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荔枝和龙眼尺蛾科害虫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全林发 陈炳旭 +4 位作者 梁盛曦 乔方 刘凯 池艳艳 姚琼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34,共19页
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成虫多为中型蛾类,其幼虫称为“尺蠖”,是荔枝和龙眼梢期的重点防控对象之一。目前,我国已报道的危害荔枝和龙眼的尺蛾科害虫共有10种,广东省内常见的有8种,分别为:粗胫翠尺蛾Thalassodes immiss... 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成虫多为中型蛾类,其幼虫称为“尺蠖”,是荔枝和龙眼梢期的重点防控对象之一。目前,我国已报道的危害荔枝和龙眼的尺蛾科害虫共有10种,广东省内常见的有8种,分别为:粗胫翠尺蛾Thalassodes immissaria、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大钩翅尺蛾Hyposidra talaca、油桐尺蛾Biston(Buzura)suppressaria、波纹黄尺蛾Perixera illepidaria、樟翠尺蛾Thalassodes quadraria、荔枝青尺蛾Berta chrysolineata hainanensis和间三叶尺蛾Sauris interruptaria。至今,国内外围绕荔枝和龙眼尺蛾科害虫开展的研究报道仅为15篇,其中粗胫翠尺蛾最多(7篇),而为害较普遍的荔枝青尺蛾和间三叶尺蛾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基于文献检索结果,着重综述了粗胫翠尺蛾、大造桥虫、大钩翅尺蛾、绿额翠尺蛾Pelagodes proquadraria和油桐尺蛾5个尺蛾科优势种的研究现状,并且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4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外荔枝和龙眼尺蛾科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目前,尺蛾科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集中于天敌的保护利用、生物源农药和昆虫性信息素的开发与应用。至今,已有粗胫翠尺蛾、大造桥虫、槐尺蛾Chiasmia cinerearia和油桐尺蛾4种尺蛾的性信息素有效组分被成功鉴定。但当前针对尺蛾科害虫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而且我国用于荔枝和龙眼尺蛾科害虫防治的杀虫剂尚无登记,对农技推广人员指导用药提出了巨大挑战。本综述旨在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全面了解此类害虫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尺蛾科害虫的深入研究及综合防控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蛾科 荔枝 龙眼 防治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三唑类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池艳艳 乔康 +2 位作者 姜辉 林荣华 王开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2-276,共5页
三唑类杀菌剂的种类较多且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采用浸叶法测定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戊菌唑、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氟硅唑、烯唑醇2种杀菌剂对家蚕2龄幼... 三唑类杀菌剂的种类较多且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采用浸叶法测定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戊菌唑、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氟硅唑、烯唑醇2种杀菌剂对家蚕2龄幼虫的96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0.12和140.32 mg/L,急性毒性等级为中等毒性,在桑园周围农业环境使用具有高风险性;氟环唑、戊菌唑、丙环唑、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6种杀菌剂对家蚕2龄幼虫的96 h LC50分别为297.62、388.60、637.76、690.98、713.40、947.35 mg/L,急性毒性等级均为低毒性,在桑园周围农业环境使用存在中等风险。三唑类杀菌剂引起家蚕中毒的症状有多种相似特征:蚕体变软、缩短,扭曲呈"C"或"S"形,体色变褐色,拒食等。鉴于氟硅唑和烯唑醇对家蚕的安全具有高风险性,建议养蚕期间须远离桑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三唑类杀菌剂 急性毒性 生态安全性 中毒症状
原文传递
氯虫苯甲酰胺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池艳艳 乔康 +2 位作者 姜辉 林荣华 王开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4-698,共5页
氯虫苯甲酰胺具有高效、持久的杀虫活性,已在农作物害虫防治中广泛应用。为了明确蚕区桑园及农田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对蚕业生产安全性的影响,采用定量喷雾法测定该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以药剂与桑叶的质量比作为LC50单位,... 氯虫苯甲酰胺具有高效、持久的杀虫活性,已在农作物害虫防治中广泛应用。为了明确蚕区桑园及农田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对蚕业生产安全性的影响,采用定量喷雾法测定该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以药剂与桑叶的质量比作为LC50单位,氯虫苯甲酰胺对家蚕2龄幼虫的96 h LC50为0.002 32 mg/kg,属剧毒级,家蚕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拒食、吐液,身体缩短、僵直等;添食低浓度(1/400-1/20 LC50)氯虫苯甲酰胺药液均可导致家蚕各龄发育历期延长,眠蚕体质量减轻,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结茧率下降,尤其是结茧率下降明显。鉴于氯虫苯甲酰胺对家蚕具有很强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应当禁止在桑园及其周边农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氯虫苯甲酰胺 家蚕 毒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家蚕的慢性毒性试验及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6
4
作者 池艳艳 崔新倩 +2 位作者 姜辉 林荣华 王开运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8-558,共11页
为了解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影响,探索建立我国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试验及评价方法体系,以3种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铃脲为代表药剂,针对家蚕进行了给药阶段、给药剂量及评价指标的系... 为了解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影响,探索建立我国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试验及评价方法体系,以3种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铃脲为代表药剂,针对家蚕进行了给药阶段、给药剂量及评价指标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慢性毒性试验中的给药阶段以2~3龄期为宜;给药剂量可为其急性毒性96 h-LC50值的1/50、1/100、1/200、1/400和1/800;主要评价指标应为结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高效氯氟氰菊酯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氟铃脲 慢性毒性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不同剂型的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池艳艳 寿延伟 《世界农药》 CAS 2014年第2期39-41,共3页
为明确毒死蜱对家蚕的安全性,采用浸叶法测定了4种不同剂型的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及其对家蚕中毒症状的观察统计。结果表明:45%毒死蜱乳油、15%毒死蜱颗粒剂、25%毒死蜱微乳剂和36%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2龄家蚕96 h的LC_(50)值分别是0.176 ... 为明确毒死蜱对家蚕的安全性,采用浸叶法测定了4种不同剂型的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及其对家蚕中毒症状的观察统计。结果表明:45%毒死蜱乳油、15%毒死蜱颗粒剂、25%毒死蜱微乳剂和36%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2龄家蚕96 h的LC_(50)值分别是0.176 mg/L、0.452 mg/L、1.76 mg/L和2.84 mg/L;45%毒死蜱乳油和15%毒死蜱颗粒剂为剧毒,25%毒死蜱微乳剂和36%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为高毒,其中微囊悬浮剂对家蚕的毒性最小。经药剂处理后,家蚕的中毒症状主要有吐液、侧卧以及体色发黑。虽然4种不同剂型中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毒性最小,但其仍属于高毒,因此,建议毒死蜱远离桑园及桑园附近农田使用,尤其是家蚕饲养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家蚕 毒性 中毒症状
下载PDF
我国荔枝用杀虫剂登记产品现状及分析
6
作者 池艳艳 董易之 +1 位作者 姚琼 陈炳旭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1期11-15,共5页
本文从品种结构、农药剂型、药剂毒性、防治对象等方面梳理了我国荔枝用杀虫剂登记情况,发现我国荔枝用杀虫剂存在有效成分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中等毒产品较多、环保剂型较少、登记对象有限等问题。据此,提出了调整杀虫产品登记结构... 本文从品种结构、农药剂型、药剂毒性、防治对象等方面梳理了我国荔枝用杀虫剂登记情况,发现我国荔枝用杀虫剂存在有效成分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中等毒产品较多、环保剂型较少、登记对象有限等问题。据此,提出了调整杀虫产品登记结构、开展农药登记再评价、推进农药剂型优化、扩增农药登记对象等参考建议,以期为我国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登记杀虫剂 现状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胰腺癌和胰腺癌干细胞中ALDH1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亚娜 马望 +3 位作者 王峰 池艳艳 吴少璇 樊青霞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7-183,共7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胰腺癌PANC-1细胞和胰腺癌干细胞中ALDH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及ALDH1和p-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及q RT-PC...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胰腺癌PANC-1细胞和胰腺癌干细胞中ALDH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及ALDH1和p-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及q RT-PCR检测二甲双胍、雷帕霉素以及联合用药组PANC-1细胞中ALDH1、4EBP1、p-m TOR蛋白及m RNA的表达。超低黏附培养板悬浮培养胰腺癌细胞后观察干细胞成球数目的改变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干细胞ALDH1的表达;建立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PANC-1细胞以及胰腺癌成球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二甲双胍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最佳干预时间为48 h,IC50约为20 mmol/L;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雷帕霉素和联合用药组ALDH1、4EBP1、p-mTOR的ALDH1的蛋白表达以及m 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胰腺癌成球细胞的体外成瘤能力以及ALDH1的表达比PANC-1细胞组显著增高;相比于对照组,二甲双胍、雷帕霉素和联合用药组胰腺癌细胞的成球能力以及胰腺癌干细胞中ALDH1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以及雷帕霉素均能显著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和胰腺癌干细胞ALDH1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TOR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雷帕霉素 MTOR ALDH1 胰腺癌干细胞
下载PDF
TM4S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高新雅 张伟杰 +5 位作者 崔黎 周学良 马志俊 吕转 池艳艳 王留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6-1192,共7页
目的:探讨四次跨膜蛋白1(TM4S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阐明其临床意义并初步探索其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190例人乳腺癌组织、110例癌旁组织和110例正常乳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 目的:探讨四次跨膜蛋白1(TM4S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阐明其临床意义并初步探索其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190例人乳腺癌组织、110例癌旁组织和110例正常乳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TM4SF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TM4SF1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TM4SF1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TM4SF1阳性表达率。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M4SF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TM4SF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1);TM4SF1表达与患者年龄无明显关联,与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有密切关联(P<0.05);基底样型乳腺癌组织中TM4SF1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3种病理类型(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TM4SF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TM4SF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中TM4SF1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0.01);癌旁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TM4SF1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4SF1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TM4SF1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提示TM4SF1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次跨膜蛋白1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免疫印迹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颖 王峰 +4 位作者 孟祥瑞 孟亚超 池艳艳 樊青霞 孙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按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替吉奥化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按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替吉奥化疗,观察组接受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化疗。随访1 a,分析两组患者短期疗效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CR、ORR[88.0%(22/25)、44.0%(11/25)]高于对照组[64.0%(16/25)、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6.5个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24.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6.9个月,观察组1年生存率(64.0%)高于对照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阿帕替尼 替吉奥 一线化疗
下载PDF
天保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萍 池艳艳 杨俊迪 《今日科苑》 2010年第24期241-241,共1页
根据天然林保护工程绩效审计的特点,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提高工程绩效为目的,构建"生态经济社会"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天保工程 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下载PDF
荔枝蒂蛀虫交配对卵巢发育及繁殖力的影响
11
作者 李文景 董易之 +3 位作者 姚琼 全林发 池艳艳 陈炳旭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25-933,共9页
【目的】观察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卵巢的发育进度,制定该虫卵巢发育级别的划分标准,明确交配对其卵巢发育进度和繁殖力的影响。【方法】初羽化荔枝蒂蛀虫雌雄成虫按1∶1配对饲养后,逐日解剖雌虫卵巢,根据交配囊特征判断雌... 【目的】观察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卵巢的发育进度,制定该虫卵巢发育级别的划分标准,明确交配对其卵巢发育进度和繁殖力的影响。【方法】初羽化荔枝蒂蛀虫雌雄成虫按1∶1配对饲养后,逐日解剖雌虫卵巢,根据交配囊特征判断雌虫是否交配,记录正常交配及未交配雌成虫的脂肪体特征、卵巢管长度、卵室总数以及成熟卵子数,依照这些指标对卵巢发育进度进行分级。将蒂蛀虫初羽化雌雄成虫1∶1配对饲养和雌成虫单独饲养分别作为交配和非交配组,统计其产卵前期、产卵期、单雌产卵量和雌成虫寿命。【结果】荔枝蒂蛀虫成虫卵巢发育进度可划分为5级,分别为卵黄沉积前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仅有交配后雌虫卵巢可正常发育,未交配的雌成虫卵巢仅能发育至卵黄沉积期(Ⅱ级)。交配组雌成虫产卵前期3.82 d,产卵期11.23 d,单雌产卵量176.42粒,雌成虫寿命16.35 d;未交配组雌成虫终生不能产卵,雌成虫寿命20.48 d。【结论】荔枝蒂蛀虫成虫卵巢的发育进度可划分为5级,但交配是雌成虫完成卵巢发育的必备条件,未交配的雌成虫卵巢发育至Ⅱ级后终止发育;交配后雌成虫繁殖力显著高于未交配雌虫,未交配雌成虫终生不能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交配 卵巢 发育进度 繁殖力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生物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2
作者 全林发 姚琼 +3 位作者 董易之 徐淑 池艳艳 陈炳旭 《农学学报》 2023年第9期38-45,共8页
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昆虫生命活动和行为中有着明显的昼夜和季节的节律性周期变化——生物钟(circadian clock)。鳞翅目昆虫是当前物种最丰富的昆虫群体,包括蝴蝶和飞蛾约16万种,其中近70%的重要农林害虫属于鳞翅目。而鳞翅目昆虫生物... 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昆虫生命活动和行为中有着明显的昼夜和季节的节律性周期变化——生物钟(circadian clock)。鳞翅目昆虫是当前物种最丰富的昆虫群体,包括蝴蝶和飞蛾约16万种,其中近70%的重要农林害虫属于鳞翅目。而鳞翅目昆虫生物钟的研究进展对于深入剖析鳞翅目昆虫丰富多变的生理行为调控机制,有效开展鳞翅目经济昆虫的生产及农林害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昼夜节律生物钟对鳞翅目昆虫孵化与取食、生长与变态、生殖与滞育、求偶与迁飞等生理行为的影响,重点概述了鳞翅目昆虫生物钟分子调控机制、生物钟与内分泌激素协同调控机制等重要研究进展,并基于生物钟原理探讨了鳞翅目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关系及重要生态意义,展望了将生物钟理论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和经济昆虫饲养改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生物钟 信号转导 生理行为 代谢 调控机制
下载PDF
食管鳞癌患者NK细胞、T淋巴细胞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亚超 王峰 +4 位作者 孟祥瑞 刘颖 池艳艳 吴白露 樊青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NK细胞、T淋巴细胞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食管鳞癌患者作为食管癌组,选择同期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8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NK...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NK细胞、T淋巴细胞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食管鳞癌患者作为食管癌组,选择同期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8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NK细胞(CD56^+)、T淋巴细胞(CD8^+、CD4^+、CD3^+)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食管癌组CD56^+、CD8^+水平较对照组高,CD4^+、CD3^+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癌组Ⅲ期患者CD56^+、CD8^+水平高于Ⅰ、Ⅱ期,Ⅱ期患者CD56^+、CD8^+水平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Ⅲ期患者CD4^+、CD3^+水平低于Ⅰ、Ⅱ期,Ⅱ期患者CD4^+、CD3^+水平低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CD8^+、CD4^+、CD3^+、CD5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且细胞免疫功能随临床分期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NK细胞 T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大跨度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华 周琪 +1 位作者 池艳艳 林观海 《公路交通技术》 2010年第3期104-107,115,共5页
针对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工程5座大跨度隧道的施工,结合科研,进行连拱隧道的施工力学分析、分离式隧道横洞开挖力学效应分析、隧道岩爆发生机理和处理措施研究、连拱隧道爆破振动效应分析研究。采用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并获得预期效果,... 针对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工程5座大跨度隧道的施工,结合科研,进行连拱隧道的施工力学分析、分离式隧道横洞开挖力学效应分析、隧道岩爆发生机理和处理措施研究、连拱隧道爆破振动效应分析研究。采用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并获得预期效果,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连拱隧道 岩爆 爆破振动效应 关键技术
下载PDF
荔枝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综合治理体系构建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炳旭 董易之 +4 位作者 李文景 全林发 姚琼 徐淑 池艳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103-113,共11页
对近30年来国内外荔枝害虫防治技术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梳理:监测预警技术主要用于对荔枝蒂蛀虫、荔枝蝽和鳞翅目食叶害虫防治适期的预测;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间伐疏植、回缩修剪、严控冬梢、清理落果、果园生草和间种豆科作物等;生... 对近30年来国内外荔枝害虫防治技术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梳理:监测预警技术主要用于对荔枝蒂蛀虫、荔枝蝽和鳞翅目食叶害虫防治适期的预测;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间伐疏植、回缩修剪、严控冬梢、清理落果、果园生草和间种豆科作物等;生物防治技术包括释放天敌昆虫和施用生物农药等,人工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是目前荔枝上较为成功的“以虫治虫”例子,B.t.和绿僵菌制剂等生物农药对荔枝鳞翅目食叶害虫低龄幼虫有一定的防效;物理防治技术包括色诱、性诱、灯光诱杀和干扰等;化学防治仍是目前防治荔枝害虫最重要的手段,但正式登记的只有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除虫脲等药剂,而防效更好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胺等药剂尚有待登记。根据多年研究积累和实践经验,提出在荔枝开花前和谢花后各施药1次以防治多种害虫为害或压低虫口基数;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对于荔枝蒂蛀虫要贯彻“兼前-抓中-控后”和“成虫、卵和初孵幼虫一起杀”的防控策略,在幼果期通过预测预报确定其防治适期可提高防效和减少施药次数;果实及时采收、采后及时修剪,保秋梢、控冬梢和冬季清园等措施都有助于压低虫口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害虫 防治技术 监测预警 综合治理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靶标抗性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文磊 白霜 +2 位作者 池艳艳 冯莉 王金信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甲基二磺隆是防除小麦田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等禾本科杂草的主要除草剂品种之一,但目前中国山东、江苏及安徽等地已有部分看麦娘种群对其产生了抗性。ALS基因197位点突变是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产生抗性的重要机理,根据突变型和野... 甲基二磺隆是防除小麦田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等禾本科杂草的主要除草剂品种之一,但目前中国山东、江苏及安徽等地已有部分看麦娘种群对其产生了抗性。ALS基因197位点突变是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产生抗性的重要机理,根据突变型和野生型看麦娘在197位点处碱基序列的不同,本研究设计出了一种衍生性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d CAPS)分子标记方法,可用于197位点突变的快速检测。通过在引物D197F序列的3′端引入一个错配碱基,扩增所得不同种群看麦娘的ALS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Bam H I酶切后表现出多态性:野生敏感型分别产生了200和36 bp的2个条带;纯合突变型因无法被切开,只有236 bp的一个条带;而杂合突变型则同时产生了上述3个条带。该d CAPS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与经典的整株水平测定结果一致,并且可同时检测197位点上任一形式的突变。研究结果可为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对甲基二磺隆靶标抗性的快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麦娘 甲基二磺隆 靶标抗性 ALS基因 突变 dCAPS
下载PDF
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荔枝叶螨不同螨态的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 被引量:5
17
作者 池艳艳 陈炳旭 +2 位作者 全林发 董易之 徐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1-265,共5页
为评价新型杀螨剂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荔枝叶螨的活性,对荔枝叶螨的不同螨态进行了室内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玻片浸渍法和浸叶法测得的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成螨的LC 50分别为0.977和0.248 mg/L,其毒力分别是... 为评价新型杀螨剂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荔枝叶螨的活性,对荔枝叶螨的不同螨态进行了室内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玻片浸渍法和浸叶法测得的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成螨的LC 50分别为0.977和0.248 mg/L,其毒力分别是对照药剂43%联苯肼酯悬浮剂的0.50和7.33倍;分别采用浸叶法和浸叶碟法测定了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幼若螨和卵的活性,LC 50分别为0.094和0.380 mg/L,活性分别为对照药剂43%联苯肼酯悬浮剂的4.07和98.40倍。处理24 h后,相同浓度的30%乙唑螨腈悬浮剂和43%联苯肼酯悬浮剂对荔枝叶螨的产卵抑制率和产卵抑制指数无明显差异,但处理48 h及72 h后,30%乙唑螨腈悬浮剂的产卵抑制率和产卵抑制指数显著高于43%联苯肼酯悬浮剂。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乙唑螨腈悬浮剂稀释4 500倍药后1 d防效达73%以上,药后20 d防效仍维持在90%以上,30%乙唑螨腈悬浮剂防治荔枝叶螨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优于43%联苯肼酯悬浮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乙唑螨腈悬浮剂 43%联苯肼酯悬浮剂 荔枝叶螨 生物活性 田间防效
下载PDF
叉角厉蝽2个章鱼胺受体的基因克隆及化学农药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琼 全林发 +4 位作者 徐淑 董易之 李文景 池艳艳 陈炳旭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2-161,共10页
章鱼胺(OA)是无脊椎动物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单体胺,作为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共同参与调节昆虫的嗅觉、产卵、运动、学习、记忆和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理功能。为了探究叉角厉蝽章鱼胺受体功能,为捕食性天敌昆虫叉角厉蝽应对逆境胁迫响应... 章鱼胺(OA)是无脊椎动物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单体胺,作为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共同参与调节昆虫的嗅觉、产卵、运动、学习、记忆和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理功能。为了探究叉角厉蝽章鱼胺受体功能,为捕食性天敌昆虫叉角厉蝽应对逆境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利用转录组测序结果和RACE技术获得2个OctβRs基因,在对其序列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之后,通过RT-qPCR技术分析2个OctβRs基因的发育模式以及在亚致死剂量的高效氯氟氢菊酯和毒死蜱处理后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扩增得到EfOctβ1R和EfOctβ2R的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245和1230 bp,分别编码414和409个氨基酸,均属于疏水性蛋白,蛋白序列包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序列中存在半胱氨酸残基位点、蛋白激酶C、配体结合位点和糖基化位点等高度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2个EfOctβRs基因分属于Octβ1R和Octβ2R两个明显分支。在叉角厉蝽整个发育周期的不同发育阶段中,均可检测到2个EfOctβRs基因,但二者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有所差异,在叉角厉蝽成虫期均有较高量表达,其中EfOctβ2R在卵期表达要高于若虫期,而EfOctβ1R则相反。亚致死剂量高效氯氟氢菊酯和毒死蜱处理后,2个EfOctβRs基因响应强烈,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上升变化,分别在2种药剂处理后24 h和36 h时,EfOctβ1R和EfOctβ2R表达上升高达12倍以上。本研究结果表明,EfOctβRs可能参与叉角厉蝽在杀虫剂肋迫下的应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章鱼胺受体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胁迫响应
下载PDF
5种杀螨剂对不同螨态荔枝叶螨的毒力评价和田间防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池艳艳 陈炳旭 董易之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8-1004,共7页
为了综合评价常用杀螨剂对荔枝叶螨Oligonychus litchii的室内毒力,在室内分别采用Potter喷雾法、浸叶碟法和浸叶法测定了5种常用杀螨剂对荔枝叶螨成螨、卵和若螨的毒力,并测定了5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的田间防效。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哒螨... 为了综合评价常用杀螨剂对荔枝叶螨Oligonychus litchii的室内毒力,在室内分别采用Potter喷雾法、浸叶碟法和浸叶法测定了5种常用杀螨剂对荔枝叶螨成螨、卵和若螨的毒力,并测定了5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的田间防效。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哒螨灵、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成螨和若螨有较高的毒力,联苯肼酯对成螨和若螨的毒力较低,而螺螨酯和乙螨唑对成螨基本无活性,对若螨有一定的毒力;5种杀螨剂对卵的毒力大小依次为乙螨唑>螺螨酯>哒螨灵>阿维菌素>联苯肼酯。田间防效试验中,15%哒螨灵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荔枝叶螨的总体防效较好,药后1 d防效高于70%,药后10 d防效达100%,药后20 d防效仍在90%以上,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和110 g/L乙螨唑悬浮剂对荔枝叶螨药后3 d防效均低于70%,而药后20 d的防效高于90%,说明两药剂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好;43%联苯肼酯悬浮剂药后1、3 d防效低于阿维菌素和哒螨灵,高于螺螨酯和乙螨唑,药后15 d防效开始下降。在田间防治荔枝叶螨时,若荔枝叶螨发生早期、成螨较少时建议施用螺螨酯或乙螨唑,而荔枝叶螨种群中成螨、若螨较多时推荐施用阿维菌素、哒螨灵或联苯肼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螨剂 荔枝叶螨 毒力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防治荔枝蝽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池艳艳 全林发 +1 位作者 陈炳旭 董易之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5-1292,共8页
为了筛选出对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高效低毒低投入的药剂,在室内采用喷雾法初步测定了16种常用杀虫剂对荔枝蝽成虫的活性,进一步测定了辛硫磷、丁醚脲和氟啶虫胺腈等3种药剂对荔枝蝽成虫、1龄若虫和2龄若虫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3... 为了筛选出对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高效低毒低投入的药剂,在室内采用喷雾法初步测定了16种常用杀虫剂对荔枝蝽成虫的活性,进一步测定了辛硫磷、丁醚脲和氟啶虫胺腈等3种药剂对荔枝蝽成虫、1龄若虫和2龄若虫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3种杀虫剂对荔枝蝽的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甲氰菊酯、杀虫双、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哒螨灵、茚虫威、虫螨腈、多杀霉素、乙基多杀霉素、灭蝇胺、异丙威等11种药剂对荔枝蝽成虫活性较低,辛硫磷、丁醚脲和氟啶虫胺腈对荔枝蝽有较高的杀虫活性,3种药剂对成虫72 h后的LC_(50)分别为102.32、226.88和207.59 mg/L,对1龄若虫分别为42.41、120.90和87.59 mg/L,对2龄若虫分别为62.65、180.20和148.75 mg/L。在田间防效试验中,辛硫磷对荔枝蝽成虫药后1 d的防效高达82.46%;氟啶虫胺腈对荔枝蝽成虫药后1 d防效达89.23%,药后7 d防效维持在85.03%;丁醚脲对荔枝蝽成虫的最高防效为71.63%,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防效相当。辛硫磷、丁醚脲和氟啶虫胺腈的防效投入比分别为9.68、36.25和176.41。辛硫磷投入低、速效性好且光解快,可作为防治荔枝蝽的应急药剂使用,氟啶虫胺腈和丁醚脲防效较好,但投入高,可作为对荔枝蝽有重要潜在研究价值的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硫磷 氟啶虫胺腈 丁醚脲 荔枝蝽 毒力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