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油站及周边空气中VOCs物种构成与示踪特征
1
作者 毕申雨 宋立来 +5 位作者 尹思涵 舒秦 姚璐 朱静 毕晓辉 冯银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0-628,共9页
选择典型城市区域加油站,在汽柴油加油口及周边开展VOCs样品采集与物种构成分析,探究加油站排放VOCs的标识性物种,根据加油站周边区域VOCs物种浓度与比值在空间梯度上的变化评估关键物种的示踪作用与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加注汽油排放VOC... 选择典型城市区域加油站,在汽柴油加油口及周边开展VOCs样品采集与物种构成分析,探究加油站排放VOCs的标识性物种,根据加油站周边区域VOCs物种浓度与比值在空间梯度上的变化评估关键物种的示踪作用与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加注汽油排放VOCs主要组分为烷烃(70%~72%)、烯烃(13%~14%)和含氧有机物(11%~12%),主要物种为异戊烷(20%~24%),其它C4~C6类烷烃也是高占比物种;加注柴油排放VOCs中烷烃是主要成分,占VOCs总量的70%~72%,其次是烯烃和含氧有机物,分别贡献13%~14%和11%~12%,芳香烃占比为2%~3%,异戊烷(17%~21%)和正丁烷(15%~17%)含量较高,低碳C2~C4类烷烯烃和较重高碳C7~C12烷烃的比例高于汽油.加油站下风向受体区域受加油站排放影响明显,与单一物理扩散模型的结果对比,发现烯烃类物种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已发生明显光化学反应,特征物种比值在距离加油站大于70m的区域外开始接近机动车尾气的比值范围并趋于稳定,超出此范围加油站排放贡献影响可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油站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示踪特征
下载PDF
城市尺度高空间分辨率VOCs组分排放清单构建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舒秦 宋立来 +4 位作者 贺靖贻 毕晓辉 李森 熊海伦 冯银厂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3-1094,共12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影响大气复合污染形成的关键前体物,来源众多且化学组成差异较大.为满足城市尺度VOCs精准管控需求,本文基于“自下而上”的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与植被遥感资料,并与文献调研和实测VOCs源谱信息相耦合,采用排放因子...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影响大气复合污染形成的关键前体物,来源众多且化学组成差异较大.为满足城市尺度VOCs精准管控需求,本文基于“自下而上”的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与植被遥感资料,并与文献调研和实测VOCs源谱信息相耦合,采用排放因子法构建了城市尺度高空间分辨率VOCs组分清单的编制方法,并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研究区域开展应用.结果表明:①本文构建的清单编制方法能够获取城市尺度高空间分辨率的VOCs组分排放清单,根据现阶段可获取的活动水平分辨率,清单分辨率可在1km×1km及以上.②驻马店市烯烃组分排放量最高,其次是烷烃和含氧VOCs(OVOCs),其中排放量较高的物种为异戊二烯、苯乙烯和乙酸乙酯等;对于臭氧生成潜势(OFP),烯烃和OVOCs是主要贡献者,OFP贡献较高的物种为异戊二烯、乙烯、乙醛和甲醛等;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域VOCs排放空间分布呈明显差异,林地茂密、工业企业密集、人口和路网密度较大的区域VOCs排放量较高.③将清单结果与受体模型解析结果对比发现,二者在主要源类的识别上基本一致,印证了所构建清单的可靠性.对比PMF解析因子谱和清单参考源谱发现,清单参考源谱中燃烧源以及工艺过程和溶剂使用源适用性较好,移动源谱适用性较低.研究显示,驻马店市VOCs总量及组分排放空间特征明显,高空间分辨率清单可为城市差异化管理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排放清单 高空间分辨率 源成分谱 评估
下载PDF
基于车速-流量模型的动态化道路扬尘清单编制方法与应用
3
作者 贺靖贻 宋立来 +3 位作者 李虎 舒秦 毕晓辉 冯银厂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0-499,共10页
目前国内外关于道路扬尘排放的计算多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AP-42排放因子法,直接计算道路扬尘的年均排放总量,但其动态化程度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细化管理需求.本研究采用车速-流量模型构建高时间分辨率的道路车流量获取方法... 目前国内外关于道路扬尘排放的计算多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AP-42排放因子法,直接计算道路扬尘的年均排放总量,但其动态化程度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细化管理需求.本研究采用车速-流量模型构建高时间分辨率的道路车流量获取方法.以天津市为例,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结合本地化的排放因子以及天津市采取的道路扬尘控制措施,借助GIS平台编制高时空分辨率的道路扬尘排放清单,精细反映天津市道路扬尘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受早晚高峰的影响,城市道路在08:00—09:00与18:00—19:00扬尘排放强度较大,13:00—14:00是白天扬尘排放强度的低值时段.(2)空间尺度上,夜间(03:00—04:00)道路扬尘排放强度的高值区域集中在高速路段,白天扬尘排放强度的低值时段(13:00—14:00)集中在城市道路中支路密集的地区,道路扬尘排放强度高峰时期(18:00—19:00)集中在各类型的城市道路.全年道路扬尘排放高值区域集中在城市支路和郊区道路.(3)天津市内六区全年道路扬尘PM_(2.5)、PM_(10)、TSP排放量分别为603、2492和12986 t,相较以往研究有所下降.从区域看,道路扬尘排放总量呈偏远郊区>环城四区>市内六区的规律.城市道路采取的洒水措施明显降低了道路扬尘排放总量.研究显示,受交通扰动影响,道路扬尘排放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扬尘 车速-流量模型 动态化 排放清单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酸缓冲能力来源解析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毕晓辉 冯银厂 +1 位作者 朱坦 陈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9-583,共5页
建立了大气颗粒物酸缓冲能力的表征方法,测定了天津市区不同源类的酸缓冲能力;建立了基于二重源解析技术(NCMB)的TSP酸缓冲能力来源识别技术,阐述了其技术原理,并在天津城区加以应用.结果表明,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和降雨量是影响天津城区降... 建立了大气颗粒物酸缓冲能力的表征方法,测定了天津市区不同源类的酸缓冲能力;建立了基于二重源解析技术(NCMB)的TSP酸缓冲能力来源识别技术,阐述了其技术原理,并在天津城区加以应用.结果表明,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和降雨量是影响天津城区降雨pH值的关键因素;颗粒物的酸缓冲能力主要来源于城市扬尘、建筑水泥尘和土壤风沙尘等开放源.开放源污染是现阶段决定天津城区酸雨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悬浮颗粒物(TSP) 酸缓冲能力 二重源解析技术(NCMB)酸雨
下载PDF
光储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及开关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毕晓辉 孙韬 +2 位作者 毛瑞 房勇 侯世英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8,共8页
传统光储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将蓄电池视为容量无限大的理想元件,而实际上蓄电池容量有限,当蓄电池剩余电量达到阈值无法正常工作时传统控制策略将不适用。在二阶低通滤波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光储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新型控制策... 传统光储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将蓄电池视为容量无限大的理想元件,而实际上蓄电池容量有限,当蓄电池剩余电量达到阈值无法正常工作时传统控制策略将不适用。在二阶低通滤波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光储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新型控制策略,同时考虑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的剩余电量,根据储能元件的荷电状态调整储能元件输出电流参考值,维持储能元件剩余电量,但在极端天气情况下,仍需与储能元件保护开关相配合。由于采用传统储能元件保护开关的储能系统需独立的充放电电路,存在成本较高、充放电不连续等问题,因此,对储能元件的保护开关进行了改进,利用开关与二极管并联使其具有4种工作状态,在储能元件剩余电量达到阈值时,可自动恢复电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并网输出电能质量。最后结合新型控制策略与改进的保护开关,提出整体的混合储能系统控制方案,并用Matlab/Simulink对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微电网 混合储能 低通滤波 保护开关
原文传递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和独立分量分析的单导少次EP信号提取 被引量:2
6
作者 毕晓辉 邱天爽 +1 位作者 朱勇 赵燕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7-821,共5页
EP信号的单导少次提取一直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领域倍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经验模式分解(EMD),把单导脑电信号(EP+EEG)分解成多个基本模式分量(IMF)之和,进而选取合适的基本模式分量或者它们的组合,构成1导或多导参考信号,再利用独... EP信号的单导少次提取一直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领域倍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经验模式分解(EMD),把单导脑电信号(EP+EEG)分解成多个基本模式分量(IMF)之和,进而选取合适的基本模式分量或者它们的组合,构成1导或多导参考信号,再利用独立分量分析(ICA)成功提取出了期望的EP信号,从而克服了ICA需要多导观测信号的要求。仿真实验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式分解 独立分量分析 EP信号
下载PDF
基于BP模型的降雨酸度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毕晓辉 冯银厂 +2 位作者 张裕芬 朱坦 陈魁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1-23,27,共4页
将通过同步观测实验系统获得的影响降雨酸度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参数观测结果作为自变量,降雨酸度作为因变量,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降雨酸度预测模型。并通过设定天津市区未来环境空气中TSP、SO_2和NO_2的浓度变化情景,运用本... 将通过同步观测实验系统获得的影响降雨酸度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参数观测结果作为自变量,降雨酸度作为因变量,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降雨酸度预测模型。并通过设定天津市区未来环境空气中TSP、SO_2和NO_2的浓度变化情景,运用本研究所建立的BP网络模型进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酸度随着TSP浓度的减小而增强,随着降雨量的增大也在增强;当TSP浓度降低到几十微克每立方米水平时,天津市区所发生的降雨属于酸雨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BP模型 降雨pH 预测
下载PDF
多头绒泡菌G_2期细胞核仁中DNA的分布及转录位点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毕晓辉 焦明大 +1 位作者 陶伟 黄百渠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1-485,共5页
以同步化生长的多头绒泡菌为实验材料,利用常规电子显微镜、NAMA-UrDNA特异染色法、免疫胶体金标记等技术对其G_2期核仁的超微结构、核仁内DNA的分布以及rRNA的转录位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头绒泡菌G_2期核仁的超微结构不同于一般的... 以同步化生长的多头绒泡菌为实验材料,利用常规电子显微镜、NAMA-UrDNA特异染色法、免疫胶体金标记等技术对其G_2期核仁的超微结构、核仁内DNA的分布以及rRNA的转录位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头绒泡菌G_2期核仁的超微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植物细胞核仁,纤维中心(FC)分散在核仁中,密集纤维组分(DFC)围绕在FC四周,形态学指标说明核仁处于活跃转录状态,核仁内DNA分散性存在,在FC和DFC中都有分布,核仁内DNA的集缩程度比染色质区域DNA的集缩程度低,免疫胶体金标记证实rRNA的合成发生在FC的边缘和DFC中,因此FC中的DNA可能只是一种储备或准备转录状态,解集缩伸入DFC中才具有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2期核仁 超微结构 DNA分布 转录位点 多头绒泡菌
下载PDF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PM_(10)和PM_(2.5)来源解析 被引量:135
9
作者 肖致美 毕晓辉 +4 位作者 冯银厂 王玉秋 周军 傅晓钦 翁燕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9-555,共7页
2010年在宁波3个环境受体点采集不同季节的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SOC(二次有机碳)对PM10和PM2.5的贡献,据此重新构建了受... 2010年在宁波3个环境受体点采集不同季节的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SOC(二次有机碳)对PM10和PM2.5的贡献,据此重新构建了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宁波市区的PM10和PM2.5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煤烟尘、二次硫酸盐和机动车尾气尘是环境空气中PM10的主要来源,其分担率分别为23.0%、15.9%、13.3%和12.3%;对PM2.5有重要贡献的源类是城市扬尘、煤烟尘、二次硫酸盐、机动车尾气尘、二次硝酸盐和SOC,其分担率分别为19.9%、14.4%、16.9%、15.2%、9.78%和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二次有机碳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重污染期间PM_(2.5)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64
10
作者 王敬 毕晓辉 +3 位作者 冯银厂 张裕芬 吴建会 吕爱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前有关我国城市大气重污染期间PM2.5污染特征及其来源的研究较少,为深入了解典型城市大气重污染期间PM2.5的污染特征与来源构成,于2013年1月19—30日在乌鲁木齐市采集PM2.5样品,并依据相关划分标准,确定1月19—28日为重污染天气.分析... 目前有关我国城市大气重污染期间PM2.5污染特征及其来源的研究较少,为深入了解典型城市大气重污染期间PM2.5的污染特征与来源构成,于2013年1月19—30日在乌鲁木齐市采集PM2.5样品,并依据相关划分标准,确定1月19—28日为重污染天气.分析了重污染天气下ρ(PM2.5)及主要化学组成(包括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和碳组分),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重污染期间PM2.5的污染特征,并且采用富集因子法和CMB受体模型解析了PM2.5的来源构成.结果表明:大气重污染期间ρ(PM2.5)严重超标,其中米东区环境保护局采样点的ρ(PM2.5)最高,其次是铁路局、市监测站;PM2.5化学组分以SO42-、TC、Si和NO3-为主,其中二次离子占ρ(PM2.5)的43.1%;城市扬尘、煤烟尘和二次粒子是环境空气中PM2.5的主要污染源类,三者在乌鲁木齐市以及米东区的分担率分别为24.7%、15.6%、38.0%和20.8%、28.0%、36.2%,其中二次硫酸盐的分担率在两地更分别达到28.6%和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CMB 源解析 重污染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降水对颗粒物的冲刷作用及其对雨水化学的影响 被引量:64
11
作者 韩燕 徐虹 +4 位作者 毕晓辉 林丰妹 焦荔 张裕芬 冯银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为研究湿沉降冲刷过程中大气颗粒物对雨水化学组成和酸度的影响,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中国酸雨污染最严重地区之一的杭州市进行了降水前、中、后的大气颗粒物样品采集,同时采集了降水样品,分析了颗粒物样品和雨水样品中的主要水溶性... 为研究湿沉降冲刷过程中大气颗粒物对雨水化学组成和酸度的影响,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中国酸雨污染最严重地区之一的杭州市进行了降水前、中、后的大气颗粒物样品采集,同时采集了降水样品,分析了颗粒物样品和雨水样品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组分,使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及化学特征在雨水冲刷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雨水中主要离子成分的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TSP和PM10的酸缓冲能力分别为1.95和1.02,具有一定的酸缓冲能力;从颗粒物浓度、酸缓冲能力A值以及颗粒物化学组成在降水前、中、后过程中的变化看,雨水对颗粒物中的碱性组分具有显著冲刷作用;结合雨水主成分分析,颗粒物对雨水中Ca2+、Na+的贡献较为显著,对Mg2+、K+的贡献有待进一步验证,对NH4+、SO42-和NO3-的贡献较小,而F-和部分Cl-则可能主要来自云内雨除过程或者对气态化合物的云下冲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 PM10 降水 化学组成 酸缓冲能力
下载PDF
天津市夏季灰霾与非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59
12
作者 魏欣 毕晓辉 +3 位作者 董海燕 陈魁 孙韧 冯银厂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93-1200,共8页
2011年6—8月在天津市区进行的连续灰霾观测发现,灰霾发生的天数占观测时段的1/3.灰霾日与非灰霾日颗粒物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灰霾日ρ(PM2.5)与ρ(PM10)的平均值分别是非灰霾日的1.64和1.55倍.灰霾日S含量高于非灰霾日近50%;灰霾日ρ... 2011年6—8月在天津市区进行的连续灰霾观测发现,灰霾发生的天数占观测时段的1/3.灰霾日与非灰霾日颗粒物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灰霾日ρ(PM2.5)与ρ(PM10)的平均值分别是非灰霾日的1.64和1.55倍.灰霾日S含量高于非灰霾日近50%;灰霾日ρ(SO42-)和ρ(NO3-)明显高于非灰霾日,其中灰霾日ρ(NO3-)增幅最高可达251.02%;灰霾日PM2.5和PM10中的ρ(OC)、ρ(EC)均是非灰霾日的1.25倍以上.灰霾日与非灰霾日的气象条件相近,表明此次观测期间天津市区夏季灰霾天气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不大.使用CMB模型(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PM2.5来源进行的解析表明,二次硝酸盐和二次硫酸盐对灰霾日ρ(PM2.5)的贡献率分别是非灰霾日的2.17和1.34倍,而其他源类在灰霾日和非灰霾日的贡献差异不明显,说明二次离子可能是造成天津市区夏季灰霾最主要的颗粒物源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颗粒物 化学组分 源解析 天津市
下载PDF
杭州市灰霾与非灰霾日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被引量:38
13
作者 吴琳 沈建东 +3 位作者 冯银厂 毕晓辉 焦荔 刘双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3-381,共9页
在2011年典型灰霾和非灰霾天气下,采集了杭州市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并分析各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其化学成分;同时采集并分析了主要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样品,通过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灰霾... 在2011年典型灰霾和非灰霾天气下,采集了杭州市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并分析各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其化学成分;同时采集并分析了主要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样品,通过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灰霾天气下,二次粒子是杭州市各粒径段颗粒物的首要贡献源,其对≤1.1、〉1.1—3.3、〉3.3~5.8和〉5.8—10μm粒径段的颗粒物贡献率分别为60.4%、62.2%、54.8%和46.5%.在一次排放源中,机动车尾气是≤1.1和〉1.1~3.3I.z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13.8%和12.2%;城市扬尘是〉3.3~5.8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达到16.O%;而建筑施工尘是〉5.8—10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为14.2%.非灰覆天气下,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增加,二次粒子的贡献率显著下降,对≤1.1μm粒径段颗粒物的贡献率为42.7%,而对〉5.8~10μm粒径段颗粒物的贡献率仅为15.5%;机动车是各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贡献源,贡献率均在20%以上;煤烟尘是≤3.3μm细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贡献源类,贡献率为22.0%;城市扬尘是〉3.3~5.8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为18.3%;建筑施工尘依然是〉5.8—10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为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不同粒径颗粒物 CMB模型 分粒径源解析 杭州市
下载PDF
海口市PM2.5和PM10来源解析 被引量:40
14
作者 宋娜 徐虹 +4 位作者 毕晓辉 吴建会 张裕芬 杨海航 冯银厂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01-1509,共9页
以海口市为例,研究了我国典型热带沿海城市——海口市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和主要来源.2012年春季和冬季在海口市区4个采样点同步采集了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样品,并使用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分析了源与受... 以海口市为例,研究了我国典型热带沿海城市——海口市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和主要来源.2012年春季和冬季在海口市区4个采样点同步采集了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样品,并使用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分析了源与受体样品的化学组成,建立了源化学成分谱.使用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海口市大气颗粒物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污染源贡献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并存在一定的空间变化.冬季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尘、二次硫酸盐和煤烟尘是海口市PM10和PM2.5中贡献较大的源,在PM10和PM2.5中贡献率分别为23.6%、16.7%,17.5%、29.8%,13.3%、15.7%和13.0%、15.3%;春季机动车尾气尘、城市扬尘、建筑水泥尘和二次硫酸盐是海口市PM10和PM2.5中贡献较大的源,在PM10和PM2.5中贡献率分别为27.5%、35.0%,20.2%、14.9%,12.8%、6.0%和9.5%、10.5%.冬季较重的颗粒物污染可能来自于华南内陆地区的区域输送,特别是,本地排放极少的煤烟尘和二次硫酸盐受区域输送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市 PM10 PM2.5 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源解析
下载PDF
无锡市区环境空气中PM10来源解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韩博 冯银厂 +5 位作者 毕晓辉 薛永华 吴建会 朱坦 丁建清 杜元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9,共5页
于2005年采集了无锡市区PM10源和受体样品,并测定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即ρ(OC)/ρ(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对PM10的贡献,并据此重新构建了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 于2005年采集了无锡市区PM10源和受体样品,并测定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即ρ(OC)/ρ(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对PM10的贡献,并据此重新构建了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和二重源解析技术对无锡市区的PM10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是无锡市环境空气中PM10的主要来源,其分担率达50.49%;煤烟尘和机动车尾气尘的分担率也分别为13.97%和7.80%;其他重要源类按分担率依次为二次有机碳,SO42-,建筑水泥尘,NO3-,土壤尘和钢铁尘等,其中二次有机碳年贡献值为6.94μg/m3,年分担率为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市 PM10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 二重源解析 二次有机碳(SOC)
下载PDF
天然水中细菌胞外聚合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规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董德明 康春莉 +2 位作者 李忠华 毕晓辉 郭平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6,共3页
研究了长春南湖水中优势菌种的胞外聚合物对金属锰、铅和镉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3种金属在胞外聚合物上的吸附均遵守Langmuir和Freundlich热力学方程.而胞外聚合物中锰的存在会影响其对Pb和Cd的吸附.
关键词 天然水 细菌 胞外聚合物 重金属 吸附规律 热力学方程 生物膜 水体污染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降尘与PM10化学组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徐虹 林丰妹 +4 位作者 毕晓辉 焦荔 冯银厂 洪盛茂 刘文高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2006年6月~2008年5月,在杭州市采集了大气降尘和PM10样品以及3类PM10源样品,对样品中12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大气降尘量与PM10浓度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均属于较低水平,二者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降尘量和PM10浓度的... 2006年6月~2008年5月,在杭州市采集了大气降尘和PM10样品以及3类PM10源样品,对样品中12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大气降尘量与PM10浓度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均属于较低水平,二者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降尘量和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相似性,均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密切相关.空间分布显示除PM10在朝晖和玉泉两采样点的成分谱相似,各采样点降尘和PM10成分谱间的相似性均不高.PM10与各源类成分谱的相似性高于降尘与各源类成分谱的相似性,二者来源的差异可能是造成降尘和PM10化学组分特征不同的原因,其中PM10与城市扬尘的化学成分相似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降尘 PM10 化学组成 分歧系数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受体模型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朱坦 吴琳 +2 位作者 毕晓辉 薛永华 冯银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65-870,共6页
针对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存在的2大问题:二次有机碳(SOC)对CMB模型的影响及源与受体不匹配程度对源成分谱共线性的影响,给出了解决方案.对于SOC影响的问题,提出从受体的角度扣除SOC,对CMB模型进行修正,降低SOC的影响;对于共线性问题... 针对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存在的2大问题:二次有机碳(SOC)对CMB模型的影响及源与受体不匹配程度对源成分谱共线性的影响,给出了解决方案.对于SOC影响的问题,提出从受体的角度扣除SOC,对CMB模型进行修正,降低SOC的影响;对于共线性问题,提出了PCA/MLR-CMB复合模型,复合模型首先进行PCA/MLR的解析,降低受体中未知源的影响,使得纳入CMB模型中的源和受体匹配程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得共线性源类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解析技术 受体模型 二次有机碳 PCA/MLR-CMB复合模型
下载PDF
天津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来源构成变化 被引量:34
19
作者 肖致美 毕晓辉 +4 位作者 冯银厂 朱坦 徐虹 孙韧 张文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6-252,共7页
对1985年、2001年和2011年天津市颗粒物的粒径、化学组分以及污染来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PM10中细粒子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由1985年的<0.51升至2011年的0.57.PM10中化学组分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组分由单一的地... 对1985年、2001年和2011年天津市颗粒物的粒径、化学组分以及污染来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PM10中细粒子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由1985年的<0.51升至2011年的0.57.PM10中化学组分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组分由单一的地壳元素发展为二次粒子、碳和地壳元素并重,1985年以地壳元素(Si、Al、Mg、Ca等)为主要组分,2001年以TC、Si、SO42-、Al、Ca为主要组分,2011年主要组分除TC、Si、SO42-、Ca外,还新增了NO3-.各主要组分质量浓度及其占ρ(PM10)比例的变化多样,ρ(Si)所占比例先显著下降后保持平稳,其由1985年的28.7%降至2011年7.6%;碳组分所占比例由2001年的24.9%降至2011年17.9%;二次粒子质量浓度〔即ρ(SO42-)、ρ(NO3-)之和〕所占比例由2001年的10.2%升至2011年的18.3%.煤烟尘对天津市PM10的分担率由1985年的45%降至2011年的22%,而开放源、二次粒子和机动车尾气尘对PM10的分担率有所增加,三者分别由1985年的29%、6%和3%升至2011年的35%、16%和16%.环境空气中对颗粒物有重要贡献的源类越来越多,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由煤烟型过渡为混合型再过渡到复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PM10 污染特征
下载PDF
中国PM2.5中水溶性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20
作者 徐虹 张晓勇 +4 位作者 毕晓辉 方小珍 郑伟巍 冯银厂 姬亚芹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40,共9页
结合十几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分析梳理了我国环境空气PM2.5中SO2-4、NO-3和NH+4的浓度及百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PM2.5中不同二次组分的浓度及含量均呈现不同的地区性差异,其中SO2-4污染在西北地区较严重,其次是在气候湿润的华... 结合十几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分析梳理了我国环境空气PM2.5中SO2-4、NO-3和NH+4的浓度及百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PM2.5中不同二次组分的浓度及含量均呈现不同的地区性差异,其中SO2-4污染在西北地区较严重,其次是在气候湿润的华南和西南地区;NO-3的污染在西北地区较严重,在西南地区污染较轻;NH+4污染在华东地区较严重,而在西南地区污染较轻.不同组分均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SO2-4在夏季较高,春季较低;NO-3在夏季较低,秋冬季较高;NH+4在春季较低,冬季较高.此外,近年来我国PM2.5中NO-3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SO2-4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硫酸盐和硝酸盐组分的这些时空变化特征均与污染前体物的排放情况以及适宜产生二次反应的环境状况有密切关系.其中SO2-4的生成与环境条件有较大关系,而NO-3的生成与前体物的排放关系较大.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与主要排放源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我国PM2.5中SO2-4含量有下降的可能,而NO-3含量会不断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硫酸盐 硝酸盐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