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贮藏质量与生育期间施肥的关系
1
作者 于静 刘坤 樊明寿 《蔬菜》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更好协调马铃薯高产栽培与高效贮藏的关系,从块茎保鲜、抑芽、防腐、降低还原糖含量、减少质量损失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马铃薯生产中有机肥施用,氮、磷、钾肥应用以及微量元素处理对马铃薯贮藏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其中,生育期施用有机... 为更好协调马铃薯高产栽培与高效贮藏的关系,从块茎保鲜、抑芽、防腐、降低还原糖含量、减少质量损失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马铃薯生产中有机肥施用,氮、磷、钾肥应用以及微量元素处理对马铃薯贮藏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其中,生育期施用有机肥是减少块茎贮藏期干物质消耗、提升贮藏质量的有效策略;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有助于减少贮藏期间块茎质量的损失和降低腐烂率;钾肥有助于降低块茎贮藏期间的发芽率,而氮、磷肥效果正好相反;施用钙肥可提升块茎的耐贮性及加工品质,镁的施用效果与钙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养分管理 贮藏质量
下载PDF
马铃薯钾镁互作效应研究进展
2
作者 石小红 孔硕 +3 位作者 贾立国 秦永林 樊明寿 刘坤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针对马铃薯生产中钾、镁肥配施不合理,钾、镁养分互作调控关系缺乏系统清晰认识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系统综述了钾、镁元素交互效应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养分吸收与运移、块茎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深入分析了适合马... 针对马铃薯生产中钾、镁肥配施不合理,钾、镁养分互作调控关系缺乏系统清晰认识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系统综述了钾、镁元素交互效应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养分吸收与运移、块茎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深入分析了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K+/Mg2+比值范围,提出了马铃薯优质高产与养分高效协同提升的钾、镁互作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马铃薯钾、镁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钾镁互作 养分平衡 提质增效
下载PDF
氮素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
3
作者 王晶 樊明寿 +3 位作者 贾立国 秦永林 于静 王楠凌 《中国马铃薯》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氮肥是限制马铃薯高产关键因子之一。目前马铃薯生产上氮肥应用缺乏科学指导,存在氮素供应过量、形态配比不合理、供应方式落后等问题,制约马铃薯高产。综述聚焦氮素供应对块茎形成及发育的影响,总结氮素对马铃薯匍匐茎发生、块茎形成... 氮肥是限制马铃薯高产关键因子之一。目前马铃薯生产上氮肥应用缺乏科学指导,存在氮素供应过量、形态配比不合理、供应方式落后等问题,制约马铃薯高产。综述聚焦氮素供应对块茎形成及发育的影响,总结氮素对马铃薯匍匐茎发生、块茎形成时间、数量和重量的影响。低氮条件下有利于块茎提前发生,但库强源弱,匍匐茎发生率低,块茎消亡发生率高,单株薯数和薯重下降;氮供应过量则抑制匍匐茎发育,推迟块茎形成时间,块茎数量和重量随之降低;供应适宜氮素有利于高产,究其原因,匍匐茎顶端提前膨大形成块茎,块茎消亡发生率降低,块茎单株薯数和单株薯重增加。前人围绕合理供氮量对马铃薯块茎发育的调控做了大量研究,但因产地气候、土壤理化性质、主栽品种及生产目的不同,上述阈值不尽相同,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素 块茎形成 产量
下载PDF
基于改进DeepLabv3+网络的马铃薯根系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乌兰 苏力德 +2 位作者 贾立国 秦永林 樊明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为实现无接触、低成本的马铃薯根系图像快速准确分割,以阐明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的根系时空动态分布特征为目的,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DeepLabv3+语义分割网络的马铃薯根系图像分割方法,并对其输出的图像进行根系长度计算,获得了... 为实现无接触、低成本的马铃薯根系图像快速准确分割,以阐明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的根系时空动态分布特征为目的,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DeepLabv3+语义分割网络的马铃薯根系图像分割方法,并对其输出的图像进行根系长度计算,获得了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内不同土层下的根系长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DeepLabv3+模型的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和平均像素精度(mean pixel accuracy,MPA)分别为94.05%和95.72%,MIoU相较SegNet、PSPNet、U-Net和标准DeepLabv3+分别提高了6.67、4.92、8.80和4.21个百分点;MPA相较SegNet、PSPNet、U-Net和标准DeepLabv3+分别提高了6.7、4.86、8.25、4.53个百分点;训练时间为9.52 h,相较SegNet、PSPNet、U-Net和标准DeepLabv3+分别缩短了6.8、3.99、4.56和3.94 h;浮点运算次数(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FLOPs)较SegNet、PSPNet、U-Net和标准DeepLabv3+分别减小了45×109、34×109、29×109、18×109;图像检测帧率较SegNet、PSPNet、U-Net和标准DeepLabv3+分别提高了15.3、11.7、11.4和9帧/s。与手动测量根系长度的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达到0.981。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马铃薯80%的根系分别分布在0~20、0~30、0~40及0~30 cm土层内。该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深度学习 马铃薯 根系分布 DeepLabv3+ 上采样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硅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鹏 卜文宣 +4 位作者 王斌 顾胜屹 樊明寿 时飚 贾立国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2,共5页
以克新1号为试材,设置不同硅肥施用量处理进行两年试验,测定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与未施用硅肥对照相比,施用硅肥处理的马铃薯叶片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提高,根冠比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显著... 以克新1号为试材,设置不同硅肥施用量处理进行两年试验,测定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与未施用硅肥对照相比,施用硅肥处理的马铃薯叶片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提高,根冠比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在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方面,各硅肥施用量处理均可提高产量及商品薯率,硅肥施用量为45kg·hm^(-2)时较对照两年平均增产29.95%,商品薯率增加5.5百分点;施用量为75kg·hm^(-2)时较对照两年平均增产57.01%,商品薯率增加8.8百分点。块茎淀粉含量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还原糖含量则显著下降。综上,硅肥施用量为75kg·hm^(-2)时对马铃薯产量以及商品薯率的提高效果最为明显,而马铃薯块茎相关品质指标在硅肥施用量为45kg·hm^(-2)时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硅肥 干物质积累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马铃薯基因型磷效率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6
作者 赵玉阳 秦永林 +2 位作者 樊明寿 刘素军 贾立国 《中国马铃薯》 2023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作为作物生长发育的三大必需营养元素之一,磷在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磷素缺乏是中国马铃薯生产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提高马铃薯的磷效率是马铃薯生产中应对磷胁迫的最佳方法。从不同马铃薯基因型磷效率差异以及相关生理响应方... 作为作物生长发育的三大必需营养元素之一,磷在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磷素缺乏是中国马铃薯生产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提高马铃薯的磷效率是马铃薯生产中应对磷胁迫的最佳方法。从不同马铃薯基因型磷效率差异以及相关生理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提高马铃薯磷效率研究方向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马铃薯磷素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效率 胁迫 吸收 利用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氮肥对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
7
作者 李超 赵国鼎 +3 位作者 李利 张少华 樊明寿 石晓华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S01期116-122,共7页
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及不同配施比例对马铃薯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为保证马铃薯产量和减少土壤氮素损失提供科学指导。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100%氮肥施入(T0)、30%有机肥替代氮肥(T1)、60%有机肥替代氮肥(T2)、1... 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及不同配施比例对马铃薯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为保证马铃薯产量和减少土壤氮素损失提供科学指导。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100%氮肥施入(T0)、30%有机肥替代氮肥(T1)、60%有机肥替代氮肥(T2)、100%有机肥替代氮肥(T3)。通过大田试验,比较各处理马铃薯干物质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矿质氮含量、土壤氮素平衡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100%化肥氮施入相比,60%有机肥替代化肥氮2年平均产量提高了10.31%,氮素累积量提高了8.14%,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9.85%,氮肥利用效率提高8.07%,提高了土壤矿质氮含量,减少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氮素盈余量。从马铃薯的干物质质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矿质氮含量、土壤氮素平衡等方面考虑,在60%有机肥替代氮肥时提高了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同时减少了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氮素盈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氮肥 氮素供应 氮素利用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素对燕麦营养生长和磷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5
8
作者 樊明寿 孙亚卿 +1 位作者 邵金旺 贾立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本试验采用溶液培养和砂基培养的方法 ,研究了NO3- N和NH+4 N两种不同形态氮素对燕麦营养生长、氮代谢、根际pH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NO3- N和NH+4 N同时存在的条件下 ,燕麦生长明显优于单一NH+4 N或NO3- N处理 ,且植株生... 本试验采用溶液培养和砂基培养的方法 ,研究了NO3- N和NH+4 N两种不同形态氮素对燕麦营养生长、氮代谢、根际pH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NO3- N和NH+4 N同时存在的条件下 ,燕麦生长明显优于单一NH+4 N或NO3- N处理 ,且植株生长量特别是根系生长量随着NO3- N在氮源中比例的提高而增加。燕麦吸收NO3- N和NH+4 N对根际pH产生不同影响 ,吸收NO3- N ,根际pH逐渐升高 ,而吸收NH+4 N使根际pH有所降低。当水溶性磷充足供应时 ,氮素形态对燕麦生长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致 ;但当供应溶解性低的磷素时 ,氮素形态对二者的影响不一致 ,生长量与磷素吸收利用率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而且根际pH与磷素吸收利用率间也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铵态氮 硝态氮 营养生长 根际PH 磷素利用
下载PDF
缺磷条件下玉米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47
9
作者 樊明寿 徐冰 王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3-36,共4页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玉米根系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与磷营养的关系。结果表明 :1从根尖到根基 ,根组织内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 ,生理代谢最旺盛的根尖部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也最高 ;2根尖部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不随介质磷供应水平的变化而改...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玉米根系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与磷营养的关系。结果表明 :1从根尖到根基 ,根组织内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 ,生理代谢最旺盛的根尖部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也最高 ;2根尖部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不随介质磷供应水平的变化而改变 ,但在根的基部和中部较老的部位 ,其组织内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在低磷供应条件下明显高于高磷处理 ;3玉米根系分泌的和根表皮细胞质外体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沿根轴从根尖到根基也呈递减趋势 ,但并不随介质中磷浓度的降低而提高。这意味着根系分泌及根质外体的酸性磷酸酶是否能作为玉米磷高效的生理基础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 酸性磷酸酶 酶活性 磷胁迫
下载PDF
缺磷玉米根内通气组织的发育时间及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12
10
作者 樊明寿 陈刚 孙国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20-1124,共5页
为了研究通气组织在缺磷植物中的生理作用,对低磷胁迫下玉米种子根通气组织的形成时间进行了观察,并比较了磷营养效率不同的8个玉米自交系根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玉米种子根内皮层细胞解体及通气组织的形成早于植株... 为了研究通气组织在缺磷植物中的生理作用,对低磷胁迫下玉米种子根通气组织的形成时间进行了观察,并比较了磷营养效率不同的8个玉米自交系根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玉米种子根内皮层细胞解体及通气组织的形成早于植株生物量、根冠比、比根长的变化,甚至早于茎叶磷浓度的变化;在相同的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内通气组织的发育状况呈现出显著差异,而且通气组织的发育面积与玉米比根长呈显著正相关。同时,比根长的增加意味着根系与土壤接触面积的增加,且被普遍认为是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之一,所以玉米根内通气组织的形成可能与玉米适应低磷胁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胁迫 玉米 通气组织 基因型 变异
下载PDF
低磷胁迫下玉米根中磷的运转与再利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樊明寿 陈刚 孙国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6-948,共3页
磷在植物体内可被活化和循环利用,因此磷的再利用程度成为评价植物磷营养效率的重要指标。低磷胁迫下植物根皮层细胞解体形成通气组织的过程中,原细胞内磷素可能被转运到根尖用于根轴的伸长从而扩大吸收范围,并提高体内磷素的利用效率... 磷在植物体内可被活化和循环利用,因此磷的再利用程度成为评价植物磷营养效率的重要指标。低磷胁迫下植物根皮层细胞解体形成通气组织的过程中,原细胞内磷素可能被转运到根尖用于根轴的伸长从而扩大吸收范围,并提高体内磷素的利用效率。本研究旨在检验这一假设。试验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玉米种子根皮层细胞的磷素在细胞解体过程中主要被转运往茎叶重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组织 再利用 玉米 ^32P示踪
下载PDF
植物通气组织的形成过程和生理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55
12
作者 樊明寿 张福锁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5-618,共4页
文章从感受逆境信号、信号传递到细胞解体形成通气组织等几个过程介绍了植物通气组织形成过程的研究进展 ,并阐述了通气组织的生理生态学意义。
关键词 植物 通气组织 形态过程 生理生态学
下载PDF
基于叶绿素仪诊断的马铃薯氮肥管理 被引量:12
13
作者 樊明寿 聂向荣 +10 位作者 李秀华 李立 秦永林 刘艳春 陈俊辉 井涛 陈杨 贾立国 郑红丽 张子义 李婓 《中国马铃薯》 2014年第6期348-353,共6页
在简要介绍叶绿素仪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课题组从2007-2014年采用叶绿素仪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状况诊断的研究结果,详细分析了使用叶绿素仪SPAD-502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影响因素,确立了诊断叶位,建立了临界SPAD值的计算方法... 在简要介绍叶绿素仪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课题组从2007-2014年采用叶绿素仪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状况诊断的研究结果,详细分析了使用叶绿素仪SPAD-502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影响因素,确立了诊断叶位,建立了临界SPAD值的计算方法,阐述了临界SPAD值与诊断时间的关系,筛选了适应于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临界SPAD指数SL4-5,总结集成了应用诊断结果指导马铃薯氮肥管理的技术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叶绿素仪 氮素营养诊断 氮肥推荐模型
下载PDF
植物磷吸收效率的生理基础 被引量:24
14
作者 樊明寿 张福锁 《生命科学》 CSCD 2001年第3期129-131,128,共4页
在综合了大量国内外磷营养效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分析了磷吸收效率差异的可能生理机制,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植物 磷吸收效率 差异 生理机制
下载PDF
缺磷条件下植物根内通气组织的形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樊明寿 张福锁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0-193,共4页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低磷胁迫对小麦、玉米、菜豆和番茄根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胁迫,小麦、玉米及菜豆根皮层部分薄壁细胞开始解体形成通气组织,而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番茄无类似的现象。双子叶植物菜豆和番茄根部皮...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低磷胁迫对小麦、玉米、菜豆和番茄根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胁迫,小麦、玉米及菜豆根皮层部分薄壁细胞开始解体形成通气组织,而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番茄无类似的现象。双子叶植物菜豆和番茄根部皮层部分所占整个根横切面的比例在低磷胁迫条件下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低磷环境中生长的植株中柱次生发育缓慢引起的,而在不同磷水平条件下生长的单子叶植物小麦和玉米其皮层及中柱部分所占比例在整个实验期内均保持恒定,高磷和低磷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由于该买验可保证植物根系充足的氧气供给,所以可以推论在缺磷植株体内出现的通气组织还可能具有其他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系 解剖结构 通气组织 低磷胁迫 土壤缺磷 生长发育 生理代谢 植物营养学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情况与农药使用现状 被引量:87
16
作者 徐进 朱杰华 +9 位作者 杨艳丽 汤浩 吕和平 樊明寿 石瑛 董道峰 王贵江 王万兴 熊兴耀 高玉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800-2808,共9页
作为继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精准扶贫、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但单产水平因病虫害等瓶颈因素的制约低... 作为继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精准扶贫、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但单产水平因病虫害等瓶颈因素的制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资助下,项目组在马铃薯六大优势产区开展了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和农药使用现状普查工作。明确了我国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共计27种,提出以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黑胫病、疮痂病、金针虫、蛴螬、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块茎蛾、蚜虫、蓟马等"六病六虫"为重点防控对象,根据各区域情况兼顾青枯病、环腐病、黄萎病、粉痂病等病虫害的防控。探明了我国马铃薯单位面积农药施用次数和施用量分别为17次和40.03 kg·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16次和3.49 kg·hm^-2。马铃薯现有农药登记产品防治对象的覆盖范围严重不足,青枯病、疮痂病、粉痂病等重要病虫害面临无登记农药可用的窘境。在农药减施策略方面,提出践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针。建立马铃薯病虫害监测预警和早期精确诊断技术体系,为制定科学防控策略,适时精准施药奠定基础。选育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品种布局。适时播种、合理间套作,从时空两个维度阻隔规避马铃薯有害生物的侵染。种薯源头管控,完善种薯认证监管体系。扩大合格脱毒种薯的应用面积,大力推广种薯处理技术。研发推广化学农药高效施用技术与绿色防控替代技术是实现马铃薯化学农药减施的核心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虫害 农药减施
下载PDF
滴灌施氮对高垄覆膜马铃薯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39
17
作者 井涛 樊明寿 +2 位作者 周登博 秦永林 石晓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4-661,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高垄覆膜滴灌条件下施氮量(N 0、90、180、270、360 kg/hm2)对马铃薯产量、土壤硝态氮积累、氮素平衡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180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产量最高。马铃薯收获期各处理硝态氮含量为表层土(0—20 cm)...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高垄覆膜滴灌条件下施氮量(N 0、90、180、270、360 kg/hm2)对马铃薯产量、土壤硝态氮积累、氮素平衡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180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产量最高。马铃薯收获期各处理硝态氮含量为表层土(0—20 cm)最高,且在0—120 cm剖面呈现降低的趋势;各处理0—4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占0—12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总量的47.74%~53.17%。施氮量与马铃薯吸氮量、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氮素表观损失量呈显著正相关,马铃薯吸氮量、硝态氮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占增加纯氮的37.93%、45.99%和16.08%。马铃薯块茎吸氮量和收获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均以N90处理最高,分别为67.97%、68.06 kg/kg和154.92 kg/kg。在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主产区,覆膜滴灌施氮量应控制在90~1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施氮量 硝态氮积累 氮素平衡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重金属镉胁迫对蜀葵、二月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白瑞琴 晁公平 +2 位作者 孙华 樊明寿 孙振元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重金属镉是环境中最普遍和危害性较强的重金属,其首先会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伤害。以镉为试验胁迫因子,采用发芽试验研究重金属镉对蜀葵、二月蓝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镉处理液对蜀葵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无影... 重金属镉是环境中最普遍和危害性较强的重金属,其首先会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伤害。以镉为试验胁迫因子,采用发芽试验研究重金属镉对蜀葵、二月蓝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镉处理液对蜀葵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无影响,但高浓度镉处理液却显著降低二月蓝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低浓度镉对蜀葵、二月蓝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长度没有影响,随镉浓度的升高,蜀葵、二月蓝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长度都显著降低,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高浓度镉对蜀葵、二月蓝萌发后幼苗形态建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镉对二月蓝种子萌发的毒害较蜀葵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 二月蓝 萌发 生长 重金属 胁迫 毒害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丘陵地区马铃薯施肥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35
19
作者 陈杨 樊明寿 +1 位作者 康文钦 秦永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4-108,共5页
为了解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阴山丘陵地区施肥状况,2008、2009年进行了农户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内蒙古阴山丘陵地区马铃薯化肥投入总量为160.0~292.0 kg/hm2,氮、磷、钾投入量分别为101.8~195.7kg/hm2、57.2~79.4 kg/hm2、5.9~6.9 ... 为了解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阴山丘陵地区施肥状况,2008、2009年进行了农户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内蒙古阴山丘陵地区马铃薯化肥投入总量为160.0~292.0 kg/hm2,氮、磷、钾投入量分别为101.8~195.7kg/hm2、57.2~79.4 kg/hm2、5.9~6.9 kg/hm2。(2)水浇马铃薯地氮肥投入量偏高,旱地马铃薯氮肥投入量低。(3)有机肥是氮、磷肥的次要来源,是钾肥的主要来源,其为马铃薯提供的钾肥占全部钾肥的7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马铃薯 施肥现状 评价
下载PDF
燕麦β-葡聚糖的保健作用及影响其积累的因素 被引量:57
20
作者 王凤梅 樊明寿 郑克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燕麦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燕麦β-葡聚糖能预防和治疗由高血脂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关于燕麦β-葡聚糖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目前虽... 燕麦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燕麦β-葡聚糖能预防和治疗由高血脂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关于燕麦β-葡聚糖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目前虽已有一些假说,但均未取得充分的证据。燕麦β-葡聚糖的含量存在遗传差异,裸燕麦的含量通常高于皮燕麦,不同基因型的裸燕麦,其β-葡聚糖的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环境因素对燕麦β-葡聚糖含量也有明显影响,氮素供应的增加通常会提高β-葡聚糖含量,但是其他环境因子包括磷、钾等矿质元素对燕麦籽粒β-葡聚糖合成及积累的影响还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Β-葡聚糖 营养 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