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在多发性硬化小鼠模型中的研究
1
作者 王金丽 李彬 +3 位作者 段伟松 贾珍 张亚楠 高长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657-660,F0003,共5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严重的脱髓鞘反应。黄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黄芪在临床上同时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黄...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严重的脱髓鞘反应。黄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黄芪在临床上同时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黄芪主要包含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和黄芪总黄酮三大类活性成分。本文将着重阐述黄芪的这三种主要活性成分在MS小鼠模型中的研究进展,为MS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中枢神经系统 小鼠模型 免疫调节 脱髓鞘 黄芪皂苷 黄芪多糖 黄芪总黄酮
下载PDF
scAAV9-IGF-1转导至G93A-SOD1小鼠神经元及其作用机制
2
作者 温迪 吉盈肖 +4 位作者 刘亚坤 李秋生 段伟松 陈相 于秀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766-771,共6页
目的探索自我互补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scAAV9-IGF-1)转导至G93A-SOD1转基因小鼠神经元及其对线粒体的作用。方法采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转基因G93A-SOD1及野生型(wild type-SOD1,WT-SOD1)小鼠为动物模型,在60 ... 目的探索自我互补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scAAV9-IGF-1)转导至G93A-SOD1转基因小鼠神经元及其对线粒体的作用。方法采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转基因G93A-SOD1及野生型(wild type-SOD1,WT-SOD1)小鼠为动物模型,在60 d龄时,同窝阳性G93A-SOD1转基因雌性小鼠采用随机的方法分配到治疗组肌肉注射scAAV9-IGF-1,载体对照组肌肉注射AAV9-GFP,及同年龄WT-SOD1作为阴性对照。在肌肉注射后约40~50 d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GF-1在腰髓神经元中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测腰髓组织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特点;用透射电镜观察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形态学变化;提取小鼠脊髓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学分析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腓肠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线粒体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染色观测腰髓组织GFP的表达主要在神经元,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GF-1表达于腰髓神经元中。透射电镜观察GFP组线粒体存在嵴消失、空泡化、胞浆水肿、核染色质疏松,而IGF-1组线粒体形态与WT组相似,为长椭圆形,未见嵴消失、空泡化等现象。流式细胞学分析IGF-1组降低了线粒体膜电位的除极。在GFP对照组中腓肠肌的苏木精-伊红染色中观察到严重萎缩的肌纤维,而在IGF-1处理的小鼠中肌肉萎缩减少。Gomori染色显示IGF-1处理后,肌肉细胞的线粒体染色增多,同WT组相当。结论scAAV9-IGF-1可以保护G93A-SOD1转基因小鼠模型中的线粒体,其通过减少线粒体膜电位除极,改善线粒体形态,减少腓肠肌肌肉萎缩,从而产生保护线粒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转基因小鼠 腺相关病毒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SYNE1基因点突变相关的运动神经元病一例
3
作者 忽浩杰 蔺辉前 +5 位作者 龙全铭 段伟松 范玉兰 葛丽 来功建 李春岩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2,共3页
1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因“进行性肢体无力1年余,言语不清6个月,加重2个月”于2020-3-17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乏力,伴右肩胛及上臂间断不自主肌肉跳动,夜间明显,无言语含混、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患者未予重视及治疗。随... 1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因“进行性肢体无力1年余,言语不清6个月,加重2个月”于2020-3-17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乏力,伴右肩胛及上臂间断不自主肌肉跳动,夜间明显,无言语含混、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患者未予重视及治疗。随病程进展,患者常感双侧肩部疼痛,右上肢无力呈进行性加重,逐渐进展至右下肢无力,行走存在拖曳感,累及部位出现间断不自主肌肉跳动。曾于9个月前就诊外院,考虑为“颈椎间盘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SYNE1基因 点突变 肌萎缩侧索硬化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证候辨证与客观指标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段伟松 高长玉 +3 位作者 杨东宁 张艳景 常庚 王培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中医辨证 客观指标
下载PDF
突变SOD1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易损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段伟松 卜晖 +2 位作者 郭艳苏 李忠尧 李春岩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研究突变SOD1G93A星形胶质细胞是否表现了对氧化应激的易损性。方法原代突变SOD1星形胶质细胞和野生型SOD1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细胞分为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突变组和野生型组又分为对照组、血清剥夺组和EGCG干预组;使用5和10... 目的研究突变SOD1G93A星形胶质细胞是否表现了对氧化应激的易损性。方法原代突变SOD1星形胶质细胞和野生型SOD1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细胞分为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突变组和野生型组又分为对照组、血清剥夺组和EGCG干预组;使用5和10μmol/L EGCG分别干预;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激光共聚焦检测ROS;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Nrf2及其介导的HO1和NQO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相比,含有突变SOD1星形胶质细胞MTT显著下降(P<0.01)。细胞中Nrf2表达下降了44%(P<0.01)。Nrf2介导的HO1和NQO1的表达水平也分别下降了43%(P<0.01)和40%(P<0.05)。5和10μmol/L EGCG使NQO1的表达水平分别升高了1.5和2.5倍(P<0.05),也升高了Nrf2的表达并促进了Nrf2向细胞核中转移。结论突变SOD1造成了星形胶质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易受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氧化应激 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下载PDF
黄精多糖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陆连第 段伟松 +2 位作者 赵玉 李倩 王义义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12-2215,共4页
目的:研究黄精多糖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高脂饮食饲养联合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15 mg/kg)阳性对照组及黄精多糖高、中、低剂量(400、200、100 mg/kg)... 目的:研究黄精多糖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高脂饮食饲养联合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15 mg/kg)阳性对照组及黄精多糖高、中、低剂量(400、200、100 m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给药25 d后,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给药30 d后,检测血流变学、血脂、SOD活性及MDA、IL-1β、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除黄精多糖低剂量组在第1天的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给药组在第1、2、3、4天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显著增加(P<0.05);各给药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LDL-C、TG、MDA、IL-1β、TNF-α含量及黄精多糖高、中剂量组TCh含量显著降低(P<0.05),黄精多糖高、中剂量组HDL-C含量及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精多糖能促进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流变学异常、降血脂、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血脂 氧化应激 炎症 血管性痴呆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 被引量:29
7
作者 高长玉 韩淑芬 +3 位作者 段伟松 杨东宁 张艳景 常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取11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临床分级。结果(1)单证出现率依次为气虚证49.12%、火热证38.59%、血瘀证36.84%、阴虚证27.19%、阳虚证14.91%、痰湿证8.77%、血虚证...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取11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临床分级。结果(1)单证出现率依次为气虚证49.12%、火热证38.59%、血瘀证36.84%、阴虚证27.19%、阳虚证14.91%、痰湿证8.77%、血虚证0.88%。(2)1级中气虚证、火热证的出现率较高(67.65%,32.35%);2级中血瘀证、阴虚证和阳虚证明显增加(52.11%、26.76%、11.27%);3级中阴虚证、阳虚证达高峰(均为100%)。(3)1级单证出现率为67.65%,2级两证出现率为57.75%,3级三证出现率为55.56%。(4)证候组合形态有15种,1级中气虚证和火热证的出现率较高(35.3%、32.4%);2级中火热血瘀证、火热证和气虚血瘀证出现率较高(19.7%、18.3%、14.1%);3级中阴阳两虚血瘀证出现率较高(55.6%)。结论气虚证、火热证、血瘀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可以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证候,且与病情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证候特征 临床分级 气虚证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与电生理所见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高长玉 段伟松 +4 位作者 潘栓珍 王淑英 常庚 张艳景 杨东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与电生理的关系。方法选择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中医辨证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应用丹麦产DANTEC CANTATA型肌电图仪,采用表面电极测定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与电生理的关系。方法选择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中医辨证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应用丹麦产DANTEC CANTATA型肌电图仪,采用表面电极测定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阳虚证患者腓总神经MCV最慢,明显低于气虚证、热证、血瘀证和湿证(P<0.0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最低,明显低于气虚证、热证和湿证(P<0.05)。阳虚证患者腓肠神经SCV亦最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亦最低,均明显低于气虚证、热证、阴虚证、血瘀证和湿证(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辨证阳虚证的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异常最明显。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可以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证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辨证 神经传导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高长玉 王彩娟 +3 位作者 韩淑芬 刘桂宇 贲莹 段伟松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8-350,353,共4页
目的了解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80例患者分期分型,同时进行中医辨证。结果单证的发生率:气虚证60.0%、阴虚证56.3%、血瘀证63.8%、痰湿证75.0%和火热证86.3%;证候组合形式以三证最多,证候组合形态最常... 目的了解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80例患者分期分型,同时进行中医辨证。结果单证的发生率:气虚证60.0%、阴虚证56.3%、血瘀证63.8%、痰湿证75.0%和火热证86.3%;证候组合形式以三证最多,证候组合形态最常见的为痰热瘀证;活动期血瘀证高于稳定期,而气虚证和阴虚证则低于稳定期;重型组阴虚证明显高于轻型组。结论本病基本证候为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且与病情分期分型有一定相关性,辨证时多为复合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分期 分型 中医辨证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进展性卒中对血清TNF-α和IL-8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段瑞生 赵宝华 +5 位作者 靳玮 段伟松 李哲 肖向建 李俐涛 张明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静脉注射治疗对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清TNF-α、IL-8含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急性进展性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静脉注射治疗对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清TNF-α、IL-8含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急性进展性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降纤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d、5d、15d进行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5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8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TNF-α和IL-8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下调TNF-α和IL-8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降纤酶 进展性卒中 疗效 TNF—α IL-8
下载PDF
突变TDP43诱导神经元兴奋性升高以及双甲氧姜黄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惠 王小新 +2 位作者 吴力娟 段伟松 许蕾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观察稳定表达Q331K突变TDP43、人野生型(WT)TDP43和空质粒(对照)的运动神经元样细胞(NSC34)动作电位的特性,评价TDP43突变对兴奋性的影响,测定双甲氧姜黄素(DMC)对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Q331K组、WT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稳定表达Q331K突变TDP43、人野生型(WT)TDP43和空质粒(对照)的运动神经元样细胞(NSC34)动作电位的特性,评价TDP43突变对兴奋性的影响,测定双甲氧姜黄素(DMC)对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Q331K组、WT组和对照组三类细胞的动作电位。结果 Q331K组细胞动作电位频率明显增高,阈电位明显降低(p<0.05;p<0.01)。给予15!mol/L DMC培养24h后,这三类细胞表现出相同水平的动作电位频率和阈电位;与给药前比较,Q331K细胞动作电位频率明显下降、阈电位明显升高,而WT和对照细胞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Q331K突变的TDP43诱导NSC34细胞呈现高兴奋性水平,DMC可抑制TDP43突变所诱导的细胞高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TDP43 肌萎缩侧索硬化 双甲氧姜黄素 兴奋性 动作电位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情分级与电生理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娜 段伟松 高长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情分级与电生理的相关性。方法依据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标准确定入选对象;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情分级对入选对象进行临床分级;应用丹麦产DANTEC CANTATA型肌电图仪,进行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情分级与电生理的相关性。方法依据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标准确定入选对象;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情分级对入选对象进行临床分级;应用丹麦产DANTEC CANTATA型肌电图仪,进行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检查。结果腓肠神经、正中神经诱发感觉动作电位波幅(SNAP)和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随病情分级的升高而明显减低(P<0.05);腓肠神经、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3级与1、2两级比较显著减慢(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改变,尤其感觉神经电生理改变,易此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情程度评定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感觉动作电位波幅 运动电位波幅 感觉传导速度 运动传导速度
下载PDF
SOD1-G93A转基因小鼠的鉴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艳苏 于继徐 +4 位作者 段伟松 刘晓云 隋永博 张智芳 李春岩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节省和准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hSOD1-G93A转基因小鼠DNA提取及基因鉴定方法。方法以B6SJL-BTg(SOD1-G93A)1Gur/J半合子雄鼠与B6SJLF1雌鼠交配产仔,剪尾尖约1mm,提取组织DNA,PCR扩增hSOD1基因片断,电泳后观察结果并...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节省和准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hSOD1-G93A转基因小鼠DNA提取及基因鉴定方法。方法以B6SJL-BTg(SOD1-G93A)1Gur/J半合子雄鼠与B6SJLF1雌鼠交配产仔,剪尾尖约1mm,提取组织DNA,PCR扩增hSOD1基因片断,电泳后观察结果并对PCR产物进行纯化、测序及BLAST验证。同时留取鼠尾血50~100μl,提取血DNA并PCR扩增作为对照,比较两者之间的符合率。结果hSOD1-G93A阳性鼠约占54%,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鼠尾组织及血DNA鉴定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鼠尾尖组织DNA提取及鉴定是一种简便易行、节省经费并且准确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转基因小鼠 鉴定
下载PDF
外显子芯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鼠腰髓组织的分析及机制探讨
14
作者 胡明 郭艳苏 +3 位作者 陈慧芳 段伟松 常庚 李春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61-3765,共5页
目的从基因表达水平和外显子选择性剪接水平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模型鼠(hSOD1-G93A基因型阳性小鼠)发病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分析症状前期转录水平的改变及可能的发病启动机制。方法筛选鉴定hSOD1-G... 目的从基因表达水平和外显子选择性剪接水平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模型鼠(hSOD1-G93A基因型阳性小鼠)发病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分析症状前期转录水平的改变及可能的发病启动机制。方法筛选鉴定hSOD1-G93A基因型阳性雌性小鼠发病早期(30 d)做研究组(30A组),以同窝同龄SOD1-G93A基因型阴性雌性小鼠做对照组(30C组),应用Affymetrix小鼠外显子芯片检测小鼠腰髓组织的基因转录本及可变剪接事件,并对相关基因进行功能分类(gene ontology hierarchy analysis,GO分类)及生物学通路分析。结果在30A组和30C组两组比较中,基因表达谱水平仅有1个基因(未知基因)在30A组中表达高于30C组2倍以上,共有4个基因在30A组的表达高于30C组1.5倍以上,且仅有1个基因为已知基因(NM_030707)。未发现有1.5倍以上表达下调的基因。在外显子水平,共有85个发生选择性剪接的外显子,分别属于85个转录本,仅有36个已知基因。对NM_030707基因及36个可变剪接基因进行GO分析及通路分析,得出其功能及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结论与30C组相比,在基因表达水平,致病性hSOD1-G93A在ALS症状前期影响不大;在转录水平,发现了新的异常剪接基因。推测出现的新基因及新的异常剪接事件可能与hSOD1-G93A基因在症状前期致病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腰髓 外显子芯片 基因表达谱 选择性剪接
下载PDF
利美尼定促进突变SOD1蛋白质降解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李奕 王晓艳 +6 位作者 段伟松 洪坤 刘畅 祝岩波 于秀军 王慧娟 李春岩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目的利美尼定对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相关突变蛋白质SOD1G93A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在运动神经元样细胞系NSC-34中过表达WTSOD1,与家族型ALS相关的SOD1G93A突变蛋白,再给予自噬通路的特异性诱导剂和阻断剂,通过Western... 目的利美尼定对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相关突变蛋白质SOD1G93A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在运动神经元样细胞系NSC-34中过表达WTSOD1,与家族型ALS相关的SOD1G93A突变蛋白,再给予自噬通路的特异性诱导剂和阻断剂,通过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突变SOD1、自噬标记物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自噬诱导剂trehalose可以使SOD1G93A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在自噬阻断剂3-甲基腺嘌呤(3-MA)的干预下,SOD1G93A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l0uM利美尼定能够明显降低G93A SOD1的表达,但对WT SOD1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SOD1G93A主要经由自噬途径降解,利美尼定能够明显促进G93A SOD1的降解,但对WT SOD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SOD1G93A NSC-34 利美尼定 自噬
下载PDF
利美尼定促进肌萎缩侧索硬化相关蛋白质TDP-43降解的研究
16
作者 李奕 王晓艳 +3 位作者 祝岩波 段伟松 张瑞宁 李春岩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索利美尼定(RIL)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相关蛋白质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降解的影响.方法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在运动神经元样细胞系NSC-34中过表达WT TDP-43,与家族型ALS相关的Q331K TDP-43、M337V TDP-43突变蛋白、TDP-43的两种... 目的探索利美尼定(RIL)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相关蛋白质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降解的影响.方法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在运动神经元样细胞系NSC-34中过表达WT TDP-43,与家族型ALS相关的Q331K TDP-43、M337V TDP-43突变蛋白、TDP-43的两种C末端片段TDP-25和TDP-35,再给予利美尼定干预16h,通过蛋白印迹方法检测5种TDP-4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自噬诱导剂RIL的作用下,两种突变TDP-43及其C末端片段的表达明显减少,而WT TDP-43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在自噬阻断剂3-MA的干预下,RIL降解异常蛋白质的作用也被阻断.结论RIL可经由自噬通路降解Q331K TDP-43、M337V TDP-43及其C末端截短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TAR DNA结合蛋白43 利美尼定 自噬 LC3-Ⅱ
下载PDF
突变和野生型TDP-43对运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影响
17
作者 董惠 王小新 +2 位作者 吴力娟 段伟松 许蕾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801-805,共5页
目的观察反式激活应答区域DNA结合蛋白43(transactivating response region DNA binding protein,TDP-43)对运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特性的影响,评价突变(M337V)和野生型TDP-43与运动神经元... 目的观察反式激活应答区域DNA结合蛋白43(transactivating response region DNA binding protein,TDP-43)对运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特性的影响,评价突变(M337V)和野生型TDP-43与运动神经元变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运动神经元样细胞系,稳定转染空的pCI-neo质粒(对照组)或者携带M337V突变(M337V组)和人野生型(WT组)TDP-43 cDNA的质粒;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M337V组、WT组和对照组3类细胞VGSCs激活和失活电流,分析VGSCs特性的变化。结果 WT组VGSCs激活曲线的半数激活电压以及缓慢失活后恢复曲线的时间常数明显小于M337V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提示野生型TDP-43加快了VGSCs激活和慢失活恢复的特性;而M337V组VCSCs稳态失活曲线的半数失活电压以及快速失活后恢复曲线的时间常数明显大于WT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提示M337V突变TDP43抑制运动神经元样细胞VGSCs快速失活和激活后恢复能力。结论 M337V突变或人野生型TDP43可导致VGSCs功能改变,增高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但二者从不同角度影响VGSCs的特性,提示这两种TDP-43通过不同的机制介导和参与运动神经元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DNA结合蛋白质类 钠通道 电压门控
下载PDF
小鼠脊髓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18
作者 黄艳丽 许蕾 +7 位作者 段伟松 蒋怡芳 姜虹 郭艳苏 范志亮 张瑞燕 任文博 李春岩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获得纯度较高的脊髓源性星形胶质细胞。方法采用小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无菌条件下取生后1~3dICR(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小鼠的脊髓,剪碎后胰酶分次消化,结合机械吹打使细胞分散,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 目的获得纯度较高的脊髓源性星形胶质细胞。方法采用小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无菌条件下取生后1~3dICR(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小鼠的脊髓,剪碎后胰酶分次消化,结合机械吹打使细胞分散,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无底物黏附的玻璃培养瓶中,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液为DMEM/F12混合培养液。培养9~12d待细胞达到80%~90%融合后进行摇床纯化,舍弃含脱落细胞的细胞悬液,以去除少突胶质和小胶质细胞,继续培养,待细胞铺满瓶底后传代,并对传代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免疫荧光鉴定,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细胞可高达98%。结果通过恒温振荡和传代后得到了形态典型,含量较高的脊髓源性星形胶质细胞。结论用无底物贴附,恒温振荡和传代方法可获得高纯度脊髓源性星形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纯化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小鼠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
19
作者 蒋怡芳 宋学琴 +1 位作者 段伟松 李春岩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5期466-469,共4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以选择性的运动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在ALS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释放营养因子和清除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支持和保护运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以选择性的运动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在ALS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释放营养因子和清除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支持和保护运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其形态功能改变,以及它与运动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发生紊乱,导致了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加速了ALS的疾病进展。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与ALS的发病机制相关性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星形胶质细胞 运动神经元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I)
下载PDF
第22届国际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会议纪要
20
作者 黄旭升 崔丽英 +7 位作者 蒲传强 樊东升 张成 李晓光 陈嬿 牛琦 段伟松 卜辉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7-619,共3页
第22届国际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ALS/MND)会议于2011年11月底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注册代表637人。会议分22个专题,交流论文99篇,壁报交流194篇,其中中国内地有12篇论文进行壁报交流。以下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次会议某些专... 第22届国际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ALS/MND)会议于2011年11月底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注册代表637人。会议分22个专题,交流论文99篇,壁报交流194篇,其中中国内地有12篇论文进行壁报交流。以下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次会议某些专题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运动神经元病 会议 国际 澳大利亚 中国内地 专题 论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