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牙周炎患者4年自然进展失牙的多因素分析
1
作者 温静 欧阳翔英 +4 位作者 裴喜燕 邱善湧 刘健如 刘文逸 曹采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7,共8页
目的:评估中国农村重度牙周炎患者4年自然进展不同失牙数人群的基线特征,分析影响失牙数量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15~44岁的217名重度牙周炎患者,通过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分析其4年自然进展失牙情况,计算磨牙缺失数、有牙周... 目的:评估中国农村重度牙周炎患者4年自然进展不同失牙数人群的基线特征,分析影响失牙数量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15~44岁的217名重度牙周炎患者,通过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分析其4年自然进展失牙情况,计算磨牙缺失数、有牙周膜增宽(widened periodontal ligament space,WPDL)的牙数、有根尖病变的牙数等牙周疾病和龋病相关的基线指标,比较不同失牙数人群的基线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不同失牙数的相关因素。结果:在4年自然进展后,失牙共103颗,年人均失牙(0.12±0.38)颗。其中,无失牙组有174人,失牙1~2颗组有34人,失牙≥3颗组有9人。磨牙缺失最多,尖牙缺失最少。与新发失牙数显著呈正相关的基线指标包括骨吸收>50%的牙数、骨吸收>65%的牙数、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5 mm的牙数百分数、PD≥7 mm的牙数百分数、临床附着丧失≥5 mm的牙数百分数、有骨下袋的牙数、有WPDL的牙数和有根尖周病变的牙数。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吸收>50%的牙数(OR=1.550)、基线磨牙缺失数(OR=1.774)、有WPDL的牙数(1~2颗:OR=1.415;≥3颗:OR=13.105)、有根尖周病变的牙数(1~2颗:OR=4.393;≥3颗:OR=9.526)和龋/残根的牙数(OR=3.028)显著增加了新发失牙和多颗新发失牙的风险。结论:在4年自然进展后,中国农村中青年的重度牙周炎患者失牙和多颗失牙风险与骨吸收>50%的牙数、基线磨牙缺失数、有WPDL的牙数、有根尖周病变的牙数和龋/残根的牙数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自然进展 失牙 齿数
下载PDF
牙周内窥镜下根面清创与牙周翻瓣术疗效比较
2
作者 裴喜燕 阳雯 +1 位作者 欧阳翔英 孙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6-720,共5页
目的:比较牙周内窥镜辅助龈下根面清创与牙周翻瓣术治疗深牙周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设计,收集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有残余牙周深袋的牙周炎患牙,排除需要行骨成形或再生手术的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牙周内窥镜辅助... 目的:比较牙周内窥镜辅助龈下根面清创与牙周翻瓣术治疗深牙周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设计,收集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有残余牙周深袋的牙周炎患牙,排除需要行骨成形或再生手术的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牙周内窥镜辅助龈下根面清创,对照组使用牙周翻瓣术。记录基线和3个月时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治疗时间、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拍定位数字片。结果:入选41个有深牙周袋牙齿的邻面位点(试验组21个,对照组20个),两组匹配性好。治疗后3个月复查,试验组的探诊深度由基线的(5.62±0.86)mm改善为(3.95±0.74)mm,对照组的探诊深度由基线的(5.95±1.19)mm改善为(3.70±0.73)mm,两组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复查时,所有位点均降低至5 mm及以下,试验组76%的位点降至4 mm及以下,对照组85%的位点降至4 mm及以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出血指数均显著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菌斑指数改善趋势较对照组更明显,对照组的牙槽骨高度较试验组有下降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VAS评分为0.60±0.89)较对照组(VAS评分为1.20±1.64)有更舒适的趋势。结论:短期研究发现牙周内窥镜辅助龈下根面清创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降低牙周深袋及改善探诊出血,其疗效与牙周翻瓣术相当,可以减少部分牙周手术的必要性,且舒适度上有比牙周翻瓣术更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内窥镜 牙周翻瓣术 慢性牙周炎
下载PDF
2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病情调查 被引量:13
3
作者 欧阳翔英 曹采方 +3 位作者 胡文杰 王鸿颖 J.Leslie Winston Henry Liu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 调查城区职工中未经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疾病状况。方法 从北京城区某单位职工中筛选出未经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 2 0 0例 ,检查除第三磨牙外的全口牙、6个位点 /牙的牙周情况 ,指标为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后出血。结果... 目的 调查城区职工中未经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疾病状况。方法 从北京城区某单位职工中筛选出未经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 2 0 0例 ,检查除第三磨牙外的全口牙、6个位点 /牙的牙周情况 ,指标为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后出血。结果 附着丧失程度随患者的年龄增长而加重 ,男性的附着丧失重于女性 ,探诊出血位点的附着丧失重于不出血位点。在全口牙中 ,下切牙和上颌第一磨牙的附着丧失最多。结论 慢性牙周炎的程度与年龄、性别、牙龈炎症有关 ,病变的分布有牙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患者 治疗 出血 附着 第三磨牙 年龄增长 筛选 失重 深度
下载PDF
唾液潜血作为牙龈炎症指标的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欧阳翔英 曹采方 +4 位作者 栾庆先 杨是 长谷川司 佐佐二 角尾明美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67-269,共3页
在对农村人口牙周病状况调查中,引入唾液潜血检查,探讨唾液潜血作为牙龈炎症指标的意义。结果表明,唾液潜血分值越大,出血指数均值越高,有重度出血牙位的人也越多,唾液淋血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牙龈炎症出血情况,可作为牙龈炎症出... 在对农村人口牙周病状况调查中,引入唾液潜血检查,探讨唾液潜血作为牙龈炎症指标的意义。结果表明,唾液潜血分值越大,出血指数均值越高,有重度出血牙位的人也越多,唾液淋血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牙龈炎症出血情况,可作为牙龈炎症出血的辅助客观指标。在普查中,唾液潜血作为个人整体指标,在反映牙龈炎症出血状况时优于出血指数。且此方法简便、快速,在临床及普查中有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潜血 牙龈炎症 出血指数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对牙龈类杆菌的局部体液免疫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欧阳翔英 曹采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13,共3页
免疫病理学研究表明,牙周病变组织中存在各种免疫细胞成分,提示局部免疫在牙周病致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国外一些学者在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erevicular fluid,GCF)
关键词 牙周炎 免疫体液 龈沟液 抗体
下载PDF
牙周疾病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关系 被引量:36
6
作者 欧阳翔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关键词 牙周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转化医学及其在牙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阳翔英 阳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155,共4页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领域,尽管目前的转化研究多集中于致死性疾病的防治,然而其对口腔医学的发展也将发挥重要作用^[1-3]腔疾病中,牙周疾病是人类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有文献报道,牙周疾病可能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领域,尽管目前的转化研究多集中于致死性疾病的防治,然而其对口腔医学的发展也将发挥重要作用^[1-3]腔疾病中,牙周疾病是人类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有文献报道,牙周疾病可能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疾病相关,一直是巨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很多学者已经意识到,在牙周病防治方面引入和普及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研究 干细胞研究 牙周组织 再生
下载PDF
甲硝唑棒在深牙周袋病损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欧阳翔英 Andrea Mombelli Niklaus Lang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评价牙康 (甲硝唑棒 )治疗深牙周袋的作用。方法 :牙康 +刮治治疗 7名牙周炎患者的 7个深牙周袋位点 ,单纯刮治另 7个位点为对照。治疗后 7天、2 8天观察龈下微生物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牙康治疗后龈下总细菌数及能动菌、梭形... 目的 :评价牙康 (甲硝唑棒 )治疗深牙周袋的作用。方法 :牙康 +刮治治疗 7名牙周炎患者的 7个深牙周袋位点 ,单纯刮治另 7个位点为对照。治疗后 7天、2 8天观察龈下微生物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牙康治疗后龈下总细菌数及能动菌、梭形杆菌、螺旋体百分比显著降低 ,7天时显著低于对照 ,配合刮治 2 8天时探深显著低于治疗前 ;而单纯刮治后探深无显著降低。结论 :牙康 +刮治治疗深牙周袋 ,能快而有效地抑制龈下致病微生物 ,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甲硝唑 龈下微生物 治疗
下载PDF
龈沟液抗体与牙周病 被引量:1
9
作者 欧阳翔英 曹采方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7-80,共4页
龈沟液中确实存在抗体,且存在抗牙周致病菌的特异抗体。大多数学者认为牙周病患者特异抗体水平高于正常人,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对不同细菌的特异抗体水平有差异。龈沟液抗体水平研究对于研究牙周病患者的局部体液免疫反应、特殊细菌与疾... 龈沟液中确实存在抗体,且存在抗牙周致病菌的特异抗体。大多数学者认为牙周病患者特异抗体水平高于正常人,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对不同细菌的特异抗体水平有差异。龈沟液抗体水平研究对于研究牙周病患者的局部体液免疫反应、特殊细菌与疾病的关系、疾病类型的诊断及疾病活动期的发现有重要意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更多的纵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沟液 抗体 牙周病
下载PDF
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三维复合体的构建 被引量:11
10
作者 钟金晟 欧阳翔英 +2 位作者 梅芳 邓旭亮 曹采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索用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β-TCP/col)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PDLCs)在体外构建三维复合体。方法:分离培养犬PDLCs,并对其来源进行鉴定;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β-TCP/col浸提液对PDLCs增殖的影响;并将第3代PDLCs以2×105/m... 目的:探索用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β-TCP/col)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PDLCs)在体外构建三维复合体。方法:分离培养犬PDLCs,并对其来源进行鉴定;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β-TCP/col浸提液对PDLCs增殖的影响;并将第3代PDLCs以2×105/mL的浓度接种于β-TCP/col支架上进行三维复合体的体外构建,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β-TCP/col浸提液对犬PDLCs增殖无不良影响;PDLCs可在材料的三维结构上贴附生长,细胞充分伸展,且表面可见明显分泌物。结论: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二者可在体外构建成三维复合体,提示该材料具有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理想支架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磷酸钙类 牙周膜 支架 组织工程性
下载PDF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血脂的变化 被引量:23
11
作者 段晋瑜 欧阳翔英 周于翔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出血指数、探诊出血及菌斑...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出血指数、探诊出血及菌斑指数,并且取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结果:(1)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所有20例患者的牙周状况都明显改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探诊出血位点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分别由3.98±0.12、1.23±0.10、2.63±0.14、94.26±1.84降至2.39±0.13、0.84±0.08、1.48±0.08、33.57±2.06,P<0.05),并有显著的附着获得(附着丧失由5.17±0.21降至3.92±0.16,P<0.05),说明牙周治疗效果显著,牙周感染的范围减少,炎症程度减轻。(2)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0.25 mmol/L和0.20 mmol/L,P<0.05),与此同时,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升高了0.18 mmol/L,P<0.05),其中8例患者的血脂水平降至正常。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并有利于降低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因此有助于降低这类患者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高脂血症 胆固醇 甘油三酯类
下载PDF
Fcγ受体ⅢA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易感性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安娜 欧阳翔英 +2 位作者 曹采方 叶珏 惠汝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了解FcγRⅢA-158V/F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类型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集北京地区轻度、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共131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healthy co... 目的:了解FcγRⅢA-158V/F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类型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集北京地区轻度、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共131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47例的颊黏膜拭子,以Chelex-100法从中提取DNA,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FcγRⅢA-158V/F基因多态性在上述受试者中的分布。结果:FcγRⅢA-158V/F在CP组与H组间、AgP组与H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FcγRⅢA-158V/F在CP组与AgP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vs0.8%P<0.05),AgP组F/F基因型高于CP组(16.7%vs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FcγRⅢA-158F/F基因型有可能对牙周炎的临床表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受体 IgG 多态现象 遗传 疾病易感性
下载PDF
牙周-正畸-牙体联合治疗1例预后无望上前牙患者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熠 徐莉 +2 位作者 周彦恒 欧阳翔英 曹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0-744,共5页
位于美学区的上前牙因重度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外伤等原因丧失大量牙周支持组织、出现移位及明显松动时,常被临床医生评估为"预后无望"[1],此类患牙的治疗计划包括试保留、拔除后种植、拔除后修复等。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计... 位于美学区的上前牙因重度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外伤等原因丧失大量牙周支持组织、出现移位及明显松动时,常被临床医生评估为"预后无望"[1],此类患牙的治疗计划包括试保留、拔除后种植、拔除后修复等。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计划,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牙周状况、牙周生物型、局部解剖结构、面部结构、美学要求、经济状况、社会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因外伤、根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预后无望 咬合创伤 美学区
下载PDF
脱矿冻干骨粉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治疗牙周骨下袋 被引量:14
14
作者 康军 沙月琴 欧阳翔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脱矿冻干骨粉(decalcified freeze-dried bone allograft,DFDBA)植骨术以及脱矿冻干骨粉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完成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的12例牙周炎患者... 目的:评价应用脱矿冻干骨粉(decalcified freeze-dried bone allograft,DFDBA)植骨术以及脱矿冻干骨粉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完成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的12例牙周炎患者(慢性牙周炎9例,侵袭性牙周炎3例)的15处骨下袋(30个位点),其中10处骨下袋(20位点)进行DFDBA植骨术(DFDBA组),另外5处(10个位点)进行DFDBA与PRP联合植骨术(DFDBA+PRP组),术后6个月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植骨术的临床疗效差别。结果:DFDBA组术前的平均PI,BI,PD和CAL分别为1.7,2.7,6.0 mm和7.0 mm;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1.5,1.8,3.9 mm和4.4 mm。DFDBA+PRP组术前的平均PI,BI,PD和CAL分别为1.8,2.9,6.2 mm和7.1mm;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1.5,1.7,3.2 mm和3.6 mm。术后两组PI无明显变化,BI,PD和CAL均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而DFDBA+PRP组PD和CAL的改善优于DFDBA组(P<0.05)。结论:DFDBA植骨术以及DFDBA与PRP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骨下袋均有良好临床疗效,而后者的疗效更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袋 血小板聚集 骨移植 移植 同种
下载PDF
锥形束CT测量离体下颌磨牙Ⅱ°根分叉病变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钟金晟 欧阳翔英 +1 位作者 柳登高 曹采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对离体干下颌骨磨牙Ⅱ°根分叉病变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9个干下颌骨上有Ⅱ°根分叉病变的20颗第一、第二磨牙进行检查,并测量相关的8个参数,与直接探诊测... 目的:评价锥形束CT对离体干下颌骨磨牙Ⅱ°根分叉病变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9个干下颌骨上有Ⅱ°根分叉病变的20颗第一、第二磨牙进行检查,并测量相关的8个参数,与直接探诊测量结果、根尖片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BCT可以对全部根分叉病变进行准确分度,对于全部8个参数中的5个,CBCT和直接探诊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根分叉开口至骨嵴顶、骨袋底及水平骨缺损最深处距离3个参数则CBCT小于探诊结果(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两种方法对根分叉开口位置的判定不一致。两颗磨牙的根分叉病变无法通过根尖片进行诊断,且根尖片测量只能获得全部8个参数中两个参数的相关数据。结论:在体外,CBCT可以为下颌磨牙Ⅱ°根分叉病变提供较为准确、全面的三维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根分叉部缺损 X线胶片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评价前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及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钟金晟 柳登高 +1 位作者 欧阳翔英 谢晓艳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在体内外定量测量前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及厚度的准确性。方法体外实验利用CBCT测量10个干下颌骨下前牙牙槽窝的高度和厚度,并与直接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体内实验选取待拔除的22颗前牙,拔除前使用CBCT测量牙槽骨的...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在体内外定量测量前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及厚度的准确性。方法体外实验利用CBCT测量10个干下颌骨下前牙牙槽窝的高度和厚度,并与直接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体内实验选取待拔除的22颗前牙,拔除前使用CBCT测量牙槽骨的高度和厚度,并与拔除后即刻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实验CBCT与直接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CBCT对唇侧牙槽骨厚度测量结果大于CBCT测量结果(P<0.05),而其他3个参数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拔牙的损伤和CBCT拍摄过程中患者的移动有关。结论 CBCT可以较好地反映前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和厚度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牙槽骨高度 牙槽骨厚度 前牙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牙周膜细胞在根面上附着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贾惠梅 欧阳翔英 曹采方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处理根面对牙周膜细胞附着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2.5%盐酸米诺环素溶液处理牙周炎患牙的牙骨质根片,与牙周膜细胞共同孵育16、24、72小时不等,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处理。用扫描电镜观察牙周膜细胞在根片上的生长状况;MTT...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处理根面对牙周膜细胞附着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2.5%盐酸米诺环素溶液处理牙周炎患牙的牙骨质根片,与牙周膜细胞共同孵育16、24、72小时不等,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处理。用扫描电镜观察牙周膜细胞在根片上的生长状况;MTT法分析根面处理对细胞附着和增殖的影响。结果在米诺环素处理的病变根面上牙周膜细胞的附着和增殖量(0.43±0.05;0.68±0.07)显著多于盐水处理的病变根面(0.25±0.03;0.41±0.05)(P<0.01),但仍少于健康根面(0.54±0.07;0.86±0.08)(P<0.01)。结论牙周膜细胞在病变牙骨质根面上的生长受到抑制;米诺环素处理根面后,能显著提高细胞的附着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细胞 扫描电镜 根面处理 盐酸米诺环素
下载PDF
关于牙周炎定义标准 被引量:45
18
作者 裴喜燕 欧阳翔英 和璐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5-51,共7页
牙周病学研究中牙周炎定义标准的差别给相似研究间的比较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甚至同一数据根据不同牙周炎定义标准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牙周炎定义标准的统一已是众望所归。本文就流行病学研究中不同牙周炎定义标准、分度标准进行综述。
关键词 牙周炎 定义标准 分度标准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被引量:9
19
作者 安娜 欧阳翔英 韩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是否存在牙周致病菌。方法:共选取在手术过程中剥离的、已有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动脉内膜标本10例,采用PCR扩增16S rDNA(16S ribosomal DNA)片段的方法,检测7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 目的: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是否存在牙周致病菌。方法:共选取在手术过程中剥离的、已有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动脉内膜标本10例,采用PCR扩增16S rDNA(16S ribosomal DNA)片段的方法,检测7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伴放线聚生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Pn)、牙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及直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rectus,Cr)。结果:10例标本中有3例检测出了牙周可疑致病菌,3例样本均检出了Pg,这3例中有1例同时检出了Tf,另1例同时检出了Pn;其余7例标本未检出相关牙周致病菌。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样本中检出了部分牙周可疑致病菌,为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可能存在联系提供了初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动脉粥样硬化 紫单胞菌 DNA 细菌
下载PDF
五种全冠合金铸造后的腐蚀性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邓旭亮 胡晓阳 +1 位作者 欧阳翔英 李国珍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测定五种制作全冠的合金铸造后在体外细胞培养液中析出金属离子的种类及不同时间段析出的各种金属离子的量。方法 本实验用电感藕荷等离子质谱仪 (ICP -MS)定量测定金属离子浓度。结果 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析出离子最多 ,银钯合... 目的 测定五种制作全冠的合金铸造后在体外细胞培养液中析出金属离子的种类及不同时间段析出的各种金属离子的量。方法 本实验用电感藕荷等离子质谱仪 (ICP -MS)定量测定金属离子浓度。结果 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析出离子最多 ,银钯合金和钯合金有一定的金属离子析出 ,纯钛只析出微量钛离子。结论 纯钛、钯合金的耐腐蚀性最好 ,银钯合金次之 ,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的耐腐蚀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合金 耐腐蚀性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