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策略与措施
1
作者 江静波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文章深入探讨了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如何科学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以及针对特殊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首先运用文献综述法研究了软土、层状地基、高岭土地、膨润土地等特殊地基的工程特性以及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之后强调可持续地基处... 文章深入探讨了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如何科学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以及针对特殊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首先运用文献综述法研究了软土、层状地基、高岭土地、膨润土地等特殊地基的工程特性以及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之后强调可持续地基处理策略与措施的重要性,关注地基处理中的资源和能源管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估,有效的资源和能源管理,以及创新地基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环境的保护,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岩土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岩土工程 勘察措施 地基处理
下载PDF
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江静波 聂川 +1 位作者 贺美华 罗先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697-2701,共5页
目的分析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AP-ROP)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纳入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55例AP-ROP先证者和110例普通ROP患儿,两者按1∶2进行配比,匹配条件:普通ROP患儿、入院时... 目的分析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AP-ROP)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纳入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55例AP-ROP先证者和110例普通ROP患儿,两者按1∶2进行配比,匹配条件:普通ROP患儿、入院时间最接近,收集、整理资料。结果胎龄<32周(χ~2=8.584),出生体质量<1 250 g(χ~2=3.960),吸氧(χ~2=7.015),吸氧≥14 d(χ~2=22.273),机械通气(χ~2=10.104),机械通气≥14 d(χ~2=12.579),使用PS(χ~2=10.942),新生儿贫血(χ~2=8.462),输血≥2次(χ~2=41.734),RDS(χ~2=11.733),新生儿肺炎(χ~2=25.536),呼吸暂停(χ~2=23.468),BPD(χ~2=8.319),颅内出血(χ~2=6.478),代谢性酸中毒(χ~2=8.317),视网膜出血(χ~2=10.188)与AP-ROP显著相关(P<0.05)。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输血≥2次(OR:14.956)和呼吸暂停(OR:7.590)是AP-RO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ROP的发生与出生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氧疗及相关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视网膜出血等)有关,输血和呼吸暂停是AP-ROP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 危险因素 输血 呼吸暂停
下载PDF
中国爬行动物疟原虫两新种 孢子虫纲:疟原虫科 被引量:1
3
作者 江静波 黄建成 +1 位作者 凌飞 张奕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6-10,共5页
报导产于海南五指山区的疟原虫2新种,即草游蛇疟原虫和银环蛇疟原虫.它们同文氏疟原虫(Plasmodiumwenyoni).锐齿蛇疟原虫(P.tomodoni),佩氏疟原虫(P.pessoai)和绿蛇疟原虫(P.pas... 报导产于海南五指山区的疟原虫2新种,即草游蛇疟原虫和银环蛇疟原虫.它们同文氏疟原虫(Plasmodiumwenyoni).锐齿蛇疟原虫(P.tomodoni),佩氏疟原虫(P.pessoai)和绿蛇疟原虫(P.passeritae)都存在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游蛇 银环蛇 疟原虫 爬行动物 孢子虫纲
下载PDF
人芽囊原虫琥珀酸脱氢酶定性定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江静波 何建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8-299,共2页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是一种广泛寄生在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肠道内的寄生原虫。分类位置争议较大,曾归为顶复合器门的孢子虫纲和肉足鞭毛门的肉足亚门。最近又将其归为肉足鞭毛门,立一新亚门,芽囊原虫亚门(Blastocysta)。 ...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是一种广泛寄生在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肠道内的寄生原虫。分类位置争议较大,曾归为顶复合器门的孢子虫纲和肉足鞭毛门的肉足亚门。最近又将其归为肉足鞭毛门,立一新亚门,芽囊原虫亚门(Blastocysta)。 人芽囊原虫线粒体缺少细胞色素、乳酸脱氢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芽囊原虫 琥珀酸脱氢酶 定位
下载PDF
铬—51标记的人红血细胞在猕猴体内的消失速率 被引量:1
5
作者 江静波 陈舜华 +2 位作者 梁东昇 林丽宽 黄丽如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1年第3期-,共3页
江静波等在从事人疟原虫实验寄主的研究中发现,对实验寄主换血处理以后,人疟原虫在猴体内发育更佳,但至第5—6天都出现原虫数急降的现象.本实验采用同位素51Cr 标记血球的方法,测定人红血细胞在猴体内消失的情况,从而间接了解原虫急降... 江静波等在从事人疟原虫实验寄主的研究中发现,对实验寄主换血处理以后,人疟原虫在猴体内发育更佳,但至第5—6天都出现原虫数急降的现象.本实验采用同位素51Cr 标记血球的方法,测定人红血细胞在猴体内消失的情况,从而间接了解原虫急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红血细胞 血球 放射性强度 放射性活度
下载PDF
脑型疟灵长动物模型及其病理机制的探讨
6
作者 江静波 何建国 +1 位作者 黄建成 李海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90-94,共5页
通过换人血的方法使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在熊猴( Macaca assamensis) 和猕猴( Mmulatta) 体内大量繁殖, 原虫密度特高的2 只熊猴因内脏器官大出血而死亡... 通过换人血的方法使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在熊猴( Macaca assamensis) 和猕猴( Mmulatta) 体内大量繁殖, 原虫密度特高的2 只熊猴因内脏器官大出血而死亡.介绍脑型疟灵长动物模型及其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型疟 灵长动物模型 病理学机制
下载PDF
食蟹猴疟原虫和猪尾猴疟原虫红外期的研究
7
作者 江静波 梁东升 +2 位作者 黄建成 何建国 廖家遗 《武夷科学》 1992年第1期1-6,405,共7页
本文以具"复发"特性的食蟹猴疟原虫巴氏亚种(Plasmodium cynomolgi bastianellii)子孢子人工感染4只猕猴(Macaca mulatta)和无"复发"特性的猪尾猴疟原虫(P.inui)子孢子人工感染3只猕猴。氯胍处理感染了猪尾猴疟原虫... 本文以具"复发"特性的食蟹猴疟原虫巴氏亚种(Plasmodium cynomolgi bastianellii)子孢子人工感染4只猕猴(Macaca mulatta)和无"复发"特性的猪尾猴疟原虫(P.inui)子孢子人工感染3只猕猴。氯胍处理感染了猪尾猴疟原虫的2只猕猴,在肝切片中发现发育受阻裂殖体,及首次虫血症推迟出现,二者有直接的关系。4只感染食蟹猴疟原虫的猕猴经1.5~5个月的观察及肝活检证明:疟疾的复发的确与休眠体有关,并且这种"复发"的时间和次数受猕猴个体差异的影响。本文论述了休眠体的成因及其与长潜伏期的关系,认为休眠体的成因和休眠体在宿主体内的进一步发育与宿主、虫株及外界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疟原虫巴氏亚种 猪尾猴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 猕猴 大劣接蚊 休眠体 复发 潜伏期 受阻裂殖体
下载PDF
我们如何编写《无脊椎动物学》
8
作者 江静波 《中国大学教学》 1985年第1期23-24,共2页
《无脊椎动物学》是一部“保留教材”,1982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修订本再版。翌年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重印,本书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赞许和鼓励。有关方面要我写一点经验体会,这对我们是一个鼓励和鞭策。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超微结构 动物解剖 参考资料 陈俊民 半索动物 一本 前柱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对斑节对虾亲虾的感染及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世贵 何建国 +5 位作者 吕玲 邓敏 江静波 王维部 陈怡飙 马之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64-171,共8页
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对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亲虾的致病力强 ,其致病性特征与对未成熟个体的致病性特征相同 ;经WSSV感染的斑节对虾亲虾的死亡率为 10 0 % .感染了WSSV的亲虾的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组... 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对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亲虾的致病力强 ,其致病性特征与对未成熟个体的致病性特征相同 ;经WSSV感染的斑节对虾亲虾的死亡率为 10 0 % .感染了WSSV的亲虾的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组织病变 ,电镜观察发现病变组织 (包括卵巢 )的细胞内有大量病毒粒子 ;原位杂交结果证明 ,患白斑综合症的斑节对虾亲虾的卵巢中不仅卵母细胞感染上病毒 ,卵细胞也感染上了病毒 .这些结果表明 ,WSSV在斑节对虾中具备垂直传播的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垂直传播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亲虾 致病性
下载PDF
套式PCR检测斑节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 被引量:21
10
作者 谢数涛 何建国 +2 位作者 杨晓明 吕玲 江静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0-224,共5页
解剖患白斑症斑节对虾的鳃组织 ,制备成不同稀释倍数的模板 ,对其进行白斑症病毒 (WSSV)的 PCR扩增 ,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套式 PCR的灵敏度大约为一步 PCR的 10 4 倍 ;对感染病毒后不同时期的斑节对虾进行 PCR检测 ,发现感染早期经一步 PC... 解剖患白斑症斑节对虾的鳃组织 ,制备成不同稀释倍数的模板 ,对其进行白斑症病毒 (WSSV)的 PCR扩增 ,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套式 PCR的灵敏度大约为一步 PCR的 10 4 倍 ;对感染病毒后不同时期的斑节对虾进行 PCR检测 ,发现感染早期经一步 PCR检测为 WSSV阴性的样品 ,套式 PCR的检测结果为阳性 ;对发病虾塘中的几种甲壳类动物进行 PCR检测 ,发现经一步 PCR检测为阴性的长臂虾、秉氏厚蟹和褶痕相手蟹等宿主 ,套式 PCR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表明所建立的 WSSV套式 PCR检测法较普通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症病毒 斑节对虾 套式PCR 检测 鳃组织
原文传递
白斑综合症病毒对斑节对虾幼体和仔虾的致病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世贵 何建国 +3 位作者 马之明 陈怡飙 王维部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72-176,共5页
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幼体的发育变态受到影响 ,其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PCR二步法检测的结果为WSSV阴性 .仔虾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个体的游动方式异常 ,感染 6 0h后的死亡率达 10 ... 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幼体的发育变态受到影响 ,其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PCR二步法检测的结果为WSSV阴性 .仔虾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个体的游动方式异常 ,感染 6 0h后的死亡率达 10 0 % ,样品经PCR二步法检测呈WSSV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白斑综合症病毒 蚤状幼体 糠虾 幼体 仔虾 致病性
下载PDF
水体理化因子对斑节对虾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贵生 李贵生 +2 位作者 何建国 李桂峰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07-114,共8页
检测和比较了 3口虾池部分水体理化因子含量的变化及斑节对虾稚虾的生长情况 .水体理化因子含量的变动范围为 :水温 2 5℃~ 33℃ ;盐度 5‰~ 2 0‰ ;pH值 6 6~ 9 2 ;氨氮0 797~ 78 4 96 μg/L ;亚硝酸氮 0~ 2 12 344μg/L ;硫化... 检测和比较了 3口虾池部分水体理化因子含量的变化及斑节对虾稚虾的生长情况 .水体理化因子含量的变动范围为 :水温 2 5℃~ 33℃ ;盐度 5‰~ 2 0‰ ;pH值 6 6~ 9 2 ;氨氮0 797~ 78 4 96 μg/L ;亚硝酸氮 0~ 2 12 344μg/L ;硫化物 33 92 0~ 318 0 0 0 μg/L .各池之间的水温无显著性差别 .盐度以 2号池最高 ,3号池最低 .pH值以 1号池最高 ,2号池最低 .氨氮变化较大 ,以 2号池的平均含量最高 ,1号池最低 .3号池的亚硝酸氮平均含量远高于 1号池和 2号池 .硫化物的平均含量也以 3号池最高 ,1号池最低 .对虾生长速度以 1号池最快 ,3号池最慢 .经相关分析 ,影响对虾生长的水体理化因子有盐度、pH值、氨氮和亚硝酸氮 ,其中以亚硝酸氮的影响作用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体质量 亚硝酸氮 氨氮 硫化物
下载PDF
虎纹蛙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 被引量:11
13
作者 苗素英 何建国 +4 位作者 张利红 曾慷 王晓红 张旻 江静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9-563,共5页
从新分离感染虎纹蛙的病毒培养细胞中提取病毒DNA作模板 ,用分别对应于蛙病毒 3型 (FV3)主要衣壳蛋白 (MajorCapsidProtein ,MCP)基因读码框两侧的寡核苷酸片段作引物进行PCR扩增 ,得到预期大小基因片段 ,进一步将此基因片段插入到pGE... 从新分离感染虎纹蛙的病毒培养细胞中提取病毒DNA作模板 ,用分别对应于蛙病毒 3型 (FV3)主要衣壳蛋白 (MajorCapsidProtein ,MCP)基因读码框两侧的寡核苷酸片段作引物进行PCR扩增 ,得到预期大小基因片段 ,进一步将此基因片段插入到pGEM T载体中 ,进行全长片段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编码虎纹蛙病毒的MCP基因的读码框核苷酸数为 1392bp ,编码 4 6 3个氨基酸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虹彩病毒的MCP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 ,该病毒与蛙病毒属的FV3的同源性 (98% )明显高于囊肿病毒属的FLDV 1(5 2 % ) ,并且与虹彩病毒科其他成员的MCP基因序列均有所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虹彩病毒 衣壳蛋白基因 克隆 病毒分类
下载PDF
以难治性房性心动过速为突出表现的新生儿Costello综合征1例
14
作者 杨慧 吴业媚 +2 位作者 陈丽梅 孙晓洁 江静波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1例Costello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新生儿期起病的Costello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早产儿因“呼吸困难、腹胀42 d”转诊至深圳市儿童医院,以房性心律失常、呼吸机依... 目的:探讨1例Costello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新生儿期起病的Costello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早产儿因“呼吸困难、腹胀42 d”转诊至深圳市儿童医院,以房性心律失常、呼吸机依赖、特殊面容、肌张力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基因检测发现HRAS基因c.34G>A(p.G12S),为杂合新生致病性突变,确诊Costello综合征。经过地高辛、普罗帕酮、普萘洛尔、索他洛尔等抗心律失常治疗,心律好转,成功撤离呼吸机。但家属因考虑预后不良放弃治疗,出院后1天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对于心律失常患儿,合并喂养困难,特殊面部及皮肤外观,需要尽快完善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并监测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根据心律情况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案,心脏受累是其预后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tello综合征 新生儿 HRAS基因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人芽囊原虫的光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何建国 江静波 +1 位作者 周宏 李肖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22-128,共7页
首次在中国记载了人芽囊原虫。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生活史各阶段的形态结构,显示此虫除前人描述的三种类型之外,还存在一种我们称之为复分裂型 multiple fis-sion form,该型虫体细胞可分裂成3~10余个数量不等的虫体。颗粒型虫... 首次在中国记载了人芽囊原虫。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生活史各阶段的形态结构,显示此虫除前人描述的三种类型之外,还存在一种我们称之为复分裂型 multiple fis-sion form,该型虫体细胞可分裂成3~10余个数量不等的虫体。颗粒型虫体的繁殖颗粒,能在细胞质中产生;阿米巴型虫体形态变化大而活动性较强,但在变形过程中未见虫体移动;空泡型的超微结构显示具有双层膜的细胞核、内质网、核糖体和具双层膜的线粒体,线粒体内的电子半透明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实质上是线粒体的嵴;颗粒型虫体内有4个电子密度均匀的球形颗粒,功能不详。颗粒型虫体也能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巴 人芽囊原虫 寄生原虫
下载PDF
几种理化因子对斑节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BV)感染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谢数涛 邱德全 +2 位作者 何建国 杨晓明 江静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2-54,30,共4页
将部分纯化的WSBV暴露于不同理化条件下 ,通过人工感染的方法测定WSBV的感染力。结果表明 ,病毒在纯水中1h能保持感染活性,但在3mol/LNaCl的高盐溶液中1h失去感染力 ;WSBV在30℃中4h感染活性丧失 ,在70~90℃中10min均失去感染力 ;当环... 将部分纯化的WSBV暴露于不同理化条件下 ,通过人工感染的方法测定WSBV的感染力。结果表明 ,病毒在纯水中1h能保持感染活性,但在3mol/LNaCl的高盐溶液中1h失去感染力 ;WSBV在30℃中4h感染活性丧失 ,在70~90℃中10min均失去感染力 ;当环境 pH值为5以下或12.6以上时 ,WSBV在1h后丧失感染活性 ;NP 40,TritonX 100,Cl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杆状病毒 斑节对虾 理化因子 感染力 虾病
下载PDF
虎纹蛙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苗素英 王晓红 +2 位作者 叶巧真 林晓辉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9-73,共5页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病毒感染细胞超薄切片中的病毒 ,发现细胞内病毒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由衣壳、核心体和其间的非电子致密层构成 ,大小分别为 (12 5± 7)nm (N =2 5 ) (角对角 )、 (84± 7)nm (N =17)和13nm ,在感染细胞质中...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病毒感染细胞超薄切片中的病毒 ,发现细胞内病毒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由衣壳、核心体和其间的非电子致密层构成 ,大小分别为 (12 5± 7)nm (N =2 5 ) (角对角 )、 (84± 7)nm (N =17)和13nm ,在感染细胞质中形成病毒发生基质 ,成熟病毒粒子在胞质中可积聚呈晶格状排列 ;病毒自细胞出芽释放时获得源于细胞的囊膜。回归感染证实虎纹蛙病毒的致病性 ,该病毒对虎纹蛙幼体和幼蛙敏感 ,浸泡和肌注感染死亡率为 10 0 % ;病毒可感染成蛙 ,但并不致死 ;肝脏和肾脏是病毒的感染器官 ;培养细胞内和释放进入培养液中的病毒粒子对虎纹蛙均具有感染性 ,说明虎纹蛙病毒的囊膜不是感染所必需的 ,缺乏囊膜的核衣壳也具有感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虹彩病毒 形态结构 致病性
下载PDF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度与水体理化因子关系模型的修订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2 位作者 李桂峰 吴冰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71,共5页
根据生产实践的观察和水体理化因子与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杆状病毒感染度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对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度与水体理化因子关系模型进行了修订 。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水体理化因子 感染度 关系模型 虾病防治
下载PDF
刺激隐核虫生活史的光镜观察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润林 江静波 陈毕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2-44,共3页
本文对寄生于海水硬骨鱼体表组织的纤毛虫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irritans)的生活史进行了描述。该寄生虫生活史分3个阶段,即滋养体,包囊体和幼虫。滋养体主要营寄生生活。成熟的滋养体离开宿主后,在数小时内就发育成包囊体。包囊体的... 本文对寄生于海水硬骨鱼体表组织的纤毛虫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irritans)的生活史进行了描述。该寄生虫生活史分3个阶段,即滋养体,包囊体和幼虫。滋养体主要营寄生生活。成熟的滋养体离开宿主后,在数小时内就发育成包囊体。包囊体的特点是具多层结构的囊壁,而且此阶段虫体的繁殖方式为不等分裂。每个成熟的包囊平均可形成273±64个幼虫。由于囊壁坚硬,幼虫游离后,包囊壁仍保持原样。进入水体的幼虫游动极快,不摄食,一旦遇到合适的宿主即侵入,并在宿主体内发育成滋养体。文中还将结果与淡水多子小瓜虫生活史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刺激隐核虫 生活史 光镜
下载PDF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在感染对虾中肠腺中的分布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1 位作者 吴冰 江静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6,T001,共7页
利用组织切片法研究了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在养殖早期斑节对虾及养成期斑节对虾中肠腺各部位的分布特点。斑节对虾的中肠腺可分为头部、亚头部、中部、亚尾部和尾部等 5个部分 ,其上皮细胞包括E细胞、F细胞、B细胞和R细胞等 4种类型... 利用组织切片法研究了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在养殖早期斑节对虾及养成期斑节对虾中肠腺各部位的分布特点。斑节对虾的中肠腺可分为头部、亚头部、中部、亚尾部和尾部等 5个部分 ,其上皮细胞包括E细胞、F细胞、B细胞和R细胞等 4种类型。头部和尾部均以E细胞为主 ,亚头部、中部和亚尾部均以R细胞为主。在感染度较轻的样本中 ,MBV一般只感染F细胞、R细胞和B细胞。感染度较重时 ,E细胞也同时受累。在养殖早期虾和养成期虾中 ,MBV相对感染度在中肠腺各部分的分布均以中部最高 ,而且以中部的中间最高 ,离中部越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节对虾 杆状病毒 中肠腺 病毒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