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电池全英文课程教学
1
作者 李亚琼 张立峰 +4 位作者 任英 姜东滨 杨文 段豪剑 王祎 《中国冶金教育》 2025年第1期48-49,53,共3页
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全英文教学,以及加强学习互助小组建设等措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培养英语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为新能源领域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全英文课程 太阳能电池 策略
下载PDF
冶金传输原理教学中的数学建模
2
作者 姜东滨 任英 +4 位作者 杨文 李亚琼 王祎 段豪剑 张立峰 《中国冶金教育》 2025年第1期64-65,69,共3页
根据冶金传输原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建立数学模型获得不同条件下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分布,加深学生对冶金传输原理方程的理解掌握,了解热量传输、动量传输、质量传输行为。学生通过远程登录连接服务器,可以随时随地对模型进行二次开... 根据冶金传输原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建立数学模型获得不同条件下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分布,加深学生对冶金传输原理方程的理解掌握,了解热量传输、动量传输、质量传输行为。学生通过远程登录连接服务器,可以随时随地对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建模 传输原理 课程教学
下载PDF
439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中TiN夹杂物分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祝方义 段豪剑 +1 位作者 张立峰 李实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3,共5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439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中TiN夹杂物的形貌,结果显示TiN夹杂物的形貌为近似规则的四边形并且在光学显微镜无偏光条件下,TiN夹杂物呈现为橙色。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连铸坯中TiN夹杂物分布进行统计研究,...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439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中TiN夹杂物的形貌,结果显示TiN夹杂物的形貌为近似规则的四边形并且在光学显微镜无偏光条件下,TiN夹杂物呈现为橙色。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连铸坯中TiN夹杂物分布进行统计研究,发现在连铸坯宽度方向的中部和1/4处,由内弧(或外弧),到内弧1/4处(或外弧1/4处),再到厚度方向中部,TiN夹杂物的尺寸增大而数量减少。这是由于连铸坯凝固过程中由外向内冷却速率减小,凝固坯壳的生长减慢,使得TiN夹杂物生长时间增加,而形核速率下降造成的。这与热力学计算得到的TiN夹杂物是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结论相吻合。在连铸坯宽度方向边部,由于冷却速率较大,凝固坯壳的快速生成,使得连铸坯中TiN夹杂物的尺寸分布和数量分布都没有明显的统计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39铁素体不锈钢 连铸坯 TiN夹杂物 分布
下载PDF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B439M 200 mm×1260 mm连铸板坯中TiN夹杂物的分布 被引量:8
4
作者 沈中芳 段豪剑 张立峰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49,共4页
采用自动扫描电镜Aspex研究了超纯铁素体不锈钢B439M(/%:0.01C,0.40Si,0.25Mn,0.020P,0.001S,17.50Cr,0.15Ni,0.20Ti,0.0080N,0.0040O)200 mm×1 260 mm连铸板坯中TiN夹杂物的分布,结果表明,由于连铸坯凝固过程中由外向内冷却速率减... 采用自动扫描电镜Aspex研究了超纯铁素体不锈钢B439M(/%:0.01C,0.40Si,0.25Mn,0.020P,0.001S,17.50Cr,0.15Ni,0.20Ti,0.0080N,0.0040O)200 mm×1 260 mm连铸板坯中TiN夹杂物的分布,结果表明,由于连铸坯凝固过程中由外向内冷却速率减小,在连铸坯宽度方向边部,生成了大量小尺寸(平均1.26μm)TiN夹杂物;而在连铸坯宽度方向的1/4处和中部,由内弧表面到厚度1/4处再到厚度方向中部,TiN形核速率降低,TiN夹杂物的数量减少而尺寸增大。动力学分析结果得出,冷却速率减小会使得TiN夹杂物的生成尺寸增大,与TiN夹杂物在连铸坯中的分布规律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B439M 200 mm×1260 mm连铸板坯 TiN夹杂物 分布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210t钢包底吹气过程传输现象的水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单庆林 孙宇 +3 位作者 段豪剑 李中华 贾宁 陈威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3,共9页
通过建立1∶5水模型对某厂210 t钢包底吹过程流场、混匀时间和渣眼分布进行了研究,讨论对比了不同钢包底部吹气流量、吹气位置和吹气孔夹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吹气孔径向位置越靠近壁面,钢包内流体流动速度越大。混匀时间整体上随着吹气... 通过建立1∶5水模型对某厂210 t钢包底吹过程流场、混匀时间和渣眼分布进行了研究,讨论对比了不同钢包底部吹气流量、吹气位置和吹气孔夹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吹气孔径向位置越靠近壁面,钢包内流体流动速度越大。混匀时间整体上随着吹气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在小吹气流量情况下混匀时间下降幅度较大,而在大吹气流量情况下混匀时间下降幅度较小;吹气孔间夹角不变时,混匀时间随着吹气位置离钢包中心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大吹气流量下吹气孔间的夹角的变化对钢包内流体混匀时间影响较小;通过不同吹气孔径向位置及夹角流场PIV测量及混匀时间试验得出的最佳吹气分布位置为(0.80 R,0.80 R,110°)。相较于吹气孔位置的影响,吹气流量是决定渣眼面积大小的关键因素。渣眼面积随着吹气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吹气流量大于12.6 L/min后,渣眼面积的变化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匀时间 吹气夹角 吹气位置 吹气流量 钢包水模型
下载PDF
连铸漏钢模拟在冶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姜东滨 李亚琼 +3 位作者 段豪剑 任英 杨文 张立峰 《中国冶金教育》 2021年第4期16-18,共3页
根据连铸机相关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对连铸传输行为进行数学模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特殊条件下连铸漏钢产生原因,了解生产事故危害性。采用远程登录方法,连接模型所在服务器,学生自主实现参数调整,加深对连铸凝固传输现象的理解... 根据连铸机相关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对连铸传输行为进行数学模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特殊条件下连铸漏钢产生原因,了解生产事故危害性。采用远程登录方法,连接模型所在服务器,学生自主实现参数调整,加深对连铸凝固传输现象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模拟仿真 连铸漏钢
下载PDF
含Ti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表层TiN夹杂物的分布
7
作者 李实 段豪剑 张立峰 《钢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8,共9页
连铸坯表层的TiN夹杂物是导致含Ti铁素体不锈钢冷轧板表面条纹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自动扫描电镜分析了TiN夹杂物在含Ti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表层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连铸坯表层,TiN夹杂物的数密度由连铸坯表面向内呈减小的趋势,... 连铸坯表层的TiN夹杂物是导致含Ti铁素体不锈钢冷轧板表面条纹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自动扫描电镜分析了TiN夹杂物在含Ti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表层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连铸坯表层,TiN夹杂物的数密度由连铸坯表面向内呈减小的趋势,而TiN夹杂物的平均尺寸由外向内呈增大的趋势。在连铸坯宽度方向1/2处距离连铸坯表面5 mm以内和连铸坯宽度方向1/4处距离连铸坯表面6 mm以内,TiN夹杂物的数密度大于650个/mm^(2)而平均尺寸小于1.1μm。通过综合考虑热力学平衡和微观偏析,分析了含Ti铁素体不锈钢凝固过程中TiN夹杂物形核的过饱和度,并基于经典形核理论估算了TiN夹杂物的临界形核半径。随着凝固的进行,TiN夹杂物形核的过饱和度增大而临界形核半径减小;此外,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TiN夹杂物的临界形核半径减小,表明TiN夹杂物更容易在连铸坯表面形核生成。最后,采用扩散控速模型分析了TiN夹杂物在钢液凝固过程中的尺寸演变行为。结果表明,TiN夹杂物的尺寸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而增大,从而阐明了TiN夹杂物尺寸在连铸坯表层由外向内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夹杂物 含Ti铁素体不锈钢 连铸坯 表层 形核与长大 凝固过程 冷轧板 冷却速率
原文传递
中间包结构优化对钢液流动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顶涵 段豪剑 +1 位作者 孙亮 张立峰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50,82,共14页
为了去除夹杂物,提高钢液洁净度,有必要对中间包进行结构优化以改善中间包内部钢液的流动状态。通过物理模拟或数值模拟获得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并进一步对停留时间和流场区域进行分析是中间包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调研将不同文... 为了去除夹杂物,提高钢液洁净度,有必要对中间包进行结构优化以改善中间包内部钢液的流动状态。通过物理模拟或数值模拟获得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并进一步对停留时间和流场区域进行分析是中间包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调研将不同文献中单流或者两流中间包的数据转化成无量纲数并筛选、整理、总结,分析了中间包本体的宽度、液位高度、入出口间距、侧壁倾角,中间包湍流抑制器的高度、横截面积以及挡墙和挡坝的位置、高度等结构参数对停留时间和流场的影响,总结归纳了中间包本体和控流装置不同结构参数的最佳比例。研究发现,中间包的宽度与长度之比应为0.15~0.30,液位高度与长度之比应为0.15~0.30,入出口间距与长度之比应为0.8~0.9,侧壁倾角应为10°~15°;湍流抑制器高度与中间包液位高度之比应为0.1~0.2,横截面积与中间包底部横截面积之比应约为0.15,挡墙与长水口之间的距离与中间包长度之比应约为0.2,挡坝高度与中间包液位高度之比应约为0.4或0.7,挡墙与挡坝之间的距离与中间包长度之比应为0.05~0.10,挡坝高度与中间包液位高度之比应约为0.3。研究结果为中间包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停留时间 流场 湍流抑制器 挡墙 挡坝
下载PDF
利用高分辨同步辐射Micro-CT定量三维表征含Ti铁素体不锈钢铸坯中氧化物夹杂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文 张立峰 +3 位作者 任英 段豪剑 张莹 肖向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3,共7页
采用高分辨同步辐射计算机微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对含Ti铁素体不锈钢铸坯中氧化物夹杂进行了三维检测,定量分析了氧化物夹杂数量、体积和尺寸等特征在铸坯厚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并与自动扫描电镜ASPEX的二维检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Micr... 采用高分辨同步辐射计算机微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对含Ti铁素体不锈钢铸坯中氧化物夹杂进行了三维检测,定量分析了氧化物夹杂数量、体积和尺寸等特征在铸坯厚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并与自动扫描电镜ASPEX的二维检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Micro-CT能够更准确地实现钢中夹杂物的无损检测.Micro-CT检测到的氧化物基本都为球形,各位置夹杂物数量随着尺寸的增加而减少.氧化物数量密度和体积分数整体上在铸坯厚度中心最大,并随着距厚度中心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在铸坯表层附近达到最小值.而氧化物平均等效直径在铸坯表层附近最大,在内弧1/4厚度附近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MICRO-CT 定量三维表征 Ti处理铁素体不锈钢 氧化物夹杂 连铸板坯
原文传递
钢包软吹过程优化数学模拟和工业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风刚 任英 +1 位作者 段豪剑 张立峰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30,共7页
采用Eulerian-Lagrangian法对100 t钢包吹氩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对不同吹氩流量下的钢包流场、气泡运动、液面形态和夹杂物去除进行了数学计算。优化结果表明,在当前的钢包条件下,吹氩流量为100~200 L/min时,渣眼裸露面积较小且夹杂物有... 采用Eulerian-Lagrangian法对100 t钢包吹氩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对不同吹氩流量下的钢包流场、气泡运动、液面形态和夹杂物去除进行了数学计算。优化结果表明,在当前的钢包条件下,吹氩流量为100~200 L/min时,渣眼裸露面积较小且夹杂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此外,还对钢包软吹过程数学模拟结果进行了工业试验,在吹氩流量为150 L/min时,软吹前期钢水中大尺寸夹杂物上浮去除明显,软吹10 min可以有效提升钢水洁净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拟 夹杂物 软吹 钢包
原文传递
二次氧化过程IF钢中间包中夹杂物演变行为 被引量:30
11
作者 朱坦华 周秋月 +2 位作者 任英 段豪剑 张立峰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39,49,共6页
为了研究中间包二次氧化对IF钢洁净度的影响,针对中间包连铸过程不同时刻IF钢钢液成分和夹杂物的性质进行系统的检测分析,结合热力学计算,揭示IF钢二次氧化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机理。发现开浇过程中的二次氧化主要是由于吸收空气造成的,... 为了研究中间包二次氧化对IF钢洁净度的影响,针对中间包连铸过程不同时刻IF钢钢液成分和夹杂物的性质进行系统的检测分析,结合热力学计算,揭示IF钢二次氧化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机理。发现开浇过程中的二次氧化主要是由于吸收空气造成的,使得夹杂物中的Al2O3夹杂物质量分数增加。这些增加的Al2O3一部分是均质形核导致钢中生成了更多小尺寸的Al2O3夹杂物;另一部分是非均质形核导致原来的Al2O3-TiOx复合夹杂物表面形成了一层纯的Al2O3层,同时使得夹杂物尺寸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杂物 IF钢 中间包 二次氧化
原文传递
非调质钢中夹杂物生成热力学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志刚 任英 +2 位作者 成功 段豪剑 张月鑫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30,共8页
为了研究非调质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规律和生成条件,实现对钢中夹杂物的精准控制,揭示了非调质钢冶炼全过程非金属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转变。初始钢中夹杂物主要为镁铝尖晶石夹杂物,随着冶炼反应的进行,钢中逐渐出现部分含有CaO和CaS... 为了研究非调质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规律和生成条件,实现对钢中夹杂物的精准控制,揭示了非调质钢冶炼全过程非金属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转变。初始钢中夹杂物主要为镁铝尖晶石夹杂物,随着冶炼反应的进行,钢中逐渐出现部分含有CaO和CaS的夹杂物,同时还伴有MnS析出相生成。系统地通过热力学计算了1 873 K下一元脱氧钢中Al、Ti、Mg和Ca与O的平衡关系,二元脱氧钢中Al-Mg、Al-Ti、Al-Ca和Al-Mg-Ca脱氧夹杂物的生成区域。可为非调质钢脱氧过程脱氧剂的加入、钢液中溶解氧含量的控制以及非调质钢中不同夹杂物的生成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调质钢 脱氧 非金属夹杂物 热力学计算
原文传递
超低碳铝脱氧钢连铸过程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日康 张立峰 +5 位作者 姜仁波 郭银涛 杨文 段豪剑 姜东滨 张献光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5,66,共8页
对超低碳铝脱氧IF钢连铸过程中间包钢液和连铸坯中的非金属夹杂物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仪分析,并结合相关的热力学计算,分析连铸过程钢中夹杂物演变及其原因。连铸过程钢中夹杂物的成分主要是钛和铝的化合物,平均占比为98... 对超低碳铝脱氧IF钢连铸过程中间包钢液和连铸坯中的非金属夹杂物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仪分析,并结合相关的热力学计算,分析连铸过程钢中夹杂物演变及其原因。连铸过程钢中夹杂物的成分主要是钛和铝的化合物,平均占比为98%。中间包钢液中夹杂物以Al2O3和Al2O3-TiOx为主,连铸坯中夹杂物以Al2O3、Al2O3-TiN和TiN为主。在连铸过程中,由于在浸入式水口上结瘤和被结晶器保护渣吸收,钢液中Al2O3和Al2O3-TiOx显著减少。随着温度降低,在固液两相区和固相区会析出大量TiN,最终TiN成为连铸坯中主要的夹杂物。采用热力学软件计算了钢冷却和凝固过程中夹杂物的转变,并与检测的结果相对比。结合Scheil方程的计算结果表明,凝固固相分数大于0.58时,凝固前沿固相中有TiN析出;凝固固相分数大于0.83时,凝固前沿钢液中开始析出TiN。连铸坯中夹杂物以TiN为主,占比为86%,而以Al2O3为核心析出的TiN较少,占比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铝脱氧钢 非金属夹杂物 连铸 演变
原文传递
浸入式水口对板坯结晶器卷入渣滴影响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彭笑萱 孙宇 +2 位作者 段豪剑 陈威 张立峰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53,共11页
结晶器卷渣是导致连铸坯表面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动状态与卷渣的发生及卷入渣滴的运动行为有着密切联系,而结晶器浸入式水口的结构对钢液流动有直接影响。因此,研究浸入式水口对结晶器内流体流动及卷渣现象的影响有着... 结晶器卷渣是导致连铸坯表面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动状态与卷渣的发生及卷入渣滴的运动行为有着密切联系,而结晶器浸入式水口的结构对钢液流动有直接影响。因此,研究浸入式水口对结晶器内流体流动及卷渣现象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建立相似比为1∶2的板坯结晶器水模型,系统研究了浸入式水口内径、出口角度、水口底部形状和浸入深度等对结晶器卷渣的影响。采用高速摄像机和PIV测速仪对结晶器内弯月面卷渣行为及流场分布进行了测量,同时通过图像后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确定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发生卷渣的临界拉速,定量统计了不同水口参数和不同吹气流量下卷入渣滴直径的变化。结果表明,卷入渣滴的运动轨迹与结晶器内流场流态存在关联。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增加水口内径、增大水口出口角度、增大水口浸入深度、采用凹底型水口等措施可降低结晶器卷渣概率,并且减小卷入渣滴直径,缩短渣滴重新上浮至渣层的时间。本研究可为优化连铸工艺参数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器卷渣 渣滴直径 浸入式水口结构 粒子图像测速 水模型
下载PDF
吹气孔直径对钢包模型内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根安 张立峰 +3 位作者 Alberto N.Conejo 段豪剑 周海忱 董佳鹏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27,共6页
采用相似比为1∶10的水模型研究了钢包底吹氩系统中吹气孔直径对钢液流动的影响,通过测量钢包中心面的速度场,得到流体流动随吹气孔直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吹气孔直径在1~3 mm范围内,随吹气孔直径增加,气柱、液面和包壁附近的流... 采用相似比为1∶10的水模型研究了钢包底吹氩系统中吹气孔直径对钢液流动的影响,通过测量钢包中心面的速度场,得到流体流动随吹气孔直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吹气孔直径在1~3 mm范围内,随吹气孔直径增加,气柱、液面和包壁附近的流体速度减小,整个钢包内速度场分布更均匀。随吹气孔直径增加,涡心坐标从(0.12,0.12)向(0.12,0.10)和(0.12,0.09)变化,涡心向上移动,横向移动不明显。随着吹气孔直径的增加,底部产生的气泡直径变大,混匀时间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 水模型 底吹氩 流体流动 吹气孔
原文传递
超低碳铝脱氧钢中FeOx对水口结瘤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日康 张立峰 +3 位作者 姜仁波 郭银涛 周秋月 段豪剑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50,84,共9页
为研究含FeOx结瘤物的形成和演变,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仪对超低碳铝脱氧含钛IF钢的水口结瘤物进行分析。结瘤物分为凝钢层和主体层。由于氧化物形貌和成分的差异,结瘤物主体层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从水口本体至钢液方向依... 为研究含FeOx结瘤物的形成和演变,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仪对超低碳铝脱氧含钛IF钢的水口结瘤物进行分析。结瘤物分为凝钢层和主体层。由于氧化物形貌和成分的差异,结瘤物主体层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从水口本体至钢液方向依次为呈交织网状的细长条状Al2O3、点状分布的单颗粒Al2O3、连绵成片的FeOx-Al2O3和点状分布的单颗粒Al2O3。凝钢边缘存在主要成分为FeOx、Al2O3和FeO·Al2O3的FeOx-Al2O3复合物薄层。FeOx-Al2O3薄层中,靠近凝钢的部分其Al2O3含量较高,相对远离凝钢的部分其FeOx含量较高。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1 536 oC钢液中[O]质量分数大于0.041 0%时,钢液中可以生成FeO和FeO·Al2O3。当水口内部钢液发生二次氧化时,钢滴会先生成FeOx-Al2O3复合氧化物,然后FeOx与钢滴内部的[Al]反应生成Al2O3,同时FeOx-Al2O3复合氧化物会黏附外部的Al2O3。FeOx在水口结瘤中起到黏结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铝脱氧IF钢 水口结瘤 FeOx 形貌与成分 热力学计算
原文传递
钢包水模型比例对混匀时间测量误差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根安 张立峰 +3 位作者 Conejo A N 段豪剑 周海忱 董佳鹏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0,共7页
为了研究钢包水模型比例对混匀时间的影响,采用几何相似比分别为1/4.5、1/7.4、1/10、1/17.3的有机玻璃水模型进行了物理模拟试验。使用电导率仪测量了钢包模型内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混匀时间,结果表明,模型比例对搅拌功率与混匀时间的... 为了研究钢包水模型比例对混匀时间的影响,采用几何相似比分别为1/4.5、1/7.4、1/10、1/17.3的有机玻璃水模型进行了物理模拟试验。使用电导率仪测量了钢包模型内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混匀时间,结果表明,模型比例对搅拌功率与混匀时间的拟合曲线的指数n值有影响。随着模型比例的增加,n值的绝对值逐渐减小,其中,模型比例小于1/7.4时,n值变化较大,n值的拟合直线斜率为-3.97;当模型比例大于1/7.4时n值变化不大,n值的拟合直线斜率为-0.19。同时,对于中心吹气和偏心吹气,n值的变化范围也不相同,当中心吹气时,n值的变化范围为0.25~0.75;偏心吹气时,n的变化范围为0.30~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 水模型比例 混匀时间 搅拌功率 底吹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