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哮喘患儿转录因子T-bet/GATA-3 mRNA比值及其与Th1/Th2平衡间的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檀卫平 李静 +5 位作者 夏焱 吴葆菁 麦贤弟 李晓圆 黄花荣 黄绍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8,112,共5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T-bet/GATA-3在小儿哮喘发病以及Th1/Th2失衡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拟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部分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bet、GATA-3 mRNA表达情况,同时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患儿的Th1、Th...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T-bet/GATA-3在小儿哮喘发病以及Th1/Th2失衡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拟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部分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bet、GATA-3 mRNA表达情况,同时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患儿的Th1、Th2细胞数量,并对T-bet、GATA-3 mRNA表达水平与Th1、Th2细胞比率进行相关分析,了解T-bet/GATA-3对哮喘患儿的Th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结果】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录因子T-bet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哮喘发作组显著低于缓解组(P<0.05);转录因子GATA-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哮喘发作组又显著高于缓解组(P<0.05)。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h1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哮喘发作组又显著低于缓解组(P<0.05);Th2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哮喘发作组又显著高于缓解组(P<0.05)。哮喘患儿T-bet mRNA表达量与Th1细胞比率呈正相关(r=0.731),与Th2细胞比率呈负相关(r=-0.685);GATA-3 mRNA表达量与Th1细胞比率呈负相关(r=-0.692),与Th2细胞比率呈正相关(r=0.717);T-bet/GATA-3 mRNA比值与Th1细胞比率呈正相关(r=0.793),与Th2细胞比率呈负相关(r=-0.639),与Th1/Th2比值呈正相关(r=0.801)。【结论】哮喘患儿T-bet/GATA-3 mRNA表达水平失调,与哮喘患儿Th1/Th2失衡密切相关,可作为衡量Th1/Th2平衡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T-BET GATA-3 TH1 TH2
下载PDF
小鼠T-bet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2
作者 檀卫平 麦友刚 +4 位作者 黄嘉凌 刘然义 麦贤弟 黄绍良 黄文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32-1334,共3页
目的构建小鼠T—bet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一T—bet,为T—bet基因治疗研究提供有效的生物表达系统。方法采用内切酶切从质粒T—bet/GFP—RV中获得约1.7 kb的小鼠T—betcDNA片段,以单酶切非定向克隆方式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连接,... 目的构建小鼠T—bet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一T—bet,为T—bet基因治疗研究提供有效的生物表达系统。方法采用内切酶切从质粒T—bet/GFP—RV中获得约1.7 kb的小鼠T—betcDNA片段,以单酶切非定向克隆方式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T-bet。结果经PCR筛选阳性重组子,双酶切鉴定T—bet基因重组方向,并测序鉴定无错配及插入移位等DNA顺序改变。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小鼠T—bet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T-b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ET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peDNA3-T-bet 小鼠 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CDNA片段 真核表达质粒 酶切鉴定 PCDNA3 阳性重组子
下载PDF
小鼠T-bet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檀卫平 黄嘉凌 +5 位作者 刘然义 梁志慧 黄必军 麦贤弟 黄绍良 黄文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6-548,553,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T-bet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T-bet基因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提供有效的T-bet生物表达系统。【方法】采用内切酶从质粒T-bet/GFP-RV中切获约1.7kb的小鼠T-betcDNA片段,与穿梭质粒pShuttle连接,再通过稀有酶切位... 【目的】构建小鼠T-bet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T-bet基因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提供有效的T-bet生物表达系统。【方法】采用内切酶从质粒T-bet/GFP-RV中切获约1.7kb的小鼠T-betcDNA片段,与穿梭质粒pShuttle连接,再通过稀有酶切位点将含T-betcDNA的表达盒与Adeno-X腺病毒载体骨架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Adeno-T-bet,测序鉴定无错配及插入移位等DNA顺序改变,并转染HEK293细胞,出现CPE后取含病毒上清的细胞培养液抽提病毒DNA行PCR鉴定。【结果】PCR及酶切证实:T-betcDNA正确克隆到穿梭质粒pShuttle中,带T-betcDNA的表达盒成功重组到腺病毒载体基因组E1A缺失区,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包装出具有感染活性的重组腺病毒pAdeno-T-bet。【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小鼠T-bet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包装出重组腺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ET 腺病毒载体 小鼠 HEK293细胞 基因重组 重组腺病毒 DNA 酶切位点 表达系统 细胞培养液
下载PDF
T-bet基因转染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檀卫平 夏焱 +4 位作者 吴葆菁 李静 黄花荣 黄绍良 麦贤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99-2402,共4页
目的:观察气道内T-bet基因转染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空质粒干预组(C组)和T-bet质粒干预组(D组)。卵白蛋白(OVA)抗原溶液腹腔注射致敏,滴鼻... 目的:观察气道内T-bet基因转染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空质粒干预组(C组)和T-bet质粒干预组(D组)。卵白蛋白(OVA)抗原溶液腹腔注射致敏,滴鼻造模。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空质粒干预组和T-bet质粒干预组OVA激发48h前,分别经鼻滴入50μg空质粒和重组T-bet质粒。观察各组实验小鼠的肺组织炎症以及BALF中各类炎症细胞以及IL-4、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小鼠气道转染pcDNA3-T-bet质粒48h后肺组织T-be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cDNA3-T-bet质粒转染能较好抑制给药后48hOVA激发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包括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损伤、黏液分泌、血管壁水肿及管腔缩窄);下调小鼠BALF中Th2因子IL-4并上调Th1因子IFN-γ水平。结论:气道内转染T-bet质粒能有效改善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T-BET 基因疗法 哮喘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及血清学检测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檀卫平 麦贤弟 +3 位作者 黄绍良 李晓园 黄花荣 魏华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18-220,共3页
本文对14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痰MP-DNA-PCR、抗MP-IgM及冷凝集试验检查。其中MP-DNA-PCR阳性52例,抗MP-IgM阳性19例,冷凝集试验阳性7例。结合临床诊断为MP感染60例。结果显示痰MP-DNA-PCR检查明显优于特异性血清抗MP-IgM抗体检测(P&... 本文对14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痰MP-DNA-PCR、抗MP-IgM及冷凝集试验检查。其中MP-DNA-PCR阳性52例,抗MP-IgM阳性19例,冷凝集试验阳性7例。结合临床诊断为MP感染60例。结果显示痰MP-DNA-PCR检查明显优于特异性血清抗MP-IgM抗体检测(P<0.001),而抗MP-IgM抗体检测又较传统冷凝集试验敏感(P<0.05)。本资料提示应用痰MP-DNA-PCR检测技术可为MP肺炎提供早期、快速诊断的途径,PCR配合血清抗体检测可减少MP感染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抗MP-IgM抗体 儿童
下载PDF
麻疹疫苗注射对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4、5的下调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檀卫平 麦贤弟 +5 位作者 黄绍良 赵莉 吴葆菁 黄花荣 朱昌国 吴燕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 研究麻疹疫苗 (麻苗 )反复注射治疗对哮喘患儿的免疫影响。方法 采用生物素 亲合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 (ABC ELISA)法测定麻苗反复注射治疗前后 13例哮喘患儿 (麻苗治疗组 )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 目的 研究麻疹疫苗 (麻苗 )反复注射治疗对哮喘患儿的免疫影响。方法 采用生物素 亲合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 (ABC ELISA)法测定麻苗反复注射治疗前后 13例哮喘患儿 (麻苗治疗组 )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IL 5与血清总IgE水平 ,荧光酶联免疫法在发玛西亚CAP系统中检测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水平 ,并与 12例对照治疗组哮喘患儿及 17例正常对照组小儿比较。结果 麻苗治疗后IL 4、IL 5、血清总IgE、血清ECP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 (EOS)计数显著降低 (P <0 .0 5 )。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IL 4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 (r =0 .75 3,0 .737 P <0 .0 0 1) ;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IL 5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 (r=0 .6 87,0 .6 4 5  P<0 .0 1) ,同时与血清ECP水平呈正相关 (r=0 .6 36 ,0 .4 0 P <0 .0 1,P <0 .0 5 )。结论 麻苗反复注射是通过下调哮喘患儿IL 4、IL 5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疫苗 注射 哮喘 白细胞介素4、5 白细胞介素5 儿童
下载PDF
麻疹疫苗反复注射对哮喘患儿IL-12、IL-1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檀卫平 黄绍良 +5 位作者 麦贤弟 赵莉 吴葆菁 黄花荣 朱昌国 吴燕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与方法 :通过观察轻 -中度发作期哮喘患儿麻疹疫苗反复注射前后IL - 1 2 ,IL - 1 3及血清总IgE水平的变化 ,探讨麻苗治疗对哮喘患儿的免疫影响及其治疗小儿哮喘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物素 -亲合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 (ABC -ELISA)法测定... 目的与方法 :通过观察轻 -中度发作期哮喘患儿麻疹疫苗反复注射前后IL - 1 2 ,IL - 1 3及血清总IgE水平的变化 ,探讨麻苗治疗对哮喘患儿的免疫影响及其治疗小儿哮喘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物素 -亲合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 (ABC -ELISA)法测定麻苗治疗前后 1 3例哮喘患儿 (麻苗治疗组 )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中的IL - 1 2、IL - 1 3与血清总IgE水平 ,并与 1 2例单纯对症治疗组哮喘患儿及 1 7例正常对照组小儿比较。结果 :麻苗治疗后 ,IL - 1 2水平与对症治疗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IL - 1 3与血清总IgE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血浆IL - 1 2水平与血清总IgE水平呈负相关 (r =- 0 437,P <0 0 5) ,PBMC培养上清中的IL - 1 2水平与血清总IgE水平无相关性 ;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中的IL - 1 3水平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 (r=0 657及r=0 485 ,P <0 0 1 ) ;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中的IL - 1 2水平与IL - 1 3水平呈负相关 (r=- 0 460及r=- 0 383 ,P <0 0 5)。结论 :麻疹疫苗反复注射是通过下调哮喘患儿IL - 1 3水平 ,进而降低血清总IgE水平 ,而对IL - 1 2水平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麻疹疫苗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3
下载PDF
哮喘患儿体内IL-5,EC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檀卫平 黄绍良 +6 位作者 麦贤弟 赵莉 吴葆菁 黄花荣 朱昌国 吴燕峰 陈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体内IL 5 ,ECP水平的变化。方法 :收集 45例 (发作期 2 5例 ,缓解期 2 0例 )哮喘患儿与 2 4例正常对照儿外周静脉血清、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48h培养上清 ;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 (ABC ELISA...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体内IL 5 ,ECP水平的变化。方法 :收集 45例 (发作期 2 5例 ,缓解期 2 0例 )哮喘患儿与 2 4例正常对照儿外周静脉血清、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48h培养上清 ;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 (ABC ELISA)法检测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中的IL 5水平 ,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在发玛西亚CAP检测系统中进行血清ECP的测定。结果 :哮喘发作组血浆及PBMC诱生的IL 5水平为 ( 185 82± 46 83)ng/L ,( 180 4 0±46 0 8)ng/L ,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 ( 92 32± 2 3 4 6 )ng/L ,( 78 0 4± 16 2 1)ng/L ,P <0 0 1。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4 9 2 3± 16 6 0 )ng/L ,( 4 1 97± 17 84)ng/L ,P <0 0 1。哮喘发作期血清ECP水平为 ( 6 1 72± 2 3 89)ng/L ,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 ( 2 8 32± 8 70 )ng/L ,P <0 0 5。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10 4 9± 4 5 9)ng/L ,P <0 0 5。血浆及PBMC诱生的IL 5水平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r =0 6 87及r =0 6 45 ,均P <0 0 1;与血清ECP水平呈正相关 ,r=0 .6 36及r =0 .40 ,P <0 .0 1及P <0 .0 5。结论 :哮喘患儿体内IL 5 ,ECP水平升高 ,可作为判断哮喘发作情况及气道炎症程度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白细胞介素-5 嗜酸细胞 儿童 治疗 外周血单核细胞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脑炎11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檀卫平 麦贤弟 +5 位作者 吴葆菁 翁文俊 曾巧惠 岑丹阳 罗向阳 张玉兰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86-488,共3页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脑炎 肺炎支原体 儿童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檀卫平 李文益 +2 位作者 黄绍良 见须英雄 马渊理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811-812,共2页
目的 分析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 ,探讨临床指标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日本兵库县立儿童医院获得随访且资料完整的 60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生存分析应用Kaplan -Meier ,Log -rank法。结果 发病年龄在 1... 目的 分析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 ,探讨临床指标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日本兵库县立儿童医院获得随访且资料完整的 60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生存分析应用Kaplan -Meier ,Log -rank法。结果 发病年龄在 1岁以下的占 47% ,5岁以内的占 90 % ;原发于腹部占 73 % ,后纵隔 18%。初诊时已发生肿瘤转移者占 80 %。首发症状多样 ,以腹胀、腹部肿物发病的只占 15 % ,而以转移及其他症状首诊的占 85 % ,误诊率达 3 0 %。本组病例总生存率和 5年无事件生存率 (EFS)分别为 73 %和 72 %。年龄 >1岁 ,INSS 3 + 4期 ,腹部原发 ,骨骼转移 ,Shi mada组织类型不良型 ,肿瘤无法切除 ,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 >15 0 0IU/L ,血清铁蛋白 >15 0 μg/L,血清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10 0 μg/L 等组别的 5年EFS均显著低于其配对组。性别与尿HVA/VMA比值对EFS无影响。结论 ①神经母细胞瘤多发于 5岁以前 ,尤以婴儿为多 ;好发于腹部 ,易于早期发生转移 ;临床表现多样 ,容易误诊。②早期诊断 ,手术切除可提高生存率 ,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临床特征 预后 NB 治疗
下载PDF
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Tc1/Tc2细胞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檀卫平 麦友刚 +6 位作者 麦贤弟 李晓圆 吴葆菁 黄花荣 李静 朱昌国 黄绍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38-2139,共2页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Th1/Th2、Tc1/Tc2细胞亚群平衡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抗体,应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技术,从单细胞水平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20例)、缓解期哮喘患儿(18例)及同龄正常健康儿(对照组20例)外周...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Th1/Th2、Tc1/Tc2细胞亚群平衡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抗体,应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技术,从单细胞水平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20例)、缓解期哮喘患儿(18例)及同龄正常健康儿(对照组20例)外周血CD4+、CD8+细胞内分泌IFN-γ、IL-4进行检测。结果:哮喘患儿外周血细胞内分泌IL-4(+)的CD4+(Th2)、CD8+(Tc2)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哮喘急性发作期高于缓解期;分泌IFN-γ(+)的CD4+(Th1)、CD8+(Tc1)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且哮喘急性发作期低于缓解期。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Th2、Tc2百分率升高,Th1、Tc1百分率降低,Th1/Th2、Tc1/Tc2比值降低,且哮喘急性发作期低于缓解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TH1细胞 Th2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TH1/TH2 TC1/TC2 哮喘患儿 细胞检测 外周血 哮喘急性发作期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60例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檀卫平 见须英雄 马渊理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预后的因素。[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在日本兵库县立儿童医院随访资料完整的60例NB患儿,按首次就诊时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原发部位、转移部位、Shimada组织学分型、INSS分期、手...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预后的因素。[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在日本兵库县立儿童医院随访资料完整的60例NB患儿,按首次就诊时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原发部位、转移部位、Shimada组织学分型、INSS分期、手术能否根治性切除);生化指标(尿香草杏仁酸/高香草酸(vanillylmandelic acid/homovanillic acid,VMA/HVA比值)、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清铁蛋白(ferritin)、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肿瘤组织 NMYC拷贝及 DNA指数)等因素进行分组。以 Kaplan-Meier法计算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单因素分析用Kaplan-Meiter生存曲线法比较组间EFS,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用COX模型处理各组数据。[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1岁、腹部原发、骨骼转移、INSS第3期,4期、Shimada组织类型不良型、无法根治性切除、血清LDH>1500 IU/L、ferritin>150μg/L、NSE>100μg/L、肿瘤组织 NMYC拷贝>l及 DNA指数=1等组别的5年EFS均显著低于其对照组。性别与尿 HVA/VMA比值对EFS无影响。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骨骼转移、Shimada组织类型不良与NMYC拷贝>1对EFS产生不良影响。[结论]早期行肿瘤组织原癌基因NMYC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预后 NB 儿童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含绿色荧光蛋白和小鼠T—bet基因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
13
作者 檀卫平 刘然义 +3 位作者 麦贤弟 吴葆箐 黄绍良 黄文林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构建一种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小鼠T—bet基因双顺反子的新型真核表达载体pCI—mT—bet—IRES—GFP。方法利用脑炎心肌炎病毒(EMCV)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将GFP的cDNA与小鼠T—bet基因(mT—bet)连接到真核表达载... 目的构建一种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小鼠T—bet基因双顺反子的新型真核表达载体pCI—mT—bet—IRES—GFP。方法利用脑炎心肌炎病毒(EMCV)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将GFP的cDNA与小鼠T—bet基因(mT—bet)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I中,构建含GFP和mT—bet基因双顺反子的重组质粒。结果成功构建了含GFP和mT—bet基因双顺反子的真核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转基因细胞。结论含绿色荧光蛋白和mT—bet基因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哮喘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表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T—bet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哮喘患儿IL-4、IL-12与IgE水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赵莉 麦贤弟 +3 位作者 檀卫平 黄花荣 黄绍良 朱昌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0,40,共3页
采用双抗夹心EIASA法测定30例哮喘发作期、12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与血清IgE的水平,结果表明: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血清IgE水平、血浆及PBMC经PHA和LPS刺激后的IL-4... 采用双抗夹心EIASA法测定30例哮喘发作期、12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与血清IgE的水平,结果表明: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血清IgE水平、血浆及PBMC经PHA和LPS刺激后的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L-1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且缓解期IgE、IL-4及IL-12水平较发作期均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哮喘患儿发作期及缓解期均存在IgE、IL-4及IL-12水平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2 免疫球蛋白E 儿童
下载PDF
热毒宁对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TSLP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蓝丹 檀卫平 +3 位作者 陈环 吴葆菁 麦贤弟 黄花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热毒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分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影响。【方法】用Hep-2细胞扩增病毒,并进行毒力鉴定。建立并鉴定RSV感染NHBE的体外细胞模型。第一部分实验分RSV感染组和正常... 【目的】探讨热毒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分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影响。【方法】用Hep-2细胞扩增病毒,并进行毒力鉴定。建立并鉴定RSV感染NHBE的体外细胞模型。第一部分实验分RSV感染组和正常细胞对照组,感染组以不同滴度分为1000、500、100、50、10TCID505个组,感染12h、48h、72h、96h、120h,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TSLP水平。第二部分实验将热毒宁以不同给药方式干预RSV感染NHBE,分为预防方式给药组、直接灭活病毒组、治疗方式给药组,并设正常细胞对照和病毒对照组,给药12h、24h、48h、72h,ELISA法检测各组TSLP水平。【结果】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鉴定细胞模型建立成功。1.RSV对NHBE分泌TSLP的影响:相同感染时间内(12h、24h、48h、72h、96h、120h),随着感染滴度增加,各感染组TSLP分泌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与正常细胞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同感染滴度内,随着感染时间增加(24h、48h、72h、96h、120h),各感染组TSLP分泌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与12h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2.热毒宁对RSV感染NHBE分泌TSLP的影响:在12h、24h、48h、72h给药时间内,热毒宁、利巴韦林的不同(预防、直接灭活、治疗)给药方式组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均下调TSLP水平(P<0.05),以预防给药方式明显。【结论】RSV能诱导NHBE分泌TSLP,热毒宁可抑制RSV引起的TSLP分泌增加,以预防方式给药明显,热毒宁可能在病毒感染的控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呼吸道合胞病毒 热毒宁 支气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花荣 刘甜甜 +3 位作者 魏菁 檀卫平 吴葆菁 麦贤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04-2207,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70例发作期哮喘患儿,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的Tr细胞数。结果:糖皮质激素规则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水平(7.0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70例发作期哮喘患儿,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的Tr细胞数。结果:糖皮质激素规则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水平(7.05%±1.61%)明显高于治疗前(5.62%±1.29%),P<0.01。完全控制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Tr水平最高(7.56%±1.88%),部分控制组患儿次之(7.09%±1.23%),控制不佳组患儿最低(6.11%±1.96%),差异均显著,P<0.05。经激素规则治疗的患儿外周血Tr水平(7.05%±1.61%)明显高于不规则治疗组患儿(5.91%±1.76%),P<0.01。结论:规则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可明显提高哮喘患儿外周血Tr水平,Tr水平与哮喘的激素治疗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哮喘 糖皮质激素类 吸入疗法 儿童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及随访报告 被引量:7
17
作者 麦贤弟 谢媛媛 +2 位作者 黄花荣 李文益 檀卫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43-544,共2页
目的 该患儿患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3年 ,先后用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硫唑嘌呤、环孢素A及长期规则激素口服治疗 ,症状反复发作 ,未能控制 ,并出现激素的全身副作用 ,为寻找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对患儿进行糖皮质激素吸入治... 目的 该患儿患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3年 ,先后用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硫唑嘌呤、环孢素A及长期规则激素口服治疗 ,症状反复发作 ,未能控制 ,并出现激素的全身副作用 ,为寻找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对患儿进行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 ,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代替口服治疗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有效性。方法 用普米克令舒 (1mg/2ml) +生理盐水 2ml,置于美国产PARI牌 ,PRONEB(Model37V0 1 6 0 )压缩喷雾机中雾化吸入 ,每天两次 ,于症状完全缓解 3个月后减量维持治疗。结果 接受治疗的患儿经 2年随访 ,症状缓解 ,无气促、咯血发作 ,血红蛋白一直维持在 1 2 0~ 1 30 g/L之间。 结论 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有效 ,副作用少 ,局部吸入治疗可代替口服激素全身疗法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治疗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雾化吸入 副作用 儿童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Treg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雪琼 檀卫平 +3 位作者 吴葆菁 蓝丹 吴海飞 麦贤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4-1697,1702,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对重度哮喘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MSCs。MSCs经丝裂霉素处理后按不同比例(1∶1、1∶2、1∶10和1∶20)与哮喘患...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对重度哮喘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MSCs。MSCs经丝裂霉素处理后按不同比例(1∶1、1∶2、1∶10和1∶20)与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TLC)直接接触共培养,检测各组MSCs对TLC的增殖调节作用。选取上述1∶2比例共培养体系和单独TLC培养体系,ELISA法分别检测Th17的效应分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Treg效应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qRT-PCR法检测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RORC)及叉头框蛋白3(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MSCs可显著抑制重度哮喘患儿TLC增殖,且随着MSCs数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MSCs+TLC共培养组Th17转录因子RORC mRNA和效应因子IL-17表达较TLC组下降,同时TGF-β表达增高,而Treg细胞调控基因Foxp3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MSCs在体外可能通过抑制Th17分化及IL-17的分泌,同时上调TGF-β的表达,进而有效改善哮喘患儿的Th17/Treg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哮喘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中重度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17与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静 檀卫平 +4 位作者 吴葆菁 蓝丹 李文益 麦贤弟 范玲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9-551,556,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中重度儿童哮喘发病、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中重度持续哮喘发作期儿童45例,其中中度持续组(20例)与重度持续组(25例);以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中重度儿童哮喘发病、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中重度持续哮喘发作期儿童45例,其中中度持续组(20例)与重度持续组(25例);以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下分泌的IL-17水平,检测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量;对以上病例进行联合治疗3个月后随访,达到临床缓解的病例20例纳入哮喘缓解组,复查其IL-17水平。比较不同病情间IL-17的表达水平,了解IL-17与儿童哮喘临床病情、气道炎症反应的关系。【结果】哮喘患儿PBMC表达IL-1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685±1081)pg/mL,其中哮喘发作组(5355±813)pg/mL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4504±687)pg/mL(P均<0.05);重度持续组患儿PBMC表达IL-17水平(5830±807)pg/mL显著高于中度持续组(4962±751)pg/mL(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IL-17水平(5355±813)pg/mL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Xmin=0,Xmax=98.8,M=44.73)%、血中性粒细胞比例(51.72±13.43)%成正相关(r=0.820、0.736,P<0.001)。【结论】中重度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7表达水平升高,并与哮喘临床病情、气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IL-17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8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纯 罗向阳 +2 位作者 麦贤弟 檀卫平 张玉兰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确诊为MP感染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42例(47%),3岁~5岁32例(36%),5岁以上15例(17%)。婴幼儿以发热、肺部表现为主,其中表现为喘息...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确诊为MP感染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42例(47%),3岁~5岁32例(36%),5岁以上15例(17%)。婴幼儿以发热、肺部表现为主,其中表现为喘息者18例(43%)。MP感染并发肺外表现者以年长儿多见,且主要损害神经、血液、泌尿、心血管、消化等系统,表现为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肾炎、胸腔积液、心力衰竭及肝功能损害等。结论:儿童婴幼儿感染MP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年龄组的临床表现各异,有肺外表现者可涉及各个系统,提示对以喘息和肺外表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警惕MP感染,以免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 肺外表现 并发症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