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走和站立时足底应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毛宾尧 贾学文 +3 位作者 郑菲蓉 应忠追 胡裕桐 任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 :对国人在行走和站立时足底应力分布进行研究。方法 :对 53例正常人受试者检测步态间期和行走、站立时的足底足跟、第 1~ 5跖骨头和趾七个区的应力分布进行测量。结果 :步态间期为 0 .667(s) ,行走时上述 7区的应力分别为 (1 83... 目的 :对国人在行走和站立时足底应力分布进行研究。方法 :对 53例正常人受试者检测步态间期和行走、站立时的足底足跟、第 1~ 5跖骨头和趾七个区的应力分布进行测量。结果 :步态间期为 0 .667(s) ,行走时上述 7区的应力分别为 (1 83 .3± 47,1 61± 36 ,2 57.2± 51 ,1 99.2± 48,1 31 .8± 2 5 ,1 2 0 .4± 1 9,2 0 4± 62 )kPa;静态足底 7区应力 (kPa)分布和所占总应力的百分率各为 1 61kPa(46 .68% ) ,1 1 8.1kPa(34 .2 4 % ) ,1 4kPa(4.0 6 % ) ,9kPa(2 .61 % ) ,5kPa(1 .45 % ) ,1 8kPa(5 .2 2 % )和 1 9.8kPa(5 .74% )kPa。还对重心运行曲线在足底应力图上进行分析。结论 :此系列数据是分析诊断国人足病和下肢疾患和客观指标 ,对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走 站立 足底应力 分布 研究
下载PDF
植骨髋臼成形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18
2
作者 毛宾尧 胡裕桐 +2 位作者 司全明 沈是铭 应忠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9期1445-1449,共5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成人患者的植骨髋臼成形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 1993年~ 2 0 0 4年 6月 ,对 66例 (81髋 )髋关节发育不良 ,根据影像解剖学的特点 ,将其分为 4型 ,采用自体植骨于髋臼缘 10~ 3点钟位 ,改变... 目的 :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成人患者的植骨髋臼成形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 1993年~ 2 0 0 4年 6月 ,对 66例 (81髋 )髋关节发育不良 ,根据影像解剖学的特点 ,将其分为 4型 ,采用自体植骨于髋臼缘 10~ 3点钟位 ,改变髋臼朝向 ,并加深髋臼或植骨下移重建臼顶和后柱后壁等 6项要点 ,正确安置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假体抑生物型假体。结果 :对 66例 81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经平均 5年 2个月随访 ,植入骨均愈合 ,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 ,优 (>90 ) 42例 5 3髋 ,良 (80~ 89) 17例 2 2髋 ,尚可 (70~ 79) 7例 7髋 ,无失败 (<70 )者 ,优良率为 89 4%。术后有 9例并发症 ,且均已治愈或改善。结论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须进一步认识解剖和临床特点 ,自体骨植入重建髋臼顶和后柱后壁 ,使旋转中心下移和内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关节成形术 自体骨移植 髋臼成形
下载PDF
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压迫为主因的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 被引量:18
3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1 位作者 范大来 胡裕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1149-1151,F004,共4页
目的 :为探讨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致伤机理和原因。方法 :5 1例这类损伤的MRI显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为主 ,和 /或同一节段黄韧带、棘间和棘上韧带等软组织损伤 ,压迫脊髓。采取摘除突出椎间盘 ,或 /和清除椎管后方致压物 ,扩大椎管... 目的 :为探讨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致伤机理和原因。方法 :5 1例这类损伤的MRI显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为主 ,和 /或同一节段黄韧带、棘间和棘上韧带等软组织损伤 ,压迫脊髓。采取摘除突出椎间盘 ,或 /和清除椎管后方致压物 ,扩大椎管。结果 :术后 5 1例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康复。结论 :比较了文献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椎间盘 MRI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肿瘤8例7年随访报告 被引量:12
4
作者 毛宾尧 房清敏 +4 位作者 刘明廷 刘洪涛 范大来 应忠追 胡裕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为观察骨肿瘤截除后采用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的疗效。方法:为膝部骨肿瘤患者切除骨肿瘤行铰链式人工关节置换术8例,随访平均74年(55~14年)。结果:显示铰链式人工膝关节作为膝部骨肿瘤截除后,重建膝关节功能,仍是... 目的:为观察骨肿瘤截除后采用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的疗效。方法:为膝部骨肿瘤患者切除骨肿瘤行铰链式人工关节置换术8例,随访平均74年(55~14年)。结果:显示铰链式人工膝关节作为膝部骨肿瘤截除后,重建膝关节功能,仍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结论:从术后4例并发症,如胫骨侧假体松动和膝前痛,认为有必要改进假体制式设计和加工工艺,并提出假体松动、膝前痛和其他并发症的认识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膝部 人工膝关节 铰链式 治疗
下载PDF
颈腰椎间盘病 被引量:13
5
作者 毛宾尧 范大来 +1 位作者 应忠追 胡裕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9期651-653,共3页
目的: 探讨颈腰椎间盘病的特点和诊断。方法: 对近4 年中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椎管狭窄和颈椎病并施行手术的19 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发现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结论: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颈... 目的: 探讨颈腰椎间盘病的特点和诊断。方法: 对近4 年中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椎管狭窄和颈椎病并施行手术的19 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发现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结论: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颈椎 M R I和腰椎 C T 检查, 是防范混淆和误诊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颈椎 腰椎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病
下载PDF
颈椎间盘突出症86例报告 被引量:19
6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胡裕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8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 ,同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5 4例 ,颈椎前路钢板 17例 ,椎间融合器和钢板 15例。结果 :86例均经随访 ,经术后 2年 6个月~ 12...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8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 ,同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5 4例 ,颈椎前路钢板 17例 ,椎间融合器和钢板 15例。结果 :86例均经随访 ,经术后 2年 6个月~ 12年 7个月随访 ,平均 4年 7个月。年龄 2 7~ 61岁 ,平均 44 7岁。症状消除 2 2例(2 5 5 % ) ,明显改善 3 8例 (4 4 2 % ) ,部分改善 2 6例 (3 0 6% ) ,优良率为 69 7%。结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于颈椎病 ,当有临床症状或轻微体征 ,或虽无临床体征而症状不见改善者 ,经保守治疗 3个月不见好转 ,宜行颈前路摘除突出颈椎间盘和植骨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颈椎 椎间盘突出症 外科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19
7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胡裕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50-553,共4页
目的 :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 1994年 6月~ 1997年 6月的 8例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等长的分析 ,采用术前模板预测股骨颈截骨平面和假体植入位置 ,同时术中标记和测量股骨近端至髋臼上方两标志... 目的 :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 1994年 6月~ 1997年 6月的 8例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等长的分析 ,采用术前模板预测股骨颈截骨平面和假体植入位置 ,同时术中标记和测量股骨近端至髋臼上方两标志点的间距 ;对 1997年 7月~ 2 0 0 1年 6月的 36例 (髋 ) ,术中髋关节假体试件反复调节平衡后 ,再测量两点间距 ,运用综合平衡法平衡下肢长度。结果 :从早期 8例术后下肢不等长的经验 ,对近年 36例术前下肢明显不等长的病人采用综合平衡法 ,2 9例 ( 80 .6 % )两下肢等长 ,7例 ( 19.4% )尚有 1.0~ 1.2cm的差异。结论 :术前用模板预测股骨颈截骨水平 ,采用术中骨标志间距测量和综合平衡法 ,是预防和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 置换 下肢不等长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颈椎黄韧带叠压症 被引量:10
8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1 位作者 胡裕桐 刘创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949-951,T005,共4页
目的 :研究颈椎黄韧带叠压对脊髓压迫和影响。方法 :对 1994年以来 ,经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随访的6 7例黄韧带叠压症 ,进行影像学、病理学和临床观察。结果 :切除黄韧带、椎管扩大成形术后 6 7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优良率 91%。结论 ... 目的 :研究颈椎黄韧带叠压对脊髓压迫和影响。方法 :对 1994年以来 ,经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随访的6 7例黄韧带叠压症 ,进行影像学、病理学和临床观察。结果 :切除黄韧带、椎管扩大成形术后 6 7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优良率 91%。结论 :长期屈颈位工作和颈椎间盘等退变 ,使黄韧带过长、变韧、骨化 ,尤于颈椎过伸时 ,引起黄韧带叠压颈脊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黄韧带 脊髓 叠压 外科
下载PDF
脊椎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9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3 位作者 胡裕桐 王毳 贾学文 沈是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经路切除脊椎肿瘤与改进的人工椎体和自体植骨术治疗脊椎不同节段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 13例脊椎肿瘤采取切除瘤椎、人工椎体置换和自体植骨术 ;肿瘤包括颈椎 4例 ,胸椎 3例 ,腰椎 6例。术前颈脊髓瘫痪 1例 ,不完全瘫...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经路切除脊椎肿瘤与改进的人工椎体和自体植骨术治疗脊椎不同节段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 13例脊椎肿瘤采取切除瘤椎、人工椎体置换和自体植骨术 ;肿瘤包括颈椎 4例 ,胸椎 3例 ,腰椎 6例。术前颈脊髓瘫痪 1例 ,不完全瘫痪 4例 ,肿瘤的术后病理学诊断有骨巨细胞瘤 3例 ,骨囊肿、Ewing瘤、骨神经鞘瘤、软骨瘤、骨成纤维细胞瘤、骨纤维细胞瘤、骨嗜酸性肉芽肿、骨转移瘤、骨肉瘤和骨血管瘤各 1例。结果 :13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除 1例 3个月恢复良好后失访外 ,余 12例获平均 4.3年随访 ,瘫痪 5例完全恢复 ,12例均恢复家务和工作 ,X线片显示假体无松动、移位 ,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应根据肿瘤的脊柱节段和类型 ,选择手术治疗方式 ,采用人工椎体置换和自体植骨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人工椎体 自体植骨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碳素纤维人工腱植入骨内的力学强度测定 被引量:11
10
作者 毛宾尧 房清敏 +2 位作者 刘洪涛 刘明廷 张丙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9-11,共3页
碳素纤维人工腱(碳腱)已用于临床,但将其植入骨内后的力学改变研究很少。为此,选用29只兔作碳腱植入骨内的力学研究,观察骨内植入腱的力学改变及其与组织演变的关系。发现碳素纤维在术后第6~8周裂解,软组织内的碳腱抗张强度... 碳素纤维人工腱(碳腱)已用于临床,但将其植入骨内后的力学改变研究很少。为此,选用29只兔作碳腱植入骨内的力学研究,观察骨内植入腱的力学改变及其与组织演变的关系。发现碳素纤维在术后第6~8周裂解,软组织内的碳腱抗张强度从82±4.6N降到27.5±5.31N和3.3±1.81N;碳腱-骨内联接部的抗张强度从3±1.2N升到6.1±2.01N。从碳纤维在体内裂解的速度及抗张强度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素纤维 人工腱 抗张强度
下载PDF
髋部骨矿骨密度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改变 被引量:6
11
作者 毛宾尧 王岱生 +3 位作者 沈是铭 应忠追 夏宏建 胡裕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629-632,共4页
目的 :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假体周围的髋骨骨矿量 (BMC)骨密度 (BMD)的改变规律。方法 :采用DPX -L骨密度仪连续追踪调查 5 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3、6、12、2 4和 36个月的髋骨假体周围的BMC和BMD ,以术前、后健侧髋为对照 ... 目的 :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假体周围的髋骨骨矿量 (BMC)骨密度 (BMD)的改变规律。方法 :采用DPX -L骨密度仪连续追踪调查 5 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3、6、12、2 4和 36个月的髋骨假体周围的BMC和BMD ,以术前、后健侧髋为对照 ,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发现术后 3、6个月BMC和BMD均较术前下降 (P≤ 0 .0 5 ) ,患髋经 12~2 4个月运动练习 ,BMC和BMD逐渐增加 ,至 36个月时达到或接近健侧髋骨水平并获得稳定 (P≤ 0 .0 1)。结果显示BMC和BMD的改变与人工全髋关节的固定方式即骨水泥固定与生物型固定无明显关系 (P <0 .0 1)。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6个月内BMC和BMD呈不同程度下降 ,患髋经 12~ 2 4个月运动练习 ,BMC和BMD逐渐增加 ,至 36个月时达到健侧髋骨的水平并获得稳定 ,与固定方式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矿量 骨密度 全髋关节置换 BMC BMD THR
下载PDF
膝部骨内高压症关节内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毛宾尧 范大来 +3 位作者 应忠追 胡裕桐 史文骥 贾学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1-173,共3页
为探讨膝部骨内高压症的起因。方法:对22例膝部骨内高压症病人的膝内组织进行关节镜、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滑膜、软骨等有肥大、萎缩和混合3型改变。结论:认为膝部骨内高压症起因于膝部骨内微循环瘀滞的同时。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内高压症 关节腔 组织学
下载PDF
植入骨内肌腱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毛宾尧 房清敏 +5 位作者 刘洪涛 刘明廷 张丙磊 庞清江 董凡 范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24-226,共3页
肌移位肌腱植入骨内,是动力肌获得新止点的矫形学常用技术。但植入骨内肌腱的演变和最终命运尚少研究。本研究试图通过电镜观察,探讨腱在骨内的细胞学演变和结局。材料和方法性别不限家兔27只,重1.5~2.7kg,随机分成对照(正常)和实验二组。
关键词 植入骨 矫形学 成骨细胞 骨间隙 胫骨中段 胶原纤维 常用技术 附着部 细胞增殖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人工踝关节置换49例7年8个月随访报告 被引量:7
14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2 位作者 王毳 司全明 李新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449-1451,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损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07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56例,包括踝关节骨关节炎28例,类风关2例,创伤性踝关节炎26例,其中距骨局限坏死2例,胫骨骨折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小腿... [目的]观察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损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07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56例,包括踝关节骨关节炎28例,类风关2例,创伤性踝关节炎26例,其中距骨局限坏死2例,胫骨骨折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小腿肌广泛切除后踝关节距下关节融合后1例。男4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2岁(28~66岁)。[结果]除6例失访外,余49例获平均7年8个月(3年~10年7个月)随访。术前、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和步态分析,术前踝关节功能62分(60~75)14例,42分(16~59)35例;术后优(85~100分)35例,良(75~84分)12例,差(60~74分)2例,无失败(<60分)患者,优良率96.6%。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著意义。术前步态49例均为跛行步态(站立相超过55%);术后正常步态(15%~45%周期内)24例,轻微跛行(站立相45%~55%)22例,跛行(站立相超过55%)3例。术前、术后步态分析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对改善踝关节功能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成形 置换
下载PDF
6883例肘部损伤和疾患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胡裕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 :观察 6883例肘部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方法 :对 3个单位 15年中的 6883例肘部损伤和疾患按分类、年龄和性别、分布、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显示如表 1~ 4。结论 :本组大宗资料分析 ,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肘部损伤... 目的 :观察 6883例肘部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方法 :对 3个单位 15年中的 6883例肘部损伤和疾患按分类、年龄和性别、分布、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显示如表 1~ 4。结论 :本组大宗资料分析 ,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肘部损伤和疾患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发展我国肘关节外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部损伤 肘部疾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预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并发症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2 位作者 陆勇 王毳 史文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455-456,共2页
报告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46例,获随访34例,优良率97.1%。对手术的机理、并发症预防和几项改进作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 脑瘫 脊神经后根切断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防治下腰椎不稳 被引量:4
17
作者 毛宾尧 范大来 +3 位作者 应忠追 房清敏 何时邨 胡裕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3-94,共2页
作者报告兼施后路椎体间融合术防治下腰椎不稳28例,除2例植骨块脱出再手术,均取得满意疗效。手术成功的关键有5:(1)下腰椎体间(L_4~S_1)手术;(2)植人骨柱比椎体间骨孔直径大1~2mm;(3)稍大坚质片嵌塞骨孔;(4)术后石膏制动;(5)手术面宽... 作者报告兼施后路椎体间融合术防治下腰椎不稳28例,除2例植骨块脱出再手术,均取得满意疗效。手术成功的关键有5:(1)下腰椎体间(L_4~S_1)手术;(2)植人骨柱比椎体间骨孔直径大1~2mm;(3)稍大坚质片嵌塞骨孔;(4)术后石膏制动;(5)手术面宽敞,采用椎板后移回植术显露。笔者认为本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摘除突出物后潜在的脊柱不稳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不稳 椎体间融合 后路 外科手术 防治
下载PDF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 被引量:14
18
作者 毛宾尧 黄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 术后再脱位 全髋置换 THR 解剖特点 手术方案 功能重建
下载PDF
腰椎间盘病的人工椎间盘置换23例报告 被引量:5
19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2 位作者 胡裕桐 李新春 司全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的疗效。[方法]对23例24节段腰椎间盘病,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其中男13例(14节段),女10例;平均年龄45.2岁,累及L1,2 1例,L4,5例,L5S1 17例。以椎间盘突出症为主的椎间盘病19例,骶椎...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的疗效。[方法]对23例24节段腰椎间盘病,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其中男13例(14节段),女10例;平均年龄45.2岁,累及L1,2 1例,L4,5例,L5S1 17例。以椎间盘突出症为主的椎间盘病19例,骶椎类肿瘤1例,因原椎节段椎间盘摘除术后6~8.5a复发3例。[结果]23例平均随访4.2a,患椎伸6.8°、屈6.7°,左右旋转17°比术前患椎活动度伸4.1°、屈4.7°,旋转6.8°,有明显进步(P〈0.05)。结合患者的满意度和JOA评价,疗效优(31~40)21例,良(21~30)1例,可(16~20)1例,无失败(〈16),优良率96.2%,[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替代腰椎间融合术和治疗腰椎间盘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病 人工椎间盘 置换
下载PDF
颈脊髓压迫与脊髓空洞症的形成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2 位作者 胡裕桐 李新春 司全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465-1467,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引起脊髓严重受压于减压后脊髓空洞症的形成机理。[方法]观察4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的脊髓严重受压在减压后随访观察3.5~8.8a,行MRI4~21次分析观察。[结果]发现2例减压后9~27个月MRI显示受压...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引起脊髓严重受压于减压后脊髓空洞症的形成机理。[方法]观察4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的脊髓严重受压在减压后随访观察3.5~8.8a,行MRI4~21次分析观察。[结果]发现2例减压后9~27个月MRI显示受压段脊髓呈脊髓空洞样改变。[结论]慢性严重颈脊髓压迫减压后,有可能形成脊髓空洞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减压 颈脊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