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立 赵智 +7 位作者 王迎松 杨晓晨 蒲光鸿 谢维杰 李全 施志约 李韬 毕尼 《骨科》 CAS 202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 调查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联合应用目测法、Adams前屈试验法和脊柱侧凸测量尺测量躯干旋转角(angle of trunk rotation,ATR)法,对云南省南华县6~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脊... 目的 调查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联合应用目测法、Adams前屈试验法和脊柱侧凸测量尺测量躯干旋转角(angle of trunk rotation,ATR)法,对云南省南华县6~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脊柱侧凸筛查。统计分析筛查阳性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以及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分布特点,并探索Adams前屈试验阳性与ATR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筛查18 980人,其中阳性者1 011人,总体阳性率为5.33%,男性阳性率(4.77%)显著低于女性(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民族儿童、青少年的阳性率:白族>彝族>汉族>其他民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不同等级学校儿童、青少年的阳性率:高中>初中>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民族中女性的阳性率均高于男性,其中汉族和彝族中不同性别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中男性15岁时阳性率达到高峰(8.76%),女性14岁时达到高峰(11.39%);彝族中男性14岁时达到高峰(7.25%),女性12岁时达到高峰(9.03%)。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分级:73.19%为脊柱侧凸Ⅰ度,23.05%为Ⅱ度,Ⅲ度仅3.76%。可疑侧凸部位以胸段为主,占比51.43%。当ATR≥2°时,Adams前屈试验即可呈阳性。结论 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检阳性率高达5.33%。彝族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检阳性率高峰期较汉族有所提前。需尽快完善我省脊柱侧凸筛查防治体系,并全面开展脊柱侧凸筛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青少年 儿童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大剂量氨甲环酸用于脊柱矫形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4
2
作者 解京明 李韬 +7 位作者 王迎松 赵智 张颖 毕尼 施志约 刘洲 陆秦楠 史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评价大剂量氨甲环酸(TXA)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尤其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脊柱畸形患者共66例,术前凝血功能检查异常及长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共7例被排除,最终59例患... 目的:评价大剂量氨甲环酸(TXA)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尤其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脊柱畸形患者共66例,术前凝血功能检查异常及长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共7例被排除,最终5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一期PVCR,其余患者均接受一期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主刀完成。患者被分为TXA组和对照组。TXA组中8例接受PVCR,18例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对照组中9例接受PVCR,24例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TXA组患者在切皮前20min静脉输入100mg/kg剂量的TXA,随后给予维持量10mg·kg^(-1)·h^(-1)的TXA直到切口关闭;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替代。统计患者的术中失血量、真实失血量、输血量等数据,并监测患者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同时监测药物相关并发症,包括潜在的肝、肾功能损伤,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及癫痫等。结果:TXA组中接受PVCR的患者术中失血量(4219±1386ml)、真实失血量[(134.2±36.4)%]及输血量(2986±1458ml)均少于对照组接受PVCR手术的患者[分别为9906±5251ml,(332.9±191.8)%,6255±3401ml,均P<0.05]。TXA组中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患者的术中失血量、真实失血量及输血量也均小于对照组非PVCR矫形手术患者(P<0.05)。TXA组中PVCR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PVCR减少57.4%,而非PVCR手术术中失血量减少39.8%,大剂量TXA减少术中失血的作用在PVCR术中更为明显。TXA组及对照组围手术期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TXA组中未出现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癫痫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大剂量TXA可有效减少脊柱矫形手术的术中失血与输血,尤其在PVCR手术中大剂量TXA的效果更为突出;大剂量TXA在脊柱矫形手术中的使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脊柱矫形手术 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术 氨甲环酸 失血 输血
原文传递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的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迎松 解京明 +6 位作者 赵智 张颖 李韬 毕尼 施志约 蒋文斌 彭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信息,围手术期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和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8.9±8.1岁。主弯侧凸Cobb角术前为108.9°±25.5°,末次随访时为37.2°±16.8°;节段性后凸术前为89.8°±31.1°,末次随访时为30.4°±15.3°。手术平均切除1.31个椎节,固定涉及13.6±2.8个节段。至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矫正70.9%,矢状面平衡矫正53.4%。共24例患者(22.9%)发生了31例次非神经并发症事件:13例患者发生16例次呼吸系统并发症;7例患者发生9例次心血管不良事件;1例恶性高热;1例单眼失明;3例创口感染;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术后1d死亡。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14/49),以及切除T6或者以上节段椎体的患者(4/10),显示了较多的非神经并发症的趋势。此外,非特发性畸形,超过150°的极度重度脊柱侧凸,术前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低于预计值40%,以及术中失血量超过5000ml是非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的患者,围手术期中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与患者肺功能状况不佳及术中失血量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各段Cobb角变化及其对主弯矫形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韬 解京明 +3 位作者 王迎松 赵智 张颖 毕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92-995,1005,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各段Cobb角变化、对主弯矫形的意义及主弯置钉情况对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应用PVC治疗的46例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所摄标准脊柱全长前后位X线...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各段Cobb角变化、对主弯矫形的意义及主弯置钉情况对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应用PVC治疗的46例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所摄标准脊柱全长前后位X线片,在冠状面将畸形主弯划分为主弯上段、主弯中段及主弯下段。采用标准Cobb角测量方法分别对术前、术后主弯及主弯各分段Cobb角进行测量。比较主弯及主弯各分段Cobb角的变化、计算主弯各分段对主弯矫形的贡献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主弯段椎弓根置钉情况及切除椎紧邻上下椎体的置钉情况与矫形率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为110.1°±18.1°,术后平均减小59.1°±16.4°(P<0.05),主弯矫形率为(54.1±12.2)%。其中,主弯中段平均减小28.1°±14.7°(P<0.05),对主弯矫形的贡献率为(49.1±27.3)%,主弯上段平均减小15.7°±13.1°(P<0.05),对主弯矫形贡献率为(25.2±16.6)%,主弯下段平均减小15.3°±12.4°(P<0.05),对主弯的矫形贡献率为(26.3±22.6)%。主弯上、下两段的矫形度数及矫形贡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切除椎的相邻的上下椎体至少各置入一枚椎弓根螺钉的患者有22例,该组患者主弯中段的矫形度要明显优于上、下椎体无钉的24例患者(P<0.05)。同时发现主弯节段置钉比率与主弯矫形率密切相关(r=0.82,P<0.05)。结论:主弯中段对主弯矫形的贡献率最大,主弯内椎弓根螺钉置钉数对矫形起重要作用,尤其在切除椎的邻近椎体置钉对脊柱矫形及重建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主弯 COBB角
原文传递
重度脊柱侧弯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脊柱后路矫形术生物力学特点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颖 王迎松 +3 位作者 解京明 赵智 李韬 毕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1-36,共6页
目的建立严重僵硬性脊柱侧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该模型上模拟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CVR)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方法以1例严重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CT为基础,使用Mimics10.01,Geomagic studio12,UG... 目的建立严重僵硬性脊柱侧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该模型上模拟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CVR)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方法以1例严重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CT为基础,使用Mimics10.01,Geomagic studio12,UG8.0等软件建立,优化俯卧位严重脊柱侧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与患者原始资料的几何相似性以及力学有效性。利用模型模拟PVCR术。结果成功建立严重僵硬性脊柱侧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该模型有效。利用模型完成PVCR术模拟。椎体切除后,断端在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均有移位趋势;术后矫形棒应力值区间为:0.0050214e^7 ~0.045217e^7 Mpa,应力值最大区域为截骨区及上下2个椎体,其应力值为0.045217e^7 Mpa,应力最小为端椎区域,为:0.0050214e^7 ~0.025121e^7 Mpa。螺钉应力值区间:3.1108e^7 ~2.7961e^8 Mpa,其中切除椎体的上位椎体凸侧第1枚螺钉应力最大,为2.4577e^8 Mpa。术后端椎区域T2/3及T7/8、T8/9、T9/10椎间盘上的应力较大,椎间盘受力最大区域均位于纤维环。结论 PVCR椎体切除区域,断端呈三维位移趋势,增加医源性脊髓损伤的风险;该区域内植物负荷最大,是术后发生内植物损耗的易发区域;术后交界区椎间盘承载较大应力且较集中,易出现交界区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三维有限元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
下载PDF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5
6
作者 解京明 王迎松 +4 位作者 施志约 赵智 李韬 张颖 毕尼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6期461-466,共6页
背景: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曾被认为是外科治疗的禁区,其手术治疗充满挑战与风险。目的:分析总结本中心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 背景: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曾被认为是外科治疗的禁区,其手术治疗充满挑战与风险。目的:分析总结本中心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连续的105例采用PVCR治疗的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7例,女58例,年龄10~45岁,平均年龄18.9岁。所有患者主弯柔韧度〈10%。12例冠状面和(或)矢状面畸形〉150°,术前接受4周持续颅-股骨牵引治疗。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相关信息,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2±132)min,术中失血量(4694±1794)ml。主弯侧凸:术前站立位108.9°±25.5°,术后36.6°±15.7°。节段性后凸:术前88.8°±31.1°,术后29.9°±14.1°。12例冠状面和(或)矢状面畸形〉150°患者,术前站立位主弯侧凸为152.5°±14.3°,牵引术前仰卧位141.8°±16.3°,牵引4周时仰卧位93.4°±14.0°,牵引4周时较牵引前仰卧位主弯侧凸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为47.2°±7.2°。节段性后凸:术前站立位109.3°±42.3°,牵引术前仰卧位98.9°±40.0°,牵引满4周仰卧位67.3°±22.2°,牵引满4周较牵引前仰卧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站立位32.2°±9.5°。7例患者发生暂时性神经并发症,及时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无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病例。24例患者发生了31项主要非神经并发症事件。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5年以上随访49例,患者满意度高,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PVCR术是治疗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有效手段之一,但因其应用过程面临着诸多风险,不应作为大多数脊柱畸形治疗的首选。PVCR是对术者手术技巧的全面考验和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挑战,有赖于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严密的手术策略及紧密协作的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严重 僵硬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重度脊柱畸形合并椎管内神经轴异常及颈段发育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颖 王迎松 +3 位作者 解京明 赵智 李韬 毕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畸形(severe spinal deformity,SSD)患者中,椎管内神经轴异常(intraspinal neural axis abnormalities,INAAs)及颈段发育异常(cervical abnormalities-CAs)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相关性,以期降低矫形术中及术后医源性神经并...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畸形(severe spinal deformity,SSD)患者中,椎管内神经轴异常(intraspinal neural axis abnormalities,INAAs)及颈段发育异常(cervical abnormalities-CAs)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相关性,以期降低矫形术中及术后医源性神经并发症的风险。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诊治的SSD患者(冠状面Cobb角超过90°,和/或矢状面Cobb≥90°)。回顾性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术前记录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查体。结果 108例患者中,44 (40.7%)例患者发现INAAs。最常见的INAAs是脊髓空洞,(16/44,36.4%)。17例(15.7%)术前有异常的神经病学体征,其中15例(88.2%)检出INAAs。对检出INAAs及未检出INAAs的2组患者,术前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经χ2检验后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的发生率是51.9%(56/108),包括28例(25.9%)颈段INAAs (CINAAs)和35例(32.4%)颈段骨性异常(cervical osseous abnormalities-COAs),有7例(6.5%) CINAAs合并COAs。最常见的CINAAs是脊髓空洞(syring o yme lia,S)(11/28, 39.3%),最常见的COAs是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15/56,26.8%)。上颈段(P=0.024)多种骨性异常(P=0.029)同时存在,更易合并CINAAs。结论SSD中,INAAs的发生率约为40.7%,大部分INAAs神经功能正常。INAAs中最常见的是S。SSD中CAs发生率为51.9%;最常见的CAs是脊髓空洞(syringomyelia,S)和BI。对于SSD,即便没有神经功能异常,术前也应常规行全脊髓MRI检查,并关注有无CAs,以降低术中神经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脊柱畸形 椎管内神经轴异常 颈段发育异常
下载PDF
严重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PVCR术后PJK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颖 王迎松 +3 位作者 解京明 赵智 李韬 毕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分析严重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术后近段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4年10月至2014年7月共86例,行PVCR治疗的严重僵... 目的分析严重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术后近段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4年10月至2014年7月共86例,行PVCR治疗的严重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分析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以及最近随访中获得的脊柱全长X片来评价PJK的发生情况,并用单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与PJK相关的10个危险因素,然后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PJK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结果 11例患者发生PJK。单因素比较的结果显示以下7个变量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X2),切除椎体位置(X3),脊柱侧凸伴后凸畸形(X4),上端融合椎(X5),术前胸椎后凸(Pre-op TK)≥40°(X7),术前腰椎前凸≥60°(X8),病因(X1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X3 (OR=15.94),X4 (OR=12.10)和X7 (OR=10.39)与PJK独立相关。PJK组术前PI显着高于对照组(31.70°±4.30°vs 23.61°±2.72°,P=0.018)。与对照组相比,PJK组末次随访时LL值明显下降(△LL 9.73°±7.82°vs 2.81°±4.43°,P=0.013)。结论手术切除椎体的位置,脊柱侧凸伴后凸畸形,术前胸椎后凸TK≥40°是PVCR术后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腰椎骨盆的不匹配与PJK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椎体全切 危险因素 脊柱骨盆力线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洲 解京明 毕尼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期274-276,共3页
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由于内固定器械置入、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等因素可能导致脊髓功能的损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可以及时发现手术中的不当操作和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及早进行纠正和补救,因而可有效地降低脊柱畸形矫形术中脊髓功能... 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由于内固定器械置入、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等因素可能导致脊髓功能的损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可以及时发现手术中的不当操作和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及早进行纠正和补救,因而可有效地降低脊柱畸形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的损伤。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由传统的唤醒方法发展到今天比较完善的诱发电位监护技术。该文就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应用予以综述,并介绍近年来IONM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矫形术 诱发电位监测 手术中监测
下载PDF
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脊柱退行性疾患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张颖 卢钰 +9 位作者 赵智 李韬 毕尼 施志约 王迎松 解京明 宋跃明 常利涛 关帅 唐林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63-68,共6页
目的评价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脊柱退行性疾患中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需要进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74例分为2组。A... 目的评价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脊柱退行性疾患中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需要进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74例分为2组。A组36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症,采用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为观察组;B组38例患者伴有骨量减少,采用传统实心椎弓根镙钉技术,为对照组。2组患者减压、融合等手术方式相同,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VAS、ODI、SF-36评分。对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模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0±6.4)月。A组纳入患者36名,置入镙钉279枚,平均(7.8±3.8)枚,其中骨水泥强化镙钉195枚,平均(5.4±2.7)枚,强化椎体101个节段,检出各型骨水泥渗漏的椎体共53个,渗漏率为52.4%。B组纳入患者38名,置入镙钉210枚,平均(5.5±3.2)枚。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6例患者检出无症状骨水泥肺栓塞患者共11名,发生率30.5%;2名患者术中检出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结论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脊柱退行性疾患的有效术式,但也有较高的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镙钉 骨水泥 骨质疏松症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兴鹏 解京明 +4 位作者 王迎松 李韬 毕尼 卢钰 杨桂然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87-90,共4页
脊柱外科手术具有手术时间长、创面大、出血量大等特点,而大量出血会导致患者心、肺、肾功能受损,并影响其凝血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氨甲环酸(TXA)是脊柱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止血药物,属于抗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药物之一。TXA可阻断含有... 脊柱外科手术具有手术时间长、创面大、出血量大等特点,而大量出血会导致患者心、肺、肾功能受损,并影响其凝血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氨甲环酸(TXA)是脊柱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止血药物,属于抗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药物之一。TXA可阻断含有赖氨酸残基的纤维蛋白与纤溶酶重链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止纤溶酶将纤维蛋白降解;同时还可以通过抑制纤溶酶对血小板Gp16受体的作用,保护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及其功能,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目前,TXA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静脉滴注、局部用药、静脉滴注联合局部用药。TXA的应用剂量目前争议较多,大多数研究认可的应用剂量是术前100 mg/kg负荷量+术中10 mg/(kg·h)维持量;但是从止血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以及不同术式的个体化用药等多方面考虑,该剂量是否为TXA的最佳剂量,仍需更多临床对比研究来证实。TXA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癫痫、心血管事件、血栓形成及椎管渗入,但是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总体来说TXA的安全性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手术 氨甲环酸 用药方式 用药剂量
下载PDF
伴发ChiariⅠ型畸形和脊髓空洞脊柱侧凸患者一期后路脊柱矫形术后5年以上随访结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古尚 解京明 +3 位作者 王迎松 赵智 李韬 毕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5,共9页
目的 :分析一期后路脊柱矫形术治疗伴发ChiariⅠ型畸形(ChiariⅠmalformation,CM1)和脊髓空洞(syringomyelia,SM)脊柱侧凸患者的5年以上随访结果。方法:2007年1月~2015年6月收治23例伴发CM1和SM的脊柱侧凸患者,男19例,女4例,年龄10~39岁... 目的 :分析一期后路脊柱矫形术治疗伴发ChiariⅠ型畸形(ChiariⅠmalformation,CM1)和脊髓空洞(syringomyelia,SM)脊柱侧凸患者的5年以上随访结果。方法:2007年1月~2015年6月收治23例伴发CM1和SM的脊柱侧凸患者,男19例,女4例,年龄10~39岁(16.0±5.9岁)。均行一期后路脊柱矫形术,其中10例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13例行单纯脊柱矫形而未行短缩截骨术。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和随访时行全脊柱X线片、CT及MRI检查,在全脊柱X线片上评价患者的矢状位和冠状位矫形率,在MRI上测量SM的大小及变化。根据MRI结果,取颈脊髓空洞张力指数(cervical syrinx tension ratio,CSTR)平均值作为描述颈段SM大小及变化的指标,将末次随访时CSTR下降≥20%定义为SM改善,并将患者分为颈段SM改善组和无改善组;再根据术中是否行脊柱短缩截骨术,将患者分为PVCR组和非PVCR组。记录患者性别、手术年龄、顶椎节段、冠状位主弯角度、矢状位后凸角度、畸形角度比(deformity angular ratio,DAR)、SM长度、平均CSTR、术前牵引情况、融合节段数量、末次随访时冠状面矫形率与矢状面矫形率、SM改善情况、随访时间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定量变量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定性变量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随访时间为6.2±1.1年(5~9年)。术前冠状位主弯角度为77.1°±28.0°(33°~122°),术后减少至27.8°±18.4°,末次随访时为29.5°±21.2°,冠状面侧凸矫正率为(65.7±13.0)%。术前矢状面后凸角度为57.2°±31.9°(8°~155°),术后减少至29.3°±15.2°,末次随访时为32.4°±16.5°,矢状面后凸矫正率为(48.4±22.6)%。所有病例未见内固定螺钉松动、断裂,骨性融合均良好,无术后神经功能损害。CSTR改善率为47.8%(11/23),SM改善组11例,SM无改善组12例。SM改善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年龄(18.6±7.5岁vs. 13.7±2.4岁,P=0.040)、接受PVCR术治疗的比例(81.8%vs. 16.7%,P=0.012)和融合节段数(14.2±0.9 vs. 12.3±2.9,P=0.044)均高于SM无改善组患者;而性别、顶椎节段、冠状位主弯角度、矢状位后凸角度、DAR、SM长度、平均CSTR、术前牵引运用、畸形矫正率和随访时间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VCR组患者较非PVCR组有更严重的侧凸畸形(98.8°±13.8°vs. 60.5°±24.5°,P=0.000)和后凸畸形(74.8°±37.5°vs. 43.6°±18.6°,P=0.032)、有更大的冠状面DAR(15.6°±4.2°/节段vs. 10.2°±4.2°/节段,P=0.006)和矢状面DAR(12.0°±7.6°/节段vs. 6.7°±3.9°/节段,P=0.040)、总DAR(26.8°±11.4°/节段vs. 15.3°±6.5°/节段,P=0.006)及更常接受术前牵引治疗(70.0%vs. 23.1%,P=0.024)、有更长的融合节段数(14.2±1.2节段vs. 12.4±2.7节段,P=0.045)和SM获得更高的改善率(80.0%vs. 23.1%,P=0.007);而性别、平均手术年龄、顶椎节段、SM长度、平均CSTR、畸形矫正率和随访时间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期后路脊柱矫形术是治疗术前无明显神经功能受损表现的伴发CMⅠ和SM脊柱侧凸患者的一种选择,可以在无需先行神经外科减压手术的前提下实现一期安全、有效的脊柱矫形,稳定和持续性改善大多数患者的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 外科矫形 随访结果
原文传递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对伴呼吸功能障碍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毕尼 解京明 +5 位作者 王迎松 张颖 赵智 李韬 刘洲 施志约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901-905,共5页
目的:对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不包含半椎体畸形)患者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posteriorvertebralcolumnresection,PVCR)脊柱矫形,对术前、术后肺功能检查(pulmonaryfunctiontest, PFT)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 目的:对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不包含半椎体畸形)患者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posteriorvertebralcolumnresection,PVCR)脊柱矫形,对术前、术后肺功能检查(pulmonaryfunctiontest, PFT)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除半椎体畸形外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中伴有肺功能障碍的24例纳入本研究。男11例,女13例,年龄11~45岁,平均(18.9±8.0)岁;术前侧凸Cobb’s角平均(110.1±14.6)°(94~170)°,后凸Cobb’s角平均(80.6±29.2)°(42~160)°。所有患者均行PVCR术,以术前肺功能肺活量(vitalcapacity,VC)分为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40%~60%)和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低于40%)。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行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分析肺功能各参数(肺活量-VC,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F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患者术前、术后自觉症状改善(呼吸窘迫、肺部感染、体力、生活质量)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结果终末随访24个月。术后2周,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分别为:(0.92±0.04)L、(26.55±0.67)%、(0.98±0.06)L、(25.48±0.41)%,明显低于术前(1.13±0.06)L、(28.27±0.55)%、(1.04±0.06)L、(27.42±0.36)%(P<0.05),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分别为:(1.28±0.06)L、(38.83±1.00)%、(1.05±0.03)L、(35.43±0.36)%,明显低于术前(1.42±0.04)L、(40.33±0.79)%、(1.33±0.04)L、(37.38±0.47)%(P<0.05),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异常,肺功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肺功能参数开始逐渐恢复,但仍不及术前水平;术后1年,患者肺功能水平略高于术前,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96%的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MET评分较术前高,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胸片未见异常;术后2年,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分别为:(1.48±0.03)L、(33.67±0.49)%、(1.28±0.03)L、(31.53±0.41)%,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分别为:(1.56±0.06)L、(42.05±0.38)%、(1.43±0.04)L、(39.32±0.40)%,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明显高于术前的基础水平(VC恢复17.1%, FVC恢复18.7%,FEV1恢复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正常,胸片未见肺异常。术后肺功能参数变化率、自觉症状改善率均与恢复时间成正相关。结论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术后,肺功能在2周内明显下降,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术后1年肺功能逐渐恢复到术前基础水平,术后2年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特别是术前表现为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PVCR术后2年患者PFT较术前有改善,多数患者术后1年自觉症状改善,并且动脉血气分析正常,胸部X线片未见肺异常,术后2年24例自觉症状均明显改善,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脊柱侧凸 脊柱弯曲 呼吸障碍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
原文传递
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CT分型在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矫形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颖 解京明 +3 位作者 王迎松 毕尼 赵智 李韬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CT分型在对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矫形徒手植钉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4年10月-2010年7月对56例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一期行PVCR矫形,T2... 目的探讨基于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CT分型在对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矫形徒手植钉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4年10月-2010年7月对56例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一期行PVCR矫形,T2~12共植入1 098枚椎弓根螺钉。于CT片测量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并划分为4个区间:区间1(0~1.0 mm),区间2(1.1~2.0 mm),区间3(2.1~3.0 mm),区间4(>3.1 mm);对各区间椎弓根螺钉植钉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结果将无统计学意义的区间合并,再次行统计学分析。根据Lenke的椎弓根形态学分型,行各型植钉成功率统计学分析。结果 1 098枚胸椎椎弓根螺钉中,826枚(75.23%)植钉成功。根据髓腔内径分区,除区间3与区间4椎弓根植钉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0,P=0.111)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区间3、4合并后,区间1、2、3植钉成功率分别为35.05%、65.34%、88.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根据Lenke的椎弓根形态学分型,A、B、C、D型植钉成功率分别为82.31%、83.40%、80.00%、30.28%,D型植钉成功率显著低于其余各型(P<0.008),其余各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基于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CT分型标准,Ⅰ型椎弓根占总数的17.67%,凹、凸侧椎弓根分别为24.59%、10.75%;Ⅱa型占总数的16.03%,凹、凸侧分别为21.13%、10.93%;Ⅱb型占总数的66.30%,凹、凸侧分别为54.28%、78.32%。各型凹、凸侧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提出了量化分型标准,Ⅰ型为无髓腔型,椎弓根内径0~1.0 mm;Ⅱ型为有髓腔型,其中Ⅱa型椎弓根内径为1.1~2.0 mm,Ⅱb型>2.1 mm。该分型标准可在行PVCR时指导徒手植入胸椎椎弓根螺钉,但其有效性需进一步临床观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僵硬性脊柱畸形 椎弓根螺钉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原文传递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两种治疗策略的中长期比较分析:彻底重建或有限干预
15
作者 宋智博 王迎松 +5 位作者 解京明 张颖 赵智 李韬 武学才 毕尼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759-765,共7页
目的比较研究接受两种治疗策略(长节段彻底重建与短节段有限干预)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术后中长期疗效、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Le... 目的比较研究接受两种治疗策略(长节段彻底重建与短节段有限干预)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术后中长期疗效、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Lenke-Silva分级在Ⅲ级及以上的ADS患者。根据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组(≥3)和短节段组(<3)。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固定节段数等一般资料,相关症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影像学指标及二次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随访时间、远期总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节段组平均年龄(57.1±7.9)岁,固定节段(7.9±2.4)个,术前冠状面Cobb’s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及腰痛VAS评分较短节段组差(P<0.05);短节段组平均年龄(60.8±8.4)岁,固定节段(1.4±0.5)个,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s角、腰椎前凸角和矢状面平衡较长节段组差(P<0.05)。长节段组内置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10);短节段组邻近节段相关并发症与长节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结论对无法耐受长节段手术的患者,短节段有限手术是更加合理的治疗策略。它并不增加术后二次手术的发生率,且患者疗效的改善和维持与长节段策略无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疾病 矫形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