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地理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1
作者 欧阳海洋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6期0197-0200,共4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已经成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高效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为中心,为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已经成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高效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为中心,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地理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考进行相关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后外侧和直接前方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对比分析
2
作者 欧阳海洋 赵家安 +1 位作者 冯映栋 何秀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9期2962-2964,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外侧和直接前方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以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后外侧组30例和直前方组50例。后外侧组患者采用后外...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外侧和直接前方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以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后外侧组30例和直前方组50例。后外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直前方组采用直接前方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行走能力评价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直前方组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前方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前方组手术时间长于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直前方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直前方组髋关节Harris功能(HSS)评分高于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前方组患者的术后行走能力优于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前方组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后外侧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后外侧,其患者术后疼痛较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直接前方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肩关节上盂唇损伤怎么办
3
作者 欧阳海洋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3年第9期19-19,共1页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人重视健身运动,但不规范的运动或运动量过大可能会造成关节损伤。例如,有些人在撸铁、打羽毛球或排球后会感到肩膀轻微酸痛,这可能是肩关节损伤的表现,若肩关节反复疼痛,就很大可能是肩关节前上盂唇...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人重视健身运动,但不规范的运动或运动量过大可能会造成关节损伤。例如,有些人在撸铁、打羽毛球或排球后会感到肩膀轻微酸痛,这可能是肩关节损伤的表现,若肩关节反复疼痛,就很大可能是肩关节前上盂唇撕裂(SLAP损伤)。1.什么是SLAP损伤?人体肩关节呈球窝状,类似于放在高尔夫球座上的高尔夫球,但肩关节的窝极浅,故其非常不稳定。而为了让“球”能够稳定在“球座”上,“球座”边缘会有软骨盘包绕,使其接触面积增加,这就是盂唇,主要是作用是保护、稳定肩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运动 肩关节 高尔夫球 球座 关节损伤 生活水平提高
下载PDF
腓动脉双穿支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分析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牛国庆 黄东 +3 位作者 吴伟炽 黄国英 欧阳海洋 邓高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解剖分析小腿部腓动脉穿支的穿出规律及各穿支血管之间的联系,为临床设计腓动脉双穿支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新鲜小腿标本8例行动脉灌注乳胶-氧化铅,对腓动脉各穿支血管解剖结构主要是血管的形态、走形、分布进行研究分析,筛选... 目的解剖分析小腿部腓动脉穿支的穿出规律及各穿支血管之间的联系,为临床设计腓动脉双穿支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新鲜小腿标本8例行动脉灌注乳胶-氧化铅,对腓动脉各穿支血管解剖结构主要是血管的形态、走形、分布进行研究分析,筛选适合做双穿支皮瓣的血管蒂。临床上应用7例,均为吻合双血管蒂皮瓣,并逐渐扩大皮瓣切取面积,皮瓣大小:5cm×9cm^8cm×15cm。结果腓动脉直径≥5mm的穿支血管4~5支,其中以第2支穿支外径最粗,外径为(0.94±0.11)mm、血管蒂较长,蒂长为(6.61±1.32)cm、皮瓣血供面积较大适合作为首选穿支蒂再联合其他穿支设计双穿支皮瓣。7例双皮支腓动脉穿支皮瓣均成活,随访3~12个月,穿支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恢复较佳。结论设计以第2穿支联合其他穿支的腓动脉双穿支皮瓣,皮瓣轴心线位于穿支点后侧,临床上可切取血供佳、面积较大的腓动脉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穿支皮瓣 解剖学 移植
原文传递
足内侧穿支皮瓣设计的解剖基础 被引量:10
5
作者 欧阳海洋 牟勇 +3 位作者 吴伟炽 黄东 毕志伟 牛国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为足内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8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足内侧区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各穿支血管的位置、数目、外径、蒂长及吻合等情况。结果足内侧区皮肤的血供有:足底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和?母趾... 目的为足内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8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足内侧区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各穿支血管的位置、数目、外径、蒂长及吻合等情况。结果足内侧区皮肤的血供有:足底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和?母趾胫侧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浅支穿?母展肌在舟骨粗隆附近浅出,外径(1.08±0.20)mm;深支从?母展肌和趾短屈肌的间隙内向足底内侧平均发出5.3支穿支,平均外径(0.63±0.25)mm,蒂长(0.93±0.31)cm;内侧深支的内侧支由舟骨粗隆前(1.92±0.61)cm处从?母展肌上缘浅出至足内侧。?母趾胫侧动脉从第一跖趾关节近侧(2.03±0.56)cm处穿出至足内侧。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内侧深支的内侧支与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吻合形成展肌上缘动脉弓,动脉弓的远端与?母趾胫侧动脉相吻合。结论足内侧穿支皮瓣可设计以不同的穿支为蒂进行带蒂转移,修复前足、踝部及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也可设计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内侧 穿支皮瓣 足底内侧动脉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毕志伟 黄东 欧阳海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3-625,共3页
由创伤、骨感染、骨肿瘤切除后造成的大段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在传统治疗方法中,利用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骨缺损,虽然有无免疫排斥反应、易愈合等优点,但是存在骨组织来源有限、二次创伤等缺点。虽然人工替代物置换... 由创伤、骨感染、骨肿瘤切除后造成的大段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在传统治疗方法中,利用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骨缺损,虽然有无免疫排斥反应、易愈合等优点,但是存在骨组织来源有限、二次创伤等缺点。虽然人工替代物置换、骨延长转移术等已在临床上得以应用,但均存在各自的不足。针对它们的不足之处,近年来带血管骨膜同种异体骨游离移植的应用使骨缺损的治疗有了迅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移植 骨缺损区 游离移植 转移术 大段 骨组织 免疫排斥反应 自体骨移植 长段骨缺损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兔骨缺损模型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毕志伟 黄东 +3 位作者 张大卫 牛国庆 欧阳海洋 李宇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通过实验动物研究观察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修复机制。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通过X线、HE染色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效... 目的通过实验动物研究观察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修复机制。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通过X线、HE染色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结果 X线检查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缺损处均已修复,空白组骨缺损处未修复;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骨小梁排列良好,仍有少量异体骨残留,对照组新生骨小梁排列整齐,空白组未见明显新生骨小梁;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术后实验组Spp-1、BMP-2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ColⅠα1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能够有效地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 同种异体骨 骨缺损 新西兰大白兔
原文传递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在盘源性腰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晶 曾宪明 +3 位作者 漆海如 赵家安 欧阳海洋 陈亚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盘源性腰痛是一种病理机制较为复杂的疼痛性疾病,约占慢性腰痛的40%[1],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具备诊断价值,目前诊断主要依靠腰椎MRI及椎间盘造影:即在腰椎MRI显示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而在T1、T2像为低信号、终板炎,纤维环后缘后... 盘源性腰痛是一种病理机制较为复杂的疼痛性疾病,约占慢性腰痛的40%[1],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具备诊断价值,目前诊断主要依靠腰椎MRI及椎间盘造影:即在腰椎MRI显示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而在T1、T2像为低信号、终板炎,纤维环后缘后纵韧带前方存在不规则高信号(high intensity zone,HIZ),在此基础上给予椎间盘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盘源性腰痛 胶原酶溶解术 椎间盘造影 应用 诊断价值 疼痛性疾病 病理机制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晶 赵家安 +2 位作者 陈亚影 欧阳海洋 刘洋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6期871-875,共5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IMN)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6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IMN组(33例,采用IMN固定治疗)和MIPPO组(33例,采用MIPPO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IMN)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6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IMN组(33例,采用IMN固定治疗)和MIPPO组(33例,采用MIPPO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中出血量和首次扶拐下地时间IMN组均少(早)于MIPPO组(P<0.05),手术时间IMN组长于MIPPO组(P<0.05),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与IMN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手术时间IMN固定长于MIPPO,但术中出血量IMN固定少于MIP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闭合复位术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 胫骨中下段骨折
下载PDF
内热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家安 王晶 欧阳海洋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5期2557-2559,共3页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收治的6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以治疗方式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常规针灸治疗,研究组治疗前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明确原发病灶、布针范围,行内热针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收治的6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以治疗方式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常规针灸治疗,研究组治疗前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明确原发病灶、布针范围,行内热针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比参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与参照组的76.67%相比,相对更高(P<0.05)。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颈肩筋膜炎中可有效明确原发病灶、布针范围,为临床布针提供指导,对颈肩肌筋膜炎应用内热针治疗效果理想,可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针 颈肩肌筋膜炎 针灸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关节镜治疗中老年半月板损伤的初步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晶 赵家安 +3 位作者 何秀明 刘烈斌 陈亚影 欧阳海洋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关节镜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手术后于关节腔内... 目的:探讨中老年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关节镜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手术后于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后12个月评定2组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应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6%,高于对照组的8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时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关节内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应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小,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关节镜 半月板损伤 修复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家安 王晶 欧阳海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7期146-148,共3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研究组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缩短手术时长、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 PFNA内固定 动力髋螺钉固定
下载PDF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王晶 曾宪明 +2 位作者 欧阳海洋 刘列斌 陈亚影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2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9月~2016年9月对52例具有临床症状的榷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采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采用Macnab、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主观满意度、腰... 目的:探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9月~2016年9月对52例具有临床症状的榷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采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采用Macnab、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主观满意度、腰腿疼缓解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末次随访时VAS分值分别为7.93±0.71分、3.14±0.65分、2.41±0.54分、2.95±0.79分。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末次随访时VAS分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末次随访时VAS分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法分析术后疗效优良率为82.69%,患者平均住院日5±1.25天,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近期疗效肯定,且这种技术简单、微创、安全,对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刀 髓核成形术 椎间盘源性腰腿痛 微创
原文传递
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选择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东 欧阳海洋 +1 位作者 吴伟炽 张惠茹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足底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25例,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5例,修复足跟部缺损4例;用腓肠神经营养j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2例;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 目的探讨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足底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25例,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5例,修复足跟部缺损4例;用腓肠神经营养j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2例;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累及足跟、足中部大面积缺损4例。结果术后24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术后部分坏死,坏死面积约3cm×5cm,将坏死部分清除,肉芽生长良好后游离植皮,创面愈合。经4~15个月随访观察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的外形、质地最佳,患足可以正常负重,无溃疡形成。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外形满意,臃肿不明显,患足行走功能尚可,其中2例皮瓣负重部位分别出现了1.5CIll×1.5cm大小水疱及浅表溃疡,给予抽除水疱液及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外形较臃肿,患足负重有一定影响,1例皮瓣负重部位发生1.5cm×2.0cm大小浅表溃疡,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各皮瓣修复后两点辨别觉达7~10mm。结论三种皮瓣用于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以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效果最佳,但其供区面积有限,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耐磨性较足底内侧皮瓣稍差,但其供区面积较大,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面积大,其游离移植对创面修复有较大灵活性,需吻合血管移植,根据不同部位及不同程度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进行修复,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 外科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