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地表水和沉积物PPCPs赋存与交互迁移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永静 武宇圣 +3 位作者 黄天寅 陈书琴 张家根 庞燕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5-596,共12页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作为一类典型的新型污染物,由于被广泛使用和存在“假持久性”,在水环境中经常被检测到,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沉积物是PPCPs重要的环境蓄积库,被污染的沉积物可成为长期污染源对上覆水造成污染。综述了近年来国...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作为一类典型的新型污染物,由于被广泛使用和存在“假持久性”,在水环境中经常被检测到,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沉积物是PPCPs重要的环境蓄积库,被污染的沉积物可成为长期污染源对上覆水造成污染。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了PPCPs在中国七大地区典型地表水和沉积物中的赋存现状,归纳总结了PPCPs自身性质、沉积物组分和环境因素对PPCPs在水-沉积物体系交互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地表水中检测到的PPCPs浓度为未检出(ND)~9 785 ng/L,检出率和浓度较高的PPCPs有20种,浓度最高的为非抗生素类药物的咖啡因(CAF),其次为红霉素(ETM)和磺胺甲噁唑(SMX)。我国七大地区地表水中浓度最高的PPCPs是非抗生素类药物兴奋剂,其在华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污染程度较高;其次是抗生素类药物中的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其在东北、华东和华中地区污染程度较高。华北地区地表水中PPCPs污染程度最高,其次为华东地区。2)我国水体沉积物中检测到的PPCPs浓度为ND~3 440 ng/g,检出率和浓度较高的PPCPs有18种,其中浓度最高的是三氯卡班(TCC),其次是土霉素(OTC)和诺氟沙星(NOR)。我国七大地区沉积物中浓度最高的PPCPs是个人护理品抗菌剂,其在华南地区污染程度最高;其次是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其中四环素类在华东、华中和东北地区污染程度较高,喹诺酮类在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污染程度较高。华南地区沉积物中PPCPs污染程度最高,其次为华东地区。3)我国地表水和沉积物中PPCPs浓度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水-沉积物体系的交互迁移主要受PPCPs自身性质和沉积物组分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明确沉积物组分和水环境条件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PPCPs交互迁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 地表水 沉积物 抗生素 交互迁移 七大地区
下载PDF
基于功能群的浮游植物群落驱动因子及水质评价适用性分析:以骆马湖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武宇圣 朱韻洁 +2 位作者 庞燕 许秋瑾 徐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15-1926,共12页
浮游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其对环境的敏感性而常被用来评估水体健康状况,但其对环境的响应未能充分考虑水生态系统的功能性.为了解浮游植物功能群对环境的驱动特征和适用性,以骆马湖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9月−2020年6月8... 浮游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其对环境的敏感性而常被用来评估水体健康状况,但其对环境的响应未能充分考虑水生态系统的功能性.为了解浮游植物功能群对环境的驱动特征和适用性,以骆马湖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9月−2020年6月8次采样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比了TLI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Q指数等评价方法对骆马湖的适用性.结果表明:①骆马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4属,可划分为29个功能群,其中9个功能群(P、J、D、MP、A、Y、Lo、X2和W1)为该湖的优势功能群.②2018年9月−2020年6月骆马湖优势功能群表现为P/J/MP→D/X2→MP→Lo/P→MP的季节性演替特征,其中冬季和初春以D、X2、Lo、P功能群占绝对优势,夏季以MP功能群占绝对优势.③利用冗余分析(RDA)探讨骆马湖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温(WT)、pH、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氮磷比(N/P)是影响骆马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④综合对比TLI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Q指数3种水质评价方法发现,利用Q指数进行水质评价方法能更好地反映骆马湖水体的营养状态.研究显示,功能群能直观反映骆马湖浮游植物季节性演替特征,Q指数能客观指示骆马湖水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马湖 浮游植物 功能群 Q指数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家根 黄天寅 +3 位作者 陈书琴 武宇圣 庞燕 许秋瑾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54-1363,共10页
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南四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劣解距离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TOPSI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r、Cu、Ni、Zn、Pb、Cd、As)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并与我国五... 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南四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劣解距离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TOPSI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r、Cu、Ni、Zn、Pb、Cd、As)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并与我国五大湖区其他湖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同在东部平原湖区的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但高于蒙新、青藏、东北山地与平原湖区的湖泊,不同区域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除了地质构造特征外,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TOPSIS法评价结果显示,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综合风险存在一定空间差异,可能受沿线陆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南四湖>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低,但Cd单项重金属存在中度至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建议加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泊周边工农业生产排放的监管,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各湖泊沿线的产业结构,同时加强重金属特别是Cd等入湖的管控,以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泊的水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湖泊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铅稳定同位素的骆马湖沉积物重金属铅来源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家根 夏建东 +3 位作者 陈书琴 武宇圣 庞燕 黄天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1020,共10页
骆马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湖泊和水源地,其水环境安全对于江苏北部乃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影响深远。通过对骆马湖湖区及入湖河段表层沉积物、湖周地区环境中潜在污染源土壤的Pb浓度和Pb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评估Pb的空间分... 骆马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湖泊和水源地,其水环境安全对于江苏北部乃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影响深远。通过对骆马湖湖区及入湖河段表层沉积物、湖周地区环境中潜在污染源土壤的Pb浓度和Pb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评估Pb的空间分布;利用富集系数法进行Pb生态风险评价,结合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进行湖区表层沉积物Pb来源解析,并计算各污染源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骆马湖表层沉积物中Pb浓度为8.09~27.97 mg/kg,平均值为20.94 mg/kg,Pb污染程度为清洁~轻度富集,表层沉积物Pb污染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湖区;表层沉积物Pb同位素中^(206)Pb/^(207)Pb与^(208)Pb/(^(206)Pb+^(207)Pb)(丰度之比)分别为1.170~1.249和1.125~1.131,Pb污染主要来源于老沂河和以渔业养殖为主的农业污染的直接排放,农业源的相对贡献率为46.71%。为防控骆马湖水环境中Pb的污染风险,需加强对渔业养殖的规范化管理和入湖河流的污染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骆马湖 沉积物 重金属 源解析
下载PDF
淮河下游湖泊表层水和沉积物中PPCPs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武宇圣 黄天寅 +3 位作者 张家根 田永静 庞燕 许秋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17-3227,共11页
为了解淮河下游湖泊(洪泽湖和高邮湖)表层水和沉积物中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的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采集了23个采样点的43个表层水和沉积物样品,检测了样品中的61种PPCPs,分析了洪泽湖和高邮湖PPCPs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计算了典型PPCP... 为了解淮河下游湖泊(洪泽湖和高邮湖)表层水和沉积物中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的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采集了23个采样点的43个表层水和沉积物样品,检测了样品中的61种PPCPs,分析了洪泽湖和高邮湖PPCPs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计算了典型PPCPs在研究区水/沉积物系统的分配系数,并利用商值法对目标PPCP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洪泽湖和高邮湖表层水中∑PPCPs浓度分别是1.56~2534.44 ng·L^(-1)和3.32~1027.47 ng·L^(-1),沉积物中∑PPCPs含量分别是1.7~926.7 ng·g^(-1)和1.02~289.37 ng·g^(-1),其中表层水中林可霉素(LIN)浓度最高,沉积物中强力霉素(DOX)含量最高,都以抗生素类药物为主要组分;PPCPs空间分布呈现洪泽湖高、高邮湖低的特征;分配特征表明研究区域典型PPCPs更倾向停留在水相,lgK_(oc)和lgK_(d)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对典型PPCPs在水/沉积物系统的分配起重要作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PPCPs对表层水和沉积物中藻类的生态风险显著高于蚤类和鱼类,表层水中PPCPs的生态风险高于沉积物,洪泽湖的生态风险高于高邮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下游湖泊 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PCPs) 分布特征 分配系数 生态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苏州城区雨水管道沉积物典型污染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叶蓉 盛铭军 +2 位作者 姜永波 武宇圣 黄天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7-284,共8页
分别采集了苏州城区商业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教区和生活区等典型样点的雨水管道沉积物,分析沉积物粒径分布和各分级粒度下碳、氮和磷含量及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样点沉积物颗粒的中值粒径(D_(50))为16.55~327.50μm,从大... 分别采集了苏州城区商业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教区和生活区等典型样点的雨水管道沉积物,分析沉积物粒径分布和各分级粒度下碳、氮和磷含量及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样点沉积物颗粒的中值粒径(D_(50))为16.55~327.50μm,从大到小为:商业区>生活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教区,D_(50)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_(4)-N)呈显著正相关.各样点雨水管道沉积物中ω(TOC)、ω(TN)、ω(TP)和ω(NH^(+)_(4)-N)空间差异性为:商业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生活区>文教区,其中ω(TOC)为0.84%~6.76%,ω(TN)、ω(TP)和ω(NH^(+)_(4)-N)分别为:917.5~12707.1、196.1~2524.8和9.3~156.8 mg·kg^(-1),TOC、TP和NH^(+)_(4)-N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为≤75μm和250~1000μm颗粒物.TP和TN在管道内呈现一定的富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管道 沉积物 粒径分布 总氮(TN) 总有机碳(TOC) 氨氮(NH^(+)_(4)-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