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疟疾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吴英松 江晓玲 +2 位作者 李明 毕惠祥 李英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 建立能鉴别诊断恶性疟原虫间和日疟原虫的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红内期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采用PCR技术,检测89份门诊“四热”病人血样,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恶性疟原虫血样能... 目的 建立能鉴别诊断恶性疟原虫间和日疟原虫的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红内期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采用PCR技术,检测89份门诊“四热”病人血样,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恶性疟原虫血样能扩增出205hp的特异带.间日疟原虫血样能扩增出120bp的特异带,PCR检测的阳性率为74.16%,镜检法为68.54%,PCH法与镜检法的符合率为94.38%。结论PCR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镜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 诊断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疟疾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株的构建 被引量:6
2
作者 董文其 李明 +1 位作者 毕惠祥 李英杰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72-78,共7页
将本实验室合成的一段编码恶性疟原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表位基因,包括裂殖子表面抗原MSA1、MSA2、环子孢子蛋白CSP及环状体感染红细胞表面蛋白RESA以及来自白细胞介素-1(IL-1)和破伤风类毒素(TT)上T细胞激... 将本实验室合成的一段编码恶性疟原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表位基因,包括裂殖子表面抗原MSA1、MSA2、环子孢子蛋白CSP及环状体感染红细胞表面蛋白RESA以及来自白细胞介素-1(IL-1)和破伤风类毒素(TT)上T细胞激活位点等的复合抗原基因(HGFSP),先定向克隆人pSK载体的EcoRI、BamHI位点,后用EcoRI单酶切、补平及用SacⅠ单酶切下的目的基因再定向克隆人痘苗病毒表达载体PJ2-16的SmaⅠ、SacⅠ位点,转化TG-Ⅰ宿主菌,重组子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酶谱等鉴定,证实并筛选出了目的基因已插入到PJ2-16血凝素(HA)基因内的重组子,构建了恶性疟原虫抗原基因-痘苗病毒表达载体。将该重组表达载体与痘苗病毒天坛株经Lipofectimine处理,在Cos-7细胞内进行共转染和同源重组,转染物接种BHK21细胞,经鸡红细胞吸附试验挑选不吸附鸡红细胞的病毒斑(HA-),共筛选出两株HA-重组病毒,用抗该目的基因大肠杆菌表达蛋白抗体对重组病毒表达产物进行间接免疫荧光、Dot-ELISA及Western-blot等试验证明,两株重组病毒中有一株可表达目的蛋白,蛋白分子量与按目的基因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保护性抗原 基因 痘苗病毒 重组活疫苗株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成虫转录辅激活因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功能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咏莉 余新炳 +2 位作者 吴德 吴忠道 毕惠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成虫转录辅激活因子 (transcriptionalcoactivator ,TC)基因 (TC基因 )原核重组质粒 ,进行原核表达、鉴定及生物功能分析。 方法 根据TC基因已知序列设计 1对引物 ,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扩增TC基因片段 ;...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成虫转录辅激活因子 (transcriptionalcoactivator ,TC)基因 (TC基因 )原核重组质粒 ,进行原核表达、鉴定及生物功能分析。 方法 根据TC基因已知序列设计 1对引物 ,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扩增TC基因片段 ;将目的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 ,其产物和空质粒 pGEX 4T 1、pET3 0a (+ )同时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SalⅠ双酶切 ,纯化回收后连接并转化大肠埃希菌 (E .coliBL2 1)。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 4T 1 TC和 pET3 0a (+ ) TC分别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后在大肠埃希菌BL2 1中诱导表达。用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鉴定其表达效果 ,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质粒pET3 0a (+ ) TC表达产生的组氨酸重组蛋白 (His TC)。 结果 构建了TC基因原核重组质粒pGEX 4T 1 TC和 pET3 0a (+ ) TC。SDS PAGE结果表明TC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 1系统获得高效表达 ,其重组蛋白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重组质粒 pGEX 4T 1 TC表达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重组蛋白(GST TC)可被华支睾吸虫免疫兔血清识别 ,具有免疫反应性。纯化的TC基因的组氨酸 (His)重组蛋白 (His TC)经SDS PAGE显示单一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TC 基因 ET 大肠埃希菌 表达 重组质粒 辅激活因子 转录 重组蛋白
下载PDF
我国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MSP-2的抗原表位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明 陈白虹 +2 位作者 董文其 毕惠祥 王萍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1-17,共7页
根据我国恶性疟原虫株MSP-2基因序列,检索我国虫株MSP-2是否具有国外已鉴定的MSP-2抗原表位。结果显示,我国虫株MSP-2具有已鉴定的FC-27等位基因型可变区抗原表位STNS和DTPTATE。同时应用计算机辅助抗原表位分析技术对MSP-2进行抗原表... 根据我国恶性疟原虫株MSP-2基因序列,检索我国虫株MSP-2是否具有国外已鉴定的MSP-2抗原表位。结果显示,我国虫株MSP-2具有已鉴定的FC-27等位基因型可变区抗原表位STNS和DTPTATE。同时应用计算机辅助抗原表位分析技术对MSP-2进行抗原表位分析预测,并以合成肽技术鉴定了预测表位的免疫原性。抗原指数分析表明,MSP-2分子亲水性指数和侧链易曲性指数最高的区域分别位于aa153~166和aa65~72,而aa53~60可能是我国虫株特异的抗原表位。用4个合成肽进行免疫学鉴定,证实预测的表位可以诱导抗肽抗体反应,免疫血清可识别重组MSP-2和恶性疟原虫全抗原中MSP-2抗原区带,且合成肽可与我国流行区高度免疫人群免疫血清反应。由于这些表位存在于我国海南、云南、安徽株MSP-2序列中,可以作为研制我国恶性疟重组多价表位疫苗的候选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MSP-2 抗原表位 重组疫苗 疟疾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吴英松 董文其 +3 位作者 李明 高洋 毕惠祥 李英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 ]制备抗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 (LDHp)单克隆抗体 (McAb) ,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 ]用纯化的LDHp重组抗原免疫BALB/c小鼠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 ,筛选分泌高滴度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 ,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 ,ELISA... [目的 ]制备抗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 (LDHp)单克隆抗体 (McAb) ,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 ]用纯化的LDHp重组抗原免疫BALB/c小鼠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 ,筛选分泌高滴度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 ,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 ,ELISA、Westernblot试验分析其特异性。 [结果 ]筛选出 2A5和1H10两株能稳定分泌抗LDHp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 ,两株单抗均为IgG2b,2A5和 1H10培养上清的ELISA效价分别为 1∶5 12和 1∶2 5 6 ,腹水效价分别为 1∶2 5 6 0 0和 1∶12 80 0 ,两株单抗与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弓形虫、日本血吸虫等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 ,能识别恶性疟原虫 33kDa的虫源蛋白。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乳酸脱氢酶 单克隆抗体 制备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及恶性疟原虫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与谷胱甘肽转硫酶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其在小鼠中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建生 钟雄林 +7 位作者 毕惠祥 董文其 张潜 解咏梅 袁纪军 李安康 董宁 任大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多表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及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Pf)双价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工合成的复合多表位HCV基因PCX及Pf抗原基因AB... 目的:探讨复合多表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及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Pf)双价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工合成的复合多表位HCV基因PCX及Pf抗原基因AB(SPf66+SPf105)克隆到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表达载体pGEX2T中,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GSTHCVPf复合抗原(GSTCAB),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特异性、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结果:GSTCAB可被HCV患者血清、鼠抗GZPCX及鼠抗Pf抗体特异识别,可诱发小鼠产生针对GSTCAB、GZPCX及PfAg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针对GSTCAB、GZPCX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免疫后CD8+T细胞比例略为升高,免疫小鼠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GSTCAB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HCV及Pf免疫特异性,可诱发理想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可望成为HCVPf双价疫苗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恶性疟原虫 免疫应答 融合表达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对自然感染动物模型猫肝脏/胆管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梁沛杨 陈守义 +2 位作者 胡旭初 徐劲 毕惠祥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637-638,641,共3页
目的了解自然状态下猫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现状及该病对肝脏/胆管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活猫的精神状态,处死后肝脏形态及切开后的眼观形态;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肝脏、胆管及胆囊的病理变化;测定血常规及肝脏功能指标。结果7.3%的肝... 目的了解自然状态下猫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现状及该病对肝脏/胆管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活猫的精神状态,处死后肝脏形态及切开后的眼观形态;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肝脏、胆管及胆囊的病理变化;测定血常规及肝脏功能指标。结果7.3%的肝脏(8/218,218为阳性猫)表面有明显的黄豆粒大小的肿瘤;94%(205/218)的肝脏质地变硬,结缔组织增生;29.8%(25/218)肝脓肿,肝色较黄,小叶结构模糊;54.1%(118/218)胆管内上皮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感染猫血红细胞显著降低(P<0.0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升高(P<0.05)。结论华支睾吸虫对肝脏、胆管及胆囊造成了严重伤害,很可能是肝癌、胆管癌的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生化指标 华支睾吸虫
下载PDF
慢性缺氧对大鼠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于大鹏 韦安阳 +2 位作者 毕惠祥 李煜罡 杜跃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缺氧与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的致病机理。方法48只白色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按照实验时间(2周、6周、10周)再分为三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其中实验组置于密闭低氧舱中制备... 目的探讨慢性缺氧与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的致病机理。方法48只白色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按照实验时间(2周、6周、10周)再分为三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其中实验组置于密闭低氧舱中制备低氧模型,对照组在正常环境中饲养,其他条件同实验组。于2周末、6周末、10周末分别取各组大鼠,观察其勃起功能,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阴茎组织中神经元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的数量、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①实验组自身比较,大鼠缺氧前后勃起次数有显著性差异,缺氧后大鼠阴茎勃起次数比缺氧前明显减少(P<0.001)。②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周末、6周末、10周末阴茎组织中n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数量、eNOS蛋白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大鼠阴茎勃起次数6周明显低于2周,10周稍高于6周;阴茎组织中n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数量三个实验亚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eNOS的表达6周最低,10周有所回升。结论低氧影响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和nNOS、eNOS的表达。n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数量的减少、eNOS表达的下降,可能是低氧环境中大鼠ED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勃起功能障碍 缺氧 大鼠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RPE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咏莉 余新炳 +2 位作者 吴德 吴忠道 毕惠祥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成虫RNA聚合酶Ⅱ延长因子(RPEF)基因PET重组质粒,分析其编码序列。方法 根据RPEF基因已知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技术从华支睾吸虫质粒文库模板中扩增RPEF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PCR产物和空质粒PET30a(+)同时用BamHⅠ...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成虫RNA聚合酶Ⅱ延长因子(RPEF)基因PET重组质粒,分析其编码序列。方法 根据RPEF基因已知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技术从华支睾吸虫质粒文库模板中扩增RPEF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PCR产物和空质粒PET30a(+)同时用BamHⅠ和SalⅠ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纯化回收后建立连接反应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ET30a(+)-RPEF经双酶切、PCR、测序鉴定后证明获得正确的重组克隆。结果 成功构建出RPEF基因原核重组质粒PET30a(+)-RPEF。序列分析表明,RPEF蛋白与鼠类RNApolymerase Ⅱ延长因子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 RPEF基因在华支睾吸虫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RPEF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地PET30a(+)-RPEF的成功构建可为更深入地分析其基因功能、肝吸虫病药物靶标的筛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RPEF基因 PET重组质粒
下载PDF
免疫捕获乳酸脱氢酶活性测试在恶性疟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英松 李明 +2 位作者 董文其 毕惠祥 李英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免疫捕获 乳酸脱氢酶 活性 恶性疟 诊断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MSA1第二区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明 谢毅 +2 位作者 李英杰 任大明 毕惠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3-237,共5页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 MSA1- R2 ,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将 MSA1- R2基因重组于 p WR4 50 I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中 ,转化大肠杆菌 ,酶切鉴定重组克隆。用 IPTG诱导 MSA1- R2融合蛋白的表...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 MSA1- R2 ,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将 MSA1- R2基因重组于 p WR4 50 I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中 ,转化大肠杆菌 ,酶切鉴定重组克隆。用 IPTG诱导 MSA1- R2融合蛋白的表达 ,对表达产物进行 SDS- PAGE、β-半乳糖苷酶活性、dot- ELISA和 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 35%— 4 0 % ,相对分子量为 70 k Da,与半乳糖苷酶 - MSA1R2融合蛋白的理论分子量相符。IPTG诱导 4 h后 ,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可增高 10倍— 14倍 ,用 dot- EL ISA和 Western- blot均证实表达产物具有恶性疟原虫抗原表位。结论 :p WR4 50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可以高效表达具有免疫学活性的疟原虫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抗原 表达 大肠杆菌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成虫RPEF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咏莉 余新炳 +3 位作者 吴德 吴忠道 毕惠祥 陈明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52-1057,共6页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成虫RNA聚合酶Ⅱ延长因子 (RPEF)基因重组质粒 ,分析其编码序列 ,并进行大肠杆菌原核重组表达和免疫鉴定。方法 根据RPEF基因已知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用常规PCR技术从华支睾吸虫质粒文库模板中扩增RPEF基因片段 ;...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成虫RNA聚合酶Ⅱ延长因子 (RPEF)基因重组质粒 ,分析其编码序列 ,并进行大肠杆菌原核重组表达和免疫鉴定。方法 根据RPEF基因已知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用常规PCR技术从华支睾吸虫质粒文库模板中扩增RPEF基因片段 ;将目的基因PCR产物和空质粒 pGEX 4T 1同时用BamHⅠ和SalⅠ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 ,纯化回收后建立连接反应并转化大肠杆菌BL2 1。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 4T 1 RPEF双酶切、PCR、测序鉴定正确后在BL2 1中诱导表达 ,SDS 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其原核表达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出RPEF基因原核重组质粒 pGEX 4T 1 RPEF。SDS PAGE分析显示RPEF基因在大肠杆菌BL2 1系统中得以高效表达 ,其融合蛋白分子量大约 4 5kD ,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此RPEF融合蛋白可被山羊GST单抗所识别 ,融合蛋白具有GST免疫反应性。结论 筛选到华支睾吸虫RNA聚合酶Ⅱ延长因子 (RPEF)基因 ,并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及在E .coliBL2 1系统中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RPEF基因 重组质粒克隆 原核表达 免疫印迹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3A3、2E7用于恶性疟Dipstick检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郝文波 胡旭初 +3 位作者 李明 毕惠祥 王萍 高洋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 ,适用于基层的恶性疟免疫诊断方法。 方法 将抗恶性疟原虫 HRP- 的单克隆抗体 3A3、2 E7纯化后经配对筛选 ,利用 Dipstick-免疫胶体金技术 ,制成诊断恶性疟的 Dipstick层析条。用该层析条对 115份疟疾患者...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 ,适用于基层的恶性疟免疫诊断方法。 方法 将抗恶性疟原虫 HRP- 的单克隆抗体 3A3、2 E7纯化后经配对筛选 ,利用 Dipstick-免疫胶体金技术 ,制成诊断恶性疟的 Dipstick层析条。用该层析条对 115份疟疾患者血样 ,2 0份非疟疾病人血样及 10份正常人血样进行检测 ,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对其稳定性、重复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 用该法检测 145份血样 ,其对恶性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3.1%及 97.5 % ,已包被抗原、抗体的 Dipstick条在 4℃及室温下可保存 3个月以上 ,对 30份血样重复检测 4次结果完全一致。 结论  Dipstick-免疫胶体金模式快速、简便 ,适用于基层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富组氨酸蛋白Ⅱ HRP-Ⅱ DIPSTICK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恶性疟原由海南株cDNA克隆FMPf01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萍 李明 +5 位作者 谢毅 王燕妮 毕惠祥 殷明 叶韫辉 李英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0-42,53,共4页
目的对我室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HN)红内期cDNA表达文库阳性克隆(FMPf01)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性质。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和免疫印迹法分析FMU01的减基构成、同源性及编码多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其A+T构成... 目的对我室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HN)红内期cDNA表达文库阳性克隆(FMPf01)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性质。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和免疫印迹法分析FMU01的减基构成、同源性及编码多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其A+T构成比高于G+C,为3.14:1,与基因资料库中疟原虫基因的同源性较低,其最高值为63.8%,Westernblot分析证实其编码多肽可被抗疟原虫免疫血清识别,反应性较强。结论FMPf01编码多肽有望成为疟疾免疫学诊断和疫苗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恶性疟 CDNA 疟原虫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株家兔免疫血清及IgG对恶性疟原虫的体外抑制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文其 毕惠祥 +1 位作者 李明 李英杰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用恶性疟原虫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候选株的家兔免疫血清及纯化的IgG 进行了恶性疟原虫的体外培养抑制试验,并与该目的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及全虫抗原进行了比较。结果在疟原虫的第一个生长周期内,重组痘苗病毒组的免疫血清抑虫作... 用恶性疟原虫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候选株的家兔免疫血清及纯化的IgG 进行了恶性疟原虫的体外培养抑制试验,并与该目的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及全虫抗原进行了比较。结果在疟原虫的第一个生长周期内,重组痘苗病毒组的免疫血清抑虫作用最强(P< 0.05),其次为全虫抗原及原核蛋白组;IgG 则在第一及第二个生长周期均以原核表达蛋白组抑虫作用最强( P< 0.05) ,其次为重组痘苗病毒及全虫抗原组。说明重组痘苗病毒免疫血清及IgG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增殖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疟原虫 痘苗病毒 疫苗 体外抑制 IGG
下载PDF
广州市1999~2001年HIV/AIDS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周斌 徐慧芳 +2 位作者 高凯 熊远 毕惠祥 《华南预防医学》 2003年第6期13-15,共3页
目的 了解广州市HIV/AIDS流行情况 ,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 1 999~ 2 0 0 1年艾滋病常规监测和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999~ 2 0 0 1年广州市共发现HIV感染者 5 1 0例 ,其中艾滋病病人 5 7... 目的 了解广州市HIV/AIDS流行情况 ,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 1 999~ 2 0 0 1年艾滋病常规监测和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999~ 2 0 0 1年广州市共发现HIV感染者 5 1 0例 ,其中艾滋病病人 5 7例 ,感染人数年均增长速度为 81 %。 5 1 0例HIV感染者中本市户籍占 4 9 80 % ,省内、省外流动人口分别占 1 1 96 %、2 1 1 8% ;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86 6 1 % )。哨点监测结果显示 ,1 4 6 1名吸毒者的HIV感染率为 1 3 2 1 % ,有静脉吸毒史的占 79 4 7% ,其中有共用注射器史占 38 5 0 % ;暗娼的HIV感染率由 1 999年的 0 78%上升到 2 0 0 1年的 2 30 % ,且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 1 4 85 % (2 4 2 / 1 6 30 )。结论 广州市艾滋病流行形势十分严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流行病学监测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株免疫动物后诱发的Th1细胞免疫反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文其 李明 +1 位作者 毕惠祥 李英杰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测定恶性疟原虫 -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候选株免疫动物后产生白细胞介素 - 2 (IL- 2 )和干扰素 (IFN)的生物学活性水平。 方法 用 MTT法测定了其诱导的保护性细胞免疫反应 (Th1细胞免疫反应 )。 结果 用重组痘苗病毒在免疫家兔... 目的 测定恶性疟原虫 -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候选株免疫动物后产生白细胞介素 - 2 (IL- 2 )和干扰素 (IFN)的生物学活性水平。 方法 用 MTT法测定了其诱导的保护性细胞免疫反应 (Th1细胞免疫反应 )。 结果 用重组痘苗病毒在免疫家兔及大白鼠 4~ 6 wk后血清中 IL- 2的生物学活性增强 ,免疫后 6 wk家兔、大白鼠及小白鼠 3种动物血清中 IFN的生物学活性水平比免疫前明显升高。 结论 恶性疟原虫 -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候选株免疫动物后可诱发机体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痘苗病毒 疫苗 细胞免疫 TH1细胞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株在换人血猕猴模的抗攻击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文其 李明 +3 位作者 毕惠祥 李英杰 吴军 曲利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1-274,共4页
探讨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 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候选株在实验动物的抗疟原虫攻击能力 ,为下一步进入夜猴及人体试验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多次部分换人血猕猴模经静脉输血法进行了抗疟原虫红内期虫体的攻击试验。结果 :在免疫后 ... 探讨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 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候选株在实验动物的抗疟原虫攻击能力 ,为下一步进入夜猴及人体试验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多次部分换人血猕猴模经静脉输血法进行了抗疟原虫红内期虫体的攻击试验。结果 :在免疫后 1个月攻虫 ,重组痘苗病毒免疫猴从第 3天一直到第 12d的采血检查中均未发现疟原虫 ;非重组痘苗病毒(对照病毒 )免疫猴第 3天后原虫感染率上升 ,第 6天原虫感染率最高达到 6 .0 % ,而后原虫感染率逐渐下降 ,原虫持续时间为13天 ;空白对照猴第 3天后原虫感染率也上升 ,第 8天原虫感染率最高达到 2 .5 % ,而后原虫感染率逐渐下降 ,原虫持续出现时间为 12d。结论 :初步说明该候选疫苗株具有一定的抗恶性疟原虫红内期虫体攻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痘苗病毒 疫苗 抗攻击试验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HRPⅡ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建华 李明 +2 位作者 毕惠祥 王萍 李英杰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8-23,共6页
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富含组氨酸蛋白Ⅱ基因,经基因序列测定后克隆于pWR450-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TG1。在不同菌体浓度及不同剂量IPTG诱导下检测HRPⅡ融合蛋... 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富含组氨酸蛋白Ⅱ基因,经基因序列测定后克隆于pWR450-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TG1。在不同菌体浓度及不同剂量IPTG诱导下检测HRPⅡ融合蛋白的表达。采用Dot-ELISA及Western-blot分析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HRPⅡ基因与pWR450-1重组后在大肠杆菌TG1中表达一68KDa的融合蛋白,当工程菌OD590为1.0~1.2时,加入终浓度1mmol/LIPTG进行诱导,表达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基因表达 HRPⅡ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云南株富含组氨酸蛋白II部分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建华 李明 +2 位作者 毕惠祥 王萍 李英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测定恶性疟原虫云南株富含组氨酸蛋白 I I部分序列,了解该虫株与其它虫株 H R P I I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采用 P C R 方法特异性扩增 H R P I I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 M 13 载体,用双脱氧链末端... 目的:测定恶性疟原虫云南株富含组氨酸蛋白 I I部分序列,了解该虫株与其它虫株 H R P I I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采用 P C R 方法特异性扩增 H R P I I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 M 13 载体,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应用 P C G E N E软件对不同虫株恶性疟原虫 H R P I I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我国云南株恶性疟原虫与 7 G8 及 D10 虫株 H R P I I基因有不同程度的差异,3 虫株间 H R P I I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0.3%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68.6% 。结论:云南株与7 G8 及 D10 虫株 H R P I I基因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疟原虫 组氨酸蛋白 基因测序 HRP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