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肿瘤放化疗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
1
作者 汤井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16-0119,共4页
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肿瘤放化疗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023年间我院接受放化疗治疗的100例肿瘤患者,以抽签结果为依据将其分成例数相等的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研究组则采用中西医结... 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肿瘤放化疗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023年间我院接受放化疗治疗的100例肿瘤患者,以抽签结果为依据将其分成例数相等的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研究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从而观察不同治疗模式下,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后,其患者出现不良发应的几率明显要低,此外,在患者满意度方面、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患者治疗有效率方面要高出对照组很多。(P<0.05)。结论 将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肿瘤放化疗患者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成效,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几率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在治疗后患者的满意程度也很高,因此建议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 肿瘤 放疗 化疗 患者
下载PDF
恶性实体瘤放化疗后继发血液肿瘤患者临床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汤井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72-0075,共4页
分析恶性实体瘤放化疗后继发血液肿瘤患者临床及预后情况。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30例恶性实体瘤放化疗后继发血液肿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了解患者临床及预后,明确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30例恶性实体瘤放化疗后... 分析恶性实体瘤放化疗后继发血液肿瘤患者临床及预后情况。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30例恶性实体瘤放化疗后继发血液肿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了解患者临床及预后,明确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30例恶性实体瘤放化疗后继发血液肿瘤患者,中位潜伏期平均为12—12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83个月,3年内患者的生存率为24.58%。结论 恶性实体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和化疗后,出现的继发血液肿瘤的潜伏期较长,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的治疗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以此降低患者发生继发肿瘤的概率,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应注意加强自我监测,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实体瘤 放化疗 继发血液肿瘤 预后
原文传递
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副反应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分析
3
作者 汤井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01-0004,共4页
选择参与化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治疗此类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相关措施,以期望缓解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痛苦。方法 选择来我院接收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表明此类患者共有102名,在我院接收治疗的时间由2023年1月-2... 选择参与化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治疗此类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相关措施,以期望缓解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痛苦。方法 选择来我院接收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表明此类患者共有102名,在我院接收治疗的时间由2023年1月-2023年10月,以患者报名参与本次研究的时间排序为依据将其平均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与常规药物针对性药物结合治疗方式,全面收集两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相关数据,以消化道不良反应次数、生活质量得分、消化道功能水平、治疗满意度及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为评价指标。结果 研究组肿瘤患者相关评价指标均优于参照组肿瘤患者。结论 采用消化道不良症状缓解药物及针对化疗所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治疗药物结合应用的方式(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消化道副反应,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生活质量与消化道功能水平,从而提高患者对化疗阶段的满意度,使患者以积极健康心态面对治疗环节,以优化治疗效果,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得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疾病 化学治疗 消化道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术前SII、PNI对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孙冰 刘玮萱 +3 位作者 张慧勤 汤井娇 钱卫卫 王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8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究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1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分... 目的:探究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1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42)和淋巴结未转移组(n=89),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术前SII、PNI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PNI水平对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淋巴结转移组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及肿瘤低分化占比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而PNI低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含量、血红蛋白含量、是否绝经、是否脉管浸润、是否宫体侵犯、是否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病理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I、PNI、CA153、分化程度是子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SII、PNI联合预测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898,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91.03%,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SII与PNI是影响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且术前SII、PNI联合检测可有效帮助临床医生判断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淋巴结转移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长期治疗致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汤井娇 蒋晓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0-313,共4页
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许多患者因此获益。然而,部分肿瘤患者长期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后会发生肿瘤转移。原因可能是长期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会造成肿瘤微环境的乏氧,刺激乏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 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许多患者因此获益。然而,部分肿瘤患者长期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后会发生肿瘤转移。原因可能是长期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会造成肿瘤微环境的乏氧,刺激乏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Fs)的产生。HIFs参与乏氧信号通路调节肿瘤侵袭转移的各个环节,促进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形成,改变血管外周细胞及内皮细胞连接之间的特性,使肿瘤细胞更易进入外周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远处器官并形成转移灶。本研究将对抗血管生成药物长期治疗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治疗 乏氧诱导因子 侵袭 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阴性免疫磁珠富集法富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汤井娇 刘清菁 +3 位作者 刘亮 胡晨曦 惠开元 蒋晓东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8期1485-1488,共4页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CTC检测,探讨CTC检测结果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和FISH技术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取CTC≥4为临界值,通过卡方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CTC水平与临...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CTC检测,探讨CTC检测结果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和FISH技术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取CTC≥4为临界值,通过卡方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CTC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8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阳性率62.4%,Ⅰ期阳性率37.5%,Ⅱ期阳性率75%,Ⅲ期阳性率48.4%,Ⅳ期阳性率76.2%,Ⅰ-Ⅳ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与相关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CA125等是否升高无明显相关性(P=1,1,0.405,Fisher确切概率法)。结论 CTC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分期越晚的患者CTC阳性率越高,肿瘤标志物是否升高对CTC阳性率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TNM分期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STAT-3介导的非依赖VEGFR-2通路对NSCLC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彬 胡晨曦 +3 位作者 刘亮 刘清菁 汤井娇 蒋晓东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8-944,共7页
目的 研究抑制STAT-3对非依赖VEGFR-2通路的NSCL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Q-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中VEGFR-2、STAT-3相关信号分子及HIF-1α、CyclinD1 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放射... 目的 研究抑制STAT-3对非依赖VEGFR-2通路的NSCL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Q-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中VEGFR-2、STAT-3相关信号分子及HIF-1α、CyclinD1 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 结果 经VEGFR-2抑制剂Apatinib处理后,Calu-1细胞中VEGFR-2、STAT-3 mRNA无显著变化,HIF-1α、CyclinD1 mRNA表达降低;联合STAT-3抑制剂S3I-201后,VEGFR-2、STAT-3及下游相关基因mRNA表达降低(F=304.54、118.99,P〈0.01);VEGFR-2、STAT-3及下游相关靶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降低(F=144.34、529.66,P〈0.01);细胞凋亡率与G2+M期阻滞增加,同时抑制STAT-3和VEGFR-2组更明显(F=72.37,P〈0.01)。与Calu-1细胞相比,A549细胞加Apatinib抑制VEGFR-2细胞放射增敏效果有限,SER=1.39;联合S3I-201抑制STAT-3后,放射增敏效果显著,SER=1.72(t=-48.61,P=0.000)。 结论 NSCLC细胞VEGFR-2被抑制时,旁路活化的STAT-3直接和间接调控CyclinD1表达,进而影响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联合抑制肺癌细胞VEGFR-2和STAT-3,具有良好的放射增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表达 肺癌细胞系 放射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