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寡糖微生物菌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汝甲荣 明立伟 +4 位作者 李志新 张金鹏 赵雪 刘玲玲 李长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5期56-59,共4页
本研究以克玉19为供试品种,通过施用不同剂量壳寡糖微生物菌剂来探究其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无人机喷施一次菌剂(A1)、无人机喷施2次菌剂(A2)及喷施等量清水(CK)。结果表明,施用菌剂后玉米株高和茎粗... 本研究以克玉19为供试品种,通过施用不同剂量壳寡糖微生物菌剂来探究其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无人机喷施一次菌剂(A1)、无人机喷施2次菌剂(A2)及喷施等量清水(CK)。结果表明,施用菌剂后玉米株高和茎粗均有所增加,A2处理增加最显著,与CK相比增幅分别为2.43%和9.14%;施菌后玉米干物质积累有所增加,A2处理叶片、叶鞘和茎秆干物质积累增加最显著,增幅分别为10.34%、6.52%和5.72%;玉米穗长及行粒数与CK相比均不同程度增加,A2处理增幅最显著,穗长显著增加9.19%,行粒数显著增加6.99%;施菌后穗粗及穗行数无显著差异;施菌后玉米秃尖长度显著降低,且A2处理降低最显著,降幅为13.55%;施菌后玉米产量显著增加,其中A2处理增加最显著,增幅为1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壳寡糖 生物菌剂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芽孢杆菌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汝甲荣 明立伟 +7 位作者 李志新 张金鹏 赵雪 刘卫平 李长辉 王怀鹏 史乔丹 刘玲玲 《中国种业》 2023年第9期22-25,29,共5页
马铃薯病害长期影响我国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马铃薯病害主要的防控手段为化学防控,但因其带来的“3R”(Resistance,Resurgence,Residue)问题,严重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生物防治菌剂因其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改善土壤环境等优... 马铃薯病害长期影响我国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马铃薯病害主要的防控手段为化学防控,但因其带来的“3R”(Resistance,Resurgence,Residue)问题,严重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生物防治菌剂因其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改善土壤环境等优点,成为目前新兴的一种防控手段。芽孢杆菌作为一种优秀的生防菌,因其获取方便,耐高温、耐盐碱、物美价廉等优点,逐渐被重视。对近几年利用芽孢杆菌防治马铃薯病害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探讨,包括马铃薯病害中的早疫病、晚疫病和疮痂病3个方面,通过展望芽孢杆菌的生物防治研究方向,为后续芽孢杆菌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害 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田间效果试验
3
作者 汝甲荣 明立伟 +6 位作者 王怀鹏 李志新 张金鹏 赵雪 刘卫平 李长辉 刘玲玲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以6种防治早疫病药剂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比早疫病发病情况、药剂的安全性及产量变化情况等,综合评价药剂对早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及试验制剂用量都比较安全,对马铃薯...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以6种防治早疫病药剂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比早疫病发病情况、药剂的安全性及产量变化情况等,综合评价药剂对早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及试验制剂用量都比较安全,对马铃薯早疫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在末次施药7 d后400 g/L氯氟醚·吡唑酯、42.4%健达唑醚·氟酰胺、12%苯甲·氟酰胺、10%苯醚甲环唑、25%嘧菌酯和70%丙森锌等对早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83.5%、73.7%、67.8%、52.8%、53.3%和76.5%,与对照相比产量分别增加26.5%、22.6%、15.8%、10.4%、10.2%和23.3%,表明供试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且对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早疫病 药剂防治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配施有机肥和肥料增效剂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汝甲荣 王怀鹏 +5 位作者 孙继英 李志新 赵雪 张金鹏 王聪 刘玲玲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8期133-135,共3页
为了解决过度依赖化学肥料而造成资源浪费、土壤退化、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本研究设置了8个处理,探索肥料减施对马铃薯地上生长指标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化肥施用量会影响马铃薯植株性状和产量,其株高、茎粗和产量较正... 为了解决过度依赖化学肥料而造成资源浪费、土壤退化、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本研究设置了8个处理,探索肥料减施对马铃薯地上生长指标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化肥施用量会影响马铃薯植株性状和产量,其株高、茎粗和产量较正常施肥低。化肥施入量减少20%时,施用肥料增效剂能减少产量损失;肥料增效剂和有机肥配施可起到增产效果,马铃薯总产和商品薯率分别提高3.1%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化肥减施 有机肥 肥料增效剂 产量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北部黑土区不同轮作模式效益分析
5
作者 孙继英 汝甲荣 +7 位作者 邱广伟 王怀鹏 刘玲玲 孙旭红 马子竣 李明 牛若超 王立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8期5-9,共5页
为探索黑龙江省西北部黑土区最佳轮作模式,以玉米连作和大豆连作为对照,开展了玉米—玉米—大豆、玉米—大豆—马铃薯和玉米—大豆—小麦3种轮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作物轮作可显著提高玉米的穗粒数和... 为探索黑龙江省西北部黑土区最佳轮作模式,以玉米连作和大豆连作为对照,开展了玉米—玉米—大豆、玉米—大豆—马铃薯和玉米—大豆—小麦3种轮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作物轮作可显著提高玉米的穗粒数和大豆的单株荚数,进而极显著提高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增产幅度为5.92%~17.25%;3个轮作模式中,玉米—大豆—马铃薯轮作模式在一个轮作周期内创造的经济效益最高,为12603元/hm^(2),其次是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为4004元/hm^(2),玉米—大豆—小麦轮作模式的周期效益最低,为3918元/hm^(2)。基于本试验条件,建议在黑龙江省西北部黑土区首选玉米—大豆—马铃薯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轮作模式 效益分析 黑龙江省西北部
下载PDF
大豆茎叶除草应用缓解剂增产效果分析
6
作者 马子竣 孙继英 +5 位作者 史乔丹 刘玲玲 汝甲荣 孔德崴 牛若超 邱广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147-151,165,共6页
在筛选适宜的茎叶除草缓解剂处理,以期解决茎叶除草造成大豆叶片损伤继而影响产量问题。以大豆品种“克豆52”为试材,利用松·喹·氟磺胺乳油茎叶除草处理。3种缓解剂GAP、GAL、GAC分别设置3个浓度2个施用时期共18个处理,CKW茎... 在筛选适宜的茎叶除草缓解剂处理,以期解决茎叶除草造成大豆叶片损伤继而影响产量问题。以大豆品种“克豆52”为试材,利用松·喹·氟磺胺乳油茎叶除草处理。3种缓解剂GAP、GAL、GAC分别设置3个浓度2个施用时期共18个处理,CKW茎叶除草次日喷清水,CKA仅进行茎叶除草。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大豆叶片药害指数、株高、节数、有效荚数、百粒重,结合经济效益和对杂草影响决选最优处理。结果表明,AC1处理便于农户掌握,产量最高,增产18.48%,综合收益较高,对除草效果影响较小,值得在生产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药害 氟磺胺草醚 茎叶除草 缓解剂
下载PDF
不同垄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土壤环境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汝甲荣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11期38-39,共2页
通过对不同垄作栽培方式下,马铃薯土壤环境和产量性状差异等的研究表明:90 cm垄距栽培明显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使马铃薯根区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使10~30 cm土壤保墒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使中耕培土的效果得到了最大体现;90 cm垄距栽培相对... 通过对不同垄作栽培方式下,马铃薯土壤环境和产量性状差异等的研究表明:90 cm垄距栽培明显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使马铃薯根区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使10~30 cm土壤保墒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使中耕培土的效果得到了最大体现;90 cm垄距栽培相对于70 cm垄使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明显增加,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垄栽培使总产增加22.7%,商品薯产量增加得更大,达到6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商品薯 产量 土壤环境
下载PDF
马铃薯抗春旱保全苗栽培技术措施
8
作者 汝甲荣 肖本彦 +2 位作者 孙继英 胡尊艳 张鑫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9期81-83,共3页
马铃薯是齐齐哈尔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已达到15万hm2,单产逐年提高,产量可达22.95t/hm2,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由于2007年夏秋连旱,入冬时为干封地,使2008年春播期大田干旱已成定局,加之当年春季降水不足,回暖早、幅度... 马铃薯是齐齐哈尔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已达到15万hm2,单产逐年提高,产量可达22.95t/hm2,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由于2007年夏秋连旱,入冬时为干封地,使2008年春播期大田干旱已成定局,加之当年春季降水不足,回暖早、幅度大,使旱象进一步发展,致使齐齐哈尔地区干旱面积已达到2850万亩,其中严重干旱面积达1800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95%和61%。本文针对齐齐哈尔地区的严重旱情,结合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抗春旱保全苗为目的,提出以下栽培技术措施,即振动深松蓄水保墒、实施保护性耕作、使用抗旱保水剂、种薯困种催芽、整薯播种、种薯消毒处理、适时早播、提高播种质量,机械播种播肥镇压覆式作业、灌水、大垄栽培、加强田间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 保苗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寒地区不同轮作模式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汝甲荣 刘玲玲 +3 位作者 孙继英 马子竣 王怀鹏 邱广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期229-230,289,共3页
为了进一步完善玉米轮作体系,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开展定点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轮作模式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连作及玉米与大豆、小麦、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后,各处理间除植株叶面积系数外,其他项目如玉米株高、茎粗... 为了进一步完善玉米轮作体系,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开展定点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轮作模式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连作及玉米与大豆、小麦、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后,各处理间除植株叶面积系数外,其他项目如玉米株高、茎粗、穗粒数、百粒重等均没有明显差异。从产量结果看,玉米与其他作物轮作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其中以T2(豆—玉—薯)轮作模式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最高,分别为775.4 kg/亩和2245.6 kg/亩,各轮作模式与对照玉米连作相比,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提高幅度分别为4.72%~15.16%、5.59%~8.15%,但产量差异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连作 轮作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离体条件下PEG-6000胁迫对马铃薯组培苗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吕文河 李志燕 +4 位作者 雷雪萍 白雅梅 闫雷 张丽莉 汝甲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共9页
研究离体条件下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根际渗透胁迫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指标影响,为综合评价马铃薯抗旱能力及筛选抗旱马铃薯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以耐旱性不同的3个马铃薯品种脱毒试管苗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在0(CK,不含PEG)、2%、4%、6%、8... 研究离体条件下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根际渗透胁迫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指标影响,为综合评价马铃薯抗旱能力及筛选抗旱马铃薯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以耐旱性不同的3个马铃薯品种脱毒试管苗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在0(CK,不含PEG)、2%、4%、6%、8%、10%和12%(W/V)PEG-6000胁迫下3个马铃薯品种株高、茎粗、根长、根数、茎鲜重、根鲜重、茎干重、根干重、茎相对含水量和根相对含水量共10个指标变化,并对这些指标相对值进行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随PEG-6000胁迫强度增加,不同品种不同处理组培苗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各指标值总体上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在2%PEG-6000胁迫下,费乌瑞它根长显著低于对照,而克新1号和克新18号根长轻微高于对照(CK),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2个主成分,2个主成分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90.982%;通过分析在8%PEG胁迫下各个指标变化以及主成分分析所提取的5个生长指标相对值隶属函数,推测这3个供试马铃薯品种抗旱性由强到弱次序是克新1号、克新18号、费乌瑞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PEG-6000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评价
下载PDF
6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19
11
作者 胡尊艳 夏平 +4 位作者 李志新 高焕勇 于敏 孙继英 汝甲荣 《中国马铃薯》 2010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为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在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减产、品质差等问题,特选择10%科佳悬浮剂等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都有防治效果和保产效果,其中10%科佳和72%克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为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在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减产、品质差等问题,特选择10%科佳悬浮剂等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都有防治效果和保产效果,其中10%科佳和72%克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和保产效果最显著,其次是抑快净和杀毒矾,再次是副帅得和可杀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杀菌剂 防效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腾 马爽 +1 位作者 孙继英 汝甲荣 《中国马铃薯》 2017年第1期45-53,共9页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生理小种是晚疫病菌重要的表现型之一,其组成与变异直接关系到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中国...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生理小种是晚疫病菌重要的表现型之一,其组成与变异直接关系到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中国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多样性及生理小种毒力基因的复杂性,并指出了目前中国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疫霉 生理小种
下载PDF
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马铃薯化肥施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磊 汝甲荣 +4 位作者 李庆全 曹春梅 董清山 于洪涛 石瑛 《中国马铃薯》 2020年第2期94-102,共9页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马铃薯生产中的施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马铃薯化肥减施提供参考依据和目标,对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主产区的25个市,71个县的536户的马铃薯种植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平均养...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马铃薯生产中的施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马铃薯化肥减施提供参考依据和目标,对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主产区的25个市,71个县的536户的马铃薯种植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平均养分用量为N 160 kg/hm2,P2O5151 kg/hm2,K2O 227 kg/hm2,磷钾偏施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养分施用比例不合理。因此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应适当降低磷钾用量,合理调整养分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施肥 调查 黑龙江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下载PDF
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腾 孙继英 +2 位作者 汝甲荣 肖本彦 吕文河 《中国马铃薯》 2017年第2期86-91,共6页
马铃薯大垄栽培方式具有提高块茎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耕层结构等优点,为明确80 cm垄宽条件下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与‘克新18号’为材料,2014~2015年研究了8个不同播种深度下马铃薯产量的差异... 马铃薯大垄栽培方式具有提高块茎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耕层结构等优点,为明确80 cm垄宽条件下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与‘克新18号’为材料,2014~2015年研究了8个不同播种深度下马铃薯产量的差异。‘费乌瑞它’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年度和播种深度互作效应极显著,在降水较多的2014年处理地表上10 cm总产量最高,而在降水相对较少的2015年处理地表上0 cm总产量则最高;商品薯产量在年份间对播种深度的反应与总产量相似。和‘费乌瑞它’不同,‘克新18号’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年度和处理互作效应均不显著,处理地表上5 cm无论总产量还是商品薯产量均最高。播种深度在地表上0 cm至地表上10 cm时绿薯率与烂薯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播种深度 产量 绿薯率 烂薯率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腾 孙继英 +1 位作者 汝甲荣 王立春 《中国马铃薯》 2018年第1期48-53,共6页
交配型是马铃薯晚疫病菌重要的群体结构特征之一。中国在内蒙古、云南、河北、四川、重庆、甘肃、黑龙江、福建和宁夏等省份先后发现A2交配型,且在A2交配型出现后几年内发生A2交配型频率急剧下降甚至消失的状况,之后A2交配型的频率则鲜... 交配型是马铃薯晚疫病菌重要的群体结构特征之一。中国在内蒙古、云南、河北、四川、重庆、甘肃、黑龙江、福建和宁夏等省份先后发现A2交配型,且在A2交配型出现后几年内发生A2交配型频率急剧下降甚至消失的状况,之后A2交配型的频率则鲜有升高,而自育型与A1A2型菌株则开始出现。最后,对交配型变化的规律与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晚疫病菌交配型研究和晚疫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疫霉 交配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马铃薯大垄与小垄栽培条件下不同耕层的地温测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尊艳 孙继英 +2 位作者 汝甲荣 肖本彦 李志新 《中国马铃薯》 2009年第3期158-159,共2页
为了研究马铃薯大垄栽培方式的优势及推广价值,对马铃薯大垄(90cm)和小垄(70cm)两种栽培模式分别进行了不同耕层地温测定,观察其地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大垄栽培条件下的地温总体低于小垄,但是马铃薯生长发育前期地温差异不明显,基本重... 为了研究马铃薯大垄栽培方式的优势及推广价值,对马铃薯大垄(90cm)和小垄(70cm)两种栽培模式分别进行了不同耕层地温测定,观察其地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大垄栽培条件下的地温总体低于小垄,但是马铃薯生长发育前期地温差异不明显,基本重合,马铃薯生长发育后期大垄地温明显低于小垄,可见大垄栽培模式适合马铃薯生长发育的规律,前期有利于马铃薯的植株生长,后期有利于马铃薯的块茎膨大。试验表明,马铃薯大垄栽培是有待于大规模推广利用的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荷兰2—12 地温
下载PDF
不同马铃薯品种对疮痂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腾 马爽 +1 位作者 孙继英 汝甲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58-60,共3页
马铃薯疮痂病已成为马铃薯生产上四大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其危害也在加重,严重影响马铃薯种薯生产和商品薯销售。为更好地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筛选抗病品种,通过随机区组试验,比较了12份马铃薯品种的疮痂病病情差异... 马铃薯疮痂病已成为马铃薯生产上四大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其危害也在加重,严重影响马铃薯种薯生产和商品薯销售。为更好地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筛选抗病品种,通过随机区组试验,比较了12份马铃薯品种的疮痂病病情差异及感病后的各品种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克新28病情指数最小,为12.11,对疮痂病的抗性最高,但该品种商品产量不高。克新19与克新28的发病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产量差异却极显著,综合品种表现以克新19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疮痂病 抗性比较
下载PDF
不同培土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继英 汝甲荣 +3 位作者 王腾 肖本彦 王立春 吕文和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6期46-48,68,共4页
该文以‘费乌瑞它’和‘克新1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培土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克山地区的培土方法。结果表明:在试验中,费乌瑞它和克新18号均以苗前闷耕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32 631.9kg/hm^2、37 689kg/hm^2,比... 该文以‘费乌瑞它’和‘克新1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培土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克山地区的培土方法。结果表明:在试验中,费乌瑞它和克新18号均以苗前闷耕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32 631.9kg/hm^2、37 689kg/hm^2,比对照3次培土增产27.32%(费乌瑞它)、44.03%(克新18号);在其他费用相同的前提下,成本可降低1 050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培土方式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马铃薯克新13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水势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尊艳 李志新 +2 位作者 肖本彦 孙继英 汝甲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19-21,共3页
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控水的条件下,对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片水势与不同生育期的抗旱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值、叶片水势相对值与相应品种的抗旱性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时期的抗旱系数越大抗... 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控水的条件下,对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片水势与不同生育期的抗旱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值、叶片水势相对值与相应品种的抗旱性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时期的抗旱系数越大抗旱性越强,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值、叶片水势相对值均随着生育期和控水水平的加强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脯氨酸 水势 抗旱性
下载PDF
施肥方式对黑土轮作区土壤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聪 孙继英 +5 位作者 刘玲玲 邱广伟 汝甲荣 王怀鹏 孙旭红 唐春双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4期172-176,共5页
为探究适合黑土区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的施肥方式,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明确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使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缓解... 为探究适合黑土区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的施肥方式,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明确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使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缓解土壤酸化,使土壤酸碱度保持平衡。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可增加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本试验中,以1/3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肥方式在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中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轮作 施肥方式 作物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