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用高能激光防护技术发展现状
1
作者 曹生珠 何延春 +6 位作者 王健 成功 马东锋 左华平 武生虎 李毅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高能激光技术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卫星在轨安全的威胁。介绍了高能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武器对卫星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针对卫星太阳电池阵、相机、星敏感器等光学系统以及热控多层、复合材料推进剂储箱等非光学关键结构防护特点,总结分析... 高能激光技术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卫星在轨安全的威胁。介绍了高能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武器对卫星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针对卫星太阳电池阵、相机、星敏感器等光学系统以及热控多层、复合材料推进剂储箱等非光学关键结构防护特点,总结分析了线性光学防护薄膜、非线性光学防护薄膜、相变材料、机械快门、高损伤阈值薄膜和防护罩等各种高能激光防护技术的主要原理、发展现状和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高能激光防护 线性光学 非线性光学 相变材料 机械快门 损伤阈值 防护罩
下载PDF
电弧离子镀多层Ti/TiN厚膜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马占吉 武生虎 +2 位作者 肖更竭 任妮 赵栋才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29,共4页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钛合金(Ti6Al4V)上制备了Ti/TiN/┄/Ti/TiN多层厚膜,膜层厚度为21.6μm~25.6μm,对不同Ti/TiN调制周期的多层膜物相、形貌、附着力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膜层中Ti比例增加,膜层附着力增加,但膜层维氏硬度...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钛合金(Ti6Al4V)上制备了Ti/TiN/┄/Ti/TiN多层厚膜,膜层厚度为21.6μm~25.6μm,对不同Ti/TiN调制周期的多层膜物相、形貌、附着力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膜层中Ti比例增加,膜层附着力增加,但膜层维氏硬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技术 Ti/TiN多层膜 附着力 硬度
下载PDF
复材表面电弧离子镀镀铝膜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栋才 肖更竭 +2 位作者 马占吉 武生虎 任妮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0-513,共4页
为了减小复材天线反射器在高频段的反射损耗,利用电弧离子镀膜技术在其表面镀Al膜。用万能拉伸测试仪、表面轮廓仪、SEM、XPS、XRD、Z-82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对其性能进行评价。发现薄膜致密、均匀、形成晶体结构,导电性能接近块体Al材... 为了减小复材天线反射器在高频段的反射损耗,利用电弧离子镀膜技术在其表面镀Al膜。用万能拉伸测试仪、表面轮廓仪、SEM、XPS、XRD、Z-82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对其性能进行评价。发现薄膜致密、均匀、形成晶体结构,导电性能接近块体Al材。通过XPS研究发现,组成薄膜的金属元素和基底中的氧、碳等元素发生了反应。在拉拔试验中,复材基底成分层状脱落,薄膜和复材基底附着完好。说明组成薄膜的Al元素在界面处和基底材料发生反应,形成化学键,提高了附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膜 碳纤维复合材料 电弧镀 金属化
原文传递
七种金属基底上类金刚石膜的过渡层制备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栋才 任妮 +2 位作者 马占吉 肖更竭 武生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6-350,共5页
为了解决类金刚石(DLC)膜在金属基底上附着力低的困难,本研究分别利用了两种厚度不同的Ti/TiCx/DLC过渡层和一种Ti/TiNy/TiNyCx/DLC过渡层在7种金属基底上(W18Cr4V、Cr12、GCr15、TC4、40Cr、9Cr18、1Cr18Ni9Ti)制备了DLC薄膜。利用Si(1... 为了解决类金刚石(DLC)膜在金属基底上附着力低的困难,本研究分别利用了两种厚度不同的Ti/TiCx/DLC过渡层和一种Ti/TiNy/TiNyCx/DLC过渡层在7种金属基底上(W18Cr4V、Cr12、GCr15、TC4、40Cr、9Cr18、1Cr18Ni9Ti)制备了DLC薄膜。利用Si(100)基底镀膜前后的形变,计算的薄膜应力高达3.9 GPa,这种应力在过渡层中部分释放而制备了较厚(0.9μm)DLC膜。薄膜的附着力通过拉拔试验发现,选择合适的过渡层,薄膜的附着力有很大的提高,拉拔中只有胶被拉开。纳米硬度计测试结果表明,薄膜的硬度都在5000 Hv左右,不随基底材料改变。往复式摩擦试验结果显示,稳定后的摩擦系数在0.1附近。通过Raman谱发现,所有基底上薄膜的谱图一致,这说明薄膜的结构不受基底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膜 硬度 摩擦系数 附着力
下载PDF
掺铜对DLC膜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栋才 任妮 +3 位作者 马占吉 邱家稳 肖更竭 武生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8-42,共5页
利用纯铜靶作脉冲阴极,并改变碳阴极的数量或在铜靶前设置栅网调节DLC膜中铜含量,制备了不同铜含量的几组样品。研究发现,随着铜含量的增加,薄膜的硬度和应力下降;但当铜原子百分比含量大于6.3%时,薄膜的硬度和应力基本保持不变。摩擦... 利用纯铜靶作脉冲阴极,并改变碳阴极的数量或在铜靶前设置栅网调节DLC膜中铜含量,制备了不同铜含量的几组样品。研究发现,随着铜含量的增加,薄膜的硬度和应力下降;但当铜原子百分比含量大于6.3%时,薄膜的硬度和应力基本保持不变。摩擦因数随着铜含量的增加,一直缓慢增加,并且磨损量也慢慢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膜 掺铜 应力 硬度
下载PDF
镀膜前离子束清洗对复合材料表面Al膜附着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栋才 武生虎 +2 位作者 马占吉 肖更竭 任妮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7-870,共4页
在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镀Al膜前,利用Ar离子束对基体表面进行清洗处理,当离子束清洗时间不同或离子束能量不同时,经万能拉伸试验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谱测试发现,Ar离子束能对表面造成溅射现象,如果加大离子束能量,表面有熔融现象;A... 在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镀Al膜前,利用Ar离子束对基体表面进行清洗处理,当离子束清洗时间不同或离子束能量不同时,经万能拉伸试验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谱测试发现,Ar离子束能对表面造成溅射现象,如果加大离子束能量,表面有熔融现象;Al和基体之间形成了化学键,但键的多少与镀膜前离子束清洗时间长短、离子束能量大小无关;离子束未作清洗的样品表面Al膜附着力测试值离散性很大,会出现测试值接近0的个别子样,其他样品附着力均大于5 N/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膜 复合材料 附着力 离子束
原文传递
NiTi合金表面镀类金刚石薄膜的生物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任妮 马占吉 +3 位作者 李波 程峰 武生虎 肖更竭 《真空与低温》 2004年第3期137-143,共7页
用脉冲电弧离子镀在镍钛合金基底上沉积了无氢类金刚石(DLC)薄膜,研究和评价了镀膜样片的体外生物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干摩擦及润滑条件下,DLC薄膜的体积磨损率仅为NiTi合金的3%~7%,有很好的抗磨损能力。DLC薄膜的减摩效果也很明显... 用脉冲电弧离子镀在镍钛合金基底上沉积了无氢类金刚石(DLC)薄膜,研究和评价了镀膜样片的体外生物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干摩擦及润滑条件下,DLC薄膜的体积磨损率仅为NiTi合金的3%~7%,有很好的抗磨损能力。DLC薄膜的减摩效果也很明显,干摩擦条件下最大,达到80%以上,润滑条件下也都达到了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薄膜 生物摩擦学 类金刚石薄膜 脉冲电弧 干摩擦 表面 基底 NITI合金 离子镀 抗磨损能力
下载PDF
掺钛对类金刚石薄膜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栋才 肖更竭 +2 位作者 任妮 马占吉 武生虎 《真空与低温》 2008年第1期27-31,共5页
利用脉冲电弧离子镀技术制备了一系列钛含量不同的类金刚石薄膜。对样品研究发现:随着钛含量的增加(原子百分比小于5.3%),薄膜的硬度和应力都开始下降,且应力的下降幅度大于硬度下降幅度;但当钛含量继续增大时(原子百分比在5.3%和18.0%... 利用脉冲电弧离子镀技术制备了一系列钛含量不同的类金刚石薄膜。对样品研究发现:随着钛含量的增加(原子百分比小于5.3%),薄膜的硬度和应力都开始下降,且应力的下降幅度大于硬度下降幅度;但当钛含量继续增大时(原子百分比在5.3%和18.0%之间),薄膜的硬度继续保持下降,但薄膜的应力基本保持不变。摩擦系数在钛原子百分比含量小于6.3%时,保持不变,随着钛含量的继续增大,摩擦系数缓慢增加,但当钛含量到达一定值后,其磨损量增加,摩擦系数开始变的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膜 掺钛 应力 硬度
下载PDF
NiTi合金生物医用材料表面镀类金刚石薄膜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妮 马占吉 +2 位作者 肖更竭 武生虎 程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44-49,共6页
用脉冲电弧离子镀技术在NiTi合金生物材料表面沉积了类金刚石(DLC)薄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DLC薄膜是四面体非晶碳薄膜;随着DLC薄膜厚度的增加,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加,薄膜中sp3的含量减少;随着sp3含量的增加,薄膜的纳米硬度升高;划... 用脉冲电弧离子镀技术在NiTi合金生物材料表面沉积了类金刚石(DLC)薄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DLC薄膜是四面体非晶碳薄膜;随着DLC薄膜厚度的增加,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加,薄膜中sp3的含量减少;随着sp3含量的增加,薄膜的纳米硬度升高;划痕实验表明临界载荷大于0.9 N.研究得出:与NiTi合金相比,DLC薄膜能够有效地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损.DLC薄膜的摩擦系数主要与薄膜的硬度及薄膜中sp3的含量有关,DLC薄膜的磨损主要是轻微的磨粒磨损及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合金 类金刚石薄膜 电弧离子镀
下载PDF
利用离子源掺铁制备多层类金刚石膜
10
作者 马占吉 赵栋才 +2 位作者 肖更竭 任妮 武生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0-414,共5页
对离子源进行合理设计,使离子源中的Ar离子溅射产生Fe离子,利用裹挟Fe离子的Ar离子在制备类金刚石薄膜的过程中进行间歇性注入掺杂,制备多层类金刚石薄膜。这种多层类金刚石薄膜和单层类金刚石薄膜相比,应力从4.5 GPa降至3.9 GPa,摩擦... 对离子源进行合理设计,使离子源中的Ar离子溅射产生Fe离子,利用裹挟Fe离子的Ar离子在制备类金刚石薄膜的过程中进行间歇性注入掺杂,制备多层类金刚石薄膜。这种多层类金刚石薄膜和单层类金刚石薄膜相比,应力从4.5 GPa降至3.9 GPa,摩擦系数从0.14降至0.1附近,同时保持硬度值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膜 掺铁 多层膜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复合材料表面导电涂层的应力分析研究
11
作者 周利成 刘孝丽 +2 位作者 武生虎 李天鹏 李岩 《材料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311-317,共7页
为研究复合材料表面导电涂层的应力分布及影响因素,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基底上镀铝膜和铜膜的应力分布,以及有过渡层导电涂层的应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增加过渡层后,形成的“导电涂层/过渡层/复合材料基底”结... 为研究复合材料表面导电涂层的应力分布及影响因素,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基底上镀铝膜和铜膜的应力分布,以及有过渡层导电涂层的应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增加过渡层后,形成的“导电涂层/过渡层/复合材料基底”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冷热冲击能力,理论上可以长时间承受冷热冲击(125℃~?180℃)的环境考验,满足空间冷热交变环境的使用要求。可见在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抗冷热冲击导电涂层热应力仿真基础上开展工艺试验,能够进一步提高涂层附着力,降低涂层应力,优化涂层的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涂层 铝膜 应力变化 冷热交变
下载PDF
掺硅类金刚石膜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栋才 任妮 +3 位作者 马占吉 邱家稳 肖更竭 武生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35-1940,共6页
用脉冲电弧离子镀技术,通过调整掺硅石墨靶和纯石墨靶的数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硅含量的类金刚石薄膜样品.研究发现:当硅含量达6.7at.%时,类金刚石薄膜的应力从4.5GPa降低到3.1GPa,薄膜的硬度还保持在3600Hv,和没有掺杂的类金刚石薄膜的... 用脉冲电弧离子镀技术,通过调整掺硅石墨靶和纯石墨靶的数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硅含量的类金刚石薄膜样品.研究发现:当硅含量达6.7at.%时,类金刚石薄膜的应力从4.5GPa降低到3.1GPa,薄膜的硬度还保持在3600Hv,和没有掺杂的类金刚石薄膜的硬度相比,基本保持不变;当硅含量小于6.7at.%时薄膜的摩擦系数相对于未掺杂的类金刚石薄膜也保持不变,为0.15.当薄膜中硅含量继续增加时,薄膜中C—Si键的含量增多,导致薄膜硬度和应力都有较大幅度地减小、摩擦系数增大、磨损性能也变差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膜 掺硅 应力 硬度 制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在复合材料表面以Ti为过渡层制备的Al膜技术性质(英文)
13
作者 赵栋才 肖更竭 +2 位作者 马占吉 武生虎 任妮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43-246,共4页
利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符合材料表面制备以Ti为过渡层的Al膜,然后利用SEM、XRD、表面轮廓仪Dektak 8 Stylus、四探针Z-82、CMT-6104和XPS对薄膜表面形貌、结构、膜厚、电阻、附着力和膜基界面进行评价,发现Al膜性能接近Al块材,且Ti和基... 利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符合材料表面制备以Ti为过渡层的Al膜,然后利用SEM、XRD、表面轮廓仪Dektak 8 Stylus、四探针Z-82、CMT-6104和XPS对薄膜表面形貌、结构、膜厚、电阻、附着力和膜基界面进行评价,发现Al膜性能接近Al块材,且Ti和基体形成了Ti-C,Ti-O等化学键,提高了Al在复材表面的附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膜 电弧离子镀 附着力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for PbTe film
14
作者 徐嶺茂 周晖 +3 位作者 何延春 张凯锋 武生虎 熊玉卿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73-75,共3页
Specimens of PbTe single film are deposited on Ge substrates by vacuum thermal evaporation.During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80–300 K,the transmittance of a PbTe film within 2–15μm is measured every 20 K by the Perki... Specimens of PbTe single film are deposited on Ge substrates by vacuum thermal evaporation.During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80–300 K,the transmittance of a PbTe film within 2–15μm is measured every 20 K by the Perkin Elme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ryogenic testing system.Th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fractive index and wavelength within 7–12μm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s received by the full spectrum inversion method fitting.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elationship conforms to the Cauchy formula,which can be fitted.Th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PbTe film and the temperature/wavelength can be expressed as n(λ,T)=5.82840-0.00304T+4.61458×10^(-6)T^2+8.00280∕λ~2+0.21544∕λ~4,which is obtained by the fitting method based on the Cauchy formula.Finally,the designed value obtained by the formula and the measured spectrum are compared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form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T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for PbTe fil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