RUSLE模型法和流域卡口站观测法3种方法应用于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中尺度流域内,进行土壤侵蚀监测及对比。结果表明: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监测的2000年土壤侵蚀量最大,约是流域卡口站观测结果的6.2倍,约是模型法监测结果的1.9倍,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卡口站观测法只观测了悬移质输沙量,推移质输沙量无法观测。此外,利用模型法,不同比例尺DEM对监测结果影响很大,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微度级别上。在分析不同监测方法对土壤侵蚀监测结果差异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宏观监测 目视解译法 模型法 潋水河流域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9
9
作者 梁音 杨轩 +2 位作者 潘贤章 张斌 史德明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0-53,共4页
在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驱动因素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06%。水土流失呈零星的斑点状分布,隐蔽性强,崩岗侵蚀剧... 在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驱动因素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06%。水土流失呈零星的斑点状分布,隐蔽性强,崩岗侵蚀剧烈,林下水土流失严重,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有逐年加剧的趋势。认为水土保持法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保证,科学规划、分区治理、实施战略性推进是综合治理的前提,实施以自然修复为主的大面积水土流失生态修复工程是综合治理的契机,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助催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中国南方
下载PDF
长江以南东部丘陵山区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 被引量:109
10
作者 梁音 史学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47-52,共6页
以土壤亚类为基础,从土种入手,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我国东部丘陵区各土种的理化性质数据库。应用土壤可蚀性方法,计算出各土种的土壤可蚀性K值,用面积进行加权平均,经分类分级后,连续到相应的土壤图上,得到我国东部丘... 以土壤亚类为基础,从土种入手,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我国东部丘陵区各土种的理化性质数据库。应用土壤可蚀性方法,计算出各土种的土壤可蚀性K值,用面积进行加权平均,经分类分级后,连续到相应的土壤图上,得到我国东部丘陵区土壤可蚀性K值图及其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蚀性K值 丘陵山区 土壤种类 土壤侵蚀
下载PDF
42年来兴国县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梁音 潘贤章 孙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27,71,共5页
以江西省兴国县为研究区域,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借助6个不同时段的黑白航片、MSS影像和TM数据为信息源,在建立土壤侵蚀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对全县3 215 km2范围内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县从1958—2000年42 a期间,土壤侵蚀... 以江西省兴国县为研究区域,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借助6个不同时段的黑白航片、MSS影像和TM数据为信息源,在建立土壤侵蚀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对全县3 215 km2范围内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县从1958—2000年42 a期间,土壤侵蚀的变化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2年前,全县的侵蚀面积在2 000 km2左右;第二阶段是从80年代初到2000年,该县被列为全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区,侵蚀面积在18 a间共减少了739 km2,平均每年减少41 km2。将1992与2000年的土壤侵蚀图叠置分析可以看出,该县5个侵蚀等级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侵蚀等级的转变方面,大约有34%的侵蚀面积,其侵蚀等级发生了改变,其中以改变一个等级的面积为主,大约有66%的侵蚀面积其侵蚀等级未发生变化,说明兴国县的土壤侵蚀已呈现出明显的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动态监测 遥感技术 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C-PHAT的改进近场声源定位算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音 张华 +3 位作者 陈利民 龙学焜 王伟 肖中奇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7-562,共6页
结合GCC-PHAT与SRP搜索的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声源定位系统,但其定位结果随信噪比降低而恶化严重,且难以估计窄带声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用于近场模型的改进算法。首先计算阵列信号求和功率谱的峰均比,再经对数变换和设置噪声抑制阈... 结合GCC-PHAT与SRP搜索的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声源定位系统,但其定位结果随信噪比降低而恶化严重,且难以估计窄带声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用于近场模型的改进算法。首先计算阵列信号求和功率谱的峰均比,再经对数变换和设置噪声抑制阈值等步骤,得到反映频点信噪比的加权因子,将其应用在GCC-PHAT中,并进一步优化SRP搜索策略。大量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具有强的抗噪能力,且对宽带和窄带声源信号均有良好的估计效果,很适合实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源定位 近场 时延估计 可控功率响应 对数峰均比 宽带-窄带
下载PDF
基于EI指数的江苏省土壤侵蚀县域差异及变化趋势分析
13
作者 代梦梦 田芷源 +3 位作者 梁音 郭红丽 张嫱 张艺铭 《江苏水利》 2023年第10期15-21,共7页
采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对江苏省县域土壤侵蚀状况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96个县(区)平均EI指数逐年降低,2019—2021年EI指数分别为0.2997、0.2152和0.1997;②全省土壤侵蚀严重等级空间分布表现为北部和西部丘陵山区的... 采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对江苏省县域土壤侵蚀状况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96个县(区)平均EI指数逐年降低,2019—2021年EI指数分别为0.2997、0.2152和0.1997;②全省土壤侵蚀严重等级空间分布表现为北部和西部丘陵山区的土壤侵蚀严重等级较高,中西部平原地区的土壤侵蚀严重等级较低;③全省96个县(区)中有59个EI指数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21<20<19),有19个县(区)的EI指数呈现波动减小的趋势(20<21<19或21<19<20),有18个县(区)的EI指数呈现波动增大的趋势(20>21>19或21>19>20)。研究成果可为江苏省水土流失治理及成效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综合指数 水土流失 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安徽皖水流域输沙量和降雨径流因子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音 杨艳生 吕喜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3-79,共7页
本文通过对输沙量与降雨径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皖水流域内输沙量与日雨量为50~100mm的暴雨和地表径流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关键词 输沙量 降雨径流因子 关联度
下载PDF
长江三峡区侵蚀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音 史德明 +1 位作者 杨艳生 吕喜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01-204,218,共5页
本文对长江三峡区不同侵蚀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主要侵蚀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最优方程,即W=aP^(-b),W=a-b log P和W=(a-bP^(0.5))~2。研究表明:石灰岩黄棕壤的土壤水分含量高于花岗岩母质土壤,在无明显流失区土壤表层中,花岗... 本文对长江三峡区不同侵蚀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主要侵蚀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最优方程,即W=aP^(-b),W=a-b log P和W=(a-bP^(0.5))~2。研究表明:石灰岩黄棕壤的土壤水分含量高于花岗岩母质土壤,在无明显流失区土壤表层中,花岗岩母质土壤的有效水含量高于石灰岩黄棕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分
下载PDF
最小比特相空间混沌扩频序列及其测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音 张华 +3 位作者 陈利民 肖中奇 孙长城 刘钰安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0-444,共5页
混沌信号检测是混沌扩频通信系统同步和系统辨识的主要问题。首先基于混沌信号的最小相空间(MPSV)特性,构建了一种新的混沌扩频序列线性映射生成方法;进而提出了一种最小比特相空间(MBPSV)测度。引入数字调制、信道的记忆非线性失真和... 混沌信号检测是混沌扩频通信系统同步和系统辨识的主要问题。首先基于混沌信号的最小相空间(MPSV)特性,构建了一种新的混沌扩频序列线性映射生成方法;进而提出了一种最小比特相空间(MBPSV)测度。引入数字调制、信道的记忆非线性失真和高斯加性噪声,计算了混沌扩频接收机中频信号的MBPSV测度。对比分析了3种形式MBPSV测度检测接收信号的有效性和鲁棒性。结果表明:乘积项累加形式在低信噪比下优于扩展向量累加与直接累加;数字调制与非线性失真对测度干扰趋于零;可用于混沌通信信号检测与系统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扩频 最小相位空间 信号检测
下载PDF
中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与宏观分布 被引量:40
17
作者 梁音 刘宪春 +5 位作者 曹龙熹 郑粉莉 张平仓 史明昌 曹全意 袁久芹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10期35-40,79,共6页
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全国31个省(市、区)1:50万的土壤类型图,经过扫描和数字化处理构建了全国1:50万土壤类型图形数据库,并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整理出与之相对应的16493个土壤样品理化数据,同时结合实地采样、共享和查阅... 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全国31个省(市、区)1:50万的土壤类型图,经过扫描和数字化处理构建了全国1:50万土壤类型图形数据库,并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整理出与之相对应的16493个土壤样品理化数据,同时结合实地采样、共享和查阅文献等途径,获取了最新的1065个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数据。采用水力侵蚀区中K值的计算方法获取土种的K值。按土种的面积进行加权归并到土属的K值,再将土属K值链接到分省土壤类型图上,接边处理后形成全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K值分布图。研究表明:全国水蚀区K值变化范围为0.0004—0.0828t·hm^2·h/(hm^2·MJ·mm),变异系数大,平均K值为0.033t·hm^2·h/(hm2·MJ·mm),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减小的趋势。黄土区K值最大,紫色土和红壤区北部的K值居中,最小的分布在青藏高原北侧。该研究成果为我国土壤侵蚀预测与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区 土壤可蚀性K值 土壤种类 分布规律 中国
下载PDF
兴国县实施国家水保重点工程的成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音 宁堆虎 周昌涵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8,62,共4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重点分析了兴国县实施国家水保重点工程的成效。1983—2005年,兴国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60%,山地植被覆盖度上升了43.4%,年泥沙流失量减少了67.6%,河床普遍降低0.4 m,有林地面积净增5.4倍,土地产出率增...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重点分析了兴国县实施国家水保重点工程的成效。1983—2005年,兴国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60%,山地植被覆盖度上升了43.4%,年泥沙流失量减少了67.6%,河床普遍降低0.4 m,有林地面积净增5.4倍,土地产出率增长54.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7倍,贫困人口减少了12.9万人,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变成了绿树掩映的小康县。总结了管理上的成功经验与技术上的五大治理模式。在分析了治理成本后认为,国家的水保重点工程是极具前瞻性的,其出发点是正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贫困问题,与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政策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水保重点工程 水土流失 治理模式 效益 兴国县
下载PDF
从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及“土壤水库容”分析1998洪水 被引量:16
19
作者 梁音 史学正 史德明 《中国水土保持》 1998年第11期32-34,共3页
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了特大洪水,其汛情仅次于1954年,比如武汉最高水位达2943m,仅比1954年的2973m的历史最高记录低030m。然而,对长江中、下游来说,其抗洪难度却大大超过了1954年。究其原因,... 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了特大洪水,其汛情仅次于1954年,比如武汉最高水位达2943m,仅比1954年的2973m的历史最高记录低030m。然而,对长江中、下游来说,其抗洪难度却大大超过了1954年。究其原因,强大的暴雨是主要直接原因外,长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土流失 土壤水库容 水土保持
下载PDF
社会记忆的文化资本化——以洛带客家社会记忆资源的旅游开发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梁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1-94,共4页
洛带是位于成都东郊18公里的一个客家古镇,近几年以"西部客家第一镇"的美名成为成都旅游地图上的新宠儿。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小镇迅速成为旅游开发的后起之秀,并很快显示出其在成都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本文... 洛带是位于成都东郊18公里的一个客家古镇,近几年以"西部客家第一镇"的美名成为成都旅游地图上的新宠儿。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小镇迅速成为旅游开发的后起之秀,并很快显示出其在成都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洛带旅游开发的过程,运用"符号"、"仪式"、"场"等概念工具探讨了"社会记忆"资源的文化资本化过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洛带 符号化 文化资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