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阿培南药动学/药效学和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陶兴隆 张宇 +6 位作者 武玺坤 马晓松 张甜甜 吴瑕 董维冲 宋宁 张志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15-1920,共6页
比阿培南是一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败血症、肺炎、肺脓肿、慢性呼吸道病变继发感染、复杂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疾病。本文对比阿培南药动学、药效学和治疗药物监测(TDM)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该药的药动学参数在健康受试... 比阿培南是一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败血症、肺炎、肺脓肿、慢性呼吸道病变继发感染、复杂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疾病。本文对比阿培南药动学、药效学和治疗药物监测(TDM)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该药的药动学参数在健康受试者中无明显差异,多次给药无蓄积,但在重症患者以及肾功能异常患者中的药动学参数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常规治疗方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药效学方面,可通过增加给药频次、延长滴注时间来提高该药靶目标值的达标率;对于终末期肾病无尿患者的给药,可以延长间隔时间以避免药物蓄积;但对于重症感染患者,每日1.2 g的剂量仍不能很好地控制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这限制了其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建议在重症或肾功能异常患者中对该药实施TDM并结合药动学模型探索最佳的给药方案,以保证该药游离血药浓度保持在最低抑菌浓度以上的时间占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比(%fT>MIC)在有效范围内,使该药在重症或肾功能异常患者中发挥更大疗效;对于无法进行TDM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增加给药频次和延长滴注时间来使该药疗效最大化;针对耐药率较高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黏质沙雷菌引起的感染,可联合或者更换其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药动学 药效学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对危重患者体内万古霉素药动学与剂量的影响
2
作者 武玺坤 董维冲 +2 位作者 高扬 杨秀岭 张亚坤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46-1650,共5页
万古霉素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首选药物。因存在肾毒性风险,万古霉素治疗剂量存在个体差异,且与患者体内万古霉素药动学密切相关。基于抗菌药物及时、合理使用的重要性,该文结合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及以往相关研... 万古霉素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首选药物。因存在肾毒性风险,万古霉素治疗剂量存在个体差异,且与患者体内万古霉素药动学密切相关。基于抗菌药物及时、合理使用的重要性,该文结合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及以往相关研究,综述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期间万古霉素体内药动学与剂量变化,以期为使用ECMO的危重患者安全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体外膜肺氧合 危重患者 治疗药物监测 药动学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对危重症患儿抗真菌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及药物治疗策略
3
作者 樊登云 杨珍珍 +4 位作者 李亚前 马颖超 吴瑕 武玺坤 张志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6-60,共5页
作为一种可以替代肺和心脏功能的呼吸循环支持技术,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近年来在各种危重症呼吸、循环衰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1-2])。ECMO主要包括动力泵、氧合器、各种管路及监测系统等,静脉血通过... 作为一种可以替代肺和心脏功能的呼吸循环支持技术,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近年来在各种危重症呼吸、循环衰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1-2])。ECMO主要包括动力泵、氧合器、各种管路及监测系统等,静脉血通过体外膜肺氧合后再回输给静脉或动脉,实施肺保护性通气,从而使肺脏得到休息,肺功能得以恢复~([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危重症患儿 代谢动力学 体外膜氧合 治疗策略
下载PDF
品管圈在药房断药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劼 刘剑 +6 位作者 高扬 武玺坤 陶兴隆 李菲菲 樊登云 靳怡然 杨秀岭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65-370,共6页
目的改善药房断药情况,降低药品断药频次。方法为实现降低药品断药频次,故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每周差错数为指标进行现状把握,利用鱼骨图找出主要原因,运用库存管理技术拟定对策并实施。以有形成果(目标达标率)和无形成果(圈员的成长率)... 目的改善药房断药情况,降低药品断药频次。方法为实现降低药品断药频次,故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每周差错数为指标进行现状把握,利用鱼骨图找出主要原因,运用库存管理技术拟定对策并实施。以有形成果(目标达标率)和无形成果(圈员的成长率)来评价品管圈活动实施效果。结果通过建立计划外补货制度、定期调整药房药品请领计划、完善安全库存的设置等,将断药频次从活动前的每周104.75次降低至活动后57.25次,目标达成率为73.93%;全体圈员在品管手法的运用、责任心、积极性、沟通与协调等方面成长率为8%~20%。结论经过品管圈活动后药房断药频次显著降低。通过开展该活动能够深入发掘和分析在医院内部药品供应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科学有效的对策解决问题,完善了院内药品供应制度,从而保证患者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药房药品供应 断药频次 库存管理
原文传递
危重患者ECMO生命支持期间抗真菌药物TDM与剂量调整
5
作者 武玺坤 李亚前 +3 位作者 吴瑕 马颖超 张志清 张亚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39-1243,共5页
目的:分析危重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生命支持期间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意义,提供抗真菌药物剂量调整方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至今有关ECMO期间抗真菌药物TDM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综述。结果:ECMO对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艾... 目的:分析危重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生命支持期间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意义,提供抗真菌药物剂量调整方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至今有关ECMO期间抗真菌药物TDM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综述。结果:ECMO对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药动学影响明显,TDM结果显示,ECMO支持期间药物暴露明显降低,需要增加剂量以达到预期临床效果,推荐依据TDM结果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调整;氟康唑、阿尼芬净、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受ECMO影响小,可使用常规剂量并进行必要的TDM;TDM有助于提高抗真菌治疗的成功率。结论:ECMO支持期间抗真菌药物的药动学呈现复杂变化,推荐进行TDM并依次调整临床药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体外膜肺氧合(ECMO) 危重患者 治疗药物监测(TDM) 剂量调整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建立与应用
6
作者 武玺坤 董维冲 +1 位作者 张志清 杨秀岭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88-292,共5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3种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含量的HPLC法,并测定该3种碱性氨基酸是否具有肝素中和作用。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法。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0℃,以乙...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3种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含量的HPLC法,并测定该3种碱性氨基酸是否具有肝素中和作用。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法。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0℃,以乙腈-乙酸钠溶液(冰醋酸调p H至6.3)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μL。将氨基酸混合液与肝素进行体外中和实验,测定混合前后氨基酸浓度的变化。SD大鼠注射肝素钠注射液后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氨基酸混合液或鱼精蛋白注射液,不同时间取血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3种氨基酸在5~100μg·mL-1范围呈线性,稳定性、精密度、回收率结果良好。体外肝素中和试验前后氨基酸浓度无显著变化。体内凝血试验显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APTT相近(P> 0.05),阳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或实验组相比APTT明显延长(P <0.05)。结论 柱前衍生HPLC方法可以同时准确测定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体内体外研究显示3种碱性氨基酸不具备肝素中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精氨酸 赖氨酸 组氨酸 肝素中和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生命支持期间抗真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樊登云 李珊 +6 位作者 柳熠鑫 任菲菲 杨珍珍 武玺坤 马颖超 张志清 张亚坤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可以替代肺脏和心脏功能的生命支持技术,在各种危重症呼吸、循环衰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由于自身严重疾病及介入性导管的使用,接受ECMO生命支持的患者常使用广谱抗微生物药物,进而增加了真菌感染的风险。ECM...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可以替代肺脏和心脏功能的生命支持技术,在各种危重症呼吸、循环衰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由于自身严重疾病及介入性导管的使用,接受ECMO生命支持的患者常使用广谱抗微生物药物,进而增加了真菌感染的风险。ECMO期间发生真菌感染可导致病死率增加,如何有效控制真菌感染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期间,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及ECMO的氧合膜、循环管路等因素均有可能改变抗真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而影响药物临床疗效。本文对ECMO支持期间抗真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综述,以期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药代动力学 体外膜肺氧合 治疗药物监测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下儿童抗感染治疗最新研究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珊 柳熠鑫 +3 位作者 任菲菲 武玺坤 马颖超 张志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医疗急救设备,用于心肺功能衰竭时为患者提供体外的呼吸与循环生命支持,以维持危重患者生命。目前,随着ECMO技术逐渐成熟,ECMO在儿科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尤其用于心肺功能不全的危重症患儿的辅助支持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医疗急救设备,用于心肺功能衰竭时为患者提供体外的呼吸与循环生命支持,以维持危重患者生命。目前,随着ECMO技术逐渐成熟,ECMO在儿科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尤其用于心肺功能不全的危重症患儿的辅助支持治疗。应用ECMO的患者常伴有严重感染的发生,然而ECMO会影响部分抗感染药物的体内过程,改变其药代动力学,如表观分布容积(Vd)、清除率(CL)、半衰期(t_(1/2))等参数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出现抗感染治疗失败或产生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因此,深入了解ECMO期间抗感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特点及有效控制ECMO患者的感染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儿童患者接受ECMO支持治疗时抗感染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给药方案的制定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儿童 抗感染药物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