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外隧道法放置腹腔镜术后引流管预防渗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池元龙 陈春明 +3 位作者 陈燊 余世潮 林葆 林洪坦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31期6946-6947,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腹膜外隧道法放置腹腔镜术后引流管,解决术后切口渗液的问题。方法:选择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111例,均采用原Trocar皮肤孔放置引流管,试验组55例采用腹膜外隧道法放置,对照组56例采用直接经穿刺孔放置。对比分析两... 目的:探讨采用腹膜外隧道法放置腹腔镜术后引流管,解决术后切口渗液的问题。方法:选择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111例,均采用原Trocar皮肤孔放置引流管,试验组55例采用腹膜外隧道法放置,对照组56例采用直接经穿刺孔放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及拔管后渗液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3例发生引流管周渗液,拔管后仅1例引流口渗液;对照组术后12例(14根引流管周)发生渗液,拔管后9例(11处引流管口)发生渗液。结论:腹腔镜术后采用腹膜外隧道法放置引流管可明显减少术后引流管周渗液及拔管后引流口渗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外隧道法 引流管 渗液 腹腔镜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池元龙 陈春明 +3 位作者 陈燊 余世潮 林葆 林洪坦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22期115-116,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切除术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26例腹腔镜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4例行全腔镜下切除术,10例行腹腔镜辅助性胃部分切除... 目的:分析总结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切除术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26例腹腔镜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4例行全腔镜下切除术,10例行腹腔镜辅助性胃部分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40-190 min。切缘均阴性,术后未发生缝合口大出血及瘘。术后住院时间6-12 d。结论:腹腔镜技术可很好地完成胃间质瘤切除术,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间质瘤 切除术
下载PDF
不同病理模型大鼠脾切除后细菌吞噬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曹苇 贾鑫 +3 位作者 张丰 卢先州 徐敏晖 池元龙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模型大鼠脾切除后细菌的吞噬功能。方法75只Wistar大白鼠建立正常对照、肝硬化、激素负荷、免疫抑制4组动物模型,行脾切除术。所有大鼠测定中性粒细胞体外吞噬功能,计算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PR)和吞噬指数(SI)。结果大...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模型大鼠脾切除后细菌的吞噬功能。方法75只Wistar大白鼠建立正常对照、肝硬化、激素负荷、免疫抑制4组动物模型,行脾切除术。所有大鼠测定中性粒细胞体外吞噬功能,计算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PR)和吞噬指数(SI)。结果大鼠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平均PR分别为26.25%、22.60%和22.57%,平均SI分别为4.72、3.70和3.53,后两种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大鼠脾切除前后对细菌的平均PR分别为39.21%和30.71%,平均SI分别为5.48和4.11,脾切除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组模型大鼠脾切除后对细菌的平均PR分别为30.71%、20.79%、14.46%和13.86%,后三组与正常脾切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SI分别为4.11、3.77、3.49和3.08,免疫抑制组与正常脾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中性粒细胞对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的PR和SI较低。脾切除术后大鼠对细菌的PR和SI均有下降。不同病理状态降低大鼠对细菌的PR和SI,因此临床上对病理性脾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脾切除 细菌 吞噬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利用解剖间隙避免副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世潮 陈春明 +2 位作者 陈燊 池元龙 叶树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9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如何利用解剖间隙避免副损伤.方法 对94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解剖间隙的观察和研究.结果 94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20~300 min,平均173 min;术中失血量6~260 mL,平均78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如何利用解剖间隙避免副损伤.方法 对94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解剖间隙的观察和研究.结果 94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20~300 min,平均173 min;术中失血量6~260 mL,平均78 mL;淋巴结清扫数目8~42枚,平均17.8枚,其中阳性淋巴结数目0~9枚,平均1.91枚.术后排气时间50~120 h,平均74 h.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术后随访观察1~12个月,无一例出现输尿管、骶前神经损伤(排尿和性功能障碍),无腹腔、骶前大出血等副损伤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避免副损伤的方法是找到合理的手术入路和解剖间隙,进入正确的外科平面,保持肾前筋膜和骶前间隙的完整性,直视下充分暴露解剖,谨慎下刀,才能有效地避免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癌 解剖间隙 副损伤
下载PDF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燊 陈春明 +2 位作者 林洪坦 余世潮 池元龙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34期4781-4782,共2页
目的对应用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两种方式对胃上部癌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胃上部癌患者2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103例。采用近端胃切除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全胃切除术对治... 目的对应用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两种方式对胃上部癌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胃上部癌患者2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103例。采用近端胃切除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全胃切除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近端切除术。结论应用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部癌 近端胃切除术 全胃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利用人羊膜修补新西兰大白兔直肠瘘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余世潮 陈春明 +5 位作者 陈燊 池元龙 林洪坦 刘雨欣 张惠芳 张爱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8-51,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人新鲜羊膜修补直肠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A组6只作为对照组,直肠瘘口不用羊膜修补,B组30只作为治疗组,用羊膜修补直肠瘘口。结果 A组6只平均存活63h,B组30只全部长期存活。对6只死亡的兔子解剖发... 目的探讨人新鲜羊膜修补直肠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A组6只作为对照组,直肠瘘口不用羊膜修补,B组30只作为治疗组,用羊膜修补直肠瘘口。结果 A组6只平均存活63h,B组30只全部长期存活。对6只死亡的兔子解剖发现腹腔内有大量的粪便,死因为肠瘘造成腹膜炎;B组30只全部存活,处死后解剖发现瘘口全部愈合,炎性肉芽生长,肠黏膜上皮生长,腹腔内未见有腹膜炎。结论人羊膜可作为新西兰大白兔直肠瘘修补的理想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 新西兰大白兔 肠瘘 修补
下载PDF
全腹腔镜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池元龙 林葆 张振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8期43-46,共4页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及吻合器械的发展,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可在腹腔镜下完成胃的游离、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1]。因其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逐渐在临床推广,主要包括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根治性远端胃切...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及吻合器械的发展,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可在腹腔镜下完成胃的游离、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1]。因其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逐渐在临床推广,主要包括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在肿瘤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以最小的创伤和最安全恰当的消化道重建给患者带来术后快速康复是全腹腔镜手术发展的趋势[2]。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主要有Billroth-I式三角吻合、Billroth-Ⅱ式+Braun吻合、胃空肠Roux-en-Y吻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重建 远端胃癌根治术 手术切口 术后快速康复 临床推广 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技术 BILLROTH
下载PDF
经腹腔骶前引流联合负压引流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池元龙 林葆 +2 位作者 陈春明 张宏剑 孙世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的引流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三明市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且采取经右下腹部骶前引流联合经下腹部正中会阴皮下负压引流的42例患者(联合引流组),同...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的引流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三明市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且采取经右下腹部骶前引流联合经下腹部正中会阴皮下负压引流的42例患者(联合引流组),同时收集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三明市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且采取会阴引流患者36例(会阴引流组)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联合引流组患者经右下腹穿刺孔放置乳胶引流管至骶前,另在经下腹部正中放置负压引流球至会阴部皮下;会阴引流组经会阴部切口左侧前部另戳孔放置乳胶引流管。负压引流球置管大于2周,引流液清亮且连续3d少于10mL,同时切口无红肿、愈合良好,给予拔除负压引流球置管。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会阴引流组拔管时间6~10 (平均8.2)d;联合引流组右下腹部引流管拔管时间3~5 (平均4.1)d,负压引流球拔管时间14~18 (平均15.3)d。联合引流组一期愈合率92.9%(39/42),会阴引流组一期愈合率61.1%(2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引流组切口感染率4.8%(2/42),会阴引流组切口感染率30.6%(1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采用经右下腹部骶前引流联合经下腹部正中会阴皮下负压引流,能促进会阴部切口一期愈合,降低切口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 会阴部切口感染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术后腹部切口深层裂开的VSD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林葆 陈春明 池元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8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胃肠道肿瘤术后腹部切口深层裂开的应用价值,并分析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114例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腹部切口深层感染裂开并行VS...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胃肠道肿瘤术后腹部切口深层裂开的应用价值,并分析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114例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腹部切口深层感染裂开并行VSD治疗的患者11例(感染裂开组),无术后切口感染者103例(正常愈合组),分析VSD治疗疗效及影响腹部切口感染裂开的危险因素。结果11例腹部切口深层裂开的患者行VSD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无再次手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手术时机、术中腹腔感染、切口皮下引流是影响腹部切口感染裂开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急诊)、术中腹腔感染是影响腹部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切口皮下引流是影响腹部切口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腹部切口深层裂开应用VSD治疗,能有效促进切口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切口皮下引流是腹部切口感染裂开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腹部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胃肠道肿瘤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取出标本与另行辅助切口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池元龙 林葆 陈春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76-78,共3页
目的评价经预防性回肠造口切口取出标本的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析60例行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0例)经右下腹切口切除标本,放置吻合... 目的评价经预防性回肠造口切口取出标本的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析60例行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0例)经右下腹切口切除标本,放置吻合器抵订座,腹腔镜下完成吻合,然后经右下腹切口行回肠造口;对照组(30例)经左下腹辅助切口切除标本,另取右下腹切口行回肠造口。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造口旁疝、造口脱出或回缩,无严重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结论经预防性回肠造口切口取出标本的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避免另行辅助切口,并且能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全系膜切除术 回肠造口术
下载PDF
改良皮下缝合预防性回肠造口对低位直肠癌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葆 陈春明 池元龙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8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皮下缝合预防性回肠造口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3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回肠造口的不同术式,分为... 目的:探讨改良皮下缝合预防性回肠造口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3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回肠造口的不同术式,分为传统腹直肌前鞘缝合固定组(传统组,n=40)和改良皮下缝合固定组(改良组,n=43),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回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造口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更换造口底盘次数及造口材料费用少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回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6.97%,低于传统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预防性回肠造口传统术式,改良皮下缝合术式可降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回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皮下缝合 预防性回肠造口 低位直肠癌 并发症
下载PDF
尾侧联合头侧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葆 池元龙 陈春明 《医疗装备》 2021年第23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尾侧联合头侧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在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47例)与对照组(43例)。试验组... 目的探讨尾侧联合头侧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在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47例)与对照组(43例)。试验组采用尾侧联合头侧入路,对照组采用中间入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试验组手术时间为(148.83±7.66)min,短于对照组的(163.00±5.84)min,术中出血量为(46.43±5.13)ml,少于对照组的(70.19±5.97)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淋巴结清扫数及术后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尾侧联合头侧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手术入路 尾侧联合头侧 腹腔镜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式对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加速康复的影响
13
作者 张振 池元龙 +1 位作者 李学山 陈申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对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围手...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对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TAP联合PCIA组与PCEA组,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手术及麻醉复苏情况,术后6、24、48 h两组患者静息和咳嗽时疼痛VAS评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48小时静息和咳嗽时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排气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联合PCIA与PCEA均能有效地减轻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后疼痛,镇痛效果相似,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 腹横肌平面阻滞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