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PET/CT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恶变术后复发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
作者 江茂情 孙龙 吴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01-303,共3页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腹壁内,主要表现为腹壁包块伴或不伴周期性腹痛.该病发病率低,占所有子宫内膜异位的0.03%~3.5%[1].常继发于剖宫产术后,少数见于阑尾、...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腹壁内,主要表现为腹壁包块伴或不伴周期性腹痛.该病发病率低,占所有子宫内膜异位的0.03%~3.5%[1].常继发于剖宫产术后,少数见于阑尾、腹腔镜卵巢切除、异位妊娠等术后[2-3].文献报道足月剖宫产后AWE发生率为0.03%~0.4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下载PDF
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油乳剂在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杰 荆涛 +3 位作者 滕飞 江茂情 叶贤旺 黄求理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5期567-568,共2页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油乳剂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满足条件的巨块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吡柔比星(THP)碘油乳剂组,共27例;B组为明胶海绵颗粒联合THP碘油乳剂组,共36例。...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油乳剂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满足条件的巨块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吡柔比星(THP)碘油乳剂组,共27例;B组为明胶海绵颗粒联合THP碘油乳剂组,共3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肿瘤坏死率、肿瘤大小、AFP值的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生存期差异。结果 A、B两组术后1个月肿瘤坏死率、术后1个月两组肿瘤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术后3个月,A组肿瘤最大径较术后1个月反而有所增加,而B组肿瘤最大径继续减小。随访表明,B组术后9个月及12个月生存率较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油乳剂治疗巨块型肝癌能提高肿瘤坏死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栓塞 明胶海绵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学术前定位诊断原发性及继发于慢性肾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3
作者 梅威琪 江茂情 +5 位作者 马丽娟 褚玉 闯振蕾 冯金 王珏 楼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92-1496,共5页
目的对比^(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与超声术前定位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及继发于慢性肾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价值。方法纳入113例术前接受^(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 目的对比^(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与超声术前定位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及继发于慢性肾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价值。方法纳入113例术前接受^(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和颈部超声检查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患者,包括95例PHPT及18例慢性肾病SHPT;以术后病理为标准,分析各影像学方法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结果术后病理共于95例PHPT中诊断108处病灶,其中90处显像阳性、18处阴性;于18例慢性肾病后SHPT中诊断46处病灶,其中44处显像阳性、2处阴性。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和超声定位诊断PHPT的准确率分别为87.96%(95/108)、92.59%(100/108)和79.63%(86/108),定位诊断慢性肾病后SHPT准确率分别为58.70%(27/46)、86.96%(40/46)和71.74%(33/46),双时相平面显像对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01)。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及超声诊断PHPT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于慢性肾病后SHPT,SPECT/CT显像诊断准确性率显著高于双时相平面显像(P=0.004)而与超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双时相平面显像与超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74)。结论^(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及超声术前定位诊断HPT准确率较高。双时相平面显像诊断PHPT效能优于慢性肾病后SPHT;推荐对慢性肾病后SHPT优先行SPECT/CT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高分辨率胸部CT成像特点与COPD急性加重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叶贤旺 江茂情 +1 位作者 张杰 黄求理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9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成像中肺气肿和支气管管壁增厚与COPD急性加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高分辨率常规胸部CT扫描患者8 825例,共208例COPD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视觉CT评估分级系统,对肺气肿和支气管管壁增厚进行评分。采用Cox比...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成像中肺气肿和支气管管壁增厚与COPD急性加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高分辨率常规胸部CT扫描患者8 825例,共208例COPD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视觉CT评估分级系统,对肺气肿和支气管管壁增厚进行评分。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的风险比(HRs)和95%CI评估高分辨率CT表现与COPD急性加重的相关性。结果 共208例COPD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在重度肺气肿(分值≥7)和重度支气管管壁增厚(分值≥3)的患者中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自的HRs及95%CI分别为5.2(95%CI:3.8-7.3)和4.7(95%CI:3.2-6.5)。结论 高分辨率CT探测的形态学改变评估肺气肿、支气管管壁增厚的严重程度与COP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有效预测COPD急性加重的可能性,特别是重度肺气肿及重度支气管管壁增厚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肺气肿 支气管管壁增厚 肺疾病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结合磁共振多参数及功能成像在不孕不育血精症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沈鲁娜 廉艳东 +1 位作者 黄求理 江茂情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5期659-661,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结合磁共振(MRI)多参数及功能成像在不孕不育血精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不孕不育血精症患者30例作为异常组,另选取同期30例因直肠包块、淋巴瘤、股骨头缺血坏死或强制性脊柱炎等疾病而进行TRUS和MRI...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结合磁共振(MRI)多参数及功能成像在不孕不育血精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不孕不育血精症患者30例作为异常组,另选取同期30例因直肠包块、淋巴瘤、股骨头缺血坏死或强制性脊柱炎等疾病而进行TRUS和MRI检查的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正常组)。对两组精囊区域均行TRUS和MRI多参数及功能成像检查。不孕不育血精症患者同期行精囊镜检查,并与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对两组精囊区域的测量参数值包括超声信号的强弱、T1加权(T1WI)、T2加权(T2WI)、弥散加权(DWI)和精囊宽度进行比较。结果不孕不育血精症患者影像学检查与同期行精囊镜检查基本一致。两组精囊区域超声回声强度、T1WI、T2WI、DWI、精囊的宽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结合磁共振多参数及功能成像在不孕不育血精症中的诊断准确可行,可以为不孕不育血精症患者在临床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准确的方向,对血精症的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血精症 超声磁共振成像 精囊镜
下载PDF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美国放射科住院医师Milestone评价系统:诊断放射学最新版解读与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江茂情 郑建军 +3 位作者 章维 闫昆 刘日 张景峰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1年第4期377-383,共7页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诊断放射学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the diagnostic radiology milestone project,DRMP)是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和美国放射学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旨在为评估放射科住院医师或专科医师在培训过程中的核心胜任...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诊断放射学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the diagnostic radiology milestone project,DRMP)是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和美国放射学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旨在为评估放射科住院医师或专科医师在培训过程中的核心胜任力发展历程提供一个框架。首版DRMP自2015年发布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形成了以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价、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相结合的,以形成性、发展性为目的而设计的评价体系,同时支持个人学习者、教育项目和专业的持续质量改进。2019年12月颁布了新版DRMP,在六大核心胜任力等方面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增减,同时还附带补充了指南。该文将对2019版的DRMP详细解读,并在核心胜任力方面与2015版DRMP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新时期的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放射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分阶段目标 核心胜任力 评价
下载PDF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景峰 江茂情 +5 位作者 郑建军 颜勇卿 章维 陈国平 杨正汉 王振常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2年第4期315-320,325,共7页
目的通过调查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现状及其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分析可能的主要原因,探讨改进的措施,以期为我国放射科住培工作同质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12月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形式,对2017年和2018年完成住培... 目的通过调查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现状及其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分析可能的主要原因,探讨改进的措施,以期为我国放射科住培工作同质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12月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形式,对2017年和2018年完成住培的3679名放射科住院医师开展调查。调查范围涵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7大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和西南),共计308个国家级住培放射科专业基地。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住院医师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婚姻、学历等)、培训医院等级、结业后工作去向、培训期间年收入以及基于六大核心胜任力的29个培训项目的执行频率和重要性评价等。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163份(32%),该住院医师群体基本信息中年龄、学历、年收入及毕业后工作去向在不同地区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沿海地区如华东和华南,住院医师更趋年轻化(年龄≤30岁)。高学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占比在东北、华北、华东区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在华南、华中区住院医师结业后工作去向主要集中于三级甲等医院(约占84.7%)。在年收入方面,华东区住院医师(年收入8万元)高于其他区域。29个培训项目中,有19项在不同地区的执行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执行频率最高的CT诊断报告项目是一致的。执行频率排序前9位的为病人照护和知识技能胜任力领域,而沟通合作及职业素养等胜任力的培训频率排序靠后。结论虽然不同地区住院医师的基本信息差异可能会对培训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这种差异的消除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地区间的培训过程存在显著差异是现阶段放射科住培无法同质化的主要原因。未来,我国放射科住培应更多地强调一些软实力,如沟通合作、职业素养等能力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放射科 岗位胜任力 现状
下载PDF
以影像诊断思维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放射科教学病例讨论方法探索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景峰 江茂情 +5 位作者 陈国平 闫昆 章维 张宏彬 刘日 郑建军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1年第4期293-297,共5页
放射科教学病例讨论是培养医学影像专业学员临床影像诊断思维能力的实践教学关键课堂之一。该文详细介绍了放射科教学病例讨论的定义和目的,如何选择有教学价值的临床影像病例用于放射科教学病例讨论,如何设计与实施放射科教学病例讨论... 放射科教学病例讨论是培养医学影像专业学员临床影像诊断思维能力的实践教学关键课堂之一。该文详细介绍了放射科教学病例讨论的定义和目的,如何选择有教学价值的临床影像病例用于放射科教学病例讨论,如何设计与实施放射科教学病例讨论以提升学员的影像诊断思维能力,如何呈现教学病例影像并引导讨论的技巧,以及放射科教学病例讨论与其他基于病例影像的教学方法的比较,旨在为放射科教学病例讨论的同质化、规范化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病例讨论 放射科 临床思维 影像诊断
下载PDF
化疗中期^18F-FDGPET/CT显像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效能 被引量:9
9
作者 江茂情 陈萍 +3 位作者 阮新忠 周文兰 吴湖炳 王全师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化疗中期^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能否提升国际预后指数(IPI)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评估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185例患者(男116例,女69例;平均年龄49岁)资... 目的探讨化疗中期^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能否提升国际预后指数(IPI)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评估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185例患者(男116例,女69例;平均年龄49岁)资料,所有患者化疗前及化疗4个疗程后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并行IPI评分(0~2分为低风险,3~5分为高风险)。采用Deauville五分法将患者分为^18F-FDG PET/CT显像阴性组和阳性组,评估不同IPI风险的PET/CT显像阴性组和阳性组的生存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回归、log-rank分析评价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总生存(OS)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2~146)个月,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60%(111/185)和81%(150/185)。IPI低风险组(114例)与高风险组(71例)2年PFS率[72%(82/114)与37%(26/71)]和OS率[90%(103/114)与63%(4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20.86和13.39,均P〈0.01)。化疗中期PET/CT显像阴性(113例)与阳性(72例)组间2年PFS率[82%(93/113)与24%(17/72)]和OS率[90%(102/113)与51%(37/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66.66和33.11,均P〈0.01)。IPI低风险组中,PET/CT显像阴性(85例)和PET/CT显像阳性(29例)间2年PFS率[88%(75/85)与31%(9/29)]和OS率[96%(82/85)与66%(19/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35.52和11.88,均P〈0.01)。IPI高风险组中,PET显像阴性(28例)和PET显像阳性(43例)2年PFS率[64%(18/28)与19%(8/43)]和OS率[86%(24/28)与49%(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7.33和9.95,均P〈0.01)。结论IPI和化疗中期^18F-FDG PET/CT均能有效评估DLBCL患者预后,后者可进一步提高IPI对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药物疗法 联合 预后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和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江茂情 阮新忠 +3 位作者 陈萍 周文兰 吴湖炳 王全师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表型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I-DLBCL)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的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1月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病理确诊的99例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纳入患者按治疗方案分成单纯化...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表型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I-DLBCL)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的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1月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病理确诊的99例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纳入患者按治疗方案分成单纯化学治疗组和手术联合化学治疗组,按免疫表型分成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GCB型。以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体生存率为评价指标,数据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结果99例GI-DLBCL患者中,51例行单纯化学治疗,48例行手术联合化学治疗;GCB型41例,非GCB型40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2年PF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0.9%和89.5%。单纯化学治疗组2年PF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3.6%和85.0%,分别低于手术联合化学治疗组的79.4%和9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32,P=0.040;χ^2=4.260,P=0.039)。GCB型组2年PF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8.8%和93.9%,非GCB型组2年PF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3.2%和85.6%,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1例GCB型患者中,25例行手术联合化学治疗,16例行单纯化学治疗。手术联合化学治疗患者的2年PFS率为83.1%,高于单纯化学治疗患者的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7,P=0.018)。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案不能作为所有纳入患者和GCB型患者的独立预后评估因子(P均>0.05)。结论免疫分型在GI-DLBCL患者中可能缺乏预后评估价值。尽管手术联合化学治疗在所有纳入患者和GCB型患者中的预后优于单纯化学治疗,但并非独立的预后评估因子,因此选择治疗方案需要评估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手术 化学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18F-FLT评价食管癌照射后早期生物学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茂情 彭添兴 +8 位作者 林勤 孙龙 陈新佳 范文博 罗作明 颜和平 赵龙 黄求理 吴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18F—FLT在评价食管癌细胞及其动物模型经X线照射后早期生物学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体外以5、10和15Gyx线分别照射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照射前及照射后2、4和8h检测细胞对^18F—FLT摄取率的变化、细胞相对存活率和ATP的... 目的探讨^18F—FLT在评价食管癌细胞及其动物模型经X线照射后早期生物学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体外以5、10和15Gyx线分别照射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照射前及照射后2、4和8h检测细胞对^18F—FLT摄取率的变化、细胞相对存活率和ATP的表达情况。将24只荷食管癌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对照(未照射)组;10Gy照射后1、7及15d各1组,分别行^18F—FLT PET显像并测量肿瘤对^18F—FLT的摄取值(T/NT)的变化。显像后处死各组荷瘤裸鼠,取肿瘤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照射前、后瘤组织内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Ki67抗原的表达。组间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照射前细胞对^18F-FLT摄取率为(4.00±0.42)%;经5、10、15Gy照射后2h分别下降至(3.65±0.41)%、(3.17±0.45)%和(2.53±0.28)%;照射后4h分别下降至(2.84±0.35)%、(2.58±0.39)%和(1.80±0.22)%;照射后8h分别下降至(2.71±0.23)%、(1.89±0.31)%和(1.44±0.20)%。与对照组比较,5、10、15q照射后2、4、8h,细胞相对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02,P〉0.05);ATP浓度下降明显,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受照后的^18F—FLT摄取率与ATP浓度呈正相关(r=0.89,P〈0.01)。^18F—FLTPET显像示裸鼠肿瘤呈高摄取,照射前T/NT为2.24±0.06,照射后1、7和15d分别下降至1.99±0.09、1.85±0.04和1.15±0.10。瘤组织对^18F-FLT的摄取值与PCNA、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r=0.83和0.88,均P〈0.01)。结论^18F—FLT在食管癌细胞及肿瘤内摄取的变化能较好地评价其照射后早期生物学响应,^18F—FLTPET有望用于监测食管癌照射后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放射疗法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胸苷 小鼠
原文传递
18F-FLT和18F-FDG评价食管癌细胞照射后超早期生物学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茂情 陈皓鋆 +7 位作者 豆晓峰 陈新佳 林勤 范文博 彭添兴 颜和平 孙龙 吴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比较18F-氟代脱氧胸腺嘧啶(18F-FLT)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在反映食管癌细胞受照后超早期生物学反应的差异.方法 将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分别接受5、10、15 Gy剂量X射线照射,照射后2、4、8h检测细胞对18F-FDG和18F-FLT... 目的 比较18F-氟代脱氧胸腺嘧啶(18F-FLT)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在反映食管癌细胞受照后超早期生物学反应的差异.方法 将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分别接受5、10、15 Gy剂量X射线照射,照射后2、4、8h检测细胞对18F-FDG和18F-FLT摄取率的变化,以及细胞相对存活率和ATP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 5 Gy照射后2、4h,细胞对18F-FDG摄取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减少了9.45%和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5 Gy照后2h,对18F-FDG摄取率却增加了26.5%(=3.04,P<0.05),其余照射组对18F-FDG摄取率均有明显减少(F=25.75,P<0.05).5 Gy照后2h,18F-FLT摄取率(3.65±0.41)%与对照组(4.00±0.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照射组对18F-FLT摄取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F=33.93,P<0.05).在5、10、15 Gy照后2、4、8h,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不同剂量照射后,细胞对18F-FLT摄取率与ATP浓度之间的相关性(r=0.887,P<0.05)优于18F-FDG与ATP浓度之间的相关性(r=0.622,P>0.05).结论 18F-FDG和18 F-FLT两者均可反映食管癌细胞照射后超早期生物学反应,18F-FLT比18F-FDG能较好地反映食管癌细胞照射后超早期生物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18F-氟代脱氧胸腺嘧啶 食管癌细胞 生物学反应
原文传递
^18F-FDG和^18F—FLT PET—CT在肿瘤非手术治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茂情 吴华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39-343,共5页
早期监测肿瘤在不同治疗方法中的疗效已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PET可从分子水平上观察细胞生物学行为,尤其是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特异度。^18F-FDG为葡萄糖类代谢显像剂,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显像剂,... 早期监测肿瘤在不同治疗方法中的疗效已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PET可从分子水平上观察细胞生物学行为,尤其是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特异度。^18F-FDG为葡萄糖类代谢显像剂,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显像剂,因其本身固有的一些特点表现为对肿瘤的非特异性显像。3’-脱氧.3'-^18F-氟胸腺嘧啶(^18F-FLT)为核苷酸类代谢显像剂,在细胞增殖显像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两者在肿瘤监测、分期及疗效评价方面各具特点。该文就PET-CT在肿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探讨两者在监测非手术治疗疗效时何者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氟胸腺嘧啶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疗效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子宫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肺转移一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江茂情 孙龙 +2 位作者 赵龙 罗作明 吴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共2页
患者女,43岁,因心悸、咳嗽、胸痛等不适入院.既往史:2005年曾因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加子宫次全切术”.本院胸部CT示左肺上叶及右肺多发占位,考虑转移瘤可能.为明确病变性质及原发灶,于本科行全身PET/CT检查.全身PET/CT(美国GE Discover... 患者女,43岁,因心悸、咳嗽、胸痛等不适入院.既往史:2005年曾因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加子宫次全切术”.本院胸部CT示左肺上叶及右肺多发占位,考虑转移瘤可能.为明确病变性质及原发灶,于本科行全身PET/CT检查.全身PET/CT(美国GE Discovery STE)示子宫呈术后改变,局部囊实性肿块,代谢不高,考虑肌瘤复发并囊肿;左上肺下舌段及右下肺后基底段结节,右下肺背段软组织肿块,大小约8.3 cm×8.6cm,边缘光滑,代谢不高,SUVmax为1.5,考虑良性平滑肌瘤转移可能(图1).在PET/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符合子宫平滑肌瘤(图2).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损害99Tc^m -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一例
15
作者 江茂情 徐唯灵 +1 位作者 阮新忠 赵振亚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9-170,共2页
患者女,30岁,因“反复腰背部疼痛9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1个月”入院。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疼痛,呈持续性,不剧烈,无放射性,晨轻暮重,至本院就诊,考虑“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 患者女,30岁,因“反复腰背部疼痛9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1个月”入院。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疼痛,呈持续性,不剧烈,无放射性,晨轻暮重,至本院就诊,考虑“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每周2次,治疗半年后自觉症状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SPECT/CT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99TC^M 全身骨显像 腰背部疼痛 损害 双下肢麻木
原文传递
18F—FDG和18F—FLTPET对肿瘤放化疗疗效评价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江茂情 吴华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46-151,共6页
PET可从分子水平观察细胞生物学行为。目前,临床上最常崩的葡萄糖代谢显像剂是18F-FDG,而最常用的细胞增殖显像剂是3'-脱氧-3,-18F氟胸腺嘧啶(18F-FLT)。这两种显像剂在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方面已有深入广泛的研究,而在治疗后疗效... PET可从分子水平观察细胞生物学行为。目前,临床上最常崩的葡萄糖代谢显像剂是18F-FDG,而最常用的细胞增殖显像剂是3'-脱氧-3,-18F氟胸腺嘧啶(18F-FLT)。这两种显像剂在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方面已有深入广泛的研究,而在治疗后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近年也很受重视,特别是肿瘤在放化疗前后对18F-FDG和18F-FLT摄取值的变化与肿瘤体积及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之间的关系、该文就18F-FDG和18F-FLT在肿瘤放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氟胸腺嘧啶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原文传递
^18F—FDG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龙 江茂情 +2 位作者 赵龙 罗作明 吴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18F—FDG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的8649例受检者中,诊断为心脏肿瘤者r与0.16%(14/8649)。对这14例患者进行叫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3例;年... 目的研究^18F—FDG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的8649例受检者中,诊断为心脏肿瘤者r与0.16%(14/8649)。对这14例患者进行叫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6.9(35~68)岁。患者最终诊断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5例)、肿瘤病史和临床随访结果(9例)为依据,分析^18F—FDGPET/CT诊断情况。结果14例心脏肿瘤,^18F—FDGPET/CT均作出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其中,转移性肿瘤11例,占78.6%(11/14);原发恶性肿瘤2例,占14.3%(2/14);原发良性黏液瘤l例,占7.1%(1/14)。11例转移性肿瘤的原发肿瘤分别为HCC(8例),肺癌(2例)和食管癌(1例)。2例原发恶性肿瘤均发生转移。13例恶性肿瘤患者SUVmax、为3.2~10.7,高于正常心肌。结论全身^18F—FDG PEF/CT检查对心脏转移及原发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探查心脏恶性肿瘤全身转移情况,从而进行准确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18F—FDGPET/CT诊断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龙 江茂情 吴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9-310,共2页
患儿女,1岁9个月。2011年9月发现有眼眶外侧一黄豆大小包块,未予特殊处理。后包块呈进行性增大并伴右上臂不适。体格检查:右眼眶外侧上方软组织肿胀,局部包块无移动。当地医院右肱骨X线片示:右肱骨中段溶骨性改变(图1a);MRI检... 患儿女,1岁9个月。2011年9月发现有眼眶外侧一黄豆大小包块,未予特殊处理。后包块呈进行性增大并伴右上臂不适。体格检查:右眼眶外侧上方软组织肿胀,局部包块无移动。当地医院右肱骨X线片示:右肱骨中段溶骨性改变(图1a);MRI检查示:有眼眶外侧新生物伴骨质破坏伴明显强化(图1b,1c);相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FDGPET CT诊断 ^18F 儿童 进行性增大 软组织肿胀 溶骨性改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