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转型、节能环保就是发展低碳经济 被引量:2
1
作者 段毅豪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0年第4期30-32,共3页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经济 节能环保 合作组织 节能减排 气候变化 白皮书 胡锦涛
下载PDF
马拉硫磷对中华稻蝗种群遗传结构的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卢芙萍 李翠兰 +2 位作者 段毅豪 郭亚平 马恩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3-668,共6页
将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注射1 5g/L的马拉硫磷,24h后死亡率为56%。用等位酶电泳确定死亡与存活个体在多态性基因座Pgm和Me上的基因型,并比较各基因型的死亡率差异。结果表明:在Pgm基因座上,马拉硫磷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中华稻蝗个体... 将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注射1 5g/L的马拉硫磷,24h后死亡率为56%。用等位酶电泳确定死亡与存活个体在多态性基因座Pgm和Me上的基因型,并比较各基因型的死亡率差异。结果表明:在Pgm基因座上,马拉硫磷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中华稻蝗个体存在选择性致死作用,但是在Me基因座上未观察到类似选择性致死作用。在基因座Pgm上,Pgm ab基因型个体死亡率最高(80%),Pgm bb和Pgm bc基因型个体死亡率最低(49%),低于平均死亡率。卡方检验表明,基因型Pgm bb和Pgm cc的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存活个体中,等位基因Pgm b的频率显著增加。基于Roger'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马拉硫磷的急性致死作用会导致中华稻蝗种群遗传组成的变化。马拉硫磷是蝗虫防治中常用的杀虫剂,研究显示,不同基因型在死亡率上的差异也可能存在于田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硫磷 中华稻蝗 种群遗传结构 死亡率差异 等位酶
下载PDF
敌百虫对中华稻蝗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基因型的致死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翠兰 段毅豪 +2 位作者 卢芙萍 郭亚平 马恩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81-383,共3页
采用急性致死处理及等位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了敌百虫处理后中华稻蝗Gpi、Ldh和Pgm各基因型频率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敌百虫对中华稻蝗3种多态酶基因座位不同的基因型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性致死作用,其中敌百虫对Ldh... 采用急性致死处理及等位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了敌百虫处理后中华稻蝗Gpi、Ldh和Pgm各基因型频率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敌百虫对中华稻蝗3种多态酶基因座位不同的基因型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性致死作用,其中敌百虫对Ldh和Pgm各基因型的选择呈现随机特征,死亡组和存活组各基因型分布没有显著关联(P>0.05);而敌百虫对Gpi各基因型的选择呈现出非随机效应,在Gpi基因座位上,具有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Gpi-AA(47%),Gpi-AB(58%),Gpi-BB(56%)和Gpi-BC(18%)。x2独立性检验表明,Gpi-BC与其他3个基因型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存在显著关联(P<0.05)。以上结果表明本中华稻蝗种群Gpi-BC基因型很可能与敌百虫的抗药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百虫 中华稻蝗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基因型 致死性差异 有机磷农药
下载PDF
中华稻蝗三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英文) 被引量:17
4
作者 韩焱 段毅豪 +1 位作者 马恩波 乔海晅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80,共5页
应用淀粉凝胶电泳对山西省太原黄陵村、临猗县赵村及永济县伍姓湖 3个中华稻蝗 (Oxyachinensis)种群的 4个等位酶位点 (MDH 1、MDH 2、LDH、ME)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3个种群的中华稻蝗在遗传结构上具有差异 :黄陵种群的MDH 1、MDH 2以... 应用淀粉凝胶电泳对山西省太原黄陵村、临猗县赵村及永济县伍姓湖 3个中华稻蝗 (Oxyachinensis)种群的 4个等位酶位点 (MDH 1、MDH 2、LDH、ME)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3个种群的中华稻蝗在遗传结构上具有差异 :黄陵种群的MDH 1、MDH 2以及伍姓湖种群的MDH 1均为单态位点 ;赵村种群的杂合性最低(H =0 112 ) ,伍姓湖种群最高 (H =0 2 2 9) ;赵村种群与伍姓湖种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为 0 0 6 8,可视为 1个大的种群 ,而黄陵种群与赵村种群和伍姓湖种群的Nei’s遗传距离分别为 0 2 47和 0 2 18。考虑到赵村和伍姓湖之间的地理距离 (4 1km)比太原黄陵 (35 7km)要近得多 ,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稻蝗 等位酶 种群遗传 山西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与阿维菌素急性死亡率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翠兰 段毅豪 +2 位作者 卢芙萍 郭亚平 马恩波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41-1247,共7页
中华稻蝗的Ldh、Gpi、Pgm、Me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 ,从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 (A =2 8)、多态基因座位百分率 (P =80 0 % )、平均观察杂合度 (Ho=0 2 71~ 0 2 79)和平均期望杂合度 (He=0 30 5~ 0 316 ) 4个参数可知 ,中... 中华稻蝗的Ldh、Gpi、Pgm、Me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 ,从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 (A =2 8)、多态基因座位百分率 (P =80 0 % )、平均观察杂合度 (Ho=0 2 71~ 0 2 79)和平均期望杂合度 (He=0 30 5~ 0 316 ) 4个参数可知 ,中华稻蝗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适合于农药阿维菌素作为选择因子用于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致死性差异研究。用阿维菌素农药制剂按 1 3× 10 -2 μg/ g剂量注射中华稻蝗五龄若虫共 85 5头 ,2 4h后平均死亡率为 5 4 %。分别对存活个体和死亡个体的Ldh、Gpi、Pgm、Me基因座位进行等位酶分析以确定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列联表 χ2 检验表明 :阿维菌素对Ldh、Pgm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呈现随机特征 ,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著的相关 (P >0 0 5 )。但在Gpi基因座位上 ,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呈梯度分布 ,由低到高依次为Gpi AA(38% )、Gpi AB (5 1% )、Gpi BB (5 8% )和Gpi BC (74 % )。且Gpi AA与Gpi BB(P <0 0 5 )、Gpi AA与Gpi BC(P<0 0 1)、Gpi AB与Gpi BC(P <0 0 5 )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显示阿维菌素的致死作用对Gpi基因座位的不同基因型呈现出非随机特征 ,Gpi AA基因型很可能与中华稻蝗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有关。此外 ,在所有具有较低死亡率的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稻蝗 阿维菌素 基因型 等位酶 差别死亡率
下载PDF
华北2蝗区东亚飞蝗种群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9
6
作者 郑先云 段毅豪 +1 位作者 李春选 马恩波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6-971,共6页
利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对采自天津北大港和河北黄骅两个相临蝗区的东亚飞蝗 (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种群进行等位酶基因频率分析 ,比较了这两个种群的遗传结构。等位酶酶谱分析表明 ,19个基因座中 4个基因座(Mdh 1,Pgm ,Adk ,G3pd... 利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对采自天津北大港和河北黄骅两个相临蝗区的东亚飞蝗 (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种群进行等位酶基因频率分析 ,比较了这两个种群的遗传结构。等位酶酶谱分析表明 ,19个基因座中 4个基因座(Mdh 1,Pgm ,Adk ,G3pd)的等位基因频率变化很小 ,常见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 0 .95。其他基因座有 2~ 4个等位基因 ,但是两个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除两个基因座 (Fbp,Got 2 )外都很相似。多态位点的 2 7个 χ2 检验表明 ,由于常见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高频率和相应杂合子的缺乏 ,仅有北大港种群的 2个基因座 (Pgi,Got 1)符合Hardy Wein berg平衡。在每个种群内的蝗虫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 ,但在种群间遗传结构极为相似 ,多态位点的百分数P分别为 73.7%和 78.9% ,每个基因座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 2 .9和 3.1,平均每个基因座的实际杂合度几乎相等 (约为0 .138)。F 统计量 (FST=0 .0 5 3)也表明了两个种群间的遗传一致性 ,遗传相似性系数 (I)高达 0 .938。这些结果提示 ,这两个种群可能属于 1个大种群。在两个种群的一定位点上的遗传多态性和分化可能都与迁飞因素有关。因为东亚飞蝗的高度扩散能力有利于遗传结构的连续分布 ,高度的迁飞能力也导致个体暴露于各种不同的环境 ,而在种群水平上的可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蝗区 东亚飞蝗种群 遗传结构 比较研究 等位基因酶 遗传分化
下载PDF
日本稻蝗、中华稻蝗和赤胫伪稻蝗地理种群的RAPD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建珍 郭亚平 +1 位作者 段毅豪 马恩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99-1405,共7页
运用 1 0个 RAPD引物对日本稻蝗 (Oxya japonica)、中华稻蝗 (Oxya chinensis)和赤胫伪稻蝗 (Pseudoxya diminuta)的种群遗传分化进行分析。 1 0个随机引物共产生 1 35条带 ,扩增谱带具有明显的属、种间多态性。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中... 运用 1 0个 RAPD引物对日本稻蝗 (Oxya japonica)、中华稻蝗 (Oxya chinensis)和赤胫伪稻蝗 (Pseudoxya diminuta)的种群遗传分化进行分析。 1 0个随机引物共产生 1 35条带 ,扩增谱带具有明显的属、种间多态性。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2 .6 93) ,日本稻蝗次之 (2 .31 9) ,赤胫伪稻蝗最低 (1 .0 4 2 )。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的不同地理居群出现遗传分化 ,由 Shannon信息指数估算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 2 0 .7% ,4 2 .4 %。用 UPGMA和 NJ法对 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 ,构建分子系统树。系统树显示 :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优先相聚 ,而后 ,同一种的不同种群依次相聚 ;日本稻蝗广西南宁种群和广东广州种群首先聚为一支 ,陕西西安种群和浙江杭州种群聚为另一支 ,两支相聚后与中华稻蝗聚在一起 ,最后与赤胫伪稻蝗相聚。聚类结果表明 :不同地域日本稻蝗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呈现一定的相关趋势 ,日本稻蝗与中华稻蝗亲缘关系较近 ,Nei's遗传距离平均为 0 .1 4 2 ,而赤胫伪稻蝗与它们关系较远 ,Nei's遗传距离平均为 0 .4 5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稻蝗 中华稻蝗 赤胫伪稻蝗 RAPD分析 遗传分化
下载PDF
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对杀虫剂氯氟氰菊酯致死性的响应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翠兰 段毅豪 +2 位作者 卢芙萍 郭亚平 马恩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447,共4页
用氯氟氰菊酯(0.53g·kg-1)注射中华稻蝗,研究比较了在Ldh、Gpi和Pgm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列联表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氯氟氰菊酯对Ldh和Gpi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呈现随机特征,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著的相关(P>0... 用氯氟氰菊酯(0.53g·kg-1)注射中华稻蝗,研究比较了在Ldh、Gpi和Pgm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列联表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氯氟氰菊酯对Ldh和Gpi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呈现随机特征,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著的相关(P>0.05)。但在Pgm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24%(Pgm-AB),48%(Pgm-BB),48%(Pgm-BC),52%(Pgm-CC)和62%(Pgm-AA)。且Pgm-AB与Pgm-AA,Pgm-BB,Pgm-BC,Pgm-CC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以上结果表明本中华稻蝗种群中Pgm-AB基因型很可能与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稻蝗 氯氟氰菊酯 等位酶 基因型 死亡率
下载PDF
山西省 8种蝗虫 8个种群的遗传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春选 段毅豪 +1 位作者 郑先云 马恩波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7,共9页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 ,对采自山西省蝗虫区系的优势种类 :斑腿蝗科 (Catantopidae)、斑翅蝗科 (Oe dipodidae)和网翅蝗科 (Arcypteridae) 3科 7属 8种蝗虫的 11种酶进行了检测 ,共辨析出 17个酶基因座位 ,并计算出等位基因频率和...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 ,对采自山西省蝗虫区系的优势种类 :斑腿蝗科 (Catantopidae)、斑翅蝗科 (Oe dipodidae)和网翅蝗科 (Arcypteridae) 3科 7属 8种蝗虫的 11种酶进行了检测 ,共辨析出 17个酶基因座位 ,并计算出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等位基因频率分析表明 :Ao 1、Est 3、G3pd 1、Idh 2和Mdh 2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少、等位基因数目在种间变化较小 ,故推断其进化速率较慢 ,利用这些基因座位的保守特征 ,可作为分子标记研究较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 ;而Gpi 1、Ldh 1和Me 1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多、等位基因数目在种内和种间差异较大 ,可以用作种、属间及种群间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对每个基因座位的各基因型进行 χ2 检验 ,除Acp 1、Adk 1、Ao 1和Ao 2在部分蝗虫中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外 ,其余绝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 W平衡。在所研究的 8种蝗虫中 ,多态位点百分率普遍较高 (P =6 4 7%~ 94 1% ) ,但由于杂合子数目较少而使每个基因座位的平均杂合度降低 (Ho=0 0 2 4~ 0 0 87)。对多态位点百分率分析发现 :迁飞能力是影响蝗虫种间遗传变异的因素之一 ,具有迁飞能力的蝗虫 (P =88 2 %~ 94 1% )较非迁飞性蝗虫 (P =6 4 7%~ 94 1% )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蝗虫 种群 遗传学
下载PDF
蝗总科部分种类等位基因酶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10
作者 乔海晅 段毅豪 +1 位作者 马恩波 韩焱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西太原黄陵、山西临猗伍姓湖及山西雁门关两科 4种蝗虫的 4个等位基因酶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用BIOSYS -Ⅱ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 :所研究种群的苹果酸脱氢酶(MDH)都存在两个位点 ,中... 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西太原黄陵、山西临猗伍姓湖及山西雁门关两科 4种蝗虫的 4个等位基因酶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用BIOSYS -Ⅱ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 :所研究种群的苹果酸脱氢酶(MDH)都存在两个位点 ,中华稻蝗的MDH - 1还存在两条亚带。在所研究种群中的MDH - 1图谱中 ,一个中等迁移率的谱带存在于所研究的 4个种群中。东亚飞蝗在乳酸脱氢酶 (LDH)和苹果酸酶 (ME)中存在两个固定的等位基因 ,同时黄胫小车蝗在MDH - 1中存在一个固定的等位基因 ,在MDH - 2中存在一个独特的等位基因。在所有 4个种群中 ,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 (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 3个 ,He =0 .2 2 0 ) ,黄胫小车蝗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 (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 1.5个 ,He=0 .0 13)。除中华稻蝗的MDH - 1和LDH处于哈代 -温伯格平衡 ,其余种群的 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均不同程度的偏离哈代 -温伯格平衡。等位酶数据表明这 4个种群在系统发育关系方面是相近的 ,但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却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总科 系统关系 等位基因酶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闪蛱蝶亚科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敏 曹天文 +3 位作者 张睿 郭亚平 段毅豪 马恩波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2-823,共12页
测定了重要林业害虫闪蛱蝶亚科Apaturinae 11属17种蝶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的部分序列,并结合由GenBank下载的该亚科4种蝶类的相应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了闪蛱蝶亚科各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以玉杵带蛱蝶Athymajina,白斑眼蝶Penthema ... 测定了重要林业害虫闪蛱蝶亚科Apaturinae 11属17种蝶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的部分序列,并结合由GenBank下载的该亚科4种蝶类的相应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了闪蛱蝶亚科各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以玉杵带蛱蝶Athymajina,白斑眼蝶Penthema adelma,忘忧尾蛱蝶Polyura nepenthes和白带螯蛱蝶Charaxes bernardus作为外群,采用PAUP4.0b4a软件构建了闪蛱蝶亚科的MP和NJ分子系统树。虽然COI基因数据中第3位点的转换替换已达饱和,但由于这些位点含有大量系统发育信息,因而在数据统计分析时并没有将这些位点删除。同时通过对各分枝稳定性的比较,研究在简约分析中不同转换/颠换加权方式对假定所有特征具有相同权重的影响。分子系统树显示:NJ和不同转换/颠换加权方式下构建的MP系统树中闪蛱蝶亚科均有4个主要的聚类簇,该亚科系统树中存在许多置信度高且稳定的分枝,同时也存在一些因分枝置信度低且不稳定而使其分类地位不能确定的类群。在所构建的系统树中,由分子数据得到的蛱蝶亚科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分类学的基本一致,其中迷蛱蝶属Mimathyma为单系群;累积蛱蝶Lelecella limenitoides为明窗蛱蝶Dilipa fenestra的姐妹群且支持二者关系的置信度很高;支持将白斑迷蛱蝶Mimathyma schrenckii,迷蛱蝶M.chevana,夜迷蛱蝶M.nycteis,栗铠蛱蝶Chitoria subcaerulea,黄带铠蛱蝶C.fasciola,铂铠蛱蝶C.pallas,and银白蛱蝶Helcyra subalba等物种由闪蛱蝶属中移出的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蛱蝶科 闪蛱蝶亚科 线粒体DNA 分子系统学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
下载PDF
宽翅曲背蝗两个地理种群等位酶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春选 马恩波 +1 位作者 郭亚平 段毅豪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及应用等位酶分析方法 ,研究我国河北黄骅、辽宁葫芦岛宽翅曲背蝗两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在检测的 11种酶 15个酶基因座位中 ,Adk 1、Fbp 1、Mdh 2和G3pd 1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少 ,而Fbp 2、Mdh 1...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及应用等位酶分析方法 ,研究我国河北黄骅、辽宁葫芦岛宽翅曲背蝗两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在检测的 11种酶 15个酶基因座位中 ,Adk 1、Fbp 1、Mdh 2和G3pd 1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少 ,而Fbp 2、Mdh 1和Me 1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多。对每个基因座位的各基因型进行 χ2 检验 ,除Mdh 1在辽宁葫芦岛种群、Adk 1在河北黄骅种群分别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外 ,其余绝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ardy Weinberg平衡。两个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 :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 10 0 %和93 3% ,等位基因平均数分别为 3 1和 2 5 ,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 0 0 86和 0 0 6 1。与其他非迁飞性蝗虫如中华稻蝗 (Oxyachinensis)比较 ,这种蝗虫种群的平均杂合度较低但遗传多态性较高。结果表明 :该蝗虫较强的跳跃能力可使个体暴露于各种不同环境 ,有利于维持种内遗传多态性的动态平衡 ,而种群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态性能增强该物种在不同栖息地的生存和繁殖能力。F 统计量表明两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相对较小 ,但这种分化显著高于迁飞性蝗虫如东亚飞蝗 (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Nei的遗传一致度 (I)和Roger的遗传距离 (D)的结果分析揭示了两个种群之间较高的遗传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翅曲背蝗 种群 等位酶 遗传分化 中国
下载PDF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模式与土壤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邢慧 张婕 +3 位作者 白中科 段毅豪 上官铁梁 郭东罡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1期82-85,共4页
在中煤平朔矿区设置4种植被恢复模式的样地,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特征,并对样地内的土壤因子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复垦初期相比,四种植被恢复模式物种丰富度都明显提高... 在中煤平朔矿区设置4种植被恢复模式的样地,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特征,并对样地内的土壤因子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复垦初期相比,四种植被恢复模式物种丰富度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与未进行植被恢复前的原地貌土壤相比都有提高。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全氮对沙枣、柠条种群特征的影响较大,影响程度依次为:有机质>速效钾>全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太堡 排土场 植被恢复 土壤因子
下载PDF
氟虫腈急性致死作用对中华稻蝗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翠兰 段毅豪 +2 位作者 卢芙萍 郭亚平 马恩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9-923,共5页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比较了氟虫腈处理后中华稻蝗多态基因座位(Ldh,Gpi,Pgm,Me)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从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A=3.3)、平均观察杂合度(Ho=0.387 ̄0.404)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30 ̄0.431)三个参数可知...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比较了氟虫腈处理后中华稻蝗多态基因座位(Ldh,Gpi,Pgm,Me)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从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A=3.3)、平均观察杂合度(Ho=0.387 ̄0.404)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30 ̄0.431)三个参数可知,中华稻蝗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适合用于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致死性差异研究。用氟虫腈农药制剂(0.12μg·g-1)注射中华稻蝗557头,48h后平均死亡率为57%。将存活个体和死亡个体分别进行等位酶分析以确定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氟虫腈对Gpi、Pgm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呈现随机特征,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著相关(P>0.05)。但在Ldh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49%(Ldh-AA)、58%(Ldh-AB)和54%(Ldh-BB),且Ldh-AA个体与Ldh-AB个体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著相关(P<0.05)。根据Roger's遗传距离所得的聚类分析,氟虫腈的急性致死作用使中华稻蝗种群的遗传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稻蝗 氟虫腈 等位酶 基因型 死亡率
下载PDF
武陵山地区的淡水软体动物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月英 张文珍 +1 位作者 王耀先 段毅豪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59-371,共13页
1988—1989年在我国西南武陵山地区对乌江、清江、澧水及沅江四大水系进行了资源考察。共采集到标本53种,隶属2纲12科27属,其中腹足纲41种,瓣鳃纲12种,内有7个新种(另外发表)。淡水软体动物的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优势,有29种,占总数... 1988—1989年在我国西南武陵山地区对乌江、清江、澧水及沅江四大水系进行了资源考察。共采集到标本53种,隶属2纲12科27属,其中腹足纲41种,瓣鳃纲12种,内有7个新种(另外发表)。淡水软体动物的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优势,有29种,占总数的54.8%;种类组成以沅江水系最多,有44种,其中22种仅采于沅江。田螺属(Viviparus Montfort,1810)的种类首次在东洋界境内被发现。文章对淡水软体动物的资源作了评价,并对寄生虫媒介贝类进行了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动物 腹足纲 瓣鳃纲 田螺属
下载PDF
中华稻蝗四个种群的遗传分化(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翠兰 段毅豪 +3 位作者 卢芙萍 郭亚平 李春选 马恩波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中华稻蝗 (Oxyachinensis)四个种群的 12个基因座位 ,探讨其遗传分化。这四个种群分别采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山西代县、山西太原和陕西西安。Ck和Mdh 2在四个种群中均为单态 ,其余的基因座位至少在一个种群...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中华稻蝗 (Oxyachinensis)四个种群的 12个基因座位 ,探讨其遗传分化。这四个种群分别采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山西代县、山西太原和陕西西安。Ck和Mdh 2在四个种群中均为单态 ,其余的基因座位至少在一个种群内有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在Ldh和Mdh 1的等位基因频率呈现梯度分布趋势。多态基因座位百分率 (P)和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 (A)分别为 5 8 3% - 6 6 7%和 2 2 -2 8,平均杂合度为Ho=0 173- 0 2 4 0。除Gpi,Hk 2 ,Idh ,Ldh和Mdh 1在部分蝗虫种群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外 ,其余绝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ardy Weinberg平衡。四个种群间FST平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 (FST=0 0 5 10 ,P >0 0 5 ) ,结合高的Nei’s遗传一致度 (I >0 97)可知 ,种群之间遗传分化不明显。我们认为人类的农业活动可能促进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稻蝗 种群 遗传分化 等位酶 基因交流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淡水贝类八新种记述──(腹足纲:瓣鳃纲)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月英 张文珍 +1 位作者 王耀先 段毅豪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25-36,共12页
本文报道中国西南地区淡水贝类8个新种:ViviparustricinctusLiu,ZhangetWang,sp.nov,ParafossarulusglobosusLiu,ZhangetWang,sp.nov.,L... 本文报道中国西南地区淡水贝类8个新种:ViviparustricinctusLiu,ZhangetWang,sp.nov,ParafossarulusglobosusLiu,ZhangetWang,sp.nov.,LithoglyphopsishyalinusLiu,WangetDuan,sp.nov,SemisulcospiramaricaLiu,WangetZhang,sp.nov,S.crassicostaLiu,WangetDuan,sp.nov,PaludomusqianensisLiu,DuanetZhang,sp.nov,P.cinctusLiu,ZhangetDuan,sp.nov,UnioovatusLiu,DuanetWang,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纲 瓣鳃纲 新种
下载PDF
山西省六个负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芙萍 李翠兰 +2 位作者 段毅豪 郭亚平 马恩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574-2581,共8页
用等位酶电泳分析方法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和奇异负蝗(Atractomorpha peregrtna)各3个自然种群10种酶(AAT,CK,G3PD,HEX,IDH,LDH,MDH,ME,PGI,PGM)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负蝗在某些基因座上共享常见的等位基因,如Aat-1-b... 用等位酶电泳分析方法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和奇异负蝗(Atractomorpha peregrtna)各3个自然种群10种酶(AAT,CK,G3PD,HEX,IDH,LDH,MDH,ME,PGI,PGM)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负蝗在某些基因座上共享常见的等位基因,如Aat-1-b、Aat-2-b、G3pd-a、Ck-1-b和Ldh-b;除个别基因座在部分种群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外,两种负蝗的大多数基因座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此外,奇异负蝗Me-c(0.318~0.740)、短额负蝗Hex-1-a(0.800~1.000)及Ldh-b(0.487~0.750)等位基因频率呈现出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表明Me和Hex、Ldh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短额负蝗平均每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A)为1.9~2.3、多态基因座百分率(P)为56.3%~68.8%、平均观察杂合度(H.)为0.072~0.096;而奇异负蝗的相应值依次为A=1.7~2.2,P=43.8~56.3%,H.=0.070~0.107.从A、P和H.3个参数可知,短额负蝗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奇异负蝗.6个负蝗种群的平均观察杂合度均明显低于Hardy-Weinberg平衡预期值,表明6个负蝗种群均出现了杂合体缺乏现象.短额负蝗3种群I值为0.971~0.996,奇异负蝗3种群I值为0.982~0.995,短额负蝗与奇异负蝗I值为0.379~0.451,表明种内遗传相似度明显高于种间,从种间I值可知奇异负蝗和短额负蝗属于近缘种.根据Roger's遗传距离进行的聚类分析表明,两种负蝗可分为两支,且两种负蝗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均存在明显的相关趋势.两种负蝗的平均FST值都不显著偏离0值(奇异负蝗FST=0.087,p>0.05,短额负蝗FST=0.045,p>0.05),表明该两种负蝗种群间的分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负蝗 短额负蝗 种群 遗传多样性 等位酶
下载PDF
晋中盆地人类聚居地植物多样性分异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应刚 张婷 +2 位作者 段毅豪 梁炜 曹霄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556-6564,共9页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以晋中盆地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样法选取86个村庄驻地、48个乡镇驻地及9个县市驻地,然后在各个驻地建成区内分别设置调查样方,运用Gleason丰...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以晋中盆地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样法选取86个村庄驻地、48个乡镇驻地及9个县市驻地,然后在各个驻地建成区内分别设置调查样方,运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Whittaker Beta多样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t-检验对建成区内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及总植物物种进行分析,同时探索总结植物多样性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沿村庄-乡镇-县市梯度,野生植物平均丰富度降低,栽培植物平均丰富度增加,总植物物种平均丰富度先降低后增加;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和总植物物种的β多样性指数均降低;植物相似度方面,村庄与乡镇的相似性最高,乡镇与县市次之,村庄与县市的相似性最低。同时,调查过程中发现,沿"村庄-乡镇-县市"梯度,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与人为干扰强度的不同是引起盆地内植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区域城市化 同质化 晋中盆地 Gleason指数 Whittaker Beta指数 Jaccard相似性指数
下载PDF
中国糙蚌属二新种(瓣鳃纲:蚌科)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月英 段毅豪 赖泽兴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78-282,共5页
本文记述糙蚌属Scabies Hass 1911二新种,分别命名为中国糙蚌Scabies chinensis和长糙蚌S.longata。该属在我国为首次发现。
关键词 瓣鳃纲 蚌科 糙蚌属 新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