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类预制菜调味酱的风味特征分析
1
作者 江津津 毛小晓 +2 位作者 贾强 蔡施平 李昊璇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探究肉类预制菜调味酱的风味特征,以4种预制菜调味酱为样本,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其挥发性气味差异并用理化方法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应用电子舌味觉系统分析其味觉特征指标,发现“咸味、鲜味、丰富性(鲜味回味)”是有效味觉指标。四... 为探究肉类预制菜调味酱的风味特征,以4种预制菜调味酱为样本,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其挥发性气味差异并用理化方法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应用电子舌味觉系统分析其味觉特征指标,发现“咸味、鲜味、丰富性(鲜味回味)”是有效味觉指标。四个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和感官评分无显著关系,脂肪含量与风味有一定关系。GC-IMS分析表明样品的气味差异较明显,共测出挥发性化合物49种,样品4中香气化合物有26种,样品1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最少。电子鼻和电子舌多个传感器对样品具有明显应答,样品4与其他样品的气味差异最大。样品1和2的咸味值大且接近,2号样品的鲜味和丰富性要明显高于1号,样品3和4的咸味、鲜味和丰富性指标均不同,3号样品的这三个指标均要高于4号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菜 风味 GC-IMS 电子鼻 电子舌
下载PDF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督导工作实践探索
2
作者 王英 江津津 黄利华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缺少系统化设计、内容建设不足、教师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模式创新不足以及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不灵活等主要问题,从教育教学督导视角,提出了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加强思政资源建设、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缺少系统化设计、内容建设不足、教师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模式创新不足以及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不灵活等主要问题,从教育教学督导视角,提出了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加强思政资源建设、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全面客观的思政育人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建设措施,构建了基于质量标准的课程思政督导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督导视角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具有抗氧化活性青稞酒糟蛋白酶解液对H_(2)O_(2)诱导HepG2细胞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陈丽花 陈少华 +4 位作者 荣玉芝 冯声宝 张叶挺 钟研威 江津津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8,共11页
为实现青稞酒糟的高值化利用,该研究在提取青稞酒糟蛋白基础上,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为指标优化了青稞酒糟蛋白酶解液的制备工艺,并对该酶解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细胞保护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青稞水酒糟和青稞白酒糟均含有... 为实现青稞酒糟的高值化利用,该研究在提取青稞酒糟蛋白基础上,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为指标优化了青稞酒糟蛋白酶解液的制备工艺,并对该酶解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细胞保护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青稞水酒糟和青稞白酒糟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1.46 g/100 g和18.47 g/100 g;超声纤维素酶法辅助碱提酸沉法对青稞水酒糟的蛋白提取率高达76.10%(m/m),白酒糟的为29.88%;碱性蛋白酶最适合用于青稞水酒糟蛋白的酶解,其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60(m/V),超声时间15 min,酶添加量3.7%(m/m)及酶解时间3.5 h,此条件下制得的青稞水酒糟蛋白酶解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达95.02%;不同浓度的青稞水酒糟蛋白酶解液对HepG2细胞活力没有负面影响;随着青稞水酒糟蛋白酶解液浓度的升高,对经H_(2)O_(2)诱导的细胞内ROS逐渐降低,酶解液浓度为5.0 mg/mL(m/V)时可使受损细胞内的ROS比损伤组低约50%。该研究成果可为青稞水酒糟蛋白酶解液的制备及其在保健食品、化妆品中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酒糟 蛋白酶解液 抗氧化活性 细胞活性
下载PDF
广式白腐乳风味特性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津津 董蕾 +3 位作者 万红霞 张越华 钟研威 蔡施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5-192,共8页
为探究广式白腐乳的风味特性差异,并探索咸鲜调味料的风味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电子鼻、电子舌和氨基酸分析技术对5类广式白腐乳进行气味差异分析和滋味特性对... 为探究广式白腐乳的风味特性差异,并探索咸鲜调味料的风味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电子鼻、电子舌和氨基酸分析技术对5类广式白腐乳进行气味差异分析和滋味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丁酸丁酯、丁二酮、甲基丁醛、庚烯醛和丙酸等化合物是不同广式白腐乳中共有的高含量挥发性化合物。GHFR和LFFR与其他样品的气味差异明显。广式白腐乳的关键挥发性化合物包括乙醇、呋喃类、吡嗪类、二甲基三硫、糠醛、含氮化合物等。GHFR被鉴定出更多特征气味化合物。PCA分析结果表明,CBFR、HTFR和GZHFR的气味响应区域集中甚至重合,挥发性气味相近。电子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样品在甜味、苦味、涩味和回味上的差异很小。游离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LFFR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广式白腐乳均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电子鼻、电子舌和GC-IMS等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对广式白腐乳的风味甄别十分有效。5类广式白腐乳的气味差异明显,滋味差异不明显。GHFR和LFFR的风味更丰满,典型性突出。风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后期关键工序“灌汤后酵”时添加的酒和卤汁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白腐乳 电子鼻 电子舌 气相离子迁移谱 风味差异
下载PDF
海鲜调味汁风味特性差异比较分析
5
作者 江津津 张挺 +3 位作者 郑玉玺 王欢 严静 钟研威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8-297,共10页
该研究分析了市售常见海鲜调味汁风味特性的差异,应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智鼻、智舌技术研究其风味特点,结合游离氨基酸分析和感官评价员的量化描述(QDA)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对比鉴别。乙酸乙酯在5种海鲜酱油样品中含量较高峰... 该研究分析了市售常见海鲜调味汁风味特性的差异,应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智鼻、智舌技术研究其风味特点,结合游离氨基酸分析和感官评价员的量化描述(QDA)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对比鉴别。乙酸乙酯在5种海鲜酱油样品中含量较高峰强度值均在6700以上,乙酸乙酯在特级鱼露中的峰强度为566.73,在上等蚝油中的峰强度值为80.71。海鲜酱油样品中苯乙醛和异戊醇含量也较高,峰强度数值均在1700以上。海鲜调味汁中的糠醛含量则无显著规律。海鲜味酱油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0.143 nmol/μL,上等蚝油的总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其中谷氨酸占总鲜味氨基酸总量的99.82%。电子鼻和电子舌能高效判别海鲜调味汁的气味和滋味差异,GC-IMS能快速筛选关键特征气味化合物。电子舌分析结果和QDA结果有高度一致性。蚝油和鱼露与其他样品的气味差异显著,昆布酱油和牡蛎酱油在气味上接近,牡蛎酱油和海鲜味酱油的滋味丰富性优于其他样品,蚝油的滋味丰富性最差。智能感官分析技术适于分析海鲜调味汁这类咸鲜调味料,对产品风味品质提升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鲜调味汁 咸鲜调味料 风味 智能 感官分析
下载PDF
蚝油的滋味与质构特征分析
6
作者 江津津 陈庆 +1 位作者 李轩 李昊璇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0-86,共7页
为探究国产蚝油的滋味与质构的特征,以不同产地的7种蚝油为样本,用质构仪分析其硬度、粘性、内聚力、弹性、胶着性特征并测其水分含量,应用电子舌味觉系统分析其味觉特征指标,尤其是咸味和鲜味的差异,发现“咸味、鲜味、丰富性(鲜味回味... 为探究国产蚝油的滋味与质构的特征,以不同产地的7种蚝油为样本,用质构仪分析其硬度、粘性、内聚力、弹性、胶着性特征并测其水分含量,应用电子舌味觉系统分析其味觉特征指标,尤其是咸味和鲜味的差异,发现“咸味、鲜味、丰富性(鲜味回味)”是蚝油的有效味觉指标。由33名志愿者组成感官评分小组进行综合评分,结合感官结果和智能分析结果发现单价和滋味没有正相关关系,质构和食品添加剂直接相关。水分含量对质构和滋味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究。电子舌所有味觉传感器对蚝油的区分性良好,7类样本中HY06的味觉指标和其他样品差异很大,苦味和涩味值最高。HY05和HY03的咸味值最大;HY03的鲜味值最小。不同产地的蚝油在滋味丰富性和咸味上的差异较大,HY07的丰富性值最高,其他样品的丰富性数值分布在0~3之间。智能分析结合评价员感官分析能够更好地指导蚝油风味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蚝油 质构 电子舌 味觉
下载PDF
超声辅助磷酸化对大豆分离蛋白分子及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欢 贾强 +1 位作者 江津津 欧爱芬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238,共6页
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磷酸化手段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并从微观分子特性和宏观凝胶特性两个尺度评估了联合处理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加工性质的机理。结果表明,500 W超声辅助磷酸化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的浊度最高,这表明处理后的蛋白质发生了... 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磷酸化手段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并从微观分子特性和宏观凝胶特性两个尺度评估了联合处理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加工性质的机理。结果表明,500 W超声辅助磷酸化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的浊度最高,这表明处理后的蛋白质发生了适度聚集。其次,超声辅助磷酸化处理有助于降低大豆分离蛋白的分子柔性并导致游离巯基减少,这说明蛋白质分子构象发生了有利于提升凝胶特性的改变。通过进一步分析凝胶特性发现,500 W条件下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的持水性、凝胶强度和弹性均为所有处理组中的最高值。同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也说明超声辅助磷酸化有利于大豆分离蛋白在凝胶体系中形成更有序规则的网状结构。本研究从多尺度研究并发现了超声辅助磷酸化处理是改善大豆分离蛋白分子及凝胶特性的有效手段,为食品蛋白质改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超声 磷酸化 分子特性 凝胶特性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纳米金比色法快速检测肠炎沙门氏菌
8
作者 董蕾 黄利华 +1 位作者 江津津 郑玉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55-160,共6页
该文以肠炎沙门氏菌为研究对象,开发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纳米金可视化检测方法。通过优化体系内适配体浓度,研究纳米金-适配体体系的肠炎沙门氏菌检测限、特异性及适用温度;同时以人工污染样品为例,评价纳米金-适配体的加标回收率。结果显... 该文以肠炎沙门氏菌为研究对象,开发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纳米金可视化检测方法。通过优化体系内适配体浓度,研究纳米金-适配体体系的肠炎沙门氏菌检测限、特异性及适用温度;同时以人工污染样品为例,评价纳米金-适配体的加标回收率。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肠炎沙门氏菌,对其他食源性致病菌无特异反应。通过条件优化,在适配体浓度200 nmol/L下,肠炎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限为9.3×10^(1)CFU/mL,其线性范围为10^(3)~10^(7)CFU/mL,线性方程为y=0.1878x-0.146(R^(2)=0.9913)。检测人工污染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3.68%~117.89%。利用核酸适配体纳米金比色法进行肠炎沙门氏菌的检测操作简便、结果可视;通过调整核酸适配体可进行其他致病菌的检测,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纳米金 肠炎沙门氏菌 可视检测 比色
下载PDF
发酵米荞对高脂肪秀丽隐杆线虫的降脂及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严静 薛秋艳 +5 位作者 王旸 陈汶意 谢诗晴 江津津 黎攀 杜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5,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发酵米荞的降脂及抗氧化作用。以高糖(10 mmol/L)诱导建立秀丽隐杆线虫高脂肪模型,经发酵米荞干预后,测定其对高脂肪线虫寿命、运动能力、产卵量、活性氧(ROS)水平、抵抗氧化应激能力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同时,检测了其对... 本文旨在研究发酵米荞的降脂及抗氧化作用。以高糖(10 mmol/L)诱导建立秀丽隐杆线虫高脂肪模型,经发酵米荞干预后,测定其对高脂肪线虫寿命、运动能力、产卵量、活性氧(ROS)水平、抵抗氧化应激能力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同时,检测了其对高脂肪线虫体内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发酵米荞干预的高脂肪线虫的最大寿命极显著增加30.90%(P<0.01),运动能力极显著提升28.57%(P<0.01),产卵量增加(P>0.05);同时,发酵米荞可以极显著提高高脂肪线虫体内抗氧化酶活性(P<0.01)、降低丙二醛含量及ROS水平(P<0.01),并且极显著提升其抵抗氧化应激能力(P<0.01)。此外,发酵米荞还能极显著降低高脂肪线虫的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降低了56.58%和130.54%(P<0.01)。综上所述,发酵米荞可通过增强抵抗氧化应激能力、减少脂肪沉积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发挥其对高脂肪线虫的降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米荞 秀丽隐杆线虫 降脂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鮸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的制备、分离及理化特性研究
10
作者 霍玉梅 胡晓 +1 位作者 吴燕燕 江津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9,共12页
为实现鮸(Miichthys miiuy)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选用鮸加工副产物鱼碎肉作为原料,以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制备工艺条件,确定胰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时... 为实现鮸(Miichthys miiuy)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选用鮸加工副产物鱼碎肉作为原料,以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制备工艺条件,确定胰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时间4.8 h,加酶量0.21%,pH 8.5,料液比1∶2(m∶V),温度46℃。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酶解产物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前后其抑制活性的变化,绘制酶抑制动力学曲线,并采用SephadexG-25对酶解物进行分离,测定酶解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活性肽经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后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提高至61.97%;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为混合型抑制;酶解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分布在3 kD以下(占91.85%);经G-25分离,F4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58.05%,其<1 kD的肽组分占78.28%;酶解物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相对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 酶解 响应面优化法
下载PDF
不同产地传统鱼露风味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江津津 严静 +4 位作者 郑玉玺 欧爱芬 任芳 陈庆 陈烽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6-214,共9页
为研究不同产地鱼露的风味特色,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gaschromatography-ion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为研究不同产地鱼露的风味特色,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gaschromatography-ion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氨基酸分析仪以及感官量化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onanalysis,QDA)等现代风味分析技术对5种不同产地鱼露(汕头鱼露、东莞鱼露、福建鱼露、泰国鱼露、越南鱼露)中挥发性和非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CIMS和电子鼻都能较好识别不同产地样品间的挥发性风味差异,结合QDA发现,泰国鱼露、越南鱼露和汕头鱼露有相似的整体挥发性风味,其他2种则差异较大。GC-IMS共鉴定出37种特征风味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酯类、酸类及含硫化合物等,HS-SPME-GC-MS共鉴定出47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挥发性酸在汕头鱼露和越南鱼露中占比为78.13%和42.92%。含氮化合物在越南鱼露中占比较大。醇类在福建鱼露中含量最高,在越南鱼露中含量最低。泰国鱼露中含量较多的是芳香类物质。含氮化合物(吡嗪类和呋喃类)和酯类在越南鱼露中含量最高,是特征风味物。汕头鱼露的含硫化合物含量相对最高,是特征风味化合物,包括甲基硫化物和3-甲硫基丙醛。氨基酸是挥发性风味物的前体,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排序为越南鱼露>汕头鱼露>泰国鱼露>福建鱼露>东莞鱼露,但东莞鱼露中的呈鲜味氨基酸占比最高,其中谷氨酸占到93.35%。泰国鱼露的甜味氨基酸占比最高。汕头鱼露中的含硫氨基酸和牛磺酸含量最高。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挥发性特征风味物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露 特征风味 气相离子迁移谱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具有定向微孔结构的丝素蛋白导管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与应用进展
12
作者 万红霞 毛小晓 +2 位作者 江津津 王欢 陈庆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1-96,共6页
丝素蛋白是一种从家养蚕丝中提取的天然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机械性能和降解性能,且提取方便,廉价安全,在药物控制支架和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与功能重建中,神经导管具有不受伦理限制、有... 丝素蛋白是一种从家养蚕丝中提取的天然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机械性能和降解性能,且提取方便,廉价安全,在药物控制支架和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与功能重建中,神经导管具有不受伦理限制、有效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特点。应用定向冷冻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神经导管可以有效促进神经细胞黏附和轴突定向生长。文章对近年丝素蛋白联合定向冷冻技术构建神经导管修复受损周围神经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综述,指出潜在的不足并对丝素蛋白神经导管的未来临床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管 外周神经损伤 丝素蛋白 定向冷冻技术
下载PDF
水产品中汞与甲基汞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江津津 曾庆孝 +3 位作者 阮征 魏东 朱志伟 张立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4-246,共3页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估计某种产品所引起的目标人群的相关疾病的水平。水产品是人类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鱼和贝类含有的甲基汞会危害人体发育中的胚胎和幼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由于水产品中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的营养价...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估计某种产品所引起的目标人群的相关疾病的水平。水产品是人类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鱼和贝类含有的甲基汞会危害人体发育中的胚胎和幼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由于水产品中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的营养价值,故鼓励普通人群食用水产品。但是建议怀孕妇女、乳母和幼儿避免经常食用甲基汞含量高的水产品,并且每人每周消费水产品不超过36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风险评估 甲基汞
原文传递
耐盐微生物对鯷制鱼露风味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江津津 曾庆孝 +2 位作者 朱志伟 晁岱秀 颜楠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28,共4页
研究了鯷制鱼露中的耐盐微生物(耐盐乳酸菌M1、M2和耐盐产蛋白酶菌T1)对其发酵初期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将从鱼露发酵液中分离出来的耐盐微生物经过扩大培养后添加到鱼盐混合物中进行鱼露发酵。在发酵初期,总酸、氨基酸态氮、总... 研究了鯷制鱼露中的耐盐微生物(耐盐乳酸菌M1、M2和耐盐产蛋白酶菌T1)对其发酵初期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将从鱼露发酵液中分离出来的耐盐微生物经过扩大培养后添加到鱼盐混合物中进行鱼露发酵。在发酵初期,总酸、氨基酸态氮、总氮、非酶褐变指数等理化指标都明显优于未添加发酵剂的空白对照鱼露发酵液。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鱼露初期发酵液中分离出来的耐盐乳酸菌M2、产蛋白酶菌T1对鱼露挥发性特征风味成分的形成,尤其是挥发性酸的形成有积极的贡献,而自然发酵的鱼露则很难在发酵初期产生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露 挥发性风味 耐盐乳酸菌 耐盐产蛋白酶菌
下载PDF
罗氏沼虾的气调保鲜 被引量:20
15
作者 江津津 陈椒 +1 位作者 周培根 徐文达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研究不同配比的O2、CO2和 N2的混合气体对罗氏沼虾的气调保鲜效果,采用涂布聚脂/聚丙烯(K-PET/PE)厚度为78μm的复合薄膜,用配比为60%CO2/30%N2/10%O2及配比为75%CO2/20%N2/5... 研究不同配比的O2、CO2和 N2的混合气体对罗氏沼虾的气调保鲜效果,采用涂布聚脂/聚丙烯(K-PET/PE)厚度为78μm的复合薄膜,用配比为60%CO2/30%N2/10%O2及配比为75%CO2/20%N2/5%O2的两种不同的混合气体对罗氏沼虾进行气调保鲜包装,在6℃左右贮藏,通过与空气对照组的比较,发现混合气体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降低TVB-N的生成,而且含有高浓度CO2和低浓度O2的混合气体对微生物繁殖和TVB-N的抑制效果更好,实验结果表明:两组气调包装的罗氏沼虾经感官评定其一级鲜度可保持到第6天,二级鲜度可延续到第1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包装 罗氏沼虾 贮藏期 气调保鲜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混合气体配比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的鱼露香气品质识别 被引量:9
16
作者 江津津 陈丽花 +1 位作者 黎海彬 曾庆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4-377,共4页
为了识别鱼露的品质,并为缩短发酵周期的工艺优选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电子鼻对7种鱼露样品的挥发性气味进行了分析,并与顶空-气质联用(GC-MS)和感官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鱼露香气成分复杂,工艺改良对气味影响很大,电子鼻18个金属... 为了识别鱼露的品质,并为缩短发酵周期的工艺优选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电子鼻对7种鱼露样品的挥发性气味进行了分析,并与顶空-气质联用(GC-MS)和感官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鱼露香气成分复杂,工艺改良对气味影响很大,电子鼻18个金属传感器能很好地将不同样品的气味进行识别。以传统发酵原汁鱼露为标样,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加曲改良工艺的4号样品与标样香气最为接近,相似系数达87.8%,该结果与GC-MS数据和感官分析结果一致,可为鱼露速酿工艺的优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味 主成分分析 品质控制 电子鼻 鱼露
下载PDF
新会青柑茶与橘皮普洱茶的风味差异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江津津 贾强 +3 位作者 谢佩桦 董蕾 陈烽华 任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6-274,共9页
本文研究了广东新会青柑茶和橘皮普洱茶的风味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离子迁移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感官量化描述分析以及色差分析对新会产3种青柑茶和橘皮普洱茶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柑茶的游离氨基酸的... 本文研究了广东新会青柑茶和橘皮普洱茶的风味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离子迁移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感官量化描述分析以及色差分析对新会产3种青柑茶和橘皮普洱茶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柑茶的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橘皮普洱,胎柑cpt1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421.21 mg/100 g),粒径约50 mm的青柑茶cpt3的茶氨酸和儿茶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35 mg/100 g和5.30%。随着柑皮的成熟,青柑茶的多糖含量逐渐增加,升高到51.81 mg/g,汤色渐深,陈皮香气渐淡。橘皮普洱cpt4的多糖含量最高,为57.03 mg/g。两种橘皮普洱有着相近和稳定的茶汤色泽和风味。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初步确定青柑茶的香气活性成分是柠檬烯、γ-松油烯、蒎烯、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橘皮普洱茶的香气活性成分为碳氢化合物、松油醇和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柠檬烯、香芹酚、蒎烯、辛醛、癸醛、紫苏醛、香芹酮、月桂烯、松油烯、乙酸香叶酯和石竹烯被确定为青柑茶的关键特征挥发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柑茶 橘皮普洱茶 固相微萃取 气相离子迁移谱 特征风味 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中性蛋白酶对鯷制鱼露风味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江津津 曾庆孝 +2 位作者 朱志伟 肖宏艳 颜楠楠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9年第2期141-143,共3页
本文研究了中性蛋白酶(As.1398)对发酵初期鱼露风味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将中性蛋白酶(As.1398)添加到鱼盐混合物中进行鱼露发酵后不论是pH值、总酸、氨基酸态氮、总氮、非酶褐变指数等理化指标,还是挥发性特征风味成分,如挥发性短链... 本文研究了中性蛋白酶(As.1398)对发酵初期鱼露风味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将中性蛋白酶(As.1398)添加到鱼盐混合物中进行鱼露发酵后不论是pH值、总酸、氨基酸态氮、总氮、非酶褐变指数等理化指标,还是挥发性特征风味成分,如挥发性短链脂肪酸都明显优于自然发酵的空白对照组,说明在鱼露发酵初期添加中性蛋白酶不仅可以加快蛋白质水解,缩短鱼露生产周期,还对鱼露特征风味物质中挥发性的酸的形成有积极的贡献,而自然发酵的鱼露难以在发酵早期产生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鯷鱼 鱼露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中性蛋白酶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江津津 梁兰兰 +1 位作者 林婉玲 林金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4-992,共9页
研究了鱼露浓郁独特的风味及现代快速发酵工艺所存在的风味品质问题,并综述了近20年来的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探究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是可行的。结果显示,气味指纹技术与气相色谱—人工嗅辨仪—质谱(GC-O-MS)联... 研究了鱼露浓郁独特的风味及现代快速发酵工艺所存在的风味品质问题,并综述了近20年来的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探究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是可行的。结果显示,气味指纹技术与气相色谱—人工嗅辨仪—质谱(GC-O-MS)联用可以探讨鱼露特征风味的形成;鱼露的气味是融合了奶酪味、氨味、腌渍味、酸味、鱼腥臭味和肉香味的复杂刺激性气味,含硫与含氮化合物是特征挥发性化合物;鱼的种类、嗜盐微生物、酶解途径对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形成都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鱼露的挥发性风味是非常复杂的体系,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不是简单因素作用或个别化合物转化导致的。鱼露挥发性化合物研究可以解决鱼露风味品质提升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露 风味 挥发性化合物 发酵 嗜盐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原料鱼酿造鱼酱油的挥发性风味差异 被引量:7
20
作者 江津津 黎海彬 +2 位作者 陈丽花 曾庆孝 朱志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5-198,共4页
采用不同原料鱼在传统工艺下酿造鱼酱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电子鼻测定分析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并与风味品质等级最高的原汁鱼酱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鱼鱼酱油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数量差异很大,蓝圆鯵鱼酱油检出的挥发性... 采用不同原料鱼在传统工艺下酿造鱼酱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电子鼻测定分析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并与风味品质等级最高的原汁鱼酱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鱼鱼酱油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数量差异很大,蓝圆鯵鱼酱油检出的挥发性化合物最为丰富,有17种,其中包括含硫化合物3种、醛6种、酸3种,鱼酱油特征挥发性化合物10种,表现出较好的挥发性风味特性。其次是绿鳍马面鲀鱼酱油,共检出对特征气味有贡献的化合物9种。鯷因其易腐败特性,故而被多用于鱼酱油生产,但其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数量却不是最丰富,尤其是鯷的幼鱼——丁香鱼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少。本研究表明,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总量高,尤其是含硫氨基酸含量高的原料鱼较易形成鱼酱油特征气味,而脂肪含量过高的原料鱼则不适合进行鱼酱油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酱油 风味 挥发性化合物 特征气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