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龟板提取物抑制细胞衰老缓解SOP小鼠骨量丢失及海马退变
1
作者 伍子贤 方志超 +8 位作者 林锋 尚奇 招文华 陈弘林 张鹏 江晓兵 任辉 梁德 张学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6,共9页
目的探讨龟板提取物(Plastrum testudinis extract,后简称PTE)通过抑制细胞衰老缓解SOP小鼠的骨量丢失及海马退变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应用传统半乳糖皮下注射+去势法建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模型,将C57/BL6小... 目的探讨龟板提取物(Plastrum testudinis extract,后简称PTE)通过抑制细胞衰老缓解SOP小鼠的骨量丢失及海马退变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应用传统半乳糖皮下注射+去势法建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模型,将C57/BL6小鼠分为雌性或雄性的CON组、SOP组、SOP+PTE组;SOP+PTE组在造模过程中用PTE 0.5 g/mL灌胃干预4周,取材前1周进行行为学实验,后取大脑、L4椎体,检测骨和海马组织形态学;细胞实验:利用过氧叔丁醇(TBHP)诱导MC3T3/HT22细胞衰老,分别观察诱导后HT22半乳糖苷酶染色、衰老标志物和MC3T3成骨、衰老标志物的变化及PTE相应的治疗效果。结果MicroCT提示雌雄小鼠中,与CON组相比,SOP组骨量丢失,SOP+PTE组骨量则得到了恢复;骨HE切片结果与MicroCT结果相符;海马组织切片提示,与CON组相比,SOP组海马出现退变,而SOP+PTE组退变则得到缓解。在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时序实验中,与CON、SOP组相比,雄性SOP+PTE组记忆能力明显恢复;但雌雄小鼠旷场实验均无明显变化。②TBHP可诱导MC3T3衰老,降低成骨能力及增加衰老蛋白表达,而当加入PTE后,均能逆转TBHP导致的成骨能力降低与蛋白下降;TBHP亦可增加HT22半乳糖苷酶染色区域,增加衰老蛋白表达,而加入PTE后,上述变化均得到逆转。结论PTE通过抑制前成骨细胞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衰老,缓解SOP小鼠的骨量丢失和海马衰老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板提取物 细胞衰老 老年性骨质疏松 骨量丢失 海马组织退变
下载PDF
血红蛋白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李兵 尚奇 +8 位作者 江睿轩 秦威城 刘慧雯 戴新华 招文华 陈弘林 梁德 江晓兵 任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住院的50岁以上且诊断为脊柱骨折的324例患者。从电子病历中收集患者骨密度、血红蛋白等医疗数据。结果对男性骨质疏...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住院的50岁以上且诊断为脊柱骨折的324例患者。从电子病历中收集患者骨密度、血红蛋白等医疗数据。结果对男性骨质疏松骨折,贫血发生率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01);而女性未发现相关性。以贫血分组,两性的骨密度均因贫血而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男性血红蛋白与L_(1~4)骨密度(r=0.466,P<0.001)、左股骨颈骨密度(r=0.424,P<0.001)、左髋骨密度(r=0.469,P<0.001)相关;女性血红蛋白与L_(1~4)骨密度(r=0.199,P=0.002)、左股骨颈骨密度(r=0.326,P<0.001)、左髋骨密度(r=0.341,P<0.001)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男性中血红蛋白水平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关联(OR=0.956,95%CI:0.917~0.997,P=0.035);女性未发现关联。结论血红蛋白水平和骨密度相关,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可能会致老年男性骨质疏松骨折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贫血 血红蛋白 骨密度 老年人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龟板抑制破骨分化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
3
作者 张鹏 陈弘林 +10 位作者 伍子贤 余思瑶 招文华 尚奇 何嘉辉 陈桂锋 余富勇 梁德 江晓兵 任辉 余翔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龟板(plastrum testudinis,PT)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的潜在机制。方法借助BATMAN数据库得到PT成分及其对应靶标,检索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OF相关靶点,在STRING数据库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龟板(plastrum testudinis,PT)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的潜在机制。方法借助BATMAN数据库得到PT成分及其对应靶标,检索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OF相关靶点,在STRING数据库输入交集靶点得到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信息,借助Cytoscape3.7.2软件进行PPI网络及“龟板-活性成分-靶标-骨质疏松性骨折”网络的构建,使用Cytoscape3.7.2软件、R软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此外,为了验证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还进行体内实验验证龟板改善OF的作用,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了龟板干预下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HPBMs)表型。结果获得龟板6个活性成分,342个作用靶标,其中与OF相关靶标34个,GO功能富集分析共有802个结果(P<0.05),KEGG富集分析有67个结果,其中相关信号通路有22条(P<0.05),主要涉及TNF、MAPK、Estrogen、NF-κB等信号通路。值得一提的是,体内实验证实龟板可有效治疗OF模型大鼠的骨缺损;体外实验发现龟板能抑制RANKL诱导的HPBMs破骨分化。结论龟板可能通过多种化合物、靶点和通路调节炎症反应、激素代谢及细胞周期来治疗OF,其中抑制破骨分化可能是龟板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龟板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破骨分化
下载PDF
基于中老年MRI腰椎椎基静脉孔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4
作者 卓航 周泽霖 +8 位作者 邬裕 龚焱 宋泽峰 颜先伟 沈姿 卢国樑 梁德 江晓兵 余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4,152,共6页
目的基于中老年腰椎矢状面MRI测量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BF)的解剖学参数,为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2018年2月至2022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例成年患者,共计172例椎体的腰椎矢状面MRI,使用PACS影像... 目的基于中老年腰椎矢状面MRI测量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BF)的解剖学参数,为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2018年2月至2022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例成年患者,共计172例椎体的腰椎矢状面MRI,使用PACS影像系统测量L_(1)~L_(4)BF的深(basivertebral foramen depth,BFD)、BF的高(basivertebral foramen height,BFH)、椎体宽(vertebra width,VW)、椎基静脉孔上端至上终板距离(the upper end of BF between the upper boundary and the endplate,VH1)以及椎基静脉孔下端至下终板距离(the lower end of BF between the lower boundary and the endplate,VH2),计算BFD与VW的比值BFD/VW以及BFH与椎体高(vertebra height,VH)的比值BFH/VH。结果在STIR序列中,L_(1)椎体BFD(3.93±1.58)mm低于L_(3)(5.26±2.34)mm与L_(4)(5.82±2.99)mm,有统计学意义(P<0.05);L_(1)椎体BFD/VW(0.12±0.05)与L_(4)(0.17±0.0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_(1)~L_(4)的BFD/VW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椎体的BFH/VH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对比,T2WI序列中L_(3)椎体BFH男性(7.95±2.84)mm高于女性(6.30±1.93)mm,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椎体序列的增长,BFD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STIR序列中更加明显。而BFH随椎体序列增加无明显起伏。结论中老年MRI矢状位STIR序列可作为其BF的临床测量标准,为腰椎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基静脉孔 MRI 数字化测量 解剖学
原文传递
男性原发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与新型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泽霖 尚奇 +7 位作者 卓航 黄宏伟 龚焱 张丹 李兵 梁德 任辉 江晓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6-640,646,共6页
目的 了解系统性炎症相关指标及其他炎症指标水平与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值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出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男性患者,共311例... 目的 了解系统性炎症相关指标及其他炎症指标水平与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值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出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男性患者,共311例。根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以及骨量正常组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骨质疏松组中SII、NLR、MLR以及ESR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PLR(P<0.05)与ESR(P<0.05)为男性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显示PLR曲线下面积为0.658,临界值为189.17;ESR的曲线下面积为0.639,临界值为18.50;多指标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713。在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对不同部位骨密度与炎症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MLR与L1~L4 BMD无明显相关性,SII、NLR、PLR、CRP、ESR与L1~L4 BMD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SII、NLR、MLR、PLR、CRP、ESR与左股骨颈骨密度以及左髋关节骨密度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与SII、NLR、MLR、PLR、CRP、ESR等炎症指标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系统性炎症指标
下载PDF
杜仲-续断药对通过调控铁死亡途径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新春 胡万钧 +3 位作者 甘发荣 叶宝飞 吴多艺 江晓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3-106,I0036,I0037,共6页
目的观察杜仲-续断药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雌激素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旁部分脂肪组织,剩余大鼠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Ovariecto... 目的观察杜仲-续断药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雌激素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旁部分脂肪组织,剩余大鼠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Ovariectomized osteoporosis,OVX-OP)症模型。中药组0.52 g/kg灌胃,雌激素组采用炔雌醇10μg/kg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Serum estradiol,E2)、骨钙素(Osteocalcin,OC)含量;双能X射线动物骨密度分析仪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值;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骨组织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股骨组织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NADPH oxidase1,NOX1)、上游信号抑癌基因(p53)、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1,FTH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股骨密度、E2水平、GPX4和FTH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OC水平、NOX1、p53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雌激素组股骨密度、E2水平、GPX4和FTH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OC水平、NOX1、p5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杜仲-续断药对可增加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密度、减轻骨质疏松,该作用可能与抑制股骨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续断 骨质疏松症 去卵巢大鼠 铁死亡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阴阳理论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璇 秦威城 +4 位作者 尚奇 沈耿杨 梁德 任辉 江晓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7-883,共7页
骨质疏松症(OP)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巨噬细胞极化是指当巨噬细胞受到微环境变化影响其发生的一个过程,极化形成的M1、M2型巨噬细胞影响骨代谢的平衡,对OP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巨噬细胞极化在骨稳态中... 骨质疏松症(OP)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巨噬细胞极化是指当巨噬细胞受到微环境变化影响其发生的一个过程,极化形成的M1、M2型巨噬细胞影响骨代谢的平衡,对OP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巨噬细胞极化在骨稳态中的相互拮抗、转化,与中医阴阳理论的对立制约、相互转化、互根互用有相似的内涵。文章尝试从中医阴阳理论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OP中的作用,阐释当M1型巨噬细胞效应过强时,治以滋阴养阳、濡养生津;当M2型巨噬细胞效应不足时,治以温补阳气、以制阴盛。根据中医阴阳理论使巨噬细胞极化水平保持动态平衡调控骨稳态,可能是治疗OP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痿 骨质疏松症 巨噬细胞极化 阴阳理论
下载PDF
双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应用零切迹系统或钢板联合融合器固定后颈椎生物力学变化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宏衡 方志超 +4 位作者 梁梓杨 张嘉锐 梁德 任辉 江晓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54,162,共8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zero-profile,ZP)系统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后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集1例正常成...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zero-profile,ZP)系统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后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集1例正常成年女性志愿者颈椎C3~C7节段CT扫描数据,建立C3~C7颈椎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比前期研究验证模型有效性。ZP固定模型与CP固定模型的手术节段均设定为C4/5与C5/6节段。在C3椎体上方施加轴向压缩负荷73.6N的模拟重力,并逐步施加1.8N·m的转矩,进而模拟屈伸、侧屈及轴向旋转等颈椎运动。测定并比较手术模型融合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邻近节段椎间盘内应力、C5椎体及融合器装置应力。结果:CP固定模型融合节段的ROM在屈伸、侧屈、旋转位均明显小于ZP固定模型;CP固定模型相邻节段(C3/4、C6/7)的椎间盘内应力均远远高于ZP固定模型,两种模型融合节段上方的椎间盘内应力均高于融合节段下方;各工况下,ZP固定模型的C5椎体应力均明显高于CP固定模型,在前屈位时,两模型C5椎体应力最小(ZP固定模型为7.36Mpa,CP固定模型为2.01Mpa);各工况下,ZP固定模型的C4/5、C5/6椎间融合器的应力均大于CP固定模型。结论:相较于CP固定,ACDF术中应用ZP固定对手术节段的限制更小,手术节段ROM更高、微运动更多,融合器及中间椎体应力更大,术后更易发生融合器下沉甚至中间椎体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zero-profile系统 钢板联合融合器 中间椎体 三维有限元研究
原文传递
“脾肾相关”理论探讨脂肪源性外泌体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秦威城 尚奇 +7 位作者 张鹏 张学来 张志达 余翔 梁德 任辉 江晓兵 沈耿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7-281,共5页
中医学脾肾相关理论高度概括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骨骼和脂肪的内在关系,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囊泡可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在“骨-脂肪Crosstalk”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笔者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脂肪源性外泌体在... 中医学脾肾相关理论高度概括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骨骼和脂肪的内在关系,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囊泡可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在“骨-脂肪Crosstalk”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笔者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脂肪源性外泌体在SOP中的作用,对挖掘中医药防治SOP的新靶点及丰富脾肾相关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调理脾肾是治疗SOP“骨脂代谢失衡”的关键,为防治SOP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相关理论 脂肪源性外泌体 老年性骨质疏松 骨-脂肪
下载PDF
黄芩素对TBHP诱导小鼠髓核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甘延池 何嘉辉 +9 位作者 尚奇 陈桂锋 陈弘林 张学来 张友 颜先伟 刘慧雯 梁德 任辉 江晓兵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8,103,共9页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calein,BAI)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诱导的小鼠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小鼠,体外分离培养髓核细胞,传代至P2~P3代。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芩素组...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calein,BAI)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诱导的小鼠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小鼠,体外分离培养髓核细胞,传代至P2~P3代。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芩素组3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髓核细胞衰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p53、p16 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TNF-α表达水平。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aggrecan、p53、p16、IL-1β、TNF-α蛋白表达。结果TBHP最佳干预浓度为100μmol/L,干预时间4 h;黄芩素最佳干预浓度为1.0μg/mL,干预时间为24 h。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β半乳糖染色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53、p16、IL-1β、TNF-α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MMP-3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MMP-9 mRNA表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greca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ollagenⅡmRNA表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素组β半乳糖染色阳性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53、p16、IL-1β、TNF-α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MMP-3、MMP-9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aggreca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collagenⅡ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IL-6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芩素能延缓TBHP诱导的小鼠髓核细胞衰老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TBHP 髓核细胞 衰老
下载PDF
铁死亡在骨衰老中的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云 尚奇 +6 位作者 张学来 余富勇 刘慧雯 招文华 任辉 江晓兵 陈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2-566,共5页
骨衰老是机体成骨、破骨、成脂、成软骨失衡的一种生理或病理状态。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调控性细胞死亡方式,在骨衰老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研究发现,铁死亡在成骨、破骨、成脂、成软骨及骨细胞中均发挥关键调控作用。本文分别... 骨衰老是机体成骨、破骨、成脂、成软骨失衡的一种生理或病理状态。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调控性细胞死亡方式,在骨衰老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研究发现,铁死亡在成骨、破骨、成脂、成软骨及骨细胞中均发挥关键调控作用。本文分别从上述五个方面探讨铁死亡与骨衰老的相关性,为防治骨衰老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骨衰老 骨形成 骨吸收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类型对强化椎体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智华 李任 +3 位作者 潘慧玲 范凤杰 江晓兵 唐福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4763-4768,共6页
背景: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强化椎内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为中部分离、中部融合、前部分离和不均匀分离4种,目前尚无研究对比这4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对强化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骨水泥弥... 背景: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强化椎内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为中部分离、中部融合、前部分离和不均匀分离4种,目前尚无研究对比这4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对强化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骨水泥弥散类型对强化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T_(1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模拟双侧椎体成形手术,其中骨水泥分中部分离、中部融合、前部分离和不均匀分离4种弥散类型,设置材料属性参数、边界条件、施加载荷(在T_(10)上终板持续施加垂直向下260 N载荷,同时分别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10 N·m力矩),分别导入LS-DYNA软件求解。结果与结论:①在所有加载条件下,不均匀分离模型的骨水泥应力最大;左侧屈曲时,不均匀分离模型的骨水泥最大应力比中部分离模型、中部融合模型、前部分离模型分别高出4.4,8.6,4.8倍;中部分离、前部分离、不均匀分离模型左侧屈时的骨水泥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大,中部融合模型右侧屈时的骨水泥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大,所有模型左右旋转时的骨水泥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小;②左右旋转时,不均匀分离模型的松质骨-水泥界面的最大米塞斯应力小于其他模型,其他工况下各模型的松质骨-水泥界面的最大米塞斯应力相似;4种模型左右侧屈时的松质骨-水泥界面的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大;③各模型T_(12)上终板和下终板的最大米塞斯应力趋势相似,且相同工况下无明显差异;在所有加载条件下,各模型间T_(12)上终板和下终板的最大米塞斯应力无明显差异;在所有加载条件下,各模型间T_(11/12)、T_(12)/L1椎间盘最大米塞斯应力无明显差异;④当位移3.5 mm时,中部分离模型的载荷最小,为40 N;中部融合和前部分离模型的载荷为50 N;不均匀分离模型的载荷最大,是中部分离模型的2倍;⑤结果显示,骨水泥不均匀分离会显著增加骨水泥应力,因此椎体强化术中应使骨水泥在椎体骨折区域充分且对称分布,并适当增大骨水泥与松质骨界面接触的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强化 有限元分析 骨水泥弥散类型
下载PDF
龟板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小鼠软骨终板退变
13
作者 何嘉辉 甘延池 +6 位作者 龚焱 尚奇 陈桂锋 程招军 沈耿杨 江晓兵 任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9-952,959,共5页
目的 探究龟板是否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自然衰老小鼠的软骨终板退变。方法 以3月龄小鼠作为年轻对照组,采用自然衰老模型,选取24月龄的小鼠12只,随机分为老年组与龟板组,每组6只。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及番红O-固绿染色实验明确自然... 目的 探究龟板是否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自然衰老小鼠的软骨终板退变。方法 以3月龄小鼠作为年轻对照组,采用自然衰老模型,选取24月龄的小鼠12只,随机分为老年组与龟板组,每组6只。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及番红O-固绿染色实验明确自然衰老小鼠是否发生软骨终板退变;免疫组化检测IL-1β在各组小鼠软骨终板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Ⅱ型胶原蛋白在各组小鼠软骨终板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年轻对照组相比,老年组小鼠的HE染色表明其出现较为严重的软骨终板组织退变;与老年组相比,龟板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番红O-固绿染色实验表明,与年轻对照组相比,老年组小鼠的软骨终板组织含水量减少;与老年组相比,龟板组小鼠的软骨终板组织胶原含量及含水量增加。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老年组小鼠的软骨终板组织中IL-1β表达增加,药物干预后,龟板组小鼠的软骨终板组织中IL-1β表达减少。组织免疫荧光表明,与年轻对照组相比,老年组出现了明显的Ⅱ型胶原蛋白降解;药物干预后,龟板组有效地减少了Ⅱ型胶原蛋白的降解。结论 龟板可以通过抑制IL-1β减轻炎症,减少Ⅱ型胶原蛋白降解,从而改善自然衰老小鼠的软骨终板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板 软骨终板 炎症微环境 自然衰老 小鼠
下载PDF
从少火生气理论探讨肾气丸促巨噬细胞M2型极化影响成骨的作用
14
作者 颜先伟 招文华 +14 位作者 张堂堂 伍子贤 尚奇 周泽霖 沈耿杨 陈弘林 陈桂锋 陈星达 甘延池 张友 谭日威 张学来 梁德 任辉 江晓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6-1353,共8页
目的基于少火生气理论探讨肾气丸原组方(SQW)和肾气丸去除桂枝、附子(SQQ)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作用的效果差异。方法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SQW、SQQ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确定药物干预的安... 目的基于少火生气理论探讨肾气丸原组方(SQW)和肾气丸去除桂枝、附子(SQQ)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作用的效果差异。方法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SQW、SQQ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确定药物干预的安全作用浓度。将RAW264.7细胞分为CON组、IL-4组、IL-4+SQW组、IL-4+SQQ组。将不同药物组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后分泌的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培养BMSC,评估BMSC成骨分化的能力。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ALP)及茜素红染色法(ARS)检测各组BMSC成骨分化能力;使用免疫荧光技术(IF)检测BMSC成骨标志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骨保护素(OPG)的分布和表达;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的精氨酸酶1(ARG1)、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以及BMSC成骨相关的BMP4、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结果与IL-4+SQQ组相比,IL-4+SQW组更加显著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ARG1、IL-10上调(P<0.01),且其条件培养基培养的BMSC的ALP及ARS染色增强,成骨蛋白BMP4、OPG、RUNX2表达升高(P<0.05)。结论肾气丸原组方与肾气丸去除桂枝、附子两味药相比,具备更强的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与增强BMSC成骨分化能力,为少火生气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火生气 肾气丸 巨噬细胞M2型极化 成骨分化
下载PDF
从脂代谢指标探究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因素
15
作者 秦威城 何博文 +9 位作者 尚奇 周泽霖 招文华 李兵 陈桂锋 余富勇 周本根 沈耿杨 江晓兵 任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与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PF)中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脂代谢指标的关系,探讨并对比影响OP与OPF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4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BMD及脂代... 目的通过分析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与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PF)中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脂代谢指标的关系,探讨并对比影响OP与OPF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4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BMD及脂代谢指标,根据BMD进行分组,比较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BMD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与BMD呈负相关(P<0.05)。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高BMI、HDL-C及载脂蛋白B(Apo-B)是OP和OPF发生的保护因素;Apo-A1是OP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OP和OPF相关的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得AUC面积分别为0.742、0.710。结论脂代谢指标(BMI、HDL-C、Apo-A1、Apo-B)与OP和OPF有一定的相关性,能为OP和OPF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监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脂代谢 骨密度
下载PDF
临床铁代谢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肖云 尚奇 +10 位作者 颜先伟 张鹏 招文华 陈桂锋 张学来 秦威城 戴新华 江晓兵 程英雄 陈康 任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 研究临床40周岁及以上患者骨密度与铁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骨科40周岁及以上的住院患者208例,分为骨量正常组(64例)、骨量减少组(92例)和骨质疏松组(52例),测量患者的骨密度、血红蛋白、血... 目的 研究临床40周岁及以上患者骨密度与铁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骨科40周岁及以上的住院患者208例,分为骨量正常组(64例)、骨量减少组(92例)和骨质疏松组(52例),测量患者的骨密度、血红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等,进行各变量的组间比较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和回归分析。结果血红蛋白(P<0.001)、转铁蛋白(P=0.001)、γ-谷氨酰转肽酶(P<0.001)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与股骨大粗隆(r=0.493,P<0.001;r=0.243,P<0.001)及股骨干骨密度(r=0.319,P<0.001;r=0.331,P<0.001)明显相关,与L_(1)~L_(4)腰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BMI、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为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为OR=1.06,P<0.001;OR=3.36,P<0.001;OR=0.82,P<0.001;OR=0.97,P=0.008;OR=0.27,P=0.021)。结论 人体内铁蓄积与骨密度水平负相关,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及γ-谷氨酰转肽酶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血红蛋白 转铁蛋白 Γ-谷氨酰转肽酶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比其他抗凝药物预防脊柱脊髓损伤后静脉栓塞症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17
作者 周泽霖 陈松海 +7 位作者 陈韵龙 黄春梅 沈姿 宋泽峰 任辉 梁德 卢国樑 江晓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61,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比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与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预防脊柱脊髓损伤后静脉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疗效以及安... 目的:系统评价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比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与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预防脊柱脊髓损伤后静脉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考克兰图书馆、Embase、Web of Science中检索对比LMWH与其他抗凝药物包括DOACs、UFH预防脊柱脊髓损伤患者VTE的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2年4月20日,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及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将相关文献纳入并提取干预措施、实验设计等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由森林图表示,RCTs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评价,队列研究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分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8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3篇为RCTs研究,均为中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DOACs在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方面优于LMWH(P<0.00001),在预防总VTE方面优于LMWH(P=0.002),但两者在预防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23).LMWH与UFH在预防脊柱脊髓损伤患者DVT、PE以及总VTE未见明显差异.进一步对比LMWH与小剂量普通肝素(low-dose unfractionated heparin,LDUH),发现LMWH在预防脊柱脊髓损伤患者PE方面优于LDUH(P=0.0006),而在DVT与总VTE方面无明显差异.根据研究设计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对比预防脊柱脊髓损伤患者PE,发现在回顾性队列研究中LMWH优于LDUH(P=0.004),在RCTs研究中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安全性的比较,回顾性队列研究中LMWH与LDUH无明显差异(P=0.67).由于Meta分析各结局指标所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未能进行敏感性分析与偏倚性分析.结论:与LMWH相比,DOACs可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VTE进行更有效的预防性治疗,但在预防PE方面二者疗效上无明显区别.与UHF和LDUH相比,LMWH综合预防疗效、安全性、便捷性以及实用性等各方面更适合于脊柱脊髓患者VTE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静脉栓塞症 脊柱创伤 脊髓损伤 直接口服抗凝剂
原文传递
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7
18
作者 江晓兵 莫凌 +5 位作者 梁德 张顺聪 杨志东 姚珍松 晋大祥 丁金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2011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住院并行PVP治疗的45例患者,男14例,女31例,年龄53~88岁,平均72.18岁,病程2h^4个月,平...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2011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住院并行PVP治疗的45例患者,男14例,女31例,年龄53~88岁,平均72.18岁,病程2h^4个月,平均17.36d。均为胸腰段(T10~L2)单一椎体骨折。根据术前多平面重建CT或MRI评估椎体骨折线位置,参考术后X线、多平面重建CT判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的弥散情况,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n=30):骨水泥充分弥散在骨折线内,B组(n=15):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记录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局部后凸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局部Cobb角之差定义为后凸纠正丢失量,对比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成形术,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除骨密度外两组患者术前基线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d时的VAS评分、ODI相比术前值的改善程度(术前-术后)A组优于B组(VAS:5.03±1.33 vs 3.53±1.13,ODI:26.17±2.10 vs 24±2.03,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d局部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纠正(P<0.05),A组术后3d时的Cobb角与末次随访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较术后3d时显著增大(P<0.05)。A组后凸纠正丢失量显著小于B组(1.08°±0.38°vs 3.58°±0.37°,P<0.05)。A组8例出现骨水泥渗漏,B组6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总体渗漏率为31.1%,骨水泥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结论:PVP可有效缓解胸腰段骨OVCF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障碍;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会影响近期疗效,也可能是骨折椎体接受PVP术后仍发生进展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折线 后凸畸形
原文传递
SPECT、SPECT-CT与MRI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9
作者 江晓兵 莫凌 +7 位作者 姚珍松 罗耀武 梁德 陆卫钦 张顺聪 丁金勇 杨志东 晋大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91-897,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4月因OVCF... 目的:比较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4月因OVCF就诊而又同时接受了胸腰椎MRI、SPECT及SPECT-CT检查的20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12例,男8例,年龄60~80岁,平均73.5岁,平均病程21d。根据MRI表现确定最终诊断,MRI上出现骨髓水肿像的椎体定义为新鲜骨折椎体,椎体形态有压缩改变但MRI信号无异常者定义为陈旧骨折。由2位核医学医师分别评估SPECT及SPECT-CT检查,记录出现核素浓集的椎体,并给出疾病诊断意见。采用Kappa检验对比MRI与SPECT-CT判断新鲜骨折及陈旧骨折的一致性以及定性诊断能力。参考MRI发现,采用卡方检验分析SPECT与SPECT-CT定位病椎能力的异同。结果:根据MRI或SPECT-CT,20例患者均确诊为新鲜OVCF,其中MRI发现32个椎体存在新鲜OVCF,SPECT-CT发现34个椎体存在新鲜OVCF;根据SPECT诊断新鲜OVCF 12例,疑似新鲜OVCF但难以与肿瘤、感染相鉴别8例,共发现34个椎体存在核素浓集。MRI发现新鲜OVCF 32个椎体、陈旧OVCF 10个椎体,SPECT-CT发现新鲜OVCF 34个椎体、陈旧OVCF 8个椎体,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0577,P〈0.05)。在对病椎定位的准确性上,以MRI定位的病椎节段为参考,SPECT与MRI定位相同24个椎体,SPECT-CT与MRI定位相同30个椎体,SPECT-CT定位准确性优于SPECT(P〈0.05)。SPECT-CT检查还发现了MRI未能显示的骨骼病损,其中骶尾椎骨折1例,肋骨骨折2例,骶髂关节炎1例,胸锁关节良性病变1例。结论:SPECT-CT在OVCF的定位、定性诊断上与MRI的价值相似,其准确定位病椎的性能优于传统SPECT检查;SPECT-CT还可以发现一些MRI未能显示的合并骨骼病损。SPECT-CT是患者不能接受MRI时的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 磁共振成像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体积及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 被引量:23
20
作者 江晓兵 黄伟权 +7 位作者 庞智晖 周广全 梁德 晋大祥 姚珍松 杨志东 张顺聪 丁金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8-243,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量与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 ,并验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2012年1月~3月共有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椎体强化术(14个椎体),均使用标准化定量推注管道注... 目的:建立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量与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 ,并验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2012年1月~3月共有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椎体强化术(14个椎体),均使用标准化定量推注管道注入骨水泥,由2名脊柱外科医师准确记录骨水泥量,将他们记录的平均值定义为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术后对患者手术节段进行CT薄层扫描,再将CT数据输入Mimics软件,利用Mimics软件计算测量注入椎体的骨水泥量及椎体体积,并计算出椎体内骨水泥/椎体的体积比,将2名检测者计算出的骨水泥量平均值定义为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将计算出的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与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这一新方法的准确性。并对2名不同检测者按照同样操作流程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及椎体体积进行比较,以判断这一新方法的可靠性。结果:12例患者(14个椎体)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2名医师记录的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为4.99±0.60ml,检测者A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和椎体体积分别为5.01±0.61ml、26.66±2.93ml,检测者B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和椎体体积分别为5.02±0.59ml、26.64±2.92ml,检测者A及B测量出骨水泥体积的平均值(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为5.02±0.60ml,椎体内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为0.19±0.03(0.13~0.23)。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与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水泥估计量及椎体体积计算量在2名不同检测者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imics软件可精确计算椎体内骨水泥量,并测量出骨水泥/椎体体积比,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椎体强化术骨水泥量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术 骨水泥量 骨水泥 椎体体积比 MIMICS软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