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利胆退黄经验方对CMV感染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江治霞 熊小丽 +2 位作者 袁凯 周俪珊 余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1-29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利胆退黄经验方辅助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3例CMV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组62例和西医组61例,两组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保... 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利胆退黄经验方辅助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3例CMV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组62例和西医组61例,两组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保肝护肝、维生素、熊去氧胆酸等常规治疗,中西医组加用活血利胆退黄经验方进行辅助治疗,两组患儿的疗程均为5周,观察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组的TBIL、DBIL、TBA值均显著的低于西医组患儿(P<0.05),中西医组的CVM-DNA转阴率59.68%显著的高于对照组52.46%(P<0.05)。中西医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肝脏回缩时间、脾脏回缩时间均显著的短于西医组患儿(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值显著的低于西医组患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8.39%)高于西医组的(95.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利胆退黄经验方辅助常规西医疗法治疗CMV感染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炎能够尽快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指标恢复,是对西医疗法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利胆退黄经验方 西医疗法 巨细胞病毒 胆汁淤积性肝炎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江治霞 熊小丽 鄢素琪 《湖北中医杂志》 2013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为治疗组,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更昔洛韦)及护肝(阿拓莫兰、肌苷)对症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为治疗组,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更昔洛韦)及护肝(阿拓莫兰、肌苷)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另加用中药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能促进巨细胞病毒转阴,并能显著降低患儿的TBIL、DBIL、ALT、TBA、ALP、GG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婴儿肝炎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药退黄方 更昔洛韦
下载PDF
利胆合剂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3
作者 鄢素琪 邓玉萍 +3 位作者 汤建桥 熊小丽 江治霞 李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32-1637,共6页
目的观察利胆合剂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武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的240例CMV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 目的观察利胆合剂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武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的240例CMV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每组再按症状、体征检验量化积分标准划分为3个亚组,即治疗1组、对照1组各30例(轻度),治疗2组、对照2组各30例(中度),治疗3组、对照3组各60例(重度)。对照组予更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胆合剂,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治愈率与总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肝脾回缩时间、体重增长情况、肝功能指标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实验室指标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为77.50%,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治愈率为60.83%,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两组在黄疸消退、肝脾回缩、体重增长、肝功能指标等方面均有明显好转,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CMV感染实验室指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转阴,血清CMV IgM(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3.54%、63.64%)、血清CMVDNA转阴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4.52%、67.47%)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CMV抗原快速培养转阴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合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CMV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疗效肯定,对重症患儿早期治疗或许能改变预后,中药还能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胆合剂 巨细胞病毒感染 胆汁淤积性肝病
下载PDF
2052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凯 鄢素琪 +5 位作者 汤建桥 熊小丽 江治霞 谢东 李开 杜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3-494,共2页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其发病情况随年龄、性别、季节、地域的不同而表现各异。MP感染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测是确诊依据。武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对...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其发病情况随年龄、性别、季节、地域的不同而表现各异。MP感染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测是确诊依据。武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对近7年我院及外院20 523例拟诊断为呼吸道MP感染患者进行MP血清学检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流行病学 呼吸道感染 血清学检测
下载PDF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病证结合模式临床运用举隅 被引量:8
5
作者 鄢素琪 向海鸥 +4 位作者 熊小丽 江治霞 汤建桥 袁凯 谢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1,共2页
胆汁淤积性肝病(CLD)包括肝细胞胆汁形成异常或胆汁自肝细胞经肝内胆管或肝外胆道流出受阻的一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结合胆红素血症,血清胆汁酸增加,肝大、质地异常和粪便颜色改变,其发生率约为活产新生儿的4/万,引起婴儿胆... 胆汁淤积性肝病(CLD)包括肝细胞胆汁形成异常或胆汁自肝细胞经肝内胆管或肝外胆道流出受阻的一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结合胆红素血症,血清胆汁酸增加,肝大、质地异常和粪便颜色改变,其发生率约为活产新生儿的4/万,引起婴儿胆汁淤积的病因较多,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肝病 临床运用 病证结合 婴儿 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肝外胆道 肝内胆管 胆汁形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婴儿肺炎合并胃扭转和胃食管反流的检测特点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周俪姗 鄢素琪 +6 位作者 江治霞 余雷 张红宇 张领领 张丽萍 詹春梅 张林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观察常规抗炎、抗反流与"和中扶正推拿疗法"整复胃扭转的治疗方案对肺炎合并胃扭转、胃食管反流(GER)患儿预后及气道酸碱度的影响,为小婴儿肺炎合并胃扭转、GER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 目的观察常规抗炎、抗反流与"和中扶正推拿疗法"整复胃扭转的治疗方案对肺炎合并胃扭转、胃食管反流(GER)患儿预后及气道酸碱度的影响,为小婴儿肺炎合并胃扭转、GER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武汉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的60例经胸部影像学和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诊断为肺炎合并胃扭转和GER 1~6个月龄患儿,按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1组(30例)和观察2组(30例),观察1组采用24 h上消化道pH值动态监测,观察2组采用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另设经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诊断为胃扭转和GER而无肺炎的对照1组(30例)以及经上消化碘水造影诊断为单纯胃扭转的对照2组(30例).肺炎的治疗按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执行;胃扭转和GER治疗采用体位疗法、饮食疗法、促动力药以及和中扶正推拿疗法〔由5穴组成,取穴及手法依次为:横纹推向板门(直推法)300次、分腹阴阳(拇指分推法)200次、摩腹(顺时针)100次、揉天枢穴100次、揉按双侧足三里各100次.每日推拿1次,每次(15±2)min,共7 d〕.记录观察1组上消化道pH值监测结果;比较观察组2组与对照组间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结果.连续治疗7 d后,观察两个观察组患儿肺炎和胃扭转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转归和治疗前后痰液pH值的变化.结果两个观察组60例患儿胃扭转主要以器官轴型为主(55例,占91.67%),60%以上患儿痰液pH值<7.0.观察1组上消化道pH值动态监测显示酸性反流26例(占86.67%);GER阴性4例(占13.33%),GER阴性患儿pH值<4的反流比例较中度酸性者明显降低〔3.35%(0.77%~8.08%)比26.23%(15.19%~42.87%),P<0.05〕,长反流(>5 min)次数较轻度酸性者明显减少〔次:2(0~5)比7(2~15),P<0.05〕,最长反流时间较轻、中度酸性者明显缩短〔min:5.9(2.5~10.0)比19.2(5.9~51.0)、41.6(16.9~121.0),均P<0.05〕.观察2组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显示病理性反流30例,主要为弱酸反流(占90%),其中近端反流次数占总反流事件的46.07%.观察2组酸反流次数和近端反流次数均较对照1组和对照2组明显增加〔分别为1305(37.72%)比795(25.69%)、136(18.89%)和1594(46.07%)比687(22.20%)、154(21.39%),均P<0.05〕;两个观察组总有效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100%比100%,住院时间(d):7.58±1.09比7.67±1.12,均P>0.05〕.结论在小婴儿肺炎合并胃扭转和GER诊断中,初次选择上消化道碘水造影加胸部影像学检查,能及时明确肺炎和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胃扭转及其分型,是否同时存在GER.24 h上消化道pH值动态监测对酸性反流的判断与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对GER具有一致性,后者还能识别非酸性反流,对反流的诊断更精准.胃扭转合并GER及肺炎患儿的近端反流比值均较高,容易引起呛咳和误吸,临床应重视其早期诊断,及时干预.痰液pH值测定能反映气道内酸碱情况,其操作方便简单,可用于病情实时评估,吸痰还能帮助治疗.本课题组拟定的治疗方案能提高疗效,改善气道酸性环境,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肺炎 胃扭转 胃食管反流 和中扶正推拿疗法
下载PDF
消食健脾合剂联合微生态制剂、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蔡珊珊 江治霞 张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26期2918-2920,共3页
目的观察消食健脾合剂联合微生态制剂、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微生态制剂、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食健... 目的观察消食健脾合剂联合微生态制剂、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微生态制剂、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食健脾合剂,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并随访停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半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食健脾合剂联合微生态制剂、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可显著增加患儿食欲、食量,降低复发率,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消食健脾合剂 微生态制剂 葡萄糖酸锌
下载PDF
32例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鹏 汤建桥 +3 位作者 江治霞 秦欢 易巍 熊小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月1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新冠肺炎并给予中医治疗的32例患儿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流行病学资料、血常... 目的探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月1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新冠肺炎并给予中医治疗的32例患儿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流行病学资料、血常规、病原学资料〔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呼吸道病原学9项、血培养、痰培养〕、临床分型、中医临床症状及舌象、脉象、指纹和中医证型、治疗经过和预后.分析新冠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32例新冠肺炎患儿中男性25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83.02(2.50~180.67)个月.所有患儿均在湖北省武汉市居住,其中亲属为新冠肺炎患者28例,无明确接触史患儿4例.32例患儿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WBC)升高2例(分别为16.09×10^(9)/L和18.16×10^(9)/L),正常29例〔正常参考值(3.85~10.00)×10^(9)/L〕,降低1例(0.75×10^(9)/L);淋巴细胞计数(LYM)偏低1例(0.19×10^(9)/L).病原学提示合并支原体感染10例,甲型流感1例,细菌感染3例;临床分型为轻型30例,重型2例.32例患儿中医证候表现为发热、咳嗽、恶寒、肌肉酸痛、头痛、胸闷、咽痛、呕吐、腹痛、纳差、腹泻、抽搐,其中发热(71.88%)、咳嗽(68.75%)、纳差(40.62%)、腹泻(15.62%)居前4位;舌象以舌红(53.12%)、黄腻苔(87.50%)为主,脉象以滑脉为主(62.50%),指纹以紫色为主(31.25%);中医证型以疫毒郁肺为主(53.13%).经过抗病毒、中药及针对合并症及感染的治疗,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湖北省儿童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为以家庭聚集感染为主;无明显WBC及LYM降低;需要注意支原体、流感病毒及细菌合并感染;临床分型以轻型居多;中医证型以疫毒郁肺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新冠肺炎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儿童 中医证候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除草剂苯黄隆致儿童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鄢素琪 汤建桥 +2 位作者 江治霞 向海鸥 董宗祈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0-251,共2页
间质性肺疾病(ILD)也称弥漫性肺实质性疾病(DPLD)。朱元珏认为这一大组疾病所侵犯的并不仅限于肺间质,由于ILD已为大多数学者所熟悉,常与DPLD通用。钟南山认为ILD是一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或)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ILD)也称弥漫性肺实质性疾病(DPLD)。朱元珏认为这一大组疾病所侵犯的并不仅限于肺间质,由于ILD已为大多数学者所熟悉,常与DPLD通用。钟南山认为ILD是一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或)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病理改变、自然演变过程、治疗方法和预后均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除草剂苯黄隆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急性尿酸升高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珊珊 龙元 +1 位作者 刘宁 江治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4期1469-147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高尿酸血症大鼠脂质过氧化、血清炎症因子、脂联素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各12只。实验组给予灌胃500 mg/kg的次黄嘌呤,同时腹腔注射100 mg/kg氧嗪酸... 目的探讨急性高尿酸血症大鼠脂质过氧化、血清炎症因子、脂联素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各12只。实验组给予灌胃500 mg/kg的次黄嘌呤,同时腹腔注射100 mg/kg氧嗪酸钾诱导短期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检测两组大鼠灌胃前、灌胃后2 h、4 h、8 h的血尿酸、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脂联素(APN)、内皮素(ET-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灌胃前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后2 h、4 h、8 h,实验组大鼠的血尿酸水平较灌胃前显著提高(P<0.05),同时不同时间点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灌胃前的MDA、NO、APN、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后2 h、4 h、8 h,实验组大鼠的MDA、ET-1水平较灌胃前显著提高(P<0.05),NO、APN较灌胃前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NO、AP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DA、ET-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灌胃前CRP、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后2 h、4 h、8 h,实验组大鼠CRP、TNF-α、IL-6水平较灌胃前显著提高(P<0.05),同时实验组CRP、TNF-α、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尿酸升高将导致大鼠炎症反应水平升高、脂质过氧化紊乱及内皮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高尿酸血症 脂质过氧 炎症因子 脂联素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45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红 邓玉萍 +3 位作者 鄢素琪 汤建桥 万琦 江治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2-613,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50 mg·kg-1.d-1,同时给予中药婴肝合剂100 mL,po,全天大致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50 mg·kg-1.d-1,同时给予中药婴肝合剂100 mL,po,全天大致均匀少量多次频服,避开喂奶时间>0.5 h。共4周。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1.11%,对照组7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婴肝合剂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婴肝合剂 肝炎综合征 婴儿
下载PDF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熊小丽 袁凯 +3 位作者 鄢素琪 汤建桥 陈鹏 江治霞 《湖北中医杂志》 2013年第5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中喜炎平注射液和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12月。由3名研究...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中喜炎平注射液和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12月。由3名研究者根据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及统计。结果共纳入6个RCT,共有67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皮疹消退时间的比值比(OR)为-2.26,95%的可信区间(CI)为(-2.47,-2.06),实验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Z=21.57,P<0.001);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的OR为3.32,95%的可信区间(CI)为(2.03,5.44),实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临床报道表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小儿 手足口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Citrin缺陷导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及中药利胆合剂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领领 鄢素琪 +4 位作者 周俪姗 熊小丽 江治霞 汤建桥 袁凯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观察用病证结合模式自主研发的中药利胆合剂方治疗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的临床疗效,为早期诊治NICCD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武汉市儿童医院中西结合科住院期间通过NICCD常见基因位点检测确诊的20例... 目的观察用病证结合模式自主研发的中药利胆合剂方治疗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的临床疗效,为早期诊治NICCD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武汉市儿童医院中西结合科住院期间通过NICCD常见基因位点检测确诊的20例Citrin缺陷导致的NICCD患儿的临床特征。观察中药利胆合剂治疗NICCD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彩色超声测定患儿治疗前后的肝脾肿大情况。结果20例患儿均以3个月内病理性黄疸起病,经治疗临床痊愈15例,好转5例,平均住院时间(14.67±1.56)d。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胆汁酸(TBA)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Bil(μmol/L):64.0±39.5比173.5±54.1,DBil(μmol/L):37.7±24.8比80.9+46.4,ALT(U/L):42.1±25.8比55.0±32.2,TBA(μmol/L):67.5±203比195.0±61.3,均P〈0.05],白蛋白(Alb)、总蛋白(GL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Alb(U/L):37.9±4.7比33.1±4.7,GLB(g/L):17.3±4.0比14.6±2.8,均P〈0.05],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明显缩短(S:38.2±8.3比63.1±24.0,P〈0.05)。彩色超声显示:治疗后肝脾肿大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肝脏肿大(cm):2.12±0.70比3.04-4-0.25,脾脏肿大(cm):0.25±0.03比0.58±0.32,均P〈0.05]。1个月后回访患儿体质量基本在正常范围,平均增长(1.01±0.32)kg,大便颜色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大便次数较人院时减少,15例患儿大便金黄色,5例大便浅黄,无陶土色大便。18例患儿大便次数保持在5次以下,脂肪泻的状况明显好转。结论中药治疗NICCD可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IN缺陷 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 临床特征 利胆合剂
下载PDF
早期血浆置换治疗重症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疗效观察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弢 周俪姗 +4 位作者 熊小丽 邱娅莉 袁凯 江治霞 鄢素琪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3-576,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血浆置换(PE)治疗对重症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ICH)的近期疗效及相关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重症CMV感染ICH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在内科综... 目的 探讨早期血浆置换(PE)治疗对重症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ICH)的近期疗效及相关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重症CMV感染ICH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均接受早期PE治疗.记录患儿一般资料、PE治疗信息、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内)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8例重症CMV感染ICH患儿早期接受PE治疗,男性3例,女性5例;接受PE治疗时年龄(67.38±21.27)d,体质量(4.91±0.86) kg;患儿在PE治疗过程耐受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E治疗显效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达100%.与治疗前比较,经PE治疗后,患儿肝脏肿大程度减小(cm:3.55±0.73比4.81±1.07,P<0.05),脾脏肿大程度无明显变化(cm:2.14±0.68比2.25±0.89,P>0.05),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均明显降低[TBil(μmol/L):72.18±30.49比224.28±73.18,DBil (μmol/L):42.36±26.90比129.00±46.03,TBA (μmol/L):64.08±38.21比130.57±54.33,ALT(U/L):73.25±63.00比178.50±130.85,AST(U/L):91.75±62.83比278.75±196.44,γ-GT (U/L):124.33±74.89比454.75±384.16,ALP(U/L):158.67±67.18比631.88±218.63,均P<0.05],CMV-IgM抗体滴度明显下降(0.35±0.32比1.51±1.26,P<0.05),CMV-IgG抗体滴度无明显变化(4.40±2.30比4.10±2.41,P>0.05).与有效组比较,显效组仅TBA、ALP显著升高[TBA(μmol/L):183.67±23.69比97.33±25.17,ALP (U/L):848.00±54.67比543.25±153.52,均P<0.05].结论 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早期采用PE治疗重症CMV感染ICH患儿的近期疗效明显;TBA和ALP水平较高的患儿对PE治疗的近期疗效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症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 巨细胞病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领领 鄢素琪 +5 位作者 周俪姗 熊小丽 江治霞 吴云涛 丘燕燕 易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CH)中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联性,总结分析ALT在不同病因、病情严重程度ICH中的水平变化,为临床ICH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 目的探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CH)中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联性,总结分析ALT在不同病因、病情严重程度ICH中的水平变化,为临床ICH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诊断为ICH的48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一般情况、个人史、皮肤发生黄染时间、大小便颜色变化、入院后血生化检测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乳酸(Lac)、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甲胎蛋白(AFP)、血糖(GLU)以及肝、脾、胆囊彩超结果、出院时诊断.根据首次检测ALT水平是否在正常参考值范围(7~45 U/L)及住院期间复查ALT的变化趋势,将所有患儿分为ALT持续正常组(112例,A组)、ALT首次正常后转为异常组(59例,B组)、ALT持续异常组(310例,C组),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不同ALT水平各组ICH患儿的病因分布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结果①各组性别、就诊年龄、喂养方式、皮肤黄染发生时间、大便颜色变化、肝、脾、胆囊彩超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A组患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C组(kg:2.90±0.67比3.07±0.60,P<0.05);B组、C组肝脏肿大范围明显大于A组(cm:1.81±1.56、1.57±1.36比1.21±1.18,均P<0.05).③B组和C组的DBil(μmol/L:83.24±45.03、90.97±50.84比67.41±35.02)、ALB(g/L:38.15±6.16、39.09±4.93比35.16±5.67)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5),C组的AST〔U/L:192.5(123.0,315.5)比74.0(48.5,119.5)、85.0(63.0,124.0)〕、TP(g/L:55.41±6.46比50.46±6.08、52.64±8.15)、A/G(2.28±1.19比1.62±1.35、1.77±1.53)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APTT(s:27.32±26.15比39.31±29.42、35.62±26.19)明显低于A组和B组(均P<0.05).④ALT水平与DBil、AST、TBA、TP、A/G均呈正相关(r值为0.182、0.919、0.234、0.180、0.10^(9),P值为0.000,0.000,0.002,0.000,0.017),与TBil、GGT、AFP、APTT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⑤各组不同病因患儿数比较,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胆道闭锁、Citrin缺陷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⑥B组、C组病情严重程度为中、重度病例数比例均高于A组(中度:18.6%、20.3%比8.9%,重度:1.7%、3.9%比0%,均P<0.01).结论ICH患儿ALT水平变化并不能及时反映肝损伤的程度.在NICCD患儿中,ALT水平变化相对较小,而CMV感染在疾病早期ALT水平可明显升高,持续监测ALT有助于对ICH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 丙氨酸转氨酶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芩柴抗毒合剂对小儿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气营两燔型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毕颖怀 鄢素琪 江治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芩柴抗毒合剂治疗小儿EB病毒(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武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西医诊断为EBV感染IM,且中医辨证为气营两燔型的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自拟芩柴抗毒合剂治疗小儿EB病毒(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武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西医诊断为EBV感染IM,且中医辨证为气营两燔型的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疗程7∽10 d;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芩柴抗毒合剂(组成:黄芩10 g,柴胡10 g,青蒿10 g,连翘20 g,牛蒡子10 g,赤芍10 g,桂枝6 g,牡丹皮10 g,鳖甲10 g,板蓝根20 g,陈皮10 g,甘草10 g)口服,每日1剂,疗程7∽10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情况及白细胞计数(WBC)、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丙氨酸转氨酶(ALT)等指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并观察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56/60)比76.67%(46/60),P<0.05〕,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d:6.9±2.3比7.7±3.4)、体温恢复正常时间(d:2.9±1.4比4.8±1.7)、咽峡炎痊愈时间(d:7.2±3.3比8.0±3.2)、淋巴结缩小时间(d:6.6±2.1比10.2±2.0)、肝脏回缩至正常时间(d:7.8±1.7比9.6±2.0)、WBC恢复正常时间(d:7.22±1.78比10.67±1.97)、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恢复正常时间(d:7.24±1.86比11.15±1.65)、ALT恢复正常时间(d:8.44±1.83比11.43±2.65)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芩柴抗毒合剂治疗小儿EBV感染传染性IM气营两燔型,能有效改善IM患儿的临床症状,有助于肝脾肿大早期回缩,能促进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等检验指标及时恢复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柴抗毒合剂 EB病毒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气营两燔型
下载PDF
钙敏感受体在急性淤胆型肝炎模型大鼠中的表达及大黄素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文彬 鄢素琪 +4 位作者 汤建桥 周俪姗 黄娟 熊小丽 江治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64-2667,共4页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在急性淤胆型肝炎模型大鼠中的表达及大黄素的作用。方法 将30只SPF级离乳后幼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熊去氧胆酸组、大黄素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组灌胃相应...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在急性淤胆型肝炎模型大鼠中的表达及大黄素的作用。方法 将30只SPF级离乳后幼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熊去氧胆酸组、大黄素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组灌胃相应药物。第5天,各组(正常组除外)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50 mg/kg一次灌胃建立急性淤胆型肝炎大鼠模型,造模后48 h留取标本。检测血清TBIL、DBIL、TBA、ALT、AST、γ-GT、ALP水平,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CaSR mRNA和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BIL、DBIL、TBA、ALT、AST、γ-GT、ALP水平,CaSR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水平,CaSR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与地塞米松组、熊去氧胆酸组比较,大黄素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水平,CaSR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大黄素组肝脏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地塞米松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比较,大黄素组病理损伤改善更明显。结论 大黄素能够降低α-异硫氰酸萘酯诱导的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其作用优于地塞米松及熊去氧胆酸,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R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胆汁淤积 肝炎 钙敏感受体(CaSR)
下载PDF
利胆合剂君臣组分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丘燕燕 鄢素琪 +4 位作者 周俪姗 熊小丽 江治霞 易巍 秦欢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1-605,共5页
目的建立利胆合剂君臣组分指纹图谱,鉴定其主要活性物质,研究利胆合剂君臣组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制备利胆合剂君臣组分基准溶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利胆合剂君臣组分的指纹图谱,并开展方法学研究。使用Waters Acquity UP... 目的建立利胆合剂君臣组分指纹图谱,鉴定其主要活性物质,研究利胆合剂君臣组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制备利胆合剂君臣组分基准溶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利胆合剂君臣组分的指纹图谱,并开展方法学研究。使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粒径1.8μm,100 mm×2.1 mm),以乙腈、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进样量1μL,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10~600 nm全扫描。结果建立的利胆合剂君臣组分UPLC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各供试液样品指纹图谱峰型一致,可判断茵陈、连翘、熟大黄的药材饮片、提取物和颗粒剂3种样品的药材质量相当;鉴定了绿原酸、连翘苷、连翘脂苷A、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8种主要活性物质。10个批次的利胆合剂君臣组分颗粒剂成分稳定,绿原酸和连翘苷在相应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954.10x+4362.00(R^(2)=0.9995)和y=2097.70x+349.75(R^(2)=0.9999);加样回收率为99.30%~102.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5%~0.23%。结论利胆合剂君臣组分的UPLC指纹图谱和主要活性物质鉴定表征了利胆合剂整体与部分的差异,为利胆合剂组方的成药制剂开发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也为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胆合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活性物质
下载PDF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肠道菌群的特征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红 江治霞 +1 位作者 汤建桥 邓玉萍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CH)肠道菌群特征。方法:收集武汉儿童医院符合ICH标准的患儿及健康儿童粪便标本20例。所有标本均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后,通过α多样性、LEfSe进行差异分析,比较ICH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肠道菌群的... 目的:观察并分析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CH)肠道菌群特征。方法:收集武汉儿童医院符合ICH标准的患儿及健康儿童粪便标本20例。所有标本均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后,通过α多样性、LEfSe进行差异分析,比较ICH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肠道菌群的构成、粪菌丰度和差异性等特征差异。结果:ICH组患儿粪菌丰度(Chao1指数)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多样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fSe软件分析提示,在粪菌门水平方面,ICH组患儿粪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度较健康对照组患儿显著降低(LDA>4,P<0.05)。粪菌属水平方面,ICH组患儿粪菌中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丰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患儿显著增加(LDA>4,P<0.05),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丰度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LDA>4,P<0.05)。结论:ICH患儿发生了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肠道菌群丰度下降,有益共生菌(双歧杆菌属)减少,而机会致病菌(肠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择时中药口服防治2~5岁儿童支气管哮喘30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鄢素琪 王清华 +1 位作者 江治霞 熊小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季节加用中药防喘合剂择时口服预防2~5岁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0名2~5岁哮喘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0例,并按年龄段分层。观察组在常规预防方案基础上,根据不同季节加用中药防... 目的观察在不同季节加用中药防喘合剂择时口服预防2~5岁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0名2~5岁哮喘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0例,并按年龄段分层。观察组在常规预防方案基础上,根据不同季节加用中药防喘合剂择时口服。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案。随访1年,观察两组预防前后哮喘发作次数、发作程度。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明显减少2~5岁以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择时口服能有效防治2~5岁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降低患儿哮喘样症状发生人数,提高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中医药疗法 咳嗽 支气管哮喘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