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联合验证数据评定转化体定量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
1
作者 赵新 张华 +5 位作者 武玉花 李飞 沈平 兰青阔 徐利群 王永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9-549,共11页
随着转基因生物及产品定量标识制度的不断完善,大批转化体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迫在眉睫,为了在实验数据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在检测方法建立初期及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本研究以耐除草剂大豆DBN9004定量检测方法为例,在检测实验室积累到足够... 随着转基因生物及产品定量标识制度的不断完善,大批转化体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迫在眉睫,为了在实验数据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在检测方法建立初期及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本研究以耐除草剂大豆DBN9004定量检测方法为例,在检测实验室积累到足够检测数据之前,在8家实验室对5种转基因含量样品进行联合验证,分析试验数据的再现性标准偏差,形成“自上而下”的不确定度预评定方法。结果显示:经格拉布斯法和科克伦法检验8家实验室数据,实验室5的数据存在离群值和岐离值,故剔除,7家实验室5个含量样品的再现性相对标准差RSD_(jR)为6.025%~11.532%,均小于规定的35%,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根据上述分析数据绘制回归曲线方程为s_(jR)=0.0783×c/≡_(j)-0.0104,计算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_(r)=0.0783,u_(0)=0.012,进而将试样检测结果的平均值(c=)带入公式,计算定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u=√u_(0)^(2)+(u_(r)×c/=)^(2)=√0.012^(2)+(0.0783×c=)^(2)。结果表明基于联合验证数据评定转化体定量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为转化体定量检测方法建立初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实验室自行评定方法,为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预评定 联合验证 转基因 耐除草剂大豆DBN9004 安全监管
原文传递
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标准化
2
作者 肖芳 李允静 +5 位作者 武玉花 李俊 高鸿飞 翟杉杉 吴刚 梁晋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8-1156,共9页
抗逆大豆IND-ØØ41Ø-5已经批准获得我国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含有外源HaHB4基因和bar标记基因。本研究根据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5′端和3′端插入位点旁侧序列信息,设计19对引物,结合罗萨里... 抗逆大豆IND-ØØ41Ø-5已经批准获得我国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含有外源HaHB4基因和bar标记基因。本研究根据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5′端和3′端插入位点旁侧序列信息,设计19对引物,结合罗萨里奥农业生物技术学院公司的1对引物,针对20对引物组合利用定性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性筛选,结果显示5′端的14号引物特异性良好,优化后获得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经测试,该引物特异性好、稳定性高,检出限达0.1%,扩增片段大小248 bp。经8家有资质实验室对本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行验证,各项参数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定性PCR检测方法,为IND-ØØ41Ø-5转化体在国内的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抗逆大豆IND-ØØ41Ø-5 转化体特异性 定性PCR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颈椎影像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武玉花 郑喻文 +1 位作者 陈晓飞 周晟(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人工智能(AI)可通过影像智能检测、分割、分类等技术赋能临床诊疗及预后。AI与颈椎影像学的结合在自动分割颈椎结构,检测颈椎骨折、脊髓型颈椎病,识别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自动测量颈椎前凸等病变以及评估颈椎成熟度等方面性能优越。就AI... 人工智能(AI)可通过影像智能检测、分割、分类等技术赋能临床诊疗及预后。AI与颈椎影像学的结合在自动分割颈椎结构,检测颈椎骨折、脊髓型颈椎病,识别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自动测量颈椎前凸等病变以及评估颈椎成熟度等方面性能优越。就AI技术在颈椎影像学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颈椎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转基因定量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自上而下评定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俊 赵新 +11 位作者 陈红 李飞 梁晋刚 李允静 王颢潜 高鸿飞 张华 陈子言 吴刚 沈平 徐利群 武玉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371-4385,共15页
【目的】定量检测标准体系是实施转基因定量标识的基础,而不确定度评定是定量检测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建立适合一般实验室采用的标准化转基因定量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自上而下评定方法,以便检测实验室自行评定定量检测结果的测... 【目的】定量检测标准体系是实施转基因定量标识的基础,而不确定度评定是定量检测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建立适合一般实验室采用的标准化转基因定量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自上而下评定方法,以便检测实验室自行评定定量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测量方法精密度不确定度评定有2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不确定度函数”的一般概念,利用15个不同浓度的常规样品,建立测量方法精密度引入的不确定度评定公式;另一种是重复测量有证标准物质,根据检测数据的中间精密度,计算方法精密度引入的不确定度。用有证标准物质或实验室配制样品作阳性定量质控品进行偏倚不确定度评定,实验室配制样品标称值的不确定度由实验室根据制备过程采用简易程序自行评定。将测量方法精密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和测量过程的偏倚不确定度合成,评定试样定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然后乘以包含因子k,获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以转基因玉米DBN9936定量检测方法为例,分别用模拟的DBN9936常规样品和有证基体标准物质(GBW(E)100901)评定测量方法精密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别为0.76%和0.33%,与常规样品相比,用有证标准物质评定的测量方法精密度不确定度显著偏小。用有证标准物质(GBW(E)100901)评定的偏倚不确定度为0.26%;用实验室配制粉末样品和基因组DNA样品(标称值均为3.0%)评定的偏倚不确定度分别为0.20%和0.19%。采用简易程序评定实验室配制样品标称值引入的不确定度时,部分不确定度分量被忽略,评定的偏倚不确定度偏小。将测量方法精密度不确定度和偏倚不确定度分别合成,用常规样品评定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26%、1.20%和1.20%;用有证标准物质评定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84%、0.78%和0.76%。【结论】建立了转基因定量检测结果自上而下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检测实验室要优先选择用常规样品评定测量方法精密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在评定偏倚不确定度时,检测实验室原则上要优先选择有证标准物质作阳性定量质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定量结果 测量不确定度 自上而下 有证标准物质 阳性定量质控品
下载PDF
深度学习用于肩关节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喻文 武玉花 +3 位作者 陈晓飞 董馥闻 王平 周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05,共4页
肩痛在肌肉骨骼疼痛中居第三位,人群患病率较高,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深度学习(DL)技术用于肩关节影像学有利于临床诊治肩部疾病及评估预后。本文对DL技术在肩关节影像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肩关节 诊断显像 深度学习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MON87427梯度含量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6
作者 李俊 单露英 +6 位作者 肖芳 李允静 高鸿飞 翟杉杉 吴刚 张秀杰 武玉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44-1455,共12页
【目的】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标识制度实施的物质基础,是实验室内检测数据溯源、实验室间检测数据可比的保证。中国于2017年批准进口转基因玉米MON87427用作加工原料,其安全监管和检测急需研制有证标准物质。【方... 【目的】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标识制度实施的物质基础,是实验室内检测数据溯源、实验室间检测数据可比的保证。中国于2017年批准进口转基因玉米MON87427用作加工原料,其安全监管和检测急需研制有证标准物质。【方法】以开发商提供的转基因玉米MON87427杂合种子和非转基因受体种子为原材料,对转基因玉米MON87427和其受体种子分别清洗、干燥、冷冻研磨、粒径及含水量检测,按质量分数(以干基计)称量配制得到质量分数分别为60.0、99.5和1000.0 mg·g^(-1)的转基因玉米MON87427基体标准物质MON87427a、MON87427b和MON87427c。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粉末的均匀性初检,初检合格后分装。用MON87427/zSSIIb二重微滴数字PCR(ddPCR)方法进行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评估和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根据《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JJF 1343)进行标准物质均匀性评估、稳定性评估、联合定值数据的处理及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本批标准物质有MON87427a、MON87427b、MON87427c 3个浓度,粒径小于200μm的粉末大于80%,含水量低于5%。用棕色玻璃瓶分装,不低于1.0 g/瓶,充氮后轧盖,3个浓度的标准物质各分装400瓶。3种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的F值均小于临界值F0.05(14,30)(2.04),在瓶内和瓶间具有良好的均匀性,使用时,最小取样量为100 mg。标准物质在25℃、37℃和60℃条件下可稳定储存14 d,表明在常温下运输14 d标准物质特性量值不发生趋势性变化;在4℃和-20℃条件下长期稳定性达到12个月;开盖取样5次,标准物质特性量值未发生显著偏离。8家实验室联合测定的标准物质拷贝数比值无异常值、呈正态分布、且等精度,标准物质MON87427a、MON87427b、MON87427c的标准值及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92±0.44)%、(4.89±0.57)%、(52.1±3.4)%。【结论】研制的转基因玉米MON87427梯度含量基体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可稳定运输和储存,满足转基因玉米MON87427定性、定量检测需求,为转基因玉米MON87427的安全监管、定量标识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有证标准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MON87427 基体标准物质 二重微滴数字PCR 特性量值 不确定度
下载PDF
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特异性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标准化
7
作者 李允静 肖芳 +5 位作者 武玉花 李俊 高鸿飞 翟杉杉 梁晋刚 吴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443-2460,共18页
【目的】抗逆大豆IND-ØØ41Ø-5已获得中国进口加工原料安全证书,建立一种特异、准确、灵敏的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为抗逆大豆IND-ØØ41Ø-5在中... 【目的】抗逆大豆IND-ØØ41Ø-5已获得中国进口加工原料安全证书,建立一种特异、准确、灵敏的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为抗逆大豆IND-ØØ41Ø-5在中国的安全监管提供精准测量技术。【方法】首先利用Beacon designer 8.0软件对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5′端旁侧序列设计18对引物探针,结合1对罗萨里奥农业生物技术学院公司提供的引物探针,随后采用qPCR技术对引物探针进行特异性筛选,遴选出1对候选引物探针;设置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引物/探针浓度梯度,优化qPCR方法的反应体系;设置不同类型的特异性测试样品测试方法的特异性;以纯合抗逆大豆IND-ØØ41Ø-5基因组DNA作为标准样品,梯度稀释成标准溶液模板,绘制标准曲线,考察qPCR方法的线性动态范围,配置拷贝数比值为5%、1%和0.1%的测试样品,评价定量方法的准确性;配置拷贝数比值为0.05%和0.025%的样品,测试方法的检出限;拷贝数比值为0.1%的样品经16次定量测试,确定方法的定量限;最终确定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关键技术参数。8家有资质单位对该定量PCR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定量限、准确性等进行验证,采用柯克伦法和格拉布斯法评估qPCR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利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准确性样品测试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预评定。【结果】通过特异性筛查确定RBORD-F1/RBORD-R1/RBORD-P1引物探针为候选组合,建立了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特异性qPCR方法,扩增片段为138 bp,优化的反应体系引物终浓度为0.4μmol·L-1、探针终浓度为0.2μmol·L-1;IND-ØØ41Ø-5和Lectin标准曲线的线性动力学范围为33—83190 copies的基因组DNA,该方法可准确定量5%、1%和0.1%含量的IND-ØØ41Ø-5测试样品,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5%;确定检出限为0.05%、定量限为0.1%。8家实验室间联合验证该方法稳定性好、特异性强,检出限为0.05%,定量限为0.1%,且具备良好的实验室间重复性和再现性,经测量不确定度预评定后,获得5份抗逆大豆IND-ØØ41Ø-5测试样品的测量结果分别为(0.10±0.02)%、(0.53±0.09)%、(1.05±0.18)%、(2.05±0.34)%和(5.18±0.87)%,结果准确可靠。【结论】成功建立了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实现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成分的精准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抗逆大豆IND-ØØ41Ø-5 转化体特异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瑞丰125 RP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翟杉杉 崔丹丹 +6 位作者 杨瑶 汤敏 武玉花 李俊 李允静 高鸿飞 吴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3-398,共6页
瑞丰125为农业农村部首批获得生产应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之一。为给监管转基因生物安全提供支撑,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针对瑞丰125的转化体插入位点序列... 瑞丰125为农业农村部首批获得生产应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之一。为给监管转基因生物安全提供支撑,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针对瑞丰125的转化体插入位点序列设计了引物并进行筛选,对反应的温度、时间和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RPA体系在30~45℃范围内,20 min即可有效扩增,比PCR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引物浓度会影响RPA的扩增效率,引物终浓度为0.35μmol/L时扩增效果最好。同时对RP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良好,检测灵敏度可达到36拷贝。该恒温快速的检测方法为瑞丰125的快速检测提供依据,为商业化转基因作物的监管提供支撑,有望用于转基因成分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快速检测 转基因生物 瑞丰125
下载PDF
植物芥酸合成代谢与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武玉花 卢长明 +1 位作者 吴刚 肖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2-86,共5页
芥酸是十字花科植物种子中特异积累的长链脂肪酸,是目前油菜品质育种的重要对象之一。FAE1基因是控制芥酸合成的关键基因。由FAE1基因编码的β-酮酯酰-CoA合酶(KCS)是芥酸合成的限速酶。目前发现的FAE1基因在植物中高度同源,只含一个开... 芥酸是十字花科植物种子中特异积累的长链脂肪酸,是目前油菜品质育种的重要对象之一。FAE1基因是控制芥酸合成的关键基因。由FAE1基因编码的β-酮酯酰-CoA合酶(KCS)是芥酸合成的限速酶。目前发现的FAE1基因在植物中高度同源,只含一个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521bp左右,不含有内含子。目前的低芥酸油菜品种主要来自ORO低芥酸血缘,其低芥酸特性是由于高芥酸品种FAE1基因的点突变造成的,导致编码的蛋白质在282位上的氨基酸产生差异,高芥酸品种中是丝氨酸,低芥酸品种中是苯丙氨酸。卢长明等在我国双低油菜品种中发现并克隆获得一种新型FAE1基因,标志着在国际上找到第二个低芥酸基因源。对FAE1基因的深入了解使得从分子水平培育高芥酸和低芥酸品种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脂肪酸 芥酸 FAE1 β-酮酯酰CoA合酶
下载PDF
十字花科植物中低芥酸野生种的发掘和FAE1基因的功能验证 被引量:6
10
作者 武玉花 吴刚 +2 位作者 肖玲 曹应龙 卢长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819-3827,共9页
【目的】发掘低芥酸野生种,并探明这些野生种的低芥酸遗传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同源序列法从野生种和甘蓝型油菜中分离FAE1序列。用酵母系统异源表达野生种的FAE1。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比较FAE1序列发现5个野生种... 【目的】发掘低芥酸野生种,并探明这些野生种的低芥酸遗传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同源序列法从野生种和甘蓝型油菜中分离FAE1序列。用酵母系统异源表达野生种的FAE1。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比较FAE1序列发现5个野生种的FAE1序列与甘蓝型油菜的FAE1同源性高于85%。分析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发现5个野生种在第282位氨基酸残基处都是丝氨酸,而且与酶活性相关的氨基酸残基(Cys223、His302、His387、His391和His420)都没有发生突变,这些特征与报道的高芥酸油菜品种相同,不同于低芥酸油菜。Western Blot分析发现野生种的FAE1都在酵母系统中获得了表达,转化诸葛菜和荠菜FAE1的酵母并未合成长链脂肪酸,而转化新疆野芥、新疆白芥和菘蓝的FAE1的酵母都有微量长链脂肪酸的合成。【结论】诸葛菜和芥菜确为低芥酸野生种,而且其低芥酸性状源于FAE1编码产物的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植物 FAE1 序列比较分析 酵母表达 低芥酸野生种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中KCS6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玉花 曹应龙 +4 位作者 罗军玲 邢素娜 吴磊 李晓飞 卢长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7-574,581,共9页
采用基因组步移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中克隆到了KCS6基因。甘蓝型油菜中KCS6基因有两个拷贝:BnKCS6c(与甘蓝的mRNA 99%同源)和BnKCS6a(与白菜的mRNA 99%同源)。这两个拷贝的编码区长度均为... 采用基因组步移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中克隆到了KCS6基因。甘蓝型油菜中KCS6基因有两个拷贝:BnKCS6c(与甘蓝的mRNA 99%同源)和BnKCS6a(与白菜的mRNA 99%同源)。这两个拷贝的编码区长度均为1 494bp,含有2个外显子,一个长1 045bp,另一个449bp。种子发育初期KCS6基因在角果皮和种子中表达量高,随着种子成熟表达量迅速降低。两个KCS6的转基因都可以在酵母中正常表达,但不能合成超长链脂肪酸,表明酵母中异源表达的KCS6蛋白没有活性,或KCS6蛋白不能以酵母的脂肪酸作为催化底物合成超长链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KCS6基因 克隆 表达谱 转基因 酵母表达
下载PDF
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累积模式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晓丹 曹应龙 +4 位作者 胡亚平 肖玲 武玉花 吴刚 卢长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62,172,共7页
通过对花生种子脂肪酸累积模式的研究,揭示花生脂肪酸组成的形成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下针后10d内的花生种子可检测到9种脂肪酸,C16∶1和C18∶3在发育过程中由高到低,逐渐消失,其他7种脂肪酸含量则随着花生种子的发育逐渐积累增高。成熟... 通过对花生种子脂肪酸累积模式的研究,揭示花生脂肪酸组成的形成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下针后10d内的花生种子可检测到9种脂肪酸,C16∶1和C18∶3在发育过程中由高到低,逐渐消失,其他7种脂肪酸含量则随着花生种子的发育逐渐积累增高。成熟的花生种子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占脂肪酸总含量的81%左右。脂肪酸总量在接近成熟时有所下降。不同脂肪酸在累积过程中显示了高度相关性,C16∶1和C18∶3之间呈正相关,属于第一类;其余7种脂肪酸之间也均呈正相关,属于第二类。第一和第二类脂肪酸之间呈负相关。主成份分析表明,9种脂肪酸可以分成三类:C18∶1与C18∶2各为一类,其他7种脂肪酸为另一类,C18∶1与C18∶2之比是花生脂肪酸组成的决定性因素。综合分析表明,决定花生脂肪酸组成的关键基因主要是脂肪酸去饱和酶FAD2基因和SAD基因,有目的地对这两个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对于花生脂肪酸组成的改良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子发育 脂肪酸合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MIR604基体标准物质研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俊 李亮 +8 位作者 李夏莹 宋贵文 沈平 张丽 翟杉杉 柳方方 吴刚 张秀杰 武玉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是生物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而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是进行转基因监管检测的物质基础,缺少标准物质就难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转基因玉米MIR604是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品种,对其安... 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是生物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而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是进行转基因监管检测的物质基础,缺少标准物质就难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转基因玉米MIR604是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品种,对其安全监管亟须制备标准物质。本项目通过对转基因玉米MIR604种子进行原材料鉴定、研磨、过筛、含水量测定等步骤,制备出转基因玉米MIR604纯品基体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批标准物质在瓶内和瓶间均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可在常温下运输1个月,长期稳定性达到6个月,量值稳定。本批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为转基因DNA与总DNA的拷贝数比值,由9家实验室采用MIR604/Adh1二重数字PCR联合定值,量值为0.50。充分评估了标准物质定值结果的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扩展不确定度为0.06 (copy/copy)。本批标准物质规格为1 g瓶–1,使用时最小取样量为100 mg,可用于转基因玉米MIR604的安全监管和定量标识、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MIR604 基体标准物质 数字PCR 实时荧光PCR 联合定值
下载PDF
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晓丹 肖玲 +3 位作者 吴刚 武玉花 张秀荣 卢长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9,共6页
以中熟品种鄂芝2号为材料对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芝麻种子发育早期有7种脂肪酸,成熟期减少为4种。成熟期的种子亚油酸和油酸占全部脂肪酸的80%以上,亚麻酸和棕榈亚油酸发育中途消失。芝麻品种脂肪... 以中熟品种鄂芝2号为材料对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芝麻种子发育早期有7种脂肪酸,成熟期减少为4种。成熟期的种子亚油酸和油酸占全部脂肪酸的80%以上,亚麻酸和棕榈亚油酸发育中途消失。芝麻品种脂肪酸总量变化呈S形模式,脂肪酸总量达到峰值以后有一段显著回落,导致含油量降低。鄂芝2号含油量回落时间出现在开花后38d左右。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油酸与亚油酸呈同步积累,正相关极显著,在脂肪酸组成中具支配地位,推测FAD2和SAD两种酶在决定芝麻脂肪酸组成方面可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子发育 脂肪酸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植物脂肪酸去饱和酶及其编码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5
作者 戴晓峰 肖玲 +2 位作者 武玉花 吴刚 卢长明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13,共9页
脂肪酸去饱和酶是催化脂肪酸链特定位置形成双键和产生不饱和脂肪酸的酶类。植物脂肪酸去饱和酶主要有5种(FAD2、FAD3、FAD6、FAD7和FAD8),可分为ω-3型(FAD2、FAD6)和ω-6型(FAD3、FAD7、FAD8)两大类。其编码基因(FAD2、FAD3、FAD6、F... 脂肪酸去饱和酶是催化脂肪酸链特定位置形成双键和产生不饱和脂肪酸的酶类。植物脂肪酸去饱和酶主要有5种(FAD2、FAD3、FAD6、FAD7和FAD8),可分为ω-3型(FAD2、FAD6)和ω-6型(FAD3、FAD7、FAD8)两大类。其编码基因(FAD2、FAD3、FAD6、FAD7和FAD8)在植物中一般有多个拷贝。同种基因在不同植物中拷贝数不同,同一植物中相同基因的不同拷贝间在序列特征、表达调控和功能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根据国内外对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及编码产物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它们的分类、拷贝数、结构、作用机制、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分类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去饱和酶 基因序列特征 拷贝数 基因表达调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晓丹 吴刚 +2 位作者 武玉花 肖玲 卢长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6-510,共5页
对夏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豆种子发育早期有6种脂肪酸,成熟期减少为5种。成熟期的种子亚油酸和油酸占全部脂肪酸的80%以上,棕榈油酸发育中途消失。大豆种子脂肪酸总量呈升-降-升的Z字型变化模式... 对夏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豆种子发育早期有6种脂肪酸,成熟期减少为5种。成熟期的种子亚油酸和油酸占全部脂肪酸的80%以上,棕榈油酸发育中途消失。大豆种子脂肪酸总量呈升-降-升的Z字型变化模式。此外,本文通过对脂肪酸组分的相关性及主成份分析,对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积累模式进行了探讨,发现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油酸与亚油酸呈同步积累,高度正相关,在脂肪酸组成中具支配地位,推测SAD和FAD2两种酶在决定大豆含油量方面可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子发育 脂肪酸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基因的克隆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戴晓峰 卢长明 +2 位作者 吴刚 武玉花 肖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83-1889,共7页
【目的】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负责将羧基从生物素羧化酶转移到羧基转移酶上,对于长链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与种子含油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种基因组DNA中分离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基因的全长编码区... 【目的】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负责将羧基从生物素羧化酶转移到羧基转移酶上,对于长链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与种子含油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种基因组DNA中分离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基因的全长编码区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该基因的结构特征(包括内含子的数量、长度与分布,蛋白质保守区疏水性特征等)和功能关系。【方法】基因克隆采取同源序列法进行。【结果】分离得到的bccp基因全长均为1600bp左右,根据其结构特点可以分成3种类型,它们均包含5个内含子。bcc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备完整的生物素化功能结构域,是唯一功能完整的基因序列;bccp2和bccp3由于移码突变造成蛋白合成提前终止,翻译的蛋白质均缺少生物素化结构域。【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中国冬油菜品种中克隆获得bccp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揭示了其序列特征,为进一步利用该基因开展含油量的基因调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成 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 基因克隆 基因结构分析 甘蓝型油菜
下载PDF
转基因油菜筛查检测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丽 武玉花 +3 位作者 吴刚 曹应龙 李均 卢长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1,共8页
根据收集到的国内外已商业化转基因油菜品种的基因元件信息,构建了油菜转基因检测分子特征矩阵,在分析基因元件使用频率的基础上,建立了转基因油菜的筛查检测策略。研究发现,利用P-CaMV35S、P-FMV35S和bar这三个元件组合,对现有转基因... 根据收集到的国内外已商业化转基因油菜品种的基因元件信息,构建了油菜转基因检测分子特征矩阵,在分析基因元件使用频率的基础上,建立了转基因油菜的筛查检测策略。研究发现,利用P-CaMV35S、P-FMV35S和bar这三个元件组合,对现有转基因油菜品种的筛查检出率可达100%。将P-CaMV35S、P-FMV35S、bar、CP4-EPSPS、PAT和T-NOS组合,每个转化事件可检出至少两次,增加了检测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不同转化事件中同名基因元件的序列差异,进一步验证了分子特征矩阵筛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 转基因检测 筛查方法 矩阵分析 PCR
下载PDF
转基因油菜RF1的外源基因插入位点分析与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聂淑晶 武玉花 +2 位作者 吴刚 肖玲 卢长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71,共7页
采用基因组步移和巢式PCR方法研究了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恢复系RF1外源基因插入位点序列特征,并根据此特征建立了RF1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从RF1基因组DNA中分离到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的左边界旁侧序列798bp,包括335bp的插入载体序列和46... 采用基因组步移和巢式PCR方法研究了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恢复系RF1外源基因插入位点序列特征,并根据此特征建立了RF1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从RF1基因组DNA中分离到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的左边界旁侧序列798bp,包括335bp的插入载体序列和463bp的旁侧基因组序列。根据已发表的RF1右边界旁侧序列的信息,发现外源T-DNA在向油菜基因组整合的过程中,在整合位点处有75bp的基因组序列丢失。根据分离的RF1左边界旁侧序列,建立了RF1事件特异性定性检测方法,扩增片断大小为284bp。利用建立起来的RF1事件特异性定性检测方法可以准确的将转基因油菜RF1与其它的转基因油菜品种区分开,检测灵敏度达到5个拷贝(0.013%)。该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良好的灵敏性,为转基因油菜品种RF1的身份识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O 事件特异性检测 定性PCR RF1转化事件 左边界旁侧序列
下载PDF
油菜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pNapB和pFAE1的结构与功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娜 武玉花 +2 位作者 肖玲 吴刚 卢长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共9页
启动子是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一种重要调控元件。本研究通过同源序列法从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中分离到油菜基因NapB和FAE1的上游启动子序列pNapB和pFAE1,其中pNapB长1136bp,pFAE1长1420bp。两种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都含有种子特异表达... 启动子是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一种重要调控元件。本研究通过同源序列法从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中分离到油菜基因NapB和FAE1的上游启动子序列pNapB和pFAE1,其中pNapB长1136bp,pFAE1长1420bp。两种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都含有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RY重复、G-box和E-box等,但两种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的序列分布不同。将pNapB和pFAE1两个启动子分别与报告基因GUS融合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烟草,得到大量转基因烟草植株。对T1代转基因烟草进行组织化学分析,比较了不同启动子的组织表达特异性。结果表明,两种启动子都只在种子中起作用,属于典型的种子特异性表达启动子,但是它们作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以及作用强度明显不同。pNapB启动子比pFAE1作用开始的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在早期作用比pFAE1强,但pFAE1启动子在种子发育中期启动速度快,成熟种子的GUS染色深度在两种启动子间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 pNapB pFAE1 遗传转化 GUS 转基因烟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