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梅小斌 袁伟杰 +7 位作者 郭志勇 李保春 于建平 吴灏 邹大进 高从容 曹翔 崔若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观察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50例微量白蛋白尿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1)试验组(n=40),予低蛋白饮食(蛋白质0.6 g·kg-1·d-1,包括α-酮酸2.4g,3次,/d);(2)对照组(n=10),予常规... 目的:观察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50例微量白蛋白尿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1)试验组(n=40),予低蛋白饮食(蛋白质0.6 g·kg-1·d-1,包括α-酮酸2.4g,3次,/d);(2)对照组(n=10),予常规蛋白饮食(蛋白质1.0 g·kg-1·d-1,不服用α-酮酸)。分别于试验前、试验12周后测定:(1)肾脏相关指标。血清尿素、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白蛋白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2)营养相关指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体重指数;(3)代谢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三酰甘油、血清胆固醇等。计算胰岛素敏感性(ISI)。结果:试验前对照组与试验组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试验12周后试验组24 h尿白蛋白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52.9±36.3)mg vs(119±55.7)mg,P<0.01],尿RBP(P<0.01)、尿NAG(P<O.05)及FINS水平(P<0.05)均降低,ISI提高[-(4.21±0.48)vs-(4.53±0.52),P<0.05];两组间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无显著差异;两组间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等无明显差别。结论: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可明显减少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 h尿白蛋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酮酸 配伍 低蛋白饮食 早期 2型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大黄素抑制系膜细胞增生与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梅小斌 袁伟杰 +3 位作者 湛冯兰 吴灏 张晓瑛 崔若兰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 7在大黄素抑制肾系膜细胞 (mesangialcell,MC)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蛋白印迹 (west ern杂交 )方法测定MC裂解液p2 7蛋白水平 ,[3H]胸腺嘧啶核苷 ([3H]TdR)测定MC增生的情况 ,观察不同浓度大黄素 (50mg/L、... 目的 :探讨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 7在大黄素抑制肾系膜细胞 (mesangialcell,MC)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蛋白印迹 (west ern杂交 )方法测定MC裂解液p2 7蛋白水平 ,[3H]胸腺嘧啶核苷 ([3H]TdR)测定MC增生的情况 ,观察不同浓度大黄素 (50mg/L、10 0mg/L )对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刺激的MC中p2 7水平及增生程度的影响。结果 :TNF α (2 0万U/L)使无血清培养 2 4h的MC中p2 7水平降低 ,同时使 [3H]TdR掺入增加 ;大黄素提高TNF α刺激的MC中p2 7水平 ,同时使 [3H]TdR掺入减少。大黄素的上述作用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结论 :大黄素可能通过提高p2 7水平抑制TNF α诱导的MC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系膜细胞 细胞增生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7 肿瘤坏死因子-α 系膜增生性肾炎
下载PDF
槲皮素降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11
3
作者 梅小斌 高从容 +5 位作者 崔若兰 袁伟杰 叶志斌 付鹏 李保春 于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 探讨槲皮素改善糖尿病肾病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 7的关系。 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 (DM )模型 ,分为DM +Qu组 ( 6只 )及DM组 ( 6只 ) ,分别给予槲皮素 10 0mg·kg-1·d-1及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8周 ... 目的 探讨槲皮素改善糖尿病肾病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 7的关系。 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 (DM )模型 ,分为DM +Qu组 ( 6只 )及DM组 ( 6只 ) ,分别给予槲皮素 10 0mg·kg-1·d-1及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8周 ;对照组 (正常大鼠 6只 )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 8周。采用蛋白印迹 (Western杂交 )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 p2 7蛋白水平 ,采用ELISA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细胞外基质 (ECM )蛋白 (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 )和尿白蛋白。结果 DM组大鼠肾小球 p2 7水平为 18.5± 4.3 ,尿白蛋白排泄为 ( 3 9.62± 3 .68) μg/ 2 4h ,肾重 /体重比例为 ( 14.87± 2 .0 2 )× 10 -3,均较其他 2组明显增加 ,ECM蛋白水平也较其他 2组明显增加。与DM组相比 ,DM +Qu组肾小球 p2 7水平 ( 10 .6± 3 .1)、ECM蛋白水平、尿白蛋白排泄 [( 17.62± 3 .0 2 ) μg/ 2 4h]及大鼠肾重 /体重比例 [( 11.3 5± 1.76)× 10 -3]均明显降低 (P <0 .0 1) ;DM +Qu组的血糖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槲皮素可能通过降低肾小球 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肾小球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7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槲皮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梅小斌 崔若兰 +3 位作者 袁伟杰 叶志斌 湛冯兰 高从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该影响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的关系。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DM)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或槲皮素(100 mg·kg1·d-1)灌胃8周。蛋白印迹(Western杂交)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P2...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该影响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的关系。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DM)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或槲皮素(100 mg·kg1·d-1)灌胃8周。蛋白印迹(Western杂交)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P27蛋白水平,ELISA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细胞外基质(ECM)蛋白(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和尿白蛋白。结果:DM 8周大鼠肾小球P27水平增高,ECM蛋白水平增加,尿白蛋白排泄增多,肾质量/体质量比值增高。槲皮素灌胃8周显著降低DM大鼠。肾小球P27水平(10.6±3.1 vs 18.5±4.3,P<0.01)和ECM蛋白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排泄[(17.62±3.02)vs(39.62±3.68)μg/24 h,P<0.01],降低DM大鼠肾质量/体质量比值(11.35±1.76 vs 14.87±2.02,P<0.01)。槲皮素不改变DM大鼠血糖水平。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降低肾小球P27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细胞周期蛋白类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梅小斌 高从容 +4 位作者 崔若兰 袁伟杰 傅鹏 叶志斌 许静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 7水平的变化及p2 7在糖尿病 (DM)肾小球细胞 (特别是系膜细胞MC)肥大中的作用。  方法 :蛋白印迹 (Western杂交 )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p2 7蛋白水平 ,RT PCR方法测定肾小球p2 7mRNA ,ELISA...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 7水平的变化及p2 7在糖尿病 (DM)肾小球细胞 (特别是系膜细胞MC)肥大中的作用。  方法 :蛋白印迹 (Western杂交 )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p2 7蛋白水平 ,RT PCR方法测定肾小球p2 7mRNA ,ELISA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细胞外基质 (ECM)蛋白 (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 )和尿白蛋白。  结果 :随着DM病程的延长 ,DM大鼠肾小球p2 7水平和肾小球ECM蛋白水平逐渐增高 ,2 4h尿白蛋白排泄量逐渐增加 ,同时DM大鼠肾重 /体重呈增高趋势。DM(2 8天 )大鼠与正常大鼠间肾小球p2 7mRNA无差别。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间全血血糖浓度无明显差异。  结论 :DM大鼠肾小球p2 7水平增高 ,p2 7水平增高可能在DM大鼠肾小球细胞肥大 (特别是MC肥大 )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肥大与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梅小斌 崔若兰 +2 位作者 袁伟杰 叶志斌 易万强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 研究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在高糖培养系膜细胞(MC)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蛋白印迹(western杂交)方法测定MC裂解液p27 蛋白水平,[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及[3H]亮氨酸([3H]leu)掺... 目的 研究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在高糖培养系膜细胞(MC)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蛋白印迹(western杂交)方法测定MC裂解液p27 蛋白水平,[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及[3H]亮氨酸([3H]leu)掺入方法测定MC细胞的肥大情况,观察p27反义寡核苷酸(ODN)转染对高糖培养MC肥大的影响。结果 高糖(450mg/dl)无血清培养的MC同正常糖(100 mg/dl)无血清培养的 MC相比,p27水平增高,[3H] leu掺入增加,[3H] TdR掺入减少;p27反义 ODN转染后高糖无血清培养 MC[3H] len掺入减少,[3H] TdR掺入增加;用甘露醇提高正常糖培养液渗透压并不增加 MC中P27水平。结论 高糖培养的MC中p27水平明显增高,增高的p27在高糖培养MC细胞肥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7 糖尿病肾病 系膜细胞肥大
下载PDF
氨基胍通过降低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水平减轻高糖培养系膜细胞肥大程度 被引量:3
7
作者 梅小斌 高从容 +2 位作者 崔若兰 袁伟杰 叶志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 :研究氨基胍 (AG)减轻高糖培养系膜细胞 (MC)肥大程度与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 7的关系。方法 :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 MC裂解液 P2 7水平 ,[3H]胸腺嘧啶核苷 ([3H]Td R)及 [3H]亮氨酸 ([3H ]L eu)掺入方法测定 MC肥大情况。 结果 :同... 目的 :研究氨基胍 (AG)减轻高糖培养系膜细胞 (MC)肥大程度与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 7的关系。方法 :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 MC裂解液 P2 7水平 ,[3H]胸腺嘧啶核苷 ([3H]Td R)及 [3H]亮氨酸 ([3H ]L eu)掺入方法测定 MC肥大情况。 结果 :同正常糖 (10 0 mg/ dl)培养相比 ,高糖 (45 0 mg/ dl)培养 MC中 P2 7水平增高 (P<0 .0 1) ,MC肥大 ;[3H ]L eu掺入增加及[3H]Td R掺入降低 (P<0 .0 1) ;AG(0 .2 5 mm ol/ L )降低高糖培养 MC中 P2 7水平 [(2 .5± 0 .6 ) vs (4.0± 0 .8) ,P<0 .0 5 ],使MC肥大程度减轻 ;[3H]leu掺入降低 ,[(342 6± 5 32 ) vs (46 5 2± 30 9) cpm/孔 ,P<0 .0 1],[3H ]Td R掺入增加 [(12 33± 6 9)vs (5 4 3± 2 7) cpm/孔 ,P<0 .0 1]。 结论 :AG可能通过降低高糖培养 MC中 P2 7水平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类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糖尿病肾病 氨基胍 P27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干预对社区糖尿病肾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沈菲 蒋伟萍 +11 位作者 梅小斌 韩一平 赵家义 樊剑 顾娟 沈雁红 徐红梅 张丹 门英 丁海光 陈彩萍 韩君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2-1117,共6页
背景肠道微生态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导致的菌群失调在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中发挥着与疾病互相影响的作用。合理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等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帮助糖尿病肾病患者调节肠道菌群,对糖尿病肾病的慢性炎症具有积极治疗作用,并对延缓肾功... 背景肠道微生态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导致的菌群失调在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中发挥着与疾病互相影响的作用。合理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等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帮助糖尿病肾病患者调节肠道菌群,对糖尿病肾病的慢性炎症具有积极治疗作用,并对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具有一定的作用。目的根据糖尿病肾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选择微生态制剂进行干预并了解其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9年在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行常规治疗)和治疗组58例(行微生态制剂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各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肠道细菌培养结果。结果1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男28例、女87例,平均年龄为(62.9±10.0)岁,糖尿病肾病病程为(14.3±7.1)年。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体质指数、早期糖尿病肾病比例、糖尿病肾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胱抑素C、C反应蛋白、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均升高(P<0.05)。干预后,治疗组患者肠球菌(Z=16.482,P<0.001)、肠杆菌(Z=5.138,P<0.001)菌落数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Z=2.470,P=0.014)、乳酸杆菌(Z=8.384,P<0.001)菌落数高于对照组。结论微生态制剂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干预后治疗组患者肠道肠球菌、肠杆菌菌落数较对照组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较对照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肠道菌群 益生菌 干预研究 菌群失调 慢性炎症 肠道黏膜屏障 社区卫生中心
下载PDF
中药排石冲剂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一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梅小斌 叶志斌 +3 位作者 崔若兰 于建平 袁伟杰 肖雨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21-1321,132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间质性肾炎 排石冲剂 中药药性 病例报告 药源性疾病
下载PDF
低蛋白饮食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小斌 袁伟杰 +5 位作者 高从容 陈艳峰 陆军 李保春 于建平 崔若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84-886,共3页
目的 :探讨低蛋白饮食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及其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 7的关系。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 (DM)模型 ,分别予正常蛋白 (NPD组 ,n=6 )、低蛋白 (L PD组 ,n=6 )饮食 8周 ,同时对正常大鼠(正常... 目的 :探讨低蛋白饮食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及其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 7的关系。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 (DM)模型 ,分别予正常蛋白 (NPD组 ,n=6 )、低蛋白 (L PD组 ,n=6 )饮食 8周 ,同时对正常大鼠(正常对照组 ,n=6 )予正常蛋白饮食 8周。蛋白印迹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 P2 7蛋白水平 ,EL ISA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细胞外基质 (ECM)蛋白 ( 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 )和尿白蛋白 ,氧化酶法测定血糖 ,溴甲酚绿法测定血白蛋白 ,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肾小球面积。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NPD组和 L PD组大鼠肾小球 P2 7水平及 ECM蛋白水平均增高 ,尿白蛋白排泄增多 ,肾质量 /体质量比例增高 ,肾小球面积增大。同 NPD组相比 ,L PD组大鼠肾小球 P2 7水平降低 [(11.1± 3.6 ) vs(19.6± 5 .1) ,P<0 .0 1],纤维连接蛋白水平 [(9.8± 2 .9) vs (17.1± 3.9) pg/m g,P<0 .0 1]及 型胶原水平 [(99.6± 2 3.5 ) vs(15 0 .6± 4 7.1) pg/mg,P<0 .0 1]下降 ,尿白蛋白排泄减少 [(18.13± 3.2 3) vs (4 0 .18± 3.79)μg/2 4 h,P<0 .0 1],大鼠肾质量 /体质量比例下降 [(12 .0 3± 1.85 ) vs (15 .6 2± 2 .13) ,P<0 .0 1],肾小球面积减少 [(72 1± 75 ) vs (815± 97)μm2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大鼠 肾脏肥大 低蛋白饮食 影响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7
下载PDF
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及其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梅小斌 袁伟杰 +5 位作者 张小瑛 郭志勇 许静 崔若兰 李保春 于建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83-686,共4页
目的 探讨α 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及其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 7的关系。 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 (DM )模型 ,分别予正常蛋白 (蛋白占饲料重量的 10 % ,NPD组 )、低蛋白 (蛋白占饲料重量的... 目的 探讨α 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及其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 7的关系。 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 (DM )模型 ,分别予正常蛋白 (蛋白占饲料重量的 10 % ,NPD组 )、低蛋白 (蛋白占饲料重量的 5 % ,LPD组 )、α 酮酸 +低蛋白 (蛋白占饲料重量的 5 % ,其中α 酮酸提供1%的蛋白 ,LPD +α KA组 )饮食治疗 8周。蛋白印迹 (Western杂交 )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p2 7蛋白水平 ,ELISA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细胞外基质 (ECM )蛋白 (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 )和尿白蛋白 ,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肾小球面积。结果 各组DM大鼠肾小球 p2 7水平及ECM蛋白水平均增高 ,尿白蛋白排泄增多 ,肾重 /体重比例增高 ,肾小球面积增大 ,但LPD组及LPD +α KA组大鼠的变化较NPD组轻。LPD +α KA组肾小球p2 7水平 (8.6± 2 .3)较LPD组 (11.1± 3.6 )显著降低 (P <0 .0 1) ,ECM蛋白水平进一步下降 ,尿白蛋白排泄减少更明显 (P <0 .0 1) ,DM大鼠肾重 /体重比例下降更显著 (P <0 .0 5 ) ,肾小球面积进一步减少 (P <0 .0 5 )。DM大鼠肾小球 p2 7水平与肾重 /体重比例呈直线相关。LPD组、LPD +α KA组和NPD组间的血糖水平及血白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α 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可能通过降低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饮食 Α-酮酸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糖尿病肾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 被引量:14
12
作者 梅小斌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包括原发性肾损害和继发性肾损害 ,前者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和基底膜变薄等 ,后者包括肾血管炎、肾淀粉样变、药物性肾损害 (继发于非甾体抗炎药、青霉胺、金制剂、环孢素A及氨甲喋啶... 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包括原发性肾损害和继发性肾损害 ,前者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和基底膜变薄等 ,后者包括肾血管炎、肾淀粉样变、药物性肾损害 (继发于非甾体抗炎药、青霉胺、金制剂、环孢素A及氨甲喋啶的肾损害 )、肾结石等。本文综述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的发病机理、病理及临床表现、治疗进展及预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肾损害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大量蛋白尿3个月、驼峰样电子致密物肾小球上皮下沉积(第49例)
13
作者 梅小斌 袁伟杰 +2 位作者 于光 于建平 崔若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6-448,共3页
关键词 蛋白尿 驼峰样电子致密物 肾小球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的变化及意义
14
作者 梅小斌 崔若兰 +2 位作者 高从容 袁伟杰 叶志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探讨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 7在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 Thy1肾炎大鼠系膜细胞 (MC)增生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抗胸腺细胞抗体制成 Thy1肾炎模型 ,Western印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 P2 7蛋白水平 ,RT- PCR方法测定肾小球 P2 7m RNA,EL IS... 目的 :探讨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 7在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 Thy1肾炎大鼠系膜细胞 (MC)增生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抗胸腺细胞抗体制成 Thy1肾炎模型 ,Western印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 P2 7蛋白水平 ,RT- PCR方法测定肾小球 P2 7m RNA,EL ISA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细胞外基质 (ECM)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及 型胶原 )。 结果 :Thy1肾炎第 1天 P2 7水平即有明显下降 ,第 3天 (MC增生最为明显 ) P2 7水平最低 ,第 5天 (MC增生开始消散 ) P2 7水平有所回升 ,提示 P2 7水平与MC增生程度有关 ;Thy1肾炎第 3天肾小球 P2 7m RN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 ;而 Thy1肾炎大鼠肾小球纤维连接蛋白和 型胶原均升高 (P<0 .0 1) ,在第 3天达峰值 ,第 5天略有回降 ,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结论 :P2 7水平下降可能在 Thy1肾炎 MC增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类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P27 大鼠
下载PDF
高原地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改变与泼尼松疗效的关系
15
作者 梅小斌 陈彬 +7 位作者 易万强 邹密 黄浩 邓永明 张晓瑛 张琴 昌淑英 尹宗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 (海拔 3 680 m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PNS)肾小管功能损害与泼尼松疗效的关系。 方法 :高原地区 PNS患者经泼尼松 1m g/ ( kg· d)治疗 8周后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 ( n=16)和无效组 ( n=12 )。于泼尼松治疗前后采...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 (海拔 3 680 m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PNS)肾小管功能损害与泼尼松疗效的关系。 方法 :高原地区 PNS患者经泼尼松 1m g/ ( kg· d)治疗 8周后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 ( n=16)和无效组 ( n=12 )。于泼尼松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 RBP)及 N-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 NAG)、冰点法测定次晨尿渗透浓度、磺基水杨酸比浊法测定 2 4 h尿蛋白量、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 结果 :高原地区 PNS患者泼尼松治疗前尿 RBP[( 0 .5 4± 0 .19) m g/ L ]、NAG [( 112 .84± 4 2 .82 ) U / L ]及次晨尿渗透浓度 [( 5 5 3 .62± 2 4 8.91) m mol/ L ]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 ( P<0 .0 1) ;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 ,泼尼松治疗前尿 RBP[( 0 .3 3± 0 .16) vs( 0 .68± 0 .14 ) mg/ L]、NAG[( 97.4 6± 3 2 .5 3 ) vs( 15 8.65± 12 .98)U/ L]及次晨尿渗透浓度 [( 619.4 5± 4 8.92 ) vs( 3 3 7.81± 2 6.5 6) m mol/ L]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 P<0 .0 1) ,而 2 4 h尿蛋白量 ,血清肌酐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有效组治疗后尿 RBP、NAG及次晨尿渗透浓度恢复正常 ,而无效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高原地区 PNS存在肾小管功能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肾小管 泼尼松 高海拔
下载PDF
洛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及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的影响
16
作者 梅小斌 高从容 +6 位作者 邹大进 湛冯兰 叶志斌 许静 李保春 袁伟杰 崔若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 探讨洛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及其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 7水平的关系。 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 (DM )模型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洛沙坦1mg·kg-1·d-1或 2mg·kg-1·d-1灌胃 8周。We... 目的 探讨洛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及其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 7水平的关系。 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 (DM )模型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洛沙坦1mg·kg-1·d-1或 2mg·kg-1·d-1灌胃 8周。Western杂交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P2 7蛋白水平 ,ELISA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细胞外基质 (ECM )蛋白 (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 )和尿白蛋白 ,采用图象分析系统测定肾小球面积。 结果 DM 8周大鼠肾重 /体重比例增高 ,肾小球面积增大 ,肾小球ECM蛋白水平增加 ,2 4h尿白蛋白排泄增多 ,同时肾小球P2 7水平增高。洛沙坦降低DM大鼠肾重 /体重比例、肾小球面积及肾小球ECM蛋白水平 ,减少 2 4h尿白蛋白排泄 ,降低肾小球P2 7水平。洛沙坦的上述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洛沙坦不改变DM大鼠血糖水平。 结论 洛沙坦可减轻DM大鼠肾小球肥大程度 ,此作用可能与洛沙坦降低DM大鼠肾小球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沙坦 糖尿病 大鼠 肾脏肥大 肾小球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7 细胞外基质 Western杂交法
下载PDF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和肾脏疾病 被引量:2
17
作者 梅小斌 崔若兰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0年第4期181-183,共3页
细胞周期素及周期素激酶、周期素激酶抑制剂控制细胞周期的运转 ,从而决定细胞的增生肥大等。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 7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负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抑制细胞的增生。本文综述P2 7在生理情况下、糖尿病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 细胞周期素及周期素激酶、周期素激酶抑制剂控制细胞周期的运转 ,从而决定细胞的增生肥大等。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 7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负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抑制细胞的增生。本文综述P2 7在生理情况下、糖尿病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7 肾疾病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和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2
18
作者 梅小斌 崔若兰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1999年第6期254-257,共4页
周期素及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周期素激酶抑制剂控制细胞周期的运转,从而决定细胞的增生肥大等。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 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细胞周期负调节蛋白,抑制细胞的增生。随着肾脏上皮细胞的逐渐成熟,p27 表达明显增加,从而... 周期素及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周期素激酶抑制剂控制细胞周期的运转,从而决定细胞的增生肥大等。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 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细胞周期负调节蛋白,抑制细胞的增生。随着肾脏上皮细胞的逐渐成熟,p27 表达明显增加,从而限制了成熟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及糖尿病小鼠肾脏表达p27 增多,提示p27 与糖尿病肾病时肾细胞肥大有关,说明p27 在肾脏发育过程中及糖尿病肾病时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周期素 激酶抑制剂 P27
下载PDF
商陆皂苷甲对大鼠Heymann肾炎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鞠佃文 郑钦岳 +2 位作者 曹雪涛 梅小斌 易杨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商陆皂苷甲(EsA)对大鼠Heymann肾炎(pasiveHeymannnephritis,PHN)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大鼠scFx1A抗原的抗体制成自身免疫性肾小球肾炎,EsA5,10和20mg·kg... 目的:商陆皂苷甲(EsA)对大鼠Heymann肾炎(pasiveHeymannnephritis,PHN)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大鼠scFx1A抗原的抗体制成自身免疫性肾小球肾炎,EsA5,10和20mg·kg-1·d-1ip,连续14d。结果:EsA可以显著减少肾炎大鼠尿蛋白的产生,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发现EsA治疗后肾炎大鼠病理情况明显好转。EsA治疗对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产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EsA对大鼠Heymann肾炎具有显著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商陆皂苷甲 HEYMANN肾炎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药理学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前列地尔、谷胱甘肽延缓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减退的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傅鹏 黄雪强 +3 位作者 原爱红 于光 梅小斌 崔若兰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41-646,共6页
背景:中药结合前列地尔等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延缓急性肾损伤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功能减退进展的疗效尚无定论。目的:探讨规律地使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前列地尔、谷胱甘... 背景:中药结合前列地尔等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延缓急性肾损伤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功能减退进展的疗效尚无定论。目的:探讨规律地使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前列地尔、谷胱甘肽等西药是否具有延缓CKD患者肾功能减退的长期疗效。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所有患者均为2004年8月~2010年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住院的符合CKD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共30例,肾功能分期为CKD2~4期。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案,将3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每月1次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前列地尔、谷胱甘肽等中西药物治疗,每次7~10d,1个月后重复下一疗程;对照组则采取和试验组同样的口服药物治疗,但不用丹参多酚酸盐以及前列地尔和谷胱甘肽的保守疗法。随访时间平均4年。主要结局指标:研究终点为血肌酐值较入组时增长一倍或患者进入替代治疗阶段。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电解质、血白蛋白以及血肌酐的变化以及1~4年末每组患者的留存数。结果:4年后两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白蛋白及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患者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试验组进入研究终点的患者比例(40%,6/15)显著低于对照组(93%,14/15;P<0.01)。结论:规律地使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前列地尔和还原性谷胱甘肽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延缓CKD患者肾功能的恶化,阻止患者进入替代治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谷胱甘肽 丹参多酚酸盐 肾功能减退 随机对照研究 前列地尔 慢性肾脏病 患者 中西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