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TTF-1、Galectin-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史良平 王传彬 +3 位作者 程义壮 赵玮 夏梦华 毕丽琴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组织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0日该院收治的76例D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过程中取得的癌组织...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组织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0日该院收治的76例D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过程中取得的癌组织标本纳入DTC组(n=76),将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纳入癌旁组(n=76)。免疫组化法检测TTF-1、Galectin-3在DTC组及癌旁组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TF-1、Galectin-3表达水平与D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DT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DTC组TTF-1、Galectin-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组织分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的DTC患者TTF-1阳性表达率、Galectin-3阳性表达率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中/高分化、组织分型为甲状腺滤泡癌、无淋巴结转移的DT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1阴性、Galectin-3阴性DT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高于TTF-1阳性、Galectin-3阳性DT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TTF-1阳性、Galectin-3阳性是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TF-1、Galectin-3与DTC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及3年生存率有关,对DTC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转录因子-1 半乳糖凝集素-3 预后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危险因素
2
作者 张梦夏 赵玮 +4 位作者 郭雪冉 史良平 夏梦华 毕丽琴 程义壮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1-260,共10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PTC患者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风险的列线图,以帮助制订合理的手术计划。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PTC患者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风险的列线图,以帮助制订合理的手术计划。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和中央淋巴结清扫术(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加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LND)的209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相关检查指标的关系。寻找年龄和超声下优势结节直径的最佳临界值,并绘制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结果: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12.9%(27/209)。临床病理及术前检查特征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与年龄、肿瘤病灶位置、肿瘤直径、中央淋巴结清扫数目、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数目、超声下优势结节直径大小、超声提示肿瘤边缘粗糙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1,P=0.003)、超声下结节直径大小(OR=0.874,P=0.003)、肿瘤位于上部位置(OR=2.874,P=0.035)、超声提示肿瘤边缘粗糙(OR=0.118,P=0.044)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OR=0.287,P=0.013)是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为38.5岁、超声下结节直径<9.5 mm对预测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具有最大的预测价值。结论:年龄>38.5岁、肿瘤位于上部位置、超声下结节直径<9.5 mm、超声提示结节边缘粗糙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的PTC患者易出现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本研究根据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PTC患者发生跳跃性转移风险的列线图,可有效帮助临床医生术前评估PTC发生跳跃性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跳跃性转移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郭雪冉 赵玮 +4 位作者 张梦夏 史良平 夏梦华 毕丽琴 程义壮 《安徽医学》 2024年第9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探究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131I治疗的12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诊断为碘难治(RAIR)分为RAIR组(n=38)和非RAIR(NR... 目的探究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131I治疗的12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诊断为碘难治(RAIR)分为RAIR组(n=38)和非RAIR(NRAIR)组(n=84)。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IR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in-Meier法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RAIR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腺外侵犯、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淋巴结外侵犯、纵隔淋巴结转移、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OR=4.000,P=0.008,95CI%:1.434~11.156)、淋巴结外侵犯(OR=3.154,P=0.046,95CI%:1.021~9.736)是RAIR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0.669~0.837),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校正曲线示预测概率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结论远处转移和淋巴结外侵犯是RAIR的独立危险因素,RAIA-DTC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碘难治 分化型甲状腺癌 危险因素 无进展生存期 列线图
下载PDF
低剂量131I治疗非远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毕丽琴 程义壮 夏俊勇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6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131 I在非远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78例非远处转移DT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术后,观察组给予低剂量(30 mCi)131 I治疗,... 目的探究低剂量131 I在非远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78例非远处转移DT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术后,观察组给予低剂量(30 mCi)131 I治疗,对照组给予高剂量(100 mCi)131 I治疗,比较2组清甲成功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观察组清甲成功率为82.05%,对照组为7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躯体为(80.18±7.61)分、认知为(76.84±6.49)分、角色为(76.36±5.24)分、社会为(77.32±8.39)分及情绪为(79.24±7.89)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2.49±7.43)分、(68.36±6.71)分、(64.79±4.93)分、(65.79±7.25)分及(65.73±6.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远处转移DTC患者治疗过程中,低剂量131 I的清甲成功率与高剂量无差异,但低剂量131 I治疗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 I 低剂量 疗效
下载PDF
反复冻融对猪肉干蒸烧卖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曲艺 毕丽琴 +2 位作者 李汴生 刘承志 阮征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4,61,共8页
干蒸烧卖作为一种口感鲜香爽弹的蒸制类中式点心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其速冻制品在贮运销售过程中由于温度波动产生的反复冻融现象不可避免,导致产品品质劣变。为探究反复冻融过程烧卖品质的变化及其规律,选择猪肉干蒸烧卖为代表,将其分... 干蒸烧卖作为一种口感鲜香爽弹的蒸制类中式点心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其速冻制品在贮运销售过程中由于温度波动产生的反复冻融现象不可避免,导致产品品质劣变。为探究反复冻融过程烧卖品质的变化及其规律,选择猪肉干蒸烧卖为代表,将其分别在解冻温度25℃和4℃下反复冻融(冷冻22 h-解冻2 h为一个循环)0~4次,探究蒸制质量变化率、pH值、水分分布状态、外观、色泽、质构特性和感官评分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同等冻融次数下,25℃解冻的烧卖蒸制前后质量变化率要明显高于4℃下解冻的烧卖,且烧卖皮黏结程度更大,肉馅紧缩,汁液流失加大。随着冻融次数增加,肉馅的亮度值L^(*)值逐渐增大,红度值a^(*)值逐渐减小。对于烧卖皮而言,4℃下的L^(*)值变化不显著(P>0.05),而25℃下的L^(*)值和b^(*)值显著减小(P<0.05),4次冻融后的b^(*)值减小了15.60%,烧卖皮色泽变暗,黄度减弱。2种解冻温度下,烧卖的黏结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25℃下有显著增加的是硬度、咀嚼性和黏性,4次冻融后分别增加了21.93%、40.82%和35.76%;4℃下,只有硬度在3次冻融后开始增大,由H0的(2754.92±153.77)g上升到H4的(3239.61±29.23)g。反复冻融降低了烧卖的感官评分,变化最大的是滋味和气味。25℃下4次冻融后的烧卖感官评分最低,色泽变暗,表皮干硬,肉馅口感粗糙。低场核磁检测证实反复冻融降低了烧卖皮水分分布的均匀性及其持水性,进而影响了烧卖品质。因此,减少烧卖在制售过程中的温度波动,尽可能避免反复冻融过程有利于保持烧卖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卖 冻融循环 感官评价 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