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学理认知与教学落实 |
楚爱华
石艳彩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
|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借鉴与路径——以美国两所特色中学为参照 |
楚爱华
李纯玮
王光明
|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CSSCI
|
2017 |
2
|
|
3
|
一个不容忽视的背影——品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于无处写” |
楚爱华
刘晓春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4
|
《织促》“小儿化虫”情节细读 |
楚爱华
刘冬蕊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5
|
古琴意象在《聊斋志异》中的传递与深化 |
楚爱华
|
《蒲松龄研究》
|
2010 |
4
|
|
6
|
女性统治神话的张扬和终结——《红楼梦》和《创世纪》中两个祖母形象的文化比较 |
楚爱华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7
|
从细侯杀子看蒲松龄对儒家伦理观念的超越 |
楚爱华
|
《蒲松龄研究》
|
2004 |
4
|
|
8
|
伯牙摔琴为哪般?——从“伯牙绝弦”看古琴的知音情结 |
楚爱华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9
|
古代小说中的夜琴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
楚爱华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0
|
父权遮蔽下的母亲生存景观和应对策略 |
楚爱华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1
|
男性弱质与父权秩序的倾覆──《醒世姻缘传》的女权主义批评 |
楚爱华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2
|
古琴声何以能够退敌?——以叙事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
楚爱华
|
《文学与文化》
|
2012 |
2
|
|
13
|
明清小说家的妇女观及其文化心理 |
楚爱华
|
《东岳论丛》
|
2001 |
1
|
|
14
|
从貂蝉形象的塑造管窥罗贯中的儒家妇女观 |
楚爱华
|
《开封大学学报》
|
2005 |
2
|
|
15
|
从贾母形象的塑造看曹雪芹的母亲崇拜 |
楚爱华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6
|
品读《山市》文笔之奇 |
楚爱华
张明琪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7
|
虚以实行 文家妙境——谈《桃花源记》的创作技巧 |
楚爱华
张明琪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8
|
教学设计中的创意与固本 |
楚爱华
韩美琴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9
|
以《明史·舆服制》等为参照看西门家族的服饰描写 |
楚爱华
范治梅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20
|
对继续教育古典文学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
楚爱华
|
《继续教育研究》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