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角膜屈光度、角膜内皮及眼轴增长的影响
1
作者 王琼 王瑞 +2 位作者 林江 周仕萍 毛馨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角膜屈光度、角膜内皮及眼轴增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近视(-1.00 D~-3.50 D)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所选基弧区设计的不同角膜塑形镜分为两组,基弧区球面设计为S组(n=50);基弧区... 目的:探讨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角膜屈光度、角膜内皮及眼轴增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近视(-1.00 D~-3.50 D)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所选基弧区设计的不同角膜塑形镜分为两组,基弧区球面设计为S组(n=50);基弧区非球面设计为A组(n=48)。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及配戴3个月后角膜地形图上角膜4个轴方向及顶点处角膜的屈光力值、角膜相对屈光力,戴镜前及1年后角膜内皮相关系数与眼轴。结果:S组除T1、S1、I1.5,A组除I1外其余各点位角膜相对屈光力均发生变化(P<0.05),两组戴后角膜相对屈光力由戴前的负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方向改变。戴镜后两组在角膜直径3 mm内的各点位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S组眼轴增长(0.31±0.20)mm,A组增长(0.20±0.19)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视青少年佩戴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后角膜相对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方向改变,在角膜直径3 mm内表现出更明显的非球面治疗区,眼轴增长更慢,对角膜内皮相关指数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少年 角膜塑形镜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 角膜屈光度
下载PDF
配戴基弧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瑞 林江 +5 位作者 李丽 边思林 付雪梅 毛馨遥 周仕萍 王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3-566,共4页
目的:评价配戴基弧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07于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8~13岁近视患者94例94眼(单眼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者,选取该眼作为观察眼,双眼均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的患者则以... 目的:评价配戴基弧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07于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8~13岁近视患者94例94眼(单眼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者,选取该眼作为观察眼,双眼均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的患者则以右眼作为观察眼),根据患者所配戴的角膜塑形镜基弧区的设计不同分为观察组:配戴基弧非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患者46例;对照组:配戴基弧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患者48例。根据两组患者戴镜前等效球镜(SE)不同进一步分为低度近视组(-3.00D<SE≤-0.75D)52例52眼和中度近视组(-6.00D<SE≤-3.00D)中度近视组42例42眼。评估戴镜后1d,1wk,1、3、6、9mo,1a裸眼视力,并于戴镜后6mo,1a分别测量眼轴。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戴镜1mo后观察组裸眼视力(LogMAR)-0.12±0.08与对照组(-0.17±0.07)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戴镜后6mo,1a眼轴增长平均值均无差异(均P>0.05)。低度近视组中,观察组戴镜1a眼轴增长值为0.19±0.17mm,明显低于对照组(0.31±0.18mm)(P<0.05);中度近视组中,观察组戴镜1a眼轴增长值为0.22±0.18mm,与对照组(0.19±0.12mm)比较无差异(P>0.05)。戴镜后6mo,1a观察组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眼轴增长值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低度近视与中度近视组戴镜后6mo(0.15±0.13 vs 0.05±0.12mm)、1a(0.31±0.18 vs 0.19±0.12mm)眼轴增长值均有差异(均P<0.05)。结论:配戴基弧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提高裸眼视力,延缓眼轴增长。对于低度近视患者,基弧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延缓眼轴增长的效果优于基弧球面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塑形镜 基弧非球面设计 低度近视 眼轴增长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小伟 毛馨遥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9年第2期77-78,81,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2018年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患者120例,结合治疗方案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经角膜...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2018年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患者120例,结合治疗方案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经角膜缘取出术治疗,实验组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视力恢复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做好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患者的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治疗,可以有效恢复患者视力,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晶状体超声乳化 晶状体脱位 眼外伤 应用方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预测不同眼轴长度下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术后屈光度准确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吉祥 张丁丁 +2 位作者 毛馨遥 周仕萍 刘慧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281-287,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预测不同眼轴长度下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爱尔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9例(63只眼)高度近视眼合并...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预测不同眼轴长度下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爱尔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9例(63只眼)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男性30例(33只眼),女性29例(30只眼);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9.6±8.8)岁。采用IOL Master 700测量患者术前的角膜曲率、眼轴、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根据患者眼轴长度的大小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为27 mm≤眼轴<28.00 mm,B组为28.00 mm≤眼轴<30.00 mm,C组为眼轴≥30.00 mm。个性化选取适宜的预留屈光度,包括SRK/T、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和Barrett UniversalⅡ三种公式的预留屈光度。术后1个月随访,测量患者实际的屈光度,计算三种公式预留屈光度与术后实际屈光度的差值及平均绝对屈光误差,比较不同公式及分组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预测的准确性。采用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分析屈光度误差;当符合正态分布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反之,采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眼数和百分比描述不同屈光阈所占的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线性回归分析评估眼轴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间的相关性。结果59例(63只眼)患者中,SRK/T、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及Barrett UniversalⅡ三种公式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57(0.32,0.98)D、0.32(0.17,0.61)D及0.34(0.17,0.66)D。后两者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明显小于前者。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者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4.28;P<0.05)。术后屈光误差在±0.50 D和±1.00 D范围内所占百分比中,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最高,分别为69.8%和98.4%。A组与B组内三种公式平均绝对屈光误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0.97;P>0.05)。C组SRK/T公式预测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最大。经单因素方差分析,SRK/T、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及Barrett UniversalⅡ三种公式预测屈光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2,-3.29;P<0.05)。使用SRK/T公式时,平均绝对屈光误差与眼轴相关。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21,P<0.05)。使用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及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时,平均绝对屈光误差与眼轴不相关。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49,0.228;P>0.05)。SRK/T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与眼轴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3.606+0.146X。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49,P>0.05)。结论对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时,SRK/T、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和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都是相对准确的。但当患者眼轴≥30 mm时,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和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的预测屈光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高度近视眼 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