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掘耕于华文文学的麦田:江少川教授访谈录
1
作者 王冠含 江少川 《华文文学》 202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江少川教授,是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掘耕者。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一领域执着耕耘,并在华文文学作家作品研究、访谈录,教材建设和地域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作出了特别贡献,令人敬佩。作为晚辈,很荣幸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江少川教授,是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掘耕者。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一领域执着耕耘,并在华文文学作家作品研究、访谈录,教材建设和地域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作出了特别贡献,令人敬佩。作为晚辈,很荣幸有机会就他在华文文学领域的研究进行访谈,他的回答和分享既是对自我研究历程的回顾与总结,又是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必将对后来的华文文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江少川 作家作品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教材建设 学术史 研究历程 地域性研究
下载PDF
古远清学术研究特色探寻
2
作者 江少川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38-144,共7页
古远清是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与大家。本文将他的学术生涯分为三个时期,重点研究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研究的特色,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注重开拓学术研究新路径的创新意识;第二,勇于投身华文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的探讨;第... 古远清是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与大家。本文将他的学术生涯分为三个时期,重点研究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研究的特色,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注重开拓学术研究新路径的创新意识;第二,勇于投身华文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的探讨;第三,乐于私家治史中发个人之声;第四,独编系列年鉴留存珍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远清 华文文学 开创性 前沿性 私家治史 文献如镜
下载PDF
古远清学术研究的前沿性——以《古远清选集》为例
3
作者 江少川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1期59-64,共6页
古远清一生出版了44种专著、29种编著,总共七十多种,学术历程半个多世纪,却极少出版论文选集。现在我们见到的论文选集有两本:一本是2002年马来西亚爝火出版社出版的《古远清自选集》,另一本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古远清选集》。前一本... 古远清一生出版了44种专著、29种编著,总共七十多种,学术历程半个多世纪,却极少出版论文选集。现在我们见到的论文选集有两本:一本是2002年马来西亚爝火出版社出版的《古远清自选集》,另一本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古远清选集》。前一本在海外出版,而且时间较早,国内不容易看到。后一本2016年在国内出版,时间上比第一本晚十多年,是唯一一本在国内出版的最有代表性的选集。花城版选集(以下简称选集)由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文库编,这部选集虽未标明“自选”,其实是由作者自己选定的,为名副其实的自选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远清 花城出版社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自选集 学术历程 一本 前沿性 学术研究
下载PDF
慕生命精神,抒家国情怀——评余仲廉《椿萱集》
4
作者 江少川 《新传奇》 2023年第2期0004-0007,共4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以来,歌咏孝道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之一。诗人余仲廉的《椿萱集》分两卷,为致母亲的《萱堂卷》与致父亲的《椿庭卷》,收有长诗两部、中短诗篇三十七首。《椿萱集》出版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启示人们:其一、要...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以来,歌咏孝道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之一。诗人余仲廉的《椿萱集》分两卷,为致母亲的《萱堂卷》与致父亲的《椿庭卷》,收有长诗两部、中短诗篇三十七首。《椿萱集》出版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启示人们:其一、要孝敬父母,懂得感恩,身体力行;其二、继承传统文化美德,建立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其三、增强文化自信,构建新时代的孝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化 抒情长诗 家国情怀
下载PDF
走近大洋彼岸的缪斯——严歌苓访谈录 被引量:46
5
作者 江少川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第3期48-52,共5页
严歌苓被称为北美最有实力、最具影响的新移民作家之一,她的名字及作品已越来越走近众多读者的视线。出国前,她就出版过《绿血》等三部长篇小说,曾获解放军报最佳军版图书奖、全国优秀军事长篇小说奖。90年代赴美后,她的小说在大陆、台... 严歌苓被称为北美最有实力、最具影响的新移民作家之一,她的名字及作品已越来越走近众多读者的视线。出国前,她就出版过《绿血》等三部长篇小说,曾获解放军报最佳军版图书奖、全国优秀军事长篇小说奖。90年代赴美后,她的小说在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频频获奖,她根据自己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也是夺得多项大奖,引起强烈反响。如长篇《人寰》获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百万小说奖”;《谁家有女初长成》获2000年《北京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排行榜”中篇小说第一名;《少女小渔》获1991年台湾“中央日报文学奖”短篇小说一等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获亚太国际电影节六项大奖,包括最佳编剧奖;《天浴》英译版获哥伦比亚大学最佳实验小说奖,由她本人改编的电影,问鼎台湾金马奖七项大奖。我想用华文文学的“严歌苓热”来概括这种现象是不为过的。这次有机会与严歌苓面对面交谈,后又电话采访,试图走进作家的内心,探访她心灵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访谈录 国际电影节 长篇小说 小说改编 《北京文学》
下载PDF
用中文写作,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李彦访谈录 被引量:2
6
作者 江少川 李彦 《华文文学》 2013年第3期121-128,共8页
关键词 中文写作 访谈录 感觉 回家 三十年 加拿大
下载PDF
白先勇小说诗学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江少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6,共6页
白先勇是一位具有诗性智慧的小说家,他的小说诗学的特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时间的诗学的魅力来自于他对时间透视的诗性思维,悲叹时间流逝的沧桑感以及为逝去的美造像;悲剧的诗学源于作家深厚的悲剧意识,他小说中的悲剧大体可概括为社会... 白先勇是一位具有诗性智慧的小说家,他的小说诗学的特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时间的诗学的魅力来自于他对时间透视的诗性思维,悲叹时间流逝的沧桑感以及为逝去的美造像;悲剧的诗学源于作家深厚的悲剧意识,他小说中的悲剧大体可概括为社会的悲剧,精神的悲剧及个人的悲剧三种类型;象征的诗学表现为写实与象征相融,象征包孕诗情,丰富多样的象征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小说 诗学
下载PDF
新移民文学的“经典”与“经典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江少川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移民文学是孕育文学经典的文化土壤,这从移民文学的边缘化状态、双重人生经验、创作的自由度、双语思维与创作能力等方面得以体现。在追溯新移民文学30年的发展轨迹与恢弘实绩、国际性影响之后,从跨域性传播、时代精神与经典的评价等三... 移民文学是孕育文学经典的文化土壤,这从移民文学的边缘化状态、双重人生经验、创作的自由度、双语思维与创作能力等方面得以体现。在追溯新移民文学30年的发展轨迹与恢弘实绩、国际性影响之后,从跨域性传播、时代精神与经典的评价等三方面可以确证新移民文学所蕴含的经典要素。新移民文学经典化面临一些困境,如厚古薄今、重"洋"轻"华"、解构多而建构少。新移民文学的研究现状也不容乐观:研究滞后,队伍薄弱,力量分散。新移民文学的经典化研究,要敢于挑战传统经典观念、走出困境,同代学者要勇做经典化研究的"发现者"与"拓荒人",要集结学术队伍,谋划研究策略、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文学 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化
下载PDF
高阳历史小说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4
9
作者 江少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62-68,131,共8页
本文提出,“以小说造史”的历史小说巨擘高阳,亦是以历史小说营造悲剧的大家。从高阳作品所展现的恢宏画卷中,我们读到了历史,同时读到了民族艰难的悲剧史。本文从两方面论述了高阳历史小说的悲剧意识:一、透视了高阳笔下形形色色... 本文提出,“以小说造史”的历史小说巨擘高阳,亦是以历史小说营造悲剧的大家。从高阳作品所展现的恢宏画卷中,我们读到了历史,同时读到了民族艰难的悲剧史。本文从两方面论述了高阳历史小说的悲剧意识:一、透视了高阳笔下形形色色的悲剧人物,分析了帝王、士子、娼女、商贾、侠士等各类人物的悲剧命运、典型意义及其体现的深厚的历史感。二、从铺演历史悲剧的必然性、展现有价值人生的痛苦及于“平常悲剧”中显示悲剧艺术的魅力等三方面切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阳 历史小说 悲剧意识
下载PDF
从黄州到澳洲,在文学的海洋中神游——欧阳昱访谈录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少川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2,共7页
欧阳昱是旅澳学者、作家、翻译家,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思源"学者兼讲座教授。欧阳昱在与江少川的对谈中,回顾了个人的成长及创作历程,表达了作家的文学观与创作观,对小说、诗歌与双语写作都发表了独到新颖的见解,并就自己... 欧阳昱是旅澳学者、作家、翻译家,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思源"学者兼讲座教授。欧阳昱在与江少川的对谈中,回顾了个人的成长及创作历程,表达了作家的文学观与创作观,对小说、诗歌与双语写作都发表了独到新颖的见解,并就自己的几部中英文长篇与诗集,谈到如何突破文体束缚、甚至颠覆传统写法,而力图创新的思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谈 欧阳昱 双语作家 文学观 小说与诗歌
下载PDF
攀登华文文学创作的高山——张翎访谈录 被引量:13
11
作者 江少川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张翎,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望月》(海外版名《上海小姐》)《交错的彼岸》、《邮购新娘》(台湾版名《温州女人》)、《金山》,中短篇小说集《雁过藻溪》、《盲约》、《尘世》等。曾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2000年),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优秀散文... 张翎,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望月》(海外版名《上海小姐》)《交错的彼岸》、《邮购新娘》(台湾版名《温州女人》)、《金山》,中短篇小说集《雁过藻溪》、《盲约》、《尘世》等。曾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2000年),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优秀散文奖(2003年),首届加拿大袁惠松文学奖(2005年),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6年),第八届十月文学奖(2007年),《中篇小说选刊》双年度优秀小说奖(2008)。其中篇小说《羊》、《雁过藻溪》和《余震》分别进入中国小说学会2003年度,2005年度和2007年度排行榜。《金山》获得由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2009年第六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奖。江少川教授曾在上海、威海与南宁三度访问张翎女士,近日又通过电邮多次与张翎女士交流,综合整理为此次的访谈录。访谈录经张翎本人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山》 移民家族叙事 跨域写作经历 新移民文学
下载PDF
中国长篇意识流小说第一人——论刘以鬯的《酒徒》及《寺内》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少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31,共6页
本文认为香港作家刘以鬯是中国长篇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人。并分别对其长篇小说《酒徒》和中篇小说《寺内》作了论述 :《酒徒》是借鉴西方现代小说技巧写中国题材的成功实验 ,是中国意识流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代替的地... 本文认为香港作家刘以鬯是中国长篇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人。并分别对其长篇小说《酒徒》和中篇小说《寺内》作了论述 :《酒徒》是借鉴西方现代小说技巧写中国题材的成功实验 ,是中国意识流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寺内》用精神分析作全新观照 ,是对古典名剧的现代意识诠释 ,可谓当代“故事新编”的精典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以Chang 意识流长篇小说 故事新编
下载PDF
从美国硅谷走出来的女作家——陈谦女士访谈录 被引量:8
13
作者 江少川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期9-15,共7页
陈谦,女,自幼生长于广西南宁,毕业于广西大学。1989年赴美国留学,获爱达荷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学位,供职于芯片设计业直至2008年。著有长篇小说《爱在无爱的硅谷》及中篇小说《望断南飞雁》、《特蕾莎的流氓犯》、《覆水》、《残雪》及《... 陈谦,女,自幼生长于广西南宁,毕业于广西大学。1989年赴美国留学,获爱达荷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学位,供职于芯片设计业直至2008年。著有长篇小说《爱在无爱的硅谷》及中篇小说《望断南飞雁》、《特蕾莎的流氓犯》、《覆水》、《残雪》及《何以言爱》等。其中《特蕾莎的流氓犯》获首届郁达夫小说奖及鲁迅文学奖提名,中篇小说《望断南飞雁》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工转文 写作动力 移民题材 女性文学
下载PDF
底层移民家族小说的跨域书写——论张翎的长篇新作《金山》 被引量:6
14
作者 江少川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0年第4期25-29,共5页
本文论述张翎《金山》的底层移民家族小说的跨域书写及艺术力量,论文从三方面展开:一、小说的家族叙事是一部底层移民命运史,它由苦难史、情感史与正气歌三个层面构成;二、小说在跨域空间形态中展开,空间意象具有多重丰富的意义内涵;三... 本文论述张翎《金山》的底层移民家族小说的跨域书写及艺术力量,论文从三方面展开:一、小说的家族叙事是一部底层移民命运史,它由苦难史、情感史与正气歌三个层面构成;二、小说在跨域空间形态中展开,空间意象具有多重丰富的意义内涵;三,小说具有浓郁的诗化倾向,体现在情节框架中的心灵抒写、平凡琐事中发掘情趣及语言的意象化描述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移民 家族小说 命运史 空间叙事 诗化倾向
下载PDF
寻索在游离或跨域之间——吕红访谈录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少川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0,共5页
吕红: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华中师大文学院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研究员。现为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副会长、《红杉林》杂志总编,中国侨联文学艺术家协会海外顾问。华侨出版社理事。著有长篇小说《美国情人》、《尘缘》,散文集《女人... 吕红: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华中师大文学院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研究员。现为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副会长、《红杉林》杂志总编,中国侨联文学艺术家协会海外顾问。华侨出版社理事。著有长篇小说《美国情人》、《尘缘》,散文集《女人的白宫》,小说集《午夜兰桂坊》《红颜沧桑》等。作品选入《美文》、《美国新生活丛书》、《解密美国教育》、《一代飞鸿》、《世界华语文学作品精选》、《华夏散文选萃》、《海外华文文学读本·散文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谈录 美国教育 俄亥俄大学 文学艺术家 武汉大学 中国侨联 长篇小说 《美文》
下载PDF
弃医从文 用母语坚守精神家园——施雨访谈录 被引量:5
16
作者 江少川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施雨,名林雯,1989年赴美,美国医学博士,在美国医学院、医院工作11年,后弃医从文,现专事文学创作,组建海外文学创作团体"文心社",现任总社社长;《文心》季刊总编辑。"文心社"已成为北美乃至海外华文文学的重镇,集结... 施雨,名林雯,1989年赴美,美国医学博士,在美国医学院、医院工作11年,后弃医从文,现专事文学创作,组建海外文学创作团体"文心社",现任总社社长;《文心》季刊总编辑。"文心社"已成为北美乃至海外华文文学的重镇,集结了许多海外重要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下城急诊室》(原名《纽约情人》)、《刀锋下的盲点》,诗集《无眠的岸》、《双人舞——杨平/施雨同题诗》、《施雨诗选》,散文和随笔集《美国儿子中国娘》、《美国的一种成长》、《归去来兮》,译著《走进马拉卡楠宫——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夫人传》等。在海内外诗歌、散文和小说征文中多次获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网站 弃医从文 医文联姻 多方出击
下载PDF
论新移民小说中的跨国婚恋书写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少川 周钢山 《汉口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3-17,29,共6页
跨国婚恋是新移民小说家绕不开的题材,在新移民小说的跨国婚恋书写中,移民女性为谋求生存,获取身份,更是处在“第二性”的边缘;跨国婚恋的文化冲突集中体现在性观念、情感观念及家庭观念的差异上;新移民小说家企求通过这种婚恋书... 跨国婚恋是新移民小说家绕不开的题材,在新移民小说的跨国婚恋书写中,移民女性为谋求生存,获取身份,更是处在“第二性”的边缘;跨国婚恋的文化冲突集中体现在性观念、情感观念及家庭观念的差异上;新移民小说家企求通过这种婚恋书写表达超越种族和文化的人类真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小说 跨国婚恋 边缘女性 文化冲突 人类真爱
下载PDF
论新移民小说的时间诗学建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少川 《华文文学》 2009年第1期63-69,共7页
人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小说是最具时间性的艺术。新移民小说中"时间的召唤"具有现代艺术的品性。"母土的记忆想象"是新移民小说突出的文化表征,它主要表现为情感的记忆与文化的记忆两方面;"共时... 人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小说是最具时间性的艺术。新移民小说中"时间的召唤"具有现代艺术的品性。"母土的记忆想象"是新移民小说突出的文化表征,它主要表现为情感的记忆与文化的记忆两方面;"共时性的空间跨域"是时间经验在当下瞬时呈"空间化"的聚集和撒播形状,这种共时"跨域"在母土与异乡之间;"空无的时间"和"充实的时间"是并存的两种时间经验模式,它们的意义生成是新移民小说的主题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小说 时间诗学 母土记忆 共时性跨域 时间经验
下载PDF
天涯每惜此心清——苏炜访谈录 被引量:3
19
作者 江少川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江:在新移民作家群中,你是出国较早的一位。我的书桌上,此刻就放着你的散文集《独自面对》,也读过并保存有你的长篇小说《米调》与《迷谷》。先从你出国谈起吧,你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走出了国门,请谈谈当时出国的动因与想法。
关键词 访谈录 20世纪80年代初 长篇小说 作家群 新移民 出国 散文集
下载PDF
漂流、再思、超越——林湄女士访谈录 被引量:4
20
作者 江少川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1期6-11,共6页
林湄,荷兰著名华人女作家,祖籍福建福清,出生泉州,华侨世家。1973年自上海移居香港,曾任新闻记者、编辑。1989年移居比利时,1990年定居荷兰,从事专栏和专业作家创作。曾任比利时根特国立汉学院特约研究员、欧华写作会、欧华学者协会理... 林湄,荷兰著名华人女作家,祖籍福建福清,出生泉州,华侨世家。1973年自上海移居香港,曾任新闻记者、编辑。1989年移居比利时,1990年定居荷兰,从事专栏和专业作家创作。曾任比利时根特国立汉学院特约研究员、欧华写作会、欧华学者协会理事、欧洲纯文学杂志"荷露"主编。1995年于荷兰埃德芬召开个人作品国际研讨会。著有《我歌我泣》、《精神王国的求索者》(随笔)、《如果这是情》(散文选集)、《生命、爱、希望》(散文诗集),长篇小说《泪洒苦行路》、《漂泊》、《浮生外记》、《爱瑟湖》,中短萹小说《不动的风车》、《罗经理的笑声》、《西风瘦马不相识》等。2004年出版50万字长篇小说《天望》,获多方专家好评。曾获1995年台湾"第一届海外华文创作佳作奖",荷兰1991年和1996年诗歌奖。在南宁举办的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江少川教授访问了林湄女士,此后又通过电邮等进行了多次交流,综合整理为此访谈录。访谈经林湄本人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望》 文学观 海外写作 女性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