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1例
1
作者 黄慧 吴艳 +3 位作者 樊金星 徐红艳 杨文萍 张守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9-780,共2页
患儿男,39个月,发现右侧颌面部包块10天入院。MRI示右侧颈部上起咽旁间隙下至下颌下腺上缘见一类圆形肿块信号影,大小5.3 cm×4.5 cm×5.2 cm, 边缘尚清,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性强化。实验室检查示HIV和HBSAg阴性,血常规和肝肾功... 患儿男,39个月,发现右侧颌面部包块10天入院。MRI示右侧颈部上起咽旁间隙下至下颌下腺上缘见一类圆形肿块信号影,大小5.3 cm×4.5 cm×5.2 cm, 边缘尚清,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性强化。实验室检查示HIV和HBSAg阴性,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病理检查 眼观:送检不整形组织多块,合计大小5.5 cm×4 cm×3.5 cm, 切面灰白色,黏液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 婴儿 BCOR基因 基因重排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PCBP1表达意义
2
作者 吴艳 黄慧 +4 位作者 樊金星 徐红艳 熊枫 曾松涛 杨文萍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7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 B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PCBP1表达意义。方法 收集47例儿童BL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检测PCBP1、MUM1、CD38、c-myc和LMO2,原位杂交检测EBER,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yc、11q23.3/11q24.3基因。统... 目的 探讨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 B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PCBP1表达意义。方法 收集47例儿童BL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检测PCBP1、MUM1、CD38、c-myc和LMO2,原位杂交检测EBER,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yc、11q23.3/11q24.3基因。统计学分析PCBP1与临床参数及MUM1的表达关系。结果 47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1例,平均就诊年龄6岁2月(2岁1月~13岁),发病部位腹腔35例、头颈部11例、鼻腔1例;临床分期为Ⅱ期10例、Ⅲ~Ⅳ期37例。免疫表型PCBP1、MUM1、CD38、c-myc和LMO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7/47)、63.8%(30/47)、100%(47/47)、97.9%(46/47)、0%(0/47);EBER阳性率为27.7%(13/47),c-myc基因重排率为100%(47/47),无11q23.3/11q24.3基因异常(0/15)。47例BL中PCBP1细胞核和细胞质同时阳性表达38例,9例仅为细胞质阳性表达。PCBP1阳性表达模式与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分期、MUM1和EBER表达均无关(P>0.05)。结论 儿童伯基特淋巴瘤主要与伴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鉴别,联合检测CD38、c-myc、LMO2和EBER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PCBP1在儿童伯基特淋巴瘤中高表达,其表达模式的具体意义和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基特淋巴瘤 病理学 PCBP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婴儿左颞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3
作者 张贤华 樊金星 +1 位作者 邱文琪 杨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96-99,共4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罕见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来自骨髓髓系祖细胞的朗格汉斯细胞的增殖和积累,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1])。LCH好发于儿童,发病率约为4~8例/百万人,成人LCH很罕见,发...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罕见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来自骨髓髓系祖细胞的朗格汉斯细胞的增殖和积累,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1])。LCH好发于儿童,发病率约为4~8例/百万人,成人LCH很罕见,发病率约为1~2例/百万人^([2])。目前,国内外文献对累及婴儿颞骨乳突部的LCH鲜见相关报道,江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3月收治1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颞骨 临床特征 婴儿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麦田新型除草剂砜吡草唑的除草活性 被引量:39
4
作者 徐洪乐 樊金星 +5 位作者 张宏军 吴仁海 苏旺苍 薛飞 孙兰兰 鲁传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8-292,共5页
杂草严重影响小麦的丰产丰收,而使用除草剂是麦田杂草防除中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砜吡草唑是新型广谱、高活性的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明确砜吡草唑对麦田杂草的除草活性是该药剂在麦田应用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其对麦田... 杂草严重影响小麦的丰产丰收,而使用除草剂是麦田杂草防除中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砜吡草唑是新型广谱、高活性的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明确砜吡草唑对麦田杂草的除草活性是该药剂在麦田应用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其对麦田常见杂草的杀草谱及除草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砜吡草唑土壤处理对麦田禾本科杂草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雀麦Bromus japonicus、棒头草Polypogon fugax、蜡烛草Phleum paniculatum,阔叶杂草大巢菜Vicia sativa、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麦家公Lithospermum arvense、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但对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和野燕麦Avena fatua的防除效果略差。在推荐剂量180 g/hm^2下,对鹅观草、多花黑麦草、雀麦、棒头草、蜡烛草、大巢菜、播娘蒿、麦家公、泽漆的株抑制率和鲜重抑制率均可达到90%以上。而对节节麦和野燕麦的ED 90分别为209.54和886.43 g/hm^2,高于砜吡草唑的田间推荐剂量。砜吡草唑具有广泛的杀草谱及较高的除草活性,可作为小麦田杂草化学防除的重要候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杂草 苗前土壤处理 小麦 砜吡草唑
下载PDF
450 g/L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对小麦田杂草防除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洪乐 樊金星 +5 位作者 王欣欣 冯乃林 苏旺苍 薛飞 鲁传涛 吴仁海 《杂草学报》 2020年第2期56-61,共6页
为明确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土壤封闭处理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防除效果及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安全性,采用土壤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0 g/L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在剂量为472.5、743.0、1012.5 g a.i./hm^2下,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播... 为明确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土壤封闭处理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防除效果及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安全性,采用土壤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0 g/L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在剂量为472.5、743.0、1012.5 g a.i./hm^2下,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播娘蒿、荠菜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均在80.70%以上;对耿氏硬草的防效略差。相同有效成分下,450 g/L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在药后90 d和120 d对杂草的防除优于330 g/L二甲戊灵乳油。450 g/L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对不同品种(矮抗58、郑麦103、百农207)小麦均较安全,增产率为7.81%~11.67%。因此,450 g/L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可用于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以防除麦田杂草,且对小麦安全,推荐剂量为743.0~1012.5 g a.i./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二甲戊灵 微囊悬浮剂 除草剂 防除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42%氟啶草酮悬浮剂的除草活性及对棉花的安全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洪乐 樊金星 +5 位作者 苏旺苍 郝瑞 薛飞 孙兰兰 吴仁海 鲁传涛 《中国棉花》 2018年第11期14-18,共5页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氟啶草酮的除草活性以及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氟啶草酮对禾本科杂草的抑制效果优于阔叶杂草。在剂量(有效成分)为18~576 g·hm-2时,氟啶草酮对禾本科杂草狗尾草、牛筋草的鲜物质质量抑制率均为100%;氟啶...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氟啶草酮的除草活性以及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氟啶草酮对禾本科杂草的抑制效果优于阔叶杂草。在剂量(有效成分)为18~576 g·hm-2时,氟啶草酮对禾本科杂草狗尾草、牛筋草的鲜物质质量抑制率均为100%;氟啶草酮对阔叶杂草马泡瓜、反枝苋、苘麻、鳢肠的鲜物质质量抑制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在剂量为144 g·hm-2时,分别为96.77%、93.56%、96.34%和100.00%。氟啶草酮对狗尾草、牛筋草、稗草、马唐、马泡瓜、反枝苋、苘麻、醴肠的ED50均小于36g·hm-2。氟啶草酮在夏棉50与8种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均大于10,高于银山1号与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综上,氟啶草酮在棉花出苗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能够有效防除多种棉田杂草,且对棉花安全性较高。该药剂可作为化学防除棉田杂草的理想候选药剂之一,推荐剂量为144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啶草酮 除草活性 棉花 安全性
下载PDF
2020年河南省病媒生物监测 被引量:6
7
作者 樊金星 岳思宁 +2 位作者 张叶 赵奇 刘吉起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2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了解2020年河南省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虫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类采用诱蝇笼法,蟑螂采用粘捕法。结果2020年河南省鼠类捕获率为0.57%,小家鼠为优势种,居民... 目的了解2020年河南省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虫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类采用诱蝇笼法,蟑螂采用粘捕法。结果2020年河南省鼠类捕获率为0.57%,小家鼠为优势种,居民区、重点行业和农村自然村捕获率分别为0.53%、0.52%和0.66%。蚊类平均密度为9.20只/(灯·夜),淡色库蚊为河南省优势种,其中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为18.49只/(灯·夜)。蝇类平均密度为8.39只/笼,家蝇为河南省优势种群,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10.43只/笼。蟑螂平均密度为0.12只/张,德国小蠊为优势种。鼠类和蟑螂全年均有活动,鼠类季节消长呈单峰分布,在9月达峰值0.91%;蟑螂季节消长呈双峰分布,在3月、9月为高峰,分别为0.24、0.15只/张。蚊、蝇季节消长均呈单峰分布。蚊虫在8月达峰值,为15.05只/(灯·夜);蝇类在6月达峰值,为22.40只/笼。结论掌握了2020年河南省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河南省病媒生物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监测 种群构成 生境 季节消长
原文传递
2019年河南省蝇类监测 被引量:6
8
作者 唐振强 樊金星 刘吉起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1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了解2019年河南省蝇类的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进行蝇密度监测。结果蝇类平均密度为5.58只/笼。家蝇为优势种,占捕蝇数的39.57%。农贸市场密度相对较高,为6.55只/笼。密度最高的地... 目的了解2019年河南省蝇类的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进行蝇密度监测。结果蝇类平均密度为5.58只/笼。家蝇为优势种,占捕蝇数的39.57%。农贸市场密度相对较高,为6.55只/笼。密度最高的地区为许昌,达到了12.65只/笼;密度最低的地区为洛阳,达到了3.47只/笼。季节消长呈单峰型,不同生境蝇密度均在6月有1个高峰。结论初步掌握了河南省蝇类分布特点,可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密度 种类 分析
原文传递
儿童腺泡状软组织肉瘤5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红艳 黄慧 +3 位作者 张守华 吴艳 樊金星 曾松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861-863,共3页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是一种罕见的分化方向尚不明确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0.5%~1.0%[1],好发年龄15~30岁,5岁以下和50岁以上较少见[2]。ASPS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的头颈部或成人的四肢或躯干...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是一种罕见的分化方向尚不明确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0.5%~1.0%[1],好发年龄15~30岁,5岁以下和50岁以上较少见[2]。ASPS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的头颈部或成人的四肢或躯干[3],临床上表现为无痛性深部软组织肿块,特点是生长缓慢,但易复发,转移早、播散快。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其次是脑、骨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预后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软式内镜表面戊二醛消毒剂残留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豪 张叶 +2 位作者 樊金星 刘吉起 睢超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576-2580,共5页
本研究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戊二醛含量的实验条件,建立软式内镜表面戊二醛消毒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超纯水采集内镜表面残留的戊二醛消毒剂,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为衍生剂,70%乙腈-30%磷酸盐缓冲液(pH2.5)为流动相,C18色谱柱... 本研究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戊二醛含量的实验条件,建立软式内镜表面戊二醛消毒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超纯水采集内镜表面残留的戊二醛消毒剂,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为衍生剂,70%乙腈-30%磷酸盐缓冲液(pH2.5)为流动相,C18色谱柱分离后在360 nm波长处测定戊二醛的含量。戊二醛与DNPH在50%的乙腈酸性水溶液中40℃反应20 min,形成E,E和E,Z两种异构体。戊二醛的浓度和两种异构体的峰面积和成正比,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20.0 mg·L^(-1);检出限为0.03 mg·L^(-1);加标回收率93.7%~98.3%,精密度(RSD)小于3%。建立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灵敏的测定内镜表面戊二醛的残留量,样品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良好,适用于医院软式内镜表面戊二醛残留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软式内镜 消毒剂 戊二醛
下载PDF
麦田布顿大麦草的化学防除药剂筛选
11
作者 徐洪乐 樊金星 +5 位作者 王丽 苏旺苍 孙兰兰 薛飞 吴仁海 鲁传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3-239,共7页
布顿大麦草为麦田入侵杂草,为尽早建立对该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布顿大麦草对21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壤处理剂41%氟噻草胺悬浮剂对布顿大麦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42%氟啶草酮悬浮剂、60%丁草胺乳油、... 布顿大麦草为麦田入侵杂草,为尽早建立对该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布顿大麦草对21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壤处理剂41%氟噻草胺悬浮剂对布顿大麦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42%氟啶草酮悬浮剂、60%丁草胺乳油、40%砜吡草唑悬浮剂、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对布顿大麦草的防除效果一般,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45%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防除效果不理想;茎叶处理剂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2.5%烯禾啶乳油、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布顿大麦草防除效果好,5%咪唑乙烟酸水剂、8%炔草酯水乳剂、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8%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7%双唑草腈颗粒剂、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对布顿大麦草的防除效果一般,5%唑啉草酯乳油、7.5%双环磺草酮颗粒剂、69 g/L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防除效果不理想。氟噻草胺、在推荐剂量492 g/hm 2下,处理21 d后对布顿大麦草的鲜重抑制率为75.40%;啶磺草胺、草甘膦异丙胺盐、烯禾啶在推荐剂量14、1500、187.5 g/hm 2下,处理21 d后对布顿大麦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73.96%、60.60%、65.07%。综合本研究结果及除草剂使用特性,麦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氟噻草胺土壤封闭或者啶磺草胺茎叶喷雾处理进行有效防除;油菜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烯禾啶进行防除;非耕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草甘膦异丙胺盐进行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顿大麦草 小麦 除草剂 化学防除
下载PDF
儿童TEL-AML1阳性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基因表达研究
12
作者 熊枫 黄慧 +5 位作者 樊金星 吴艳 徐红艳 曾松涛 林媛媛 杨文萍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1344-134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TEL-AML1阳性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8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采用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检测并随访。结... 目的探讨儿童TEL-AML1阳性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8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采用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检测并随访。结果238例B-ALL患儿中TEL-AML1阳性41例(17.2%),发病年龄在2~12岁,中位发病年龄为4岁;男女比例为1.05:1;TEL等位基因丢失15例(36.6%),与TEL-AML1阴性比较,TEL丢失多发生于TEL-AML1阳性病例中(P<0.05)。TEL-AML1、BCR-ABL、PBX1-TCF3、MLL和CMYC断裂均阴性的患儿有167例,AML1获得53例(31.7%),CMYC获得37例(22.2%),AML1扩增8例(4.7%),与TEL-AML1阳性比较,AML1和CMYC基因获得多发生于TEL-AML1阴性病例中(P<0.05),AML1扩增只发生在TEL-AML1基因阴性病例中。结论TEL-AML1阳性病例中存在基因拷贝数的异常表达;FISH技术能检测到核型分析不能检测到的基因表达异常,该技术有助于检测TEL-AML1阳性患儿中的AML1、TEL、CMYC等基因拷贝数异常,这些特征可为预后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EL-AML1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儿童散发性伯基特淋巴瘤中MUM1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3
作者 黄慧 樊金星 +5 位作者 吴艳 黄传生 熊枫 徐红艳 杨文萍 林媛媛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9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MUM1阳性散发性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37例儿童MUM1阳性散发性BL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检测CD10、BCL2、BCL6和P53染色,原位杂交检测EBER,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yc、BCL2和IRF4基因,并... 目的探讨儿童MUM1阳性散发性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37例儿童MUM1阳性散发性BL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检测CD10、BCL2、BCL6和P53染色,原位杂交检测EBER,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yc、BCL2和IRF4基因,并与同期73例MUM1阴性BL比较。结果MUM1阳性BL患者中男女比例、就诊年龄、发病部位及临床分期与MUM1阴性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7、0.527、0.686、0.640)。MUM1阳性BL患者中CDl0、BCL2、BCL6、P53和EBER的阳性表达率,与MUM1阴性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110、0.481、0.481、0.150)。MUM1阳性BL中c-myc基因重排率为91.9%(34/37),与MUM1阴性BL中c-myc基因重排率97.3%(71/73)无统计学差异;两者均无BCL2和IRF4基因重排及扩增。37例MUM1阳性BL中随访到21例,死亡3例,与MUM1阴性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61)。结论儿童MUM1阳性散发性BL与MUM1阴性者比较在性别、年龄、部位、临床分期、EBV感染状态及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其表达意义可能与成人BL不同。MUM1阳性BL可能不存在IRF4基因重排及扩增,其主要与伴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基特淋巴瘤 儿童 MUM1/IRF4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南昌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型别及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发娣 周红平 +5 位作者 余华 樊金星 徐薇蔓 过玲 柯江维 黄孝天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714-716,共3页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儿童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学构成,为该地区HFMD的流行病学防控提供基础。方法收集2014年4至12月临床送检疑似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运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儿童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学构成,为该地区HFMD的流行病学防控提供基础。方法收集2014年4至12月临床送检疑似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运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核酸;每季度按照等距抽样的方法选取一定量的非EV71、非CVA16型的其他EV标本,利用VP4区分型引物进行巢式PCR,产物通过测序和Gen Bank Blast比对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2014年4至12月共检测到EV阳性病例19 059例,其中EV71、CVA16和其他EV检出率分别为23.22%(4 425/19 059)、11.36%(2 166/19 059)、65.42%(12 468/19 059)。其他EV抽样检测结果显示,第2季度CVA10占比最高,为24.39%(10/41),其次是CVA4和CVA6,各占19.51%(8/41);第3季度CVA6占比最高,为73.08%(95/130),其次是CVA10和CVA4,分别占11.54%(15/130)和6.15%(8/130);而第4季度CVA6占比94.74%(36/38),其次是CVA10占5.26%(2/38)。结论 2014年第2至第4季度非EV71、非CVA16型的其他EV检出率最高,且CVA6为2014年第3和第4季度南昌地区引起HFMD的优势病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VP4 柯萨奇病毒A6
全文增补中
利用微滴数字PCR进行BRAF V600E突变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段芳芳 樊金星 +4 位作者 易丽君 徐红艳 杨文萍 杜香平 李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6-830,共5页
目的探讨BRAF V600E突变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表型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34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组织中PD-L1的表达进行检测;qRT-PCR和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 目的探讨BRAF V600E突变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表型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34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组织中PD-L1的表达进行检测;qRT-PCR和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对BRAF V600E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和灵敏度;分析BRAF V600E携带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qRT-PCR法检测LCH患者的BRAF V600E突变率为76.47%(26/34),ddPCR法为82.35%(28/34),两种方法检测的突变率一致性高(Kappa=0.82,P<0.001),且ddPCR灵敏度更高;BRAF V600E高表达者的PD-L1表达水平亦增加(r=0.44,P<0.05);BRAF V600E携带者累及多个重要脏器受损。结论采用qRT-PCR、ddPCR法检测LCH组织中BRAF V600E突变率一致性高,且ddPCR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BRAF V600E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微滴数字PCR BRAF V600E PD-L1 分子诊断
下载PDF
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陈干 黄慧 +3 位作者 樊金星 杨文萍 黄丽丽 陶强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15例新生儿NB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ALK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检测N-MYC基因。结果15例患儿中男童6例,女童9例...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15例新生儿NB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ALK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检测N-MYC基因。结果15例患儿中男童6例,女童9例;就诊手术年龄为13天~7月,平均年龄1.8月;送检标本部位为:盆腔和腹膜后6例、肾上腺4例、纵膈2例、颈部2例、右大腿1例;临床分期:I期7例、II期4例、III期2例、IV期1例、IVs期1例。15例NB中,分化差型14例,其中预后良好型13例;15例NB中ALK阳性表达率为40%(6/15);E-cadherin阴性/N-cadherin阳性8例,E-cadherin阴性/N-cadherin阴性和E-cadherin阳性/N-cadherin阳性各3例。N-MYC基因扩增阴性率为100%(14/14)。结论新生儿NB组织学以分化差型多见,总体预后较好,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对其进行长期随访。ALK蛋白表达与预后无关。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在新生儿NB中的表达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新生儿 上皮间质转化 N-MYC ALK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蛋白在儿童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7
作者 陈干 樊金星 +3 位作者 黄慧 徐锦 杨文萍 陶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5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蛋白(ALK)在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N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46例pNT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LK蛋白,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MYC基因。结果46例患儿临床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各23例;...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蛋白(ALK)在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N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46例pNT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LK蛋白,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MYC基因。结果46例患儿临床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各23例;病理诊断:神经母细胞瘤(NB)40例、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NB)6例,其中预后良好型(FH型)32例、预后不良型(UH型)14例;ALK在NB和GNB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22/40)和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40例NB中N-MYC基因扩增阳性4例、获得7例,6例GNB均无N-MYC基因扩增和获得。15例新生儿NB中ALK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0%(6/15),100%N-MYC基因扩增阴性。ALK蛋白在Ⅲ~Ⅳ期、UH型和N-MYC基因异常中表达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01、0.010),在不同性别、年龄和部位间无差异表达(P=0.382、0.400、0.617)。结论儿童pNT应常规检测ALK蛋白,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年龄段NB中ALK蛋白的表达意义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K 蛋白 儿童 新生儿 N-MYC 基因
下载PDF
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18
作者 陈干 黄慧 +2 位作者 樊金星 杨文萍 陶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12期1953-1955,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7例先天性NB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ZEB1、E-cadherin、N-cadherin、ALK、CD99、CK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检测N-MYC基因。结果7例患儿中... 目的探讨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7例先天性NB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ZEB1、E-cadherin、N-cadherin、ALK、CD99、CK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检测N-MYC基因。结果7例患儿中男童2例,女童5例;手术/穿刺年龄为26~142天,平均52天;送检标本部位:腹膜后和肾上腺各2例,纵膈、颈部和右大腿各1例;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1例、Ⅳs期1例。7例NB中分化差型6例,1例穿刺标本为非特指;7例NB中ZEB1、E-cadherin、N-cadherin、ALK、CD99、CK和cyclinD1的阳性率分别为83.3%(5/6)、33.3%(2/6)、50.0%(3/6)、57.1%(4/7)、0(0/7)、0(0/6)和100.0%(5/5)。N-MYC基因扩增阴性率为100%(7/7)。结论先天性NB组织学以分化差型多见,总体预后较好。ALK蛋白表达可能与预后无关。先天性NB存在上皮间质转化现象,其意义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神经母细胞瘤 上皮间质转化 基因 蛋白
下载PDF
孕中期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赖小宝 陈德佳 +3 位作者 樊金星 钟师 杨伟明 曾辛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CysC)在孕中期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孕中期(24~28周)孕妇291例,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128例和正常孕妇组16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CysC、空腹血...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CysC)在孕中期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孕中期(24~28周)孕妇291例,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128例和正常孕妇组16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Cys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30min血糖及胰岛素、餐后1h血糖及胰岛素,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GDM组HbA1c、FPG、FINS、CysC及HOMA-IR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孕中期妊娠产妇中血清CysC与HbA1c、HOMA-IR、FPG、HbA1c、PG-60min、PG-120min呈正相关(r=0.396;r=0.207;r=0.287;r=0.340;r=0.230;P<0.05);ROC曲线分析,CysC对孕中期妊娠期糖尿病预测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72.4%,AUC为0.768,最佳截断值为0.75mg/L;CysC和HOMA-IR是孕中期并发妊娠期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ysC在孕中期孕妇中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是预测GDM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诊断孕中期GDM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血清胱抑素C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河南省2019-2022年媒介伊蚊监测:幼蚊种群特征及登革热风险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奇 张叶 +3 位作者 樊金星 岳思宁 王安琪 刘吉起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为登革热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2022年每年5-10月的伊蚊活动季节,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在河南省14个监测县(区)进行媒介伊蚊监测。使用Excel 2010软件汇... 目的了解河南省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为登革热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2022年每年5-10月的伊蚊活动季节,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在河南省14个监测县(区)进行媒介伊蚊监测。使用Excel 2010软件汇总监测结果,判定风险等级,计算季节指数。使用SPSS 25.0软件,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度、不同地区BI的差异。结果2019-2022年媒介伊蚊BI分别为15.31、14.27、11.34和12.32,7、8月为蚊密度高峰。4年累计330次监测中有85次(25.76%)的监测结果达到区域流行风险、70次(21.21%)达到暴发风险、77次(23.33%)达到传播风险、98次(29.70%)无传播风险,河南省南部达到区域流行风险的比例高于黄河以北和黄河沿线。2020-2022年各监测点的监测结果与2019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区域之间监测结果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河南省媒介伊蚊密度偏高,伊蚊活动高峰季节大多数监测点具备潜在登革热传播条件,预计未来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会有较大增加,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国际登革热疫情变化,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伊蚊 布雷图指数 登革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