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西南晚中生代四方岩体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0
1
作者 毛建仁 陶奎元 +2 位作者 李寄嵎 谢方贵 许乃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9-458,共10页
闽西南地区四方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 ,花岗闪长岩单颗粒锆石 U-Pb年龄为 10 7.8±1.2 Ma,角闪石 Ar-Ar年龄为 10 4.8± 0 .8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是在伸展拉张构造环境下以快速冷却 (50~ 60℃ / Ma)侵位... 闽西南地区四方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 ,花岗闪长岩单颗粒锆石 U-Pb年龄为 10 7.8±1.2 Ma,角闪石 Ar-Ar年龄为 10 4.8± 0 .8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是在伸展拉张构造环境下以快速冷却 (50~ 60℃ / Ma)侵位的 ,岩石相对富 Na2 O,A / CNK<1,具壳 -幔混合源 I型花岗岩特征。岩石富 K、Rb、Th、U、L REE,贫 Ti、Nb、Ta、Sr,具火山弧/活动大陆边缘钙碱性岩系的特征。 (87Sr/ 86Sr) i为 0 .70 63 5~ 0 .70 898,εNd(t)为 -5.2 4~ -3 .69,TDM为 1.3 3~ 1.2 1Ga。岩石主要由幔源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的混合形成的。与闽东沿海地区相比 ,晚中生代时闽西南地区总体处于与华南软流圈地幔上涌有关的伸展拉张构造环境 ,但由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引发的壳幔作用并不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地球化学 花岗闪长岩 年代学 热演化史 构造环境 福建
下载PDF
福建省上杭-大田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作用与构造环境演化 被引量:84
2
作者 毛建仁 许乃政 +2 位作者 胡青 邢光福 杨祝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5-296,共12页
本文所研究的四个中生代花岗岩体具不同的同位素年代:汤泉岩体为183~158Ma,紫金山岩体为157-145Ma。才溪岩体为133Ma,四方岩体为108~105Ma,汤泉和紫金山岩体分别属于早中生代中、晚侏罗世,才溪和四方岩体时代为晚中生代早白垩世。汤... 本文所研究的四个中生代花岗岩体具不同的同位素年代:汤泉岩体为183~158Ma,紫金山岩体为157-145Ma。才溪岩体为133Ma,四方岩体为108~105Ma,汤泉和紫金山岩体分别属于早中生代中、晚侏罗世,才溪和四方岩体时代为晚中生代早白垩世。汤泉和四方岩体为A/CNK<1.0的准铝质花岗岩类,因富Ba、Sr,贫HREE、Y、Yb而具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是最具铜矿成矿潜力的含矿母岩;紫金山花岗岩体为A/CNK>1.1的强过铝花岗岩,并富K、Rb、Th、Y、HREE,贫Sr、Ba、Ti,具地壳泥质岩石熔融的特征。才溪岩体为A/CNK1.0~1.1的弱过铝花岗岩,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介于四方岩体和紫金山岩体之间。富Na2O的汤泉岩体是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促使加厚的元古代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所形成,是铜、铁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主要含矿母岩;富K2O的四方岩体是地幔起源的富钾基性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混合岩浆,使岩浆中的K2O含量增高,并从地幔中获取大量铜及其它金属和硫,而成为斑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主要含矿母岩。研究区自早-中侏罗世(180Ma)以来已有岩石圈伸展的岩石学记录。紫金山强过铝花岗岩是这种伸展机制延续的结果。随时间推移,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和底侵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中生代 成矿作用 构造环境 闽西南地区
下载PDF
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46
3
作者 毛建仁 陈荣 +2 位作者 李寄嵎 叶海敏 赵希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3-1734,共12页
本文研究的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中莒舟花岗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36.0Ma,133.9Ma,黑云母Ar-^(39)Ar年龄为132.3Ma,菜刀岐石英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17.4Ma,太华花岗岩体全岩Rb-Sr年龄为114.9Ma,都属早白垩世。莒... 本文研究的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中莒舟花岗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36.0Ma,133.9Ma,黑云母Ar-^(39)Ar年龄为132.3Ma,菜刀岐石英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17.4Ma,太华花岗岩体全岩Rb-Sr年龄为114.9Ma,都属早白垩世。莒舟花岗岩富Si、K、Rb-Th,Y含量高,铝弱过饱和,贫Sr、Ba、P、Ti、Eu,过渡元素显著亏损而具壳源型花岗岩特征,菜刀岐石英斑岩是其高程度分异演化的产物,并为锡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莒舟岩体是在岩石圈伸展的底侵作用下所形成的,岩石中有少量幔源组分加入,岩石的ε_(Nd)(t)偏低(-7.21),t_(DM)偏高(1.52Ga)。太华花岗岩体的ε_(Nd)(t)稍高(-3.60~-3.68),t_(DM)稍低(1.21Ga),岩石中有较多幔源组分加入,是壳幔混合源花岗岩。过铝质壳源型花岗岩可以在与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关的张性构造环境中形成,壳幔相互作用对锡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锡矿床 构造环境演化 闽西南
下载PDF
闽西南地区成岩成矿作用与构造环境 被引量:34
4
作者 毛建仁 陶奎元 +2 位作者 谢芳贵 许乃政 陈三元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9-336,共8页
闽西南地区是特提斯构造域向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域转换的典型地区 ,区内多期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构造单元格局和多种成岩成矿环境。多期多阶段火山侵入岩浆作用为矿集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热液活动条件和深部热源基础。笔者... 闽西南地区是特提斯构造域向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域转换的典型地区 ,区内多期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构造单元格局和多种成岩成矿环境。多期多阶段火山侵入岩浆作用为矿集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热液活动条件和深部热源基础。笔者总结了研究区矿床时空演化规律、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构造环境的关系 ,指出复杂多变的构造环境造成了本区矿床具多时代、多层位、多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构造环境 成岩作用 福建 火山侵入岩 特提斯构造 岩浆作用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与日本中—新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毛建仁 高桥浩 +6 位作者 厉子龙 中岛隆 叶海敏 赵希林 周洁 胡青 曾庆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44-856,共13页
重点讨论了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构造环境,总结了两者的异同性。印支期和燕山早期(190~170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具有不同的岩浆活动演化史。在165~150Ma期间,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有过铝和弱过铝的S型花岗岩,... 重点讨论了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构造环境,总结了两者的异同性。印支期和燕山早期(190~170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具有不同的岩浆活动演化史。在165~150Ma期间,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有过铝和弱过铝的S型花岗岩,而170~130Ma则为日本岩浆活动沉寂期。燕山晚期,中国东南部和日本都发生大规模的火山-侵入活动,同是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碰撞及其后伸展-裂解的产物,日本开始时代晚(130Ma),并一直持续到始新世(45Ma)。进入喜马拉雅期,在日本海打开之前(>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同处于大陆伸展构造环境,在日本海打开之后(<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进入完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岩浆作用 新生代 中国东南部和日本
下载PDF
闽西南地区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21
6
作者 毛建仁 许乃政 +2 位作者 胡青 李寄嵎 谢芳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20,共9页
闽西南地区存在两期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早、晚两期花岗闪长质岩石分别以汤泉和四方岩体为代表,其形成年龄分别为183~157Ma和108~105Ma。汤泉和四方岩体都为A/CNK<1.0的准铝质花岗岩类,均属板内钙碱型岩石。汤泉岩体因富Na2O、B... 闽西南地区存在两期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早、晚两期花岗闪长质岩石分别以汤泉和四方岩体为代表,其形成年龄分别为183~157Ma和108~105Ma。汤泉和四方岩体都为A/CNK<1.0的准铝质花岗岩类,均属板内钙碱型岩石。汤泉岩体因富Na2O、Ba、Sr,贫HREE、Y、Yb有别于四方岩体而具高SrBa低Y的埃达克质岩石特征,是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促使加厚的元古代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所形成;四方岩体是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汤泉岩体的形成指示研究区自中侏罗世(180Ma)以来已有岩石圈伸展的岩石学记录,随时间推移,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愈加强烈,壳幔作用愈加明显,越至晚期岩石中地幔组分含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中生代 构造演化 阑西南地区 地球化学 同位素年代学
下载PDF
中国东南大陆边缘中新生代地幔柱活动的岩石学记录 被引量:41
7
作者 毛建仁 陶奎元 +2 位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赵宇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3-258,共6页
东南大陆边缘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造山以及华夏陆块西南部离散块体拼合(230 ~150 Ma) ,是受中特提斯消减作用的影响,其后叠加了古太平洋对古欧亚大陆的伸展—走滑—扩张(145 ~70 Ma) ,新生代后研究区进... 东南大陆边缘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造山以及华夏陆块西南部离散块体拼合(230 ~150 Ma) ,是受中特提斯消减作用的影响,其后叠加了古太平洋对古欧亚大陆的伸展—走滑—扩张(145 ~70 Ma) ,新生代后研究区进入了大陆裂谷期。从晚中生代—新生代,岩浆来源由上地壳源—中下地壳源—大陆岩石圈地幔源—软流圈地幔源,构成了一个漫长而巨大的构造岩浆旋回。145 ±5 Ma 和20 ±5 Ma 两次重要的地质转换是联系板块构造和幔柱构造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记录 幔柱构造 东南大陆边缘 地幔柱活动
下载PDF
武夷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演化 被引量:8
8
作者 毛建仁 叶海敏 +3 位作者 赵希林 胡青 刘凯 杨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8-19,共2页
武夷山成矿带可以分为武夷山隆起带(地块)和闽西南-粤东北坳陷带(永梅坳陷带)两个三级构造单元,在武夷山隆起带(地块)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隆起和凹陷,各块体在构造形态、地层组合、岩浆建造、地球物理、地化异常和矿产组合方面拥有不同... 武夷山成矿带可以分为武夷山隆起带(地块)和闽西南-粤东北坳陷带(永梅坳陷带)两个三级构造单元,在武夷山隆起带(地块)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隆起和凹陷,各块体在构造形态、地层组合、岩浆建造、地球物理、地化异常和矿产组合方面拥有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成矿带 成矿作用 地质构造演化 矿床成矿系列 岩浆活动 矿床类型 隆起带 地层组合 三级构造单元
下载PDF
中国南方新生代地幔柱活动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1
9
作者 毛建仁 陶奎元 +2 位作者 邢光福 赵宇 杨祝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698-702,共5页
中国南海海盆、海南岛、雷琼和龙海—明溪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总体相当于洋岛玄武岩(OIB),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尤其是富集Nb、Ta、U、Ti。南海海盆新生代玄武岩是玻利尼西亚型(Polynesian)、夏威夷型(Hawaii)和MORB型共存,可能是在扩... 中国南海海盆、海南岛、雷琼和龙海—明溪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总体相当于洋岛玄武岩(OIB),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尤其是富集Nb、Ta、U、Ti。南海海盆新生代玄武岩是玻利尼西亚型(Polynesian)、夏威夷型(Hawaii)和MORB型共存,可能是在扩张洋脊上面形成的OIB,下地幔成因的超地幔柱上升致使上地幔物质加入,海南岛和雷琼地区玄武岩具有与南海海盆玄武岩大致相似的成因。大陆板内同时代的龙海—明溪地区玄武岩具特别高的Nb/Zr和Nb/Y值,均表现为地幔柱成因的玻利尼西亚型玄武岩,其形成既可能有古老俯冲洋壳熔融后榴辉岩质残余下沉至下地幔成因,也可能有包括下地壳在内的岩石圈物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地幔柱 新生代 中国南方
下载PDF
闽西南地区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的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毛建仁 陶奎元 +1 位作者 李寄嵎 谢芳贵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42,共8页
闽西南地区中生代存在两期花岗闪长质岩石 ,其形成年龄分别为 183~ 16 2Ma和 10 8~10 5Ma。花岗闪长质岩石K2 O +Na2 O >6 .0 % ,晚期花岗闪长岩相对富K2 O ,均属板内高钾钙碱型岩石。岩石富LREE和LILE ,δEu =0 .80~ 0 .86 ,Nb... 闽西南地区中生代存在两期花岗闪长质岩石 ,其形成年龄分别为 183~ 16 2Ma和 10 8~10 5Ma。花岗闪长质岩石K2 O +Na2 O >6 .0 % ,晚期花岗闪长岩相对富K2 O ,均属板内高钾钙碱型岩石。岩石富LREE和LILE ,δEu =0 .80~ 0 .86 ,Nb、Ta、Ti、Y亏损 ,具有岛弧 /活动大陆边缘钙碱性岩石的特征 ,指示源区性质很可能与受到早期俯冲作用所改造的岩石圈富集地幔有关 ,或是源于软流圈的基性岩浆与地壳物质混合作用的结果。闽西南地区可能自早中生代以来存在多期次的岩石圈强烈伸展减薄作用 ,幔源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的混合形成了闽西南钾质岩石。随扩张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中生代 构造演化 闽西南
下载PDF
溧阳戴埠火山岩开放体系岩浆活动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毛建仁 王中杰 郑济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4-67,共14页
戴埠下火山岩系层序—岩相—成分演化之间关系研究表明,火山产物是从十个喷发中心经深部岩浆脉动式补充、快速分异、间歇式喷发所形成。第一和第二旋回之间具沉积间断,而且喷发中心迁移与新生岩浆补充相对应。在两个旋回内部,中性和... 戴埠下火山岩系层序—岩相—成分演化之间关系研究表明,火山产物是从十个喷发中心经深部岩浆脉动式补充、快速分异、间歇式喷发所形成。第一和第二旋回之间具沉积间断,而且喷发中心迁移与新生岩浆补充相对应。在两个旋回内部,中性和酸性喷发产物都具宽的或较宽的成分范围和快速分异特点。中性溢流相之后,从中酸性火山屑碎流相至酸性溢流相或侵出相的喷发强度降低,是岩浆房萃取深度降低的结果。分离结晶和同化作用是岩浆演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旋回 岩相 岩浆活动 火山岩
下载PDF
赣南上犹岩体的锆石SHRIMP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毛建仁 厉子龙 +3 位作者 赵希林 叶海敏 陈荣 曾庆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18-20,共3页
  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的深入研究,对于了解华南地壳演变、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此,本文选择赣南上犹花岗岩体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   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的深入研究,对于了解华南地壳演变、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此,本文选择赣南上犹花岗岩体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环境;采用高精度的锆石SHRIMP定年技术确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利用矿物Ar-Ar定年方法探讨后期构造运动对上犹花岗岩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SHRIMP 构造环境 上犹岩体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陆内岩浆作用的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7
13
作者 毛建仁 陶奎元 +2 位作者 杨祝良 朱云鹤 薛怀民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7年第2期95-104,共10页
根据叠置在华夏和扬子陆块的中生代岩浆岩的时代、岩石系列和岩石组合以及Sr、Nd同位素特征,分析中生代岩浆作用特提斯陆内俯冲和碰撞—古太平洋俯冲走滑的动力学背景。在230-150Ma间,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是华北与扬子陆块的水平碰撞... 根据叠置在华夏和扬子陆块的中生代岩浆岩的时代、岩石系列和岩石组合以及Sr、Nd同位素特征,分析中生代岩浆作用特提斯陆内俯冲和碰撞—古太平洋俯冲走滑的动力学背景。在230-150Ma间,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是华北与扬子陆块的水平碰撞缩短,华夏西南部是离散陆块的陆内俯冲,其结果在华夏陆块形成大规模高Isr低εNd(t)的S型花岗岩。145-90Ma间,在特提斯构造域深部构造效应的基础上叠加了古太平洋的俯冲走滑,结果在中下扬子区形成高钾富碱钙碱性系列和橄榄安粗岩系列火山一侵入杂岩,在华夏陆块形成高钾钙碱性系列和双峰式火山—侵入杂岩。两陆块内A型花岗岩类的形成(<92Ma),标志中生代陆内造山岩浆作用的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岩浆作用 动力学背景 中生代 中国 岩浆岩
下载PDF
闽西南花岗质岩浆作用与成矿 被引量:28
14
作者 毛建仁 陶奎元 +5 位作者 陈三元 陈宏明 陶于祥 刘富祥 陈云钊 陈金水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8年第4期311-320,共10页
重点讨论了闽西南地区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和演化,将其划分为五期七个阶段,初步确定各阶段花岗岩类的岩石系列和组合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讨论了推覆构造与岩浆作用的关系,并认为与本区成矿作用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两类花岗质... 重点讨论了闽西南地区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和演化,将其划分为五期七个阶段,初步确定各阶段花岗岩类的岩石系列和组合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讨论了推覆构造与岩浆作用的关系,并认为与本区成矿作用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两类花岗质岩石。研究区良好的矿源层和有利的赋矿层位以及海西期以来幔源岩浆的多次活动,使研究区成为十分有远景的成矿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浆作用 矿床类型 矿床成矿 花岗岩矿床
下载PDF
武夷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演化 被引量:15
15
作者 毛建仁 赵希林 +3 位作者 叶海敏 胡青 刘凯 杨芳 《上海地质》 2010年第B11期140-144,共5页
本文以武夷山成矿带地质构造演化和岩浆活动为主线,将武夷成矿带分为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三大成矿期及相应的赋矿地层系统,划分为七个成矿系列:即晋宁裂谷期海底火山喷流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系列;加里东块体拼合期金铜钼矿床成矿系... 本文以武夷山成矿带地质构造演化和岩浆活动为主线,将武夷成矿带分为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三大成矿期及相应的赋矿地层系统,划分为七个成矿系列:即晋宁裂谷期海底火山喷流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系列;加里东块体拼合期金铜钼矿床成矿系列;海西裂陷扩张期铁铜锰矿床成矿系列;早燕山裂陷扩张期铜银铅锌锑矿床成矿系列;早燕山地壳重熔期钨锡铋钼铌钽和稀土矿床成矿系列;晚燕山底侵伸展期铁铜铅锌矿床成矿系列;晚燕山大陆扩张裂解期铜金银铀矿床成矿系列。根据地质构造演化、岩浆活动,成矿系列和代表性矿床等特征,提出了武夷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演化的事件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因类型 成矿系列 岩浆活动 地质构造演化 武夷山成矿带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与西南日本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的地球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毛建仁 叶海敏 +4 位作者 Yutaka Takahashi 厉子龙 Weon-Seo KEE 赵希林 刘凯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4年第3期157-168,共12页
本文讨论了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日本两条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的地球动力学特征。两条火山-侵入岩带的下火山岩系岩石经受了左旋走滑的韧性剪切变形而形成片理或片麻理构造。中国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活动的起始时间、动力变形和结束... 本文讨论了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日本两条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的地球动力学特征。两条火山-侵入岩带的下火山岩系岩石经受了左旋走滑的韧性剪切变形而形成片理或片麻理构造。中国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活动的起始时间、动力变形和结束时间都早于日本约30Ma。西南日本高镁安山岩和埃达克岩(120~105Ma)是在大面积白垩纪岩浆作用的起始阶段由大洋俯冲板片在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火山-侵入活动的结束标志中国东南沿海岩浆岩带是板内环境的晶洞A型花岗岩和以流纹岩为主的双峰式火山岩;在西南日本岩浆岩带是年轻地壳挤压重熔的S型过铝质石榴石/白云母细粒花岗岩和流纹岩,不存在类似华南的壳源S型花岗岩,中国东南沿海没有代表洋壳俯冲的弧岩浆岩。两条火山-侵入岩带的源区都以幔源为主并有前寒武纪再旋回地壳物质加入,它们的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随时间推移,中国东南沿海火山-侵入岩中幔源组分增加,而西南日本则相反。华南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开始(170&#177;5Ma)是在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背景下,大陆岩石圈减薄,陆内深断裂再活化的结果。东亚大陆边缘在晚中生代(120Ma)进入古太平洋板块正向俯冲构造体系,但不同地段的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变形 岩浆活动 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 中国东南沿海岩浆岩带 西南日本岩浆岩带 古太平洋板块 俯冲
下载PDF
东南沿海中生代侵入岩及与火山岩的时空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毛建仁 苏郁香 +1 位作者 陈三元 程启芬 《资源调查与环境》 1989年第3期44-59,共16页
东南沿海中生代侵入岩可分为三套,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第二套,第三套侵入岩在浙东——闽东区有成分上对应的火山岩。下火山岩系和第二套侵入岩是挤压条件下地壳分熔的英安质岩浆经分离结晶形成;上火山岩系和第三套侵入岩是扩张条件上地幔... 东南沿海中生代侵入岩可分为三套,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第二套,第三套侵入岩在浙东——闽东区有成分上对应的火山岩。下火山岩系和第二套侵入岩是挤压条件下地壳分熔的英安质岩浆经分离结晶形成;上火山岩系和第三套侵入岩是扩张条件上地幔和下地壳分熔形成的双峰式系列,形成高碱流纹岩和碱性花岗岩的A型岩浆地幔物质所占比例最高,由北而南,火山岩覆盖面积渐小,粤东区第二套侵入岩与下火山岩系相比,缺中性岩类,下地壳分熔形成同熔型二长花岗岩及其火山岩,黑云母花岗岩是熔融区上升迁移的结果,第三套侵入岩出露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火山岩时空分布 成因类型组合 东南沿海
下载PDF
大陆扩张裂解型钙碱性系列火山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毛建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大陆扩张裂解型钙碱性系列火山带研究毛建仁(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关键词钙碱性系列火山带、大陆扩张裂解、动力学机制火山岩系列常常表征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不同的火山岩系列往往产于不同的构造环境。Jabes... 大陆扩张裂解型钙碱性系列火山带研究毛建仁(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关键词钙碱性系列火山带、大陆扩张裂解、动力学机制火山岩系列常常表征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不同的火山岩系列往往产于不同的构造环境。Jabes等(1972)和Condie(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碱性系列火山带 大陆扩张裂解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福建省永定县大排铅锌矿的找矿思路创新和突破 被引量:2
19
作者 毛建仁 刘仰炮 +5 位作者 张建椿 陈国栋 陶建华 赵希林 张旗鼓 王道华 《中国地质调查》 2014年第3期53-56,共4页
福建永定县大排矿区是历经多次地质工作的老矿区,之前仅作为一个小锰矿在开采。本项目成功运用新理论正确指导找矿、运用新方法实施找矿,发现并基本查明该矿为一以铅锌矿为主,并共、伴生铁矿、铜矿、钼矿、银矿、锰矿等多种矿产的大型... 福建永定县大排矿区是历经多次地质工作的老矿区,之前仅作为一个小锰矿在开采。本项目成功运用新理论正确指导找矿、运用新方法实施找矿,发现并基本查明该矿为一以铅锌矿为主,并共、伴生铁矿、铜矿、钼矿、银矿、锰矿等多种矿产的大型多金属矿床,矿种为浅部铅锌多金属矿经铜多金属至深部磁铁矿,成因类型为层控-矽卡岩型→层控-热液叠加改造型,该矿床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区域矿床成因理论,拓展了区域找矿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大型 找矿成果 永定县 福建省
下载PDF
东南大陆中生代玄武岩岩石系列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毛建仁 程启芬 《资源调查与环境》 1990年第4期29-44,共16页
东南大陆中生代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占区内酸性岩浆作用的5-10%,并为钙碱系列和过渡系列。其矿物组合为斜长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透长石,玄武岩因LIL元素(K、Rb、Th、Ta、Ce)含量高,负Nb异常以及Fe、Mg、Cr、Ni、Co、Sc含量... 东南大陆中生代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占区内酸性岩浆作用的5-10%,并为钙碱系列和过渡系列。其矿物组合为斜长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透长石,玄武岩因LIL元素(K、Rb、Th、Ta、Ce)含量高,负Nb异常以及Fe、Mg、Cr、Ni、Co、Sc含量低而不同于产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的同类岩石,其LIL元素(K、Rb、Ce、Ba)与本区新生代玄武岩相似,但Fe、Mg、Cr、Ni、Co、Sc含量明显偏低。成分分带与酸性岩浆作用的分带性一致,都受壳、幔成分和构造等地质背景控制,产出构造环境为相对稳定的板内区。玄武质岩浆主要由酸性岩浆作用提供热源,地壳发生广泛熔融。从中生代至新生代,由下地壳至上地慢,由钙碱性和过渡系列至碱性系列,是扩张作用逐渐增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玄武岩 岩石系列 扩张作用 东南大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