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菜型油菜IPT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刘博 王旺田 +8 位作者 马骊 武军艳 蒲媛媛 刘丽君 方彦 孙万仓 张岩 刘睿敏 曾秀存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6,共11页
异戊烯基转移酶(isopentenyltransferase,IPT)是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的第一限速酶,为分析IPT基因家族在白菜型油菜生长中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其基因组中鉴定出13个BrIPT基因,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BrIPTs可分为4个亚族... 异戊烯基转移酶(isopentenyltransferase,IPT)是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的第一限速酶,为分析IPT基因家族在白菜型油菜生长中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其基因组中鉴定出13个BrIPT基因,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BrIPTs可分为4个亚族,各家族成员均含有8~10个保守基序和1~2个UTR区。BrIPT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包含众多响应元件。BrIPT基因家族成员受环境因子、生物激素及防御与应激调控。qRTPCR结果显示,tRNA-IPT基因BrIPT4、BrIPT6、BrIPT9在白菜型油菜体内各个部位均有表达。相比于苗期,成熟期白菜型油菜IPT基因的表达量更高,为后续深入研究IPT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理生化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IPT基因家族 细胞分裂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植物育种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王旺田 武军艳 +3 位作者 宿俊吉 王彩香 周香 吴兵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5-67,共3页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专业课程是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因此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要发挥教师主力军、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进而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本文在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目标下,以植物育种学课程...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专业课程是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因此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要发挥教师主力军、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进而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本文在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目标下,以植物育种学课程为例,从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挖掘该课程教学中潜在的思政教育元素入手,将植物育种学发展史上育种家的科学精神、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汲取专业知识营养的同时,接受育种家爱国、敬业和奉献的精神的洗礼,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育种学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冷胁迫下甘蓝型冬油菜表达蛋白及BnGSTs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骊 白静 +10 位作者 赵玉红 孙柏林 侯献飞 方彦 王旺田 蒲媛媛 刘丽君 徐佳 陶肖蕾 孙万仓 武军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6,共14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的许多方面。本研究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16VHNTS309’在冷胁迫下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基于GO和KEGG分析鉴定出BE、APX、SOD、GST等参与...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的许多方面。本研究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16VHNTS309’在冷胁迫下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基于GO和KEGG分析鉴定出BE、APX、SOD、GST等参与冷胁迫反应的蛋白质。利用q RT-PCR和生理指标鉴定到响应冷胁迫的关键蛋白质GST,采用同源克隆法克隆到‘16VHNTS309’的GST基因。该基因CDS长度为642bp,编码213个氨基酸,是一个不稳定蛋白,属于GST_N_3谷胱甘肽S-转移酶家族,与甘蓝型油菜‘ZS11’序列相似性为99.22%,与‘ZS11’和‘Vision’两者的氨基酸序列相比较发现第127位亮氨酸(L)突变为脯氨酸(P)。基因家族分析表明,在甘蓝型油菜中共鉴定到153个Bn GSTs成员,按其功能主要分为Zeta、Phi、Theta、CHQ、DHAR、Lambda和Tau这七大类型,大部分的Bn GSTs属于Phi和Tau这2种类型。系统进化将Bn GSTs分为12个亚家族,亚家族Ⅰ和Ⅷ包含了较多的成员,Bn GSTs不均匀的分布在18条染色体上, C06染色体上分布Bn GSTs基因数量最多,含有10个保守的蛋白质基序。Bn GSTs基因家族中有99对基因存在共线性关系, 131个基因来自基因复制事件,片段重复事件在Bn GSTs基因的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冷胁迫下Bna A02g35760D、Bna C06g20450D、Bna C06g35490D、Bna A02g03230D和Bna A02g35980D在强抗寒品种中的显著高表达,是弱抗寒品种的7~12倍,并且强抗寒品种具有较高的生理酶活性。另外,在冷冻胁迫下鉴定到一些瞬时和持续表达的关键候选基因。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n GSTs基因在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抗寒分子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冷胁迫 蛋白质谱 GST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下载PDF
冬灌处理对河北冬油菜关键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李积铭 李和平 +6 位作者 陶肖蕾 武军艳 孙万仓 李学才 翟兰菊 马骊 李爱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7-1237,共11页
为指导河北等地冬油菜的水分管理,明确冬前灌溉对河北冬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及9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进行冬灌处理,统计越冬率,测定叶片及角果的氮、磷、钾含量,考察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冬灌... 为指导河北等地冬油菜的水分管理,明确冬前灌溉对河北冬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及9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进行冬灌处理,统计越冬率,测定叶片及角果的氮、磷、钾含量,考察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冬灌可以有效预防油菜冻害、提高越冬率,有利于油菜返青后的生长、农艺性状的改善及产量的形成。与对照(不进行冬灌)相比,冬灌处理对冬油菜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供试油菜品种的越冬率均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且分枝部位高度、株高等农艺性状及产量均显著提高,分别较对照增加33%、90.3%、14.5%;6个供试冬油菜叶片中的氮、磷含量与果皮中的钾含量均高于其它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冬灌 越冬率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能源植物培育与利用课程案例教学实践与创新
5
作者 王旺田 武军艳 +2 位作者 王宝强 周香 王翠玲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5-118,共4页
课堂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对提高学生素质尤为重要,结合《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精神,以甘肃农业大学“能源植物培育与利用”课程为例,探讨案例教学在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分析案例教学在“能源植物培育与... 课堂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对提高学生素质尤为重要,结合《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精神,以甘肃农业大学“能源植物培育与利用”课程为例,探讨案例教学在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分析案例教学在“能源植物培育与利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组织和实施、效果及反思,研究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建立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促进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教学改革 课程实践
下载PDF
甘蓝型冬油菜气孔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军强 武军艳 +5 位作者 刘丽君 马骊 杨刚 蒲媛媛 李学才 孙万仓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9-618,I0014,共21页
【目的】分析北方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在低温环境中气孔运动的特征,明确抗寒性与气孔运动的关系,为解析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培育强抗寒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14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测定半致死温度、低温条件下... 【目的】分析北方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在低温环境中气孔运动的特征,明确抗寒性与气孔运动的关系,为解析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培育强抗寒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14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测定半致死温度、低温条件下的生理指标判断抗寒性差异,同时测定24℃处理12 h、0℃处理1 h和0℃处理12 h六叶期植株叶片下表皮的12个气孔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与抗寒性评价指标显著相关的气孔评价指标。【结果】依据半致死温度测定结果鉴定参试品种的抗寒性为gau-1(-8.06)>gau-24(-7.83)>gau-30(-7.58)>gau-39(-7.44)>ts309(-7.28)>ts312(-7.08)>nts158(-6.81)>npz269(-6.62)>天油14号(-5.98)>16-2444(-5.4)>17-2251(-5.13)>天油2266(-4.8)>天油2238(-4.6)>天油2288(-4.38)。依据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值评价的抗寒性结果为gau-1(0.990)>gau-24(0.876)>gau-30(0.693)>gau-39(0.644)>ts309(0.534)>ts312(0.463)>nts158(0.439)>npz269(0.388)>天油14号(0.352)>16-2444(0.307)>17-2251(0.282)>天油2266(0.236)>天油2238(0.126)>天油2288(0.000)。以半致死温度测定的抗寒性与以生理指标综合评价结果一致。12个气孔运动相关指标在低温处理后有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常温下及0℃处理1 h后12个气孔指标与半致死温度相关性不显著,0℃条件下处理12 h后气孔孔隙长、气孔孔隙面积、气孔孔隙周长、气孔器长、气孔器面积、气孔器周长和气孔关闭率与抗寒性显著相关,半致死温度与气孔综合评价值Z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72。【结论】低温处理可显著影响甘蓝型冬油菜的气孔运动,且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气孔趋向关闭的特征更为明显。同时,不同感温性品种其气孔的相对变化差异大,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在低温处理后气孔保持张开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抗寒性评价 气孔运动 半致死温度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甘蓝型冬油菜VDAC1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与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娜 武军艳 +8 位作者 祁伟亮 马骊 曾瑞 陶肖蕾 杨雯昕 刘丽君 李学才 杨刚 孙万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4-703,共10页
为研究甘蓝型冬油菜VDAC1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功能,以弱抗寒性甘蓝型油菜天油2288和强抗寒性甘蓝型油菜16NTS309为材料,分别以天油2288和16NTS309的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BnVDAC1基因CDS区。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基因编码区氨基酸数目都为... 为研究甘蓝型冬油菜VDAC1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功能,以弱抗寒性甘蓝型油菜天油2288和强抗寒性甘蓝型油菜16NTS309为材料,分别以天油2288和16NTS309的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BnVDAC1基因CDS区。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基因编码区氨基酸数目都为276,等电点分别是7.28和8.46,是稳定性蛋白(<40为稳定),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都是由β-折叠环绕组成两个β-桶状结构。构建pBI121-BnVDAC1-GFP融合表达载体,进行烟草叶片亚细胞定位发现,BnVDAC1主要定位于线粒体或质膜。联系定量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下两个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叶片相对含水量、H_(2)O_(2)和O_(2)^(⋅-)含量有差异,且与BnVDAC1的表达量有相关关系,BnVDAC1基因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异性和组织表达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低温胁迫 活性氧 VDAC1基因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与叶片激素含量的关联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范军强 路晓明 +6 位作者 王会文 武军艳 刘丽君 马骊 蒲媛媛 李学才 孙万仓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探究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在应对低温胁迫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并阐明其抗寒性与叶片激素含量的关联性,选用感温性差异较大的4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分别于4℃及0℃处理不同时间后测定植株叶片内玉米素(Zeatin,ZT)、赤霉素(Gib... 为探究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在应对低温胁迫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并阐明其抗寒性与叶片激素含量的关联性,选用感温性差异较大的4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分别于4℃及0℃处理不同时间后测定植株叶片内玉米素(Zeatin,ZT)、赤霉素(Gibberellin A_(3),GA_(3))、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5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并联系抗寒性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24℃)相比,低温处理后甘蓝型冬油菜叶片中IAA、ZT、GA_(3)含量显著降低,ABA含量较对照(24℃)上升2~3倍,不同品种(品系)SA含量增幅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BA、IAA、GA_(3)、SA含量的耐寒系数与抗寒性呈显著负相关。总之,内源激素含量会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强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叶片中激素含量的变化(上升或下降)幅度小于弱抗寒性品种(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低温胁迫 半致死温度 内源激素 抗寒性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抗寒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祁伟亮 孙万仓 +14 位作者 马骊 乔岩 武军艳 乔义林 陈红 刘丽君 蒲媛媛 赖守孝 李学才 方彦 王旺田 李金玲 袁兰兰 姚来来 王静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4期70-77,85,共9页
冷胁迫是甘蓝型油菜种植推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通过近缘种间杂交和轮回选择可丰富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背景与种质资源创新,近几年创制的强抗寒甘蓝型油菜已实现从北纬35°20'的适宜种植区域北移扩展至陕西洛川(北纬35°46&... 冷胁迫是甘蓝型油菜种植推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通过近缘种间杂交和轮回选择可丰富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背景与种质资源创新,近几年创制的强抗寒甘蓝型油菜已实现从北纬35°20'的适宜种植区域北移扩展至陕西洛川(北纬35°46')、甘肃兰州上川(北纬36°03')、山西临汾(北纬36°20')和河北石家庄(北纬38°00')等区域的种植。甘蓝型油菜抗寒理论研究表明:强抗寒甘蓝型油菜形态特征表现为半直立或匍匐生长、叶色较深或呈紫红色、根系较为发达等,这主要与强抗寒甘蓝型油菜的渗透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积累有关,进而达到保护细胞和减少ROS信号积累的作用。研究证明甘蓝型油菜组织细胞中NADPH酶介导产生的ROS在调控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及冷胁迫应激响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和抗寒机理研究是甘蓝型冬油菜“北移西扩”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中国西北冬油菜产业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NADPH酶 活性氧 冷胁迫
下载PDF
冬油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的影响
10
作者 焦锦堂 孙万仓 +12 位作者 方彦 陈其鲜 崔小茹 缪纯庆 白静 安丽容 雒兴刚 万海元 陶肖蕾 王旺田 杨刚 马骊 武军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9,共12页
于2021-2022年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川镇甘肃农业大学油菜育种基地设置5个不同类型冬油菜覆盖处理,即‘陇油7号’覆盖(SC)、‘天油2号’覆盖(WC)、‘陇油99’覆盖(LX)、‘陇油88’覆盖(SR)、‘天油2288’覆盖(WR),以冬闲无覆盖为对照(... 于2021-2022年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川镇甘肃农业大学油菜育种基地设置5个不同类型冬油菜覆盖处理,即‘陇油7号’覆盖(SC)、‘天油2号’覆盖(WC)、‘陇油99’覆盖(LX)、‘陇油88’覆盖(SR)、‘天油2288’覆盖(WR),以冬闲无覆盖为对照(CK),通过研究冬闲田不同类型冬油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该区筛选适宜秋冬闲田覆盖的油菜类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五叶期白菜型覆盖量比甘蓝型高,进入越冬期后甘蓝型覆盖量高于白菜型;白菜型品种和甘蓝型品种均具有良好的覆盖效果,甘蓝型品种‘陇油88’和白菜型品种‘陇油99’在不同时期的覆盖效果各有优势,二者均可以作为冬闲覆盖材料。冬前甘蓝型覆盖各项光合指标均高于白菜型,甘蓝型品种较白菜型具有覆盖优势。冬油菜覆盖具有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孔隙度的作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冬油菜覆盖可以增加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白菜型覆盖的保水效果优于甘蓝型覆盖。与CK相比,覆盖处理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54.00%、85.00%、20.62%、15.30%、39.30%;甘蓝型覆盖处理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比白菜型高,白菜型覆盖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比甘蓝型高。土壤基础养分氮磷钾含量与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门呈正相关关系,短期冬油菜覆盖可以提高春小麦生物量但对其产量没有影响。综上可知,甘蓝型冬油菜覆盖在提高光合特性和土壤氮磷钾含量方面的表现比白菜型好,白菜型冬油菜覆盖在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硝、铵态氮含量方面优于甘蓝型,因此甘蓝型冬油菜‘陇油88’和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是本区较为理想的覆盖作物,二者混播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覆盖 干物质量 土壤含水量 氮素积累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WOX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11
作者 陈玲 王旺田 +8 位作者 蒲媛媛 方彦 武军艳 马骊 李学才 刘丽君 陈常兵 王积军 孙万仓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73-1186,共14页
对甘蓝型油菜WOX基因家族进行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到58个家族成员,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育树、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染色体位置、顺式作用元件和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长度为121~397,分子质量为13962.77~44157.4... 对甘蓝型油菜WOX基因家族进行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到58个家族成员,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育树、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染色体位置、顺式作用元件和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长度为121~397,分子质量为13962.77~44157.46 u,等电点为5.23~9.63,亲水性均小于0,不稳定系数为42.12~75.63,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和叶绿体;系统进化树将WOX基因分为3大类和9个亚支;相同亚支的成员motif和基因结构相似或相同;除BnWOX1、BnWOX3、BnWOX4、BnWOX15、BnWOX32、BnWOX42、BnWOX43、BnWOX51、BnWOX53基因外,其余49个BnWOX基因不均匀分布在19条染色体中的18条染色体上(ChrC06除外),有38对串联重复基因;基因上游序列中包含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逆境响应、光响应、激素响应、分生组织调控等顺式作用元件等;各组织器官表达分析表明,BnWOX基因在根、茎尖、种子、角果中表达量较高;对WOX基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在冷胁迫和干旱胁迫下基因表达量有显著变化,表明BnWOX基因可能在油菜响应冷/旱胁迫的调控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WOX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豌豆CBF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2
作者 张楠 王旺田 +5 位作者 孙万仓 武军艳 马骊 杨刚 蒲媛媛 刘丽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目的】为了更加全面地探究CBF基因家族在豌豆中的进化及生物学特征。【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家族鉴定、结构分析、蛋白基本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定位、顺式作用元件、蛋白质相互作用与表达分析等方面,对豌豆PsCBF... 【目的】为了更加全面地探究CBF基因家族在豌豆中的进化及生物学特征。【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家族鉴定、结构分析、蛋白基本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定位、顺式作用元件、蛋白质相互作用与表达分析等方面,对豌豆PsCBF基因家族进行系统鉴定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在豌豆中共鉴定出21个PsCBF基因,染色体定位显示18个PsCBF基因分布在1、2、4、6与7号染色体上,其余3个未组装到染色体上(PsCBF19~PsCBF21)。21个PsCBF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在123(PsCBF09)~349(PsCBF11),且均属于疏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18个PsCBF基因(85.71%)定位在细胞核上,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延伸为主。蛋白基序显示同一类群的基因都具相似的保守基序特征且该家族成员包含1~7个保守基序;同一类群的基因也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且该家族基因含1~2个外显子。PsCBF基因启动子区分析表明其含有多种顺势作用元件,在激素反应,组织特异表达以及逆境响应中起作用。蛋白聚类网络图显示其蛋白可能在豌豆应对非生物胁迫中起调节作用。此外,本研究发现低温胁迫后K2SiO3处理下大部分PsCBF基因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结论】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分析豌豆PsCBF转录因子调控碗豆生物学过程及功能、碗豆抗寒的分子鉴定以及抗寒资源创新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CBF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分析
下载PDF
OBE理念下的农学专业英语主题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主题为例
13
作者 李悦 白江平 +3 位作者 于爱忠 孙超 孟亚雄 武军艳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4-128,共5页
针对农学专业英语传统教学过程所面临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突出问题,探索将OBE教学理念与主题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介绍了OBE教学理念和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阐述了将两者结合的意义和优势。以“农业可持续发... 针对农学专业英语传统教学过程所面临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突出问题,探索将OBE教学理念与主题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介绍了OBE教学理念和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阐述了将两者结合的意义和优势。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从课程设计的概述和意义、教学设计、实施步骤等方面,系统总结了OBE教学理念结合主题式教学在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本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综合提升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广泛认知相融合,对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对于植物生产类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教学理念 主题式教学 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科教学 农学专业英语
下载PDF
北方旱寒区冬油菜根系抗寒指标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武军艳 方彦 +4 位作者 张朋飞 杨月蓉 孙万仓 刘自刚 李学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0-255,共6页
为了研究北方旱寒区冬油菜根部生理特性与其抗寒性的相关性,对6个不同抗寒性冬油菜品种整个生育期根部的干物质积累、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相关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将各指标与越冬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用与越冬率相关性... 为了研究北方旱寒区冬油菜根部生理特性与其抗寒性的相关性,对6个不同抗寒性冬油菜品种整个生育期根部的干物质积累、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相关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将各指标与越冬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用与越冬率相关性显著、极显著的6个指标对冬油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降温前,各指标与越冬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降温后,越冬率与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极显著正相关,与POD、APX活性显著正相关,与根直径、根冠比、CAT活性正相关,与根含水量负相关;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试验材料分为3类,第1类:07-G01,天油2号,天油4号,此类抗寒性弱,为耐寒性品种;第2类:上党,74-1,此类抗寒性一般,为中抗寒性品种;第3类:陇油6号,此类抗寒性强,为强抗寒性品种。由此推断,在北方旱寒区,冬油菜越冬前根直径大、根冠比高、根含水量低有利于冬油菜安全越冬;降温后,冬油菜可溶性蛋白、SOD、POD、CAT和APX酶活性值越高,其抗寒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抗寒性 根系 干物质 可溶性蛋白 酶活性 北方旱寒区
下载PDF
不同覆盖处理对甘肃中部地区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武军艳 孙万仓 +4 位作者 杨杰 魏文惠 郭秀娟 张俊杰 张鹏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6-99,共4页
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土覆盖、农家肥覆盖处理对甘肃中部地区甘蓝型冬油菜的越冬率、生育期、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处理较露地栽培可缩短总生育期2-11 d,各生育时期也相应缩短。其中地膜覆盖效果最好,可缩短生育期11 d左右,农... 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土覆盖、农家肥覆盖处理对甘肃中部地区甘蓝型冬油菜的越冬率、生育期、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处理较露地栽培可缩短总生育期2-11 d,各生育时期也相应缩短。其中地膜覆盖效果最好,可缩短生育期11 d左右,农家肥覆盖与土覆盖处理分别可缩短生育期2 d与5 d。地膜覆盖、土覆盖、农家肥覆盖越冬率分别为95.45%、81.25%、80.77%,露地栽培越冬率为66.67%。覆盖处理较露地栽培的越冬率增加14.1-28.78个百分点。覆盖处理的株高、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以及角粒数等性状优于露地栽培。覆盖处理可提高产量,其中地膜覆盖产量达到5 358.3 kg/hm^2,土覆盖为3 854.25 kg/hm^2,农家肥覆盖产量为3 704.25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50.94%、8.57%和4.34%。覆盖对提高土壤温度有良好影响,无论地膜覆盖、土覆盖还是农家肥覆盖,土壤温度均高于露地栽培的处理。根据覆盖栽培越冬保苗效果、增产效果以及农事作业的可操作性,建议甘肃中部地区甘蓝型冬油菜栽培以地膜覆盖和土覆盖为主要覆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覆盖 越冬率 产量
下载PDF
苗期喷施外源脱落酸对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武军艳 刘海卿 +9 位作者 孙万仓 刘自刚 杨建胜 李学才 方彦 钱武 侯献飞 马骊 张树娟 王凯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315,共6页
为提高北方寒旱区冬油菜抗寒性,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8号为材料,在冬前幼苗长至6-7片真叶时,分别用5、10、15、20、25mg/L的ABA溶液喷施叶片,通过调查越冬率,及日最低温度降至约-5℃时叶片生理指标和根的生长,研究ABA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 为提高北方寒旱区冬油菜抗寒性,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8号为材料,在冬前幼苗长至6-7片真叶时,分别用5、10、15、20、25mg/L的ABA溶液喷施叶片,通过调查越冬率,及日最低温度降至约-5℃时叶片生理指标和根的生长,研究ABA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ABA能显著提高白菜型冬油菜的越冬率,20mg/L时越冬率达到最高(86.3%),较CK增加26.7%。喷施ABA后,受冻时(-5℃)叶片SOD、POD、CAT活性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加,较CK增加22.1%~451.8%;丙二醛(MDA)的积累显著降低。喷施ABA后,受冻时油菜根系活力极显著增强,侧根数极显著增多,根颈粗、根重均有增加,但不显著。结果显示,20mg/L的ABA溶液喷施效果最好,表现为酶活性最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最高,MDA降幅最大,根系活力最强,侧根数最多。说明在北方寒旱区种植白菜型油菜,6-7片真叶时(冬前)喷施20mg/L外源ABA越冬效果最好,其抗寒性的增强主要是通过增加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MDA含量,从而缓解叶片的低温冻害。同时,通过增加根系活力和侧根数抵御冻害,为及时返青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冬油菜 ABA 浓度 抗寒性
下载PDF
旱寒区冬油菜苗期抗寒性与抗旱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武军艳 方彦 +6 位作者 刘翠平 孙万仓 史永弟 黄纪红 曹杰 刘自刚 李学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为了了解冬油菜苗期抗寒性与抗旱性的相关性,为北方旱寒区抗寒、耐旱冬油菜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本试验对抗寒性不同的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进行苗期抗旱胁迫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抗寒性与抗旱性显著正相关;干旱胁迫后,油菜叶绿素含... 为了了解冬油菜苗期抗寒性与抗旱性的相关性,为北方旱寒区抗寒、耐旱冬油菜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本试验对抗寒性不同的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进行苗期抗旱胁迫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抗寒性与抗旱性显著正相关;干旱胁迫后,油菜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组织含水量与抗旱性不存在相关性,根系活力与抗旱性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性 抗寒性 白菜型冬油菜 相关性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与内源ABA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武军艳 刘海卿 +6 位作者 方彦 刘自刚 李学才 陈奇 方园 孙万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89,共5页
为深入了解抗寒生理机制,阐明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与内源ABA含量的相关性,以超强抗寒性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与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天油4号)为材料,研究越冬前低温胁迫后冬油菜在大田自然降温情况下叶片与根系中内源ABA含量的变化。... 为深入了解抗寒生理机制,阐明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与内源ABA含量的相关性,以超强抗寒性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与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天油4号)为材料,研究越冬前低温胁迫后冬油菜在大田自然降温情况下叶片与根系中内源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除天油4号,随着气温的降低,冬油菜ABA含量逐渐升高,不同抗寒性品种增加幅度不同,超强抗寒性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的根系及叶片的ABA含量升高时期早于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相关性分析表明,与叶片相比,根系ABA含量与冬油菜的越冬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更高;而同一时期,各品种均表现出叶片伸长叶部分的ABA含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脱落酸 抗寒性
下载PDF
外源ABA对白菜型冬油菜陇油8号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武军艳 刘海卿 +8 位作者 方彦 刘彩花 杨月蓉 孙万仓 朱世英 赵亚 刘自刚 李学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28-1832,共5页
为了研究脱落酸(ABA)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影响,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8号为材料,设置田间小区试验,苗前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5、10、15、20、25 mg·L^-1)的ABA;在三叶期、五叶期、六叶期、七叶期叶面喷施10mg·L^-1的AB... 为了研究脱落酸(ABA)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影响,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8号为材料,设置田间小区试验,苗前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5、10、15、20、25 mg·L^-1)的ABA;在三叶期、五叶期、六叶期、七叶期叶面喷施10mg·L^-1的ABA处理,分析测定处理后植株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越冬率,并在成熟后测产量。结果表明,喷施ABA后,冬油菜MDA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ABA提高了油菜植株的抗寒性、油菜越冬率与产量;本研究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越冬前喷施ABA的时间最好为五叶期至六叶期,喷施浓度在15-20 mg·L^-1时,可有效提高冬油菜的抗寒性。本研究可为白菜型冬油菜在寒冷地区安全越冬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ABA) 抗寒性 白菜型冬油菜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北方旱寒区冬油菜抗寒性相关指标的QTL定位 被引量:2
20
作者 武军艳 孔德晶 +4 位作者 方彦 孙万仓 刘海卿 刘自刚 李学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5-210,共6页
以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与陇油9号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为材料,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相关的生理指标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在白菜型油菜的10条染色体上定位了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 以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与陇油9号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为材料,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相关的生理指标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在白菜型油菜的10条染色体上定位了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共6个性状的24个QTL位点,可解释表型变异为11.1783%~81.1753%;10个显性效应表现为显性正效应,LOD值在3.2787~163.7958之间。染色体2A的Br ID90127-Br ID10421区、Br ID10421-Br ID10709区及Br ID10709-Br ID101165区,5A的BRMS034(R5)-Ra3-H10区、6A的Ra1-F06-Ra2-D04区、8A的Br ID10839-Ra2-E12区和10A的Br ID90115-Ra2-E07区是多个性状QTL共享的标记区间。研究结果对冬油菜抗寒性基因精确定位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抗寒性 QTL 北方旱寒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