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嘧菌酯与甲基硫菌灵在荔枝采后贮藏保鲜中的应用及膳食暴露评估
1
作者 肖璐 李晓琴 +6 位作者 唐雪妹 朱富伟 王刚 刘帅 江薰垣 邓义才 万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2-299,共8页
本文探究了常温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对采后荔枝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在贮藏期间通过对荔枝生理指标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较优的杀菌剂配方,并对筛选后的杀菌剂配方进行验证以及膳食暴露评估,最终获得可以在常温贮藏条件下... 本文探究了常温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对采后荔枝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在贮藏期间通过对荔枝生理指标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较优的杀菌剂配方,并对筛选后的杀菌剂配方进行验证以及膳食暴露评估,最终获得可以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延长荔枝货架期的保鲜方法。结果发现,在25℃贮藏条件下,采用25%嘧菌酯1600倍稀释液(M1600)、25%嘧菌酯1600倍稀释液复配70%甲基硫菌灵700倍稀释液(M1600+J700)处理荔枝可以显著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P<0.05),降低果皮的相对电导率(P<0.05)和果实的腐烂率(P<0.05),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较好地维持了荔枝果实的感官品质和食用价值。经对比发现,两种杀菌剂对荔枝的保鲜效果相当,但单独使用M1600在抑制荔枝果皮褐变方面效果较优。通过对贮藏期间荔枝全果和果肉中杀菌剂残留量的检测以及膳食暴露评估发现,单独使用嘧菌酯处理荔枝后整果中嘧菌酯的风险熵RQ远小于1,可以同时达到满足提高荔枝贮藏品质、安全食用以及降低经济成本的目的。该研究为荔枝等非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品质提升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嘧菌酯 甲基硫菌灵 贮藏保鲜 膳食暴露评估
下载PDF
豆野螟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嘉乐 朱佳晨 +2 位作者 江薰垣 徐汉虹 唐雪妹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5-407,共13页
豆野螟Maruca vitrata是豇豆等豆类作物的世界性重要害虫,常年在亚热带地区严重发生,防控难度很大。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难以对其进行长久且有效的控制,因而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强、超范围使用化学农药等诸多不良现象,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 豆野螟Maruca vitrata是豇豆等豆类作物的世界性重要害虫,常年在亚热带地区严重发生,防控难度很大。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难以对其进行长久且有效的控制,因而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强、超范围使用化学农药等诸多不良现象,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态安全。而生物防治作为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与残留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当前我国绿色农业高速发展期更应引起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围绕豆野螟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分别从昆虫性信息素、天敌昆虫资源、昆虫病原物、植物源农药等4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深入探讨了我国豆野螟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前景与方向,为豆野螟绿色防控体系的全方位建设提供参考,助力我国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荚螟 害虫绿色防控 豇豆 农药残留治理 综述
下载PDF
苯基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杀虫活性及对蜜蜂的毒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帅 江薰垣 +2 位作者 张悦 赵晨 徐汉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9,共8页
【目的】以氟虫腈结构为骨架,寻找具有杀虫活性和对环境友好型的苯基吡唑类化合物。【方法】以不同取代基的苯胺为原料,经2步法合成含有不同取代基的苯基吡唑类化合物1~21;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分析确定;采用浸液法测定目... 【目的】以氟虫腈结构为骨架,寻找具有杀虫活性和对环境友好型的苯基吡唑类化合物。【方法】以不同取代基的苯胺为原料,经2步法合成含有不同取代基的苯基吡唑类化合物1~21;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分析确定;采用浸液法测定目标产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生物活性;测定化合物1、5、12和16对中华蜂Apis cerana的急性经口毒性。【结果】化合物1、5、12和16处理小菜蛾24 h的LC50分别为0.26、0.95、0.33和1.10 mg·L^-1,其中化合物1和12对小菜蛾的活性优于氟虫腈。化合物5、12和16对中华蜂的急性经口毒性比氟虫腈(0.05 mg·L^-1)低,但仍属于剧毒,LC50分别为0.21、0.22和0.09 mg·L^-1。构效关系表明,苯环的取代基对苯基吡唑类化合物的活性影响很大,当苯环邻位存在—Cl或—Br、对位为—Cl、—CF3或—OCF3时,化合物对小菜蛾表现出极好的活性。【结论】氟虫腈苯环取代基的替换可以提高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降低对中华蜂的毒性,研究结果对今后芳基吡唑类杀虫剂开发、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吡唑 化学合成 杀虫活性 小菜蛾 中华蜂
下载PDF
新型手性杀虫剂唑虫酯异构体拆分及其在蔬菜中的分析方法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炎 黄聪灵 +4 位作者 江薰垣 陈志廷 王刚 万凯 唐雪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4-643,共10页
以全新手性杀虫剂唑虫酯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手性色谱柱和优化流动相比例,建立了唑虫酯及其氧化代谢物异构体的拆分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小白菜和蕹菜中唑虫酯及其氧化产物手性异构体的分... 以全新手性杀虫剂唑虫酯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手性色谱柱和优化流动相比例,建立了唑虫酯及其氧化代谢物异构体的拆分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小白菜和蕹菜中唑虫酯及其氧化产物手性异构体的分析方法。以纤维素-三(3,5-二氯苯基氨基甲酸酯)共价键合手性柱(Chiral INC)(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乙腈和2 mmol/L甲酸铵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在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唑虫酯4个异构体分离度分别为1.63、2.83和1.74,唑虫酯氧化产物异构体分离度为5.82。通过衍生化的方法进一步确定出峰顺序为RS-唑虫酯、SS-唑虫酯、RR-唑虫酯、SR-唑虫酯、S-唑虫酯氧化产物和R-唑虫酯氧化产物。唑虫酯和其氧化产物的手性异构体分别在1.25~1250μg/L和2.5~25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在蕹菜和小白菜样品中同时添加唑虫酯和唑虫酯氧化产物消旋体进行添加回收试验,添加水平为1、20、400μg/kg(即唑虫酯异构体为0.25、5、100μg/kg;唑虫酯氧化代谢产物异构体为0.5、10、200μg/kg),回收率为72.6%~110.6%,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9.4%以下,其中日内重复性的RSD在0.5%~9.4%之间;日间重复性的RSD在1.0%~8.6%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该研究可为唑虫酯这一新型手性农药的环境行为研究及后续质量控制、药效评价等提供相应的分析技术,为新农药开发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唑虫酯 小白菜 蕹菜 手性分离
下载PDF
糖基氟虫腈在蓖麻体内吸收、转运与降解动态研究
5
作者 文英杰 李德红 +1 位作者 江薰垣 徐汉虹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糖基氟虫腈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和降解动态,为后续糖基导向农药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本试验以2个糖基氟虫腈(GOTF和GOF)为研究对象,蓖麻为模式植物,研究了其韧皮部输导性、子叶吸收和培养液浓度变化,通过Kleier模型预测... 为了研究糖基氟虫腈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和降解动态,为后续糖基导向农药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本试验以2个糖基氟虫腈(GOTF和GOF)为研究对象,蓖麻为模式植物,研究了其韧皮部输导性、子叶吸收和培养液浓度变化,通过Kleier模型预测其吸收输导机制。结果表明:5h内韧皮部液中能检测出糖基氟虫腈,且GOF含量高于GOTF;子叶吸收表明,GOF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子叶中未检出GOTF;在培养液中化合物主要以糖基氟虫腈的形式存在;Kleier模型显示这两个化合物都不具有韧皮部输导性。表明GOTF在子叶中降解快,只能通过质外体途径进入韧皮部,而GOF可通过质外体途径和胞间连丝等共质体途径进入韧皮部,因此,其输导性优于GOT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氟虫腈 蓖麻 吸收转运 降解
下载PDF
稠合杂环化合物唑虫酯对草地贪夜蛾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素青 张志祥 +1 位作者 江薰垣 徐汉虹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0-787,共8页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是一种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的昆虫,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目前已入侵我国14个省区,对我国玉米等种植业造成严重威胁,为做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及...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是一种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的昆虫,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目前已入侵我国14个省区,对我国玉米等种植业造成严重威胁,为做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及时控制其为害。【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唑虫酯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唑虫酯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优异的活性,处理后1、2、3d,对2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5.51、1.95、0.91mg/L;对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7.50、3.92、1.94mg/L;对4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13.79、10.30、8.78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玉米喇叭口期,喷雾处理后3d,唑虫酯对1-3龄幼虫的防效达到90%以上,对4-6龄幼虫的防效在50%以下。药液喇叭口点施处理后3 d,唑虫酯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在93.65%以上,施药后7 d,防效在98.78%以上。【结论】药剂对低龄幼虫杀灭效果好,高龄幼虫具有钻进性,不容易防控。应结合虫情监测和田间监测情况,把握住1-3龄幼虫防控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唑虫酯 毒力 药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