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D重建技术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膝关节形态差异
1
作者 林天烨 江禹来 +6 位作者 何晓铭 何敏聪 李子祺 陈镇秋 张庆文 何伟 魏秋实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3D重建技术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膝关节参数的差异,为DDH患者行髋膝手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前瞻性招募127例DDH患者,其中单侧DDH组98例,双侧DDH... 目的本研究通过3D重建技术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膝关节参数的差异,为DDH患者行髋膝手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前瞻性招募127例DDH患者,其中单侧DDH组98例,双侧DDH组29例(58膝),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10例。单侧DDH组男28例,女70例;平均年龄(35.40±11.62)岁。双侧DDH组男7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17±12.58)岁。对照组男32例,女78例;平均年龄(35.82±11.49)岁。收集三组患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基于三维重建模型下测量膝关节相关参数,股骨内侧髁宽度(width of medial femoral condyle,WMFC)、股骨外侧髁宽度(width of lateral femoral condyle,WLFC)股骨内侧髁高度(height of medial femoral condyle,HMFC)、股骨外侧髁高度(height of lateral femoral condyle,HLFC)、胫骨内侧平台宽度(width of medial tibial platform,WMTP)、胫骨外侧平台宽度(width of lateral tibial platform,WLTP)、股骨前关节边缘距离(femoral an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FAJED)、股骨后关节边缘距离(femoral pos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FPJED)、胫骨前关节边缘距离(tibial an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TAJED)、胫骨后关节边缘距离(tibial pos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TPJED)、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胫骨近端后侧角(posterior proximal tibial angle,PPTA)、股骨远端后侧角(posterior distal femoral angle,PDFA)。对比三组膝关节正视位图、侧视位图及角度相关参数。结果对照组WLFC、WLTP、LDFA显著大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P<0.05),单侧DDH组WLFC、WLTP、LDFA显著大于双侧DDH组(P<0.05)。对照组HMFC显著小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P<0.05),双侧DDH组HMFC大于单侧DDH组(P<0.05)。对照组WMTP显著小于单侧DDH组(P<0.05),单侧DDH组WMTP显著大于双侧DDH组(P<0.05),双侧DDH组WMT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WMFC、HLFC、M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F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TA显著小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P<0.05);此外,三组FAJED、PDFA、P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AJED、PDFA、PPTA显著大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P<0.05),单侧DDH组FAJED、PDFA显著大于双侧DDH组(P<0.05)。对照组FPJED显著大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与单侧DDH组FPJ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AJ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DDH组TAJED显著小于对照组及双侧DDH组(P<0.05)。三组TPJ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患者膝关节外翻角增加,其机制与HMFC增加有关。DDH患者膝关节股骨远端后侧角和胫骨近端后侧角均减少。髋臼发育不良严重程度与膝关节外翻、胫骨后倾斜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膝关节 外翻 三维 影像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后的低蛋白血症:危险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
2
作者 郑泽炜 叶凯静 +5 位作者 张阔 赵庆华 陈秀天 江禹来 易艳梓 张庆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47-3152,共6页
背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后多发低蛋白血症,影响术后愈合及康复。目的:探讨及筛选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为临床中判断全髋关节置换后是否发生低蛋白血症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55例,... 背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后多发低蛋白血症,影响术后愈合及康复。目的:探讨及筛选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为临床中判断全髋关节置换后是否发生低蛋白血症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55例,根据术后第1天是否出现低蛋白血症分为低蛋白血症组238例、正常组117例,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为67%。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脂、麻醉方式、置换前白细胞、置换前红细胞、置换前血红蛋白、置换前血小板、置换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置换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置换前国际标准化比值、置换前凝血酶时间、置换前纤维蛋白原、置换前血沉、置换前C-反应蛋白、置换前D-二聚体、置换前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置换前平均红细胞体积、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置换前降钙素原、置换前红细胞压积等资料。利用SPSS 27.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随后利用R语言(4.3.1)再次对观察指标进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及10倍交叉验证,取二者危险因素交集,使用SPSS 27.0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最终危险因素,通过R语言构建全髋关节置换后低蛋白血症的预测模型,并构建受试者特征曲线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预测能力。结果与结论:①经过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年龄(OR=1.024,P=0.023)、置换前血小板(OR=0.995,P=0.028)、置换前血沉(OR=1.031,P=0.045)在判断置换后是否会发生低蛋白血症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所筛选出的最终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构建受试者特征曲线评估模型预测能力,经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达到0.835(95%CI=0.779-0.891),C-index=0.835,经临床决策曲线计算,模型在阈值为0-0.83可带来更好的临床效能,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与准确性,可为医护人员及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前更好地识别置换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低蛋白血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臀中肌宽度比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袁颖嘉 江禹来 +6 位作者 李津 王珂 王煜 林天烨 张庆文 何伟 魏秋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276-5282,共7页
背景:臀中肌不仅可外展髋关节,在限制股骨头外移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尚缺乏臀中肌状态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臀中肌宽度比、髋关节内侧间隙比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程进展的关系,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臀... 背景:臀中肌不仅可外展髋关节,在限制股骨头外移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尚缺乏臀中肌状态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臀中肌宽度比、髋关节内侧间隙比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程进展的关系,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臀中肌萎缩对股骨头坏死股骨头表面、坏死区应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单侧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出现股骨头塌陷分为塌陷组和未塌陷组,测量并计算患者髋关节内侧间隙比、臀中肌宽度比、Sharp角、臀中肌长度比及臀中肌激活角,对比两组间差异。于初次就诊、随访3,6,12,24个月测量并计算内侧间隙比和臀中肌宽度比,探究这2个指标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程进展中的变化情况。此外,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基于CT数据构建日本骨坏死研究会分型C1型股骨头坏死骨性模型;同时基于MRI数据构建臀中肌模型,分为臀中肌萎缩组(臀中肌宽度比74%-76%)及臀中肌正常组(臀中肌宽度比94%-96%),每组构建10个模型,约束股骨远端的6个自由度为零,对骶骨上表面沿Z轴施加600 N压力。对比两组模型股骨头表面、坏死区应力分布情况、最大应力值及坏死区最大位移。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53髋153例患者,男67例,女86例;②24个月随访时,塌陷组内侧间隙比显著高于非塌陷组(P<0.05),塌陷组臀中肌宽度比显著低于非塌陷组(P<0.05);两组的Sharp角、臀中肌激活角及臀中肌长度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起,塌陷组臀中肌宽度比均低于非塌陷组(P<0.05);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起,塌陷组内侧间隙比均高于非塌陷组(P<0.05);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塌陷组随访时间与内侧间隙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访时间与臀中肌宽度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臀中肌宽度比的回归系数比内侧间隙比大;⑤臀中肌萎缩组股骨头表面出现显著的应力集中,且应力区明显靠外侧,臀中肌萎缩组股骨头表面最大应力显著大于臀中肌正常组(P<0.05);臀中肌萎缩组坏死区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且最大应力位于坏死区边缘;臀中肌萎缩组坏死区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均显著大于臀中肌正常组(P<0.05);⑥提示臀中肌宽度比可以作为一个有效评估臀中肌萎缩改变的指标;随着臀中肌萎缩髋关节内侧间隙增宽,导致股骨头外移,影响髋关节稳定,引起股骨头表面及坏死区应力及位移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臀中肌宽度比 髋关节内侧间隙比 塌陷 力学机制
下载PDF
心脏结构和功能与髋部骨折疾病风险遗传预测的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4
作者 陈秀天 易艳梓 +3 位作者 江禹来 郑泽炜 张阔 张庆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9期752-759,共8页
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来研究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与髋部骨折有因果关系。方法基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主要分析方法是逆方差加权法(IVW),使用加权中位数(WM)和MR-Egger作为补充分析... 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来研究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与髋部骨折有因果关系。方法基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主要分析方法是逆方差加权法(IVW),使用加权中位数(WM)和MR-Egger作为补充分析方法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与髋部骨折的双向因果关系进行探讨。并进行敏感性分析保证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未发现遗传预测的12种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表型与髋部骨折间的因果关联。在反向MR分析中,髋部骨折与左室每搏输出量(β=-0.04,95%CI=-0.08~-0.00,P=0.032)、右室舒张末容积(β=-0.03,95%CI=-0.07~0.00,P=0.047)、右室收缩末容积(β=-0.04,95%CI=-0.07~-0.00,P=0.047)存在因果关联,而与其他心脏MRI表型无显著关系。结论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心脏结构和功能与髋部骨折的因果关系。反之,从基因层面证明了髋部骨折可增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心脏结构和功能 髋部骨折 因果关系 磁共振成像 表型
下载PDF
基于免疫炎症-肠道微生态探讨清热解毒方对痛风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何宪顺 林锟 +7 位作者 陆舜 韦雨柔 田佳庆 江禹来 魏腾飞 林天烨 何敏聪 魏秋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目的探究清热解毒方对痛风小鼠抗炎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只7~8周龄、体重20~22 g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组)、模型组(MOD组)、别嘌醇组(ALLO组)、清热解毒方组(QRJD组),第1~35天每天早上CON组灌胃10 g/0.... 目的探究清热解毒方对痛风小鼠抗炎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只7~8周龄、体重20~22 g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组)、模型组(MOD组)、别嘌醇组(ALLO组)、清热解毒方组(QRJD组),第1~35天每天早上CON组灌胃10 g/0.1 mL羧甲基纤维素,其余各组均灌胃氧嗪酸钾(500 mg/kg)+酵母膏(10 g/kg)混悬液制备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第29天在异氟烷麻醉下,往CON组小鼠右踝关节注射50μL无菌羧甲基纤维素,其余各组小鼠右踝关节注射等量尿酸钠溶液(50 mg/mL)制备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同时各组每天灌服相应药物进行治疗;第35天取材,取材小鼠禁食不禁水6 h,检测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等血液指标,踝关节苏木精-伊红、番红-固绿染色;踝关节免疫组化检测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抗炎指标;收集小鼠盲肠内容物,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1)用药治疗7 d后,与MOD组相比,QRJD组能有效降低疾病模型小鼠血尿酸(P<0.001)、肌酐(P<0.01)、尿素氮(P<0.05)浓度,有效保护肾功能。(2)病理结果提示,与MOD组相比,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QRJD组治疗后,关节滑膜增生有所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得到减轻;番红-固绿发现中药复方软骨排列较前有序,软骨破坏较MOD组减轻,基质未见失染。(3)踝关节免疫组化结果提示CON组、MOD组IL-10、TGF-β1未见明显升高;与MOD组相比,QRJD组的IL-10、TGF-β1表达升高(P<0.05)。(4)肠道菌群交互关系、多样性上,与CON组相比,MOD组特有的OTUs数目增加75个,[JP]而QRJD能减少MOD特有的OTUs数量,更接近CON组;4组间的α多样性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β多样性发现QRJD组的菌群组成更趋向于CON组水平(P=0.001)。(5)肠道菌群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MOD组Ruminococcaceae spp.、Dubosiella sp.、Tyzzerella sp.、Ileibacterium sp.和Bacteroidales spp.等丰度增高(P<0.05);与MOD组对比,QRJD组Lactobacillus sp.、Ligilactobacillus sp.和Bacteroides sp.等丰度上升(P<0.05),且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图显示菌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6)肠道菌群与肾功能、抗炎因子相关性分析中,Dubosiella sp.、Tyzzerella sp.、Bacteroidales spp.的相对丰度与SUA、SCR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Lactobacillus sp.、Ligilactobacillus sp.、Mitochondria spp.与IL-10、TGF-β1抗炎因子呈正相关,其中与TGF-β1较为显著(P<0.05)。(7)COG功能预测提示QRJD组功能集中于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等。结论QRJD能有效调节免疫炎症-肠道微生态紊乱从而治疗痛风疾病,推测其防治痛风的机制是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以及调控Ruminococcaceae spp.、Dubosiella sp、Lactobacillus sp.等差异菌群丰度实现治疗痛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方 免疫炎症 肠道菌群 痛风 高尿酸血症
下载PDF
鼠尾草酚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介导成骨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6
作者 易艳梓 来孟琪 +4 位作者 陈秀天 江禹来 张阔 郑泽炜 张庆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2期40-45,50,共7页
目的研究鼠尾草酚对MC3T3-E1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状态下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阐述鼠尾草酚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力。方法MC3T3-E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0、1.0、2.5、5.0、10.0、25.0、50.0、100.0μmol/L)的鼠尾草酚干预24 h,分析对成... 目的研究鼠尾草酚对MC3T3-E1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状态下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阐述鼠尾草酚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力。方法MC3T3-E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0、1.0、2.5、5.0、10.0、25.0、50.0、100.0μmol/L)的鼠尾草酚干预24 h,分析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选择最佳的鼠尾草酚干预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250.0μmol/L H_(2)O_(2)干预)、鼠尾草酚低浓度组(250.0μmol/L H_(2)O_(2)+2.5μmol/L鼠尾草酚)、鼠尾草酚高浓度组(250.0μmol/L H_(2)O_(2)+5.0μmol/L鼠尾草酚),各组细胞干预24 h。比较各组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矿化面积比例,Runx2、Osterix、COL1A mRNA表达及Nrf2、HO-1、SOD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选择2.5、5.0μmol/L鼠尾草酚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OS、MDA含量及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ALP活性,矿化面积比例,Runx2、Osterix、COL1A mRNA及SOD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鼠尾草酚低、高浓度组ROS、MDA含量降低;ALP活性,矿化面积比例,Runx2、Osterix、COL1A mRNA表达及Nrf2、HO-1、SOD2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鼠尾草酚低浓度组比较,鼠尾草酚高浓度组ALP活性、矿化面积比例及HO-1蛋白表达升高(P<0.05);鼠尾草酚低、高浓度组ROS,MDA含量,Runx2、Osterix、COL1A、HO-1 mRNA及Nrf2、SOD2 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尾草酚可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调控MC3T3-E1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进而促进成骨分化,减轻骨质疏松进程中骨代谢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酚 骨质疏松症 成骨分化 Nrf2/HO-1信号通路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分布规律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9
7
作者 田佳庆 何敏聪 +7 位作者 韦雨柔 何宪顺 钟原 江禹来 詹芝玮 魏腾飞 何晓铭 魏秋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4996-5001,共6页
背景:股骨头力学承载能力下降是引起股骨头塌陷的主要原因,而囊性变的产生影响了髋关节正常的力学传导途径,但目前很少有文献对股骨头坏死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关系进行探索。目的:结合热力图模型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结果探讨激素性股骨... 背景:股骨头力学承载能力下降是引起股骨头塌陷的主要原因,而囊性变的产生影响了髋关节正常的力学传导途径,但目前很少有文献对股骨头坏死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关系进行探索。目的:结合热力图模型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结果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的分布规律及病理特点。方法:以2021年6-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被诊断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30例(30髋)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轮廓线,将轮廓线匹配至标准股骨头模型上,对轮廓线进行热图呈现;统计股骨头坏死位置与坏死面积,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股骨头标本骨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构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热力图及结合股骨头病理结果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好发于股骨头中外侧柱,相较于内侧柱囊性变的面积而言,外侧柱囊性变面积最大,且随着囊性变发生位置的内移,其面积也会随着减小;②并且囊性变周围散在分布微小骨折线,它可能是影响股骨头力学承载能力和头内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囊性变 热力图 微骨折 力学承载 分布规律 病理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