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河岸线生态完整性内涵及评估方法——以长江岸线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段学军 邹辉 +4 位作者 王晓龙 蔡永久 赵中华 颜蔚 温舒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788-5801,共14页
大河岸线作为流域的重要生态空间,其内涵属性、空间格局和生态功能都具有显著的整体性。从岸线的陆域原真性、水陆生态渐变性、生境依存性及生物多样性等维度,分析了大河岸线生态完整性的科学内涵。结合国内外河流岸线生态评价研究,建... 大河岸线作为流域的重要生态空间,其内涵属性、空间格局和生态功能都具有显著的整体性。从岸线的陆域原真性、水陆生态渐变性、生境依存性及生物多样性等维度,分析了大河岸线生态完整性的科学内涵。结合国内外河流岸线生态评价研究,建立了大河岸线生态完整性的科学表征体系,提出各项指标评估和综合分级方法,并对长江岸线生态完整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长江岸线生态完整性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从上游到下游沿岸各地市岸段生态完整性得分总体逐步降低;中上游地市岸段受到滨江湿地和洲岛发育程度及湿地保护状况等因素制约,下游地市岸段则受土地开发强度、自然岸线保有率、水陆连通性等制约。虽然中下游岸线有较高的开发程度且受长江大堤的约束,生态完整性受到明显影响,但在相同条件下生态完整性仍然有较大差异性,部分地区如铜陵段、安庆段和上海段仍保持了较高的完整性。大河岸线生态完整性的评估有助于形成既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防洪安全及供水安全,又能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促进高效集约利用的长江生态岸线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 岸线 生态完整性 长江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段学军 晁聪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9期9-14,共6页
运用中国知网(CNKI)文献分析工具和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知识图谱,对中国知网(CNKI)2000—2021年间刊载的课程思政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热点主题有课程思政、高校思政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论... 运用中国知网(CNKI)文献分析工具和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知识图谱,对中国知网(CNKI)2000—2021年间刊载的课程思政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热点主题有课程思政、高校思政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该文明确当前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主题,分别是课程思政的设计、课程思政的实施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机制,并预测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推广为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可视化分析 热点主题 趋势 效果评价机制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环境地质调查研究进展
3
作者 姜月华 周权平 +47 位作者 倪化勇 陈立德 程和琴 雷明堂 葛伟亚 马腾 施斌 程知言 段学军 苏晶文 朱锦旗 修连存 向芳 朱志敏 冯乃琦 谢忠胜 谭建民 彭轲 郭盛乔 伏永朋 任海彦 孙建平 杨强 朱继良 王东辉 李明辉 刘广宁 范晨子 王新峰 史玉金 王寒梅 董贤哲 陈焕元 郝社峰 邓娅敏 李云 肖则佑 杨海 刘林 金阳 张鸿 梅世嘉 齐秋菊 吕劲松 侯莉莉 陈刚 陈孜 贾正阳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239-261,共23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和认识: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梳理了...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和认识: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②提出长江续接贯通时间是在距今75万年的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新认识;③探索形成流域5个系列生态修复示范关键技术和方法体系;④构建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地质环境效应研究方法体系,创建一套多模态传感器系统,提出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新判断;⑤探索建立流域尺度地球关键带调查评价监测理论和方法体系;⑥创新应用“光纤技术”监测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长江崩岸以及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扰动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引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⑦自主研发机载航空高光谱仪,建立航空高光谱遥感综合调查技术方法;⑧探索形成流域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8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⑨调查研究成果在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支撑服务新型城镇化战略、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灾害防治、脱贫攻坚和国家地下战略储油储气库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21支稳定的环境地质调查专业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长江流域 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地质环境 地质调查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下载PDF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2017—2021)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海乐 沈丽 +104 位作者 何勇凤 田辉伍 高雷 吴金明 梅志刚 魏念 王琳 朱挺兵 胡飞飞 龚进玲 杜红春 段辛斌 邓华堂 王导群 朱峰跃 李云峰 吴凡 茹辉军 张燕 李君轶 杨俊琳 周运涛 方冬冬 王银平 蔺丹清 杨彦平 李佩杰 刘思磊 杨健 庄平 王思凯 张涛 杨刚 杨文波 袁立来 曹坤 徐硕 刘慧媛 梁志强 王崇瑞 李鸿 袁希平 杨鑫 傅义龙 张燕萍 章海鑫 陶志英 王生 高小平 金斌松 李柯懋 王国杰 简生龙 李英钦 薛晨江 雷春云 薛绍伟 孙昳 朱滨 邵科 胡兴坤 熊美华 杜军 何斌 颜涛 黄颖颖 邹远超 谢碧文 王永明 李斌 刘飞 张瑶瑶 范飞 王志坚 黄静 辜浩然 葛海龙 但言 李燕 王恕桥 张闯 周路 王雪 曾圣 向燕 何绪刚 覃剑晖 夏成星 侯杰 石义付 高立方 朱志强 沈红保 杜耘 段学军 熊嘉武 杨德国 刘绍平 倪朝辉 张辉 刘凯 赵峰 李应仁 王剑伟 危起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共28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鱼类资源量、濒危鱼类、长江江豚、渔业生态环境、消落区、捕捞渔业和休闲渔业等7个专题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长江历史(2017年前)分布鱼类记录有18目37科163属443种,本次调查中有135种鱼类未采集到,新采集到15种外来鱼类;(2)当前鱼类资源数量约为8.86亿尾,重量约为12.48万t,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的27.3%、80年代的58.7%,流域性优势种为鲤、鲫、鲢、黄颡鱼、短颌鲚、鲇、蛇、草鱼、光泽黄颡鱼、䱗、鳜、铜鱼、翘嘴鲌、鳊、鳙,重量占比达50%,数量占比达45%;(3)长江流域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鱼类29种(属),本次调查共记录到15种,白鲟已被IUCN认定灭绝,鯮和鲥已多年未见野生个体,长江鲟被IUCN认定野外灭绝,中华鲟、胭脂鱼和松江鲈多年未见自然繁殖;(4)2017—2021年,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长江江豚个体数量整体稳中有升,分布范围有所扩大;(5)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较好,整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6)长江流域重点水域2019—2020年最大水面19663 km^(2),最小水面14281km^(2),消落区总面积6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 km^(2);(7)禁捕前,长江捕捞渔业从业者以初中学历以下的中老年为主。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全面禁捕退捕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的生态工程,更是渔民产业转型生存条件改善的民生工程,禁捕后鱼类资源将有显著恢复,长江江豚种群规模也有望稳中有升,但濒危鱼类的处境依然堪忧,衰退的消落区将成为制约未来长江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限制性因素。作为长江流域重要水域全面禁捕前展开的系统调查,本调查结果可以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长江江豚 资源量 水生生态系统 渔业 本底调查 长江水系
原文传递
湖泊生态缓冲带识别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滇池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佳恒 颜蔚 +3 位作者 段学军 段岩燕 邹辉 金满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5-1015,共11页
湖滨带及环湖区域是发挥湖泊生态功能的关键区域,湖泊生态缓冲带建设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和湖泊生态保育的重要手段。基于原地产污贡献、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和GIS分析等方法,以滇池为例识别湖泊生态缓冲带并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湖滨带及环湖区域是发挥湖泊生态功能的关键区域,湖泊生态缓冲带建设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和湖泊生态保育的重要手段。基于原地产污贡献、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和GIS分析等方法,以滇池为例识别湖泊生态缓冲带并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滇池生态缓冲带识别划定出山体型缓冲带、农田型缓冲带、村落型缓冲带、城镇型缓冲带和湿地型缓冲带等5种类型,上边界和下边界长度为171.50km和127.55km,平均宽度为349.49m,总面积为38.12km^(2);其中湿地型占主,缓冲带宽度处于20—825m之间,面积为10.31km^(2)、占比27.05%;(2)2000—2020年环滇池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价值总量由12.40亿元降低至7.78亿元;价值等级以低等级和中等级别为主,多期评估显示二者占比处于70.21%—77.66%之间;外海北岸和草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最为明显,反映出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3)环滇池区域湿地型、林地型和草地型三种情景模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提升58.87%、21.08%和17.48%,湿地型情景下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提升效果显著。研究结果直观显示了生态缓冲带的生态价值,为滇池生态缓冲带构建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缓冲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湖滨带 滇池
下载PDF
中国铁路建设与国土空间发展的关系演变——基于多层级管治视角
6
作者 孔冰清 王磊 段学军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871,共13页
通过梳理中国铁路发展和投融资政治经济环境演化,试图分析不同阶段铁路建设与多层级国土空间发展的关系演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建立及融入全球化进程,铁路发展事权下移,中央和地方在铁路建设目标和利益导向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决定了铁... 通过梳理中国铁路发展和投融资政治经济环境演化,试图分析不同阶段铁路建设与多层级国土空间发展的关系演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建立及融入全球化进程,铁路发展事权下移,中央和地方在铁路建设目标和利益导向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决定了铁路投融资结构、线路安排和站点区位选择,影响了铁路发展的空间效应。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建设与国土空间发展关系可分为4个阶段:铁路建设适应国土空间发展(1949―1978年)、铁路建设滞后国土空间发展(1978―2004年)、铁路建设追随国土空间发展(2004―2013年)、铁路建设引领国土空间发展(2013年至今)。各时期铁路发展主体、建设模式及其空间效应有显著差异,呈现出从建设普通铁路以满足区域物质运输、人口流动,到规划高铁来引领多尺度空间重构的发展趋势。近10多年来高铁建设成为铁路发展的主要形式,形成了以中央为主导的国家骨干网为基础,推动国家级发展轴线与城市群建设;以省市政府为主导的城际网络为基础,推动都市圈和同城化发展的多层级格局。展望未来,高铁建设需要加强站点与城市空间的协同发展,提升高铁效应在不同尺度的相互作用,进而推动空间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建设 高铁 国土空间发展 发展阶段 多层级管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岸线资源与腹地空间响应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7
作者 秦海旭 段学军 +4 位作者 姚利鹏 胡璐 邹辉 杨琳 陈维肖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4期57-62,共6页
系统识别了2016—2020年长江南京段岸线资源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并对岸线腹地2 km范围内用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较2016年,2020年长江南京段自然岸线和城镇生活岸线增多,港口码头岸线和工业生产岸线减少,总体上长江岸线整治工... 系统识别了2016—2020年长江南京段岸线资源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并对岸线腹地2 km范围内用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较2016年,2020年长江南京段自然岸线和城镇生活岸线增多,港口码头岸线和工业生产岸线减少,总体上长江岸线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岸线利用率降低了6.5%,而干流岸线开发利用强度仍然偏高;长江南京段干流自然岸线、城镇生活岸线与其腹地2 km内生态和城镇生活用地类型较为一致,港口码头岸线、工业生产岸线腹地2 km内用地类型多样;岸线利用类型与2 km腹地范围内用地类型属性关联强度因南岸和北岸开发强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表现为开发强度低、关联性强的规律,南岸腹地用地类型更加分散,岸线腹地1 km左右在主要用地类型上呈现略有变化的状态。进一步分析了岸线利用存在的问题,并从顶层设计、自然岸线保护、打通沿江生态廊道、推进岸线清理整顿、强化岸线腹地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资源 土地利用类型 空间响应评价 长江南京段
下载PDF
江苏省制造业能源效率与结构高级度耦合分析
8
作者 靳婷婷 段学军 邹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8,共10页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是能源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利用能源效率指数、高级度指数和耦合度模型,评价2006—2016年江苏省地级市制造业能源效率和结构高级度,测算能源效率与结构高级度的耦合度并划分耦合类型,分析不同耦合类型区的制造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是能源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利用能源效率指数、高级度指数和耦合度模型,评价2006—2016年江苏省地级市制造业能源效率和结构高级度,测算能源效率与结构高级度的耦合度并划分耦合类型,分析不同耦合类型区的制造业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研究区能源效率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南北分化”的空间特征,高能效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通、盐城和宿迁,低能效地区分布在淮安、连云港和徐州;2)制造业结构高级度以南京—苏州为高值区的两极格局显著,南部地区整体高于北部地区;3)制造业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度整体处于初级耦合协调水平,南通、盐城为高度耦合地区;4)根据各城市制造业能源效率与结构高级度耦合关系,划分3种耦合类型区,发现低能源效率-低制造业高级度区域的低附加值、高能耗制造业部门占比较大,是产业结构优化、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能源效率 产业结构 耦合 江苏省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段学军 王晓龙 +2 位作者 邹辉 梁双波 陈维肖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31,共10页
岸线资源是重要而特殊的国土资源与国土空间,在江河沿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基于遥感解译、部门座谈、实地勘察和采样测试等技术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干支流岸线资源开展了系统的调查评估分析。结果表明... 岸线资源是重要而特殊的国土资源与国土空间,在江河沿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基于遥感解译、部门座谈、实地勘察和采样测试等技术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干支流岸线资源开展了系统的调查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岸线资源条件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岸线资源生态敏感程度较高,开发与保护协调困难,岸线利用对滨岸带水环境和水生态产生影响,局部岸段健康风险突出,滨江湿地呈萎缩、破碎化趋势。从岸线资源空间管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等战略和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资源 岸线利用 生态环境调查 长江岸线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功能区划方法研究——以南通市域长江岸线为例 被引量:56
10
作者 段学军 陈雯 +1 位作者 朱红云 王书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1-626,共6页
长江岸线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据其资源条件,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确定分段岸线使用的适宜性,合理安排港口、工业、城市生活以及生态保护等各项功能,实现岸线水域和陆域利用的合理布局,对长江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长江岸线... 长江岸线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据其资源条件,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确定分段岸线使用的适宜性,合理安排港口、工业、城市生活以及生态保护等各项功能,实现岸线水域和陆域利用的合理布局,对长江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功能区划必须坚持可持续开发作用、深水深用与浅水浅用、集约布局与纵深发展结合、上下游及左右岸利用方式协调、开发规模和时序与城市和产业发展适应等五条基本原则,区划过程一般包括4个步骤,即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岸线资源条件、分析岸线利用现状及需求、分析岸线利用适宜性并完成功能分区。提出了基于遥感与GIS的岸线资源条件和利用现状评价思路,引入了构造联表的岸线开发适宜性分析方法,并且应用这些方法对南通市域长江岸线资源进行了功能区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岸线资源 功能区划 方法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分布演化与偏移增长 被引量:59
11
作者 段学军 王书国 陈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之间人口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的流动和迁移正在成为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间人口发展最为集中的矛盾点。采用密度分析、不均衡指数法、重心分析以及偏移-分享分析(shift-share analysis...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之间人口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的流动和迁移正在成为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间人口发展最为集中的矛盾点。采用密度分析、不均衡指数法、重心分析以及偏移-分享分析(shift-share analysis)等方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分布演化的特征和规律,发现这一时期该区域人口分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人口分布重心总体南移,向省市首府集中的趋势明显,人口偏移增长在不同区域层面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人口分布演化的趋势主要受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同时也受到区域人口政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演化 偏移增长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下载PDF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56
12
作者 段学军 虞孝感 +1 位作者 陆大道 Josef Nipper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克鲁格曼在借鉴经典区位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世界贸易、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改造并创新了传统区位理论,在此基础上构造出一套新的空间区位理论—称之为新经济地理学。克鲁格曼以在该领域及此前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形势预测... 克鲁格曼在借鉴经典区位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世界贸易、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改造并创新了传统区位理论,在此基础上构造出一套新的空间区位理论—称之为新经济地理学。克鲁格曼以在该领域及此前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形势预测方面的贡献,获得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在新形势下取得的新成果,解决了许多传统区位理论未能解决的难题,而且使经典区位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但是,长期以来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被认为与地理界所研究的经济地理学关系不大,未引起地理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对克鲁格曼所研究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内涵、研究意义及其与传统区位论的关系等方面,重新解读和审视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该理论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影响,以期对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创新研究和制订区域科学发展路线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理论 区位论 意义 克鲁格曼
下载PDF
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的基本逻辑与框架 被引量:8
13
作者 段学军 王传胜 +5 位作者 李恒鹏 欧维新 张龙江 田莉 苏伟忠 王雅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17-826,共10页
中国不少村镇出现非农化、老弱化、空废化、污损化、贫困化(“五化”)现象,其实质是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协调的问题,尤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量生产要素投向农村带来发展的同时让这种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缺少管理上可... 中国不少村镇出现非农化、老弱化、空废化、污损化、贫困化(“五化”)现象,其实质是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协调的问题,尤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量生产要素投向农村带来发展的同时让这种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缺少管理上可操作的村镇关键资源环境约束与胁迫因子的精准核算,在村镇发展规模、模式和发展方向路径选择上缺乏依据和标准。该文界定了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开展了村镇建设资源环境区划与功能类型划分,设计了村镇建设水、土地、生态关键约束因子及阈值测算原理,建立了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算逻辑框架,并提出了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建设 资源环境承载力 测算 基本逻辑 框架
下载PDF
“数字城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段学军 顾朝林 于涛方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3-38,共6页
在分析“数字城市”研究背景的基础上 ,对“数字城市”的定义、特征提出见解 ,探讨“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以及所必需的技术基础 ,指出了“数字城市”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数字城市 城市GIS 功能结构 体系结构 城市数据 信息资源
下载PDF
省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方法探讨 被引量:63
15
作者 段学军 陈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0-545,共6页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通过划定各类功能区,使尽可能多的经济社会活动配置在低环境敏感性、低开发成本、高发展潜力的空间,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初步探讨了省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提出了经...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通过划定各类功能区,使尽可能多的经济社会活动配置在低环境敏感性、低开发成本、高发展潜力的空间,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初步探讨了省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提出了经济发展潜力、资源利用成本、生态保护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研究思路,确定了不同经济、资源和生态组合对应的空间开发功能类型,并引入三维魔方图方法进行综合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进行了以县市为单元的功能分区,将其作为江苏省进行空间开发秩序调整和管制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 经济发展潜力 资源利用成本 生态保护价值 江苏 三维魔方分类
下载PDF
南通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分析及模拟 被引量:24
16
作者 段学军 卢雨田 +1 位作者 李慧 秦贤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4-110,共7页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高速扩张,建设与粮食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合理有效使用土地成为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多时相遥感卫星影像,结合相关模型,分析和模拟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可以为...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高速扩张,建设与粮食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合理有效使用土地成为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多时相遥感卫星影像,结合相关模型,分析和模拟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可以为城市土地合理配置与投放提供依据。利用1987、1990、1997、2001、2006年的TM卫星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建设用地数据,分析了南通近20年来城镇建设用地变化和城区扩展特征,并且模拟了其扩展趋势。结果表明:南通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扩展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沿江区域,沿海地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热度逐步升温;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显示出城镇组团化发展的趋势,尤其使南通大都市区的轮廓日益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扩展模拟 南通市
下载PDF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分析、评价与战略对策 被引量:19
17
作者 段学军 陈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9-204,共6页
江苏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协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是该地区需迫切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长江沿江、东南沿海各省市的数... 江苏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协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是该地区需迫切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长江沿江、东南沿海各省市的数据库,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与沿江、沿海省市进行了横向比较,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类型进行了分析和判断。通过分析,认为江苏省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经济发展动力和效益低、就业和人口老龄化压力大、资源制约、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资源安全,实施减灾、防灾与治污工程和建立多元环境监管体系等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可持续发展 评价 协调发展 经济 社会 资源 环境保护 科技成果转化 减灾 防灾 污染治理
下载PDF
一株抗镉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性基因定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段学军 闵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4-158,共5页
报道了从长期重金属镉处理土壤中分离纯化 ,获得一株可在含镉 2 0 0mg L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抗镉细菌菌株 ,编号为DKC1.经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Biolog生理生化分析、G +Cmol%测定及 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 ,该菌株鉴定为Ral stoniaeu... 报道了从长期重金属镉处理土壤中分离纯化 ,获得一株可在含镉 2 0 0mg L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抗镉细菌菌株 ,编号为DKC1.经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Biolog生理生化分析、G +Cmol%测定及 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 ,该菌株鉴定为Ral stoniaeutropha .利用RDPⅡ数据库的PhylipInterface进行了系统发育地位分析 ,构建了进化树 ,并对KDC1菌株进行了抗重金属谱测定 ,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镉有较高的抗性 (35 0mg L)而对其它重金属耐性较低 ,通过质粒检测 ,该菌株含有一较大质粒 ,抗镉基因位于质粒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镉细菌 分离鉴定 抗性基因 定位 质粒检测 生物监测
下载PDF
镉胁迫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基因多样性的DGGE分子指纹分析 被引量:41
19
作者 段学军 闵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2-126,共5页
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避开传统的分离培养过程 ,探讨重金属镉污染条件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基因多样性 .经过直接从土壤中抽提总DNA ,并对总DNA中 1 6SrDNA及其中V3可变区序列作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分析等 ,对镉胁... 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避开传统的分离培养过程 ,探讨重金属镉污染条件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基因多样性 .经过直接从土壤中抽提总DNA ,并对总DNA中 1 6SrDNA及其中V3可变区序列作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分析等 ,对镉胁迫下稻田土壤总DNA、微生物种类分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发现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稻田土壤间的菌种有明显差异 ,DGGE技术可以用于污染环境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同时对DGGE分子指纹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作了初步尝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稻田土壤 基因多样性 DGGE分子指纹
下载PDF
村镇建设类型划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段学军 王磊 +1 位作者 康珈瑜 刘圆圆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3-332,共10页
村镇地区是多要素组合的地域单元,由于区位条件复杂多样,资源禀赋差异明显,村镇建设具有多元发展路径。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视角,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的村镇建设分类指标体系,采用单向优势指标和复合指标相对优势判断相结合... 村镇地区是多要素组合的地域单元,由于区位条件复杂多样,资源禀赋差异明显,村镇建设具有多元发展路径。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视角,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的村镇建设分类指标体系,采用单向优势指标和复合指标相对优势判断相结合的划定方法,综合考虑国家和省级功能区划、协调乡镇周边区域功能并衔接省国土空间发展战略,以乡镇为分析单元,建立了省级村镇建设分类综合方案,并以江苏省为案例进行村镇建设类型划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仅有29.61%的乡镇为明显的单一建设类型,村镇建设的综合性发展态势明显;村镇建设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苏北地区主要以居住类乡镇和生态类乡镇为主,苏中地区种植类乡镇和养殖类乡镇居多,苏南地区则集聚了商旅类和工业类乡镇。以此为基础提出不同村镇建设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建设 资源环境承载力 分类 乡镇 江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