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体检指标对颈动脉硬化发生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武艳 高世超 +3 位作者 张洁 闫国超 李素华 金素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体检指标如性别、年龄、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在颈动脉硬化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续6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人群98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指... 目的探讨常规体检指标如性别、年龄、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在颈动脉硬化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续6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人群98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颈动脉超声结果等信息。受试者在随访中经颈动脉超声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1mm或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则被认为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并结束随访。受试者若未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则直至2021年12月随访结束。将研究对象按随访过程中cIMT是否增加分为硬化组、进展组和对照组。分析颈动脉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体检指标对颈动脉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进展组在颈动脉硬化发病后TC、LDL-C、FBG、UA、Hcy和SBP均高于发生前,HDL-C低于发病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组除HDL-C和Hcy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如男性比例、年龄、TC、TG、LDL-C、FBG、UA、SBP、DBP、BMI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BG、LDL-C和SBP为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OR=5.505、4.222、1.071,P<0.05),以上指标联合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项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BG、LDL-C和BMP与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颈动脉硬化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空腹血糖 收缩压
下载PDF
普鲁士蓝纳米颗粒促进糖尿病皮肤创面愈合 被引量:1
2
作者 贝颖 李文靖 +6 位作者 李美运 苏梦 张津 黄玉 朱彦兆 李嘉丽 武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6-1532,共7页
背景:炎症、氧化应激及细菌感染是糖尿病创面难愈合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种无机纳米材料以其抗菌活性被广泛应用于皮肤创面愈合的治疗,但抗氧化和抗炎方面的作用有限。目的:考察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在抗氧化、抗炎和光热抗菌多方面的糖尿病... 背景:炎症、氧化应激及细菌感染是糖尿病创面难愈合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种无机纳米材料以其抗菌活性被广泛应用于皮肤创面愈合的治疗,但抗氧化和抗炎方面的作用有限。目的:考察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在抗氧化、抗炎和光热抗菌多方面的糖尿病创伤修复的效果。方法:制备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并进行表征。(1)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普鲁士蓝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在过氧化氢条件下,检测普鲁士蓝纳米颗粒的细胞保护作用及活性氧荧光表达;检测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分解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考察普鲁士蓝纳米颗粒抑制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炎症的作用;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普鲁士蓝纳米颗粒的光热抗菌能力。(2)体内实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ICR小鼠模型,使用打孔器在背部建立直径6 mm全厚皮肤创面,分对照组(未给予治疗)、普鲁士蓝组及普鲁士蓝光照组干预,观察创面愈合与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1)体外实验: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在25-200μg/mL质量浓度下对细胞无毒性;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抑制氧化应激条件下过度活性氧的产生及对细胞的杀伤,对过氧化氢有降解活性且具有很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普鲁士蓝纳米颗粒还显示出显著的抗炎活性,并且在光照后显示出极强的抗菌能力。(2)体内实验:造模14 d后,普鲁士蓝组、普鲁士蓝光照组创面明显缩小,其中普鲁士蓝光照组创面愈合速度最快。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显示,普鲁士蓝组、普鲁士蓝光照组创面可见大量的肉芽组织形成及胶原沉积,其中以普鲁士蓝光照组最多;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普鲁士蓝组和普鲁士蓝光照组α-SMA和CD31表达明显增多(P<0.05),F4/80表达明显减少(P<0.05),其中以普鲁士蓝光照组改善更明显。(3)结果表明,普鲁士蓝纳米颗粒通过发挥抗炎、抗氧化及抗菌作用促进糖尿病小鼠模型皮肤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纳米颗粒 光热治疗 糖尿病小鼠模型 活性氧清除 巨噬细胞极化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姜黄素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津 崔新刚 +5 位作者 朱彦兆 苏梦 贝颖 黄玉 李美运 武艳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检测姜黄素对成纤维细胞活性影响。氧自由基(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姜黄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成纤维细胞中ROS的清除效果。qRT-PCR检测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检测姜黄素对成纤维细胞活性影响。氧自由基(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姜黄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成纤维细胞中ROS的清除效果。qRT-PCR检测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CD86、IL-6、CD206及ARG1)mRNA表达影响。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创面模型。苏木精-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评估创面愈合与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皮肤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CD86、CD206表达。结果姜黄素在浓度<20 mol·L^(-1)对成纤维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并可清除过氧化氢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内的ROS;姜黄素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CD86、IL-6 mRNA表达量,同时增加CD206、ARG1 mRNA表达量。体内给药后,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15、30 mg·mL^(-1))组伤口闭合率加快(P<0.01),肉芽组织明显增加,胶原蛋白的沉积明显增多,CD206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CD86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且姜黄素(30 mg·mL^(-1))组伤口中平滑肌α-肌动蛋白表达量较小剂量姜黄素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的肉芽组织增生和胶原沉积,进而加快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抗炎 抗氧化 巨噬细胞 糖尿病动物模型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小球藻提取物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黄玉 贺蕊莹 +4 位作者 刘森 陈开元 李美运 程键晔 武艳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37-345,共9页
目的 探讨小球藻提取物(CE)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的愈合作用。方法细胞毒性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CON组),CE低(1 mg/L)、中(10 mg/L)和高(100 mg/L)剂量组;抗氧化实验分组增加了H_(2)O_(2)(100μmol/L)组,各实验组增加了100μmol/L H_(2)O... 目的 探讨小球藻提取物(CE)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的愈合作用。方法细胞毒性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CON组),CE低(1 mg/L)、中(10 mg/L)和高(100 mg/L)剂量组;抗氧化实验分组增加了H_(2)O_(2)(100μmol/L)组,各实验组增加了100μmol/L H_(2)O_(2);抗炎实验分组增加了脂多糖(1 mg/L),各实验组增加了1 mg/L脂多糖干预。采用MTT法检测CE的细胞毒性;荧光探针法检测CE的抗氧化作用;荧光定量PCR检测CE的抗炎作用。设置空白CON组、CE低(0.5 g/L)、中(5 g/L)和高(50 g/L)剂量组,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CE的抗菌能力。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组、CE低(0.5 g/L)、中(5 g/L)和高(50 g/L)剂量组,每组12只。在小鼠脊柱两侧对称性各做一个直径6 mm的圆形创面进行给药处理,每日1次,连续14 d。分别进行拍照并取材,记录创面愈合情况并对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7 d和14 d)及免疫荧光染色(7 d)检测。结果体外实验:CE各剂量组对NIH-3T3细胞都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与H_(2)O_(2)组相比,CE低、中和高剂量组的活性氧(ROS)荧光信号依次减弱;与脂多糖组相比,CE低、中和高剂量组CD86的表达降低,CD206的表达升高(P<0.05);与CON组相比,CE低、中和高剂量组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依次增强(P<0.05)。体内实验:术后第7天和第14天,CE组糖尿病小鼠创面的闭合速率加快,创面愈合效果明显;对创面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发现,与CON组相比,CE低、中和高剂量组糖尿病小鼠创面有更多的胶原沉积。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E治疗后的创面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及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CD206)水平升高,而白细胞分化抗原86(CD86)表达水平降低。结论CE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抗炎和抗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属 糖尿病 抗氧化剂 抗菌药 抗炎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优化的BOPPPS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武艳 吴敏珏 +1 位作者 卞钰 詹红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先进的线上线下混合优化的BOPPPS教学模式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发挥主体优势,设计评价项目、评价标准,主动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师主动开展自我评价,能有效改善自身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偏差,... 先进的线上线下混合优化的BOPPPS教学模式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发挥主体优势,设计评价项目、评价标准,主动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师主动开展自我评价,能有效改善自身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偏差,更好地关注课程思政评价,提升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课程思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 BOPPPS 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
下载PDF
197例不同年龄段、性别、总胆固醇水平“健康体检”者的血浆脂蛋白亚组分水平观察
6
作者 武艳 刘晓叶 +3 位作者 金素丽 秦小霞 白雪梅 秘玉静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73-76,共4页
目的 通过对197例不同年龄段、性别、总胆固醇(TC)水平“健康体检”者的血浆脂蛋白亚组分水平进行对比观察,以总结“健康体检”者血浆脂蛋白亚组分的年龄、性别及TC水平分布特点,为临床降血脂精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97例“健康体... 目的 通过对197例不同年龄段、性别、总胆固醇(TC)水平“健康体检”者的血浆脂蛋白亚组分水平进行对比观察,以总结“健康体检”者血浆脂蛋白亚组分的年龄、性别及TC水平分布特点,为临床降血脂精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97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垂直密度梯度离心(VAP)全自动血脂谱检测分离相技术测定空腹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中间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L-C)、极低密度脂蛋白3胆固醇(VLDL3-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3+2+1)[(LDL(4+3+2+1)-C]脂蛋白a(LPa)、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2胆固醇(HDL2-C)和高密度脂蛋白3胆固醇(HDL3-C)。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健康体检”者血脂亚组分水平。根据TC水平将197例“健康体检”者分为A组(TC<5.2 mmol/L)、B组(TC 5.2~<6.2 mmol/L)、C组(TC≥6.2 mmol/L)。比较三组血浆脂蛋白亚组分水平。结果与年龄<51岁人群相比,年龄51~55岁人群血清RLP-C、VLDL-C、VLDL3-C水平升高,HDL-C和HDL2-C水平降低(P均<0.05);年龄>55岁人群血清RLP-C、VLDL-C、VLDL3-C水平升高,HDL-C、HDL2-C水平降低(P均<0.05);年龄>55岁人群与年龄51~55岁人群上述各指标相比,P均>0.05。与男性人群比较,女性人群血清TC、LDL-C、HDL-C、IDL-C、Lpa、HDL2-C、HDL3-C水平高,VLDL-C水平低(P均<0.05)。与A组相比,B组除血清VLDL-C外,其余指标水平均升高(P均<0.05);C组除LPa、VLDL-C和HDL2-C外,其余指标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B组相比,C组除HDL-C、VLDL3-C、LPa、VLDL-C和HDL2-C外,其余指标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A组相比,B组LDL-C/TC、nonHDL-C/TC、LDL(4+3+2+1)-C/TC均升高,VLDL3-C/TC、HDL3-C/TC均降低;与A组相比,C组LDL-C/TC、nonHDL-C/TC、LDL(4+3+2+1)-C/TC均升高,HDL-C/TC、VLDL3-C/TC、VLDL-C/TC、HLD2/TC、HDL3-C/TC均降低;与B组相比,C组LDL-C/TC升高(P<0.05)。结论 “健康体检”者血清RLP-C、VLDL-C、VLDL3-C、HDL-C、HDL2-C水平存在年龄差异,TC、LDL-C、HDL-C、IDL-C、Lpa、HDL2-C和HDL3-C、VLDL-C水平存在性别差异;随着TC水平的增高,部分血浆脂蛋白亚组分的胆固醇水平呈现不平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脂蛋白亚组分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2 高密度脂蛋白3
下载PDF
电力变压器故障分析与检修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武艳 门三义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3年第4期19-20,共2页
电力变压器是电网中十分重要的设备,其安全运行决定着电力网的供电可靠性。不同类型的变压器故障方式也不尽相同,对变压器进行统计与故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检修策略。以某配电营业部管辖的变压器为例,对变压器进行数量和类型统计,并对... 电力变压器是电网中十分重要的设备,其安全运行决定着电力网的供电可靠性。不同类型的变压器故障方式也不尽相同,对变压器进行统计与故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检修策略。以某配电营业部管辖的变压器为例,对变压器进行数量和类型统计,并对主要类型变压器进行故障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检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故障分析 检修 策略
下载PDF
10 kV架空线路故障统计与检修
8
作者 武艳 郑亚利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3年第20期96-98,共3页
架空线路涉及的元件众多,如金具、导线、杆塔、绝缘子等,而且元件数量众多、跨度广、裸露在环境中,受外界的影响很大。架空线路在电网运行中有重要作用,对电力网络供电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针对10 kV架空线路故障,特别是断线及短路两... 架空线路涉及的元件众多,如金具、导线、杆塔、绝缘子等,而且元件数量众多、跨度广、裸露在环境中,受外界的影响很大。架空线路在电网运行中有重要作用,对电力网络供电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针对10 kV架空线路故障,特别是断线及短路两种线路常见的故障类型进行详细的统计与分析,从而查明线路的主要故障形式与原因,对线路故障检修措施的实施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路 故障统计 检修
下载PDF
中国文化融入英语课程的路径分析与探索——以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为例
9
作者 武艳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通过对国家开放大学使用的两个系列公共英语教材文化呈现分析(Byram,1993)发现,教材中所含中国文化内容不足,且缺乏系统性设计和方法指引,出现碎片化、“两张皮”式融入,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国家对外语教学提出的培养规格和知识要求。依据... 通过对国家开放大学使用的两个系列公共英语教材文化呈现分析(Byram,1993)发现,教材中所含中国文化内容不足,且缺乏系统性设计和方法指引,出现碎片化、“两张皮”式融入,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国家对外语教学提出的培养规格和知识要求。依据知识社会学(迪尔凯姆,2001)有关知识生成的三种场域(生产场域、再脉络化场域、再生产场域)理论框架,以公共英语教材“人文英语1”的单元内容为例,探索实践了中国文化融入开放大学英语课程的实现路径和具体实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开放大学 英语课程 教材 文化内容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补体C1q、B因子的比较
10
作者 秘玉静 黄耀孟 +4 位作者 金素丽 闫会敏 房艳超 张杰 武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9期1461-1466,共6页
目的 比较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补体C1q、B因子等指标的差异,探究患者体液免疫相关指标变化的原因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的抑郁症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匹配同时期河北... 目的 比较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补体C1q、B因子等指标的差异,探究患者体液免疫相关指标变化的原因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的抑郁症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匹配同时期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员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人群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血清学指标进行比较,血清学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补体C1q(C1q)、B因子(CBF)、补体3(C3)、补体4(C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等。通过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抑郁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生物指标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抑郁症患者CRP、C1q、CBF、C4、IgA、IgE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IgG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抑郁症组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的C1q、CBF、IgM、Ig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CRP、C1q、IgA、IgG、IgE是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将上述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建模后,联合预测概率对抑郁症预测的AUC为0.814(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补体系统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发生了改变,补体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抑郁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检测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1Q B因子 抑郁症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1
作者 武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0101-0104,共4页
就目前阶段而言,部分学校在生物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都尚未充分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并未得到很大的提升。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能够更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品格和重要能力。当... 就目前阶段而言,部分学校在生物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都尚未充分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并未得到很大的提升。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能够更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品格和重要能力。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生物教学课程相对特殊,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要求,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高效课堂
下载PDF
纳米细胞囊泡负载姜黄素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的愈合 被引量:4
12
作者 苏梦 王昕 +5 位作者 张津 贝颖 黄玉 朱彦兆 李嘉丽 武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77-1883,共7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姜黄素均能促进糖尿病难愈合创面的愈合,但外泌体存在产量低的问题,而姜黄素存在结构相对不稳定、溶解性差等问题,影响了修复效果。目的:观察负载姜黄素的纳米细胞囊泡对糖尿病小鼠难愈合创面的修复效...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姜黄素均能促进糖尿病难愈合创面的愈合,但外泌体存在产量低的问题,而姜黄素存在结构相对不稳定、溶解性差等问题,影响了修复效果。目的:观察负载姜黄素的纳米细胞囊泡对糖尿病小鼠难愈合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分离提取C57BL/6J乳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姜黄素溶液悬浮细胞,采用微型挤出机制备出负载姜黄素的纳米细胞囊泡,检测囊泡的包封率与载药量。①体外实验: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10,20,40,80 mg/L)纳米细胞囊泡对成纤维细胞NIH-3T3增殖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纳米细胞囊泡(40 mg/L)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检测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mRNA表达量的影响。②体内实验:取24只成年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于背部制作2个直径6 mm的创面,A组注射PBS,B组注射纳米细胞囊泡,C组注射姜黄素溶液,D组注射负载姜黄素的纳米细胞囊泡,每组6只,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与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囊泡的包封率为42%,载药率为2.3%;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细胞囊泡均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其中以40 mg/L效果最明显;40 mg/L的纳米细胞囊泡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姜黄素降低了脂多糖刺激的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②创面造模14 d后,B、C、D组创面明显缩小,其中D组创面面积最小;苏木精-伊红与Masson染色显示,创面造模后7 d,B、C、D组创面有大量的肉芽组织形成与胶原纤维沉积,其中以D组最多;创面造模后14 d,B、C、D组创面的肉芽组织形成与胶原纤维沉积进一步增多,其中以D组最多;③结果表明,负载姜黄素的纳米细胞囊泡可发挥纳米细胞囊泡和姜黄素的协同作用,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细胞囊泡 姜黄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协同作用 糖尿病动物模型 成纤维细胞 创面愈合
下载PDF
河北省汉族精神疾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代谢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素丽 闫会敏 +5 位作者 武艳 刘同方 魏从真 杨雪梅 赵帅 刘佳佳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97-102,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汉族精神疾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代谢的关系。方法:分析464名河北省汉族精神疾病患者CYP2C19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及代谢型的分布频率,并比较其在男女分布中的差异。从以上病例中筛...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汉族精神疾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代谢的关系。方法:分析464名河北省汉族精神疾病患者CYP2C19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及代谢型的分布频率,并比较其在男女分布中的差异。从以上病例中筛选出服用奥氮平和丙戊酸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丙戊酸的血药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CYP2C19代谢型间丙戊酸血药浓度及单位剂量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差异,并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464名精神疾病患者等位基因CYP2C19*1、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的检出频率依次为:66.60%、27.26%、4.74%、1.40%;共检出的9种基因型,检出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YP2C19*1/*1、CYP2C19*1/*2、(CYP2C19*2/*2、CYP2C19*1/*3)、CYP2C19*1/*17、CYP2C19*2/*3、CYP2C19*3/*3、(CYP2C19*2/*17、CYP2C19*3/*17);超快、快、中间、慢代谢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37%、42.46%、46.33%、8.84%;等位基因、基因型及代谢型在男女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8,P=0.644;χ^(2)=13.487,P=0.096;χ^(2)=6.113,P=0.106)。不同代谢型间丙戊酸血药浓度及单位剂量的血药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46,P=0.864;F=0.006,P=0.994)。线性回归方程为VPA=43.62+38.03剂量-0.428年龄(F=7.689,P<0.001)。结论:河北省汉族精神患者的CYP2C19基因具有多态性,其等位基因、基因型及代谢型在男女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未明显影响丙戊酸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汉族
下载PDF
区域置管法对隧道式PICC置管术后效果的影响
14
作者 盛源 高伟 +3 位作者 武艳 吴晓琦 石静 韩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0期1506-1511,共6页
目的:探究区域置管法对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影响,为进一步规范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区域和隧道长度的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项前瞻性的研究数据,选取2021年7月—12月在山东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置入... 目的:探究区域置管法对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影响,为进一步规范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区域和隧道长度的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项前瞻性的研究数据,选取2021年7月—12月在山东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置入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ZIMTM分区原理将其分为绿-红组(n=114)、绿-绿组(n=131)和黄-绿组(n=129),比较3组患者置管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4 h渗血量、舒适度评分。结果:在控制混杂因素的情况下,与绿-红组相比,绿-绿组和黄-绿组导管移位发生率低,黄-绿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红组、绿-绿组和黄-绿组静脉穿刺部位和导管出口部位24 h渗血量依次递减,舒适度评分依次递增(P<0.05)。结论:对应用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患者进行区域置管法管理,可进一步减少导管相关问题、提升患者的置管后体验,适合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人群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隧道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区域置管法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陕西茶树种质资源抗寒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武艳 肖斌 +3 位作者 游新才 陈亦雯 吴琴丰 张今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2-798,共7页
综合评价陕西茶区原产茶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对抗寒性茶树的筛选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23个陕西地方茶树品种、6个外地引进品种共29份茶树种质为材料,测定离体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1... 综合评价陕西茶区原产茶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对抗寒性茶树的筛选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23个陕西地方茶树品种、6个外地引进品种共29份茶树种质为材料,测定离体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10℃冷胁迫条件下电解质外渗率等4个生理生化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抗寒性。结果表明,抗寒性综合评价值D范围为0.201~0.933,采用最长距离法对D值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强抗寒品种中抗寒性最强的前3个品种为:西乡大河6号、紫阳圆叶种和西乡大河8号,均为原产于陕西的地方品种;弱抗寒品种中最不抗寒的3个品种为:紫阳1号、福鼎大白茶、四川南江种。这些结果说明陕西特有的茶树资源中具有优良的抗寒性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抗寒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值法
下载PDF
基于动态阈值法的NOAA系列卫星云检测结果检验 被引量:14
16
作者 武艳 银燕 +3 位作者 师春香 何立 胡婷婷 孟俊耀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5-751,共7页
采用我国地面报资料、国际船舶报资料和云卫星(CloudSat)产品,分别对多通道动态阈值云检测方法的云检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动态阈值云检测方法可用于长时间序列卫星观测数据的云检测,不仅运行速度较快,可实现全自动,且精度较高,... 采用我国地面报资料、国际船舶报资料和云卫星(CloudSat)产品,分别对多通道动态阈值云检测方法的云检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动态阈值云检测方法可用于长时间序列卫星观测数据的云检测,不仅运行速度较快,可实现全自动,且精度较高,陆地上空云检测准确率为82.8%(地面报资料),海洋上空云检测准确率为91.5%(船舶报资料)。此外,还利用CloudSat资料检验不同观测时间差对NOAA系列卫星云检测结果检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检测 NOAA/AVHRR 动态阈值法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小鼠皮肤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武艳 冯长江 +5 位作者 恩和吉日嘎拉 黄沙 马奎 杨思明 孙同柱 付小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皮肤瘢痕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的BM-MSCs。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皮肤瘢痕模型组和BM-MSCs移植组(n=10)。模型组和BM-M...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皮肤瘢痕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的BM-MSCs。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皮肤瘢痕模型组和BM-MSCs移植组(n=10)。模型组和BM-MSCs移植组小鼠于背部经皮下注射1ml浓度为1mg/ml的博来霉素,3h后BM-MSCs移植组经皮下注射1×106个BM-MSCs,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PBS,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经皮下分别注射相同剂量的PBS,共注射28d。29d时处死全部小鼠,取新鲜皮肤组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另取皮肤组织行HE及Masson's Trichome染色,光镜下观察皮肤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BM-MSCs移植组的皮肤瘢痕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真皮层胶原厚度显著小于模型组,反映皮肤纤维化程度的指标TGF-β1及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BM-MSCs移植可抑制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皮肤瘢痕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移植 博来霉素 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胱抑素C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武艳 耿玉兰 +3 位作者 闫国超 秦小霞 刘荣欣 闫会敏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6期89-90,共2页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胱抑素C(Cys 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患儿治疗前后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脑脊液及血清中Cys C水平。结果化脑组和...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胱抑素C(Cys 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患儿治疗前后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脑脊液及血清中Cys C水平。结果化脑组和病脑组治疗前脑脊液Cys C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后(P<0.01);治疗前化脑组脑脊液Cys C水平高于病脑组(P<0.05);化脑组和病脑组血清Cys C水平在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脑和病脑患儿的脑脊液Cys C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细胞的功能,其动态变化可以评价治疗效果。脑脊液Cys C在化脑和病脑的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意义,但不能作为血脑屏障破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胱抑素C 脑脊液 血清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武艳 张春雷 +5 位作者 刘阳 李洪志 于晶 包海花 郭冉 袁晓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009-1014,共6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促进皮肤创伤修复,抑制瘢痕形成,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因子起主要作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促进皮肤创伤修复,抑制瘢痕形成,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因子起主要作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将12,24,48 h收集的条件培养液孵育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24 h,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采用CCK-8实验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Real-time PCR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在24 h和48 h收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其胶原的合成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可通过分泌抗纤维化的生物活性因子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产生,为细胞疗法策略减轻瘢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成纤维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生性瘢痕 瘢痕成纤维细胞 生物活性因子 细胞治疗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成纤维细胞及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产生和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武艳 袁晓环 +4 位作者 杨岚 赵孝金 李厚忠 王莹 金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4349-4354,共6页
背景:已有文献报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分泌大量生物活性因子有效减轻损伤的心脏、肺脏、肾脏等器官纤维化的发生。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已有文献报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分泌大量生物活性因子有效减轻损伤的心脏、肺脏、肾脏等器官纤维化的发生。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将其作用于正常成纤维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的分泌水平,RT-PCR检测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mad7的表达,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与结论:(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的分泌、胶原的合成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并且明显增强Smad7基因的表达(P<0.01);(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较小;(3)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为干细胞防治皮肤瘢痕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瘢痕 成纤维细胞 胶原 细胞增殖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干细胞 羟脯氨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