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涪陵地区15号走滑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段金宝 潘磊 +4 位作者 石司宇 姜振学 李平平 邹玉涛 张文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8,共12页
四川盆地中部及北部发育多条北西向隐伏走滑断裂带,近年的油气勘探实践逐渐揭示出走滑断裂带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对此类断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的研究,本文以川东涪陵地区15号走滑断裂带为例,... 四川盆地中部及北部发育多条北西向隐伏走滑断裂带,近年的油气勘探实践逐渐揭示出走滑断裂带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对此类断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的研究,本文以川东涪陵地区15号走滑断裂带为例,基于最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不同构造层的变形特征及断裂-构造样式。基于断裂带两侧地层厚度变化规律及时间切片技术分析走滑作用方向、厘定走滑位移量,最终联系构造变形事件阐述隐伏走滑断裂带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5号走滑断裂带在基底-寒武系盐下构造层主要为近于直立的单条断裂,平面上呈线状展布;在中下寒武统—奥陶系构造层表现为弱压扭性质,分支断裂在顶部发育,压隆段宽度较窄;志留系—下三叠统盐下构造层分支断裂最为发育,表现出正、负花状构造样式,平面上为雁列式展布。根据运动学分析结果,走滑断裂带经历了加里东中晚期右行走滑、海西晚期同沉积活动及晚燕山—早喜山期左行走滑3个主要的演化阶段。研究成果对深化川东涪陵地区走滑断裂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可为四川盆地范围内走滑断裂带发育区储层影响因素及油气成藏条件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地区 走滑断裂带 分层变形 运动学特征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巴中1HF井侏罗系河道砂岩油气勘探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东风 李真祥 +5 位作者 魏志红 段金宝 缪志伟 潘磊 黎承银 段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2023年1月,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北地区)巴中1HF井首次在侏罗系河道砂岩获得超百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了川北地区侏罗系河道砂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支撑该地区油气的深化勘探,基于巴中1HF井的最新勘探成果,分... 2023年1月,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北地区)巴中1HF井首次在侏罗系河道砂岩获得超百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了川北地区侏罗系河道砂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支撑该地区油气的深化勘探,基于巴中1HF井的最新勘探成果,分析了川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的沉积特征、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开展了油气藏特征与油气源对比分析,攻关形成了针对多期纵向叠置、横向迁移、储层薄、非均质性强的河道砂岩油气勘探关键技术,明确了川北地区凉高山组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巴中地区凉二段发育多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岩厚度约25 m,平均孔隙度为5.6%,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长石/岩屑粒内溶孔为主,孔喉结构好,优质储层发育受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控制;(2)凉二段油气藏为高含油凝析气藏/挥发性油藏,油气主要来自凉一段和凉二段的半深湖相泥页岩;(3)凉二段上部及凉三段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发育,源储匹配好,具有近源成藏、超压富油气的聚集特征;(4)针对多期纵向叠置、横向迁移、储层薄、非均质性强的河道砂岩,形成的以“高频层序地层切片、分频、相带控制的波形指示反演”储层预测技术实现了对窄细河道砂岩“甜点”目标精细描述,形成的“密切割+复合暂堵+高强度加砂+渗吸增油”的压裂关键技术实现了河道砂岩储层的规模改造。结论认为,巴中1HF井凉高山组油气勘探的突破进一步揭示了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对于加快四川盆地侏罗系河道砂岩油气勘探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巴中地区 侏罗系 凉高山组 河道砂岩 富集高产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机理新认识与特深层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8 位作者 李慧莉 朱东亚 张军涛 杨敏 段金宝 邓尚 尤东华 武重阳 陈森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共13页
在深层碳酸盐岩层系中,已陆续发现了塔河、普光、元坝、安岳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并形成了碳酸盐岩“三元控储”等成储理论认识。近年来,四川和塔里木盆地相继在超过7 000 m甚至8 000 m的超深层中发现了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深层储层类型... 在深层碳酸盐岩层系中,已陆续发现了塔河、普光、元坝、安岳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并形成了碳酸盐岩“三元控储”等成储理论认识。近年来,四川和塔里木盆地相继在超过7 000 m甚至8 000 m的超深层中发现了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深层储层类型更加多样,控储因素中,相带、流体、压力和断裂,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内涵更为丰富。结合近期大量新的超深钻探资料,持续开展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成储机理的研究。通过塔里木盆地塔河-顺北地区奥陶系和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的深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构造破裂和多类型流体耦合改造储集体的成储机制;通过上震旦统四川盆地灯影组和塔里木盆地奇格布拉克组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新元古代“白云石海”沉积环境、早期溶蚀和早期油气充注在成储与孔隙保持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开展含膏岩层系白云岩成储的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膏盐岩封盖及超压、较为封闭的环境下,白云石重结晶作用显著改善了储集物性。深层-超深层储层发育机理新认识丰富了“三元控储”理论,有效引领了超深层,乃至特深层的油气勘探。断控和断-溶双控储集体、古老微生物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尤其是寒武系厚层膏盐岩之下的微生物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在中西部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广泛分布,有望成为万米特深层钻探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断控缝洞储集体 断裂-流体控储机制 微生物岩储层 含膏白云岩储层 碳酸盐岩成储机理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期飞仙关期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及演化 被引量:51
4
作者 段金宝 黄仁春 +2 位作者 程胜辉 曾韬 朱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3-668,共6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沉积环境主要与北部广旺海槽形成与关闭、米仓山与大巴山隆起及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有关。通过野外露头、三维地震数据、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为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可进...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沉积环境主要与北部广旺海槽形成与关闭、米仓山与大巴山隆起及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有关。通过野外露头、三维地震数据、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为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地蒸发岩、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和台地边缘斜坡5个相带。长兴期沿台地边缘发育了台地边缘礁滩;飞一段早期相对平静,沉积末期广旺海槽全部关闭;飞二段至飞三段早期主要为开阔台地沉积;飞三段晚期-飞四段演变为局限台地-台地蒸发岩相。飞二段浅滩与长兴期礁滩大致处于相同位置,未发生侧向迁移;飞三段台内浅滩的发育有明显的侧向迁移和垂向叠置的特征;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飞仙关组早期台地沉积区向陆棚沉积区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元坝地区 长兴组 飞仙关组 碳酸盐岩台地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4
5
作者 段金宝 代林呈 +2 位作者 李毕松 朱祥 李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0,共12页
对于四川盆地北部(以下简称川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的研究大多数都基于全盆地灯影组沉积模式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加以推测,且在储层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为了给川北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支持,利用... 对于四川盆地北部(以下简称川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的研究大多数都基于全盆地灯影组沉积模式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加以推测,且在储层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为了给川北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支持,利用岩心、常规及铸体薄片、物性、压汞等资料,研究了该区灯四段储层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了灯四段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模式,并与川中地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川北地区灯四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藻凝块云岩、藻叠层云岩、藻屑云岩与砂屑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藻格架孔和粒内溶孔,储层类型包括丘核相孔洞型储层、丘坪相裂缝—孔隙型储层和浅滩相孔隙型储层;②储层主要发育在灯四段各亚段的中上部,一亚段以浅滩相孔隙型储层为主,二亚段以丘核相孔洞型储层和丘坪相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③灯四段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丘核、颗粒滩和丘坪微相有利于储层的发育,岩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有利于孔隙的形成,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是丘滩相储层孔隙大规模增加的关键因素;④灯四段储层的形成与演化可划分为沉积—同生—准同生期原生孔隙形成、浅埋藏期原始孔隙减少、早成岩期次生孔隙大规模形成、中—深埋藏期次生孔隙调整等4个阶段;⑤对比川北地区与川中地区的灯四段储层,二者具有相似性但控制因素不同,前者为相控储层,而后者则受控于沉积相与岩溶作用。结论认为,阆中—元坝—广元—胡家坝一带为川北地区灯四段储层发育最有利区,南江—巴中一带为较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 晚震旦世 灯影期 储集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丘滩相 岩溶作用 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5
6
作者 段金宝 李平平 +1 位作者 陈丹 冯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3期43-47,91,共6页
运用地质、地球化学正反演相互印证的方法,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及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原油裂解气,部分气源直接来自烃源岩;晚三叠世—早侏... 运用地质、地球化学正反演相互印证的方法,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及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原油裂解气,部分气源直接来自烃源岩;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原油沿层间缝和节理缝运移至储集层,形成古油藏;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古油藏裂解,天然气沿裂缝-孔隙型储层二次运移与聚集,形成古气藏;晚白垩世以来,天然气进一步调整运移,现今气藏形成。现今气藏经历了物理调整改造与天然气组分的化学改造,元坝气田西北部小幅度抬升,埋藏深度相对较浅,TSR反应程度较东部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岩性气藏 原油裂解气 物理调整 化学改造 元坝气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优质储层发育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4
7
作者 段金宝 金民东 +2 位作者 范志伟 朱祥 刘雁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8-908,共11页
为进一步扩大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雷口坡组四段浅滩叠合岩溶型储层探井成功率,实现高效勘探开发。基于区内丰富的钻井、取心和室内分析测试资料,对雷口坡组四段(雷四段)储层基本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雷四段... 为进一步扩大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雷口坡组四段浅滩叠合岩溶型储层探井成功率,实现高效勘探开发。基于区内丰富的钻井、取心和室内分析测试资料,对雷口坡组四段(雷四段)储层基本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雷四段属于砂屑滩沉积,储层主要发育于砂屑云岩和岩溶角砾岩中,储集空间类型以溶洞和裂缝为主,储层非均质性较强。②储层主控因素分析认为,潮坪相浅滩发育的原始孔渗系统为优质储层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岩溶作用叠加改善形成大量有效的储集空间,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埋藏期热液溶蚀作用进一步提高储渗性能。③岩溶作用具有特殊的机械充填和化学作用识别标志,不同岩溶地貌单元下岩溶水性质和活动规律的差异最终决定了储层发育质量。川东北地区岩溶丘台侧向近源及断裂叠合发育区是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作用 热液溶蚀作用 浅滩 储层特征 三叠系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嘉二段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段金宝 黄仁春 +1 位作者 程胜辉 彭劲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05X期207-210,共4页
通南巴构造8口完钻井钻遇嘉二段地层,川涪82井与河坝1井测试获工业天然天然气流,新完钻井在嘉二段也钻遇良好油气显示,测井解释以Ⅱ、Ⅲ类储层为主,从钻探情况来看,嘉二段储层在通南巴构造连片分布,但储层厚度和物性存在很强的非均质性... 通南巴构造8口完钻井钻遇嘉二段地层,川涪82井与河坝1井测试获工业天然天然气流,新完钻井在嘉二段也钻遇良好油气显示,测井解释以Ⅱ、Ⅲ类储层为主,从钻探情况来看,嘉二段储层在通南巴构造连片分布,但储层厚度和物性存在很强的非均质性,因此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的研究,对下一步油气勘探有利区带的寻找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储层特征的研究从嘉二段沉积相研究入手,运用完钻井取心样品的物性分析、薄片观察及压汞分析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成岩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沉积相、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3方面综合分析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通南巴构造 嘉二段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二叠-三叠系深层礁滩储层发育机理 被引量:5
9
作者 段金宝 季春辉 张学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3-430,共8页
探讨川东北地区二叠-三叠系礁滩相储层孔隙形成过程与保存机理,通过对普光、元坝气田礁滩相优质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储层发育机理的研究,运用统计学分析手段,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三叠系礁滩相储集... 探讨川东北地区二叠-三叠系礁滩相储层孔隙形成过程与保存机理,通过对普光、元坝气田礁滩相优质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储层发育机理的研究,运用统计学分析手段,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三叠系礁滩相储集岩性以残余生屑结晶白云岩、残余生物礁结晶白云岩、礁灰岩、残余鲕粒结晶白云岩为主,糖粒状白云岩及粉细晶白云岩次之,亮晶鲕粒灰岩最少。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裂缝-孔隙型次之,Ⅱ、Ⅲ类储层居多,Ⅰ类储层较少。2礁滩优质储层受沉积环境的控制,早期暴露溶蚀、白云岩化作用为储层基质孔隙发育奠定基础,后期烃类充注为储层孔隙保存提供保障,晚期裂缝改善储层的渗透性。3川东北礁滩型储层孔隙以原生孔隙和早期次生溶孔为主,早期成岩作用贡献大,快速埋藏及烃类及时充注,使得储层孔隙得到很好的保存。构造应力缝及液态烃深埋裂解形成的超压缝,改善了储层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储层 储层特征 孔隙保存机理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段金宝 彭劲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3,共7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沉积期继承了二叠系长兴组末期沉积格局,经历了由陆棚相、斜坡相到台地相的演化。综合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及8个四级层序(C1—C8)。SQ1沉积早期(C1—C2),受长...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沉积期继承了二叠系长兴组末期沉积格局,经历了由陆棚相、斜坡相到台地相的演化。综合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及8个四级层序(C1—C8)。SQ1沉积早期(C1—C2),受长兴末期古地貌差异性的影响,西北部相对快速充填,发育台地边缘相沉积。SQ1沉积晚期(C3—C4),主要发育两期鲕粒滩,第一期发育于台地边缘相带,第二期鲕粒滩大面积分布,在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均有发育。SQ2沉积时期(C5—C8),沉积相带相对单一,仅在C5沉积期有一定差异,在相对低部位发育开阔台地鲕粒滩和滩间亚相,晚期全区演变为局限台地相和台地蒸发岩相。鲕粒滩的分布受控于层序-沉积相,但鲕粒滩储层的发育受控于高频层序与微地貌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下三叠统 飞仙关组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沉积特征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长兴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段金宝 彭劲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32-36,4,共5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P2ch)沉积期继承了吴家坪组末期古地理格局,经历了早期浅滩到中晚期生物礁镶边台地的沉积演化。通过野外露头、钻井、三维地震资料综合研究,将P2ch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4个四级层序,以四级层序界面与...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P2ch)沉积期继承了吴家坪组末期古地理格局,经历了早期浅滩到中晚期生物礁镶边台地的沉积演化。通过野外露头、钻井、三维地震资料综合研究,将P2ch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4个四级层序,以四级层序界面与高位体系域压缩法相补充作为绘图单元,通过单井层序精细标定,运用等分地层切片、沿层属性提取以及生物礁手工追踪等技术方法,编制了层序-沉积相图。研究表明:SQ1沉积时期,台地-陆棚沉积分异,生屑滩的分布由零星发育逐渐演化为连片分布;SQ2沉积时期,对应2期生物礁生长,前期在礁后发育礁后澙湖、生屑滩、滩间沉积,后期在主体部位发育暴露浅滩储层,滩后形成滩后澙湖沉积。P2ch生物礁滩发育在时间上具有早滩、晚礁的特征,平面展布上具有前礁、后滩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上二叠统长兴组 层序地层 沉积相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长兴期古海洋台洼与陆棚边缘礁滩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金宝 唐德海 李让彬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8,共8页
以长兴组台地边缘礁滩储层发育认知为指导,将三维与二维地震资料相结合,开展台洼边缘礁滩与台地边缘礁滩的沉积背景、发育模式、古地貌的综合对比研究,对四川盆地中部蓬溪-武胜台洼边缘礁滩发育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四川盆地东南部... 以长兴组台地边缘礁滩储层发育认知为指导,将三维与二维地震资料相结合,开展台洼边缘礁滩与台地边缘礁滩的沉积背景、发育模式、古地貌的综合对比研究,对四川盆地中部蓬溪-武胜台洼边缘礁滩发育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四川盆地东南部泰来、永兴场及义和地区3种台洼边缘礁滩发育模式。受开江-梁平陆棚、峨眉地裂运动以及微古地貌影响,泰来地区以台洼边缘礁滩沉积为主,永兴场地区沉积低能生屑滩,义和地区发育成排生物礁带及点礁。从长兴期整个四川盆地沉积格局分析,蓬溪-武胜台洼边缘礁滩与开江-梁平陆棚边缘礁滩整体沉积格局相似,但台洼边缘生物礁滩纵向发育规模偏小,横向分布面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蓬溪-武胜台洼 礁滩沉积对比
下载PDF
大巴山前构造带油气苗分布及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金宝 张庆峰 范小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3-167,共5页
大巴山前构造带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勘探程度低。从地表油气显示分布特征分析入手,结合露头烃源岩与含烃流体包裹体资料,探讨了大巴山前构造带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大巴山前构造带油气成藏演化具有"递进变... 大巴山前构造带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勘探程度低。从地表油气显示分布特征分析入手,结合露头烃源岩与含烃流体包裹体资料,探讨了大巴山前构造带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大巴山前构造带油气成藏演化具有"递进变形、油气分带、差异成藏"的特征;大巴山前构造带的构造由北东向西南呈现多期递进变形特征,并相应控制了油气的分带性,其中冲断带主要分布油气苗,滑脱褶皱带见沥青与气藏;根据大巴山前构造带不同区带油气藏成藏时序与油气藏后期改造的差异性,总结出3种油气成藏类型,即破坏型、局部残存型和内部调整型,其中铁溪-万源滑脱褶皱带属于内部调整型,油气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前构造带 油气苗 递进变形 油气分带 差异成藏
下载PDF
普光与元坝礁滩气田天然气成藏特征对比 被引量:11
14
作者 段金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8,共10页
系统对比普光和元坝气田的天然气成藏特征,可为邻区及其他盆地礁滩油气藏勘探提供参考。利用天然气组份和同位素资料、岩石薄片和物性分析资料及地球物理资料,开展了普光和元坝气田天然气成因与来源、储集层的规模与物性、圈闭类型与运... 系统对比普光和元坝气田的天然气成藏特征,可为邻区及其他盆地礁滩油气藏勘探提供参考。利用天然气组份和同位素资料、岩石薄片和物性分析资料及地球物理资料,开展了普光和元坝气田天然气成因与来源、储集层的规模与物性、圈闭类型与运聚过程、构造变形和保存条件的对比研究。认为天然气藏特征差异性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上的差别与热演化程度和气烃岩母质类型的变化有关,普光气田烃源岩厚度与生烃潜力较元坝气田大;普光气田以飞仙关组鲕粒滩相优质白云岩储层为主,而元坝气田以长兴组生物礁、礁后浅滩相优质白云岩储层为主;普光气田为构造岩性气藏,元坝气田为岩性气藏,天然气晚期调整改造较普光气田弱;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形成较为发育的断层裂缝系统,但区域性的巨厚膏盐盖层使得绝大部分的天然气得以保存。位于生烃中心且具有充足的原油裂解气源、完整的膏岩盖层是形成两个大气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元坝气田 天然气 成藏特征 对比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裂缝发育特征与控制因素——以广元和旺苍地区地表露头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金宝 张升磊 +1 位作者 李平平 张俊武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2016年第8期7-14,44,共9页
对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和旺苍地区典型露头区须家河组(T3x)裂缝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测量,该地区普遍发育构造剪切缝,包括高角度剪切缝、斜交缝和低角度剪切缝共3种类型。裂缝多与层面呈高角度相交,工农镇地区裂缝优势走向为近EW向、NW向和近SN... 对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和旺苍地区典型露头区须家河组(T3x)裂缝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测量,该地区普遍发育构造剪切缝,包括高角度剪切缝、斜交缝和低角度剪切缝共3种类型。裂缝多与层面呈高角度相交,工农镇地区裂缝优势走向为近EW向、NW向和近SN向,离妻岩地区裂缝优势走向为近EW向。控制广元和旺苍地区T3x露头区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因素有岩性、层厚及岩性组合。细砂岩和粉砂岩中裂缝密度最高,粗砂岩和砾岩中裂缝密度较低;裂缝密度与力学层厚度之间呈幂函数关系,随着岩层层厚增加,裂缝密度逐渐降低,厚层中裂缝发育程度较差;不同岩性组合中,砂泥岩互层、泥岩层中的薄-中层砾岩段裂缝较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特征 力学层单元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用测井方法确定砂岩储层中固体沥青含量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金宝 蔡忠贤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6年第2期29-32,共4页
塔里木油田志留系砂岩储层中固体沥青含量高,一般方法难以标定,给油气评价带来困难,通过对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并结合实验室资料,总结出测井评价方法,能较准确的标定出储层中固体沥青含量,为准确的油气评价和油气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关键词 固体沥青 测井解释 残余油
下载PDF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1
17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5 位作者 黄仁春 魏志红 段金宝 魏祥峰 范小军 缪志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共14页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天然气整体探明率仍然较低。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的勘探前景,对先期在常规天然气领域发现的普光、元坝、安岳、龙岗等大型礁滩气田(藏)与该盆地南部丁山...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天然气整体探明率仍然较低。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的勘探前景,对先期在常规天然气领域发现的普光、元坝、安岳、龙岗等大型礁滩气田(藏)与该盆地南部丁山、东溪深层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勘探突破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常规天然气领域的深层-超深层礁滩气藏来讲,大型高能相带是控制规模性礁滩储层发育的基础,储层原始孔隙度高,早成岩期大气淡水溶蚀、白云岩化、不整合岩溶、"孔缝耦合"则主要控制次生孔隙的发育,热液流体对储层的贡献具有双面性,烃类早期充注等保持性成岩作用则使得早期孔隙得以保存至今,大型天然气成藏多具有"近源富集、相态转化、动态调整"的特点,持续保存是关键;②对于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深层-超深层页岩气藏来讲,页岩气普遍具有"高地层压力、高孔隙度、高含气量"的"超压富气"特征,"石英抗压保孔"和"储层流体超压"是深层优质页岩高孔隙度发育的关键,晚期构造作用较弱是深层页岩气持续保持"高地层压力、高含气量"的主要原因。结论认为,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地质目标识别与"甜点"预测以及高温高压工程工艺等核心技术的进步,是深层-超深层天然气高效勘探的前提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深层-超深层 古生界 礁滩气藏 页岩气 储集层发育机理 成藏机理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发现与理论技术 被引量:31
18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3 位作者 李宇平 段金宝 季春辉 段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6,共13页
针对四川盆地元坝超深层大气田勘探开发难点,研究超深层生物礁优质储集层发育与成藏富集机理,创立超深层地震勘探、钻完井及测试等技术。通过对晚二叠世等斜缓坡—镶边台地动态沉积演化过程及区域沉积格架的恢复,建立四川盆地元坝地区... 针对四川盆地元坝超深层大气田勘探开发难点,研究超深层生物礁优质储集层发育与成藏富集机理,创立超深层地震勘探、钻完井及测试等技术。通过对晚二叠世等斜缓坡—镶边台地动态沉积演化过程及区域沉积格架的恢复,建立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早滩晚礁、多期叠置、成排成带"的沉积模式,揭示"早期暴露溶蚀、浅埋白云石化形成基质孔隙、液态烃深埋裂解超压造缝"的储集层发育机理,提出"孔缝耦合"控制超深层优质储集层发育的认识。通过油源对比,提出深水陆棚相吴家坪组—大隆组是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二叠系主力烃源岩,建立超深层弱变形区"三微输导、近源富集、持续保存"的成藏模式。运用"孔缝双元结构模型"的孔隙结构参数进行地震反演,落实元坝气田高产富集带面积98.5 km^2。创建特种井身结构、发展非常规井身结构,解决多压力系统复杂地层封隔难题,研发出整体式耐高压FF级采气井口及地面安全联动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超深层 长兴组 生物礁 地震勘探 测试技术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42
19
作者 胡东风 王良军 +3 位作者 黄仁春 段金宝 徐祖新 潘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1,共9页
四川盆地东部(以下简称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似层状”白云岩储层天然气勘探获得了重大发现,但对该层位白云石化的成因和分布一直未能达成共识,制约了该区的天然气勘探部署。为了明确该区茅口组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方向,基于岩心和... 四川盆地东部(以下简称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似层状”白云岩储层天然气勘探获得了重大发现,但对该层位白云石化的成因和分布一直未能达成共识,制约了该区的天然气勘探部署。为了明确该区茅口组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方向,基于岩心和露头样品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了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特征、成因及主控因素,建立了白云岩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地区茅口组白云岩纵向上主要发育于茅三段中下部,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岩性主要为细中晶云岩、硅质云岩、生屑云岩等,储层物性较好,主要发育孔隙、热液溶蚀缝洞系统两类储集空间;②该区茅口组基质云岩与鞍状云岩的微量元素及其含量、锶同位素比值及包裹体均一温度均存在着差异,表明两类白云岩的形成流体或期次相差较大,早期热水沉积形成基质云岩,晚期受热液溶蚀改造形成缝洞充填的鞍状云岩;③该区茅口组白云岩发育分布受生屑滩、热水沉积和基底断裂的联合控制,其中生屑滩是白云岩储层发育的基础,热水沉积形成了早期层状基质云岩,基底断裂为后期富镁热液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改善了储集性能。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对川东地区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部地区 中二叠世 茅口期 白云岩储集层 主控因素 热水沉积 热液溶蚀改造
下载PDF
碳酸盐岩烃源岩气藏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气藏为例 被引量:35
20
作者 胡东风 王良军 +6 位作者 张汉荣 段金宝 夏文谦 刘珠江 魏全超 王昆 潘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33,共11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以下简称茅一段)以往一直都被视为一套碳酸盐岩烃源岩,未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储层评价与测试工作。近年来,借鉴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思路,借助于兼探井对川东南涪陵地区茅一段进行测试并获得了工业气流。为了...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以下简称茅一段)以往一直都被视为一套碳酸盐岩烃源岩,未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储层评价与测试工作。近年来,借鉴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思路,借助于兼探井对川东南涪陵地区茅一段进行测试并获得了工业气流。为了进一步弄清该区茅一段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基于野外剖面实测、钻井系统取心以及实验室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其沉积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涪陵地区茅一段气藏源储一体,天然气主要富集在黑灰色灰泥灰岩和瘤状灰泥灰岩中;②储集空间主要为粒缘孔(缝)、成岩收缩孔(缝)、有机质孔和裂缝;③孔隙以纳米级孔为主,主体孔径为5~50 nm,介于页岩储层与常规储层之间,并且非均质性强;④气藏具有源储共生、岩性控藏、大面积层状分布的特点,表现为两段式油气差异富集——"早期层内近源富集"与"晚期层间泄压调整";⑤外缓坡相带中伴随阵发性上升流沉积的黑灰色富有机质细粒灰泥灰岩的发育是天然气成藏的基础,黏土矿物转化控制了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天然气成藏的关键,裂缝发育有利于天然气的富集高产。结论认为,该区茅一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气藏——碳酸盐岩烃源岩气藏,并且具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已有多口井获气;该类气藏的发现,不仅拓展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领域,而且还可以为中国南方其他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 涪陵地区 中二叠统茅口组 碳酸盐岩 烃源岩气藏 灰泥灰岩储集层 致密气藏 源储一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