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珠江口与环东京湾地区产业发展及环境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江璐明 张虹鸥 梁国昭 《热带地理》 2005年第4期331-335,345,共6页
对中国环珠江口地区和日本环东京湾地区在地理、产业发展及环境问题等各方面作比较研究,重点阐述了两个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其环境的影响,借鉴东京湾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环珠江口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珠三角和泛珠三角... 对中国环珠江口地区和日本环东京湾地区在地理、产业发展及环境问题等各方面作比较研究,重点阐述了两个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其环境的影响,借鉴东京湾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环珠江口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珠三角和泛珠三角产业发展在空间上的同心圆结构的基础上,指出了环珠江口区产业发展的趋势,提出该地区产业布局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东京湾 产业发展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瀑布旅游资源评价与广州增城白水仙瀑开发 被引量:5
2
作者 江璐明 金利霞 +1 位作者 唐光良 梁国昭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5-89,共5页
从瀑布旅游资源评价三要素出发,在分析比较国内外有知名度的瀑布资源基础上,认为增城白水仙瀑是具备一定审美价值的。结合其成因和特点的分析,给出白水仙瀑开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尤其是关于流量问题的分析。为保证瀑布的流量能达到... 从瀑布旅游资源评价三要素出发,在分析比较国内外有知名度的瀑布资源基础上,认为增城白水仙瀑是具备一定审美价值的。结合其成因和特点的分析,给出白水仙瀑开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尤其是关于流量问题的分析。为保证瀑布的流量能达到瀑布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作为瀑布水源的七星墩水库和白水寨水库的发电功能则要完全转变为旅游服务,调节瀑布水源是开发白水仙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白水仙瀑的开发还应充分结合其深厚的仙姑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瀑布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白水仙瀑 增城市
下载PDF
增城旅游区文脉和旅游品牌营造 被引量:9
3
作者 江璐明 梁国昭 《热带地理》 2006年第4期353-358,共6页
对文脉的概念、组成和作用作了概述和提炼。从增城旅游资源普查而得的旅游资源单体构成中,分析和提炼出增城旅游文脉与仙姑为代表的八仙文化有不解之缘,建议建设增城神仙文化总体旅游品牌,营造“北有蓬莱三岛,南有增城九重”的八仙文化... 对文脉的概念、组成和作用作了概述和提炼。从增城旅游资源普查而得的旅游资源单体构成中,分析和提炼出增城旅游文脉与仙姑为代表的八仙文化有不解之缘,建议建设增城神仙文化总体旅游品牌,营造“北有蓬莱三岛,南有增城九重”的八仙文化氛围,恢复、重建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景区景点。围绕增城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资源整合,打造一批“来此必游”的旅游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城 旅游区文脉 旅游品牌 八仙文化
下载PDF
广州南沙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5
4
作者 江璐明 张虹鸥 金利霞 《热带地理》 2004年第4期376-380,共5页
南沙是广州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点,未来的南沙将以港口码头为中心,建设临港工业基地发展钢铁、造船、机械、汽车制造、石化等大型工业。南沙的建设强调生态优先,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是实现南沙... 南沙是广州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点,未来的南沙将以港口码头为中心,建设临港工业基地发展钢铁、造船、机械、汽车制造、石化等大型工业。南沙的建设强调生态优先,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是实现南沙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沙旅游资源开发应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显现岭南文化特色,科学合理进行旅游资源配置,景观规划必须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等,重点突显南沙水乡特色和滨海新城风貌,保护南沙湿地资源,旅游景区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需要,并依托城市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等,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理念、主题和总体布局构想,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几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环境保护 南沙
下载PDF
广东省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江璐明 李岩 +2 位作者 陈水森 尹剑辉 杨素悦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0-274,共5页
采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研制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能为广东省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快捷、有效的管理手段。文中重点讨论了广东省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结构与功能,并介绍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 采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研制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能为广东省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快捷、有效的管理手段。文中重点讨论了广东省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结构与功能,并介绍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指出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土地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以及统一规范数据统计单元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土地管理 GIS 系统设计 信息系统
下载PDF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广州市生态城市发展战略
6
作者 江璐明 黄光庆 +1 位作者 宫清华 袁少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4期219-222,共4页
在城市发展瓶颈约束和全球资源环境危机不断升温的背景下,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生态城市是广州市实现新型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笔者从新型城市化的本质和内涵出发,通过对广州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和生态体系的现... 在城市发展瓶颈约束和全球资源环境危机不断升温的背景下,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生态城市是广州市实现新型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笔者从新型城市化的本质和内涵出发,通过对广州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和生态体系的现状调研,获取广州市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然后,从生态城市、低碳经济、生态循环的理论方法入手,构建基于广州城市特色的"花城、绿城、水城"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市化 生态城市 花城 绿城 水城
下载PDF
中国热带MIS3气候特征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镇国 张伟强 江璐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82,共6页
本文根据 30多个古气候分析实例 ,探讨中国热带MIS 3气候波动的相位特征、变幅特征和周期特征。MIS 3为回暖期 ,曾出现早、晚 2个暖期 ,晚期比早期更暖。MIS 3的气候与现今的气候相比较 ,东部热带以热湿为主 ,年均温比今高 1°~ 2... 本文根据 30多个古气候分析实例 ,探讨中国热带MIS 3气候波动的相位特征、变幅特征和周期特征。MIS 3为回暖期 ,曾出现早、晚 2个暖期 ,晚期比早期更暖。MIS 3的气候与现今的气候相比较 ,东部热带以热湿为主 ,年均温比今高 1°~ 2℃或 2°~ 2 .5℃ ,年降水量比今多 70 0mm或 40 0~ 50 0mm ;西部热带以凉湿为主 ,年均温与今相似或约低 1 .5℃ ,年降水量比今多 70 0mm左右。MIS 3期间出现 2个冷—暖—冷的旋回 ,平均周期为 1 7.5ka,这与岁差周期大体相符。中国热带MIS 3的气候波动不仅有万年尺度的地球轨道周期 ,也有千年尺度的周期 ,后者与太阳辐射总量本身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 3 热带 中国 古气候 降水量 太阳辐射
下载PDF
基于CITYgreen模型的绿道生态效益评价——以增城市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容容 江璐明 +1 位作者 陈水森 曾献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73-176,I0002,共5页
为科学合理规划与管理城市绿道,采用GIS技术,根据增城市2010年landsat TM数据,运用CITYgreen模型对增城市2010年绿道生态效益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绿道每年固碳量为23 253.42 t,产生的经济效益为584.59万元;每年净化空气50 116.73t,经济... 为科学合理规划与管理城市绿道,采用GIS技术,根据增城市2010年landsat TM数据,运用CITYgreen模型对增城市2010年绿道生态效益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绿道每年固碳量为23 253.42 t,产生的经济效益为584.59万元;每年净化空气50 116.73t,经济效益74.07万元。因此绿道每年固碳及净化空气两项的生态效益就为658.66万元,其中增江东、西岸绿道的生态效益分别为278.64万、377.31万元。结合景观格局分析说明,景观的构成对绿道生态服务效率有关键作用,且耕地对固碳及净化空气的作用不大。可见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道对城市的生态效益贡献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生态效益 增城 CITYgreen模型
下载PDF
珠三角绿道经营管理模式与区域协调机制探究——美国绿道之借鉴 被引量:29
9
作者 金利霞 江璐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5-80,共6页
珠三角区域绿道建设在国内率先起步,当前珠三角各市对绿道的开发运营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绿道网开发运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采用案例归纳研究方法,总结出珠三角区域绿道经营管理的三种主要模式:公共机... 珠三角区域绿道建设在国内率先起步,当前珠三角各市对绿道的开发运营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绿道网开发运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采用案例归纳研究方法,总结出珠三角区域绿道经营管理的三种主要模式:公共机构经营管理模式、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和群众参与经营管理模式。研究表明,建立珠三角区域绿道管理的长效机制,必须坚持"政府为主,市场为辅,各种力量相互配合"的策略,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区域调控与协作的管理机制以及"分阶段、分主体、相互融合"的职能分工体系,逐步完成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参与,再到全民参与的绿道建设和管理机制,以实现绿道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区域绿道 经营管理模式 管理机制
下载PDF
中国热带全新世冷波动事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伟强 黄镇国 江璐明 《热带地理》 2002年第4期375-381,共7页
参照 47个实例 ,探讨中国热带全新世 7次冷波动事件的时空分布。认为新冰期Ⅱ和新冰期Ⅲ (第①冷期 )较明显 ,分布较普遍 ,比今降温 1~ 2℃及 <2℃。YD事件在热带陆域为 115 0 0~ 10 2 0 0aBP ,海域为 1140 0~ 10 5 0 0aBP ,降温 ... 参照 47个实例 ,探讨中国热带全新世 7次冷波动事件的时空分布。认为新冰期Ⅱ和新冰期Ⅲ (第①冷期 )较明显 ,分布较普遍 ,比今降温 1~ 2℃及 <2℃。YD事件在热带陆域为 115 0 0~ 10 2 0 0aBP ,海域为 1140 0~ 10 5 0 0aBP ,降温 4~ 6℃。B事件和新冰期Ⅰ的地点偏北 ,降温 2 5~ 3 0℃。第②冷期短暂 ,第③冷期分布局限 ,降温 <1 5℃。年代越近 ,降温幅度越小。东部热带 7次冷事件俱全 ;西部热带冷波动微弱 ;海南岛与南海同步冷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冷波动 热带 中国 时空分布 气候
下载PDF
全新世中国热带北界变迁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镇国 张伟强 江璐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9-364,共6页
本文根据孢粉、动物群、石笋、珊瑚礁、红树林等约 30个全新世古环境分析实例 ,认为年均气温变化 2℃左右 ,就会引起热带界线的变动。热带北界的迁移过程可分 3个阶段 :全新世回暖期北返阶段 ( 1 1 0 0 0~ 85 0 0aB .P .) ,热带北界北... 本文根据孢粉、动物群、石笋、珊瑚礁、红树林等约 30个全新世古环境分析实例 ,认为年均气温变化 2℃左右 ,就会引起热带界线的变动。热带北界的迁移过程可分 3个阶段 :全新世回暖期北返阶段 ( 1 1 0 0 0~ 85 0 0aB .P .) ,热带北界北移 1 .5个纬度 ;升温期北进阶段( 85 0 0~ 5 0 0 0aB .P .) ,向北推进 3~ 5个纬度 ;降温期南归阶段 ( 5 0 0 0~ 30 0 0aB .P .) ,向南回归 1~ 4个纬度。热带北界的展布既有纬度地带性 ,也有经度地带性 ,这与东亚季风、寒潮、台风的影响以及地形格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中国 北界 热带 孢粉 动物群 回暖期 升温期
下载PDF
中国热带第四纪气候波动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镇国 张伟强 江璐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70,共6页
中国热带早更新世气候波动以高频率小幅度为特征。“中更新世革命”发生在MIS20/MIS21之交。中更新世气候波动一般为三大旋回。晚更新世为两大旋回,但有变暖事件D/01~21及变冷事件H1~H6的表现。可以识别末次间冰期MIS5及其阶段5a^5e。... 中国热带早更新世气候波动以高频率小幅度为特征。“中更新世革命”发生在MIS20/MIS21之交。中更新世气候波动一般为三大旋回。晚更新世为两大旋回,但有变暖事件D/01~21及变冷事件H1~H6的表现。可以识别末次间冰期MIS5及其阶段5a^5e。末次亚间冰期有4~7次冷暖波动。末次冰期温度一般比今低1~2℃或3~5℃。终止点Ⅰ为15000~13670aB.P.。终止点Ⅱ为0.135~0.130MaB.P.。新冰期Ⅰ、Ⅱ、Ⅲ都有表现。历史时期出现南北朝冷期、北宋冷期、明清小冰期。近200a的气候,前百年升温,后百年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波动 第四纪 中国热带
下载PDF
GIS与遥感技术在土壤类型数据库中的应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水森 江璐明 彭沛全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3-26,共4页
从分析珠江三角洲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土壤类型图入手,指出了该区目前土壤类型图所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与广州省土壤分类系统的差异,由此提出更新土壤类型图的必要性,并具体说明了更新土壤类型图,建立土壤类型数据库的方法和过程。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土壤类型数据加 建立 GIS 遥感
下载PDF
从史前考古论中国热带地理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伟强 黄镇国 江璐明 《热带地理》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参照60多处考古遗址的资料,认为史前时期古人类的活动及热带动物群的断续繁衍反映了中国热带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因而生产力的发展比较迟缓,与北方地区相比,磨制石器的出现滞后约3000a,青铜时代滞后约1000a,农牧业滞后2500~3000... 参照60多处考古遗址的资料,认为史前时期古人类的活动及热带动物群的断续繁衍反映了中国热带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因而生产力的发展比较迟缓,与北方地区相比,磨制石器的出现滞后约3000a,青铜时代滞后约1000a,农牧业滞后2500~3000a。无陶时代持续到新石器早期;彩陶和白陶的传入比北方迟2000a。迁徒的采集渔猎生活方式延续到新石器中期,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比北方迟1000~2000a。新石器末期约5000aBP才进入氏族社会,比北方迟约200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考古 中国 热带地理环境 相对稳定性 考古遗址 热带动物群
下载PDF
结合农业科技园建设观光农园的探讨——以潮州鹤陇山农业科技园与观光农园的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君亮 江璐明 《热带地理》 2002年第3期236-240,共5页
广东省经济和旅游业发展位于全国榜首,人多地少全国最为突出,但乡村旅游建设相对滞后。文中通过潮州市郊鹤陇山农业科技园与观光农园规划设计,论述了发展高新技术农业是新世纪广东农业必由之路,提出结合农业科技园建设,叠加农业观光园,... 广东省经济和旅游业发展位于全国榜首,人多地少全国最为突出,但乡村旅游建设相对滞后。文中通过潮州市郊鹤陇山农业科技园与观光农园规划设计,论述了发展高新技术农业是新世纪广东农业必由之路,提出结合农业科技园建设,叠加农业观光园,把生态农业建设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是广东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 观光农园 广东 乡村旅游 旅游文化
下载PDF
第四纪中国热带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镇国 张伟强 江璐明 《热带地理》 2004年第3期205-211,共7页
根据20多个有关沉积、δ18O、孢粉、石笋等分析实例,并与代表全球变化的气候曲线进行对比,认为中国热带万年尺度气候变化的机制,早更新世为轨道驱动,中更新世为季风环流的非轨道驱动,晚更新世为轨道驱动,这个过程与青藏高原隆起的高度... 根据20多个有关沉积、δ18O、孢粉、石笋等分析实例,并与代表全球变化的气候曲线进行对比,认为中国热带万年尺度气候变化的机制,早更新世为轨道驱动,中更新世为季风环流的非轨道驱动,晚更新世为轨道驱动,这个过程与青藏高原隆起的高度和速率有关。晚更新世的千年尺度变化和小冰期的百年尺度变化,其机制是受太阳常数周期性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热带 中国
下载PDF
广东省科技旅游开发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利霞 江璐明 《热带地理》 2005年第4期367-371,共5页
基于近年来我国科技旅游的发展及前人的有关研究,初步概括了广东省科技旅游资源概况及其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科技兴旅”战略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广东四大科技旅游圈的设想,进一步提升广东省“科技兴旅”的战略地位。... 基于近年来我国科技旅游的发展及前人的有关研究,初步概括了广东省科技旅游资源概况及其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科技兴旅”战略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广东四大科技旅游圈的设想,进一步提升广东省“科技兴旅”的战略地位。最后为广东省进一步发展科技旅游、将科技旅游培育为广东优势品牌,以及对如何进行科技旅游产品的策划等,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科技旅游资源 科技旅游
下载PDF
粤东北山区区域旅游资源优势组合的研究——兼论五华县旅游资源的组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利霞 张伟强 江璐明 《热带地理》 2004年第1期73-77,共5页
分析了粤东北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区域旅游资源组合层次,提出应从纵、横向上对粤东北山区进行资源的有机整合。基于五华县"山、水、泥"生态旅游资源组合优势以及客家文脉之旅的区域组合优势,探讨如何... 分析了粤东北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区域旅游资源组合层次,提出应从纵、横向上对粤东北山区进行资源的有机整合。基于五华县"山、水、泥"生态旅游资源组合优势以及客家文脉之旅的区域组合优势,探讨如何从客家文脉、资源布局、线路组织、产品开发、精品培育、建设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组合战略,促进五华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粤东北山区独特资源,盘活山区旅游区位非优区旅游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优势组合 区域经济 生态旅游 五华县 粤东北山区
下载PDF
科学、规范、全面、高质、完整——广州增城市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体会
19
作者 戴光全 江璐明 杨丽娟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资源普查 城市旅游 广州市 试点 科学 旅游资源分类 国家标准 增城市 县级市 旅游局
下载PDF
重振“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雄风建设广州国际性港口和物流中心
20
作者 徐君亮 江璐明 《人民珠江》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西汉 ,完善于东晋南朝 ,在隋唐宋时广州发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和世界东方港市。明清实行“海禁” ,但广东经济较全面发展 ,民间对外贸易十分活跃 ,朝廷实行比较灵活政策 ,广州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西汉 ,完善于东晋南朝 ,在隋唐宋时广州发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和世界东方港市。明清实行“海禁” ,但广东经济较全面发展 ,民间对外贸易十分活跃 ,朝廷实行比较灵活政策 ,广州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环球贸易的唯一大港 ,航线遍及亚、欧、美、澳各大洲。简介广州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指出外贸货运量偏低、集装箱运输滞后、国际航线少的根本原因在于港口和航道不能适应国际通用的第四、五代集装箱船和散货轮日益大型化的通航要求 ,论证了建设南沙 5万t级以上泊位深水大港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必要性 ,以及区位交通、自然条件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问题。认为建设南沙 5万t级以上泊位大港区的技术关键在于合理选择新港址和开辟可持续发展的广州出海航道 ;并结合个人研究 ,提出了开发龙穴岛港区—矾石水道—铜鼓航道作为广州港出海航道的独立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性港口 海上丝绸之路 国际物流中心 广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