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毕秀增 潘伟华 +2 位作者 南开辉 余新平 宋宗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430-1434,共5页
背景: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抑制滤过泡的瘢痕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但微球制备程序复杂,微球载药量一般较低,且药物突释现象明显。目的:比较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 背景: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抑制滤过泡的瘢痕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但微球制备程序复杂,微球载药量一般较低,且药物突释现象明显。目的:比较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和喷雾成膜法制备的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膜两种缓释剂的形态、载药量、体外释放规律,以探讨获得缓释效果较佳的5-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方法。方法: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用喷雾成膜法制备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膜。结果与结论: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粒径为(4447.4±359.8)nm,载药量(8.67±0.37)%,包封率为(86.68±1.92)%;用喷雾成膜法制备的缓释膜表面光滑平整,质量为(13.76±0.26)mg,直径为6mm,厚度为(0.24±0.005)mm,载药量(23.76±0.37)%,包封率为(95.04±1.36)%。缓释剂制备过程未影响5-氟尿嘧啶的药物性能。微球体外释放突释明显,缓释膜的体外释放平稳持久,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果表明缓释膜制备方法更简单易行,且能明显提高缓释剂的载药量,降低突释现象,同时延长药物的缓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 5-氟尿嘧啶 微球 缓释膜 体外释放
下载PDF
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尿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郭玉峰 刘玉梅 +4 位作者 毕秀增 郭俊麟 孙莉 王维秀 杨定位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69-872,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尿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12例,按照尿蛋白检测结果分为正常尿蛋白组28例(56眼)、轻度异常尿蛋白组30例(58眼)、中度异常尿蛋白组27例(51眼)、肾病综合征组27例(53眼)... 目的探讨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尿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12例,按照尿蛋白检测结果分为正常尿蛋白组28例(56眼)、轻度异常尿蛋白组30例(58眼)、中度异常尿蛋白组27例(51眼)、肾病综合征组27例(53眼)。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黄斑中央区(Center)、内环颞侧(InT)、内环上方(InS)、内环鼻侧(InN)、内环下方(InI)、外环颞侧(OutT)、外环上方(OutS)、外环下方(OutI)、外环鼻侧(OutN)9个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采用相关比率E2对各组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与尿蛋白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异常尿蛋白组黄斑区Center、InT、InN和InI视网膜平均厚度高于正常尿蛋白组,中度异常尿蛋白组黄斑区Center、InT、InS、InN、InI和OutN视网膜平均厚度低于轻度异常尿蛋白组,肾病综合征组黄斑区InT、InS、InN和InI视网膜平均厚度高于中度异常尿蛋白组(均P<0.05)。黄斑区InT、InS、InN、InI视网膜平均厚度与尿蛋白严重程度呈中度相关(0.06≤E2<0.16),Center、OutN视网膜平均厚度与尿蛋白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较弱(E2<0.06)。结论黄斑区InT、InS、InN、InI视网膜平均厚度有可能成为成人肾病综合征早期病变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尿蛋白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手术对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春丽 杨嘉嵩 +1 位作者 宋宗明 毕秀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817-820,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经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除手术后泪膜的早期变化及其后期的恢复情况。方法:自2009-03/07行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除手术的连续病例116例116眼,其中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30例30眼作为A组,无糖尿病的患者86例86眼作为B组,对侧...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经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除手术后泪膜的早期变化及其后期的恢复情况。方法:自2009-03/07行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除手术的连续病例116例116眼,其中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30例30眼作为A组,无糖尿病的患者86例86眼作为B组,对侧眼作为对照,均于手术前1d,术后1,3,10d;1,3mo行干眼不适症状(dryeyessymptom,DES)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等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泪膜之间的变化,根据临床检查结果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与B组比较:术前A组30%患者诉眼干、眼痒等不适症状,术前1d,A组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A组泪液分泌量少于B组,BUT时间短于B组,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1,3d,患者未感到明显不适,术后1d,A组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17%患者主诉有轻度痛痒感及红肿;CFS评分两组术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眼术后3d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9);BUT:术眼术后1d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眼之间术后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SⅠt术眼之间、对照眼之间各时间点均无差异,但A组整体泪液分泌量趋势明显少于B组。B组术眼与对照眼:术后1,3d,眼部不适感、BUT,SⅠt均有差异(P<0.05);CFS评分各时间点均有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本身的泪膜稳定性差,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糖尿病患者经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除手术后早期可出现泪膜的异常改变,尤其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和泪液分泌量的下降,且术后泪膜恢复比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除术 泪膜 糖尿病
下载PDF
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三年疗效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潘伟华 毕秀增 +1 位作者 余新平 宋宗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6-421,共6页
目的研究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OAG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52例(52只眼)POA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26只眼)行缝线植入S... 目的研究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OAG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52例(52只眼)POA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26只眼)行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组);26例(26只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作为随访时间点,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的形态、术后用药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多组计量资料收据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非正态分布变量的组间比较应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术前联合手术组与小梁切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联合手术组与小梁切除组最佳矫正视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P=0.08);联合手术组完全成功率为69.2%(18/26),小梁切除组完全成功率为61.5%(16/2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56);联合手术组条件成功率为88.5%(23/26),小梁切除组条件成功率为84.6%(22/2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69)。联合手术组术前眼压、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32.4±9.3)、(16.9+3.5)mmHg(1mmHg=0.133kPa),小梁切除组术前眼压、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31.3±10.0)、(15.5±4.6)mmHg,两组术后末次随访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t=8.12,P〈0.叭;小梁切除组:t=7.20,P〈0.01);末次随访时试验组与小梁切除组降压幅度分别为(15.5±9.7)mmHg与(15.8±11.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63)。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两种手术方式眼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中有65.4%患者中形成了功能性滤过泡(微囊型+弥散型);小梁切除组中有61.5%患者中形成了功能性滤过泡(微囊型+弥散型);联合手术组功能性滤过泡(微囊型+弥散型)患者末次随访眼压为(15.5±3.5)mmHg,非功能性滤过泡患者末次随访眼压为(16.0±3.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P=0.64)。两组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末次随访时2组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3,P=0.09)。结论缝线植入Se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具有Schlemm管和外滤过双重引流通道,是一种安全、有效地降低POAG眼压的手术方法。术中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巩膜 小梁切除术 滤过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主要病因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任增金 毕秀增 +6 位作者 宋宗明 张少波 孙吉君 胡志翔 郑景伟 柯治生 王瑞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1107例1202只眼纳入研究。按收治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为A组,2009年1月... 目的观察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1107例1202只眼纳入研究。按收治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为A组,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为B组。A组患者415例444只眼;B组患者692例758只眼。回顾分析引起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结果A组444只眼中,视网膜静脉阻塞(RVO)156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117只眼、视网膜裂孔或脱离(RH/RD)61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42只眼、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EAMD)20只眼,占同期玻璃体积血患眼的89.19%;RVO患者比例最多。B组758只眼中,PDR347只眼、RH/RD135只眼、RVO133只眼、Eales病29只眼、EAMD22只眼,占同期玻璃体积血患眼的87.87%;PDR患者比例最多,RVO次之。PDR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构成比逐年增加。结论PDR、RVO、RH/RD、Eales病、EAMD是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PDR引起的玻璃体积血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出血 病因学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疾病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性玻璃体积血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敏 陈春丽 +2 位作者 宋宗明 杨嘉嵩 毕秀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致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因不明原因大量玻璃体积血病人,经术中眼底检查及术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 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致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因不明原因大量玻璃体积血病人,经术中眼底检查及术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明确诊断为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10例(10只眼).所有患眼均行23G (Guage)联合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治疗,其中2例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入全氟乙烷(C2F6)气体.术后随访(18.6±10.03)月(3~32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03±0.02(手动/20 cm ~ 0.06);所有患者术后l周及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分别为0.24±0.14 (0.05~0.4)、0.36±0.21 (0.1~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 =-4.72,P<0.01; t=-4.94,P<0.0l).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恢复至0.3及以上者7只眼(70%).术前1天、术后1d、3d、术后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9.87±3.23)、(11.91±4.66)、(10.47±2.83)、(11.94±2.89) mmHg,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895,P>0.05).所有病例在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随访期内未见动脉瘤体再次破裂出血等复发情况.结论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致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激光光凝 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大动脉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