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治疗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毛旭强 张剑平 +2 位作者 程卫国 于璇 李在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了解5-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剂治疗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文献;依据Meta分析方法,应用RevMan 4.3.2软件计算5-HT1A受体激动剂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改善小脑功能评分的标准化均数差(SMD)及95%的可... 目的:了解5-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剂治疗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文献;依据Meta分析方法,应用RevMan 4.3.2软件计算5-HT1A受体激动剂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改善小脑功能评分的标准化均数差(SMD)及95%的可信区间(CI)。结果:5-HT1A受体激动剂治疗组与安慰剂对照组改善小脑功能评分的SMD及95%CI分别为-0.36,(-2.29,1.59);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Z=0.36,P=0.359)。结论:目前的临床资料尚不能证实5-HT1A受体激动剂能有效改善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 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 META分析
下载PDF
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毛旭强 王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病情相匹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丁基苯酞治疗20d,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20d,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 目的研究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病情相匹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丁基苯酞治疗20d,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20d,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测定、听觉P300测试。结果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检查ADL量表测定、听觉P300测试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丁基苯酞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酞 血管性痴呆 脑血流动力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P300 康复
下载PDF
ABCD2评分联合D-二聚体评估老年性短暂性脑缺血进展为脑梗死的概率 被引量:1
3
作者 毛旭强 王晓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255-6256,6256,共2页
美国脑卒中指南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后7 d内脑卒中发生率为1.64%~8%,且15%脑卒中患者病前发生过TIA〔1〕。因此及时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积极干预显得尤为重要。ABCD2评分是对TIA患者进展为脑卒中危险性预测较为全面的方... 美国脑卒中指南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后7 d内脑卒中发生率为1.64%~8%,且15%脑卒中患者病前发生过TIA〔1〕。因此及时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积极干预显得尤为重要。ABCD2评分是对TIA患者进展为脑卒中危险性预测较为全面的方法。D-二聚体是特异性纤溶过程和高凝状态标记物,目前已经成为脑梗死诊治中判断危险程度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D-二聚体 脑梗死
下载PDF
尼莫同治疗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4
作者 毛旭强 钱燕群 《中国微循环》 2004年第6期393-394,共2页
目的探讨尼莫同治疗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尼莫同治疗组 )45例和对照组 (常规药物治疗组)45例 ,对其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31.1 %和46.7% ,无显... 目的探讨尼莫同治疗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尼莫同治疗组 )45例和对照组 (常规药物治疗组)45例 ,对其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31.1 %和46.7% ,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8周后神经高功能恢复率分别为87.1%和58.3 % ,治疗4周后头颅CT下血肿大小分别为(3.5±0.6)ml和(5 .6±0 .7)ml,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尼莫同不能降低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的死亡率 ,可提高患者的神经高功能恢复率和加快CT下血肿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同 脑实质内出血 死亡率
下载PDF
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预后的因素 被引量:15
5
作者 何萍 石国锋 +4 位作者 毛旭强 张剑平 王辉 倪健强 董万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570-557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在4.5h内经过rtPA静脉溶栓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例临床资料。根据90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疗效指标,比较预后良好(mR...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在4.5h内经过rtPA静脉溶栓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例临床资料。根据90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疗效指标,比较预后良好(mRS〈4分)与预后不良(mRSt〉4分)患者之间的差异,对可能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若干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50例,预后不良38例,单因素分析得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4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到年龄(OR=0.861,95%CI0.755~0.981,P=0.024)、溶栓时间窗(OR=0.991,95%CI0.983~0.999,P=0.026)为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与溶栓时间窗、年龄有关。患者年龄过大,或者溶栓时间窗过长,需要临床医生更加谨慎地对待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 年龄 溶栓时间
下载PDF
天丹通络胶囊治疗轻中度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在望 张剑平 +2 位作者 石国锋 毛旭强 程卫国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天丹通络胶囊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天丹通络胶囊。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 目的观察天丹通络胶囊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天丹通络胶囊。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评分)及疗效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BI评分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丹通络胶囊是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有效中成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丹通络胶囊 急性脑梗死 临床观察 NIHSS评分 BI评分
下载PDF
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患者短期脑卒中的风险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晓明 黄嘉琪 毛旭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4537-4538,共2页
目的探讨年龄、血压、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短期脑卒中风险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年龄61~88岁,中位年龄75岁的TIA患者,对其进行ABCD2评分,并在发病后第2天空腹... 目的探讨年龄、血压、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短期脑卒中风险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年龄61~88岁,中位年龄75岁的TIA患者,对其进行ABCD2评分,并在发病后第2天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尿酸。记录7 d内脑梗死事件的发生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BCD2评分法及结合血清尿酸水平的应用价值。结果 ABCD2评分法及其结合血清尿酸水平两种评分方法 95%的可信区间(CI)分别为:0.661(0.543~0.778),0.754(0.650~0.859)。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AUC显著大于ABCD2(P<0.05)。血清尿酸水平结合ABCD2评分可将TIA患者分为高危(6~8分)、中危(4~5分)、低危(0~3分)3组,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分别为51.9%、21.2%和4.8%,3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预测价值优于ABCD2评分法,可以成为临床上预测TIA患者发生短期脑卒中概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年龄、血压、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ABCD2) 尿酸 脑卒中
下载PDF
恩必普注射液联合敏使朗治疗老年急性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袁庆芳 毛旭强 +1 位作者 郭道骝 董万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恩必普注射液联合敏使朗治疗老年急性后循环缺血(APCI)的疗效,及其对成本效益的影响。方法将64例A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恩必普注射液联合敏使朗治疗,对照组采用敏使朗治疗,疗程为... 目的观察恩必普注射液联合敏使朗治疗老年急性后循环缺血(APCI)的疗效,及其对成本效益的影响。方法将64例A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恩必普注射液联合敏使朗治疗,对照组采用敏使朗治疗,疗程为2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取血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超声检测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指标,计算成本效益比(C/E)。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6%,高于对照组的68.7%(P<0.05);治疗后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切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CE为65.52,高于对照组的56.29,但差异有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必普注射液联合敏使朗可有效改善老年APCI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指标,且成本效益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缺血 缺血性脑卒中 恩必普 敏使朗 血液流变学 成本效益分析 老年人
下载PDF
炎性反应与细胞凋亡在脑梗死后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学慧 毛旭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771-4773,共3页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细胞凋亡因子Bcl-2在脑梗死后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法建立60只大鼠模型,采用插线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2 h,分别于再灌注6、12、24、48和96 h取腹主动脉血,另处死动物并...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细胞凋亡因子Bcl-2在脑梗死后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法建立60只大鼠模型,采用插线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2 h,分别于再灌注6、12、24、48和96 h取腹主动脉血,另处死动物并取脑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和TNF-α水平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 IL-1β水平在再灌注6 h显著升高,12 h达到最高,24 h则开始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水平(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TNF-α在再灌注6、12 h无明显变化,24 h显著升高(P<0.05),48 h达到最高(P<0.01);细胞凋亡数量在再灌注6 h开始升高,24 h达到最高,48 h开始下降,至96 h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数量(P<0.01);Bcl-2表达在再灌注6 h开始降低,以后各时相持续下降,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缺血性脑梗死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可能与炎性因子IL-1β、TNF-α水平的升降及Bcl-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TNF-Α BCL-2 脑梗死 再灌注
下载PDF
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与进展型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涛 何平 +2 位作者 倪健强 毛旭强 张剑平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1162-1163,共2页
目的探讨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BUN)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收治入院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86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86例(对照组)BUN、肌酐和尿酸(UA)水平。... 目的探讨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BUN)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收治入院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86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86例(对照组)BUN、肌酐和尿酸(UA)水平。结果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清Cr、BUN升高所占百分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BUN、Cr比值正常伴BUN、Cr升高可提示患者肾功能损害,血清Cr/BUN比值的变化对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肌酐 尿素氮 脑梗死 进展型 严重程度 血清肌酐/尿素氮比值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在望 张剑平 +3 位作者 王兰 石国锋 毛旭强 程卫国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后星形胶质细胞(Ast)增生动态变化。方法:建立Ast划痕损伤模型及大鼠SCI模型,在多个时间点(0、6、12、24、48、72h)观察Ast划痕损伤后细胞形态、增殖及迁徙的变化,并设立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划痕损...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后星形胶质细胞(Ast)增生动态变化。方法:建立Ast划痕损伤模型及大鼠SCI模型,在多个时间点(0、6、12、24、48、72h)观察Ast划痕损伤后细胞形态、增殖及迁徙的变化,并设立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划痕损伤后各个时间点Ast分泌致炎因子TNF-a、IL-1β、IL-6表达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时间点(0、1、3、7、14、28d)大鼠SCI后GFAP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划痕损伤后12h划痕边缘已出现部分细胞增生及增殖细胞(Brdu染色阳性细胞),损伤后24h细胞已明显增生并大量增殖,损伤后48h细胞体普遍增大,突起明显增多,同时有大量细胞已迁徙至划痕中央处,损伤后72h增生的细胞及迁徙至划痕的细胞几乎已覆盖划痕,部分形成瘢痕;与对照组比较,损伤后12hTNF-a、IL-1β、IL-6均明显增加(P〈0.05),24、48及72hTNF-a、IL-1β、IL-6表达量增加更加明显(P〈0.01)。大鼠SCI模型显示SCI后1dGFAP表达量增加不明显,3d后明显增加,而且一直呈增加趋势,14-28d后形成表达高峰。结论:Ast活化增生是SCI后一个持续且普遍的标志性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星型胶质细胞增生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钱燕群 毛旭强 张剑平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4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36例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36例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总有效率为89.0%... 目的探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36例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36例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总有效率为89.0%,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尤瑞克林可以快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安全性
下载PDF
7例肺移植病人术后心理状态异常的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若 郑明峰 +1 位作者 陈静瑜 毛旭强 《临床肺科杂志》 2005年第1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分析及对策 移植病人 术后 终末期肺疾病 异常心理状态 肺移植手术 2002年 有效方法 肺移植术 同种异体 不同程度 分析报告
下载PDF
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自由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滨 毛旭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求丁基苯酞对VD患者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VD患者,另选健康老人120例,其中空白对照组60例,健康组6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丙乙醛(MDA)、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 目的探求丁基苯酞对VD患者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VD患者,另选健康老人120例,其中空白对照组60例,健康组6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丙乙醛(MDA)、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SOD、GSH-PX升高,MDA、LPO降低(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丁基苯酞软胶囊有抗MDA、LPO等自由基损伤和激活SOD、GSHPX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可明显降低TC、TG、LDLC,升高HDL,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酞软胶囊 血管性痴呆 自由基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血清MBP、MMP-9水平与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学慧 浦梦佳 毛旭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684-6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的77例LA患者为LA组,同期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的77例LA患者为LA组,同期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MBP、MMP-9水平差异,分析两项指标与LA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评估MBP、MMP-9对LA的诊断价值。结果LA组患者血清MBP、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LA患者血清MBP、MMP-9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LA患者血清MBP、MMP-9水平与Fazekas评分呈正相关,且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血清MBP、MMP-9对LA诊断的AUC为0.801、0.790。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MBP、MMP-9高表达是L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BP、MMP-9水平与LA的发生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两项指标可作为LA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髓鞘碱性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AG1478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突触再生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在望 王兰 +2 位作者 石国锋 毛旭强 张剑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对脊髓损伤后突触再生微环境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G1478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G1478组和对照组采用重物坠落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硬脊膜,不损伤脊髓;AG...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对脊髓损伤后突触再生微环境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G1478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G1478组和对照组采用重物坠落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硬脊膜,不损伤脊髓;AG1478组在脊髓损伤局部给予AG1478治疗,对照组和假手术均给予二甲基亚砜作对照治疗。于术后14及28 d,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于术后1 d及1、2、4、6、8周,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体重变化的差异。结果:AG1478组pEGFR、CSPGs和GFA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GAP-4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G1478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体重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应用AG1478治疗可明显改善损伤突触再生微环境,促进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AG1478 脊髓损伤 突触再生微环境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转向架轴箱轴承的热分析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4
17
作者 武福 杨喜娟 毛旭强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1年第5期38-41,共4页
以CRH2动车组的动力转向架的轴箱轴承(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利用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耦合关系,对该轴承建立了温度场和热应力分布的数值模型,再通过Matlab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以CRH2动车组的动力转向架的轴箱轴承(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利用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耦合关系,对该轴承建立了温度场和热应力分布的数值模型,再通过Matlab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合理、可行的,为后续的高速机车转向架传动装置中轴承的设计时的动态分析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H2动车组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热应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如何构建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
18
作者 傅国华 毛旭强 +1 位作者 薛文珑 张德生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53-55,共3页
本文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家、农民等要素,运转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加工水平,以达到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结果,探索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企业家 产业链 政府 “三农”问题 长效机制
下载PDF
指数平滑分解法在经济总量预测中的应用分析
19
作者 薛文珑 毛旭强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89-91,共3页
在指数平滑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多次指数平滑法和不同平滑系数对经济总量的各个分量预测,从中找出一个最优解作为总量的预测值的方法,它能够直观地反映经济总量与经济分量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指数平滑法 预测值 经济总量 平滑系数
下载PDF
多元函数增量分解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
作者 毛旭强 林海婵 《读与写(中旬)》 2022年第5期0001-0003,0007,共4页
本文利用多元函数的增量分解式对多元函数的多个基础定理进行证明,将相关定理用增量分解式这一主线进行串联,以加强学生对多元函数因变量与自变量间联系的理解与掌握。
关键词 多元函数 增量分解 全微分 复合函数导数 隐函数导数 梯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