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用地质量空间统计分析及其在黑龙江省海伦市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汤怀志 吴克宁 +1 位作者 焦雪瑾 张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8-603,共6页
土地质量上的管理是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农用地的质量状况,能够为保护优质耕地、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实现土地数量质量双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农用地分等工作是对农用地质量调查和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其成果包... 土地质量上的管理是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农用地的质量状况,能够为保护优质耕地、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实现土地数量质量双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农用地分等工作是对农用地质量调查和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其成果包含了较为完备的土地质量信息和空间信息,是农用地质量定量化研究的数据基础。随着空间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空间分析手段揭示空间位置之间隐含关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空间统计分析相结合,能准确认识农用地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以及相互关系。基于海伦市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农用地质量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了海伦市农用地质量分布的空间集聚性特征,量化后与面积、质量属性相结合获得海伦市农用地各分等单元空间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海伦市农用地质量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现象,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的划定以及建设用地的扩展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农用地分等 空间关联分析 海伦市
下载PDF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建议
2
作者 于茹月 盖建勋 +3 位作者 白啟新 周文涛 汤怀志 黄元仿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湟水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对保护黄河上游生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排放方式欠妥、农资产品使用量大、农膜回收方式不成熟、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落后、监管与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流域内生态... 湟水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对保护黄河上游生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排放方式欠妥、农资产品使用量大、农膜回收方式不成熟、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落后、监管与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流域内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笔者在明晰当前湟水河流域土壤环境污染成因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湟水河流域面临土壤重金属、化肥、农药、农膜残留的污染风险,提出流域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针对性措施与建议:在流域内实行分区、分级、分类管控,合理使用农资产品,加强精准监管技术并大力推广末端修复技术,同时健全政策制度、加大宣传教育,为深入推进青海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河流域 土壤污染 现状 防治对策 青海省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西省高安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汤怀志 吴克宁 +1 位作者 黄勤 许研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4,共8页
土地利用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性,同时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其集约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与土地利用发展特征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基于土地利用系统自发展规律,是进行土地集约变化分析... 土地利用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性,同时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其集约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与土地利用发展特征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基于土地利用系统自发展规律,是进行土地集约变化分析研究的有效途径。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的一般规律,按其特征划分为"自然利用期—粗放利用期—集约利用期—过度集约期"四个阶段,其体现出来的经济社会现象特征,可以作为评价因素,定性判断区域土地利用集约阶段,定量分析影响其水平提高的具体原因。江西省高安市的实证研究表明,高安市土地资源处于由粗放向集约利用转变时期,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和江西省平均水平,主要不足在于土地产出效率和集约利用趋势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阶段性发展 系统分析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保护的主体功能区划分 被引量:4
4
作者 汤怀志 吴克宁 付宗堂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93-98,共6页
优质农地资源应当在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实行严格的保护,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运用空间统计学方法从现实粮食产量、自然质量及潜力、利用状况对中国东北地区农用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东北区域农用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和自... 优质农地资源应当在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实行严格的保护,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运用空间统计学方法从现实粮食产量、自然质量及潜力、利用状况对中国东北地区农用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东北区域农用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和自然质量差异显著,根据这种差异,尝试从农地保护角度对东北区域主体功能区进行划分,划分结果表明农地限制开发区集中在松辽平原、沿海平原以及三江平原,重点开发区则较为分散。该文以统筹区域发展、严格保护耕地为依据,为主体功能区划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主体功能区 农用地分等
下载PDF
我国土地整治规划的发展历程、趋势与反思 被引量:8
5
作者 汤怀志 梁梦茵 +1 位作者 范金梅 关小克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2-59,共8页
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整治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通过全面梳理我国土地整治规划发展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发现:当前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中存在重战略轻实施、重建设轻利用、重政策轻技术、重整体轻差异的问题。因此,应实施高标准生... 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整治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通过全面梳理我国土地整治规划发展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发现:当前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中存在重战略轻实施、重建设轻利用、重政策轻技术、重整体轻差异的问题。因此,应实施高标准生态良田建设计划和建设用地整治提升计划,加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土地整治示范点建设,实施差异化的土地整治办法,以及实施工程技术创新和政策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规划工程技术创新 政策机制创新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发展的阶段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汤怀志 苏强 +2 位作者 吴克宁 赵华甫 许琳 《资源与产业》 2007年第6期24-28,共5页
区域土地利用的发展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区域土地的集约利用为研究对象,基于Logistic曲线模型研究了其发展过程及特点,将土地集约利用划分为"自然利用期—粗放利用期—集约利用期—过度集约期"4个发展阶段,结合... 区域土地利用的发展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区域土地的集约利用为研究对象,基于Logistic曲线模型研究了其发展过程及特点,将土地集约利用划分为"自然利用期—粗放利用期—集约利用期—过度集约期"4个发展阶段,结合"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各阶段体现出来的经济社会现象特征,并提出将其作为评价要素定性判断区域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定量深入分析影响其水平的具体原因的评价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利用 系统分析 经济社会 阶段性发展
下载PDF
土地科技创新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汤怀志 桑玲玲 郧文聚 《中国土地》 2018年第6期38-40,共3页
近30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随着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土地资源"用得粗、管不住"的问题逐步显现,土地退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现有的土地科技手段... 近30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随着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土地资源"用得粗、管不住"的问题逐步显现,土地退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现有的土地科技手段以及土地科技人才队伍素质滞后于现实需要,土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资源创新领域中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技创新 持续快速发展 土地资源 科技人才队伍 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粮食安全 工业化进程 支撑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白洋淀流域景观格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星 宋昭颖 +1 位作者 李晨曦 汤怀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景观格局优化的现实依据,景观格局优化是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维护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区,从自然、人类活动和景观因素3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识别... 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景观格局优化的现实依据,景观格局优化是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维护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区,从自然、人类活动和景观因素3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识别出面积大于0.001 km^(2)的水体和面积大于0.005 km^(2)的林地作为生态源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网络结构评价法对流域景观格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度、径流量等自然因素对白洋淀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最强烈,景观因素对生态风险的影响最小。(2)白洋淀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较大,高风险区域位于研究区东南部和西北部,低风险区域零星分布在西部林地中。提取的生态源地总面积为11319.85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5%。(3)构建了由39条生态廊道和21个生态节点组成的生态网络格局,形成道路型廊道、河流型廊道、绿带型廊道,优化后景观格局网络闭合度、节点连接率、网络连接度较高,景观格局连通度得到明显提升。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景观格局优化研究,可为全面推进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维护和修复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景观格局 空间主成分分析 生态网络 白洋淀流域
下载PDF
耕地生态功能管理不可缺失 被引量:4
9
作者 汤怀志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4,共3页
耕地生态问题已不容忽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耕地单产水平、集约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但伴随而来的却是耕地生态功能的不断退化。一是耕地质量退化严重。由于耕地资源长期高投入、高产出、超负荷利用,东北、华北、长... 耕地生态问题已不容忽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耕地单产水平、集约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但伴随而来的却是耕地生态功能的不断退化。一是耕地质量退化严重。由于耕地资源长期高投入、高产出、超负荷利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已经出现了从点到面的系统性退化、整体亚健康,生态功能严重受损。二是水土资源条件不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生态问题 功能管理 长江中下游地区 生态功能 改革开放 单产水平 粮食生产
原文传递
存量建设用地整理的动力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汤怀志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16,共2页
我国大规模推进存量建设用地整理始于2006年。当年,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又陆续开展了城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存量建设用地整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体系。... 我国大规模推进存量建设用地整理始于2006年。当年,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又陆续开展了城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存量建设用地整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体系。随着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近年来地方用地需求有所减弱,存量建设用地整理工作也进入了调整适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整理 城乡建设用地 路径 国土资源部 废弃地复垦 管理体系 经济发展 用地需求
原文传递
嘉兴市耕地细碎化和空间集聚格局分析 被引量:55
11
作者 陈红宇 朱道林 +3 位作者 郧文聚 杨立 汤怀志 唐常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5-242,I0005,共9页
为了探索耕地细碎化与区域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耦合关系,该文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获得嘉兴市耕地细碎化指数及其空间分布。基于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的耕地细碎化结果表明,嘉兴市3个耕地细碎化指数的空间聚集程度顺序是斑块面积指数>斑... 为了探索耕地细碎化与区域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耦合关系,该文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获得嘉兴市耕地细碎化指数及其空间分布。基于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的耕地细碎化结果表明,嘉兴市3个耕地细碎化指数的空间聚集程度顺序是斑块面积指数>斑块分散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嘉兴市3个耕地细碎化指数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中在H-H型(高-高关联)和L-L型(低-低关联)的镇(街道)占到了80%以上。耕地斑块面积指数强势H-H型主要分布在嘉兴地区西部的桐乡市和海宁市,耕地斑块分散指数强势H-H型主要分布在嘉兴地区东部的平湖市、南湖区和海盐县,耕地斑块形状指数强势H-H型主要分布在嘉兴地区东部的平湖市和嘉善县。进行耕地细碎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耦合性分析表明,农村居民点分散度指标和斑块面积指数以及斑块分散指数的空间耦合性最好。分析嘉兴市耕地细碎化空间格局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够为耕地保护在空间格局优化上提供参考和建议,对于农村土地整治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用地 集聚 耕地 细碎化 社会经济 空间集聚格局 嘉兴市
下载PDF
基于空间集聚格局和边界修正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法 被引量:38
12
作者 姜广辉 张瑞娟 +2 位作者 张翠玉 曲衍波 汤怀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22-229,共8页
划定优质高产、连片闭合、空间连续、边界清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地块空间组合"回归其"分区"的科学本质,形成具有空间调控与引导作用的闭合区域,对促进耕地保护具有重要意... 划定优质高产、连片闭合、空间连续、边界清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地块空间组合"回归其"分区"的科学本质,形成具有空间调控与引导作用的闭合区域,对促进耕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在从自然质量、区位条件、发展稳定性和生态安全性4个方面评价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局部Moran’s I指数确定优质基本农田空间集聚格局,进而利用缓冲区分析提取线状地物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划定具有空间调控与引导功能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研究结果表明:1)平谷区基本农田综合质量指数平均为53.66,综合质量整体较优。2)基本农田高高集聚区(H-H)和低高集聚区(L-H)形成基本农田保护重点区域11 568.93 hm2;3)经边界修正后,平谷区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44个,面积共13 395.99 hm2,涵盖基本农田比例约80%;相比原方案,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在空间连片度、边界规整度及用途均质度等方面均得到优化。未来应加强保护区内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加快区内非农地类退出,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建设,实施基本农田园区式管理。基于空间集聚格局与边界修正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法可为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农村地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空间集聚格局 边界修正 平谷区
下载PDF
基于分等成果的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 被引量:51
13
作者 吴克宁 程先军 +2 位作者 黄勤 赵华甫 汤怀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1-56,共6页
分析了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阐述了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的理论体系,对不同层次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东北地区为例,测算了区域农用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并划定生产潜力区,... 分析了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阐述了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的理论体系,对不同层次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东北地区为例,测算了区域农用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并划定生产潜力区,为实现区域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 生产潜力 农用地分等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中国土地整治战略重塑与创新 被引量:146
14
作者 郧宛琪 朱道林 汤怀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中国土地整治自1997年发展至今,内容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对于实行中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该文回顾了近20 a来土地整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认为中国土地整治经过3个阶段的发展,正在经历1次新的... 中国土地整治自1997年发展至今,内容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对于实行中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该文回顾了近20 a来土地整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认为中国土地整治经过3个阶段的发展,正在经历1次新的调整,迈向以生态理念为导向的第4阶段。当前,中国土地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土综合整治实践程度较低,资源环境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建设用地整治的实施效果区域差别大,土地生态整治实践水平不高,土地整治资金稳定性不足。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一要创新理念,引导土地整治向绿色化为主导特征的方向转变;二要顺应发展要求,重构土地整治新战略,稳定布局、消除障碍、阻止退化、修复污染,分类型、分区域、分程度规划组织土地整治工程项目;三要重点建设生态良田,使中国高标准生态良田达到6.67×107 hm^2以上;四要依托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全面节地战略;五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六要加强示范建设、完善政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土地利用 创新 土地整治战略
下载PDF
地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新卫 梁梦茵 +2 位作者 郧文聚 汤怀志 杨华珂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9,共6页
研究目的:掌握地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进展情况,总结各地的经验做法,为加快推进本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函调法、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各地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过程中,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土... 研究目的:掌握地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进展情况,总结各地的经验做法,为加快推进本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函调法、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各地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过程中,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土地整治工作的综合成效逐步显现,并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增强了制度供给能力。研究结论:土地整治规划是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是保障土地整治活动科学、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对于当前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要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规划 实施 探索 实践 地方
下载PDF
县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以四川省绵竹市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谭枭 王秀茹 汤怀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77-1983,共7页
为科学地评价基本农田现状及合理地安排其建设布局与时序,本文以绵竹市为例构建了“自然禀赋—利用条件—经济社会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与要求,通过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农业特性等级获取定量指标,经专家评议法... 为科学地评价基本农田现状及合理地安排其建设布局与时序,本文以绵竹市为例构建了“自然禀赋—利用条件—经济社会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与要求,通过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农业特性等级获取定量指标,经专家评议法获取定性指标,共遴选出17个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得出指标权重并计算综合得分,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对绵竹市基本农田评价分级.结果表明:绵竹市各村评价综合得分为0.01 ~3.05,可分为4个等级.综合评价值2.35 ~ 3.05为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建设区;1.80 ~2.35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备选建设区;1.00~1.80为限制建设区;0.01 ~1.00为禁止建设区,它们所占面积比重分别为58.46%,33.57%,6.00%和1.97%.本研究为县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评价提供了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指标体系 评价 建设条件 绵竹市
下载PDF
基于土地政策视角的家庭农场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新卫 汤怀志 +1 位作者 梁梦茵 杨华珂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4-238,共5页
为促进家庭农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土地政策视角对家庭农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各地家庭农场总体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土地管理问题,如土地权益保护难、用地成本上升快、土地收益分配难,以及土... 为促进家庭农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土地政策视角对家庭农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各地家庭农场总体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土地管理问题,如土地权益保护难、用地成本上升快、土地收益分配难,以及土地利用目标异化和用地配套政策滞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亟须加快制订和实施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特别要从加强土地权属管理、规范有序流转土地、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合理发放财政补贴和强化用地服务监管等方面加大土地政策改革创新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土地政策 中国
下载PDF
提升耕地质量重在健康产能建设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郧文聚 梁梦茵 汤怀志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3,共2页
提升耕地质量,已成为当今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但提升耕地质量的途径与措施却仍在探索中。笔者以为,提升耕地质量,关键在于建设健康产能。 "二调"数据反映的耕地产能问题 耕作条件差,稳定性不强。"二调"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灌溉... 提升耕地质量,已成为当今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但提升耕地质量的途径与措施却仍在探索中。笔者以为,提升耕地质量,关键在于建设健康产能。 "二调"数据反映的耕地产能问题 耕作条件差,稳定性不强。"二调"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灌溉条件总体不高,有灌溉设施的耕地9.1亿亩,比重为45.1%,无灌溉设施的耕地1.1亿亩,比重为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产能建设 重度污染 耕作条件 灌溉条件 数据显示 土地整治 国土资源 经济发展条件 土地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基于选择试验法的北京市城乡居民耕地保护支付意愿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施园园 赵华甫 +2 位作者 郧文聚 汤怀志 董芳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5期178-184,共7页
[目的]测算北京市城乡居民耕地保护的支付意愿,检验二者的支付意愿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为制定面向对象差异化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理论借鉴。[方法]采用选择试验法(CE),R统计及部分经济学模型。[结果]农村居民对保护耕地面积、耕... [目的]测算北京市城乡居民耕地保护的支付意愿,检验二者的支付意愿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为制定面向对象差异化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理论借鉴。[方法]采用选择试验法(CE),R统计及部分经济学模型。[结果]农村居民对保护耕地面积、耕地质量和耕地景观生态环境的支付意愿分别为67.24,113.75,51.47元/a,而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分别为58.07,66.40,150.80元/a。[结论]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个体支付意愿与其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家庭抚养人口数显著相关;从二者耕地功能需求的角度看,城乡居民对耕地各项功能需求最高的分别为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在需求差异的驱动下样本在选择集中做出符合自己需求偏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功能 支付意愿 选择试验法 城乡居民 北京市
下载PDF
耕地资源保护监督的科技支撑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怀志 郧文聚 牛佳程 《中国土地》 2023年第1期12-15,共4页
本文认为,厘清耕地的内涵并对其实施科学管理,需要对耕地的系统认知和精细智慧手段支撑。围绕精细刻画耕地资源时空格局、解析驱动耕地系统演化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过程、突破耕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技术、发展耕地大数据技术与... 本文认为,厘清耕地的内涵并对其实施科学管理,需要对耕地的系统认知和精细智慧手段支撑。围绕精细刻画耕地资源时空格局、解析驱动耕地系统演化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过程、突破耕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技术、发展耕地大数据技术与高性能土地计算等重点方向,实施新时代耕地资源科技创新战略,加快耕地科技集成创新并尽快转化为管理实践,应成为当前保障耕地资源安全的优先事项,也亟须从国家项目、科技平台、人才队伍、管理创新等多方面联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科技创新战略 生物多样性监测 大数据技术 科技平台 集成创新 联合保障 系统演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