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雷暴天气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梅传义 陈元昭 +1 位作者 王明洁 陈云峰 《广西气象》 2006年第3期33-36,39,共5页
利用深圳市1953~2005年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得出了深圳市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属于雷暴多发区,53a平均雷暴日数为68.2d;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辐度大,最多年为103... 利用深圳市1953~2005年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得出了深圳市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属于雷暴多发区,53a平均雷暴日数为68.2d;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辐度大,最多年为103d,而最少年仅为47d,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倍多;初雷一般出现在3月上旬,终雷一般出现在10月中旬,而且初雷的发生,有越来越早的趋势,终雷结束时间有越来越晚的趋势;全年各月均有出现雷暴的可能,但雷暴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冬季雷暴出现的概率非常低,且53a来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d/10a。另外深圳市雷暴的年际变化存在着准3a较短周期和11a、19a左右的长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气候特征 趋势 小波分析
下载PDF
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元昭 梅传义 +1 位作者 朱小雅 陈云峰 《广西气象》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垂直风切变、气象台自记记录等方面分析了2005年5月6日02时左右(北京时,下同)发生在深圳市的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发现该过程是一次明显的飑线天气过程,其触发机制为:地面弱冷锋、低空急流、垂直风切变共同... 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垂直风切变、气象台自记记录等方面分析了2005年5月6日02时左右(北京时,下同)发生在深圳市的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发现该过程是一次明显的飑线天气过程,其触发机制为:地面弱冷锋、低空急流、垂直风切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过程分析 形成机制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