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少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天瑾 陈发秀 +6 位作者 梅洵 李晨 陈钰婷 王金涛 李继铭 谢杜南 郑金娜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征是骨骼肌质量、力量和身体功能的下降,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健康结局,例如虚弱、跌倒、骨折、住院和死亡等风险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肌少症的患病率更高,这两种疾病...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征是骨骼肌质量、力量和身体功能的下降,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健康结局,例如虚弱、跌倒、骨折、住院和死亡等风险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肌少症的患病率更高,这两种疾病之间可能通过炎症、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机制相互作用,增加不良结局的风险。因此,本综述对肌少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阐述肌少症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潜在关系和机制、预防和干预措施,并鼓励早期筛查,为肌少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多学科综合管理提供新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心血管疾病 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辅助治疗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陈发秀 游靓 +5 位作者 李强 梅洵 彭乐 唐月红 李雪斓 胡坚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合并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对其心衰标志物、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3例60岁以上患HFpEF合并AF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合并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对其心衰标志物、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3例60岁以上患HFpEF合并AF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1例)和参松养心胶囊组(52例),分别行西药常规治疗、西药常规治疗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12周。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心功能参数、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衰血清标志物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参松养心胶囊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2组患者治疗前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DD无明显变化(P>0.05),但参松养心胶囊组患者较对照组LAD、E/A值和E/e'明显缩小,LVEF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NT-pro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参松养心胶囊组血清IL-6、TNF-α、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HFpEF合并AF患者,可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及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心衰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房颤
下载PDF
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梅洵 章玉玲 +3 位作者 孙玲 罗美琴 文金莲 刘精东 《江西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为注射胰岛素组;B组35例,为口服降糖药组。留取空腹血标本,在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进食标准100g干面粉的馒头餐,于餐后2h抽血留取血标本... 目的探讨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为注射胰岛素组;B组35例,为口服降糖药组。留取空腹血标本,在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进食标准100g干面粉的馒头餐,于餐后2h抽血留取血标本。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餐后2h血浆胰岛素(2HINS)等项目,并于舒张末期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有无斑块形成。结果A组FINS为56.7±8.9μu/ml,B组FINS为18.2±9.8μu/ml,P<0.05;A组2HINS为198.9±10.2μu/ml,B组2HINS为60.3±9.5μu/ml,P<0.05。A组IMT增厚18例,发生率60%,B组IMT增厚20例,发生率57.1%,P>0.05;A组动脉粥样斑数15例,发生率50%,B组动脉粥样斑数16例,发生率45.7%,P>0.05。结论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但未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注射 胰岛素 胰岛素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微量白蛋白尿对探讨Ⅱ型糖尿病并发心肌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梅洵 袁中平 +3 位作者 李永琴 邹琳 吴冠军 文金莲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8年第1期39-39,共1页
微量白蛋白尿对探讨Ⅱ型糖尿病并发心肌缺血的价值梅洵袁中平李永琴邹琳吴冠军文金莲(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330006)自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尿中微量白蛋白技术后,许多学者研究了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的预后关系。本文分析... 微量白蛋白尿对探讨Ⅱ型糖尿病并发心肌缺血的价值梅洵袁中平李永琴邹琳吴冠军文金莲(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330006)自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尿中微量白蛋白技术后,许多学者研究了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的预后关系。本文分析了46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Ⅱ型糖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缺血性心脏病 诊断 尿 白蛋白
下载PDF
社区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梅洵 涂玲英 周燕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模式 糖尿病 依从性
下载PDF
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4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梅洵 颜淑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1004-1004,共1页
关键词 临床表现 关节炎 鉴别诊断 硬皮病 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痛风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梅洵 钱思兰 +2 位作者 范云 罗美琴 邹琳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动态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将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为注射胰岛素组,30例;B组为口服降糖药组,35例。观... 目的探讨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动态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将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为注射胰岛素组,30例;B组为口服降糖药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血浆胰岛素(2HINS)、体重、IMT及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项目,随访5年,每年进行一次上述项目的检测。结果研究前:A组FINS、2HINS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体重、IMT增厚及动脉粥样斑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后:A组FINS、2HINS、体重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IMT增厚及动脉粥样斑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体重增加,而未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注射 胰岛素 胰岛素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一例表型正常的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8
作者 梅洵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5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 表型正常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瘦素在肥胖及2型糖尿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梅洵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9年第S1期245-247,共3页
瘦素是由肥胖基因 ( ob基因 )编码、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通过调节食欲以控制体重 ,在啮齿类 ob基因突变导致肥胖 ,而人类肥胖可能主要与瘦素抵抗有关。血清瘦素还与胰岛素水平有关 ,在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具有潜... 瘦素是由肥胖基因 ( ob基因 )编码、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通过调节食欲以控制体重 ,在啮齿类 ob基因突变导致肥胖 ,而人类肥胖可能主要与瘦素抵抗有关。血清瘦素还与胰岛素水平有关 ,在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具有潜在作用。本文就瘦素的生物学特征和主要功能、瘦素与肥胖的关系、瘦素在 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肥胖 2型糖尿
下载PDF
血清抗核周因子等自身抗体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洵 刘燕鸣 +2 位作者 周燕 李永琴 吴明斌 《江西医学检验》 2004年第5期395-396,4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Sa抗体及抗RA33抗体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早期RA患者43例,非RA患者88例进行血清APF、AKA、抗Sa抗体及抗RA33抗体的检测,APF、AK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抗S...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Sa抗体及抗RA33抗体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早期RA患者43例,非RA患者88例进行血清APF、AKA、抗Sa抗体及抗RA33抗体的检测,APF、AK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抗Sa抗体、抗RA33抗体用免疫印记法检测。结果(1)APF、AKA、抗Sa抗体及抗RA33抗体对早期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6%和34.9%、94.3%和37.2%、97.7%和34.9%、97.7%和23.3%。(2)4种抗体联合检测时,2种抗体阳性、3种抗体阳性、4种抗体阳性对早期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7%和23.3%、98.9%和16.3%、100%和9.3%。结论APF等自身抗体对早期RA诊断的特异性高,4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RA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诊断 抗RA33抗体 抗SA抗体 血清 抗体阳性 抗核周因子 结论 目的 方法
下载PDF
137例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梅洵 《江西医药》 CAS 2004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内分泌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和促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关键词 成人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实验室检查 误诊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他巴唑致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梅洵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70-70,共1页
他巴唑致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一例报告梅洵(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昌330006)患者,男,51岁。因阵发性心悸2月余,于1993年6月在我科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阵发性房颤,给他巴唑30mg/d口服。1993年7月2... 他巴唑致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一例报告梅洵(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昌330006)患者,男,51岁。因阵发性心悸2月余,于1993年6月在我科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阵发性房颤,给他巴唑30mg/d口服。1993年7月20日,患者突然咽痛、畏寒、发热,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巴唑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病例报告 药源性疾病
下载PDF
一例席汉氏病危象并低钾血症致反复阿斯综合征的抢救体会
13
作者 梅洵 袁中平 李永琴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7年第2X期88-88,共1页
一例席汉氏病危象并低钾血症致反复阿斯综合征的抢救体会梅洵袁中平李永琴(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昌330006)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6岁。半年前难产大出血,产后无乳、闭经、食欲差、头晕乏力、消瘦。本次因腹泻、呕吐4... 一例席汉氏病危象并低钾血症致反复阿斯综合征的抢救体会梅洵袁中平李永琴(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昌330006)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6岁。半年前难产大出血,产后无乳、闭经、食欲差、头晕乏力、消瘦。本次因腹泻、呕吐4d,头晕乏力明显加重1d入院。既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汉氏病危象 低钾血症 阿斯综合征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阿-斯综合征 利多卡因 实验室检查 抢救体会 氢化可的松 静脉点滴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甲亢的经验教训
14
作者 梅洵 《江西医药》 CAS 1999年第3期161-162,共2页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alar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硬化和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易误诊。我院自1993年至1997年收治HL...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alar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硬化和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易误诊。我院自1993年至1997年收治HLD9例,其中2例误诊为甲亢,现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误诊 甲亢 诊断
下载PDF
尿白蛋白排泄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15
作者 梅洵 《江西医药》 CAS 2002年第2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尿白蛋白排泄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关关系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发秀 梅洵 +4 位作者 宁芳 袁玉妹 王爱萍 彭乐 胡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缺乏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患者902例,其中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75例(房颤组)及窦性心律患者327例(对照组)。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甲状旁腺激素和肝肾功...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缺乏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患者902例,其中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75例(房颤组)及窦性心律患者327例(对照组)。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甲状旁腺激素和肝肾功能指标;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25-羟维生素D和促甲状腺激素,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测定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和左心房内径,对2组各参数进行比较,并对房颤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超声参数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房颤组25-羟维生素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4.66±13.01)nmol/L vs (21.02±12.61)nmol/L,P=0.000];房颤组甲状旁腺激素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房颤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HR=0.820,95%CI:0.768~0.900,P=0.000),与hs-CRP、左心房内径和年龄呈正相关(HR=1.127,95%CI:1.012~1.228,P=0.000;HR=2.320,95%CI:1.822~3.876,P=0.000;HR=1.150,95%CI:1.057~1.162,P=0.000)。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心房颤动 高血压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心力衰竭 卒中
下载PDF
血清瘦素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初探
17
作者 梅洵 《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2年第1期16-17,共2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正常非肥胖个体 45例 ,肥胖个体 3 6例的血清瘦素水平 ;并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瘦素水平非肥胖组与肥胖组有显著差异 ;非肥胖组 ,女性高于男性 ,差异有显著性 ;肥胖组男女间...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正常非肥胖个体 45例 ,肥胖个体 3 6例的血清瘦素水平 ;并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瘦素水平非肥胖组与肥胖组有显著差异 ;非肥胖组 ,女性高于男性 ,差异有显著性 ;肥胖组男女间无差异。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 ,男r =0 5 77,P <0 0 0 1 ;女F =0 691 ,P <0 0 0 1。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无关系。结论 :提示人类肥胖与瘦素抵抗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瘦清 肥胖 胰岛素抵抗 酶联免疫吸附法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六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猝死原因分析
18
作者 梅洵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62-62,69,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猝死 高血压 心脑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及维生素D水平与衰老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宁芳 陈发秀 +2 位作者 梅洵 邱元芝 胡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889-4891,共3页
目的探讨随年龄增长T淋巴细胞表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的规律。方法将216例健康体检对象按年龄分成3组,组1为非老年组(18~60岁)85例,组2为非高龄老年组(61~80岁)76例,组3为高龄组(>80岁)55例;均采用四色免疫荧光标... 目的探讨随年龄增长T淋巴细胞表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的规律。方法将216例健康体检对象按年龄分成3组,组1为非老年组(18~60岁)85例,组2为非高龄老年组(61~80岁)76例,组3为高龄组(>80岁)55例;均采用四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血25-(OH)D水平。结果 (1)各年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都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1 CD3^+明显高于组2和组3(P<0.05)。(2)组1CD95阳性明显高于组2和组3(P<0.05)。(3)组2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组1和组3(P<0.05)。(4)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021,P<0.05),与T细胞亚群CD95呈正相关(r=0.17,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变化不明显,CD3^+明显下降,CD95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而血清25-(OH)D逐渐降低,提示D95、25-(OH)D有可能成为评价免疫衰老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维生素D 免疫 衰老
下载PDF
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及护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章玉玲 梅洵 +4 位作者 朱海萍 程宗佑 沈群 刘精东 王爱媛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8期1993-1995,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治疗、营养神经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治疗、营养神经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观察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实验组病人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配合科学的护理指导,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