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专家共识
1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骨代谢专家组 +2 位作者 张萌萌 毛未贤 马倩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信号通路、钙离子(Ca^(2+))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Src、Akt)信号通路、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等骨代谢重要通路,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LRP5)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雌激素受体(ER)基因等易感基因,载脂蛋白E(Apo E)、Klotho蛋白(Klotho)、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涎蛋白(BSP)等相关蛋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调控骨代谢,作用重叠相互联系,互为结果,已在本专业领域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信号通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钙离子信号通路 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 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信号通路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Hedghog信号通路 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信号通路 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维生素D受体基因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基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雌激素受体基因 Ⅰ型胶原α1和Ⅰ型胶原α2基因 甲状旁腺素基因 降钙素受体基因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受体基因 载脂蛋白E Klotho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涎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激活蛋白-1 硬化蛋白 靶向治疗 骨质疏松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长春地区女性骨密度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毛未贤 张萌萌 +3 位作者 马倩倩 高远 尹纪伟 宋世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地区4613例25~79岁女性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BMD),分析长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女性腰椎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地区4613例25~79岁女性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BMD),分析长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女性腰椎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将4613例受试者腰椎BMD检测结果按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腰椎BMD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年龄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随绝经年限延长,BMD值降低,OP患病率升高,绝经年限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低体重指数组,腰椎BMD值最低,OP患病率最高;随体重指数增加,腰椎BMD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降低,体重指数与腰椎BMD呈正相关,与骨质疏松患病率呈负相关。结论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是骨密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增龄、绝经年限延长与低体重指数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患病率 年龄 绝经年限 体重指数
下载PDF
1084例女性TRACP、CTX-1、BALP、BGP、钙磷代谢指标与BMD相关性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萌萌 张艳会 +4 位作者 毛未贤 马倩倩 高远 刘颖 梁斌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2-906,共5页
目的研究女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与股骨颈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iscoveuWA型骨密度... 目的研究女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与股骨颈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iscoveuWA型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颈BMD,采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TRACP、CTX-1、BALP、BGP、25(OH)D3、PTH、CT。将1084例受试者检测结果按5岁为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OH)D3、PTH、CT在35-50岁年龄段各组间不存在差异;50岁以后25(OH)D,开始下降,与BMD呈正相关;CT降低出现在65-79岁年龄段,与BMD显著正相关。35-45岁年龄段TRACP、CTX-1与BMD呈负相关,而BALP、BGP与BMD呈正相关;50-60岁年龄段BALP、BGP明显升高,TRACP、CTX-1、BALP、BGP均与BMD呈负相关;65岁以后BALP、BGP开始下降,BALP、BGP与骨密度呈正相关,TRACP、CTX-1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TRACP、CTX-1、BALP、BGP、25(OH)D3、PTH、CT监测骨代谢水平为骨质疏松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25(OH)D PTH CT) 骨代谢标志物(TRACP CTX 1 BALP BGP) 股骨颈骨密度 相关性
下载PDF
1228例健康人群血清CTX-1、TRACP、BALP、OC水平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倩倩 张萌萌 +3 位作者 高远 毛未贤 尹纪伟 宋世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58-961,共4页
目的研究30-79岁健康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 目的研究30-79岁健康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4)BMD,采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TX-1、TRACP、BALP、OC水平。将1228例受试者的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10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30-49岁年龄段CTX-1、TRACP、BALP、OC与腰椎BMD均无明显相关性,50岁以后CTX-1、TRACP显著升高,与BMD呈负相关。女性BALP、OC在50-59岁年龄段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60岁以后开始下降,与BMD呈正相关;男性30-59岁各年龄组CTX-1、TRACP、BALP与腰椎BMD均无相关性,60岁以后CTX-1、TRACP、BALP均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男性OC水平随年龄缓慢下降,但各年龄段与BMD均无相关性;在30-49岁年龄段TRACP、CTX-1、BALP、OC各指标性别间不存在差异,50岁以后同年龄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TRACP、CTX-1、BALP、OC是监测骨代谢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对女性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标志物 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腰椎 骨密度 性别 年龄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诊疗中的应用指南(2012年版)(日本骨质疏松症学会制定) 被引量:97
5
作者 张萌萌 毛未贤 +1 位作者 马倩倩 高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5-657,共13页
近年来,骨代谢标志物临床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指标的测量,让我们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有一个更好的了解。骨代谢标志物用于选择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和评价药物疗效。因此,合理应用和评价骨代谢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骨代谢标志物临床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指标的测量,让我们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有一个更好的了解。骨代谢标志物用于选择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和评价药物疗效。因此,合理应用和评价骨代谢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由日本骨质疏松症学会授权的骨质疏松骨代谢指标应用指南制定委员会,总结骨代谢指标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骨代谢指标的合理应用。虽然现在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症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医保范围的限制,在日本的应用仍不普遍。自日本骨质疏松症学会制定了2001年指南,新的骨代谢指标已列入临床实践。新的促进骨形成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改变了骨代谢指标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因此,需要调整目前的临床应用方案,提出制定新的2012年指南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骨代谢标志物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亚刚 张萌萌 +2 位作者 毛未贤 马倩倩 高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417-2419,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男性饮食、运动、吸烟、嗜酒、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支气管炎等因素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双能X线BMD仪检测前臂远端BMD,测量身高、体重。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记录受试者生活习惯... 目的研究老年男性饮食、运动、吸烟、嗜酒、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支气管炎等因素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双能X线BMD仪检测前臂远端BMD,测量身高、体重。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记录受试者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男性年龄、BMI、饮食结构、运动、吸烟、嗜酒、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BMD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慢性支气管炎与BMD无关。结论吸烟、嗜酒、低BMI、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饮食、运动是OP的可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影响因素 骨质疏松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云克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9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忠 张萌萌 +3 位作者 张彩杰 马倩倩 毛未贤 高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评价云克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9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云克注射治疗和服用维生素D制剂,10~15d为1个疗程,连续三个疗程;对照组常规口服钙剂。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目的评价云克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9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云克注射治疗和服用维生素D制剂,10~15d为1个疗程,连续三个疗程;对照组常规口服钙剂。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血中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骨密度(BMD)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BGP值开始下降,而BALP则在治疗后6个月逐渐降低,BMD值在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指标均无差异。结论云克对骨组织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丢失,增加骨强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云克 骨密度 骨钙素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ON、PINP、OPG、IGF-1、TGF-β与股骨颈BMD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萌萌 毛未贤 +1 位作者 高远 马倩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0-884,912,共6页
目的研究骨粘连蛋白(ON)、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骨保护素(OP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颈BMD,采用美国Thermo... 目的研究骨粘连蛋白(ON)、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骨保护素(OP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颈BMD,采用美国Thermo公司全自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ON、PINP、OPG、IGF-1、TGF-β。将913例受试者检测结果按10岁为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 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与女性正常组血清ON、PINP、IGF-1、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而正常组血清OPG水平均明显低于骨质疏松组(P<0.05)。女性血清ON、PINP、IGF-1、TGF-β水平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0.05),OPG水平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P<0.05)。男性血清ON、IGF-1、TGF-β水平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0.05),OPG水平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ON、PINP、IGF-1、TGF-β水平与股骨颈BMD正相关,血清OPG水平与股骨颈BMD负相关。ON、PINP、OPG、IGF-1、TGF-β在骨代谢过程中相互作用影响骨质量,与股骨颈BMD存在重要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粘连蛋白(ON) 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 骨保护素(OPG)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股骨颈骨密度(BMD of the femoral neck)
下载PDF
吉林省北纬43°地区20-80岁健康人群25(OH)D_3水平及其与Ca、P的相关性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萌萌 毛未贤 +4 位作者 马倩倩 高远 宋世凯 宋玉庭 吴乃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9-585,共7页
目的:研究吉林省北纬43°地区健康人群血清25( OH) D3水平及其与血钙、血磷的相关性。研究吉林省与不同地理纬度的白俄罗斯、波兰、乌克兰、匈牙利、西班牙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健康人群25(OH)D3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吉林... 目的:研究吉林省北纬43°地区健康人群血清25( OH) D3水平及其与血钙、血磷的相关性。研究吉林省与不同地理纬度的白俄罗斯、波兰、乌克兰、匈牙利、西班牙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健康人群25(OH)D3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双辽市、公主岭市、伊通县、梨树县、永吉县2873例20~80岁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按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采用德国Roche公司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25( OH) D3,采用德国Roche公司COBAS 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Ca、血P。结果吉林省健康人群血清25( OH) D3水平低于上海、北京、广州、贵阳、岳阳市健康人群,低于白俄罗斯、波兰、乌克兰、匈牙利、西班牙健康人群,25( OH) D3水平与血Ca正相关。结论吉林省健康人群血清25( OH) D3水平缺乏占总例数70.17%,维生素D不足占23.63%,维生素D充足仅占6.2%。地理纬度、日照时数是维生素D缺乏的因素之一,是影响骨代谢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地理纬度 25-羟基维生素D3
下载PDF
834例女性CTX-1、TRACP、BGP、BALP水平与BMD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萌萌 李亚刚 +2 位作者 高远 马倩倩 毛未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95-797,共3页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C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Thermo公司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CTX-1、TRACP、BGP、BALP,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Dis...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C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Thermo公司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CTX-1、TRACP、BGP、BALP,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颈BMD。将834例受试者检测结果按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 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45岁年龄段CTX-1、TRACP与BMD呈负相关,而BGP、BALP与BMD呈正相关;50~60岁年龄段BGP、BALP明显升高,CTX-1、TRACP、BGP、BALP均与BMD呈负相关;65岁以后BGP、BALP开始下降,BGP、BALP与骨密度呈正相关,CTX-1、TRACP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CTX-1、TRACP、BGP、BALP是监测骨代谢水平及骨质疏松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指标 骨股颈 骨密度 相关性
下载PDF
长春市汉族女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 Ⅰ和Fok Ⅰ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倩倩 毛未贤 +3 位作者 高远 宋世凯 尹纪伟 张萌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3-726,754,共5页
目的研究长春市35~85岁汉族女性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Bsm Ⅰ、Fok 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Bsm Ⅰ和F... 目的研究长春市35~85岁汉族女性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Bsm Ⅰ、Fok 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Bsm Ⅰ和Fok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4)BMD。将230例受试者分成绝经组和未绝经组,观察两组各基因型分布特征,应用SPSS 19.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人群中,Bsm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为bb占83.9%、Bb占12.6%、BB占3.5%,b等位基因频率高达90.2%,B等位基因频率为9.8%;Fok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为ff占18.3%、Ff占43.9%、FF占37.8%,f等位基因频率为40.2%,F等位基因频率为59.8%,两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1.283,P=0.125;χ2=0.96,P=0.342);未绝经组与绝经组各基因型分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sm Ⅰ位点在未绝经组和绝经组中各基因型BMD无差异(P>0.05);Fok Ⅰ位点ff型BMD较FF型和Ff型低,但在未绝经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中ff型与FF型比较,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的230例35~85岁汉族女性人群中,Bsm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以bb型为主,b等位基因频率高达90.2%,各基因型骨密度无差异;Fok Ⅰ位点ff型有较低的BMD,但在未绝经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绝经后女性中ff型与低BM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 BSMI FokI 骨密度 汉族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修订版) 被引量:27
12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骨代谢专家组 张萌萌 +1 位作者 马倩倩 毛未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9-476,共8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为骨质疏松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骨折风险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并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开发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特异性强、...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为骨质疏松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骨折风险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并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开发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其应用日趋广泛。该文检索了大量中外文献,编审了《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修订版),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分类、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方法学以及生物学意义、骨代谢指标的检测变异等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维生素D_(3) 25-羟基维生素D_(3) 1 25-双羟基维生素D_(3) 骨形成标志物 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I型前胶原C-端前肽 I型前胶原N-端前肽 骨保护素 骨吸收标志物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 尿吡啶啉 尿脱氧吡啶啉 激素 细胞因子 生长激素 雌激素 睾酮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实验分析变异
下载PDF
免疫调控因子与骨密度评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尹纪伟 毛未贤 +1 位作者 马倩倩 高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6-188,194,共4页
目的 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患者经治疗后其免疫调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7 (interleukin-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目的 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患者经治疗后其免疫调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7 (interleukin-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变化,探讨免疫调控因子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就诊的PMOP患者88例,收集一般信息,包括年龄、身高、体重、绝经年龄,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测量的BMD、IL-17、TNF-α和TGF-β1。结果 治疗1年后受试者腰椎和股骨颈BM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BMD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TNF-α与BMD呈负相关(分别r=-0.608,r=-0.494),TGF-β1与BMD呈正相关(r=0.47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免疫调控因子与BMD有相关性,提示临床中可考虑联合应用免疫调控因子与BMD观察PMOP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白细胞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密度
下载PDF
维生素K联合骨化三醇、钙尔奇D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4
作者 毛未贤 张萌萌 +3 位作者 马倩倩 高远 宋世凯 尹纪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K联合骨化三醇、钙尔奇D对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WA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腰椎L1~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股骨颈骨密度。对男性骨质疏松患... 目的研究维生素K联合骨化三醇、钙尔奇D对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WA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腰椎L1~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股骨颈骨密度。对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固力康联合骨化三醇、碳酸钙D3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年,治疗期间监测患者骨代谢变化。采用美国Thermo公司全自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BGP、CTX-1、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腰椎(L1-4) BMD、股骨颈BMD开始增加,治疗12个月后患者腰椎(L1-4) BMD、股骨颈BMD较治疗前增加明显。治疗后,血清骨形成指标BGP水平升高、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血清骨吸收指标CTX-1水平、细胞因子IL-6水平降低。结论维生素K可提高患者腰椎与股骨颈骨密度,升高血清骨形成指标BGP、细胞因子IL-10水平,降低血清骨吸收指标CTX-1、细胞因子IL-6水平,维生素K治疗男性骨质疏松效果显著,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代谢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B细胞、T细胞亚群、免疫调控因子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毛未贤 张萌萌 +3 位作者 马倩倩 高远 宋世凯 尹纪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32-1736,1741,共6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骨质疏松)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CD3+/CD4+/CD25+)、B细胞(CD3-/CD19+)、免疫调控因子(TNF-α、TGF-β、IL-17)与骨密度相关性。阐明B细胞、T细胞亚群、免疫调控因子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关系,为骨质疏松...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骨质疏松)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CD3+/CD4+/CD25+)、B细胞(CD3-/CD19+)、免疫调控因子(TNF-α、TGF-β、IL-17)与骨密度相关性。阐明B细胞、T细胞亚群、免疫调控因子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关系,为骨质疏松诊断、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正位(L1~4)骨密度,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B细胞、T细胞亚群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免疫调控因子。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组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3-/CD19+)的百分比低于非骨质疏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免疫调控因子(TNF-α、TGF-β、IL-17)水平与非骨质疏松女性差异明显(P<0.05)。结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免疫调控因子协同作用,通过影响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分化、增殖,调节骨重建。骨质疏松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调节性T细胞 B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 被引量:174
16
作者 张萌萌 张秀珍 +30 位作者 邓伟民 张智海 徐辉 葛继荣 王永福 黄宏兴 史晓林 张东伟 毛未贤 马倩倩 高远 杨茂伟 郭郡浩 张红红 张晓梅 印平 赵方 郑洪新 晁爱军 张岩 孔西建 李英华 李毅中 赵国阳 胡玲 董红宇 吴岩 吴涤 邹军 周惠琼 范馨月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1-796,共16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或非胶原蛋白代谢产物。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进行了修订,共有41处修改,保留了经典文献,删减了部分内容,增加了近三年的文献,收集整理了骨代谢指标实验检测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维生素D3 25-羟基维生素D3 1 25-双羟基维生素D3 骨形成标志物 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I型前胶原C-端前肽 I型前胶原N-端前肽 骨保护素 骨吸收标志物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 尿吡啶啉 尿脱氧吡啶啉 激素 细胞因子 生长激素 雌激素 睾酮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 被引量:101
17
作者 张萌萌 张秀珍 +25 位作者 邓伟民 张智海 徐辉 葛继荣 王永福 黄宏兴 史晓林 张东伟 毛未贤 马倩倩 高远 郭郡浩 张红红 张晓梅 印平 赵方 晁爱军 张岩 李英华 李毅中 赵国阳 董红宇 吴岩 吴涤 邹军 周惠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57-1372,共16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代谢产物或非胶原蛋白。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骨形成标志物 骨吸收标志物 激素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实验推荐方案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萌萌 张岩 +19 位作者 吴涤 张东伟 张智海 吴岩 赵国阳 葛继荣 黄宏兴 张秀珍 毛未贤 马倩倩 高远 张晓梅 李英华 邹军 史晓林 邓伟民 王永福 郑洪新 鲁艳芹 周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05-1412,1549,共9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其中骨形成标志物与骨吸收标志物合称为骨转换标志物。目前临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免疫...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其中骨形成标志物与骨吸收标志物合称为骨转换标志物。目前临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免疫放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检测血、尿中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了解骨组织新陈代谢的情况,用于评价骨代谢状态、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监测骨质疏松治疗疗效和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本文复习了近年来中英文文献,总结了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及原理,提出了骨代谢生化指标推荐方案。期待为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推广和研究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骨形成标志物 骨吸收标志物 激素与细胞因子
下载PDF
骨质疏松分级诊疗政策解读及方案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萌萌 林华 +21 位作者 徐又佳 程海涛 马倩倩 毛未贤 高远 张岩 张东伟 杨书满 吴岩 李英华 张智海 葛继荣 史晓林 吴涤 李毅中 王永福 赵国阳 张秀珍 黄宏兴 徐辉 郑洪新 胡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37-941,共5页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围绕总体要求、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组织实施等四方面提出了意见。分级诊疗是...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围绕总体要求、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组织实施等四方面提出了意见。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分别承担规范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骨质疏松分级诊疗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概念单元、命题和理论体系。其结构实体包括:个体、科室、基层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等多层组织框架。骨质疏松分级诊疗是对骨质疏松患者全程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全程管理的人群可分为4组:骨密度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对每组人群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畅通转诊,连续治疗,上下联动,闭环管理。该共识旨在推动骨质疏松分级诊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指导意见 骨质疏松分级诊疗 双向转诊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专家共识
下载PDF
骨质疏松研究医学伦理专家共识(2021)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萌萌 程海涛 +19 位作者 张秀珍 赵国阳 张智海 张岩 张东伟 马倩倩 毛未贤 高远 周惠琼 邹军 王永福 李英华 葛继荣 邓伟民 黄宏兴 吴涤 李毅中 胡玲 史晓林 郑洪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9-474,480,共7页
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骨质疏松研究医学伦理是指在骨质疏松研究中必须遵循的人道主义、自主尊重、有利、不伤害及公正的伦理原则,有利于规范、约束、指导、监督医学行为,保护患者权益。涉及研... 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骨质疏松研究医学伦理是指在骨质疏松研究中必须遵循的人道主义、自主尊重、有利、不伤害及公正的伦理原则,有利于规范、约束、指导、监督医学行为,保护患者权益。涉及研究中研究对象的筛选、药物的使用和禁用、评价指标的选择、研究的中止、研究中不良事件的处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医学伦理 伦理原则 骨质疏松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