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进化的人工神经网络(GA-ANN)对葡萄糖发酵生产普鲁兰多糖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世伟 罗嘉伟 +5 位作者 王舸楠 赵廷彬 殷海松 郑志强 郑国保 乔长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66,共7页
基于遗传算法进化的人工神经网络,以葡萄糖为原料,对出芽短梗霉产普鲁兰多糖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显著因素,再进行Box-Behnken实验建立数据样本,最后利用Matlab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寻找最... 基于遗传算法进化的人工神经网络,以葡萄糖为原料,对出芽短梗霉产普鲁兰多糖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显著因素,再进行Box-Behnken实验建立数据样本,最后利用Matlab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寻找最优解。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酵母抽提物对普鲁兰多糖的合成具有显著的正效应,K_(2)HPO_(4)对普鲁兰多糖的合成具有显著的负效应。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的决定系数与相对误差分别为0.9988与1.72%。最终优化获得普鲁兰多糖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50 g/L,酵母抽提物7.1 g/L,MgSO_(4)·7H_(2)O 1.4 g/L,K 2HPO 47 g/L,NaCl7 g/L,自然pH。在此条件下,普鲁兰多糖的产量为83.25 g/L,较优化前提高了79.73%。经济分析表示优化后的培养基成本较优化前降低了约70%。该研究结果为普鲁兰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助于提升普鲁兰多糖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兰多糖 遗传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 非线性关系 模型
下载PDF
普鲁兰多糖产生菌出芽短梗霉的紫外诱变及其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廷彬 殷海松 +1 位作者 张琳 乔长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8-196,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普鲁兰多糖的产量,该文以出芽短梗霉CGMCC 3337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高产普鲁兰多糖突变株UV-10,普鲁兰多糖产量稳定在(75.28±0.79)g/L,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响应面等试验探究高产普鲁兰多糖... 为进一步提高普鲁兰多糖的产量,该文以出芽短梗霉CGMCC 3337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高产普鲁兰多糖突变株UV-10,普鲁兰多糖产量稳定在(75.28±0.79)g/L,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响应面等试验探究高产普鲁兰多糖的最适培养基及条件。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量提高了25.26%。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得到最适培养基组成:蔗糖150 g/L,牛肉粉4.17 g/L,MgSO_(4)·7H_(2)O 0.76 g/L,K_(2)HPO_(4)8.58 g/L,FeSO_(4)·7H_(2)O 0.03 g/L。优化后培养基多糖产量达到97.6 g/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普鲁兰多糖 紫外诱变 菌种筛选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巴氏醋杆菌TCA循环代谢对醋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殷海松 张仁宽 +2 位作者 常燕钢 郑宇 王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2-86,共5页
巴氏醋杆菌是醋酸发酵常用微生物,通过添加醋酸、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抑制剂和中间产物干扰TCA循环能量代谢,研究其对菌体生长和醋酸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添加质量分数1%的醋酸,胞内TCA代谢关键酶的表达量出现上调... 巴氏醋杆菌是醋酸发酵常用微生物,通过添加醋酸、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抑制剂和中间产物干扰TCA循环能量代谢,研究其对菌体生长和醋酸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添加质量分数1%的醋酸,胞内TCA代谢关键酶的表达量出现上调,胞内ATP含量增加了125%,表明能够强化TCA循环能量代谢,促进菌体生长。添加TCA循环抑制剂抑制TCA循环能量代谢,巴氏醋杆菌菌体生长和产酸受到显著抑制,菌体生物量分别降低了90%和87%,产酸量分别降低了90%和94%。添加0.05%草酰乙酸、琥珀酸、苹果酸等TCA中间产物,巴氏醋杆菌胞内ATP含量分别提高了202%、185%和165%,表明添加草酰乙酸等中间物质能够显著提高TCA循环偶联呼吸链产能,发酵72 h时,菌体生物量分别提高了92%、106%和104%,菌体产酸量分别提高了30%、33%和31%。实验结果表明,TCA循环能量代谢对巴氏醋杆菌菌体生长和产酸产生显著影响,TCA能量代谢的强化对醋酸发酵产生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醋酸杆菌 TCA循环 能量代谢 醋酸 ATP含量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聚苹果酸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殷海松 边艳慧 +3 位作者 汤卫华 范栩嘉 刘鹏 乔长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6-90,共5页
在5 L发酵罐上,对出芽短梗霉PMLA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出芽短梗霉PMLA发酵的最优条件。由试验结果可知:优化的发酵温度为分阶段调节,即0-24 h设定发酵温度为30℃,24 h以后调节发酵温度为25℃;搅拌转速400 r/min;通风比1∶1.2... 在5 L发酵罐上,对出芽短梗霉PMLA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出芽短梗霉PMLA发酵的最优条件。由试验结果可知:优化的发酵温度为分阶段调节,即0-24 h设定发酵温度为30℃,24 h以后调节发酵温度为25℃;搅拌转速400 r/min;通风比1∶1.2。在此条件下,出芽短梗霉PMLA发酵获得的最大生物量为38.7 g/L;聚苹果酸产量为45.2 g/L;生产强度为0.38 g/(L·h)和PMLA分子量为8412 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聚苹果酸 温度 搅拌转速 通风比
下载PDF
野生和栽培蓝莓营养物质分析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殷海松 汤卫华 +2 位作者 张仁宽 秦韶燕 符传学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9-41,共3页
以野生蓝莓和栽培蓝莓为研究对象,通过Folin-Cioealteu法、p H示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蓝莓中的总酚、总花色苷和VC等功能成分的含量。并进一步对比两种蓝莓的甲醇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 以野生蓝莓和栽培蓝莓为研究对象,通过Folin-Cioealteu法、p H示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蓝莓中的总酚、总花色苷和VC等功能成分的含量。并进一步对比两种蓝莓的甲醇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两种蓝莓中蛋白和总酚含量都很多,野生蓝莓中蛋白和总酚含量分别为5.64 mg/g和5.44 mg/g;栽培蓝莓中蛋白和总酚含量分别为6.42 mg/g和5.79 mg/g。栽培蓝莓中蛋白和总酚含量略高于野生蓝莓,总酸和总花色苷含量低于野生蓝莓。另外,栽培蓝莓总糖含量为21.3%明显高于野生蓝莓12.2%。2)两种蓝莓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非常接近。野生蓝莓的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比栽培蓝莓高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蓝莓 栽培蓝莓 抗氧化
下载PDF
冬虫夏草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殷海松 乔长晟 +2 位作者 秦韶燕 汤卫华 贾士儒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8,共4页
在摇瓶液体培养条件下,优化冬虫夏草发酵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成分对冬虫夏草细胞生长和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冬虫夏草液体培养的最优培养基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15 g/L、KH2PO43.0 g/L、MgSO4.7H2... 在摇瓶液体培养条件下,优化冬虫夏草发酵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成分对冬虫夏草细胞生长和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冬虫夏草液体培养的最优培养基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15 g/L、KH2PO43.0 g/L、MgSO4.7H2O 1.5 g/L和土豆200 g/L。采用最优发酵培养基,在摇瓶培养条件下,获得的最大生物量和最大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24.99 g/L和2.80 g/L,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4.6%和4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发酵培养基 生物量 胞外多糖
下载PDF
冬虫夏草液体种子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殷海松 秦韶燕 +1 位作者 乔长晟 贾士儒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11-113,共3页
在摇瓶液体培养条件下,优化冬虫夏草液体种子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冬虫夏草液体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因素中,冬虫夏草液体种子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4℃,转速150 r/min,装液量30%(75... 在摇瓶液体培养条件下,优化冬虫夏草液体种子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冬虫夏草液体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因素中,冬虫夏草液体种子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4℃,转速150 r/min,装液量30%(75 mL/250 mL)。在此条件下,经摇瓶培养,获得最大菌体干重为10.4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 温度 转速 装液量
下载PDF
氨基酸对出芽短梗霉发酵生产聚苹果酸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殷海松 范栩嘉 +3 位作者 汤卫华 边艳慧 陈珊 乔长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2-246,267,共6页
本文研究了添加氨基酸对出芽短梗霉A.pullulans CGMCC3337发酵生产聚苹果酸(PMLA)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对氨基酸种类及其添加量进行优化。由单因素实验可知: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缬氨酸(Val)和苏氨酸(Thr)对菌... 本文研究了添加氨基酸对出芽短梗霉A.pullulans CGMCC3337发酵生产聚苹果酸(PMLA)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对氨基酸种类及其添加量进行优化。由单因素实验可知: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缬氨酸(Val)和苏氨酸(Thr)对菌体生长和PMLA合成最有利。由正交实验可知:氨基酸的最优组合为(g/L):天冬氨酸(Asp)0.4、亮氨酸(Leu)0.4、缬氨酸(Val)0.4、苏氨酸(Thr)0.4。在最优组合条件下获得的PMLA产量和分子量分别达到了57.89 g/L和8879 u,比未添加氨基酸获得的PMLA产量和分子量分别提高了40.92%和4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聚苹果酸 氨基酸
原文传递
强化供氧对巴氏醋杆菌醋酸发酵及胞内ATP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殷海松 张仁宽 +2 位作者 白晓磊 郑宇 王敏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21,共6页
溶氧对巴氏醋杆菌醋酸发酵有显著影响,但是目前溶氧对醋酸发酵影响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文章通过提高搅拌转速,探讨强化供氧对巴氏醋杆菌醋酸发酵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搅拌转速从500r/min增加到700r/min后,胞内ATP浓度提高了302%;... 溶氧对巴氏醋杆菌醋酸发酵有显著影响,但是目前溶氧对醋酸发酵影响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文章通过提高搅拌转速,探讨强化供氧对巴氏醋杆菌醋酸发酵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搅拌转速从500r/min增加到700r/min后,胞内ATP浓度提高了302%;乙醇氧化偶联呼吸链产能途径关键酶ADH,ALDH和ATPase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0%,60%和56%。当发酵28h时,转速700r/min与500r/min相比菌体浓度提高了37%,产酸量提高了150%,单位菌体产酸提高了84%。由此可知,巴氏醋杆菌菌体生长和醋化乙醇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溶氧,尤其在16~28h产酸高峰期对溶氧的消耗更大。提高搅拌转速强化供氧可显著提高巴氏醋杆菌乙醇氧化偶联呼吸链产能途径关键酶的活性,强化乙醇氧化产酸和乙醇呼吸链途径产能,为巴氏醋杆菌菌体生长和产酸提供更多的能量,满足菌体快速生长和适应高酸生存环境对能量的需求,提高菌体对醋酸的耐受性,从而提高菌体浓度和产酸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醋杆菌 供氧 转速 醋酸 ATP浓度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对冬虫夏草液体种子细胞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殷海松 秦韶燕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9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在摇瓶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冬虫夏草液体种子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冬虫夏草液体种子细胞生长的最宜条件为:培养温度24℃,转速150r/min,装液量30%(75mL/250mL),初始pH6.0。在此条件下,经摇瓶培养,获得最大菌体... 在摇瓶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冬虫夏草液体种子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冬虫夏草液体种子细胞生长的最宜条件为:培养温度24℃,转速150r/min,装液量30%(75mL/250mL),初始pH6.0。在此条件下,经摇瓶培养,获得最大菌体干重为11.21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培养条件 温度 转速 装液量 初始pH
下载PDF
冬虫夏草液态发酵菌丝体中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谭之磊 殷海松 +1 位作者 黄皓 贾士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8-331,共4页
对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液态发酵菌丝体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冬虫夏草液体发酵菌丝体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24.53%和6.69%;腺苷含量为0.3755mg/g,D-甘露醇含量为88.80mg/g,胞内多糖含量为133.9mg/g,麦角甾醇含量为... 对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液态发酵菌丝体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冬虫夏草液体发酵菌丝体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24.53%和6.69%;腺苷含量为0.3755mg/g,D-甘露醇含量为88.80mg/g,胞内多糖含量为133.9mg/g,麦角甾醇含量为1.80mg/g。冬虫夏草液态发酵菌丝体主要成分含量与天然虫草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发酵菌丝体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枸杞酒枸杞酶解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汤卫华 曹天一 +2 位作者 王立晖 殷海松 乔长晟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6期103-106,共4页
发酵型枸杞酒是以枸杞为原料酿造的低度保健类果酒。枸杞酒在发酵过程中存在枸杞原料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影响枸杞的有效利用和酒的品质。通过添加酶制剂的方法来分解枸杞原料中难以被酵母利用的多糖,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制剂中果胶酶、纤... 发酵型枸杞酒是以枸杞为原料酿造的低度保健类果酒。枸杞酒在发酵过程中存在枸杞原料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影响枸杞的有效利用和酒的品质。通过添加酶制剂的方法来分解枸杞原料中难以被酵母利用的多糖,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制剂中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的添加量分别是0.2%、0.4%和0.2%。复合酶制剂添加至枸杞含量为15%的枸杞浆中,在最适温度为30℃,酶解4h后,其还原糖含量达到85.63g/L。跟酶解前相比,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初始提高了259%和324%,同时酶解后香气总和为13.46mg/L,是酶解前的1.04倍,增加了枸杞酒的果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酒 枸杞 酶解 香气分析
下载PDF
壳聚糖微球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汤卫华 王立晖 +1 位作者 殷海松 孙勇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109,共5页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讨了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条件对酶固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载体壳聚糖(脱乙酰度90%以上)的最适分子质量和体积分数分别为3×105和2%,制备的壳聚糖...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讨了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条件对酶固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载体壳聚糖(脱乙酰度90%以上)的最适分子质量和体积分数分别为3×105和2%,制备的壳聚糖载体具有良好的成球性和机械强度。采用交联方式将β-半乳糖苷酶固定在壳聚糖微球上,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条件为:交联剂戊二醛浓度和交联时间分别为10 g/L和1.0 h,酶浓度和固定化时间分别为1.5 mg/m L和12 h,最终制备的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达到70.5%。同时该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微球 固定化 Β-半乳糖苷酶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汤卫华 贾士儒 +1 位作者 王芃 殷海松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4,共3页
细菌纤维素是由细菌产生的纯度很高的纳米级纤维素,具有结晶度和纯度高、机械强度大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在植物纤维中添加细菌纤维素,可改善纸张性能。细菌纤维素可用于制备特种纸和"电子纸"。
关键词 木醋杆菌 细菌纤维素 电子纸
下载PDF
枸杞酒发酵菌种的筛选及其香气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汤卫华 殷海松 +2 位作者 吕春晖 龙尾 乔长晟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0期63-66,共4页
为筛选一株适合枸杞酒生产的酵母菌,考察活性干酵母K1、DSM、BY、DV10、EC118和安琪酵母的发酵能力,选择产酒精能力和产酒香乙酸异戊酯能力较强的安琪酵母、BY酵母和EC118酵母,进一步测定酒样中枸杞香气成分含量。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 为筛选一株适合枸杞酒生产的酵母菌,考察活性干酵母K1、DSM、BY、DV10、EC118和安琪酵母的发酵能力,选择产酒精能力和产酒香乙酸异戊酯能力较强的安琪酵母、BY酵母和EC118酵母,进一步测定酒样中枸杞香气成分含量。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不同枸杞酒的香气成分,发现BY酵母的枸杞香气成分含量达到12.56mg/L,是安琪酵母和EC118酵母的1.44倍和1.91倍。综合考虑发酵能力和酒样的枸杞香气成分含量,选择BY酵母作为生产枸杞酒的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酒 酵母 香气分析
下载PDF
玉米芯复合酶法制备低聚木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汤卫华 殷海松 +1 位作者 刘鹏 龙尾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5-37,共3页
低聚木糖是水解木聚糖得到的一种功能性的木寡糖。以玉米芯为原料,利用复合酶制剂酶解玉米芯制备低聚木糖,对复合酶制剂的组成配比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制剂中阿魏酸酯酶、漆酶和木聚糖酶最佳配方分别是0.2%、0.3%和0.6%。添加复合... 低聚木糖是水解木聚糖得到的一种功能性的木寡糖。以玉米芯为原料,利用复合酶制剂酶解玉米芯制备低聚木糖,对复合酶制剂的组成配比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制剂中阿魏酸酯酶、漆酶和木聚糖酶最佳配方分别是0.2%、0.3%和0.6%。添加复合酶制剂至料液比为1∶20(g∶mL),在最适温度为50℃,酶解4 h后,低聚木糖的含量达到16.8 g/L。与单一酶制剂木聚糖酶的作用相比,低聚木糖的含量提高了6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低聚木糖 漆酶 木聚糖酶 阿魏酸酯酶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阈下利益共同体协同发展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牛红军 殷海松 +1 位作者 王芃 孙勇民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4-18,共5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但合作机制僵化落后和获益不明显等因素制约着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影响校企深入、持久地合作。利益共同体创新合作机制,明确权责,制定符合校企利益契合点的分配模式和方式,校企共享经济...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但合作机制僵化落后和获益不明显等因素制约着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影响校企深入、持久地合作。利益共同体创新合作机制,明确权责,制定符合校企利益契合点的分配模式和方式,校企共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增强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利益共同体协同发展模式有效地促使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院校布局与产业布局相适应,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达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利益共同体 育人模式
下载PDF
三角褐指藻细胞破碎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汤卫华 岳鹍 +1 位作者 王芃 殷海松 《农产品加工(下)》 2012年第2期48-49,69,共3页
三角褐指藻是一种含有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海洋单胞藻。为了从细胞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采用反复冻融法、超声波破碎法和匀浆法分别对三角褐指藻细胞进行破碎,并测定油脂提取率。结果表明,超声波破碎法、反复冻融法和匀浆法的最大细胞... 三角褐指藻是一种含有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海洋单胞藻。为了从细胞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采用反复冻融法、超声波破碎法和匀浆法分别对三角褐指藻细胞进行破碎,并测定油脂提取率。结果表明,超声波破碎法、反复冻融法和匀浆法的最大细胞破碎率分别为91.5%,56.7%和81.2%;油脂提取率分别为18.1%,13%和13.4%。从操作的简捷性和经济效益来看,超声波破碎法优于反复冻融法和匀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反复冻融法 超声波破碎法 匀浆法 油脂
下载PDF
β-半乳糖苷酶催化合成低聚半乳糖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鑫龙 王立晖 +2 位作者 汤卫华 殷海松 孙勇民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9X期162-163,共2页
β-半乳糖苷酶及低聚半乳糖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两者性质、作用机理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并着重介绍目前β-半乳糖苷酶催化合成低聚半乳糖应用较多的生产方法。
关键词 低聚半乳糖 Β-半乳糖苷酶 生产方法
下载PDF
β-半乳糖苷酶催化合成低聚半乳糖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鑫龙 王立晖 +2 位作者 汤卫华 殷海松 孙勇民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9Z期79-80,共2页
β-半乳糖苷酶的研究进展β-半乳糖苷酶来源及作用机理。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普遍存在于动物(幼小动物的肠中)、植物(杏、苹果等)及微生物(细菌、霉菌等)中,能够将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及半乳糖供生物体代谢使用。在生物体体内,... β-半乳糖苷酶的研究进展β-半乳糖苷酶来源及作用机理。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普遍存在于动物(幼小动物的肠中)、植物(杏、苹果等)及微生物(细菌、霉菌等)中,能够将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及半乳糖供生物体代谢使用。在生物体体内,β-半乳糖苷酶是由Lac Z基因编码翻译而成的蛋白质酶类,通过提取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的乳糖酶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酶 低聚半乳糖 GALACTOSIDASE 乳糖酶基因 作用机理 乳糖含量 催化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