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和永定河治与管的异同及战略思考
1
作者 江恩慧 张向萍 +3 位作者 曹永涛 李军华 屈博 郝林钢 《中国水利》 2024年第3期20-24,共5页
黄河和永定河自然禀赋相似,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安全战略实施中地位重要,在治理中存在相通之处。系统阐述了黄河、永定河自然禀赋的相似和差异,分析了二者系统治理的战略需求,对标黄河流域系统治理的战略布局和成效,提出了... 黄河和永定河自然禀赋相似,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安全战略实施中地位重要,在治理中存在相通之处。系统阐述了黄河、永定河自然禀赋的相似和差异,分析了二者系统治理的战略需求,对标黄河流域系统治理的战略布局和成效,提出了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提升的战略思考,以期为促进黄河和永定河流域系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永定河 治理管理 战略思考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库区调控效应
2
作者 杨飞 王若水 +1 位作者 王远见 江恩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1,37,共4页
如何运用水库群联合调度发挥最大的排沙效益是水沙调控的关键技术难题。选择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时期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运用为对象,分析两库不同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小浪底水库进出库水沙过程,量化两库间不同对接时机... 如何运用水库群联合调度发挥最大的排沙效益是水沙调控的关键技术难题。选择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时期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运用为对象,分析两库不同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小浪底水库进出库水沙过程,量化两库间不同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水沙调控效应。三门峡水库自身蓄水量较小、调水能力有限,通过改变三门峡泄流出库时机,产生的小浪底库区冲刷效果差异较大。随着对接水位的降低,库区冲刷量逐渐增加。随着三门峡水库相对起泄时间的推迟,库区冲刷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接时机 对接水位 水沙调控 小浪底水库 三门峡水库
下载PDF
为了梦想中的幸福黄河
3
作者 江恩慧 《国际人才交流》 2023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我的第一个认识是,比起治河,那发射人造卫星是件简单工作了!”这是1995年,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先生写给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科技工作者回信里的一句话。信中,他指出中国的水利建设是一个复... “我的第一个认识是,比起治河,那发射人造卫星是件简单工作了!”这是1995年,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先生写给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科技工作者回信里的一句话。信中,他指出中国的水利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涉及人民生活、国家经济,建议黄河科研工作者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讨论全面治河,以及治河与农林生产、治河与人民生活、治河与社会经济建设等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农林生产 社会经济建设 水利建设 复杂系统工程 两弹一星 治河 钱学森
下载PDF
上下“一盘棋” 依法守护母亲河
4
作者 江恩慧 《中国科技财富》 2023年第4期50-51,共2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4月1日,黄河保护法开始实施。这部法对黄河意味着什么?将为保护黄河提供哪些保障?会给黄河带来哪些变化?水少沙多是“疑难杂症”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制约黄河流域生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4月1日,黄河保护法开始实施。这部法对黄河意味着什么?将为保护黄河提供哪些保障?会给黄河带来哪些变化?水少沙多是“疑难杂症”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制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杂症 母亲河 保护法 一盘棋 水沙关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水资源
下载PDF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系统格局与服务功能演变
5
作者 田世民 梁帅 +4 位作者 赵高磊 贾佳 周雄冬 常静怡 江恩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76,共7页
基于2017年以来的水质监测数据、198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及1956—2020年的水文数据,对黄河源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功能等生态环境全要素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1956—2020年唐乃亥... 基于2017年以来的水质监测数据、198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及1956—2020年的水文数据,对黄河源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功能等生态环境全要素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1956—2020年唐乃亥站年径流量呈现不显著波动增加趋势,在整个65 a的研究尺度上,源区径流存在2次较大尺度的丰枯交替变化,即枯(1956—1965年)—长丰(1966—1989年)—长枯(1990—2005年)—偏丰(2006—2020年);近10 a黄河源区水质整体呈良好状况,底栖动物多样性总体表现为α多样性低、β多样性高的特征;黄河源区河流演变丰富了底栖动物栖息地类型,提高了底栖动物的丰度、密度和生物量,且黄河源区河流生态系统处于长期变化的动态平衡状态;1980—2020年黄河源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幅度较小,景观生态格局总体表现为异质性增强,破碎化程度上升,连通度下降;1980—2020年黄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向好,其水源涵养功能、碳储功能、生境质量和洪水调蓄功能均在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黄河源区
下载PDF
黄河泥沙之变——水库清淤与泥沙资源利用探究
6
作者 王远见 马颖卓 +7 位作者 李卢祎 熊璠 董林玥 矫勇 李文学 傅旭东 赵会生 江恩慧 《中国水利》 2023年第9期I0004-I0011,共8页
3月31日,由中国水利报社、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水库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黄河泥沙之变”——《中国水利》杂志“玉渊六人谈”主题沙龙第四期在河南省济源市举办。嘉宾与现场观众围绕黄河保护... 3月31日,由中国水利报社、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水库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黄河泥沙之变”——《中国水利》杂志“玉渊六人谈”主题沙龙第四期在河南省济源市举办。嘉宾与现场观众围绕黄河保护治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水库清淤与泥沙资源利用理念的发展、黄河泥沙之变的科技支撑、泥沙资源利用困境与破局展望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思想碰撞,共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期“行业亮点”栏目将这场历时三个半小时的思想盛宴整合呈现,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清淤 黄河泥沙 泥沙资源 河南省济源市 保护治理 水库泥沙 大坝工程 思想碰撞
下载PDF
黄河水沙调控多目标协同模型构建及应用
7
作者 李洁玉 李航 +1 位作者 王远见 江恩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8-718,共11页
为促进黄河流域行洪输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大子系统多维功能协同发挥,提出黄河水沙调控多目标协同总体架构。基于系统整体耦合协调度构建黄河水沙调控多目标协同模型,实现了不同来水来沙与工程组合情景下黄河水沙调控目标函数与约束... 为促进黄河流域行洪输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大子系统多维功能协同发挥,提出黄河水沙调控多目标协同总体架构。基于系统整体耦合协调度构建黄河水沙调控多目标协同模型,实现了不同来水来沙与工程组合情景下黄河水沙调控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灵活选择及权重系数适应性调整。以黄河中游三门峡-小浪底水库群为例,开展丰平枯典型年水沙优化调控。结果表明:排沙与发电目标间存在强竞争关系,生态和发电目标间存在弱竞争关系;系统整体耦合协调度最高的方案均能达到各目标优质协调,并倾向于发挥更大发电效益。模型应用结果启发管理者在实际调度中适当提升发电量,并在枯水年注意增加生态供水。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水沙多目标优化调控实践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调控 多目标协同 联合优化调度 耦合协调 水库群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碳排放状况及“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研究
8
作者 贾佳 田世民 +5 位作者 江恩慧 梁帅 赵庆庆 邹清洋 陈融旭 张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13,共6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碳排放状况及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并为制定黄河流域碳减排策略等提供参考,通过探究1997—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逐年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异格局,判定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状态,并对黄河流域碳排放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为探究黄河流域碳排放状况及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并为制定黄河流域碳减排策略等提供参考,通过探究1997—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逐年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异格局,判定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状态,并对黄河流域碳排放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19年黄河流域碳排放量多年平均值为23.61亿t,从各省(区)碳排放量看,山东、河南、内蒙古、山西排放量较大(占比合计达72.95%),四川、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排放量相对较小(占比合计为27.05%);2)研究期黄河流域碳排放量经历了无增长、快速增长、缓慢增长3个阶段,2012年以后增长速率降低,但尚未实现碳达峰;3)黄河流域九省(区)碳排放量变化态势在2011年以前类似,在2012年及以后出现分化,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碳排放量在高位徘徊,四川、河南分别于2013年、2011年碳达峰,青海碳排放量于2016年达到最大值后呈下降态势但仍属未达峰状态;4)黄河流域碳排放的主要碳源是煤炭消耗,其占比达79.93%,除宁夏和山东外其他7个省(区)源于煤炭消耗的碳排放量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四川、青海、河南下降率较高;5)经济发展是黄河流域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力,能源结构改善、能源消费强度降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黄河流域碳减排的重要途径。黄河流域各省(区)“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因其自然禀赋、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及对能源的依赖程度等差别较大而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排放 碳减排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的鄂尔多斯市多目标水量分配结构优化
9
作者 张权 李凌琪 +1 位作者 江恩慧 陶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0,共9页
在水资源短缺背景下,优化区域有限水量分配结构、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效率对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用水公平系数和供水次序系数等表征参数,以缺水量最小、经济效益最大、水体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函... 在水资源短缺背景下,优化区域有限水量分配结构、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效率对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用水公平系数和供水次序系数等表征参数,以缺水量最小、经济效益最大、水体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第二代快速非支配多目标优化算法(NSGA-Ⅱ),构建了区域水量分配模型,并选取鄂尔多斯市为典型研究区,采用区间估计法预测了鄂尔多斯市供需水量,分析了多种水量分配方案下鄂尔多斯市未来的缺水程度及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对区域多目标水量分配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规划年2025年时,鄂尔多斯市的缺水率为31.5%,全市第一产业用水占比降低了12.8%,地下水使用量减少了6.3%,非常规水利用率提高至91.9%,产业用水结构和水源供水结构得到改善。研究结果可为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分配 多目标优化 产业供用水结构 用水公平系数 NSGA-Ⅱ
下载PDF
基于马斯京根法的多沙河流输沙演算
10
作者 杨飞 刘博伦 +2 位作者 江恩慧 王远见 时志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9-42,共4页
多沙河流洪水演进中的泥沙输运计算十分重要,水动力学方法复杂且计算量大,水文学方法简单但只针对水流过程计算。为了同步实现水沙过程的快速有效计算,在传统马斯京根流量演算方法的基础上,拓展出马斯京根输沙率演算方法。将该泥沙输运... 多沙河流洪水演进中的泥沙输运计算十分重要,水动力学方法复杂且计算量大,水文学方法简单但只针对水流过程计算。为了同步实现水沙过程的快速有效计算,在传统马斯京根流量演算方法的基础上,拓展出马斯京根输沙率演算方法。将该泥沙输运的水文学计算方法应用于黄河中下游河道流量与输沙过程演算,演算得到的泥沙输运结果有一定精度,证实了该方法是可行的,可作为多沙河流水沙计算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水文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京根法 泥沙输运 多沙河流 洪水演进
下载PDF
流域系统科学初探 被引量:23
11
作者 江恩慧 王远见 +3 位作者 田世民 李军华 许琳娟 张向萍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6-1037,共12页
随着人类社会对河流乃至流域影响广度、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增加,对流域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馈关系和博弈关系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以致流域系统治理及其战略研究已经超过传统学科的范畴,亟需建立新的学科支撑体系。本文基于近十年... 随着人类社会对河流乃至流域影响广度、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增加,对流域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馈关系和博弈关系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以致流域系统治理及其战略研究已经超过传统学科的范畴,亟需建立新的学科支撑体系。本文基于近十年的探索研究,提出了流域系统科学的概念,并对其研究对象、科学内涵、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全面阐释。流域系统科学以物质、能量、信息、价值流动过程为纽带,以行洪输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大子系统组成的流域复杂巨系统为研究对象,其基础研究需求包括各子系统内部演化过程与机理、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关系与协同演化机制、流域系统协调发展策略与战略布局3个层面。流域系统科学以传统学科为基础支撑,基于系统理论和方法探索制约流域治理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博弈关系,通过全流域系统观测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流域系统治理集成研讨厅,为流域系统治理保护与管理的战略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科学 流域系统 行洪输沙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流域系统科学
下载PDF
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的长远效应 被引量:24
12
作者 江恩慧 曹永涛 +3 位作者 董其华 郜国明 李军华 蒋思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2,共6页
黄河多沙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洪水灾害,因此黄河的治理措施多基于泥沙的灾害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之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貌特征等因素,未来黄河仍将是一条少水多沙河流。经过长期的治黄实践,人们... 黄河多沙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洪水灾害,因此黄河的治理措施多基于泥沙的灾害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之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貌特征等因素,未来黄河仍将是一条少水多沙河流。经过长期的治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黄河泥沙的资源属性,其在黄河防洪安全、放淤改土与生态重建、河口造陆及湿地水生态维持、建筑材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研究发现,黄河下游的河道淤积泥沙主要来自少数几场高含沙洪水;水库在拦截黄河泥沙的同时,也对泥沙级配进行了自动分选,为泥沙分类利用创造了条件。利用水库拦减高含沙洪水,不仅可减少下游河道淤积和滩区淹没损失,还为泥沙资源的集中利用创造了前提条件,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树立充分发挥水库的拦沙作用与泥沙资源集中利用有机结合的新理念,不仅能使水库持续发挥其拦沙减淤效益,也将更彰显黄河泥沙资源集中利用的长远效应。为此,必须从政策和管理层面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加强舆论宣传,吸引社会资金和广大群众主动参与黄河泥沙资源利用工作,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资源利用 效益 拦沙减淤 水库 黄河
下载PDF
黄河泥沙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江恩慧 王远见 +1 位作者 张原锋 曹永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31,共8页
黄河泥沙问题是治黄的根本问题。一代又一代泥沙科研人员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直接应用或指导了治黄工程实践,也为泥沙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10 a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治黄工作... 黄河泥沙问题是治黄的根本问题。一代又一代泥沙科研人员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直接应用或指导了治黄工程实践,也为泥沙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10 a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治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黄河泥沙研究迈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理论研究和定量化成果明显增多。从多沙河流泥沙运动基本规律与基础理论研究、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黄河水沙调控技术、泥沙资源利用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黄河泥沙研究的新进展,以期在回顾过往成绩的同时,给未来黄河泥沙研究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运动 水沙变化 河床演变 河道整治 水沙调控 泥沙资源利用 泥沙 黄河
下载PDF
黄河“揭河底”冲刷期河道形态调整规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恩慧 曹永涛 +3 位作者 张清 李军华 袁敏洁 刘月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9-516,共8页
为准确预测和有效应对"揭河底"冲刷险情,通过大量挖掘相关水文站1950年以来的原始测验资料,结合概化模型试验,对"揭河底"冲刷期河道断面形态调整过程及洪水位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揭河底"... 为准确预测和有效应对"揭河底"冲刷险情,通过大量挖掘相关水文站1950年以来的原始测验资料,结合概化模型试验,对"揭河底"冲刷期河道断面形态调整过程及洪水位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揭河底"冲刷期河道形态调整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过程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即"揭河底"前的一般冲刷阶段、河底高程基本不变阶段、胶泥块揭起河床快速下降阶段和"揭河底"后期持续冲刷阶段及回淤阶段。"揭河底"洪水与非"揭河底"洪水在水位表现上差别较大,非"揭河底"洪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较为平缓,洪水前后水位变化过程呈明显的逆时针绳套;"揭河底"洪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较为陡峭,水位变化过程呈明显的顺时针绳套,"揭河底"发生的瞬时,水位有一个明显的升高和快速下降过程。从流态看,水面紊动剧烈的地方位于发生"揭河底"位置的下游,这也是本次研究的一个重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河底”冲刷 断面形态 洪水位 流态 黄河
下载PDF
基于流域系统科学的黄河下游河道系统治理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江恩慧 屈博 +3 位作者 王远见 田世民 李军华 曹永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5,共9页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欧美等发达国家河流治理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深刻诠释了河流系统治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黄河水沙变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势以及重大国家战略,分析了黄河下...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欧美等发达国家河流治理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深刻诠释了河流系统治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黄河水沙变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势以及重大国家战略,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研究的现状与局限性,明确了新时代河道滩槽协同、上-中-下-河口联动、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治理的战略需求,进而阐述了流域系统科学及其在黄河下游河道滩槽协同治理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系统科学 系统治理 滩槽协同 黄河下游
下载PDF
着眼黄河流域整体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江恩慧 屈博 +2 位作者 曹永涛 田世民 王远见 《中国水利》 2021年第18期14-17,共4页
在总结黄河流域防洪情势变化、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基础上,阐明了黄河流域“行洪输沙—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协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耦合作用、大中小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与水沙调控体系的网络架构与相互关系,提出了系统治理... 在总结黄河流域防洪情势变化、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基础上,阐明了黄河流域“行洪输沙—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协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耦合作用、大中小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与水沙调控体系的网络架构与相互关系,提出了系统治理理念驱动下,统筹黄河治理保护、生态安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完善黄河干流防洪工程体系与中小流域防洪体系格局的建设思路,秉承系统科学理念,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探讨流域各子系统的互馈耦合关系,从传统的水沙调控向精细化的流域全物质通量统一调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系统 防洪情势 工程体系 协同发展 格局构建
下载PDF
黄河流域系统与黄河流域的系统治理 被引量:18
17
作者 江恩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9-159,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9月18日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9月18日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综合治理 黄河流域 流域系统 生态保护 生态系统 源头治理 习近平 协同性
下载PDF
黄河泥沙研究重大科技进展及趋势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江恩慧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从黄河水沙情势变化、黄河水沙运动基础理论、黄河水沙调控理论与技术、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以及黄河下游河道滩槽协同治理、泥沙综合处理与利用方略等方面,概要地介绍了黄河泥沙研究的重大科技进展,展望了黄河泥沙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 从黄河水沙情势变化、黄河水沙运动基础理论、黄河水沙调控理论与技术、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以及黄河下游河道滩槽协同治理、泥沙综合处理与利用方略等方面,概要地介绍了黄河泥沙研究的重大科技进展,展望了黄河泥沙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指引下应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泥沙 水沙变化 水沙调控 河道整治 泥沙资源利用
下载PDF
黄河流域及相关片区试点建设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恩慧 《中国水利》 2017年第21期28-28,共1页
根据水利部安排,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负责济南、郑州、西安、西宁、银川和张掖、乌海、许昌、邢台、邯郸等黄河流域及相关片区的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这些城市均位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 根据水利部安排,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负责济南、郑州、西安、西宁、银川和张掖、乌海、许昌、邢台、邯郸等黄河流域及相关片区的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这些城市均位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同时又都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黄河流域及相关片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成效显著,对周边地区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示范 区试点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半干旱地区 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 水利部
下载PDF
基于系统论的黄河下游河道滩槽协同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江恩慧 赵连军 +3 位作者 王远见 李军华 曹永涛 许琳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8-63,95,共7页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受系统外社会、环境和上下游边界条件的约束,还受系统内滩与槽关系的强力制约。多年来,科技工作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得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理论与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受系统外社会、环境和上下游边界条件的约束,还受系统内滩与槽关系的强力制约。多年来,科技工作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得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理论与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系统介绍了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滩与槽协同治理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指出在未来河道边界条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维持的现实需求发生显著变化条件下,探求黄河下游河道河流系统滩槽协同治理的策略与方法,可有效解决滩区发展和治河矛盾日益突出的难题,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黄河防洪安全大局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滩槽水沙交换 滩槽协同治理 三级流路 滩槽水沙配置 河道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