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多态性对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Ⅲ、Ⅳ期结直肠癌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影响
1
作者 汤柳星 吕波 +4 位作者 蒋文婷 项铮 沈珠 潘杰 苏存锦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讨GSTP1、XRCC1、ABCB1、MTHFR基因多态性对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XELOX、FOLFOX)的Ⅲ、Ⅳ期结直... 目的探讨GSTP1、XRCC1、ABCB1、MTHFR基因多态性对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XELOX、FOLFOX)的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资料76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型与无进展生存期(PFS)、毒副作用的相关性。结果ABCB13435T>C位点C等位基因(TC/CC型)携带者的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高于TT基因型患者[HR=2.39,95%CI(1.05,5.50),P=0.038],Ⅳ期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高于Ⅲ期患者[HR=8.11,95%CI(3.39,19.40),P<0.001];化疗方案、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肿瘤部位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不明显(P>0.05)。基因位点的突变与不良反应无相关性(P>0.05)。结论携带ABCB1 TC/CC型且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较高,这可能与接受此类化疗方案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TT型)有更长的PFS相关,而GSTP1、XRCC1、MTHFR基因多态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基因多态性 结直肠癌 疗效 毒副作用 相关性
下载PDF
38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案例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汤柳星 项铮 +1 位作者 施爱明 潘杰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期刊网,检索近5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案例报道38例资料,统计和分析其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患者不良...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期刊网,检索近5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案例报道38例资料,统计和分析其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患者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患者性别、年龄和用药原因、给药剂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的表现等)。结果:抽取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报道37篇论文,涉及患者38例;其中中老年患者占65%以上,34%的患者在用药1 h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症状以皮肤过敏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结论:临床应严格按照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与用法用量使用,用药60 min内应密切监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注射液 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 案例报道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UPLC-Q/Orbitrap-HRMS 法测定人血浆中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浓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屈昱晨 汤柳星 +3 位作者 苏存锦 潘杰 朱江 辛卓月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10期2030-2032,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HRMS)法。方法:以卡马西平为内标,人血浆样本采用甲醇沉淀蛋白,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2.1 mm×100 mm,3μm)色...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HRMS)法。方法:以卡马西平为内标,人血浆样本采用甲醇沉淀蛋白,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2.1 mm×100 mm,3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0.1%甲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300μl·min-1,进样10μl,采用可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于正离子模式进行全扫描监测。结果: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在定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15%,低、中、高浓度质控样本提取回收率在94.38%~105.74%。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能够适用于人血中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资料的多黏菌素B致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管玉 汤柳星 潘杰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7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分析多黏菌素B致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与发生机制,为多黏菌素B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和从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检索到的17例多黏菌素B致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不良反应的临床... 目的:分析多黏菌素B致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与发生机制,为多黏菌素B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和从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检索到的17例多黏菌素B致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不良反应的临床点与发生机制。结果:17例病例的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均系发生在使用多黏菌素B的30 d内,其中有11例系发生在用药当天;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外周感觉异常、呼吸窘迫、心脏骤停、昏迷、眩晕、癫痫发作和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发生后,经进行对症治疗(7例)、停药(4例)和调整治疗方案(6例),有14例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有3例结局为死亡。结论:多黏菌素B所致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等有关,而使用过程中的药物联用、用药剂量、药物浓度和输注速度等因素可能具有诱发作用,故临床在用到多黏菌素B时应注意用药的规范、合理,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 神经毒性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