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具治疗后初始Cobb角进展速率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支具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毛赛虎 史本龙 +5 位作者 孙旭 刘臻 朱泽章 钱邦平 朱锋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 :比较行支具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的支具治疗后初始Cobb角进展速率(initial angle velocity,IAV)和初始矫正率与支具疗效的相关性,探讨IAV对AIS患者支具疗效的预测价值。方... 目的 :比较行支具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的支具治疗后初始Cobb角进展速率(initial angle velocity,IAV)和初始矫正率与支具疗效的相关性,探讨IAV对AIS患者支具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门诊行正规支具治疗的女性AIS患者126例,其中胸主弯74例,胸腰弯52例。于患者每次随访拍摄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位片上测量主弯的Cobb角和Risser征。另外记录患者每次随访时的实足年龄、月经状态及身高等资料。根据患者末次随访时Cobb角进展程度分为两组:进展组55例Cobb角进展≥6°;非进展组71例Cobb进展〈6°。IAV定义为患者支具治疗后第一次随访时的Cobb角进展速率,初始矫正率定义为支具治疗后第一次随访时的Cobb角矫正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逻辑回归分析不同支具疗效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平均初诊年龄12.4±1.6岁;月经年龄12.3±1.2岁;平均初诊身高154.4±9.7cm;初诊Risser征2.1±1.7;平均初诊Cobb角24.4°±6.1°。初诊至第一次随访平均时间间隔4.1±0.6个月;初诊至末次随访平均时间间隔35.9±13.7个月(24~60个月)。末次随访时平均Cobb角29.2°±8.4°。独立样本t检验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初诊年龄、月经年龄、初诊身高、初诊Risser征及初诊Cobb角均无显著差异(P〉0.05)。非进展组IAV显著小于进展组(-9.9°±13.8°/年VS 5.2°±12.5°/年,P〈0.001),而非进展组初始Cobb角矫正率显著大于进展组[(11.6±16.9)%VS(-5.3±16.4)%,P〈0.001]。逻辑回归分析示支具疗效与IAV(OR=8.451,P=0.004)呈显著相关,而与初始矫正率(OR=2.192,P=0.139)无显著相关。结论:支具治疗后初始Cobb角进展速率与AIS患者支具疗效呈显著相关,较高的支具治疗后初始Cobb角进展速率预示较差的支具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初始Cobb角进展速率 初始矫正率 支具疗效
原文传递
行支具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生长高峰期Cobb角进展速率变化及其对支具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毛赛虎 史本龙 +5 位作者 孙旭 刘臻 朱泽章 钱邦平 朱锋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评估行支具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儿青春期生长高峰参数及生长高峰时的脊柱侧凸Cobb角进展速率(angle velocity,AV)变化情况,评估正性和负性AV组之间支具疗效的差异及不同支具疗效组之间生长参数... 目的:评估行支具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儿青春期生长高峰参数及生长高峰时的脊柱侧凸Cobb角进展速率(angle velocity,AV)变化情况,评估正性和负性AV组之间支具疗效的差异及不同支具疗效组之间生长参数的差异。方法:选取初诊时Y三角软骨未闭、以3-6个月为周期随访至停止支具治疗或因侧凸进展而行手术治疗的女性IS患儿35例。随访时测量的指标包括实足年龄、Y三角软骨闭合状态、Risser征、身高、脊柱长度、主弯Cobb角和尺桡骨远端骨龄(digital radius and ulnar,DRU)分级。根据纵向数据判定身高和脊柱生长速率峰值(peak height growth velocity,PHGV;peak spinal growth velocity,PSGV)及相应年龄,分析AV在该阶段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支具疗效的影响。支具治疗失败定义为主弯Cobb角进展≥5°或进展至超过40°需行手术治疗。结果:35例患儿初诊年龄为10.2±1.5岁(8-12.5岁),初诊Cobb角为26.5°±5.0°(20°-38°),20例主胸弯或胸腰双弯患儿接受Milwaukee支具治疗,15例胸腰弯及腰弯患儿接受Boston支具治疗。随访时间为5.1±2.1年(4.0-6.2年),末次随访年龄15.3±2.2岁(12-18岁),末次随访Cobb角为34.0°±12.6°(9°-59°)。支具治疗成功15例(42.9%);支具治疗失败20例(57.1%),其中转为手术16例(45.7%)。支具治疗失败组患儿PHGV年龄、PSGV年龄均较治疗成功组患儿更小(P〈0.05),而支具治疗失败组的末次随访Cobb角、胸弯百分率及PSGV时AV均高于成功组(P〈0.05),PHGV和PSGV的值、初诊Cobb角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SGV时负性AV组19例(54.3%),正性AV组16例(45.7%),负性AV组的支具治疗失败率、手术率、PSGV时AV及末次随访Cobb角均显著低于正性AV组(P〈0.05)。结论:行支具治疗的IS患儿生长高峰期时AV变化与支具疗效显著相关。处于生长加速期的IS患儿,其支具治疗失败率较高,尤其是脊柱生长高峰发生时间较早的胸弯型患儿。生长高峰时负性AV预示着更好的远期支具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生长高峰 侧凸进展 支具疗效
原文传递
多维度评估对特发性脊柱侧凸进展高峰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毛赛虎 史本龙 +5 位作者 孙旭 刘臻 朱泽章 朱锋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4-727,732,共5页
目的:通过多维度评估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儿侧凸进展高峰期(peak angle velocity,PAV)的相应成熟度指标,探讨其对PAV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初诊时月经未至、Risser征0级,Y三角软骨未闭、以半年为周期随访至... 目的:通过多维度评估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儿侧凸进展高峰期(peak angle velocity,PAV)的相应成熟度指标,探讨其对PAV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初诊时月经未至、Risser征0级,Y三角软骨未闭、以半年为周期随访至少5次且进展超过5°的女性IS患儿30例,初诊年龄为10.8±1.5岁(7.8~12.1岁)。随访时收集及测量的指标包括实足年龄、Y三角软骨闭合状态、Risser征、身高、主弯Cobb角和骨龄(digital skeletal age,DSA)评分。计算每个随访周期内的身高增长速度(height velocity,HV)和Cobb角增长速度(angle velocity,AV)。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各维度指标对PAV的预测价值。结果:30例患儿的PAV年龄为11.8±1.3岁(10~15岁),PAV时的身高为150.7±4.8cm,DSA评分为479.4±56.5,主弯Cobb角为26.5°±7.2°,HV为8.3±3.7cm/年,AV为7.8°±5.2°/年。PAV主要发生于Risser征0级(80.0%)和1级(20.0%)。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V的发生与实足年龄介于11~13岁之间(OR=3.166,P=0.032)、Y软骨闭合(OR=6.365,P〈0.01)、Risser征0级(OR=12.963,P〈0.01)、DSA评分介于400~500之间(OR=10.758,P=0.011)、HV〉6cm/年(OR=4.346,P=0.025)、Cobb角〉30°(OR=9.535,P=0.013)呈显著相关。结论:年龄介于11~13岁之间、Risser征0级伴Y软骨闭合、DSA评分介于400~500之间、HV〉6cm/年和Cobb角〉30°为女性IS患儿侧凸PAV的高危因素,可用于预测PAV的发生,评估侧凸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成熟指标 侧凸快速进展 预测
原文传递
顶椎区置钉/钩对1型神经纤维瘤病萎缩性脊柱侧凸患者脱位肋骨头椎管内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毛赛虎 钱邦平 +1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77-584,共8页
目的:探讨顶椎区脱位肋骨头相应胸椎置钉/钩对1型神经纤维瘤病萎缩性脊柱侧凸(dystrophic scoliosis secondary to type 1 neurofibromatosis,NF1-DS)患者脱位肋骨头椎管内迁移的影响。方法:2007年12月~2014年4月共收治18例伴肋骨头脱位... 目的:探讨顶椎区脱位肋骨头相应胸椎置钉/钩对1型神经纤维瘤病萎缩性脊柱侧凸(dystrophic scoliosis secondary to type 1 neurofibromatosis,NF1-DS)患者脱位肋骨头椎管内迁移的影响。方法:2007年12月~2014年4月共收治18例伴肋骨头脱位的NF1-DS患者,男女各9例,年龄8~23岁(13.3±3.7岁)。其中7例接受单纯后路矫形手术,4例后路矫形术前行Halo轮椅牵引,3例一期同时行前路骨骺阻滞术及后路矫形手术,2例在后路矫形术后二期行前路补充性融合,1例行一期前路松解+骨骺阻滞及二期后路矫形手术,1例在多次生长棒治疗后行后路矫形。脱位侵入椎管的肋骨共计24处,分布在顶椎(apex)11处(45.8%),apex+1(尾端)8处(33.3%),apex-1(头端)5处(20.9%),均未行肋骨头切除或旷置手术。根据顶椎区脱位肋骨头相应胸椎置钉/钩与否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间脱位肋骨头侵入椎管长度(intraspinal rib length,IRL)的矫正率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评估Cobb角矫正、脱位肋骨头相应椎体平移(vertebral translation,VT)和去旋转(vertebral rotation,VR)的矫正对脱位肋骨头椎管内迁移即IRL矫正的影响。结果:8例患者行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10例为钉钩混合系统内固定,平均固定节段数为11.7,置入物密度63%。主胸弯Cobb角和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分别由术前的66.6°±15.4°、56.4°±17.3°矫正至术后即刻的36.1°±16.7°、35.1°±16.6°(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IRL显著减小(9.4±3.8mm vs.5.1±3.8mm,P<0.001)。顶椎区脱位肋骨头相应胸椎置钉/钩组共17处,其IRL矫正率和Cobb角矫正率显著大于未置钉/钩组(7处)[(56.1±23.9)%vs.(32.6±8.0)%,P<0.05;(48.9±15.7)%vs.(33.5±16.3)%,P<0.05],两组VT和VR矫正率均无统计学差异[(31.6±27.6)%vs.(22.6±11.7)%,P>0.05;(13.8±23.4)%vs.(7.4±12.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obb角矫正率对IRL矫正率有显著影响(β=0.602,P=0.029)。结论:顶椎区伴肋骨头脱位的NF1-DS患者胸椎置钉/钩及增大Cobb角矫正率可增加脱位肋骨头自发性迁移退出椎管的复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萎缩性脊柱侧凸 肋骨头脱位 迁移复位 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尺桡骨远端骨龄评分系统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生长潜能及侧凸进展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毛赛虎 史本龙 +4 位作者 徐磊磊 孙旭 刘臻 朱泽章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 :探讨尺桡骨远端(distal radius and ulna,DRU)骨龄评分系统与其他成熟度指标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在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儿生长潜能和侧凸进展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长期定期随访的36例女性IS患儿为... 目的 :探讨尺桡骨远端(distal radius and ulna,DRU)骨龄评分系统与其他成熟度指标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在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儿生长潜能和侧凸进展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长期定期随访的36例女性IS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行标准化支具治疗,随访间隔为3~6个月直到停止支具治疗。每次随访时记录并测量如下参数:患者实足年龄、身高、主弯Cobb角、脊柱长度、Risser征、DSA(digital skeletal age)评分和DRU评分。据此计算患儿每次随访时的身高生长速率(height velocity,HV)、Cobb角进展速率(angle velocity,AV)和脊柱生长速率(spinal length velocity,SLV)。分析不同DRU骨龄评分时的HV、SLV及AV值并比较AV〉5°/年的发生率,评估其对IS患儿侧凸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36例患儿初诊时年龄为10.8±1.2岁,桡骨远端骨龄评分为R6.3±1.2,尺骨远端骨龄评分为U4.6±1.5。桡骨远端骨龄评分介于R7~R9之间和尺骨远端骨龄评分介于U5~U7之间均预示较高的HV、SLV和AV,其中AV〉5°/年的发生率较桡骨远端骨龄评分R9和尺骨远端骨龄评分U7明显升高(P〈0.05)。桡骨远端和尺骨远端的骨龄评分具有良好相关性(P〈0.001)。结论:桡骨远端骨龄评分介于R7~R9之间和尺骨远端骨龄评分介于U5~U7之间均预示IS患者具有较高的身高生长速率、脊柱生长速率及侧凸Cobb角进展速率。DRU骨龄评分系统是一种良好的评估IS患儿生长潜能及侧凸进展风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桡骨 尺骨 成熟度评价 侧凸进展
原文传递
右胸弯型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乳房发育的不对称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毛赛虎 孙旭 +5 位作者 邱勇 徐磊磊 刘臻 朱泽章 钱邦平 朱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530,共6页
目的:评估右胸弯型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乳房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脊柱畸形指标和前胸壁畸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3例右胸弯型女性AIS患者,Len... 目的:评估右胸弯型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乳房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脊柱畸形指标和前胸壁畸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3例右胸弯型女性AIS患者,Lenke Ⅰ型63例,LenkeⅡ型10例,手术年龄11-21岁,平均14.82±2.69岁;主胸弯Cobb角40°-90°,平均52.08°±11.68°。术前均行全脊柱CT扫描,采用Image J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凹、凸侧乳房体积(breast Volume,BV),同时在二维CT图片上测量乳房外倾角、乳房覆盖角、乳房下胸壁角、乳头至胸骨中线距离、乳房轴高及乳房纵高。乳房不对称性指数(breast asymmetry index,BAI)定义为(凹侧-凸侧)BV/[(凹侧+凸侧)BV]/2,BAI〉5%或〈-5%时定义为凹凸侧乳房不对称。脊柱畸形指标包括RAsag角和RAml角。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凹、凸侧乳房各指标的不对称程度.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BAI与脊柱畸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乳房指标和前胸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凹侧BV、乳房外倾角、乳房轴高及乳房纵高分别为283.19±153.89ml、26.32°±9.68°、29.28±7.26mm、17.42±6.35cm,均显著大于凸侧的257.42±149.85ml、23.41°±8.24°、27.88±7.70mm、16.73±6.41cm(P〈0.05);凹侧乳房覆盖角及乳房下胸壁角分别为95.39°±8.42°、57.61°±8.49°,均显著小于凸侧的106.34°±9.57°、61.430±6.730(P〈0.05)。凹、凸侧乳头至胸骨中线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BAI平均值为11.4%,其凹侧BV大于凸侧的比率为80.8%,凹凸侧BV不对称的比率为78.1%。BAI达10%以上的分别为52.1%(凹侧〉凸侧)和4.1%(凹侧〈凸侧)。BAI与Cobb角、RAsag角和RAml角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r=0.049、-0.050、0.037,P〉0.05),而乳房下胸壁角与乳房外倾角及乳房覆盖角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r=-0.857,P〈0.001;r=0.411,P〈0.001)。结论:大部分右胸弯型女性AIS患者存在凹侧乳房大、凸侧乳房小的不对称性特征。相对于凸侧乳房,凹侧乳房更外倾、更集中(轴高高且覆盖胸壁角度小)。乳房下胸壁的倾斜角度对乳房的方向和覆盖范围有显著的影响,提示BV不对称及胸壁畸形共同参与乳房外观畸形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乳房不对称 前胸壁倾斜角 女性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生长潜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毛赛虎 邱勇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5期400-406,共7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发生发展与生长发育状态,即患儿的生长潜能密切相关。AIS相关的流行病学和自然史研究表明其出现及加重多在青春期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且成熟的脊柱侧凸发生严重进展的风险明...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发生发展与生长发育状态,即患儿的生长潜能密切相关。AIS相关的流行病学和自然史研究表明其出现及加重多在青春期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且成熟的脊柱侧凸发生严重进展的风险明显小于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患者。因此了解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对每位AIS患儿的生长潜能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对于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意义重大。由于生长发育的成熟度是多维的,包含多个组成部分,其与侧凸进展的相关性不尽一致,本文就脊柱侧凸畸形相关生长潜能评估方法的进展及其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生长潜能 评估
下载PDF
正常汉族青少年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智伟 刘臻 +5 位作者 王渭君 毛赛虎 邱旭升 朱泽章 朱锋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9-924,共6页
目的:建立适合正常汉族青少年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分析影响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因素,探讨骨盆矢状面平衡及代偿的机制。方法:2007年9月~2011年7月收集171例正常汉族青少年,男87例,女84例;年龄10~17岁,平均13.1±2.0... 目的:建立适合正常汉族青少年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分析影响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因素,探讨骨盆矢状面平衡及代偿的机制。方法:2007年9月~2011年7月收集171例正常汉族青少年,男87例,女84例;年龄10~17岁,平均13.1±2.0岁。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并计算PT/PI和SS/PI。根据年龄分为2组,低龄组10~13岁(平均11.7±1.1岁),高龄组14~17岁(平均15.0±1.1岁)。各骨盆参数组内、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并将其与年龄行相关分析。本研究PI值与既往文献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的PI、PT和SS在男性和女性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龄组PI和PT显著小于高龄组(P〈0.05);低龄组SS与高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T/PI均〈0.5,SS/PI均〉0.5。在所有青少年中(10~17岁)及低龄组中PI和PT与年龄均存在显著相关性(10~17岁者:r=0.243,r=0.371;低龄组:r=0.229,r=0.231)(P〈0.05),但在高龄组中不存在相关性(r=0.072,r=0.190,P〉0.05);低龄组、高龄组及10~17岁者SS与年龄军无显著相关性(P〉0.05)。正常汉族青少年PI显著低于同龄白种人(P〈0.05)。结论:正常汉族青少年骨盆参数PI、PT和SS在两性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I在青少年时期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其中在10~13岁相对显著,而在14岁以后增长则基本趋于停止,推测骨盆在青少年时期的不同年龄段生长速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矢状面 影像学形态 青少年 汉族
原文传递
60岁以上脊柱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俊 钱邦平 +6 位作者 邱勇 曲哲 毛赛虎 蒋军 王斌 朱泽章 俞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2-688,共7页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脊柱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3月~2016年5月60岁以上存在脊柱侧凸〉20°、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5cm或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25°...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脊柱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3月~2016年5月60岁以上存在脊柱侧凸〉20°、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5cm或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25°的脊柱畸形患者共43例被纳入研究,男7例,女36例,年龄64.0±3.5岁(60.0~73.0岁),其中退变性脊柱侧凸12例,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7例,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1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6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畸形1例,陈旧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5例。使用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22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以及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the 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计算PI减LL,即PI-LL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SRS-22量表中功能状态、疼痛、自我形象、心理状况及亚总分分别为13.4±2.1分、17.3±2.7分、13.2±3.0分、15.7±11.8分及59.6±5.6分;ODI、背部及下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6.8±17.8)%、5.7±2.6分和3.9±3.0分。SVA、TK、LL、PI、PT、SS、TPA和PI-LL分别为6.5±6.2cm、12.7°±15.8°、-16.9°±17.2°、49.0°±12.3°、30.2°±11.6°、18.8°±10.6°、28.8°±14.4°和32.1°±17.8°。SVA和TPA与SRS-22量表中功能状况、疼痛、自我形象、SRS-22亚总分、ODI及背部疼痛VAS评分显著相关(r=-0.386、-0.375、-0.361、-0.410、0.445、0.389,P〈0.05;r=-0.403、-0.426、-0.466、-0.425、0.512、0.465,P〈0.05);LL、PT、PI-LL与ODI及背部疼痛VAS评分显著相关(r=0.368、0.367,P〈0.05;r=0.376、0.341,P〈0.05;r=0.401、0.395,P〈0.05);TK、PI和SS与生活质量各量表评分均无关(P〉0.05)。结论:在60岁以上脊柱畸形患者中,TPA和SVA增大会增加患者功能障碍、腰背部疼痛程度并降低患者自我形象;LL减小、PT和PI-LL增大会加重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TPA能同时反映脊柱和骨盆矢状面状态,和生活质量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脊柱畸形 矢状面 生活质量 SRS-22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生长潜能及侧凸进展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史本龙 毛赛虎 +1 位作者 朱泽章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1-474,共4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发生于青春发育高峰期的、以女性多见的脊柱畸形,不同国家与地区的AIS发病率波动在1%~4%[1、2]。支具治疗被证明是唯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AIS的策略[3~6],但在严格...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发生于青春发育高峰期的、以女性多见的脊柱畸形,不同国家与地区的AIS发病率波动在1%~4%[1、2]。支具治疗被证明是唯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AIS的策略[3~6],但在严格的支具治疗下,仍有部分患儿最终会因侧凸进展而必须行手术治疗[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潜能 ADOLESCENT SCOLIOSIS 月经初潮年龄 实足年龄 风险评估 中节指骨 脊柱畸形 骨龄 矫正率
原文传递
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媛苑 陈正香 +2 位作者 陈文月 傅巧美 毛赛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36-1739,共4页
背景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7~10 d,易导致压疮的发生,而行定时轴线翻身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但以往的翻身枕仅有一种角度,无法满足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对翻身角度的需求。护理人员设计了可以调节支起角度的... 背景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7~10 d,易导致压疮的发生,而行定时轴线翻身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但以往的翻身枕仅有一种角度,无法满足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对翻身角度的需求。护理人员设计了可以调节支起角度的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能够根据患者不同需求设定相应角度。目的分析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固定组(31例)和调节组(30例),固定组术后使用常规R型翻身枕进行轴线翻身,调节组使用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4 2 0699793.6)。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价舒适程度,记录术后72 h内翻身次数、压疮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rade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组术前Cobb角度大于固定组(P<0.05)。调节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固定组,GCQ评分高于固定组,翻身次数少于固定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压疮。结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使用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可减轻疼痛,减少翻身次数,提高舒适度,且不增加压疮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康复 体位 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 舒适度
下载PDF
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推荐腰骶椎滑脱分型的可重复性与可信度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沙士甫 朱泽章 +5 位作者 邱勇 丁旗 钱邦平 张兴 朱承跃 毛赛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评估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Spinal Deformity Study Group,SDSG)推荐的腰骶椎滑脱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对2001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3例发育性和峡部裂性腰骶椎滑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 目的:评估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Spinal Deformity Study Group,SDSG)推荐的腰骶椎滑脱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对2001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3例发育性和峡部裂性腰骶椎滑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性12例,女性41例,年龄10~40岁(28.7±10.8岁),每例患者均有完整的术前站立正侧位X线片且均未进行预先测量。由4位脊柱外科医生分别根据SDSG分型标准进行分型,2周后此4位医生分别对这些患者的X线片再次进行分型,收集分型结果,分别作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分析,计算Kappa值检验一致性。结果:4位医师对53例患者分型的可信度为71.7%~86.8%(Kappa值0.572~0.794),可重复性为83.0%~92.5%(Kappa值0.721~0.891)。滑脱轻、重度分级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分别为94.0%(Kappa值0.777)和96.7%(Kappa值0.862)。轻度滑脱患者中分型可信度为86.1%(Kappa值0.744),可重复性为86.6%(Kappa值0.751);重度滑脱患者中分型可信度为83.3%(Kappa值0.693),可重复性为87.5%(Kappa值0.788)。结论:腰骶椎滑脱SDSG分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但其在指导手术策略制定中的应用价值尚需进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滑脱 分型 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 可信度 可重复性
原文传递
后路矫形手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钱邦平 毛赛虎 +4 位作者 孙旭 刘臻 朱泽章 朱锋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4-699,共6页
目的:评估后路矫形手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高度的矫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接受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AIS患者277例,单弯(single curve,SC)173例,双弯(... 目的:评估后路矫形手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高度的矫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接受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AIS患者277例,单弯(single curve,SC)173例,双弯(double curve,DC)104例,站立位主弯Cobb角平均53.63°±15.38。(40°±140°),仰卧位主弯Cobb角43.87°±15.01°(20°-124°)。脊柱高度(spinal height,SH)定义为仰卧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上T1椎体上终板中点至S1椎体上终板中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测量术前、术后SH,△SH为手术矫正SH值。评估不同Cobb角侧凸患者的△SH,并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脊柱侧凸术前Cobb角、Cobb角矫正值、Cobb角矫正率、术前SH及术后SH与ASH的相关性。结果:SC组仰卧位Cobb角术后矫正至15.69°±921。(4°±79°),DC组仰卧位主弯Cobb角术后矫正至19.50°±13.07°(3°-95°),矫正率分别为69.7%和65.5%。SC组和DC组术前SH分别为41.29±2.96cm和39.97±3.26cm,术后SH分别为43.77±2.71cm和42.86±3.04em。SC组术前仰卧位Cobb角分别为≤30°、31°-40°、41°-50°、51°-60°、61°-70°、71°-80°、〉80°时,SH分别为1.97±0.79cm、2.14±0.63cm、2.52±0.65cm、2.77±0.51cm、3.92±0.61cm、4.33±0.22cm、4.85±0.22cm;而在DC组中,△SH分别为2.37±0.60cm、2.35±0.69cm、2.56±0.53cm、3.27±0.40em、3.79±0.94cm、3.89±1.11cm、5.46±0.91cm。ASH与术前Cobb角[SC:r=0.702,P〈0.001;DC(主弯+次发弯):r=0.718,P〈0.0011、Cobb角矫正值[SC:r=0.659,P〈0.001;DC(主弯+次发弯):r=0.698,P〈0.001]和术后SH[SC:r=0.182,P=0.017;DC(主弯±次发弯):r=0.213,P=O.0331呈显著相关性,但与Cobb角矫正率[SC:r=0.083,P〉0.05;DC(主弯+次发弯):r=0.039,P〉0.05]和术前SH[SC:r=-0.082,P〉0.05;DC(主弯+次发弯):r=-0.047,P〉0.051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后路矫形手术可显著改善AIS患者的SH,术前Cobb角和Cobb角矫正值是影响SH矫正程度的主要因素,术后SH是次要影响因素,而Cobb角矫正率则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矫正身高 矫形手术
原文传递
复位导向器在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5 位作者 季明亮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蒋军 毛赛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3-798,共6页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术中采用复位导向器预防截骨椎脱位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PSO矫形...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术中采用复位导向器预防截骨椎脱位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PSO矫形内固定术中应用复位导向器的27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在矢状面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矢状面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随访观察神经并发症及截骨椎脱位情况,以截骨水平的头侧与尾侧脊椎间,截骨椎在矢状面上移位(sagittal translation,ST)大于5mm定义为截骨椎脱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随访5.2±2.4个月(3~12个月),术前TK为43.2°±10.6°,GK为72.6°±15.1°,LL为2.3°±13.5°,SVA为12.8±4.2cm;术后分别为42.9°±11.8°、38.2°±12.4°、-38.6°±13.0°和3.2±5.8c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2.7°±10.5°、38.8°±15.2°、-38.4°±11.6°和3.3±6.4cm。除TK外,其余参数手术前后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TK、GK、LL及SVA的矫正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患者出现术中截骨椎脱位,除1例短暂性右下肢麻木外,无其他神经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中应用复位导向器械能有效预防截骨椎脱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 脱位 复位技术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弯型患者椎体和椎间盘楔形变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丁旗 邱勇 +3 位作者 孙旭 王斌 毛赛虎 季明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8-713,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弯型、不同Cobb角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椎体和椎间盘楔形变及其对整体Cobb角构成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月对收治的110例单弯型AIS患者按弯型分组... 目的:比较不同弯型、不同Cobb角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椎体和椎间盘楔形变及其对整体Cobb角构成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月对收治的110例单弯型AIS患者按弯型分组,其中主胸弯39例(A组),胸腰弯33例(B组),主腰弯38例(C组)。每组根据侧凸Cobb角大小再分为〈40°和≥40°两个亚组。分别测量每个主弯范围内所有椎体和椎间盘的楔形变角(楔变角),并分别计算椎体与椎间盘楔变角之和分别占整个主弯Cobb角的百分比(楔变角所占Cobb角比率)。结果:全部患者平均年龄13.6±1.9岁;平均Cobb角34.4°±10.5°;平均Risser征2.4±1.7。三组间平均年龄、Cobb角、Risser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椎体楔变角及所占比率明显大于椎间盘(21.9°±5.6°比13.7±5.9°,62.3%比37.7%,P〈0.001),B组与C组椎间盘楔变角及所占比率明显大于椎体(24.1°±9.2°比10.4°±3.8°,69.0%比31.0%,P〈0.001;25.1°±7.2°比7.7°±2.4°,76.6%比23.4%,P〈0.001)。各组内Cobb角≥40°患者的椎体与椎间盘楔变角均显著大于Cobb角〈40°患者的楔变角(P〈0.001)。随Cobb角增加,A组患者椎体楔变角占整体Cobb角比率仍然大于椎间盘,而B组和C组患者椎间盘楔变角占整体Cobb角比率仍然大于椎体。三组顶椎楔变角均与相应Cobb角大小成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结论:AIS各种弯型侧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椎体与椎间盘楔形变。主胸弯Cobb角构成以椎体楔形变为主,胸腰弯和主腰弯则以椎间盘楔形变为主,提示不同弯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物力学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椎体 椎间盘 楔形变
原文传递
脊柱生长速率对行支具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侧凸进展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史本龙 毛赛虎 +5 位作者 孙旭 刘臻 朱泽章 钱邦平 朱锋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分析行支具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儿侧凸进展速率(Cobb velocity,CV)的相关因素,并探讨脊柱生长速率(spine length velocity,SLV)对IS患儿侧凸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于我院门诊行正规支具... 目的:分析行支具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儿侧凸进展速率(Cobb velocity,CV)的相关因素,并探讨脊柱生长速率(spine length velocity,SLV)对IS患儿侧凸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于我院门诊行正规支具治疗的女性IS患儿23例,初诊时Risser征为0,无神经系统异常。其中胸主弯19例,胸腰弯4例,平均随访3.3年。患儿每次随访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位片及左手掌正位片,测量主弯的Cobb角、Risser征、脊柱长度及骨龄(digital skeletal age,DSA)评分。另外记录患儿每次随访时的实足年龄、月经状态及身高等资料,计算患儿每次随访时的CV、SLV及身高生长速率(height velocity,HV)。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IS患儿SLV及CV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儿平均初诊年龄10.8±1.3岁;月经年龄12.2±2.0岁;初诊DSA评分384.6±51.9;初诊脊柱长度311.6±23.6mm;平均初诊身高145.5±7.8cm;平均初诊Cobb角23.0°±6.9°。随访时患儿平均SLV为19.1±17.1mm/年;平均HV为5.4±4.1cm/年;平均CV为5.7°±8.1°/年。另外,SLV高峰期(大于20mm/年)与CV高峰期(大于5°/年)均发生于实足年龄10~13岁之间。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SLV与实足年龄、Risser征、DSA评分、HV及CV呈显著相关(r=-0.337、-0.292、-0.199、0.374和0.456,P〈0.05);CV与实足年龄、DSA评分及HV呈显著相关(r=-0.192、-0.188和0.281,P〈0.05)。结论:IS患儿侧凸进展速率与年龄、DSA评分、HV及SLV显著相关。SLV与年龄、Risser征、DSA评分及HV显著相关,是较好的评估IS患儿生长潜能和侧凸进展的指标。SLV大于20mm/年时提示较高的侧凸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生长速率 生长潜能 侧凸进展
原文传递
ERA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性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曲哲 钱邦平 +7 位作者 邱勇 季明亮 江华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蒋军 毛赛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2-836,共5页
目的 :探讨内质网氨基肽酶1基因(endoplasmic reticulum aminopeptidase 1,ERAP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7434、rs27044、rs30187)与中国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2... 目的 :探讨内质网氨基肽酶1基因(endoplasmic reticulum aminopeptidase 1,ERAP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7434、rs27044、rs30187)与中国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病房及门诊就诊的AS患者195例,20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AS、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设计针对ERAP1基因rs27434、rs27044、rs30187位点的PCR引物、Taq Man探针,利用Taq Man探针技术对rs27434、rs27044、rs30187位点进行PCR荧光分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与AS患病风险分析。结果:所有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各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rs27434位点,P=0.439;rs27044位点,P=0.76;rs30187位点,P=0.48);此外,两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s27434位点,G:病例组为50.8%,对照组为48.3%;A:病例组为49.2%,对照组为51.7%。rs27044位点,C:病例组为52.8%,对照组为55.0%;G:病例组为47.2%,对照组为45.0%。rs30187位点,C:病例组为57.4%,对照组为52.0%;T:病例组为42.6%,对照组为48.0%)(P〉0.05)。结论:ERA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27434、rs27044、rs30187与中国汉族人群AS的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P1基因 强直性脊柱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 等位基因
原文传递
RANK基因多态性与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本龙 毛赛虎 +6 位作者 乔军 孙旭 刘臻 朱锋 朱泽章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基因多态性与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2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支具或手术治疗的...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基因多态性与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2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支具或手术治疗的450例主弯Cobb角大于20°的女性AIS患儿为观察组(AIS组),年龄14.8±2.9岁(10~18岁)。对照组为例行健康体检的我院周围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青少年女性400名,年龄15.1±2.3岁(10~17岁)。所有AIS患儿均有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资料。AIS组和对照组每例取肘静脉血2ml,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rs1805034和rs35211496作为RANK的目标位点,应用Taqman探针技术行荧光定量PCR,全部反应结束后在荧光定量PCR仪上读取终点荧光,确定各样本的基因分型结果。采用R×C表χ^2检验比较AIS组和对照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IS组患儿主弯Cobb角及BMI在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结果:rs1805034和rs35211496的基因型在AIS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rs1805034和rs35211496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示AIS组内rs1805034和rs35211496的不同基因型患儿间的主弯Cobb角及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ANK基因可能不是女性AIS的易感基因,女性AIS组内rs1805034和rs35211496的不同基因型患儿间的主弯Cobb角及BMI均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 体重指数 COBB角 女性
原文传递
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停止支具治疗后的侧凸进展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本龙 毛赛虎 +4 位作者 林子平 刘臻 郑振耀 邱勇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 :分析发育成熟的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儿在停止支具治疗后长期随访中的侧凸进展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门诊就诊符合SRS(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支... 目的 :分析发育成熟的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儿在停止支具治疗后长期随访中的侧凸进展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门诊就诊符合SRS(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支具治疗标准的女性AIS患儿130例,初诊年龄11.8±1.4岁(10~14岁)。所有患儿均随访至支具治疗结束后至少2年,且至少具有佩戴支具后初次随访、停止支具治疗时、停止支具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资料。在每次随访时的全脊柱正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侧凸Cobb角,并评估侧凸进展超过5°的患儿及比例、侧凸进展度数和进展速率。末次随访时侧凸进展超过5°定义为侧凸进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侧凸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儿的初诊年龄、月经初潮年龄、初诊Cobb角、初始矫正率、停止支具治疗年龄。结果:与停止支具治疗时相比,停止支具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侧凸进展超过5°的患儿分别为33例(25.4%)、42例(32.3%)、61例(46.9%)和63例(48.5%);侧凸进展度数分别为2.0°±4.4°、3.2°±5.0°、4.9°±5.5°和5.1°±6.9°;侧凸进展速率分别为0.33°±0.71°/月、0.20°±0.41°/月、0.14°±0.29°/月和0.01°±0.19°/月。停止支具治疗后侧凸非进展组和进展组患儿的初诊年龄、月经初潮年龄、初诊Cobb角、初始矫正率、停止支具治疗时年龄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停止支具治疗时的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支具治疗的AIS患儿停止支具治疗后仍有较高的侧凸进展风险,停止支具治疗后的6个月内为侧凸进展高风险和高速率期;停止支具治疗时的侧凸Cobb角越大发生侧凸进展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停支具 侧凸进展 SRS标准 女性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椎后凸畸形腰椎及S_1椎弓根的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宗贤 钱邦平 +1 位作者 毛赛虎 邱勇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胸腰椎后凸畸形和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DDD)患者L1-S1椎弓根CT扫描相关参数的测量,研究两者椎弓根解剖参数差异,为临床手术中置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 目的: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胸腰椎后凸畸形和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DDD)患者L1-S1椎弓根CT扫描相关参数的测量,研究两者椎弓根解剖参数差异,为临床手术中置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1月行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并有完整术前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男性AS伴后凸畸形患者30例(AS组),年龄23~51岁,平均(35.7±9.5)岁,同时选取行手术治疗具有完整术前全腰椎及骶椎CT扫描全部附件结构影像清晰易辨的男性DDD患者30例(DDD组),年龄39~64岁,平均(52.4±8.9)岁。分别测量L1-S1节段椎弓根内聚角(pedicle transverse angle,EA),椎弓根矢状角(pedicle inclined angle,FA),椎弓根宽度(pedicle width,PW),椎弓根钉道长度(pedicle screw path length,PL),椎弓根高度(pedicle height,PH),统计比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S组和DDD组椎弓根宽度(PW)自L1-S1均是逐渐增大的,AS组PW在L5、S1均显著大于DDD组,分别为(16.47±2.66)mm vs.(14.51±2.11)mm和(21.76±2.97)mm vs.(18.87±2.14)mm(P<0.05);椎弓根钉道长度(PL)自L1-S1在AS组均大于DDD组(P<0.05);PL两组最大值均在L3节段;AS组椎弓根内聚角(EA)在L1-S1均较DDD组小;AS矢状角(FA)在L3-S1显著小于DDD组(P<0.05),分别为(-2.88±10.24)°,(-7.88±10.22)°,(-7.70±10.40)°,(-5.15±10.25)°vs.(4.05±2.21)°,(7.79±4.38)°,(7.07±3.21)°,(12.62±3.21)°。结论:在AS伴后凸畸形患者腰椎及S1椎弓根置钉时可选用更粗更长螺钉来增加内固定强度,需注意适当减小内聚角,并根据矢状面形态调整头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椎弓根解剖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